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影评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想到了BC的《奇异博士》,《奇异博士》最出色便是天马行空的视觉世界,电影也是这么一个造梦的容器。
《阿薇尔与虚构世界》也是。
之前有一本美剧,叫做《高堡奇人》,探讨的是二战法西斯胜利之后的世界,而《阿薇尔与虚构世界》做的也是类似的假设,是一个科技没有进步的世界。
故事讲述了世界上的科学家开始集体失踪,没有人发明电力,发明飞机,人们生活在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世界,老式的蒸汽机车,飞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植物已经几乎灭绝。
仅存的科学家被政府征用来研发武器,而女主角阿薇尔的父母在被追查中,把永生药水放进了玻璃球中,着玻璃球就是人类走出荒芜萧条历史的钥匙。
故事的进行中有爱情,背叛,重逢,牺牲,有荒谬的坚持不懈的追捕和伟大的甚至天马行空的理想,最后的故事结束在火箭升空之后一片绿色的星球,科技重新启动,发明电力,发明飞机,成功登月,(虽然永生的药并没有在人类身上成功)。
流浪的猫也可以再回到家乡。
电影中重现的蒸汽时代的场景,加上女主颇为朋克的性格,构成了这一个蒸汽时代的奇异博士的形象。
其实在表面疯狂的假设和故事背后,感觉到的却是乡愁。
科学家们向往的自由科研的乌托邦,蜥蜴追求的永恒绿色的宇宙,或是在人们在煤炭社会中所渴求的绿色和清洁,流浪宇宙的猫咪最后期望回到地球,或者又是在碳尘纷飞的岁月中一枚清澈的水晶球,所有人都在找寻能够圆满的归宿。
虽然表面上人是在寻找亲人,寻找成功,但是一切的最后,还是流离岁月中对于家的思恋。
不同于好莱坞钟情于3D或者黏土,欧洲的动画总是带着不一样的风格,例如我最心水的《疯狂约会美丽都》,或者前段时间非常火的《海洋之歌》。
在《阿薇尔与虚构世界》里,屏幕上甚至没有很多的笔画,大块的颜色和构图,灵动的表情发挥了十足的二维魅力,这一点上,和宫崎骏所代表的一派日本动漫很接近。
电影中最美的不过是那个水晶球,那个在“如果”前提下没有边界的假设,在特效横飞的好莱坞时代,聊聊数笔架构起来的世界观也显得弥足珍贵。
一句话简介:巨蜥妄图统治世界,科学家家庭重聚大冒险。
核心人物构成:阿薇儿+猫咪达尔文+小偷影片线索链:政府抓捕科学家——主角一家在被捕过程中走散——阿薇儿为救猫咪达尔文自行研发“血清”——反派小偷与阿薇儿相遇——意外发现“血清”并得知爷爷的线索——神秘组织登场——阿薇儿与爷爷团聚——为寻找爸爸线索,爷爷被捕——阿薇儿被神秘组织追捕——阿薇儿对爷爷实施营救&小偷身份暴露——被神秘组织抓获——得知“血清”真相,现场调制——雄性巨蜥反水私用,引发对战——猫咪最后关头献身,避免了人类大灾难夫妻角色设定:接受现状并妥协(妈妈)VS遵从内心不妥协(爸爸) 无私为环保(雌性巨蜥)VS自私为控制(雄性巨蜥)反派设定:被科学家用来做实验的动物,拥有智慧后捕捉人类科学家为其工作并妄想统治人类反转:雌性巨蜥为创造一个绿色世界而努力研制“血清”的真实愿望人物成长暗线:小偷(帮助警察报私仇——爱上阿薇儿并帮助她阻止一场灾难的发生) 出彩设计:1、助手的“小偷”身份人设A、和阿薇儿的初次见面(调换了艾薇儿的赃物让她免遭追捕)B、调换了“血清”和水,避免了一场大灾难(推动剧情关键的两个点,特别是B,跟小偷的人物身份完美契合,如果阿薇儿必须有一个帮手,根据影片的最后设定,小偷人设可以说是最为合适了。
)2、一只能听懂人类语言的猫。
在影片中比真人的可作用范围大得多,包括爷爷被捕给阿薇儿送信和最后一分钟营救,冲上火箭。
一开始也没看得很明白,反正就是女主的爸妈被炸死,爷爷也不见了。
结果女主后来研制出了终极血清,发现具有抗死的功能。
这里面很神奇的一个设定就是,把地球所有科学家圈到一个地方搞终极血清,因为蜥蜴成精了想上天,把地球的种子拨到整个宇宙去。
这跟有的宏大叙事的电影有点像,想要征服宇宙。
猫咪是电影里特别有趣的一个角色,因为它,女主才发现了血清的作用,后来猫咪成了成功登月的动物。
最后月球因为血清变成了布满绿植的星球,也很有意思,这不就是类似于另外一个地球了吗?
这个感觉不是征服宇宙,属实是地球全宇宙化了。
阿薇尔几代家人都在研制长生不老的血清 还制造出非常态生物 领导者想将科学发展于战争 制造的生物反控了科学家 所以科学过度打破平衡会一定领域进步同时也会对某些方面的破坏 甚至会对该领域造成反噬结果 电影里的小偷是骗子也是好人 妈妈对科学理念的偏持是不好的也是不好的 终极boss蜥蜴是反派也是正派 世界的发展是进步的也是退步的 也许电影里世界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 待到一定条件 就分不清了
故事展开的基础是一个二十世纪重要科学家们都消失的脑洞,于是世界的科技发展史改变。
结构上,主线是阿薇尔与她的家人们的离合。
副线有阿薇尔和她的男友,这一条线还牵连着抓她们的警长。
开头埋下的伏笔,阿薇尔祖父创造出会说话有智能的蜥蜴,本要被警察杀死却意外逃走,这牵连到电影后部的大boss蜥蜴人,其中雄蜥蜴因为被打伤而怨恨人类。
会说话会看书的猫猫其实也是有智能的巨蜥的一个映射与伏笔。
电影前部的矛盾是阿薇尔一家与追捕他们的警察,后部的矛盾过渡到阿薇尔与巨蜥人,设定变得更加离奇玄幻,并且巨蜥人的计划使矛盾变得更大了,关系到人类的安危,是一种剧情上的升华,更加引人入胜了。
很喜欢爷爷那个角色,聪明、处变不惊又带着幽默。
很喜欢他的房子,既精美温馨还能变成保卫屋,变形长出腿来行动的设计非常具有蒸汽朋克色彩,想象力令人惊喜。
这让我想起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
不过宫崎骏的作品会带有反科技、想回归原始自然的倾向。
而这部电影的倾向是科技的发展是会使环境更加清洁宜居,并且找到更高效的能源后就不会破坏森林、能保护自然。
这部电影赞扬科技的进步、也希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
战争、暴力在这部电影中是充当着反派的角色,也是被批判反对的。
前部分矛盾的反派是想要把科学家们抓去造武器打赢战争的帝国武装力量。
后部分最大的反派是那只暴力好战对人类怀有恶意的雄巨蜥,他以一种被戏弄的反派形象被打败。
一个令我惊讶的意料之外的反转是,本以救活猫猫的是阿薇尔父母制造的药水,镜头语言也是在引导观众这样想。
然而到后面才通过巨蜥揭示救活猫猫的药水其实是阿薇尔自己做的那个。
这也解释了巨蜥们为何锲而不舍的追捕阿薇尔。
巨蜥们制造的科技与原始丛林共存的隐秘空间也让我想起《侏罗纪公园》。
不过,阳光、茂盛的大树与优美的大理石建筑的组合的确很美。
这是一部很精巧、想象力很棒的电影。
电影的历史设定:这是法国的电影电影开头是1870年7月18日普法战争前夕,拿破仑三世和他的元帅本赞尼拜访科学家古斯塔夫·富兰克林(虚构人物)。
普法战争由拿破仑三世发动,但是法国惨败,被普鲁士取代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应该是法国历史的一道战争伤疤。
因为这场战争,法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恰好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便是反战)电影里意外发生爆炸,拿破仑三世死亡。
拿破仑四世随之即位,并且与普鲁士签订了和平条约。
因此1870年普鲁士战争并没有爆发,拿破仑家族继续统治着法国。
历史轨迹改变。
几年后,科学家们陆续消失(恰好是巨蜥逃走后发展起来了)。
科技轨迹改变。
提及姓名的科学家们有:布兰利:法国物理学家,改进了赫兹的电磁波接受装置,发明“无线电导体”爱因斯坦赫兹:德国物理学家,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马可尼:意大利人,大大提高无线电传输距离诺贝尔巴斯德: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氏消毒法)基本是电能和生物化学领域的科学家。
贴合电影故事背景,世界的能源发展停止,作为能源的树木被砍伐殆尽,而巨蜥们的世界电能发达,同时在研究永生的终极药水。
1870年,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前夜秘密拜访科学家古斯塔夫·富兰克林,询问其有否研究出能让法国士兵拥有不死之身的神秘药水。
遗憾的是,富兰克林的研究并未成功,却产生了奇妙的副作用:让动物具备人类的智慧。
拿破仑震怒,欲开枪射杀两只会说话的蜥蜴,不料引发爆炸,与科学家一起葬身火海,蜥蜴却逃出生天。
转眼进入1931年,富兰克林的儿子“波普斯”和孙子保罗、孙媳妇安妮特一面躲避政府的追捕(此时的拿破仑王国正全境捉拿科学家为帝国研制战争武器),一面继续老富兰克林的研究——终极血清。
然而他们躲过了政府的追捕,却未躲过神秘乌云的捕捉。
混乱中,爷爷“波普斯”逃亡,保罗夫妇下落不明,他们的小女儿阿薇尔和会说话的猫达尔文隐藏在巴黎市中心的巨大拿破仑青铜像中,仍不辍研究。
一家人在机缘巧合下再度重逢(在追捕他们多年的秘密警察和他雇佣的小混混的“帮助下”),地点却是人类无法想象的地下世界。
当年逃亡的两只巨蜥在绑架了众多顶级科学家后建立了和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绿色世界。
在这里,科学家和蜥蜴和平共处,演奏音乐,科学家还会好奇蜥蜴的“蟑螂便当”。
最重要的是,他们以为自己不仅躲避了地面上的高压统治和污染,而且有望让绿色蔓延,为所有生物创造活下去的希望。
一切就绪,就等“终极血清”。
然而很遗憾,母蜥蜴一直怀揣的这个美好愿望——希望能由火箭和令生物不死的血清把绿色种子带到宇宙,却早已被公蜥蜴篡改。
最后关头,他吞下“终极血清”,改令火箭摧毁人类世界。
在他看来,由动物统治人类社会才不致让世界寸草不生,生灵涂炭。
最后地球当然没有被毁灭,因为达尔文猫在千钧一发之际冲入火箭,把绿色带到了多颗星球。
“狂人”公蜥蜴和“大地之母”母蜥蜴连同他们的蜥蜴王国一起覆灭,地球继续进入无聊而进步的时代——小人秘密警察得封赏,人类终于步入电力时代;富兰克林一家垂垂老矣,不死猫达尔文在遥远的月球终被登月者发现,向地球发来遥遥问候。
跟某个只看真人电影的朋友相反,让我最感动的好像都是动画片。
比如阿薇尔与虚构世界,应该是今年最让我感动的片子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经无比地沉浸在关于动物军团的幻想中。
比如,地铁列车来了,动物军团的食物们争先恐后地冲出来,新鲜生猛。
再比如,我想过关于自己的几种死法,其中一种是,动物军团与人类开战时,我把身体献给动物军团进行实验,身上插满管子,丑陋不堪。
再后来,我从单纯的热情过渡到了细致地思考。
比如,动物军团需不需要发展科技。
从根里讲,我对科技是深恶痛绝的——科技把一切都变成黑白的,吞噬了世界的颜色。
这个想法在看了三体后有点改变。
对于反科技,艾薇儿与虚构世界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人们关押了全部科学家,人为地杜绝了科技发展,再没有飞机、电力、石油。
这似乎听起来很棒。
但结果是,人们更加疯狂地砍伐森林开采煤矿,整个地球只剩下三颗橡树,陈列在博物馆里。
哪儿都是霾,比北京还厉害些,出门要带防毒面具。
生存、扩张,是每个物种的天性。
而智慧的人类,又在这天性上添加了复杂的欲望。
科技不足以支撑欲望时,人类唯有向外部环境一再索取。
毁灭森林的不是科技,是人的欲望。
即便强制科技停止发展,人类只会把地球弄得更糟些。
有些误解了科技,向它陈恳道个歉。
西麦并不是故事主角。
她是一只几百年前被注射了实验药水的母蜥蜴,她变得长寿,跟同样被注射的公蜥蜴丈夫生育了一大嘟噜蜥蜴孩子。
由于孩子们太多而且都长得一样且智商不高,只能用编号代替取名了。
西麦会说话了,有智慧了。
作为科技的受益者,她跟丈夫都崇尚科技。
不同的是,丈夫对人类深恶痛绝。
而西麦对一切都怀着温柔的母性。
他们有一支蜥蜴孩子们组成的兵团,穿着神气的铠甲。
生活在乌烟瘴气中的人类绝对想不到,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个乌托邦,那里有森林湖泊蓝天白云。
还有很多的科学家。
他们在这里无忧无虑地专心研究科学,不用成为政治的工具,单纯享受着发现科学的快乐。
他们与蜥蜴们和谐相处,讨论着下一首曲子应该放舒曼还是威尔第,也试着尝尝蜥蜴们的美食——蟑螂酱罐头。
他们在这可爱的乌托邦里每天勤恳工作着,心甘情愿地背叛着他们的阶级,为的是同一个目标——实现西麦的梦想。
虽然排斥科技本身,但我一直对科技人才充满敬佩,他们最单纯,同时最执拗。
他们永远不会向与自己相悖的理念妥协,即便是夫妻也会因为在某个课题产生分歧上而分道扬镳。
这一点,科学人比文人硬气。
西麦千方百计劫持艾薇儿来她的乌托邦,想要她研制的长生药水,大家都猜想背后有个邪恶的计划。
片末,西麦最终亮出了她的计划时,我哭了。
心被她温柔地抱了一下。
她让艾薇儿看了她数百年的心血——一支被藤蔓植物缠绕的火箭。
她想把永生药水撒到植物上,把火箭发射向太空,这样植物就可以抵御所有恶劣的环境,在月球、火星还有其他星球上生长,给宇宙带来绿色的生命。
尽管饱受人类的恶意,她依然在与人类和解的路上坚定地走着,试图用温柔的母性抚慰这个世界。
其实做只像西麦一样的动物也挺不错。
2015年🇫🇷电影《阿薇尔与虚构世界》:蒸汽朋克风的二维世界,是非常讨喜的动画模式,故事设定有很多想象力,但是总觉得在宫崎骏中已经都领略过了,而剧情的流程就有点模式化了,但是有个非常有趣温暖的结尾。
我看的是英语配音版,虽然也是名家所配,但是各种水土不服,再次证明了,虽然是动画片,但是原配和二配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啊,没了法语的音律,整个故事呆板许多。
安锡动画节最佳电影,被誉为不会令细路欲求动画公仔,而是令世界更美好的电影。
20 世纪中拿破仑五世统治的另一个法国,科学家70 年来不断失踪,飞行、电力甚至电影等伟大发明都成泡影,只有艾菲尔建起了第二座铁塔。
煤与蒸气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出街要戴防毒面具,大皇宫变大温室。
阿菲父母是科学家,也无端失踪,当老猫达尔文病到七彩,阿菲偷偷研制不死药,却因此逃亡历险,牙尖嘴利的达尔文、主意多多的怪爷爷、变节特工祖利亚也一起有难同当。
《我在伊朗长大》监制再接再厉,法国漫画家Jacques Tardi 原著,糅合凡尔纳和宫崎骏的灵光,以罕见的怀旧动画风,找回失落的动画年代。
很有趣的画风,欧洲讽刺漫画为基础,景物画有锈湖的风格,人物动作表情有种宫崎骏的感觉,加上蒸汽朋克的背景不由联想到哈尔的移动城堡,后面也竟然真的有移动城堡,至于后面的飞机,却没有让我联想到红猪。
有种论调认为没有所谓的中国画风和日本画风,我并不认同此观点,因为这是不需论证的显而易见,欧洲漫画喜欢将人物部分特征特别是脸部特征不过分地夸张,略带讽刺或幽默意味的;美国漫画喜欢硬朗的线条或基于图形拼合而成的人物,有受到欧洲漫画影响,更多体现现实;日本漫画曾受早期中国和美国影响,从写实走向定式,形成规范化人物绘制模式;中国漫画更为复杂,经历多个时期,存在多个流派,动漫复兴的初期受到日式画风的影响,现在动漫的工业化到达一定程度,人物回归脸谱化的传统,也就是从人物面部鲜明特征来区分和表现人物;以上都是片面的想法,没有深入研究,仅仅是为了说明动漫画风源流、演变。
反观该片,人物适度夸张,动作表情适度俏皮,影片的主基调便定下了,有幽默讽刺、也有共情体验。
无论是蒸汽朋克、赛博朋克、末日废土、智子锁死,人类永远害怕的是科技和社会发展陷入长期停滞,几户所有科幻作品描述的末日都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此某些事物可以被推向极致,人们便在这种极致中逐渐消亡。
此外,科技和艺术分道扬镳的同时,也更加紧密联系,当科技发展停滞的时候,艺术的便被侵蚀和丢弃,正如影片中华丽建筑里冒着蒸汽的机器。
西方总有蜥蜴人的传说,密谋统治世界的黑恶势力总有蜥蜴人,不知是从何而来,或许扎克伯格真的是蜥蜴人。
与东方桃花源的隐世相比,西方的乌托邦更多的是复归自然,回到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和浪漫睿智的古典时代。
影片故事并不复杂,也不至于老套,不知是片源还是技术问题,帧率偏低,叙事舒缓、节奏轻快,缓和了所有可能的血腥暴力,最有趣的是不经意间富有创意的小设计。
没看懂
欧洲动画永远那么别具一格,有当年看到《疯狂约会美丽都》一样的惊喜与愉悦。
打乱历史进程将人类文明拖回蒸汽时代,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居然有着宫崎骏的神采。虽然二维画风比较粗糙,但有漂亮的想象力弥补:一次成功的故事讲述~
勉强两分,用的是蒸汽朋克的背景,但是又各种脱离蒸汽的不着调幻想设计,看上去像是《生化奇兵》游戏混合了丁丁历险记的画风。故事主体是个冒险片,但是非常俗套,不刺激也没惊喜,通篇像是作者编了一个对手发现失败然后又匆匆忙忙编了一个对手放上去,都是些无聊反派,零散的一些法式幽默还算有意思。
超级一般,超级套路,为什么分会那么高呢
3.5吧,女版丁丁冒险记+天空之城的感觉哈哈哈,蒸朋风+手绘动画我心头之爱,设定也有点意思,可惜剧情实在是过于套路了..
脑洞大开,改写时间历史,点错科技树后衍生出来的蒸汽朋克风,这背景设定新奇、有意思,想看的欲望强烈,但实际观看起来却差强人意。
以科学家缺席为背景的蒸汽机时代,奠定了浪漫儿童动画的基调,却没有给蒸汽世界太多的想象,许多情节如拉拉特堡的其他科学家一样凭空消失,深刻的环境隐喻确没有给出进一步的哪怕如说教一般的思考,只剩下法国人的浪漫在推动情节的发展
剧情还是不错的
害,整得每个科学家都跟科学怪人似的。而且女主手握不死药,早一口闷了开启昆汀模式不香吗。两星给画风。
故事设定还是蛮好玩的,人设依旧不太讨喜,这应该是我看过的动画里女主最丑的一部了!
想象力并不够丰富,只是比较乖张,而且直接影响到情节的细腻程度。又一部让人越看越不激动的法语动画片
202201030408不是很喜欢这种画风 丁丁历险记 故事宏大 但更喜欢爱与童话 节奏太慢了
很无聊啊
世界观脑洞满分!
故事设定还是蛮好玩的,大写的“清新脱俗”哈哈哈,人设依旧不太讨喜
脑洞开的够大,可故事说的太烂
这个画风让人瞬间没有容貌焦虑了
一分给:这是以女孩为主角的冒险+科幻故事一分给:施曼(那只母蜥蜴),画风另外补充一下,明明历史上有一位女科学家,她叫罗沙林德·富兰克林,但这动画非要偷她的名字给男的用,呵呵
尽管故事结构仍然比较老套,但是节奏甚佳,堪称近年来历险类影片的最高水平。法式幽默,非主流审美的女主设定都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