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呀转,转不停,吻合的轨迹在交错中出现裂缝。
我们走呀走,不停走,分岔的路途在衔接的裂缝中重叠。
我变成你,你变成我,我看见我,你看见你,我陪着你,你陪着我,我们就这样彼此相通。
通向际空远方。
那里有你的未来。
那里是我的墓地。
我最后一次注视着我自己,之后带着你的灵魂离开。
请最后一次注视着你自己,之后带着着我灵魂启程。
时间转呀转,转不停,蜿蜒曲折,峰回路转。
我们走呀走,不停走,原地踏步,风景变迁。
我变回我,变成不一样的我,你变回你,变成不一样的你,亲爱的,我只能陪你到此处,请带着我的憧憬走向新未来。
再见,我再见,我的我再见,亲爱的我再见,亲爱的我的我再见,青春因为必须说再见!
电影喜欢不喜欢,还是与自身共鸣的多少。
我喜欢这部电影,正像很多人很喜欢情书一样,只是两部电影都更需要体会。
我们对于他人能理解多少呢?
其实都是一知半解,只是,如果我们转换了身体,那么那身体中最美的灵魂我们也能感受到了。
是什么让我们不再孤独,也许是这世界有另一个我吧。
另一个我,他不是我,但是我们在一起,就像是一个人,他用他的手弹着我不会的钢琴,我用我的声音唱着他唱不出的声音,然后,我们变成了一首歌,变成了一个人。
也许,我们本来就是一个人,我就是我,我也是我,我的青春和爱有你共鸣,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一个人踏上旅程,为了你,为了过去的我自己。
女人和男人似乎也不可能互相理解,互相协调,但是当我们互换,我有了你勇气的部分,你有了我细腻的部分。
每个孩子,或者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部分,不要改变,只要我很爱你,只要勇敢的前向奔就足够了,未来的孩子们,你们还好吗?
因为《你的名字》这部我没看,但是同样的身体互换题材,转校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所以百转千回我终于找到了资源,今天重新完整地回顾了一遍!
感谢豆瓣小伙伴的帮助!
电影讲述啦 一夫和一美 这对青梅竹马的小朋友重新相聚,然后一不小心身体互换,发生的各种开心不开心的故事!
看电影的过程,有很多吐槽的点1.编剧,你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确实很棒,各种台词,例如 你是在欺负我的奶子吗?
很能扯的情节 遇到人贩子杂技团!
不过,胜在搞笑!
虽然无厘头,还是值得原谅!
很欢乐!
2演技有待提升,不知道看过的小伙伴是不是和我一样,男主和女主身体转换以后,感觉男生要演女孩子太用力,反而扭曲了原来女生的性格特点,始终觉得男生演技上面刻意不够自然,倒是女孩子把握特别好!
但是08年这部电影我看的时候,只记得一丢丢笑点,然后后面一美生病的时候就全程哭,停不下来!
真的不懂,当时的我为什么哭!
今天重新看,还是在一夫和他妈妈在病房重遇的时候哭了!
你爱的人总能认出你的内心,我想是这样的!
一夫和一美确实相爱,一美和弘也是曾经相爱,还有明美和一夫曾经也是如此记忆鲜明地存在对方的记忆不会改变,只是时间在变,人和人在变!
我曾经爱你,我现在爱她!
爱的人会变会离开,然后你依旧得活着!
结局还是悲伤的,一夫最终没有替代一美离开,拿起背包开始一个人行走天涯!
导演:大林宣彦Nobuhiko Obayashi主演:莲佛美沙子Misako Renbutsu .....齐藤一美森田直幸Naoyuki Morita .....齐藤一夫清水美砂Misa Shimizu村上春树的小说,最喜欢《挪威的森林》,然后是《且听风吟》、《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以《舞舞舞》为转折,《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奇鸟形状录》……就不是很喜欢了,后来仔细想想,最能体现村上春树文学功底的,恰好是后面的那些小说,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批判、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嘲弄与消解、对技术理性的质疑在这些小说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而我喜欢的那几部小说,不过是对已逝青春的怅惘怀恋而已。
我曾经不喜欢的那些小说,不过在于我不相信村上所编造的故事,由此可见我的想象力是何等地贫乏,我自己,不过是技术理性时代对人的想象力摧残之后的牺牲品而已。
看到大林宣彦的《转校生:再见亲爱的》,我恍然意识到在技术理性时代,这样纯美的爱情是多么地珍稀而宝贵,在我们这个强调实用理性的国度,这种纯美的爱情故事是如此地稀少,或许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
莲佛美沙子获得2007年《电影旬报》最佳新秀女演员,由此可见此类纯情片在日本的影响力,村上春树在日本突围而出也就不足为怪了。
村上春树的小说在中国也一度成为小资生活的标志,可惜很多人跟我一样,只喜欢《挪威的森林》,而将《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抛在一旁,因为,我们不相信。
导演大林宣彦被称为“影像魔术师”,他在影片中所实用的倾斜构图,正如小津安二郎的榻榻米机位,已经成为他标志性的构图方式;除此以外,大林宣彦还颇具有音乐才能,影片《转校生:再见我的爱》中的插曲《再见我的爱》跟影片内容水乳交融,只是,寺尾纱惠在片尾的演绎,虽然尽得影片的神韵,可惜声音有点苍老,似乎还不如莲佛美沙子在影片中的演绎。
不知为什么,豆瓣里面对这部电影如此吝惜满分.不需什么专业的评价,我只觉得这是一部感动我的电影.男女主人公清纯可爱,小镇宁静美丽如世外桃源.对白轻松有趣.镜头运用熟练而舒适.不拧吧,不做作.一切似乎都将这部电影引向纯美清春片那个路子,如<四月物语>然而一切,都从那次戏剧性的落水,变得不那么平凡起来.有没有想过,灵与肉在一个非凡的空间完全错乱,那么爱究竟能够穿越什么?我们不可妄谈爱,这个命题太大了.在几个15岁的少年面前,我本以为我可以教导他们如何去爱,如何理解爱,如何获得爱,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我完全不能.我彻底失败了,因为这里面所谓的爱是我从未考虑甚至固执的去抛弃的.我感到羞愧.如果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我们会爱么?
而如果我是你,你是我,我们会爱么?
这个命题太过本源,太过哲学化。
我们这群桀骜的成年人尚束手无策,而少年们呢?
电影告诉我们,少年会用本能去爱。
正因为少年会用本能去爱,少年才是幸运的。
当女孩的恋人,男孩的恋人毫无怀疑的接受了这一切,当两个母亲在死一般的寂静中找到了心灵的默契。
当他们拥抱在一起,向着自己的身体告别的时候,我明白了,爱原来就是本能。
我们得不到爱,因为我们在爱的时候掺杂了太多不本能。
这两个15岁的少年,在重重的危机和矛盾后,为我们做了爱的楷模。
于是,他们释然了,我们释然了。
你作为我而生存下来,我作为你而死去。
只有这样,死才有可能成为生的一部分永远的存在下去。
床上,黑暗中寂静,只听得到春雪飘落的声音。
爱人在我怀中睡去。
当生与死不再是存在与毁灭的分界,爱也将超越聚散,让我们释然。
影片看得颇有些令人心痛,灵魂互换已经看了许多,不过这种故事发展和结局委实罕见,也变相提升了内涵。
一夫和一美是青梅竹马,但许多年不见。
在重新相见后意外互换的灵魂。
这算是正常走向,而作品前半部份展示着两人的经历和互换后的种种,很幽默感。
可是后半风格大变,一美得了绝症,问题在于灵魂是一夫的。
这个事实令人无法继续想下去,两人的家人不知道,可是恋人们都知道了。
于是四个男女之间的抉择便异常重要,而这也是副标题所酝含的意义。
很令人吃惊和动容的情节以及感觉,相当不错。
和《情书》一样带劲。
可惜了,这明显是给中学生看的,做为一个大龄青年,看的时候总感到有点不对味。
唉。。。
老啦。。。
1982年版的注定是无法超越的,大林导演也无法超越自己的前作。
还是同一个原著,25年之后的翻拍有两个硬伤——剧本不过硬,演员不合格。
首先说剧情。
故事本来很简单,讲的是一个身体互换而引发的矛盾冲突,但是翻拍版没有把握主题。
这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喜剧,影片从中途开始就令我越看越别扭、最后居然把主角之一的一美得绝症写死了,那到底编剧想表达什么观点。
两小无猜的纯爱吗?
可是两个齐藤各自有自己的恋人了;世道的艰辛?
也没看出来,两家都是殷实的中产人家。
教育的残酷?
根本没几个镜头给到学校生活。
成人世界的奸诈?
几个大人的角色都是呆头呆脑。
所以,本来应该是描绘青春初期少男少女成长的轻喜剧,被编剧添加太多不和谐的因素搞成了青春少女患病离世的悲剧,而且仅仅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悲剧,影片再怎么努力煽情我也找不出任何一方面的共鸣。
影片前后的欢喜悲伤的转折做的也不到位,轻松浪漫的校园生活被一堂音乐课草草带过,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互动演的云里雾里。
同学们对于两个齐藤的身体互换是最容易产生喜剧效果的——82版里有很多有趣的环节,翻拍版里根本没有同学们之间的互动,莫名其妙的大家就明白了真相。
温泉旅行也没有展开,这里也可以有很多地方可以着力,剧情反而放在一美第一次发病。
少年男女互换身体后对新的构造的好奇和尴尬,仅仅在一场上卫生间的戏之后就没了。
种种可以造成喜剧效果的环节统统处理的很泄气、总也达不到高潮。
新版的转校生把故事发生的地点从尾道移到了长野,离开了大林导演熟悉的海港小城,影片的色调也从温馨的暖色变为阴暗凝重的暗色,实在配不上青春片的基调。
两个齐藤的背景在82版里都是整整齐齐的传统家庭,两家的父亲都是社会中坚、母亲在家相夫教子;新版中一夫成了单亲、一美的家里是再婚,25年间日本的家庭崩溃感体现的总算彻底。
新版的演员中,我对一美的选角很有意见——完全没有假小子的样子,身份转换后无法表现出男孩子那种大大咧咧的粗线条,丧失了身体与灵魂的矛盾的喜剧效果;饰演一夫的演员在如何表达女性特征的时候,突然变得娘里娘气的——缩头耸肩的样子让人作呕;在一美的男友了解到一夫其实是之前的女友的灵魂后,两个人在温泉旅馆里的一场戏,我差点担心两个男孩子之间要深情想吻,好在导演及时刹车。
82版里不仅有人物故事,还结合了尾道小城夏季的传统祭祀活动、烟花大会还有寺庙海湾等等美景,让人感觉到暑假特有的悠闲欢快又放松,大人孩子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
新版完全擦去了传统节日的环节,时间改动到长野秋冬季、阴冷又阴郁,没几场戏是阳光明媚的,估计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悲剧效果。
大林导演看来是太喜欢原著了,忍不住又拍了一遍。
导演自己又过了一把瘾,作为观众我也仅仅当作是对当年的旧作的一种怀念和致敬。
本文仅以最“和谐”的方式,向人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爱的VeryCD会把这部电影禁掉。
《转校生:再见了,亲爱的》这是一部像老电影致敬的重拍。
性别转换虽然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情了,但是由于是在日本这么一个特殊的国家,《转校生》让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的性别歧视问题。
海报就很特别,男女使用了一种完全相反的姿势——男主角用了女士坐姿,女主角用了男士坐姿。
看看在性别转换之后,双方的家庭都有什么反应吧。
男方:男方的母亲对于儿子的变化感到非常的满意。
一个能够为离异母亲做饭的儿子,一个打电话、上厕所都要先请示的儿子,一个母亲不同意不看电视的儿子。
女方:吃饭前要给每个人盛饭,上厕所的时间不能太长,要接所有电话,要帮助做饭和洗碗,要等家里所有的人看完电视后才能看电视,吃饭时不能太快、太猛。
应该说,影片对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有着很深刻的反映,但却没能摆脱日本人固有的意识形态,这一点在影片的结尾表现的很明显。
其实,进入泉水就能变换性别,应该是所有观众都能想到的。
也应该是是个人都能想到的,不过电影刻意的安排男女主角在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即将离开的时刻,双双再次坠入湖水,以至于双方性别再次交换,回到了正常形态。
但是,女主角的身体即将灭亡的事实是不可更改的。
也就是说,本来应该是女主角的身体和男主角的灵魂死去,结果死去的就变成了女主角的身体和女主角的灵魂。
如果就是灵魂与身体的差异,这样比较拧巴的离开,这样的结果还是挺有新意的。
但是,就像之前说的,影片没有突破日本固有的意识形态。
男尊女卑的观念并不会改变。
所以,死去的一定会是女主角,而且一定是身体与精神双重的灭亡!
(这想法有点邪恶)电影的结尾有点恶心,似乎是要给人一种珍爱生命、一个人为两个人活的感觉,但却完全没有给我这样的想法。
不过影片的音乐倒是很值得肯定,空灵、悠远,很符合冰冷的泉水的感觉。
以上文章,纯属幽默,仅供娱乐。
推荐一言:比岩井更俊二的自然隽永镜头虽然导演那兴意的镜头30度倾斜别有味道,虽然有一半的时间在拍岛国的诗意山水,虽然有画面的名胜古迹多得可以作信州案内,虽然精致的日式部屋对日本传统文化展现入微,虽然片中的很多人都在以略显快速夸张的语调在向世人展示日本古典的漫才艺术,虽然有着雪国肌肤的少女和貌似来自冲绳的少年是青梅竹马让人生疑,虽然漫画情节的男女互换,温泉旅行,生死之疾,病院潜出等经典桥段一个不落,虽然幼驯染,柏拉图恋人,钢琴恋曲,BL,百合,失恋同盟,相合伞悉数登场,虽然女主角真夜的钢琴清唱纯情若水撩人心弦,虽然流浪艺人团余一度以为时空错位,进入七福神的奇幻路线,虽然男女主角的深夜同榻纯洁得让人XE,.........................为何从影片开始就抑不住自己嘴角的弧线,真奇怪呐?小剧透:女主角最后的夭逝把本已明晰的情感主线再次带回暧昧与惆怅,让人百味陈杂,把美置与死生的境界线上的那种特有的日本文化,不经意间又在观众心头悄悄割了一道.
前期文艺轻喜剧 从女主的身体生病 变文艺轻悲剧,倾斜的镜头 唯美的画面,在一夫以一美的身体完成告别后 一切又回到正常 永远停在少女时代的一美,女主很漂亮。最有意思的是 看先出两人互换的不是两人的家人 而是两人的前男女朋友
突然哲学
音乐很美
这是我看过的最狗血的男女灵魂互换的电影,导演还想拍出一种唯美的感觉,可是确实污了,女主真漂亮。
【已收录[青梅竹马]片单】互换身体只是为表达青梅竹马的合二为一,然而最后沉重的生命与爱,在少年就经历,是天赐还是痛苦。我用我们的故事为你写下生命之诗。
··对里头的钢琴去来感,其他一般
2.5分
哈哈完全可以用作的女言葉男言葉的教材诶 好尴尬好需要演技!!男主演女生腻心的无违和感!
男主角太让人纠结了。日本就么有帅哥么!!!
误打误撞的找了这个电影看,从开始看不会想到这是个悲剧...无所适从...
什么什么 故事的悲剧点在最后的字幕?!
看着他们两个最后互摸我也泪了
男女主角长得都不太好看,剧情一般,节奏跳的也太奇怪了,而且这类的片子太多了点。。不过日本小镇的生活场景还算蛮有趣的
82年版本太粗糙太聒噪,我反倒喜欢07年版。我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影片最大的缺陷就是一美的人设前后不一致,交换身体之前,一美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外向的阳光少女,交换身体之后,就显得忸怩还每日哭哭啼啼的,完全不像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剧本编排有问题的话就是演员演法有问题。莲佛美沙子,无论是演一美还是演交换身体之后的一夫,都略显张扬,但她的美貌和气质让人忘了这一切。山下康介为本片所作的配乐与寺尾纱穗演唱的主题曲都非常好听。
莲佛美沙子好漂亮啊啊啊
任何人活者都会留下故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故事的生命是永远的。未来的孩子们,现在还健康的生活着吗?...
得病的那一段没交代清楚。莲佛美沙子的演技不错啊,跟好想见到你里面的不良少女完全不一样了。
前半段男女性转还算有趣,后半段又变成绝症苦情片,不伦不类
真的好无聊啊- -
镜头与音乐配合的行云流水,生硬甚至蹩脚的故事,演绎出的却是如诗的少年情怀。像是睡了一个很舒服的午觉起来,随性弹奏的一首阳光般透明的幻想曲。很难想象,七十岁的老人拍出这样的轻盈伤感。相比之下大陆的青春片都是那么的肉麻做作,中国已经失去了东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