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滨口龙介
主演:平野铃,佐藤亮,伊藤绫子,田山幹雄,手塚加奈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2
简介:年轻恋人兼剧场拍档携手编导新作,可惜旧心结未解,新分歧又浮现,她渴望沟通,他却紧闭心扉。二人犹如两架并行列车,方向相近却总是若即若离,随时分道扬镳。排戏期间适逢战争蓄势待发,演员各持立场而顿生磨擦,公演面临重大危机。 滨口龙介的漫长电影初尝试,与他执教的戏剧学院学生共同创作,通过绵密对白和诗歌,探讨人际关系复杂面..详细 >
第一次用了快进…
“与其说是练习说,不如说是练习听。”聚光灯下的运载想象力的言语,依靠着台下的观众的倾听。滨口的舞台就像是让语言的力量尽可能放大的倾听装置,语言既让亲密又让暴力成为可能,让彼此相逢又错道。感觉4小时真的太短了。
@Metrograph. 啊对滨口无言......他的电影都太......有魅力了,会让人爱上里面角色的悲欢和谈吐和姿态。这部的台词和剧作没有欢乐时光黏和得那样好,文字有一些浮于表面,但是节奏处理掌控(尤其后半段)好像又强于欢乐时光。从这部到欢乐时光再到夜以继日能感觉到他在有意识消减"文"的比重,我认为是好的转型。
后半段两小时的剧场戏真是我看过最无聊的东西了,交流本身大概就这么无聊
去年夏天看了上半部,今天才补完下半部。还是那些滨口龙介反反复复探讨的主题,言语、身体和心的关系,人要如何用言语传达爱,亲密和暴力纠缠在一起。可是好喜欢啊。黎明的漫步闲谈,舞台上的诗,寄不出的信。言语是搭载想象力的列车,开往相反方向摇摇晃晃的列车上仍可以触不到的吻传达爱意。
看到片长 看到导演 就做好了进入极慢的准备//想起之前LK问我为什么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 终于阿巴斯 我说因为格里菲斯是将电影从现实中剥离出来 而阿巴斯是将电影放回现实中//虚实之下我们往往通过对话建立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也不只限于一种//就像站在烈日骄阳大桥上 眼泪狂奔滴落在我的脸庞
篇幅拉得很长有点忘记在讲什么
需要几个昏睡的下午才能看完
仍然习作水准 仅会啰嗦使人烦闷 滨口的作品至今确已看了不少对我而言却只分两类:(一星)习作与(五星)神作 对应的分水岭就是从这部前进到《欢乐时光》(如中间确无其他部了的话)滨口的主题内容所见设想一直是丰富的 如同前半部结尾的长镜头设计一样 此外在落实完成上全有很大欠缺 可见电影之神也是靠早期多年的探索实践坚实成长起来的 这点使我更加自信
除了最后两列并行的列车岔开驶远和那首哼唱的插曲,接收不到任何感情的共鸣。全部对话都很模糊没有联结,语焉不详。
这部电影看完跨度不止一个月。分为两部,上部看完比较吃力,看完下部剧场戏后又重看一遍上部,太喜欢了,相比他后面导的狗血剧情的作品,这部堪称杰作。
把我看伤了,非常不耐烦,“如坐针毡,如芒刺背”。除了突如其来的浪漫结尾,但那种感觉是属于《春天情书》的。一次不太成功的实验,像是为《欢乐时光》所做的准备,但呈现出的效果相差甚远,开始怀疑四个小时片长的必要性。上部散落着工作坊里的无聊对话,念诗,从夜晚走向白天;下部放置了一场两小时的完整话剧,汹涌的正面对切镜头,终于令我摇摇欲坠、濒临崩溃。整体拍法过于寻常,叙事层面只是琐碎无聊,并没有从日常中提炼出某种特质,真正的戏剧性时刻和内心涌动的情感被抹杀了。《欢乐时光》的优点在这部里完全消失。以及,确实看出成本极低。
导演对手相、男女关系有很深刻的执着。还有女朋友给男生脱袜子这个细节有执着
不太喜欢前篇,觉得是一群self-absorbed的文艺青年在尽情自恋。自省是好的,但过渡沉溺于自我就会变得自绝于世界。后篇的话剧我倒是很喜欢,虽然又是男男女女搞破鞋的故事,但角色们直白的情感表达很有戏剧张力。很喜欢关于暴力的诗:暴力的本质不是物理攻击,而是剥夺人选择的信念与能力、让人感受到不义。没太想明白话剧和现实世界的互文,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只买下篇。最后在驶往不同方向的列车上热烈挥手,还是有被猛地甜了一下,男主穿军装实适合沟妹。
剧场工作的一对恋人,既亲密又疏离的关系,通过日常的一场剧目的排演,争吵,讨论,袒露展现彼此真实的本质,滨口龙介的电影总能让人静下心来,静静聆听,缓缓思考,爱与自身的关系(立青映画字幕组翻译)
再也不想看这种男的女的一直讲话的电影了!!!!!
看不懂
一般
20240427
没有欢乐时光那么令人投入。毕竟后半部舞台剧实在需要点耐心。上部结束的聊天,下部结束的奔跑是真的很迷人。有机会重看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第一次用了快进…
“与其说是练习说,不如说是练习听。”聚光灯下的运载想象力的言语,依靠着台下的观众的倾听。滨口的舞台就像是让语言的力量尽可能放大的倾听装置,语言既让亲密又让暴力成为可能,让彼此相逢又错道。感觉4小时真的太短了。
@Metrograph. 啊对滨口无言......他的电影都太......有魅力了,会让人爱上里面角色的悲欢和谈吐和姿态。这部的台词和剧作没有欢乐时光黏和得那样好,文字有一些浮于表面,但是节奏处理掌控(尤其后半段)好像又强于欢乐时光。从这部到欢乐时光再到夜以继日能感觉到他在有意识消减"文"的比重,我认为是好的转型。
后半段两小时的剧场戏真是我看过最无聊的东西了,交流本身大概就这么无聊
去年夏天看了上半部,今天才补完下半部。还是那些滨口龙介反反复复探讨的主题,言语、身体和心的关系,人要如何用言语传达爱,亲密和暴力纠缠在一起。可是好喜欢啊。黎明的漫步闲谈,舞台上的诗,寄不出的信。言语是搭载想象力的列车,开往相反方向摇摇晃晃的列车上仍可以触不到的吻传达爱意。
看到片长 看到导演 就做好了进入极慢的准备//想起之前LK问我为什么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 终于阿巴斯 我说因为格里菲斯是将电影从现实中剥离出来 而阿巴斯是将电影放回现实中//虚实之下我们往往通过对话建立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也不只限于一种//就像站在烈日骄阳大桥上 眼泪狂奔滴落在我的脸庞
篇幅拉得很长有点忘记在讲什么
需要几个昏睡的下午才能看完
仍然习作水准 仅会啰嗦使人烦闷 滨口的作品至今确已看了不少对我而言却只分两类:(一星)习作与(五星)神作 对应的分水岭就是从这部前进到《欢乐时光》(如中间确无其他部了的话)滨口的主题内容所见设想一直是丰富的 如同前半部结尾的长镜头设计一样 此外在落实完成上全有很大欠缺 可见电影之神也是靠早期多年的探索实践坚实成长起来的 这点使我更加自信
除了最后两列并行的列车岔开驶远和那首哼唱的插曲,接收不到任何感情的共鸣。全部对话都很模糊没有联结,语焉不详。
这部电影看完跨度不止一个月。分为两部,上部看完比较吃力,看完下部剧场戏后又重看一遍上部,太喜欢了,相比他后面导的狗血剧情的作品,这部堪称杰作。
把我看伤了,非常不耐烦,“如坐针毡,如芒刺背”。除了突如其来的浪漫结尾,但那种感觉是属于《春天情书》的。一次不太成功的实验,像是为《欢乐时光》所做的准备,但呈现出的效果相差甚远,开始怀疑四个小时片长的必要性。上部散落着工作坊里的无聊对话,念诗,从夜晚走向白天;下部放置了一场两小时的完整话剧,汹涌的正面对切镜头,终于令我摇摇欲坠、濒临崩溃。整体拍法过于寻常,叙事层面只是琐碎无聊,并没有从日常中提炼出某种特质,真正的戏剧性时刻和内心涌动的情感被抹杀了。《欢乐时光》的优点在这部里完全消失。以及,确实看出成本极低。
导演对手相、男女关系有很深刻的执着。还有女朋友给男生脱袜子这个细节有执着
不太喜欢前篇,觉得是一群self-absorbed的文艺青年在尽情自恋。自省是好的,但过渡沉溺于自我就会变得自绝于世界。后篇的话剧我倒是很喜欢,虽然又是男男女女搞破鞋的故事,但角色们直白的情感表达很有戏剧张力。很喜欢关于暴力的诗:暴力的本质不是物理攻击,而是剥夺人选择的信念与能力、让人感受到不义。没太想明白话剧和现实世界的互文,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只买下篇。最后在驶往不同方向的列车上热烈挥手,还是有被猛地甜了一下,男主穿军装实适合沟妹。
剧场工作的一对恋人,既亲密又疏离的关系,通过日常的一场剧目的排演,争吵,讨论,袒露展现彼此真实的本质,滨口龙介的电影总能让人静下心来,静静聆听,缓缓思考,爱与自身的关系(立青映画字幕组翻译)
再也不想看这种男的女的一直讲话的电影了!!!!!
看不懂
一般
20240427
没有欢乐时光那么令人投入。毕竟后半部舞台剧实在需要点耐心。上部结束的聊天,下部结束的奔跑是真的很迷人。有机会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