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conquers all.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Fates can move mountains,love would always run away...看之前真没想到会那么戳人˃̣̣̥᷄⌓˂̣̣̥᷅ 本来只是因为看到了相关新闻,然后对一个人是如何成为连环杀人犯的这件事产生好奇。
开始猜测主角可能是因为身为妓女所以去报复性杀人,可混乱的人生不是能用简单的理由就能解释清楚的。
为了求生而杀人,为了留住爱人而杀人。
稀里糊涂地杀了人,理所当然地继续杀人,意识到自己是个真正的杀人犯时纠结崩溃着杀人......最后,付出一切抢到的车却也只能被抛在一边。
只会给别人kj的Leen,只会大骂脏话的Leen,不管怎么努力都逃不出这个可笑的人生怪圈。
“为什么你不继续当妓女?
你不当妓女怎么养我?
”唯一给过她爱的Selby也这样对她说。
但最后的最后,Leen还是那么爱她,哪怕Selby在法庭上没有看她一眼。
“Coz I love you with all my heart, my soul, my mind. And I will never let you down.” 但我也能完全理解Leen为什么会这样。
在没有遇到Selby之前她的人生已经结束了,在之前她已经是一个死人了,Selby给了Leen活下去的动力和意义,让她活了过来。
这对她那不堪的人生是幸还是不幸?
虽然短暂,但她也算是终于体会到一次被爱以及爱别人的感受了。
但不管杀不杀人,她所想要的那种拥有自己房子和工作的理想生活,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人生原来不是努力就能有出路啊。
本片原型Aileen在狱中一直与本片导演进行沟通,并交给她许多自己的私人信件,那个在镜子前做着演员梦的小女孩,以另一种形式走上了银幕......
女魔头这个电影的原型人物Wuornos的人生是一个特别令人窒息的故事: 她的所谓“父母”,其实都是两个小孩。
14岁的女孩和18岁的男孩,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婴,就是Wuornos的哥哥。
两年后生下Wuornos的时候,“妈妈”其实也就16岁,“爸爸”20岁上下。
而且生下她的前两个月,这对年轻人就已经在申请离婚了。
所以她被生下时就遭到了“爸爸”的抛弃。
她从未见过自己的爸爸。
她、她的哥哥、她的16岁的妈妈,3个人应该是完全投靠在妈妈的父母家,也就是Wuornos的爷爷奶奶家。
她四岁的时候,妈妈彻底走了(不知道去哪里了),Wuornos和哥哥就完全由爷爷奶奶收养了。
而爷爷奶奶不仅都酗酒,爷爷以及他的朋友还对Wuornos实施了多年的性侵。
她11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学校里通过性活动来换取食物、香烟和毒品,我猜爷爷对她的性侵肯定发生在她11岁之前。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染上毒瘾毫不意外,还要用性来换取食物,可见家里连吃的也不太给。
14岁的时候她被某个亲戚强奸怀孕了,15岁生下孩子送给了某个福利机构,然后她就辍学了,按中国这边的话就是初中都没毕业。
几乎在同时,奶奶病亡,估计这个爷爷本来就没有承担照料的任何劳动,即便是一边照料一边性侵都不愿意,所以他把Wuornos赶出家门,从此之后她就开始了以卖淫为生的流浪生活。
在14到22岁之间,她6次试图自杀。
她没有过任何正常人的生活环境,从爸妈那儿、从爷爷奶奶那儿得到过作为一个孩子应该被得到的照料,她也没有从学校那儿得到过庇护,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的唯一的外延。
Wuornos应该时刻都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所以她易怒、暴力,她没有生活,她只有生存。
她20岁的时候遇到了69岁的一个老头,结婚了。
不知道这个老头怎么想的,是真的出于对Wuornos的怜爱,还是单纯就是一个老不死的,总之就和20岁的Wuornos结婚了,但9周后就提出离婚。
然后到30岁之间,Wuornos一直都过着危险而混乱的恶性循环的生活:性、暴力伤人、短暂入狱、偷车、拘捕等大大小小违法行为。
30岁时,她遇到了24岁的女招待,她爱上了,然后就以卖淫为生养活着她们两个人。
她虽然有各种心理、精神上的疾病,但她仍然想要照料自己爱的人。
只不过卖淫是她唯一会的“技能”。
当然她也是因为从来没被人爱过,所以一旦有人对自己释放一点爱意,对方是69岁的老头也好,还是需要自己去卖淫养家也好,她都去做。
女招待对于Wuornos的犯罪行为应该是知情的,有一些可能也参与了,为了获取自己的轻判,她和警方联合,去套Wuornos的话。
连环杀手对她是一种错误的描述。
她是连续杀人,而不是连环杀人。
连环杀手是通过杀人来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需求,Wuornos的杀人要么是自卫、要么是抢劫,更倾向于一种精神疾病状态下的激动杀人,——就是她自己不知道自卫的界限在哪里,不知道愤怒的界限在哪里。
哦对,还有她那从未见过的爸爸,他在31岁的时候因绑架和强奸一名7岁女孩而被抓,2年后他在监狱里自缢了。
整体来说就特别窒息。
从前有个小女孩,满怀着天真的梦想,希望成为广受瞩目大明星,她始终相信梦想有一天会实现,尽管只收到无数无视和嘲讽。
小女孩慢慢长大后,不堪的出身将她排除在同龄人的社交圈之外,没人愿意注意她;更有一些可恶的男性强占了她的童贞,将她推入冰冷的深渊。
再后来,残酷的生活让女孩变成一个生命力强大的糙女汉子,挣扎在男人堆里艰难谋生。
她想,她受够了那些男人,也再不会爱上他们。
于是,命运让她邂逅了一个稚嫩的少女,她深深地爱上了她。
但弄人的是,爱情没有给予她救赎,在她想为爱情重回阳光时,反而使她深深地沉入地狱。
幼年沃诺思派蒂·杰金斯(Patty Jenkins)执导的《女魔头》(Monster)是2004年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荣获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等奖项。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位身世多舛,备受男性侮辱的社会底层女性,在爱情点燃生命的热情之际,如何在追逐爱情和与残酷的生活本身较量的过程中,成为公路杀人女魔头。
查丽兹·塞隆(Charlize Theron)在影片中饰演头号女主艾琳·沃诺思(Aileen Wuornos)。
成年沃诺思现实中,艾琳·沃诺思出生后不久,16岁的母亲就和父亲离异,随后她便被母亲扔给外祖收养。
11岁她便在学校涉足用性交易烟、瘾药和食物,并与哥哥发生性关系。
她的外祖父也经常对她实施性猥亵。
14岁的时候,艾琳怀孕——是外祖父的朋友强奸的产物。
儿子出生后几个月不到,她辍学并被外祖父扫地出门。
之后她嫁给过一个69岁的老男人,但不久就离婚,并数度因酒驾和偷窃、持枪射击等罪名被捕。
在此期间,她和一位同性恋酒吧的女侍莫尔(Moore)邂逅,两人迅速同居,并靠艾琳在公路招揽的性工作获得的收益支持两人的生活。
最后艾琳因杀人被捕时,却正是莫尔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而直到最后被处决时,艾琳仍然相信莫尔还爱着她。
在精神病患检核表检核中,艾琳得分为32(总分40)分,一般分数在25或30以上就可判为精神变态。
派蒂和塞隆在电影中,以令人钦佩的勇气和仁心艺术化地塑造和演艺这一角色,给予这个犯下七条性命的女人充分的理解(并不是宽容)。
深入地刻画其不断试图战胜“不可抗拒”命运的渴望和尝试,以及现实社会对她种种歧视和蔑视的悲剧现实。
# 关于艾琳·沃诺思的资料参见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leen_Wuornos艾琳·沃诺思女朋友对应的影片角色是希尔比·沃尔(Sellby Wall),由克里斯蒂娜·李奇饰演。
沃诺思和希比尔在一家同性恋酒吧邂逅,并迅速坠入爱河。
为了和爱人有独处的空间,沃诺思更加积极地在公路上招揽顾客赚钱。
但在其中一桩交易上,她遇到了一个有性虐待癖的男人,为了自卫她枪毙了他,并拿走他的钱和车。
借此,她有了和希比尔长期住宾馆的第一笔钱。
爱人的纯真让沃诺思看到了希望般的曙光,再次燃起了生的渴望,她开始试图找到正式的工作来养活彼此。
但所有的正经工作单位都以她有犯罪前科、没有大学学位为由拒绝了她,哪怕在最终她向一个黑人女性招待员吐露真情时都无法获得理解和帮助。
我想实话实说,我想重新开始而同居后,十八岁的希比尔一步步向艾琳勾画她对生活和爱情的美好幻想——关爱、派对、房子、购物、饰品、游乐场甚至沙滩边上的别墅。
陷入经济窘境时,她责问艾琳为什么不继续卖淫来赚钱。
在知道艾琳杀人后,她还要求艾琳坚持干完最后一桩——获得一辆车子。
爱人对“美梦”的渴望也推动艾琳越走越远。
查丽茨·塞隆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给人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她在影片中有化妆使接近真实的艾琳·沃诺思形象,但在整部电影过程,我们仿佛没有看到带妆的演员——只有原原本本的艾琳·沃诺思。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她对眼部和肢体的控制上:去见爱人时用心洗刷自己的身体并不时偷偷对着房间里的镜子打量自己然后露出得意的眼神;在不同男人轿车中的讨价还价时的神态与手势,如此水到渠成;在初次射出子弹时内心的惶惑、恐惧和癫狂以及在女友面前的勉力转换……表情和肢体之真实和到位堪称卓绝。
在这对主角的爱情中,艾琳是保护者和供应者,骄傲地负责养家糊口并竭力满足希比尔的渴望。
纵然经历过无数摧残,但这个女子内心仍然有着美好风景,而爱则是这片风景得以供应她整个人生命延续的唯一源泉。
片首,艾琳走进酒吧前在内心说,她只有五块钱,如果上帝不能指引她将钱用在刀刃上,她就选择自杀。
正巧,一脸稚嫩的小女孩希比尔对她展现出善意,聊天、抚摸和赞美——终于艾琳遇到了一片绿洲,虽然这片绿洲实在过于稚嫩,且无知而虚荣。
艾琳是直女,但对于一个底层性工作者而言,她的爱情——如果存在的话——绝对和性无关,她已经厌弃了性,也厌恶那些男性。
而希比尔,叛逆的娇娇女,一向被父母保护的很好,没有社会化的事故和对妓女的蔑视。
她是不成熟的、自私的,她的爱情或许源于这样一种希望——一种存在话本里面的真实——偶然邂逅、与众不同、浪漫的爱情、独立的居所、木马和摩天轮、沙滩和别墅。
她给予她理解的爱,但她不理解生活,也不关心艾琳的钱是从哪里来。
她的无知和不可靠,究竟该归结为人性还是归结为太年轻?
在一切没有发生之前可以说是因为太年轻,但一切发生之后,她在为自己开脱指罪艾琳时,用爱的名义强迫艾琳认下希比尔自身的罪时,年轻还是理由吗?
事实上,艾琳将所有的钱几乎都给了她爱情催促艾琳去卖淫赚钱;心怀恶意实施性虐待的男人扣断了艾琳心中的底线,触发她自童年以来对肉体交易的极端厌恶和长期被欺辱的悲愤的大爆发。
在第一次自卫杀人后,她在内心一边惶恐一边为自己辩护。
然而,底线一旦被突破就不再是底线,而成为一个发泄的窗口——艾琳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男性的报复的窗口。
艾琳只有一个朋友,一个越战老兵(布鲁斯·邓恩,Bruce Dern),他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一个长辈。
但是对于底层人民而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互相慰藉不顶用——整个社会主流,尤其是体面阶级对他们依旧充满蔑视和敌意。
最催人泪下的一场戏是一个好男人(斯科特·威尔逊,Scott Wilson)的死亡,他本意是为了给孤行的女子撘顺风车,劝诫和帮助她。
艾琳明显是动容了,她眼神充满纠结和痛苦,甚至有些颤抖,但一切都来不及让她思考,希比尔催促着要一辆车。
她也说服自己,为了掩盖以前的罪恶,他必须死。
如果他出现在她尚年幼的时候,帮她找一份工作,或者送她上了学,生活该会变成更为平淡但幸福的模样。
这份救赎的善意终究来得太晚。
艾琳:为了挽留自以为的爱情我们仇恨犯罪分子,若有若无地歧视贱职工作者,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的罪行和卑贱的职业。
但罪行和贱职并不等于这个人。
正如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的精妙评论:“我开始意识到,它其实是神学上爱的美德的一次体现。
它拒绝刚性地对待沃诺思和她的故事——相反,它坚持视她为上帝的造化物,值得我们关注。
她被生活残忍地扭曲,本已看似无法再有向善之心,但当她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爱时,她还是尝试着想要做一个更好的人。
”这该是影片最启发人的地方。
在国内对沃诺思的罪行也多有报道,按照一贯的套路,罗列罪行,谴责反社会和心理变态,顺带以“女杀手”为噱头吸引流量。
这种现象是不应当持续下去的。
我们在生活中,每个环境都有许多所谓的“loser”,但我们的态度并不乐观。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在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看不起倒数的学生,富人家的学生往往看不起穷人家的学生,名校的学生往往看不起非名校的学生——有些幸运的学校会加以开导,但是更多地方是任由这种若有若无的歧视弥漫。
许多年后,有多少弱势群体能够实现“逆袭”?
有多少人又要长期背负着压抑和愤懑?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落和情绪弥散开来会是多么一股强大的负能量?
但相对而言,这个例子中的学生们还是幸福的,他们至少都拥有继续接受基本教育和被保护的权利,至少他们拥有家庭和朋友——生活还是给予了他们相当多的积极帮助。
然而,在艾琳的战场上,她孤身一人,没有战友,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和知识武器。
她赤手空拳,莽撞而冲动,用暴力的手段摧毁了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同时也摧毁了她自己。
她的行为不容原谅,但她的一切作为都有她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就是影片试图传达的最重要的部分。
信念可移大山,但爱瞬息可变
每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了一天。
但我们的感触呢?
生活在不断的进化着,不断的提供更多可能,它总是让我们山穷水尽的时候剑峰偏转,找到别的出口,哪怕等我们转头再看,白云苍狗,物是人非。
精神刺激缺失了,情感上的荒漠便不断扩张,试图发现新的绿洲。
《云上的日子》中说:“‘一切都会好起来’是让人十分愤恨的事”,这是一个没有折扣的事实。
一切都会好起来,这让我们十分灰心和丧气,即便我们不肯放过自己,生活也对你毫不在意,无论是你蜷缩在角落流泪悲叹,还是在阳光底下声嘶力竭的呼喊。
人们要做的,是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变换立场,一切以生存及生存的质量来衡量对还是错,好还是不好。
这样看,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世间的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也是应该被原谅的。
芸芸众生之间,我们的悲痛实在是微不足道,只要时间足够长,一切真的都能被洗刷。
即便你觉得无法洗去,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人们照样不会理睬你,他们当你的悲痛为无物。
这让我们很沮丧,一切都会好起来,其实是生命对现实的最终妥协。
因为假如真的不肯放过自己,只能悲哀而郁郁的死去,可这种死去往往被他人甚至世人认为无能和蠢钝。
《Monster》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艾琳在最后的一通电话中说:“人们总会想出办法的,但我不能。
所以我要死了。
”看到这里,你的心疼了一下吗?
越是真挚的人,越是容易受到致命的伤害,而且你的真挚在世人眼中近乎荒谬和无聊。
在真实的生活和生命面前,每个人都是犬儒。
人在生活中阈值的提高,也是随着岁月的磨炼而一点点进步起来。
我小时候的人生理想特别简单,一生的追求不过是几根香蕉,但现在这个阈值提升了,香蕉已经刺激不起来我的渴望,我需要更多。
我们在生活中,在爱情里,大抵也是总有这种感触。
原来的一句“我爱你”便能让彼此热泪流淌,但现在说十句也达不到眼泪汪汪的境界。
但事实是如果爱人之间说“我爱你”之后便要抱头痛哭,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这便是人们阈值的提升,因为这种提升,很多美好便被我们不可饶恕的忽略了,别人所能看见的幸福和感动,包括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这些本来属于爱情并彰显爱情的东西,现在却只是一个具体的动作。
我们是不是该去怪谁?
艾琳死在了爱人阈值的提升里面,她疯狂的为自己最爱的人创造各种物质和精神基础,什么都不求,只求她开心一下,但人类的欲望怎么可能获得永久性的满足呢?
于是,对方阈值不断提升,她又不肯放过自己,我们看到这个开头便能想到结尾了。
艾琳死在了对爱情的捍卫里,死在了无奈和绝望里,死在了别人的不屑里但也死在了荣耀里。
那种感觉你是否曾经很熟悉,就是爱一个人爱到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甚至都不去想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意义?
我看《Monster》的时候,很庆幸她死了,因为我害怕看见一个庸俗的故事。
其实我一直想艾琳能够站着死去,而不是跪着活下来,因为她的爱对自己来说是那么刻薄甚至狠毒,如果一切都好起来,一切都淡化,那么我们这些曾经用心或者正在用心爱着的人,怎么会原谅这个世界的无情和善变?
但当我们回到现实,又有多少人号召一个人应该为另一个人深爱到死?
又有多少人认同这种毫无希望的付出和坚贞?
人们多么奇怪,总是标榜自己无法去做甚至根本不想去做的事情。
或者只有那些敢于为自己的真情愿意付出一切的人,才能为沉闷的生活带来一丝光明和震撼。
不提升阈值,每每懂得去感动和品味;不放过自己,每每知道去坚持和认真;不期盼一切都好起来,每每告诉世界我们除了捍卫爱情毫无退路。
这绝望而刻骨的真爱,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亲爱的,你以为爱是什么?
在北京,爱是生意,爱是买卖,爱是永远的背叛。
这是我前几天在日记写的话,别以为我的生活有这么戏剧化。
我只是假装戏剧化,事实上,我的生活早已经变成死水。
戏剧化的爱?
还是去电影里找吧。
现在,我不是我,我是《女魔头》女主人公艾琳……莎比,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像是中文“骚逼”的女孩儿,让几个小时前想要自杀的我重新热爱起了生命。
是的,总有一个人能让你的身体燃烧,能让你的生命闪亮。
我叫艾琳,我的习惯性动作是神经质地猛仰起看似高傲的头,我想超越规则,可现实却总是把我的头按在狗屎里……莎比,你的习惯动作是不经意地低眉顺眼,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就像在天堂里散步,你的温柔让我愿意为你而死,可这样的挚爱的结果却只是你的背叛,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你早已习惯了对狗屎一样的规则低眉顺眼……这社会,真像我们乖戾无常的父亲。
当我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我看见他在我母亲身上发泄兽欲。
现在,社会又像搅肉机一样,张开嘴等着你和我。
这社会,它对青春的肉体和灵魂有着无比贪婪的欲求。
我们就在这社会中慢慢长大,我们的梦一个接一个地破碎,我们的热脸得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冷屁股。
于是有些人学会了舔社会的腚沟,有些人则是在社会的裆部狠咬一口……我原来是前一种人,但现在我要做后一种人。
只因为一个人,那就是你——莎比。
莎比,在如此冰冷变态的世界里,能遇见你真是一个奇迹,你让我从一坨狗屎又变成了一个人。
你让又重新找到了被爱的感觉,上次体验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
也许是在子宫里?
谢谢你莎比,我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喝醉,然后彼此温暖,这真是一个奇迹。
我本应该死在垃圾堆里,就像一条流浪狗一样死在垃圾堆里,是你让我的狗屎一样的生命又有了光彩,又有了意义……莎比,就因为这短短的美丽时光,我原谅你,我原谅你的软弱,我原谅你的背叛,我原谅你,并继续用我的生命和灵魂爱你……(以上文字是我反复听《不夜城》电影原声《The Wild Wind》的同时一口气写下来的。
同情是没有极限的?
黑暗的主题更能净化人心?
也许正是如此)。
She's undeniably guilty ,but this is definitely a tragedy 。
是因为 看了本片原型的 采访 及记录片 才去看的这部片子。
整體來說本片 80%的内容 都是基本还原了Aileen Wuornos 的真实经历 。
在Aileen Wuornos 被执行死刑的 前一天, 她告诉前来探望她的最好的 朋友 将自己 所有的私人信件 都交给 本片的导演 Patty Jenkins “ Hookers end up deadly on the side of the highway all the time ,and weirdly she went on to do these awful things becoz she was so hopeful that she could turn it around somehow ,by taking control of the situation u know , and in a strange way that hope kinda showed in the end ,she didn't know who i was ,she just hoped ,maybe i would do the right thing ... ” Patty Jenkins 必须说句很实在的 ,Charlize Theron 在本片的演技 確實入木三分 ,不论是造型,还是从说话的方式, 神情, 甚至体态 ,以至于某几个桥段 我甚至以为她已经变成Aileen Wuornos , 她并没有刻意去把女主角 那种对社会的 愤恨和不满去 过分夸张 , 因为参照原型 Aileen 本人非常的 有一种狂躁症的表现 ,言谈间很像在说电影台词一样的情绪化 ,并且很喜欢长时间的毫无间隙的说话 好像在填补环境中的沉默与空白 ,而她的愤怒也仿佛是一种伪装脆弱的手段 。
旁人会觉得她很疯癫 ,但实际上 在这背后隐藏的她复杂 病态的人生经历, 是造成她对社会 难以想象的 愤怒 和反抗的原因 。
所以相反的 Theron 并没有把她一味的塑造成 一个外人眼中的antisocial的疯子, 而是把一些细腻的 ,人物在社会底层挣扎的 生活状态诠释的很到位 。
几次不同状况下 杀人的 层次演变 从第一次 的 self defense ,被变态嫖客 殴打和 猥亵之后的自我防卫 (相信这一幕有许多人 都 在她成功 反抗之后 感到大快人心) 。
到 后来她 觉得自己可以此为经济来源的 习以为常,她都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什么 。
因为如果 第一次的 杀人是情急所迫 ,那么之后 的 一系列 杀人 她也觉得与 之前并无本质区别 ,她早就受够了 这些男人 将她当成泄欲工具的 心态 , 以及 最后 将 好心老男人杀掉的一瞬间,她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 杀人犯, 她的 良知的撤底崩溃都是十分 深刻及精彩的 表演 ) Aileen 的生活并非是她的选择, 就像她的童年也并非是他的选择 。
而她的一生一直就很孤独 悲惨 ,从没有人珍惜过她 ,支持她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 那个 有些许自私的 Selby ,也许你会说她意志不够坚强 没有 在逆境中成长 ,反而轻易的堕入风尘 ,但某种程度上来说 你我都没有资格 去 评判 ,因为我们 永远无法切身体会 在这种人生际遇下 如何活下去的状态 , 假若这一切发生在你我身上有多少人能够 承受这些精神和肉体的折磨 ,坚强的去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呢 ?
也许有人能, 但 有人 也许会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尤其当你意识到所有一切 爱你的人都 已经离开( Aileen 父母以及哥哥都在她20出头就纷纷去世) 而你孤单的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假惺惺的 活着 到底有何意义,她 到最后一刻 都在保护 selby ( 原型 在现实中 也是一样 花了 3小时 在 监狱 做 confession 承认一切罪名, 并坚称 其他人不知情来保护她的女友 ) 就像电影中说的 “ All she need is love ” 。
当一切都已无法回头 ,她选择 举起手枪 ,将子弹射向的并不是 某一个人 ,而是 这个世界 。
艾琳童年遭父亲朋友侵犯被赶出家门,成为卡车司机性服务妓女。
邂逅希尔比,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成为恋人,一起住在汽车旅馆里。
艾琳想找合法的有尊严的职业,面试中被人羞辱伤害。
只得重操旧业。
一次艾琳遇到虐待狂嫖客,艾琳开枪打死了这个男人,掩埋了他的尸体并抢走了他的钱和汽车,为满足生活所需和未来的憧憬,她开始频繁杀人,并杀害一个警察后被通缉,最终入狱,被判死刑。
查理兹塞隆表演很传神,细腻,夺得多个奖项女主角,实至名归。
这种女性,正如其名,利用其本能与世界对抗。
世界向她显露出的罪恶,她如数奉还给这个世界。
无规则的,本能的爱与恨。
压抑的,令人窒息的,使这部电影的氛围。
很显然,她是一只受伤的兽。
她受了很深的伤,一开始她为求自保,后来她饿了,肆意袭击目标。
她粗俗,她无知,她残暴,可是在这个人的世界,是什么使她变成了兽?
十分惊赞,查理兹•塞隆令人叹为观止的演技!
Aileen Wuornos《monster》、Marv《sin city》,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他们有太多的共同点,只是电影对这两个人物的刻画里,M要酷一些,而A则是让人同情,当然这个不是我想写的重点。
M是漫画人物,身处被定义的环境,sin city 这是个理想状态的城市,处处都是深不见底的黑暗,即使像M那么强悍的人,依然摆脱不了那种精神上的空虚,孤独没人理解,深深的绝望但是没办法摆脱,似乎真理就是这样,他认定了绝望。
歌迪出现了,美丽的生命,就像是一束光打在他的心上,这温暖能融化M冷酷的心,不论是什么样的理由,就算只是利用,M也愿意用此生换这一晚。
A真实的人,处在社会的底层,我相信她看到的罪恶不比M少,或许更残酷。
难得的是A心中对爱的期待是那样的美好,只是生活不是戏剧,上帝帮不了所有迷途的羔羊,一天天down、down、down……直坠地狱。
在她决定自杀的那天,希尔比请她喝了酒,还让她住宿,温暖啊,莫名其妙的就这么来了,就算A不是les,为那种未曾体会过的美好性向算撒。
爱啊,总是来得那么蹊跷。
M知道歌迪只是找一个能让自己安全的人,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双方都是索取者和施予者,爱做的很贴近心灵,M的心灵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慰藉。
这种拯救的意义M知道,当歌迪死了,M知道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止自己的复仇。
A的希尔比就是上帝给的惩罚,这个小女人懦弱、自私、贪婪,为什么明知道这是上天给下的套A你还往里面跳?
看你局促的笑,看你的尴尬,看你的别扭,这些都不是你本性不是么?
好吧,我能把很多的原谅你的理由,放在你的出生,你的家庭,你教育水平低,你没有生存技能上,但是我不能够原谅你的是你的好逸恶劳、自以为是和贪婪!
对爱的辨别低,我很无语,但是最后希尔比给你下了圈套的时候,你还这么天真,你真可爱!
你对爱的向往、你对幸福的期盼难道没有告诉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有希望的么?
死了什么都没了……似乎不是只有他们,我们每个人对爱的态度,总是参杂着些偏执,在追寻爱情的时候,在一起的时候,在爱离开的时候。
寻求理解、寻求关心、寻求爱与被爱的真谛。
人性就像是狗,给爱的时候呜呜软软的叫,含着满满的信任和幸福;被抛弃的时候,无法相信,心会变冷,开始怀疑,然后在外流浪,依然带着对爱的忠诚。
M比A潇洒的原因,是因为歌迪死了。
A比M幸福的理由,是希尔比还活着。
Charlize Theron太肯牺牲了,从外貌、体型到举止,她将一个真正的女魔头演绎的栩栩如生,奥斯卡影后实至名归。
Aileen是一个生活的浑浑噩噩的妓女,从没人关心,只是一个人过着龌龊不堪的生活。
没人喜欢孤独,即使外表再强悍。
当有人靠近时,最初的抵抗是因为自我保护。
而一旦得到了她的信任,压抑许久的感情的洪流就顺着这个泻洪口喷涌而出。
而当你将如此多的情感全部投注到一个人的身上时,一般都不会有好结果。
影片极力描写Aileen对感情的执着以减轻观众对她连续杀人的厌恶感。
但当她杀人成瘾之后,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
其实Aileen不是没有想过好好生活,然而一个妓女想找一个正正当当的工作,根本就是不可能,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这次影后我是服的
除去它的噱头 其实是部好电影
看过
彻底不支持影片所展现的一面,谁人没有可怜之处,不能因此泛滥同情,罔顾规则。和背背山一比,此片连道德制高点都找不到,搞毛啊
女主逐渐黑化、行凶过程,表演和独白都很有感染力。临近尾声处借由越战老兵Tom之口点题——美国社会边缘人的绝望与挣扎。不过感情线就比较草率了,过于模式化的设定,以致后面到了有Selby的戏都想快进。三星半。
说真的,不论剧情什么的,我个人看这片一直有种想吐的感觉。塞隆的妆太那个什么了,真心对不起。
21/8/25
我觉得还好啊,哪有说得那么好
30多岁的Patty Jenkin第三部自编自导作品。独白不错,其余就拍得太平实了。除了塞隆的丑,缺少些震撼的东西。另外前面死了N个没线索,死个警察就查出来了囧
塞隆自毁形象毁得太彻底了。。。
愛情面前人人平等,最后20分钟睡着了…塞隆演技震撼。
价值观不同,不作评论
天~!这是怎么化丑的?整容前整容后!@@
最后几场Ricci的戏拉低整个片子的高度- -||| 确实是蛮悲剧的。 DO THE RIGHT CHOICE. 塞隆演得好用力啊,体力影后get.
a fat hooker,a serial killer,a pathetic lesbian,片中还有露点——查理兹塞隆这个奥斯卡和金球最佳女主角得的可真不容易。
女演员一直用肢体告诉我女主角是个粗鲁的人。
太多的人为了约定俗成的生活选择背叛~~~~
NEW BORN都是骗人的...
女主毫不值得同情,自大狂躁与不切实际,亲手将自己埋葬。贫贱夫妻百事哀,若是没有钱,最能维系感情的性也无济于事。其实没必要去扮丑,加上用力过猛,让人看着不舒服
查理兹塞隆毁了,克里斯蒂娜里奇也毁了。。。女演员太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