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本身就是一件疯狂的事,为了拍片子卖房筹钱,为了演戏带资进组,制片人潜规则整个剧组,肯定还有很多没有流传出来的更疯狂的事,只是因为太多人都喜欢彼此心照不宣,让我们只能蹲守在贵圈外等着看戏,电影《疯狂的导演》很好心的直接给我们演了这样一场戏,一个怀着梦想的导演,和已经学会向现实低头的制片搭档,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遭遇各种疯狂,虽然难免夸张,难免调侃,但对影视圈各种怪现象的展现,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可以让观众在别开生面之余,对电影这个行当产生一些更深入的认识和感触。
讲拍电影的电影非常多,仅这两个月,《北漂鱼》《大片》和这部《疯狂的导演》就接连上映,和前两部电影只从底层发出自嘲和讽刺不同,《疯狂的导演》讲述的一位导演的成名史,不仅是底层的摸爬滚打,也有中层和上层,导演和投资人的扯皮和互相厚黑,甚至是搬出王宝强、徐帆、刘桦等明星级人物参与这场“实拍演习”,从更高的角度对电影圈进行了全方位的扫瞄。
影片用一种玩的心态来塑造一个疯狂的导演,比较牛逼的手法是采用戏中戏的方把影片的篇幅一分为二,一边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跟着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在幕后筹备电影,一边在东北外景地拍摄高天不断修改的剧本,这样的结构使影片从头到尾不停的变换节奏和风格。
这样就使影片有了一种鲜明的对照,高天和张殿伦这边演得焦头烂额,要表现的是电影已经被现实变得扭曲;王宝强饰演的飞天大盗,徐帆和刘桦的东北农村夫妻,焦恩俊和金铭的夸张形象,要表现的是电影的浪漫和单纯。
电影也确实是如此,往外看,它是复杂,功利的,商业的,离不开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但在银幕上,每一格画面都是纯粹的,不容玷污的。
显而易见,《疯狂的导演》的导演宋阳也是一名非常疯狂的电影顽童,影片中有很多挑战常规思维和生理反应的画面,最容易被发现的是女秘书一个夸张的胸部特写,驼鸟在客厅里一泄千里的镜头,高利贷公司近乎无脑的疯狂行径,还有拿腔作势的经纪人,热衷于主旋律的大龄投资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折射出现实社会各类人群的心理隐疾或病态。
这个世界无比疯狂,又何止是电影圈。
《疯狂的导演》由小见大,野心不小,但不得不说的是,涉及的人物越多,层面越来,对普通观众来说就越难理解,银幕的背后是什么,其实揭开了并不是多么有趣,像《疯狂的导演》讲述的这些事,有些可能很有趣,但有些也很让人感到荒谬和丑陋。
而那些身陷其中的人,就是赵猪喜欢用的一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捧辛酸泪,创作者想要抒发的显然不止是美好的梦想,既然无力摆摆,就得逆来顺受,接受电影带给他们的一切。
虽然主线明晰,但是被分割成很多片段,非常支离。
我总是隐隐揣测是不是融入了宋阳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籍籍无名导演到处筹钱的苦逼故事。
片子两大特色,只看片头的话,真的会误以为这是部大片,歼十,战斗机,特战部队之类,颇有大片风范,还插入了一段默片,另外,沙画运用还算加分。
片中反复出现鸽子,野鸡,羊驼,鸵鸟的影像,说实话,有些不明白导演意欲何为。
太多元素加一起,看得出导演想要博采众长之心,但难免繁杂。
亮点太多等于没亮点。
徐帆的台词一会普通话一会蹩脚方言,听得我起鸡皮疙瘩。
宝宝倒开始说普通话了。
那个很娘的,总是翘着兰花指的男人,并未收放自如,总是感觉还差一点。
杨总的秘书很性感。
全片看完,比对开头的那句“仅以此片献给仍旧有梦想、在奋斗的小强们”,感觉有些强扭的瓜之感,基本达不到励志点,有几个笑点罢了。
《疯狂的导演》之不疯狂烂片,这是无疑的,但是烂得这么让人觉得心情舒畅呢?
本片集中的著名演员有: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等、等等!
能拉来这些人凑合一个本子,不容易啊,不容易啊!
描述了一个98级电影学院导演系不开面新生代导演兼洗浴中心经理,逐渐开面,圆滑世故,拿影片为赚钱工具的成熟导演之路!
讽刺了XXXXXXXX、抨击了XXXXXXXXXXX、教育了XXXXXXXX!
打住,好像最后那副沙画玩了一出精神病院的戏,一心成为著名导演的高天在喝药以前一定要护士叫他大导演啊!
让人联想起著名的冯氏《大腕》片尾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5710074_1226034372/s.swf电影说到这,回想片中高天之导!
年轻的时候,没有全心全意,死心塌地,一心为成,去做那么件事情,还真不算年轻过!
至少不算蹦跶过,至于后来的结局,不用说,100%都是黄了、吹了、风了!
这还用说嘛!
要是都成了,那拿破仑还值钱嘛!
自己也是,年轻的时候总是蹦跶,想成事,最后万事不成,落得小保安一个,倒是安稳,好好值更,还可以古今中外,什么电影都下载看看!
唉,这就是人生!
这零零碎碎的情节中道出了当导演的难处。
为了能拍出自己心中的一场戏,不得不拉投资改剧本加人物,甚至低声下气地做着非本职工作,电影中另一些原本怀有同样梦想的人放弃当年第一志愿,开酒吧,当老板,当秘书。
而戏中的男主角的梦想也一点点被磨灭,终于变成了他最不想成为的那一类人。
而我们,曾经不也这样的吗?
去年时,由彭浩翔导演、杜汶泽、郑中基、陈静主演的港味喜剧片《低俗喜剧》不仅是在香港取得了约3000万港元的票房,成为年度的最大黑马之一,也备受本土观众的热议,影片主要是通过杜汶泽扮演的制片人的经历,带出了当下香港影坛的制片人的酸甜苦辣。
而今天上映的最新国产片《疯狂的导演》,也是一部以制片人、导演的经历为主线的故事片,也都充满着酸甜苦辣,不过《疯狂的导演》尽管“疯狂”但并不“低俗”,是一部疯狂式喜剧。
影片《疯狂的导演》讲述一对好友导演、制片人,在拍摄一部带有游戏玩家色彩的动作片时遭遇了资金困境,于是制片人带着导演东奔西跑,寻找各种可能的资金加入,而不同的投资者对于电影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想法,比如有的制片人因为看过不少刘烨、徐帆的作品而希望邀请他们加入,于是他们俩在影片里扮演一对生活在大东北的夫妻,有的投资者则想要让影片里出现他当年念念不忘的异域初恋情人,于是一位俄罗斯姑娘“迷路”来到了刘烨徐帆的家,又有人觉得当下王宝强很火所以加入了不少王宝强的戏,甚至有人想要通过明星来植入广告,于是不仅是邀请了焦恩俊等明星,也从头到脚“定做”广告产品……一部原本是导演想要表现自己的艺术手法、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的作品,随着不同的投资人的加入而变成了一场大杂烩……影片有些类似于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的是,将制片人/导演创作电影与寻找投资的过程以“片中片”的方式呈现于银幕上,剧情的推进也即是不同元素被融入作品后的结果,所以,开始时虽然是游戏玩家的“森林战场”的迷失游戏,先是因为刘烨、徐帆的加入而拉出了一段大东北的家庭戏,后来又是王宝强、焦恩俊等。
在这过程中制片人也一再的经历着种种的困扰,甚至是制片人与情同兄弟的导演之间,也因为投资人的想法、导演的创作理念而冒出了不少的冲突。
在《低俗喜剧》里是通过制片人有意在学生们的面前透露这种制片人的困境,形成网络热点话题,而迫使投资人最后也同意了其想法、理念,而《疯狂的导演》里则淡化了这种矛盾,强化的则是制片人与导演之间的矛盾。
但毕竟内地电影市场存在着审查制度(所以《低俗喜剧》也只能是作为本土化港片在香港地区上映,未能进入内地市场),《疯狂的导演》并不走《低俗喜剧》式的“低俗”路线,而是通过制片人、导演与不同的人物打交道来制造娱乐效果,如那场制片人去借高利贷的戏便很幽默,或者是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形成了一种错位式的幽默,比如王宝强、焦恩俊这两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粉丝群体的偶像被穿插在一起,这些大杂糅的拼贴,带来了不少的笑点,还有对于当下电影人所面临的困境的娱乐性。
毕竟,尽管当下内地电影市场已经很火热,但是绝大部分影片都未能进入市场,也未能取得回报,自然的一些制片人、导演寻找创作资金也就会面临着种种的困境。
另外,《疯狂的导演》里也存在着一些的温情,不仅是“片中片”的刘烨与徐帆之间的那种相知相守的爱情,也有制片人与导演的兄弟情、制片人与母亲的亲情等,为影片带来了丝丝的暖意。
前有《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疯狂”系列的走红,让这部《疯狂的导演》还未上映,就已经很乖巧地“先声夺人”。
成功的总是极少数人。
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可以像是老谋子、陈凯歌、姜文、冯小刚(微博)那样不缺投资,一说要拍电影,投资人估计都是争先恐后希望可以排上号;更多的新入行或者还没什么名气的导演,为了拍一部电影,恐怕还都得像是孙子那样去求爷爷告奶奶。
电影的“扉页”上,有一句话,大意是“献给所有还有梦想、还在努力奋斗的小强们”。
这句话很提神,老实说,最开始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让我老老实实地在舒服的靠背椅子上,把影片看完。
电影圈儿内也有小强,比如说《疯狂的导演》里的高天。
高天原本也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毕业,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可是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当他为了拍电影拉投资的时候,“神马”艺术追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弃的。
这个投资人说剧本要这样改一下,那个说要那样改一下,这个投资人要在影片里安排自己“干女儿”,那个投资人也想露脸儿弄个“英雄”当当。
各种奇葩投资人,各种奇葩想法,中间是个很苦逼的“小强”一样的导演。
戏中戏、影中影的拍摄结构,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
一个框是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张殿伦与各色投资人的“激情搞基”戏,另一个框是他们根据奇葩投资人的奇葩想法拍摄出的奇葩电影情节提前再现。
这就像是放了两面大大的镜子,互相映衬之间,让你的思想在黑黑的电影院里飞一把或者是睡一把。
王宝强在里边有不小的戏份。
不同于他以前的憨厚形象,在《疯狂的导演》里,王宝强和金铭饰演的“雌雄大盗”,倒是改走精干路线,有几句类似于“这就是盗和贼的区别”、“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盗”台词,让人捧腹不少。
就像是在各种奇葩投资人的要求下,高天最后把电影拍成了“混搭”风格一样,《疯狂的导演》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混搭轻喜搞笑剧”。
战争、笑点、爱情、动作、场面似乎一个都不少,而且还是那种在东北边境乡村里开酒吧的风格。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也玩起了对现实的讽刺,赣妹妹大概是影射郭美美无疑,还有那头很有名气的“草泥马”,至于性感秘书“元芳”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在后边肯定还等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不过这些段子都是流行过的老段子,要是能把最近流行的段子加进去,估计效果会更好。
“四处找投资四处碰壁”的张殿伦和自己妈妈打电话那几场桥段,可以看做是电影的催泪点。
张殿伦好不容易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被“黑社会”抢走,这个时候张殿伦无助地瘫软在白色轿车旁边,这个时候,过来一群笨母鸡,悠闲的母鸡和苦逼的张殿伦镜头高度相同,互相映衬之间,似乎在告诉观众“人比鸡瘦”是个什么样子。
好歹高天和张殿伦最后取得了成功。
当高天也开始能从容和投资人讲条件的时候,我只想说:“这小强还真有变藏獒的一天!
”
这是我年内第三次看到边缘导演自我吐槽的电影,前两次分别是《北漂鱼》和《大片》,而且还是演员阵容最大的一次。
《北漂鱼》最大碗不过是林子聪,《大片》中的熟脸也不过吴孟达和于谦,《疯狂的导演》则一举网罗了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等多位明星。
不过几位腕儿仅只在戏中戏里为新人站台,片中被饱受摧残的还是高天和张殿伦两张新鲜面孔。
《疯狂的导演》影片的创意与《大片》相似,高天饰演的导演和张殿伦饰演的制片人是对奇葩兄弟,一心想在电影这条荆棘丛中趟出一条道来。
与《大片》中怀揣大片梦的向飞导演比起来,哥俩的野心要朴实得多,只不过是想学有所用,拍出一部电影来。
他们与各色投资人的际遇,与《大片》中向飞忽悠投资的遭遇异曲同工,手法又不尽相同。
《大片》的喜剧效果在于导演忽悠投资每每仅在咫尺,又每每因为废柴手下等自作聪明地搅黄,而《疯狂的导演》中的喜剧落差,则来源于每一个投资人的介入,以及对导演创作意图的各种强奸和肢解。
《疯狂的导演》中导演的各种脑残遭遇,想必影视圈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经历。
比如有的投资人非某些大腕不投,于是徐帆和刘桦这对戏中戏的农村夫妇出现了;有的投资人对王宝强情有独钟,于是王宝强饰演的江洋大盗被加了进来;有的投资人附带女演员加塞,于是金铭饰演的大盗搭档横插一杠;有的投资人偏好动作戏,于是王宝强和金铭的雪地追逐戏拉升出来;有的投资人喜好国际制作,于是一队俄罗斯士兵莫名名闯入东北农村……原本一个农村题材的剧本,活生生被嫁接成了四不像。
《疯狂的导演》可谓以身作则,给广大观众示范了一回烂片是如何一步步被炼成的。
早前的《北漂鱼》主诉电影圈边缘人物的甘苦,影片诚意满满但能力不足;《大片》拿业界生态开涮,情怀有余但格局不够;《疯狂的导演》野心比二者大,但同样存在《北漂鱼》和《大片》的类似不足。
然此三片虽有不同程度地稚嫩,但同类题材的集体吐槽,殊途同归地展现了新一代边缘电影人的羁绊与迷茫,其中吐露的电影业态不容忽视——一个病态的电影圈,是难以给年轻人健康的给养的,故不折手段的投资人层出不穷,无底线妥协的导演也大有人在,结果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又及:由我担任执行主编的《青年电影手册》第六期九月将推出“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主题,将与电影爱好者分享100位华语导演处女作的诞生,相信这些采访对有志于投身电影的年轻导演会有所启发。
其中我亲自采访的有20来位导演,在这里先睹为快,分享部分导演对年轻导演的建言:问题:您对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有何建议?
吴宇森:第一部电影能拍摄自己的剧本是最好,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及风格表现出来,让别人对你能有一个认识。
尽量把自己拍短片时实验过的技巧或技术,以及剪接方面的理论融入到第一部作品里面,而不要去管是商业片或是艺术片。
因为这些新的手法和技巧会带出不一样的新鲜感,会让懂得电影的制片人或观众另眼相看。
第一部戏也最好不要是大制作,因为一部大制作失败,会很难再获得机会。
最后,现在高科技很发达,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电脑后期去加,但我希望年轻人拍第一部戏,不要过于依赖科技,从什么都没有开始,这样会更能刺激你的创作欲,才会创作出新东西。
徐克:第一次导演最重要的是,以你现在可能拿得到的条件,尽量去拍出一部你想拍的电影。
有些导演会要求比较多的条件,但有限的条件里,你至少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所有人知道你的电影是怎么样,而不要等。
当然有人会说第一部电影我要求什么什么,但环境条件也许不允许。
我认识不少朋友,有些是以前我的副导,有些是我认识的下一代,到现在都没拍到第一部电影,可是他已经不年轻了,到现在都没有机会拍第一部电影。
所以作为新导演,最重要的是拿到和利用你手头上存在的条件,不要去要求一些不可能出现的条件,然后永远拍不到第一部电影。
夏钢:就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看重一个电影功利的东西,一定要忠实于自己最初的冲动,忠实于自己最初的想法,不要太轻易改变自己,不要太轻易放弃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真实的最宝贵的东西表现出来。
如果你在第一部片子就放弃了自己的冲动的话,那你就会养成一种惯性,随时可以放弃,随时就可以改变,那你的作品就会缺少个性。
高群书:拍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朋友的生活。
别打开始就奔着装逼去,这忒恶俗。
第一次拍片形式,技术什么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情感含量和热度。
别无病呻吟假大空华丽无比扯淡无限。
蔡尚君:我觉得第一次都是最难的,最青涩的。
没有第一次的突破,没有后面。
我们那代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梦想,或者理想,你可以那么样活着。
但是在今天来说很难了,你没有这个土壤,没有这个温床,这个温床现在只有利益,现实层面上来考虑,今天来说,而且更残酷了。
那你必须对这条路你得想清楚,因为如果是电影,或者艺术选择了你,是一个天性的事。
如果是你选择了电影,是很艰难的,你得想清楚,没有人逼着你做这个事情。
今天来说,我觉得更多是一种自我选择,是最初的内心的那点梦想,或者是你的理想,一定要坚持,这是最珍贵的。
千万别为了现实所妥协,你妥协,你就失去,你永远找不回你失去的这些。
我觉得这是最重要。
其实你做到最后,你会发现还是你年轻的时候,你的内心东西在支撑你,就是那点东西了。
我们说的是心田,确实是一块田,你怎么让它真正的保持一个丰饶的状态。
张猛:因为作为处女作来讲,我觉得不一定你要先有一个大的格局,我觉得首先你得是油然而生的那种作品,有感而发的那种作品。
然后呢,尽可能在处女作当中,还是充分去表达自己,这样才会有机会。
另外一个,也别着急,现在我看我身边着急的人太多了。
就是说,别慌,我觉得还是要把一个作品准备得成熟,然后再去做。
最好是能找到比较靠谱的钱,然后别中间断了,那对一个导演的创作是有伤害的。
张扬:不要简单向商业概念妥协,不要简单地并入到商业的轨道里,当然我觉得导演也有分类,有的一开始就奔着这个方向去,有很多导演一定要用自己真正的实力证明自己电影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这个东西是往往你边成熟了,反而没机会表达了,在你第一部第二部时候,你的年轻人的冲劲和他的这个无拘无束,恰恰是能做出不一样的电影的时候。
后来的商业绑架,变得失去自我,反而是年轻的时候,内心最强大的时候。
据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导演梦,只是有的人只是想想,而有的人却会将这个梦想放大,付诸行动,直到中途放弃或者是最终实现。
高天饰演的无名导演明显是后者,这个角色卑微到甚至都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名字,但是他却拥有一个无以名状的宏大导演梦想。
在成名的路上,他有并肩作战的兄弟,也经历了很多司空见惯的奇葩事情,像一本新人导演启示录,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无比曲折的。
影片像是一部现实版的新生导演生存录。
没有代表作品的导演想要拉到投资显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当导演跟制片人无法统一意见时,找到投资就是难上加难。
我想,现实中新生导演找投资的经历只会比片中两位的遭遇更丰富多彩,真实的事情远远比编剧写出来的剧本更加有冲击力,即使如此,当看到《疯狂的导演》中的几位极品投资商时,还是深深的对这种丑陋感到悲哀。
投资方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强奸着导演的创意,他们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却做出一些有悖常规的指示。
娘炮、色色的投资商、暴发户、黑社会、高利贷商......所有的奇葩遭遇都被这对无名的小导演跟制片人遇上了,面对种种遭遇,小导演终究没有放弃,而是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向着大导演进发。
既然讲述导演的成名之路,那么片中就难免出现导演的工作场景,而《疯狂的导演》巧妙的利用戏中戏的方式来展现导演构想中的拍戏场景,另一方面也直面导演迫于投资方的淫威而不得不一次次做出无奈的修改。
徐帆、刘桦、王宝强跟高天、张殿伦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并无对手戏,因为前三者正是高天饰演的导演的剧中人。
在白雪皑皑的大东北,王宝强饰演的江湖大盗跟徐帆、刘桦饰演的农村夫妻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而人物的命运和剧情的走向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决定着一切的都是投资商的态度。
投资方觉得需要安插一个妞儿,于是王宝强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姑娘,投资商想要找剧组女演员聊聊戏,于是制片人就得满脸堆笑的连连称是......随时随地的在想法上被投资方强奸,这是每一个无背景的新人导演都要走的路。
很多人都只是看到导演功成名就的光环,却不知道在那不为人知的岁月里,他们经受过多少冷嘲热讽和被拒之门外。
看《疯狂的导演》有一点好处就是不怕出戏,因为这部电影更像是在对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而实际的情况或许只会更加精彩。
戏里,你或许会为导演的偶尔倔强拍手叫好,而戏外,你只能看到那些无尽的屈服和无奈的接受。
导演终究实现了导演梦,多年之后成为了知名的大导演……再渺小的梦想也是值得尊敬的,每个人都要有梦想,即使遥远,也要坚强的走出第一步。
《疯狂的导演》作为新人导演启示录,没心没肺的爆笑过后,应该会让一些人若有所思。
《疯狂的导演》: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作者:雷公(2013-08-28 23:57:52)转载▼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2a93b01018qu9.html今天与我扯淡了一下午的某位同学,曾发过一条微博,说在星光天地的咖啡厅闲坐着时,周围好几桌都是在聊电影项目的。
由此可见,现在这个电影市场到底是多么繁荣,或者说,多么疯狂。
《疯狂的导演》讲了很多电影圈光怪陆离的事,戏中戏里的“乡村爱情谍战动作大片”也可以从某些电影找到影子,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小导演,在自己的修仙之路上遭遇种种坎坷,好一部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疯狂的导演》的故事是双线交叉进行,主题故事是年轻导演和他的好友制片人,为了给一部电影拉投资四处拜码头,而复线则是戏中戏,众多明星出演把投资人的种种想法实现,演出了一场电影大戏。
现实与梦想齐飞,残酷和荒诞并行,这是一个关于电影的黑色幽默,每一个被现实操控的电影人都一边喊着梦想,一边被金钱折磨,凡人在成仙入圣之路上,必经九九八十一个磨难,才能走出自己的光明仙道来,这份炼心之路走得令人唏嘘。
主线情节上,导演(高天饰)与制片人(张殿伦饰)与各类玩票的电影投资人的谈判颇为原生态,相似的经历我虽然没有过,不过也见过一些些,可能在很多有钱人的眼里,电影是文化,但还是一门生意,如果是知名导演,可能为了攀关系,送钱都是没问题的,可是面对有想法的新导演,那种我比你懂行的姿态多半令多数新导演心生不忿,可惜有钱的是大爷,不伺候不行,才有了影片中那一场场的茶局、泳池、会所的高屋建瓴般的奇异谈话。
这种混乱的现实与错位,构筑了本片的基调。
在影片中,随着投资人的各种点子冒出,不断增加你意想不到的人物,徐帆、刘桦、焦恩俊、金铭、王宝强……影片的明星阵容蛮强大的,飞机空投、野战突袭、雪地追杀等大场面也有,影片中各种元素疯狂混搭,也贡献了影片的不少笑点,有激凸才有笑感,不得不说决定投拍电影里高天这位新导演的投资人们,想法还是颇为潮流化的,而且把电影拍摄当金钱豹的自助餐来拍,各种抢眼镜头皆有,大面积轰炸银幕,影片的类型全方位覆盖,这想必也是很多电影投资人曾有过的想法吧,此番在《疯狂的导演》这部电影里终于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大杂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迈过这段疯狂经历的导演,破茧而出之时,会给观众们带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疯狂的导演》在影片最后留下了一个光明的结尾,至少,电影这个世界是成就梦想的,有黑色的一面,同样有着梦想成真的真正一面。
多年前的一部《疯狂的石头》成就了内地小成本电影的传奇,除了单纯搞笑之外,题材和叙事手法上的巧妙创新让观众眼前一亮,开辟了小成本高回报的先河,随后《疯狂的赛车》承其衣钵,又赚得盆满钵满。
“石头”和“赛车”之后,疯狂系列第三部迅速繁衍着,《疯狂的导演》再次精彩来袭,如何用小成本影片再次引起蝴蝶效应成为了影迷和专家的一致期待。
《疯狂的导演》以轻松诙谐的手法讲述了一部电影创作艰辛和荒唐,以荒诞的表现手法,揭露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并且通过戏中戏的巧妙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一连串另人捧腹的精彩故事。
影片讲述了以一对奇葩的导演和制片人在拍摄电影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奇奇怪怪与匪夷所思的状况为主线,一个怀揣大梦想的无名小导演,因为自己的电影梦拍摄了一部电影,但是拍摄途中出现了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一切工作。
为了让梦想能够顺利实现,于是导演与制片人开始了他们的拉赞助之旅。
该影片无论是导演、演员亦或编剧、剪辑来说,都充斥着疯狂系列的影子。
在拉赞助之旅途中,高天、张殿伦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投资商,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
强有力的制作班底和珠玉在前的例子,也使这部影片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人气。
在观景过程中,娱乐码头整个过程都是愉悦的。
因为像该影片这样以搞笑为本务,真正回归电影的本质的中国电影着实难得。
自电影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娱乐一直是电影的本质要素,甚至是第一要素,但中国的电影制作者们似乎着了魔,一定要把电影里灌入那些故作高深、国家民族大义、政治导向正确,因而很多影片都成了道德的注脚、政治的下脚料,这让观众真正在影院里轻松的笑变成了一件难事,而《疯狂的导演》上演了戏中戏,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正是一次搞笑的本真回归。
电影中的戏中戏与导演、制片人被连续悲催,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桥段。
今年就有诸多这样题材的影片上映,例如《大片》、《北漂鱼》等。
而《疯狂的导演》故事精彩完整,剧情跌宕起伏,笑点不断,高潮迭起,因此吸引了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众多明星的加盟,形成众星捧月。
为了导演和制片人的梦想,众星显得更加的疯狂,在皑皑大雪覆盖着的东北丛林中,演绎着“杀马特”意味十足的战争场面。
另外,从中国电影产业回报层面来说,票房成为了唯一的投资回报方式,植入广告在影众的极力排斥之下已并没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疯狂的导演》却别出心裁,里面最大牛的广告植入,就是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均以现实的明星身份加入。
因此,《疯狂的导演》采用的多线叙事的炫技手法、从复杂的人物关系衍生出笑料密集却又经得起推敲的故事。
对没有“性欲”的冯小刚和只追求画面美的张艺谋等大片导演来说,小成本影片已经成为中国影片的发展趋势。
还好吧 明星挺多
········
我居然看完了,我是被疯狂两个字吸引的。
看了20分钟,是在看不下去了。
果真是疯狂的导演!
虽然还没看,但它敢起"疯狂的。。。。"名字,就必须一星
除了疯狂的石头以外,有刘桦的电影几乎都是烂片
电影院就我俩,跟包场似的,so小众。但其实比满座的小时代好太多了。学电影的人的真实现状啊。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宝宝和导演好像因为主演的事情,吵的不可开交,所以想看看,其实我觉得主演,客串都无所谓,有的主演,全片出现,却无亮点,有的客串,仅3、4个镜头,却能画龙点睛,人生在世,全凭演技,宝宝不哭,宝宝雄起!
还能更烂嘛?
看了五分钟 不知道在干吗
片子没有像评价那么无聊,得分偏低了吧,虽然片名有一定炒作成分。也许是笑点低,我笑了很多处。
其实还可以把,比如对电影投资与制作方关系的揶揄,对各种潜规则的嘲讽,还有片尾有点摇滚范儿的主题曲
神作,不能再好!!!!!!
凸(゜皿゜メ) 靠!
创意不错,故事没讲好
喜剧个鬼
哈哈,刘桦在里面太搞笑了,他总是疯狂系列里面画龙点睛的一笔,徐帆演的也不错,去屑实力派,只认徐帆姐,啊哈哈哈哈~~~
导演拍个片子这得多难啊,就搞吧
还以为宁浩疯狂系列,原来是个这sb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