一般来讲我是不写长评的,无奈这次感觉有点写不下。
故事简单地说就是讲一个爱尔兰黑帮分子的传奇一生,有那么一点像《全民公敌》之类的电影。
从叙述方式上,这种直线叙事方式看得我很舒服,根据事实改编的电影基本上都用这种。
但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丹尼发迹前的事迹简略的用警探的视角以及几个快速镜头直接带过,虽然对于人物内心等描写略显苍白,好在该片的侧重点也并不是要真的还原丹尼的真实面目,总体说来还是带了些传奇性质。
直到涉及到黑帮纠纷才开始显现丹尼的传奇人生,也许这跟他成为联邦调查局的线人有关。
黑帮纠纷其实很简单,就是黑吃黑。
但充斥于后半部分的爆炸场面使得纠纷带了些惊悚和震撼。
俗话说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毁之,丹尼好景不长,伴随着好友已经得力助手的被杀,一代传奇也同样死于汽车爆炸案。
对于他的被杀,该片的描述实际带了些爱尔兰的宿命感,这应该是前面那位婆婆给他饰品片段埋下的伏笔。
该片的配乐,个个人认为做的很出色。
在剧情略微带过的片段以及爆炸片段用轻快地调子,意在连接剧情,弥补人物表现以及话语上的苍白。
在最后但你被杀的时候,响起的风笛声居然让我再一次声临《勇敢的心》的悲壮以及宿命感。
可以说配乐很好的弥补了剧情故事上的空白点,是该片一大亮点。
丹尼这个人的传奇性应该在于媒体以及群众对他的褒贬不一以及他那种不死小强的神秘感。
在后半段中不断闪现的记者报道以及报纸报道的真实片段,一来在于告诉我们该事件的真实性;二来也是在展现这个人的fearless heart——光明正大的告诉敌人“来杀我,我就住在这个简易的房车里,我跟我妻子平常就呆在酒吧的二楼。
”他在警察眼中是需要重点的监视人物;他在黑帮敌人眼中是令人畏惧的悬赏对象、不死爱尔兰人;他在当地人眼中既是令人畏惧的黑帮分子也是让人崇敬的侠客;他在红颜知己眼中是不同于那些酒吧里的奇异男子。
用片中的爱尔兰谚语说“He's a man you don't meet everyday!”
Danny是個好男人。
他從不傷害任何一個好人。
而且他也不隨便睡一個姑娘。
要睡叻便負責到底。
直到結婚。
這樣噠男人就算他是黑手黨又怎麼樣。
社會也認定他是一個除惡揚善噠好人。
但他死叻。
不是被某個人殺死。
而是被這個年代殺死。
被美國這個多民族主義噠熔爐所殺死。
他也許身負撒旦噠能力。
但絕對也上帝仁慈噠光環。
當他決定把身上噠十字架摘下來給一個陌生噠崇拜他噠小朋友時他就已經想好這一切都結束叻。
心愛噠女人、自己噠孩子、最要好噠兄弟都已經離開叻自己。
孤獨一世還有甚麼意義。
還不如化成傳奇。
也許有一天還會被拍成電影來被後人紀念。
本来没有想看这个片子的,不过看到了罗马里面的军团战士波罗,比较熟悉的面孔,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所谓的爆炸镜头基本可以忽略,没有动作片的震撼,倒是传记性吸引了我。
一个人如何生存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
倒过去几十年的美国片比较容易找到国内现在的影子,所谓落后几十年到底是如何落后法,在电影里面可以看到。
拼命干活没有出路,高温下,在沙尘中铲沙子,最后倒下了直接往冰水里面一扔,就是这样,所谓现代的杨白劳指的就是这种状态吧。
要想生存仅靠劳动是不行的,仅靠蛮力也是不行的。
力量来自于思想,不是肌肉。
没有思想的激发,肌肉没有收缩的神经动力。
于是一个混混也爱读书,据说是读完了图书馆(当地吧)里面的书,也许就是一个比方吧,反正在酒吧里面读书的场面在这类片子里面是不多见的。
对于不合理的事情敢于说不,遇到压迫就要反抗,换一个身份的话,就是一般的人遇到的生活中的常事。
谁没有遇到过压迫呢?
大的小的,近的远的。
但是一般都选择了忍让。
但是这个爱尔兰人没有。
当手掌中被刺进了铅笔的时候他没有退后,当黑手党要分成的时候他没有退后,当他被汽车炸弹炸了以后,居然接着就开始了新的恋情,只把逆境当常态了。
可惜这不是黑帮片,他最后的养牛计划没有什么用处,还是要按照规则来,你死我活的。
这种片子放在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社会进程是需要小人物,或者说具体的人物的血来改变的。
每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爱尔兰人,都柏林,亚瑟王等等,常常是我看这个电影时所想到的。
其实,这不过个黑帮头子的故事,把他的一生讲流水账般的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
像其他任何一部黑帮片一样,他最后的命运,而这就是宿命。
正所谓:顺天者悲,逆天者死。
当这些人选择这样一条不归路后,他们也就无可避免的像流星般的陨落。
不论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危害,但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张力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所缺乏的,而这就是我一直以来都钟爱黑帮片的原因。
我记得好像有人说过:作为一名男人,按自己想做的去做,至于对错,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这部电影因冠上了爱尔兰人的性格而表现得有所不同,或者说让本来乏味的电影有点意思了,而这个性格在这部电影中得重要性不只是表现在这一点上,它甚至让这部电影有了生命力了。
下载这个片子很久了 一直没顾得上看 难得晚上有闲工夫 一个人静下来 演员的表演不用多说 觉得他们本人就是那个角色一样 就是觉得片子的节奏似乎稍快了一些 可能也是导演的影像风格 全片紧凑无尿点 但是很多地方如果多着重些笔墨也许会更有黑帮史诗的感觉 比如主人公如何一步步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 比如黑帮上层众大佬的阴谋权术勾心斗角等等 感觉应该完全可以拍成三个小时的戏 特别是格林的警察朋友 互动和冲突在多些应该更好 但是整体看 这部片子已经无瑕疵可挑了 以前的黑帮有原则 有底线 最重要的是有头脑 现在的黑帮也有头脑 但是原则和底线似乎随时都可以模糊 坏人也有让人爱的地方 而且让人爱的极致 整部片子配乐太赞了 爱尔兰风格音乐勾勒出的悲情配合影像将情绪渲染到极致
这几年很缺黑帮片。
但凡拍了也总像玩命速递一样,只是动作片。
难得找到一部。
配乐和镜头想起了很多港产片。
下载这个片子很久了 一直没顾得上看 难得晚上有闲工夫 一个人静下来 演员的表演不用多说 觉得他们本人就是那个角色一样 就是觉得片子的节奏似乎稍快了一些 可能也是导演的影像风格 全片紧凑无尿点 但是很多地方如果多着重些笔墨也许会更有黑帮史诗的感觉 比如主人公如何一步步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 比如黑帮上层众大佬的阴谋权术勾心斗角等等 感觉应该完全可以拍成三个小时的戏 特别是格林的警察朋友 互动和冲突在多些应该更好 但是整体看 这部片子已经无瑕疵可挑了 以前的黑帮有原则 有底线 最重要的是有头脑 现在的黑帮也有头脑 但是原则和底线似乎随时都可以模糊 坏人也有让人爱的地方 而且让人爱的极致 整部片子配乐太赞了 爱尔兰风格音乐勾勒出的悲情配合影像将情绪渲染到极致
说实在的,对我来来说,影响最坏的大概是古惑仔了。
那年在中专,一个学校,5,6个帮派,为了所谓的一统从校内打到校外,后来参进了社会所谓的三大黑社会组织,王石,周军,金碧辉煌。
一个个不知生活是什么样的十几岁小孩,痴迷于电影里弄出的江湖……后来才明白,社会没有江湖,那时候蔑视法律的我们紧紧是青少年保护法免过牢狱之灾,但最后还是有人入了监狱,终归明白中国再权势,法律还是能把人送入黑牢,而像我们这种社会小混混是永远进不了权势社会的,最终的结果是毁灭,黑帮是怎么形成的,最后也是怎么毁灭的。
人们借助黑帮来面对权势阶层的不公,所以黑帮起来了。
但当黑帮代替了权势阶层成为了最大的不公,那么黑帮最终被法律击败,当初的风光和极大的荣耀如梦如影,成了浮云。
********************本篇涉及大量剧透********************1.虽然同为黑道片,本片与《教父》系列有很大的不同。
主角Green Daniel在明面上的帮手只有3人,可以算得上是从始至终在孤军奋战。
能打、有头脑、讲义气,整部影片贯穿的,是这个爱尔兰战士的抗争。
2. 背景影片中,Daniel多次提及希望自己与工会建立联系,而工会的背后,其实就是黑手党。
"20世纪中期,意大利黑手党已经完全渗透进美国的各行各业。
他们最先控制的是美国工会组织,控制了工会,等于握住了美国的工业命脉。
罢工、工会游行示威和降低劳工薪酬都和这一时期的黑手党有关,他们秘密暗杀了诸多敢于违抗的工会领袖,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运输工人工会会长吉米·霍法,他莫名失踪至今。
在垄断了工会的实际操作权后,黑手党开始向美国政治官僚布网。
这和在意大利时一样,黑手党帮助某位参选人员,以贿赂、暴力手段直接控制地区选票。
据美国黑手党研究专家乔瑟夫·爱德华的统计,黑手党在意大利曾间接决定着总理的选择,而在美国,有证据表明总统选举在那时都被黑手党染指。
"---引自 亢蒙《《黑手党产业与它的掌舵人们》3. 抗争从小的时候开始,Daniel就开始同西西里孩子们抗争。
哪怕整个手掌都被他们用铅笔贯穿,也没有服一句软。
影片始终没有交代过Daniel的家庭,可以推断,Daniel出身并不好,甚至父母可能根本就没管过他。
成年之后到码头做苦力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狮子默不作声,并不代表它很懦弱。
在经历几番压迫之后,他选择用暴力坐上了码头工会的第一把交椅。
从此,Daniel可以说正式地开始了自己的黑道生涯,在此期间,也赢来了自己的第一场婚姻,并有了孩子。
好景不长,他因为多项罪名锒铛入狱,而出狱的条件,除了钱,时常为警察提供黑帮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他将被工会永久除名。
这意味着他将难以重新获得在黑道中的地位,也是他之后总是提及”与工会重新建立联系“的原因。
从整部影片来看,他曾掌握一些权力,但哪怕是鼎盛时期的他,仍然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归根结底,他是个爱尔兰人,而不是西西里人。
这一点,也构成了他不断抗争的悲剧内核。
在影片后半段,Daniel变得乐善好施,赢得了民众的喜爱。
但由于利益分配的问题,黑手党开始想要干掉他,却因为Daniel矫健的身手与谨慎,屡次失败。
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他表示:自己是爱尔兰的战士,无所畏惧。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遭遇一次暗杀时,他甚至主动向暗杀者跑过去,吓得那人赶紧开车逃跑。
4. 结局在经历多次暗杀失败之后,当地的黑手党不得不寻求纽约方面的帮助。
纽约方面则派出了号称从未失手的顶级杀手。
这一次,连Daniel也察觉到了危险。
几天之后,他的3个搭档接连被暗杀。
可能从这时开始,Daniel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抗争可能会危害到身边亲密的人。
在这之后,警局的Joe好意前来提醒:不仅是他,连他的朋友,女友,母亲都会有危险。
他仍说:我会报仇的。
但我相信,在女友打电话来对他说”我爱你“的时候,在他泣不成声的时候,他已经暗自决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求得安宁。
于是,当他在诊所看到可疑车辆时,他没有逃走,而是径直回到了车旁。
他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于是把爱尔兰传统中象征勇气的项链给了一个陌生的男孩儿。
当看到那个杀手的车经过时,Daniel仍不服输地向他示意,1秒后,就是终于夺走自己生命的一次爆炸。
Daniel选择了自己的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抗争,相反地,这是他以生命为代价的抗争。
而他的死,也传奇般地导致了黑手党的土崩瓦解,也难怪后人要为这位不断抗争的爱尔兰战士的故事写成书籍,拍成电影来赞颂了。
5. 爱尔兰风笛爱尔兰一直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钟情的起因,便是爱尔兰风笛。
在影片最后爱尔兰战士将要结束自己抗争的一生之时,那带着浓郁忧伤气息的爱尔兰风笛响起,不仅为影片的情节增色不少,更使它带上了鲜明的爱尔兰特色。
试听链接:爱尔兰风笛-片尾
影片最后,Daniel面对杀手。
这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1、这是我近段时间看过的最好的黑帮片。
2、影片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剧情表达的明白、干净,不拖沓。
3、人物刻画的比较到位,各种黑道人物很立体,尤其是男主角。
4、丹尼.格林的本人如果像影片描述的那样,那么此人当真牛X,运气也是真好,一般人早就挂了。
5、爱尔兰风格的配乐配合现代感较强的节奏,给影片增色不少。
6、男主角表现的还可以,气场稍稍差了一点儿,可能是长的比较面善的原因。
对了,长的非常像保罗.加斯科因。
7、特别喜欢扮演第二任女友的演员,小巧玲珑、精致甜美,导演眼光真好,和我比较一致。
8、喜欢马丁.斯科塞斯风格黑帮片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本片,真的模仿的很像。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70年代,黑帮,音乐...
无感
那个时代的黑道确实挺传奇的。这是没怎么体现个人魅力。有点乱
不死的凯尔特战士
很不错的电影
结尾悠扬的爱尔兰风笛,让人惆怅~·
一部基于真实故事改变的美国黑帮电影,整片的拍摄风格类似《黑道家族》,电视这么拍没问题,可电影也这么拍就有点儿四平八稳了,男主的每一段人生都平铺直叙的介绍,看不出重点在哪里,偶有的几个亮点不能拯救整部电影的平庸,所幸插曲还是没有让我失望,悠扬的苏格兰风笛贯穿全片~
流于表面
剧情凌乱 容易出戏
老马黑帮电影的反面,为缅怀史蒂文森而看
3.5星
困的状态稀里糊涂看完
克利夫兰的骑士
蛮荒的年代,弱肉强食,胜者生存,玩的不仅是勇气和运气。这个血染美国东北区、另黑帮头领叹息、有勇有谋的爱尔兰人,同时也有血有肉有感情。可惜,哪里有杀不死的人。身边的朋友、家人一个个被带走,孑然一身的传奇抬着自己骄傲的头颅完结了孩子的崇拜。归根结底还是意大利人最狠。爱尔兰风笛很好听。
情节经不起推敲,不过也算好看了,Laura Ramsey 伤不起。
这场面调度完全是电视剧嘛。而且节奏全无,故事有一搭没一搭没个重点。人物浑浑噩噩没个特点。什么鸡巴东西啊
纪实类的黑帮片,在其他类美国或日本黑帮片讲家族讲义气之外,讲了传奇爱尔兰的凯尔特人精神与神奇不死,结尾的风笛凸现宿命意味,但是否真符合纪实性还是编导艺术加工就不得而知了。除了纪实之外,电影元素作用都比较差强人意,故事冗长而重复缺乏高潮,场面全是低级炸弹风,人物脸谱化看不就出区别,情节逻辑简单粗暴,影片基调模糊,这就是纪实传记的正反面,看好的人,都觉得人物立得住,无非是真人真事,不看好的,就是对比其他创作出来的黑帮电影,娱乐性较差。
看到一半睡着了,醒了就看见他挂了。电影拍的没有故事本身那么传奇。
还可以吧
还不错哦。。英雄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