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善熙每次的出现都是以醉酒的形式,她面对着不同的男人,却听到他们大同小异的赞美:你聪明、勇敢、坦诚、有艺术感,是个漂亮的女生。
可是,这显然不是善熙想要的答案。
对此,她回以的是:我不要和男人约会,我只想弄清自己到底是谁。
而转过身来,却以醉酒的姿态和不同的男人上演相似的暧昧。
她的言行显然是不一致的,但是也不能就此否认她说这些时的真诚。
无疑,善熙是个复杂的女生,从开始至结束,她都没有以明确的立场属于过任何人,就像她总喜欢失踪一样,她的存在也始终包裹着一层迷雾。
影片在探讨挖掘自身的问题时,有着种种的力不从心和怅然若失,因为你到最后知道的只是自己的局限,却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善熙是一个象征,一个努力逃离着,想要认清自己的人的象征,和其他逃离者一样,她的行为不具备任何确定的意义,我们只能在她所认识的人的讲述中拼凑她的面貌。
她只在描述中存在,而无法具体现形,这样的神秘感越是吸引着身边的异性。
所以,很有意思的,最后出现了三个与之暧昧的男性谈论她的场面。
其实,他们了解的始终是善熙的同一面,至于存在于向他们展现之外的善熙,他们都无缘窥探。
至于善熙真正是怎样,或者最终她将为自己找到什么样的定位?
一切就只有等到最后了。
PS:音乐很赞,心情很轻松,虽然在讨论一个很哲学性的困境,但是放开和释然的心境一览无余。
无论还要经历怎样的挣扎,管他呢,日子还是得照过,就这么喝喝酒,半醒半醉地困惑着吧……
洪尚秀的电影都足够的奇怪,没有炫目的视觉效果,没有人性的挣扎,没有偷来的文化,也没有看上去很美的俊男靓女,这实在不像一部现代韩国电影,而且洪尚秀这样一拍就是十几年。
因此,洪尚秀也被称为韩国作者电影第一人,但是当你看了五部以上的洪尚秀,你可能会开始产生疑惑。
因为这五部电影之间,仿佛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大同小异的故事,不外乎一个或几个女人和几个男人之间的关系的展示;有限的人物,几乎都是学生、导演、大学老师;重复的场景,必然会出现的是小酒馆;摄影上则多用一贯不变的推拉镜头,诡异、莫名其妙;甚至连对话上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
然而,不断重复的结构、情节、对话恰恰是洪尚秀个人风格的标签,也是他坚持作者电影理念的重要表现。
洪尚秀精心地不断地重复着自己,构建着一看便知是他生活的世界的叙事。
单从这一行为来看,他跟伍迪·艾伦是如此地相像,两人都在不断用知识分子的电影语言去描写知识分子。
但是相比而言,伍迪艾伦所有的创作虽然局限于其知识分子语境下,但却始终试图创造更加有意思的故事,而洪尚秀则是不断地重复自己,不断的男女对话,絮絮叨叨,却依旧简单、寡淡。
就连电影的名字,洪尚秀都开始越来越简单,或者说漫不经心,简直是如今标题党盛行的网络上的一股清流。
比如《玉熙的电影》、《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再到《我们善熙》,女人成为他电影中最重要的存在,而女人的名字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他所有电影的命名关键。
至于电影的主角也往往一成不变,李善均和郑有美一次又一次地在他的电影中以各种角色相遇。
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看洪尚秀的电影就像是掰着手指在数这种相遇而已。
但又不得不说,这两位演员又是如此地适合洪尚秀的电影角色。
从《玉熙的电影》中的四个短片,李善均和郑有美一次又一次相遇;到了《不是任何的海媛》中,虽然郑恩彩取代了郑有美的位置,但是人物依旧是一个女大学生的角色;最终到了《我们善熙》中,洪尚秀把之前两部电影中的所有关系都融合到了一起,就像是给老影迷的一个彩蛋一般,故事之外原来还有故事。
比如在《玉熙的电影》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以至于他宁可在街边吹冷风,也不愿回家面对凶神恶煞的妻子,明显就是《我们善熙》中前辈宰学的缩影;而《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中那位电影学校的教授兼导演,则是《我们善熙》中崔教授的源头。
所以最终在电影《我们善熙》中的四个主要角色,大学生善熙、前男友金文洙、崔教授以及前辈宰学都能够在洪尚秀之前的电影中找到一些影子,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洪尚秀的电影总是在重复同样人物关系而已。
只不过在这部电影中,洪尚秀把之前尝试过的各种人物关系都放到了一起,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各有暧昧关系前男友是善熙青春的记忆,早已被抛弃,只是前男友自己单方面的念念不忘而已;崔教授是形势所迫,现实需要,善熙有求于人,虚伪地奉承着;前辈宰学则是倾述的对象,最接近却依旧没有到达的肉欲的存在。
就这样,一个女人往返与三个男人之间,已经是足够精彩的剧本。
更令人称绝的是,这三个男人竟然互相认识,而且互相了解对方的心事,只是互相都不知道对于善熙的别样感情而已。
所以,他们不断地聊天,电影就这样在一场又一场的对话中不断推进。
人物对话一直是洪尚秀电影中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更有趣的是,这些对话基本全都是在小酒馆中进行的,每一个人物基本上都陷入了半醉的状态。
可以说,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场酒后吐真言的狂欢。
而这种酒后的状态被拍摄的非常真实,每一个醉过酒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
比如半醉之后呆滞地盯着某个地方一动不动,又或者毫无意义地随手把玩桌上的一些小东西,又或者伸长了脖子说话,拖着脚磨着地走路。
这一切如此真实,以至于在看洪尚秀的电影的时候,常常在想,他们是不是真的在片场喝多了再拍的。
在结构上,电影中的三段关系对应三个段落,通过极其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电影的叙事张力达到无限大,自循环重复的结构之中衍生出繁复的意义。
不断重复的音乐、构图、台词,从三个不同男人的口中慢慢勾勒出善熙形象。
善熙和三个男人偶遇,然后在教学楼前,草坪,小酒馆,最后在叫做昌庆宫的公园里,故事里的人物和善熙一起或因善熙的出现而发生了各种谈话。
每次讨论的内容大体上都在重复上一次的谈话,各怀心事的常人可笑而虚伪,观众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几个男人的私心,看到他们把自己对善熙的欲望包装上伪善的语言修饰,谈话的结果,是欲望的出现与发酵。
整部电影中的三段关系都是围绕着善熙是否该出国,该怎样在介绍信中介绍善熙这个人而展开的,电影中的人物开始不厌其烦、而且不断重复的讨论。
在三个男人的口中,同一个善熙有着相同的优点,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而善熙自己却是所有人物中最不明了“自己是怎样的人”的那位。
可是反观三段关系的发展,善熙却又是所有角色中最明了自己该何去何从的那位,只是一心要出国留学拍电影。
至于三个男人,皆为情所困,崔教授从中年老成迸发出少年心事,前男友始终念念不忘,前辈宰学则为肉欲所困扰。
这样一来,在形式的重复中,意义产生了。
然后随着谈话的不断前进,谈话的意义不仅被强化,而且延伸出新的含义,投射出善熙的前男友、学长、导师对她的想象,即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诚如善熙对自己的期许,“我希望能永远这样活着,就如同你在信里所写的那样美好。
”但是讽刺的是,在这种期待之下,却反射出故事人物内心的空虚和贫乏,他们不断的粉饰善熙的个性,在重复的见面、饮酒、攀谈之中,是找不到生活意义的极大的焦虑。
这种焦虑在重复的结构中发酵,直至电影结尾三个男主人公站在公园湖边,茫然等待善熙的下一次出现。
不得不说,洪尚秀最后安排的这一结局为整部电影带来了更高一层的提升。
电影在三个男人苦笑的对话中结束。
善熙究竟是怎样的人,我们不甚明了,甚至善熙究竟存不存在,我们都不必去深究。
但是这种三个男人从一个女人身上看到同样的梦想和美好,而同一个女人又因为各种原因周旋雨三个男人之间的情况是如此多见而有趣,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解读出许多不同的内容。
套用洪尚秀之前电影《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的名字,这部电影的核心就是“不是任何人女朋友的善熙”。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转载请联系巴塞电影。
推荐信是描述,与爱相关的语言都是描述,就连那个开头出现的骗人男生都迫不及待地描述她:善熙,你最单纯了!
片中临近结尾时,三个男性在昌庆宫的湖边尴尬相遇,着实是有趣的一幕。
他们三人看湖,看湖对岸的艳丽树林,感叹真漂亮。
他们不也是看湖一样观赏着善熙的吗,他们各怀柔情地描述她,却连用词都几乎一样:内向、优秀、聪明、富于艺术感、勇敢、天真、古怪。
似乎那个女孩通过暧昧之情已经与自己十分亲近,但大家对她的了解也全都不过如此,谁也无法说出更多。
善熙在昌庆宫接到前男友的电话,前男友猜测她在昌庆宫,善熙颇为意外,问及原因的时候他说:你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
善熙说:你真厉害!
善熙捧着满含爱意的、情书一样的推荐信,问教授:这是对我的真实描述吗?
爱着她的教授说:这就是真正的你。
洪尚秀电影里的女性似乎总是渴求被描述。
《北村方向》里的老板娘和女文青因为男人的一点谈话术而把他当成知己,《夏夏夏》里的女诗人几乎就是因为男导演描述自己的几句胡话而与之交往,《惠媛》中惠媛的梦里也有个老教授亲切地描述了她,那个梦里他们还打算结婚。
对方说你是怎样怎样的人,内容并不比星座大全高明,但片中的女性都一副被理解了般的雀跃。
那几位女性都多少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而善熙并不,她对自己也是迷茫的:她是中空的。
善熙在片中除了跟推荐信有关的情节,几乎都是醉态。
她和他们喝酒,又因为酒量很差而比男性们早早喝醉,醉态的非理性使她举止轻佻,又让人怀疑她是借酒撒疯,无论如何,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不可理解的神秘事物,三位男性无不内心松动。
视角仍旧是男性视角,善熙——女性,仍旧是神秘的,她的坦率并不妨碍她的神秘,人人描述她,用描述来塑造她,并爱着用描述塑造起来的她,但善熙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如果我再挖深点,我就能知道我是谁”。
片中的善熙是模糊的,但男性们的描述是实在的、确信的。
男性们围绕着一个中空打转,描述那中空。
因此他们的描述都显得一厢情愿并且徒劳,所谓的爱也显得一厢情愿并且徒劳。
结尾善熙离开了,三个为善熙而来的男性一起逛着昌庆宫,秋色宜人,三个人看上去心情都不错。
关于善熙的故事,最终成了关于三个男性各自的故事。
电影就在诡异的幽默里结束了。
善熙有多真实?
如一条鲸鱼,悄声地浮起,成为情景的中心,又悄声地潜下去。
人们一再谈起她,用主观的,不乏矛盾的词语。
水中月。
或者这就是我们感受生活的方式,粉饰不方便的事实,为自己的局促百般解释。
昌庆宫似乎是个很美的公园。
人不多,有秋意,这似乎是,但并不是,角色们纷纷来到这里的原因。
汉阳的古宫们远不如故宫磅礴,但是它们小小的,不做作,甚至有些脆弱,所以令人感到亲切。
三个姑且称其为朋友们的人尚能在并不拒绝人的汉白玉台阶上边走,若即若离地分享各自心绪。
2015年就看过的电影因为昨晚的喝多突然被想起……在《熔炉》之后因为郑有美而看到了这一部,从此入坑了这种喝着酒聊着天吃着炸鸡就演完了的仿佛深夜在大排档一样的电影,贾木许的那部《帕特森》给我的也是类似感觉,开公交写诗吃老婆做的饭听老婆讲一些新奇的想法和事遛狗喝口小酒睡觉,可以说简直就是梦想中的平静日子了……《帕特森》总体还是平平淡淡的,然而《我们善熙》却在一幕一幕的结尾给观影者一棒接着一棒的打击,看到有一个短评说的实在太对了,“男性普遍倾向于认为漂亮的女性更善良”,所以我看完后虽然主观感觉的确是这样,但还是自欺欺人地不愿意去相信那么看上去漂亮的善熙其实带有着绿茶属性……就像分手到现在近140天,我依然不愿意去相信身边朋友们说的那样,和前女友的分手并不单单只是自己的问题,双方之间都有着并不良好的沟通问题,但是自己从见到她第一面开始就死死的认定了她的形象一定是完美的,即使在交往的后期自己已经感觉到她那边的情况不太妙大概并不仅仅是考学压力所带来的心情不好这样的原因,每天单方面发过去的清晨及晚间问候,不再会收到回复的日常信息,不愿意再有更多的见面,每周一次见面后的分别拥抱变得越发行色匆匆……可自己却一直在告诫着自己她肯定是因为处在考研这个特殊时期所以情绪才会不太稳定,并通过翻看回想之前的甜蜜日子和写一些以为会得到什么回应的自认为的情话来验证这段感情依旧保持着美好,从而寻求自己心中的慰籍,过着自己不愿承认的自欺欺人的日子,直到现在每一次再看见她,也不愿相信她对我已经没有了什么感觉以及“世界上最廉价的就是男人无所作为的温柔”……可事实就是这样,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自己所做的那些其实一直心里也都有个声音在嘲讽着自己,“说白了,你这就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等到某一天人家意识到了,你在人家面前彻底败露了,那一切将再也无法挽回了……”如此回想,之前单身时的无能是对自己而言的,并不存在欺人,等到开始追求,自欺与欺人就再没有停止过……一切的一切说到底,无不该归咎于作为男方自己自身没有丝毫可以让人家女生感到安心的底气,尤其是自己也明白对方远比自己优秀的多,或许人家早已意识到后又不好去直白地点破,而自己早已意识到其实自己并配不上人家,心里却还一直不肯放下人家一直自欺……想要做到放下很难,但也该让自己明白了,自己究竟有没有那个资格当时去追求人家、现在还放不下人家……起码现在,自己还不够格……革命从未成功,同志急需努力……认清自己,认清现实……
洪尚秀的独立电影,看得不多。
第一部是《惠媛》,别名《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惠媛》。
推镜和配乐的别具一格,深感突兀,却也着迷得紧。
这一部《善熙》,怎么看都是《惠媛 2.0》,甚至连两个女主角都穿着同款大衣,索性就叫《不是任何人女友的善熙》好了。
在洪尚秀的这两部电影里,男性角色都是在生活中不上不下、抑或郁郁不得志的样子,自私,甚至猥琐。
而女性角色,却漂亮、善良、坚强、宽容。
导演还借角色之口说出“男人看见什么女人都喜欢,可女人不一样。
女人比男人好几百倍。
”这样的话。
如此揶揄女性,真让人不适应。
好在《善熙》里推镜和配乐的使用,三段式小品的反复出现,尴尬得让我笑了出来。
第一次,善熙独自在餐厅,只想点杯啤酒,却被店员告知本店必须点炸鸡。
满肚子不高兴的善熙从窗口望见久未联系的前男友,直接把他叫了上来。
没喝几口,前男友就借着酒劲说出“我很想你;我处女剧本都是以我们的故事为原型”的傻话。
善熙问,真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便甩手而去,留他一人徒生伤悲。
第二次,善熙请教授喝酒,请他在推荐信里对自己的评价写好一点。
天真纯洁、尤其是不吝于表达崇拜的女学生,往往是很多大学男教师的中年春梦。
几个回合之后,教授真就有了中年心动的感觉:“她有点内向,但很有眼光,也很聪明。
虽然有时候像个神经病,可是很好。
而且她很勇敢。
”善熙理所应当地得到了一份充满溢美之词的推荐信。
第三次,善熙偶遇学长,二人随即转去餐厅喝酒。
年轻女孩陪中年男人,酒过半巡,微醉。
男人开始口吐莲花,女孩勇敢接住话茬。
“见到你真高兴啊!
”“我也很高兴。
” “就算是有些辛苦,只要不卑鄙就行了”。
她在酒桌上主动托起他的脸,她在马路上主动搂住他的身体,却也是她在他家楼下主动拒绝他的要求。
在每一段故事渐入佳境的时候,背景音乐强势进入,欢乐的调调催着他们谢幕。
仿佛在说,我们善熙玩腻了啦,你们还赖在这里干嘛。
善熙真是聪明。
她最聪明的地方恰恰在于她并未意识到、更未刻意利用自己的聪明。
她活得纯,活得真,甚至活得傻。
想要什么就说,不想要就一把推开。
来去自由。
但是,她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吗?
我想并没有。
她没有长远规划,她一直不断强调“如果我再挖深点,我就能知道我是谁”。
她的所作所为,更多地是出于漂亮姑娘的求生本能。
何况,三个男人对善熙的评价竟然惊人的相似:内向、有眼光、聪明、勇敢、天真、古怪。
你说,这是男人们在骗善熙,还是男人们被善熙骗了?
故事的最后,三人为了见到善熙,在昌庆宫尴尬地相遇。
三人甚至同去如厕,这一幕,尴尬极了,却也妙极了。
善熙悄悄离开,三人在秋色中愉快地同游了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你们说善熙会不会又像之前那样潜水不理我们了呢”。
一厢情愿的无力感呼之欲出。
然后镜头拉开,人景合一。
镜头感真是很要命的东西。
常常在对话的中间,镜头突然拉进,强烈的入侵感,对话双方仿佛被迫卸下防备,瞬间体无完肤,嘴角和眼尾的每一次抽动都被看得一清二楚。
然后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这一次,男女的肢体、语言和眼神,那些有形和无形的来回拉扯,和变焦镜头的推拉统一了起来。
艰涩、生硬、尴尬、好笑。
善熙总是在酒桌上说话。
而我总会先问一句:“你先告诉我,你没喝酒吧?
”
她很久没来学校了。
她现身学校,想找教授给她写留学申请推荐信。
一位男同学碰到她,告诉她教授不在学校,出差了。
转头她就在校园里碰到教授。
她把自己诉求告诉教授。
教授答应了。
她又碰到那个男同学,质问他为何骗她。
他笑说跟她闹着玩的。
她火大,怒骂了他一通,转身去了一个咖啡馆,坐在二楼靠窗位子。
她看到学长,也是她前男友,在楼下现身。
她一时兴起,喊了他。
他抬头看到她。
他们坐在一起聊天。
寒暄之后,学长说还爱着她,想跟她继续交往。
她听了烦躁。
学长拍了部影片直接把二人恋情搬上荧幕。
对此她有些介意。
她无意跟他恢复关系。
酒喝不下去时,她起身走掉。
他心里烦躁,跑到某栋楼下,喊大哥你在吗?
住在楼上的男人刚刚起床,听到窗外喊声很不耐烦。
他不想见到他。
但偏偏他想约他喝酒。
他说你要不去阿里郎酒吧等我一下,我先忙点事。
他什么事也没忙,只是拖延时间。
三个小时后,他才去酒吧。
老板娘是他朋友。
三人坐在一起聊天。
烦人精跟他诉说自己复杂心情,说前女友又来学校约他见面。
但他琢磨不透她心思,心里烦。
他说,也许人家不是约你,只是碰到了你。
他告诉他,女人比男人现实,男人是见谁都喜欢,要学会了解自己。
他说了一通不中听的人生哲理。
惹得烦人精不高兴。
他不是为了来听这些的。
二人不欢而散。
她拿到教授推荐信了。
展开来读,评语写得冷淡,优缺点各说一半。
她打电话问教授为何这么写。
约在咖啡馆见面,教授说这样写显得真实,美国人更能接受。
她不服,问教授为何认为她有这些缺点。
教授终于说,因为你冷漠。
你本来是我最欣赏的学生。
这么久了,也不联系一次。
借着酒兴,二人达成新共识。
教授想要呵护她。
她也想要得到呵护。
从酒吧出来后她还主动亲了教授。
教授后来给她写了篇缀满肉麻赞美词汇的新推荐信。
教授也来到某栋楼下,喊老弟你在吗?
楼上男人见到窗外教授,表现出热情。
二人约在咖啡馆聊天。
教授好奇他为何离家出走,跑到这栋楼里隐居。
他说,心里烦。
教授对他充满赞叹,羡慕他活得自由,洒脱。
随后告诉他,自己最近对一位女人动心了。
是位年轻女子,聪明,有点内向,有点疯狂,但正合他心意。
他显然下决心要展开一场婚外恋情。
忍不住对好哥们诉说心事。
但又不愿意告诉哥们她是谁。
他走在街上,有人喊他。
是善熙。
他很熟的一位学电影的女学生。
善熙说想跟他喝一杯。
他们一起去了阿里郎酒吧。
老板娘这回没有陪坐在一起,去帮他们弄炸鸡下酒。
善熙提到纠缠她的烦人前男友,以及想跟她搞不伦恋情的教授。
借善熙之口我们才知他是位导演。
他是善熙的知心倾听者。
善熙对他显出最大的热情。
喝多了后,跟他脸贴着脸。
还差点就要跟他上床了,最后还是克制住,没跟他上楼。
他谦谦君子风度地与她作别。
电影至此显示了精巧的喜剧结构。
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像一种打弹球运动。
男同学惹到善熙,她到咖啡馆独坐,碰到前男友在楼下,喊了声,前男友重燃旧情后又得不到她,找导演大哥诉说心事,导演的话不中听惹毛了他。
教授通过给善熙写推荐信一事,得到了善熙的亲近。
高兴得找导演老弟诉说心中恋情。
导演与善熙见上面后,我们才知,导演不仅仅是认识善熙,三个男人中,他跟善熙走得最近。
谁在盲目多情,谁是深藏不露王者,高下立见。
这番结构如此简洁而巧妙,通过三场二人对话,悬念一点点揭密,奇妙关系被逐步展示。
最后来了场高潮收尾戏。
这场戏内也充满结构巧思。
先是善熙走在公园里,接到前男友电话,猜出她在逛哪座公园,说想来见她,被她拒绝,她说跟别人在一起。
看起来像撒谎。
然后是教授站在树下接到导演电话。
导演说想找他喝酒。
显然善熙也搅动了他心思。
但教授支支吾吾说今天忙,喝不了酒抱歉。
挂完电话后,善熙走了过来。
原来是他们二人在一起逛公园,各自打了个电话。
这个分开打电话(电话那头关联起另两个男人)然后合在一起的结构充满耍逗观众的狡猾。
但也合理。
善熙走开了,她去上趟卫生间。
于是电影中最戏剧性时刻到来。
教授独自站在湖边,居画面中央。
这时,导演从左侧入画了。
他约酒未成,来公园闲逛,巧遇教授。
紧接着善熙前男友从右侧入画,三人站到了一起。
教授感到惊诧。
前男友说她是跟善熙约好来这里见面的(显然他在撒谎)。
史无前例紧张尴尬时刻,就是此刻。
教授不断张望卫生间方向,害怕善熙走了出来。
无论对谁,他都不愿意承认他在跟善熙约会。
善熙并没立刻从卫生间走出来。
教授说他要上趟卫生间。
他有老狐狸的沉着。
另两人说他们也上一趟。
三人一起走进男卫生间。
善熙从女卫生间走出来,没见到教授。
他收到一条手机信息。
是教授发来的,说她前男友和导演都跑过来了。
他让她先走。
她赶紧离开了公园。
这里避开了三男一女撞个正着的无敌尴尬时刻。
这种尴尬洪常秀在他2009年短片《叠叠山中》玩过一次了,他不想再重复。
这种处理很聪明,显示了故事的延续。
也显示了表面关系之下隐藏着的人间真相的延展。
电影以三个男人逛至宫殿大门前的远景镜头作结。
三人都认识善熙,都夸起善熙是个好女孩。
心灵美,聪明,善良,有点内向,有点疯狂。
言辞都与他们的情欲无涉。
这种夸耀之词,充满了表面化色彩。
同样的词汇在三人口中轮番重复。
让人想到,语词既是他们与世界相连接的工具,也阻隔了生活的真相。
从2009年短片《叠叠山中》起,洪常秀已把校园师生恋作为一种观察和讽刺对象了。
此后多部作品充斥着师生恋描写。
到这部作品,算是对师生恋话题进行了一次高度凝练的戏剧化总结。
学长,导演,教授,和一个女学生,构成了校园风情速写画。
简洁、凝练又戏谑得如同他这一阶段喜在电影开头使用的手绘厂标图案,四个玩球小朋友,玩得正酣。
这也是一部简单、澄明的电影,毫无令人费解之处,一部让人几何式观看情欲喜剧的游戏之作。
精简讽刺如莫泊桑小说。
这是2013年他拍的第二部电影,前一部是《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
这是他从影生涯的第15部长片。
241202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三个男人不容易出戏,那就加个女人吧。
而且还要这个女人和三人都有瓜葛,想必那一定是一场好戏。
无事不登三宝殿,潜水多年的善熙突然回来,多半不是为了叙旧。
很多时候,女人比男人更现实。
善熙的到来,就像扔到平静池塘的一块石头,激起美好又虚幻的涟漪,如一圈圈如真似幻的旧梦,稍纵即逝。
最后,三个男人在一种奇特的相遇中讨论起了他们共同的善熙。
都认为善熙是一个聪慧的女人。
但性格内向,搞不清她心里在想什么。
三人行,必睡其一。
生活终不能像诗歌写的那样,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洪尚秀是韩国优秀的作者性导演。
他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是描写男女那点事。
知识分子的欲望和苦闷,如同被放在放大镜下观察一样,展现一种丰富细腻而又滑稽有趣的色彩。
他的电影很少用技术性的镜头语言,表面上平淡无奇,看进去却趣味盎然。
很有味道。
简白的剧情、刻意的侧面镜头、反复穿插的配乐和台词,一切是那么相似。
片中每个男性都在各自与善熙的交际中迷恋上她,男性总是喜欢具有神秘感的聪明女性,她们看上去捉摸不透,激发男性自卑感的同时又让人无法自拔。。。。
善熙是聪明的,她知道如何吸引男性和保留自己,同时她也是最孤独的一个,”你真漂亮呀“,她也想找到那个真的爱她懂她珍惜她的人。
钢琴曲《善熙》http://url.cn/5NxoOOd
第一对关系
第二对关系
第三对关系叙事上:看似是板块式叙事结构,三对人物关系却环环相扣。
叙事节奏极其沉闷、慢,风格从侯孝贤、是枝裕和、金基德脱颖而出。
摄影:现实主义,看上去有点像dv机拍的,并且整部片子的百分之八十镜头都是双人镜头,很好的突出了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导演设计:1贯穿主题的音乐 2宰学作为辅线(其余三人都找过他) 3 送鸡肉、吃鸡肉 4女主很喜欢喝酒(片子可以改名《深夜酒馆》)5影片中有四次明显的推镜头正如电影中的教授所说,你想的越多,看见的就越多。
如果我们都去挖深一点,想必认识自我或许会更多一点吧。
@韩国文化院 所谓的演员特质真得能给同一位导演的片子带来不同的氛围,郑有美对于男人的凝视只能被洪常秀牢牢按压在一种剧情设定中,然后深深沉浸,其余的男性角色也幻化成洪的真身对其进行戏谑地游戏。(金敏喜简直就是完美去除洪常秀油味的洗洁精)
一如既往的尴尬。
一些zoom in着实让我有点出戏,几个空镜的节奏似乎也与整体不太协调,但洪尚秀对于男女关系的把握不得不让人称赞。
这电影应该叫:不是我们的善熙
洪尚秀是怎么凑齐这么一堆烦逼角色的,比同年的、且设定相似的『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还要糟心几倍。
绿茶婊的自我修养
“你是我所有电影永恒的主题”——变着花样结构拍同一部电影的老洪头。让三种看起来一样但况味又略有不同的结局汇集在同一个结尾,真是漂亮(即便早早就能猜到形式,味道还是出来了)。7/10.|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21371664/interest/767339339
不能更多星了
这部太有意思了,故事有趣,台词精妙令人捧腹,哈哈哈哈哈,有几处真是笑死了。这次洪尚秀电影里的男人不再猥琐,倒是天真,被善熙妹子玩死。她内向,但很聪明而且有艺术感,她可爱,有点古怪,真诚却很勇敢,哈哈。一直挖一直挖,李善均表现很棒。
原来这就是洪尚秀。一场一镜,对话也全是叨逼叨,倒能专注看下来。女主是那种很舒服的漂亮,侧脸像郝蕾。但是洪导啊你确定不是上学校里随便找了个学生拿DV完成的全片摄影吗……?那DV感十足的推拉真是,啧啧。
节奏变更缓了呀。现代,酒桌文化,重复,人物关系妙趣横生。三个男人都跟女的似的,见她一面就想大醉一场。(香港怎么就没有相熟的小酒馆啊怒!)
棒子版伍迪艾伦,女主不好看
呃,还是尴尬得有些超过了。馋炸鸡了!
额我看不来。。。这种文艺片。。。感觉很无聊
看得最开心的一部
对洪尚秀无感了。
看了一场聊天,只想吃炸鸡。好无聊啊!
不是我们任何人的善熙。男人为女人的外表所诱惑,女人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洪尚秀在尝试了两部“女人”戏之后,再次回归本性。这可以看做是《玉熙的电影》的同形异构,用女性来映射男性。
一星半,因为结尾聚首戏收的太烂,就不入了。优点很明确: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多余的叙事手法,杜绝了反复出错的可能;有一点戏剧性,令到故事不是那么无聊;大家不是那么急着上床,保留了一些想象可以呼吸的空间;最后就是人物形象不再自我解构,杜绝了反讽复归导致的无意义化。
跟海媛不一样,善熙就是个很自在的小恶魔,女人应该像这样肆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