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诗篇

Flores Raras,握住月光,璀璨诗篇(台),Reaching for the Moon

主演:格劳瑞·皮尔丝,米兰达·奥图,特雷西·米登道夫,马尔塞洛·艾罗蒂,罗拉·科克,Tânia Costa,Marianna Mac Niven,Marcio Ehrlich,特里特·威廉斯,Anna Bella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语言:英语,葡萄牙语年份:2013

《月光诗篇》剧照

月光诗篇 剧照 NO.1月光诗篇 剧照 NO.2月光诗篇 剧照 NO.3月光诗篇 剧照 NO.4月光诗篇 剧照 NO.5月光诗篇 剧照 NO.6月光诗篇 剧照 NO.13月光诗篇 剧照 NO.14月光诗篇 剧照 NO.15月光诗篇 剧照 NO.16月光诗篇 剧照 NO.17月光诗篇 剧照 NO.18月光诗篇 剧照 NO.19月光诗篇 剧照 NO.20

《月光诗篇》剧情介绍

月光诗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得过普立兹奖的美国诗人伊丽莎白碧许,曾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本片即根据她的爱情故事与创作历程改编。为寻求灵感,伊丽莎白到里约探访旧识玛莉,认识了她的女友―建筑师萝塔,没想到伊丽莎白当上「小三」与萝塔相恋。而这段禁忌的爱,亦激发了她源源不绝的美丽诗作。《九月的某四天》巴西名导布诺贝瑞多回归巴西力作,《魔戒》女星米兰达奥图诠释女诗人的灿烂生命。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明知故爱爱在粉雪时光烈火雄心2危狱惊情法医秦明之幸存者风云维新大将军癫狂之旅第三季形影不离望道男人制造恶到必除周末父母讲话没有在听传奇办公室第一季西辛4波澜万丈神的晚餐我的老板是小猪忏悔慢性校花与野出租莱利四大名捕之食人梦界甜蜜家园2时光巡逻队真假学园0木更津乱斗篇亦真亦幻古战场传奇第二季最后的疯狂当女人真好

《月光诗篇》长篇影评

 1 ) 握住月光,藏在心里

两首观影后的小诗,分别为她俩单独而作。

伊丽莎白的阳光是谁 给你 指南针指向不算冰冷的园地是谁 给你 望远镜看到疾风骤雨的莽原时间如同你我的肤色却不见阳光可以暴晒天生赐予你不一样的赐予轨迹拖拽你无可脱的轨迹点缀山峰之下一池静谧的水仰头 闭眼却是转瞬即逝的泪岩石裂开一道口如若站在夜的尽头你可摸到月光如砌而心里疯长的只有距离天空小屋,满世界的阳光,还给你。。。

纪念你,罗塔真的最爱你除了赶走你内心的孤独我还能做什么即使你是我见过最难过的顽疾除了拥抱你失魂的曲线我还能做什么即使你是我听过最平淡的故事除了给你满世界的阳光我还能做什么即使你是我做过最勇敢的冒险除了给你失去我的自由我还能做什么即使你是我说过最甜蜜的诗句除了消失在你的沙发上我还能做什么即使你是我留下黑发里满鬓的流星我喜欢这部电影

 2 ) 让Lota绝望的,是我知道你从没有爱过我

看了几遍了,觉得导演真的很用心,细节非常到位,首尾呼应,没有一寸浪费的菲林。

看的时候总想起米歇尔在《一座岛的可能》里说过的:爱情使人软弱,两个人中最软弱的一个会被另一个压迫、折磨甚至杀死,另一位则压迫、折磨、杀死,而且毫不想到痛苦,甚至也不体验快感,而仅仅带着一种彻底的无所谓;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爱情。

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个故事,我想是最贴切不过的了。

这个故事里,你看到Elizabeth的成长,从怯弱到独立的人格成长,Lota,正是陪伴她成长的那个人;她给她一个可以settle down的地方,灵魂得以栖息;Lota的宠溺使她开始爱自己,如果她要一颗星,而她正好能建一条天梯,我想她也会说这是我能为你做的一件小事。

Lota是软弱的那个,虽然看起来她很强悍,爱情对她来讲就是付出,只是所有的爱情的付出,都渴望同等的回报,对方的回报不够多到让她相信她爱她不是与她爱她一样多。

Elizabeth获得各种奖项后变得自信而神采奕奕,在各大聚会的侃侃而谈与她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大相径庭,Lota该死的自尊心不时得跳出来与自己较劲,Grorified Gardener VS Poet wrote great Poetry, 跷跷板显然倾斜了,Lota想要做点事情让它平衡。

这种不平衡感导致的关系的失衡,于是Lota参与在政治里,开始筹建佛朗明哥公园,希望有所建树,平衡与Lover的成就。

工作占据了她的大部分时间,她陪伴在Elizabeth的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

说真的,有时候我觉得Elizabeth有点绿茶婊,她的身边一定得有人陪着,Lota对Elizabeth的宠溺不是不多,而是实在是无以复加。

而当Lota开始要忙于事业的时候,Elizabeth矫情得有点让我难受。

Lota她说过:Not everything is so rotten, somethings don't shatter or break, somethings get stronger,讽刺的是这就是她们关系的反面,Love is rotten, Relationship is shattering and breaking, Link is weaken; 刚也说了,Elizabeth身边必须有人陪伴,如她自己所言对她来讲,爱情是必须品(这段没听清英文原文,说的太轻了),可是她和她的爱人都不算是最成功,她在Lota的成就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Lota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却无法分心出来抱她。

于是她逃到纽约,开始担任老师职务。

Elizabeth爱Lota吗?

我觉得是爱的,不过她最爱的其实还是自己。

得知Lota患病的消息,Elizabeth回到巴西看她,被Mary阻挡在病房门外,在Mary警告了她之后,她没有见Lota,独自离开巴西,她无法确定能否留下照顾Lota, 如同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爱她,或者,她只爱意气风发,有能力为她炸平山头的她,而不是失去事业后落魄失魂的那个Lota; Lota把Elizabeth的到访解读成她如她一样爱着她,于是Lota到纽约,想再续前缘。

可是,此去经年,她眼见的Elizabeth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被她宠溺在手心里的怯懦的小女人,站在Lota面前的,如今是美国诗歌的泰斗,是普利策和图书奖的获得者,是众人眼里的天才;Elizabeth对Lota当然还有感情,是亲情还是爱情,可能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 让Lota绝望的不是Elizabeth有了情人,而是你从来没有爱过我:Those verses and your lips reading to me in the bed. 18年来,Elizabeth仅有的唯一的一次说爱你,是在床上那首小诗,就连Lota都没有听到。

18年 VS X年(没有具体年限描述,但应该2-3年),在Lota的心里,Elizabeth说爱你,是在床上为爱人读诗,而在她们在一起的18年中,这是多么rare的一件事情,如今却是生活的日常。

让Lota的内心瓦解不是你不会说爱,只是你从不对我说爱,你不是一只长在沙漠里的鱼,而是在海洋里的美人鱼,你从来都会爱,只是那些爱,你没有给过我......

 3 ) 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

来自电影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许多东西看起来注定要失去所以我们的失去并不是一场灾难每天失去一些东西接受丢失门钥匙时的慌张浪费掉的一小时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如果媛狗最近还会看我的公号,她或许会嘲笑我“同性恋”。

我并不是同性恋。

大一的时候,我们下课穿过建筑系的教学楼去食堂买饭,她靠在我的肩上和我说,亲爱的,亲我一下。

我生无可恋地转过头看了她一眼,前面的男生满脸诧异。

后来,我做了很多同性恋的测试,加上她的添油加醋,我一度真的怀疑自己的性取向。

她当时的男朋友还和她说要离你舍友远一点。

不过,认真思考后,我确信我是喜欢异性的。

之前对于同性恋我非常排斥,去年上过社会学课后我看了李银河的《同性恋亚文化》虽然没有看完,但是已经可以稍微理智客观地看待同性恋了。

经过几部同人电影,愈加好感。

我看过网上的一篇采访,是采访男生看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后的感受,我印象最深的回答是那些宅男一致觉得甜茶的短袖和短裤好看。

电影里,他像一只温顺的小狼狗,亦静亦动,所有的画面都很好看。

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父母的态度,电影最后,他父亲说:你们曾拥有的,拥有的一切和睿智无关,你们都很幸运能找到彼此,因为...在你最想不到的时候,命运会以最狡猾的方式找到我们的软肋。

《同性恋亚文化》里,李银河教授写了很多社会上人们对同性恋者的排斥,警察会检查、世人会排斥。

同性恋不过是平行于异性恋一样的取向,只是很多人不明白而已。

在这部电影《月光诗篇》中,写的是三个人的同性恋。

原本的一对同性恋人,伊丽莎白进入后当了这段感情的第三者,她们并不和谐地相处着、相爱着。

伊丽莎白写了两段不完整的诗,她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和希望,她准备一场地理疗法,她接受自己可以即将死亡。

来到同性恋朋友居住地后,她因为冷漠和独行被身边的人不喜欢着,朋友的同性恋者——女建筑家,后来喜欢上她了。

身边的朋友为伊丽莎白举办生日会,她的致辞显得紧张而羞涩。

“敬我们脚下的石头 堆起了这座房子还有......敬生活中一切看似不可能 却并非不可能的事”同性恋也会有分歧,她们也会吵架。

建筑家问:如果你把友情看得比爱情重,你还能期待怎样的生活?

伊丽莎白回答说:进展得没有那么快的生活。

我觉得最好的片段就是她们一起洗澡,伊丽莎白为建筑家洗头的时候会蹦出写诗的灵感,建筑家会为喝醉的伊丽莎白洗澡。

颜值加上好看的环境,大概所有的恋爱都会变得美好。

建筑家炸了一个山头,为伊丽莎白盖自己的房子,并送她一只猫。

在落地窗围绕的房子里,窗外万物生长,手里抱着一只猫,随意地趴在地上,写着自己想写的文字。

这大概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了!

投入到那个倒转的世界在那里 左是右影子是身体本身 我们时刻醒着天国是影子大海如此深邃而你爱我后来伊丽莎白的《南方和北方 寒冷的世界》获奖了,她收到了某校的任职,她接受后和建筑家吵了一架。

建筑家说:你想要关心,却不可付出关心,你渴望被爱,却总是逃避,所以不是欲擒故纵,而是完全冷漠。

伊丽莎白回答:你不能指望一个在沙漠中长大的人,像鱼一样游泳。

不欢而散后,建筑家得了抑郁症。

彼此念念不忘,见面后,建筑家吃了安眠药离开了这个世界。

伊丽莎白写道:失去的艺术并非难以掌握 许多事物都有意消失 他们的失去也不是灾祸 每天都失去一些 接受丢失门钥匙带来的慌张 虚度光阴 失去的艺术并非难以掌握 然后试着丢失得更远 更快 地址 姓名 还有本要去旅行的地方 这些都不是什么灾祸 我弄丢了母亲的手表 瞧 我三件祖传物品中最爱或次爱的 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精通 我失去了两座卡爱的城市 甚至更多 我曾拥有过的领土 两条河流 一片大陆 我怀念他们 但这并不是一场灾祸 即使失去你 说笑呢 我喜欢这种口气 我也不会扯谎 显而易见 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精通 尽管他看起来 写下来 像一场灾难是建筑家让伊丽莎白收获了爱,寻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改变的她的人生。

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总会有一个人出现,陪你学会如何相爱、如何生活。

wechat:yhp19960223weibo:@一只柴犬和一只橘猫

 4 ) 在能说我爱你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写诗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如此多的事物似乎都有意消失,因此失去他们并非灾祸。

故事的结局令人心碎一地。

其实我们早有预感,从她们的初遇开始。

像是冷月与骄阳的相遇——也许那时伊丽莎白的状况比冷月还要苍白,一个自卑孤冷,一个骄傲强势,像是两极。

但也正如冷月和骄阳一样,她们散发的是同一种光。

当我们剥开她们或敏感或控制的外表,会发现她们某种性格特质如出一辙——安全感匮乏。

不难从她们的成长经历找出原因,一个幼年丧父而母亲也因精神疾病一直缺位,一个幼年丧母而父亲热衷政治导致父女疏离。

她们都是富裕的孤儿,是漂浮在海洋上孤帆。

当然她们彼此间也有些区别。

伊丽莎白是难以靠岸的旅徒,而罗塔一直拼尽全力地加固靠岸的缆绳,甚至试图用此拉动陆地。

那也是为什么骄傲的罗塔一边称伊丽莎白为“strange woman”一边安慰了她,一边抱怨伊丽莎白冷淡疏离自卫一边却收留照顾了她。

天知道自幼无依的罗塔深心里是不是也住着这样一个小女孩,所以她需要一遍遍鼓励她,一遍遍拉起她,一遍遍让自己足够强大。

她们是最近的,在心灵的暗室。

这种来自灵魂的莫名吸引力让人无从抗拒,即使之中隔着一个Mary,即使这段感情一开始就被警告——“她是一个危险的人”、“我很害羞,除非我喝醉了”,即使敏感的伊丽莎白在这畸形的相处中频频受伤,但它就是那么开始了。

她们一起参加酒会,一起去海边,一起四处旅游。

罗塔为伊丽莎白建造阳光书房,透过明亮的玻璃可以看到巴西美丽的山峦和河流还有那棵葱郁的、厚重的、古老的、给人安全感的大树。

罗塔把浴缸和帆船搬到了伊丽莎白这,那是罗塔槽糕童年中仅有的有着爱的温暖气息的东西,我猜。

罗塔坐在浴缸里,抱着膝盖,伊丽莎白为她洗头,泡沫晶莹,水流下来:你黑发里那些流星   排着璀璨的阵列   在哪里成群结队,   这般笔直,这般迅捷?

  ——来吧,让我就在这个大锡盆里为你洗头   锤击发丝,令它闪亮如月。

这一切美得仿若童话。

我甚至信以为真,以为两个孤儿真的就可以那么简单地相互依靠、相互扶持,成为——家。

在潜藏的那么多龃龉中,虽然看似不可能,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伊丽莎白需要阳光和家,罗塔则以为她建造这些而生。

普利策奖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衡,当伊丽莎白的自信和快乐不再全部来自罗塔时,罗塔开始感到恐慌。

她为了追赶恋人的成就开始投入政治,开始建造公园,害怕失去控制感。

但反而因此两人聚少离多,沟通越来越少,矛盾加剧,最后伊丽莎白重染酗酒的恶习,她醉倒在浴缸里对罗塔说:“事情变坏给了我酗酒的借口,因为我得不到和正在失去……”伊丽莎白接受了纽约大学的邀请,她们在广场上决裂,隐藏的悬崖和刀锋破纸而出。

“你甚至从未说过你爱我!

”其实她们都是表达上的弱者。

每当要庄重表达什么的时候,伊丽莎白总喜欢附意于诗歌,她把她的爱意凝练成诗歌,每一个字都像打磨钻石一样打磨它们。

而罗塔呢,也是这样,我们不难发现她用建筑表达她的爱,也许每当她爱上一个人,她就想为这个人建造一个家。

她的家是一艘帆船,她掌舵,不容走偏。

有月亮灯和喷水池的中央公园,我们知道,都是为了伊丽莎白,她想和伊丽莎白并肩而立。

大概是因为自小家庭的缺失,她们都没能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是情绪。

很多很多的话,不知道要怎么说,也不敢直接说。

诗歌是伊丽莎白沟通世界的渠道,而建筑是罗塔表达自己的方式。

在漫长的时光里,有那么多或甜蜜或心酸的瞬间,却没能出口一句“我爱你”。

最终伊丽莎白无法偿还爱意,而罗塔难以表达脆弱。

诗歌和建筑那么美,可在能说我爱你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写诗呢?

这句话很简单,但实际上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

或者是自卑,或者是骄傲,或者是怕被伤害,或者是怕失去自由,总有那样的坑坑洼洼在心灵深处让我们裹足不前。

或许只有在倒影的世界,左边即是右边,我爱你就像你爱我(借用毕夏普诗)。

  亲昵,亲昵,恋人们整夜黏在一起,   在睡梦中,她们一起翻身   亲昵得像一本书里的两页纸。

那两页纸——在黑暗里抵死缠绵,可当你打开阅读它们时,它们却相对无言。

悲剧来得意料之中却惨烈异常。

无法继续掌控自身和伊丽莎白的罗塔触礁而亡。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这样一个人,她是漂泊而危险的游吟诗人,她孤僻自卫而敏感,可你一眼就看穿她的脆弱和无助,你渴望拯救她就像渴望拯救你自己,你是否也会奋不顾身飞蛾扑火?

所以有时,我们把爱情诉诸于命运。

愿逝者安息,而灯塔恒在。

 5 ) 失去的艺术—小记两笔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太多事物似乎怀有失去的意愿/因此它们的丧失不是灾难/每天都要失去什么/丢了门钥匙糟糕度过的时刻/这不安都要接受Bishop一生几乎是在漫游中度过的。

童年时就随外祖父母来到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回到美国,又随着姨妈到处旅行。

瓦萨学院毕业后,又去了欧洲旅居多年,之后去往巴西,住了将近18年的时光。

在诸多的旅行中,她一直有恋人相伴,并为她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lota,巴西的建筑家,Bishop一生相伴最久的恋人。

1951年,毕肖普得到一笔旅行基金前往南美旅行,计划在巴西停留两个星期,没想在巴西生活了18年。

同年,她与lota相爱,一直到1967年,罗塔服用过量镇静剂自杀,数日后去世。

开始聊之前,我必须说:看电影的时候应该抛弃三观,否则轻则气的愤而离席,重则气到怒摔手机。

普世价值观里,人类应该守贞。

譬如一夫一妻制的设立,和满屏满报纸的原配殴打小三。

诗人这个物种,本身就是异次元的玫瑰。

他们被允许频繁陷入堕落自毁,一旦陷入爱情就应该命悬一线般拉扯不清。

一首或一句回甘多年的诗句,背后可能也不过是三个女人的故事。

Elizabeth Bishop是一团蓝色的火,只一下就烧干了Mary和Lota之间日渐沉默的爱情。

充满情欲的洗头,任谁都看得出来双箭头的爱慕,只是主角之一已经换了人。

lota用尽所有留住Elizabeth,mary则是无路可退只能留下。

“从布鲁克林出发,越过布鲁克林大桥,在这个美好的早晨,请来一起飞吧。

”——玛丽安·摩尔的邀请炸山而成的工作室、一掷千金的生活,对于Elizabeth说,只有带着爱意去看的时候是动人的,感性到她这个地步的人,可以为爱抛弃朋友,当然也能为不爱一走了之。

lota确实拥有果敢的魅力,但从本质上其实是个旧贵族式的人。

她带着责任设计一座庄园,豢养一堆女眷,骄傲又世俗。

所以她支持政变,急于给人生留下证明。

于是两个人会因为对方的截然不同而产生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只不过互相太深入对方的生活,越发现无力包容理想和现实的鸿沟。

我喜欢巴西的风光,至少导演拍得很美,充足日晒让整个镜头下的每一帧都有点褪色。

所以终于褪色了,主角消亡,记忆也是。

你黑发里那些流星排着璀璨的阵列在哪里成群结队,这般笔直,这般迅捷?

——来吧,让我就在这个大锡盆里为你洗头锤击发丝,令它闪亮如月。

 6 ) 月光诗篇

得过普立兹奖的美国诗人伊丽莎白碧许,曾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本片即根据她的爱情故事与创作历程改编。

为寻求灵感,伊丽莎白到里约探访旧识玛莉,认识了她的女友―建筑师萝塔,没想到伊丽莎白当上「小三」与萝塔相恋。

而这段禁忌的爱,亦激发了她源源不绝的美丽诗作。

《九月的某四天》巴西名导布诺贝瑞多回归巴西力作,《魔戒》女星米兰达奥图诠释女诗人的灿烂生命。

 7 ) 握住月光

那股强势的自信与那缕柔韧的温柔相遇了,迸发出了爱的火花,绚烂灼目刻骨伤人。

握住月光,用我的作品阐释你的诗意,留住你的诗魂。

握住,动词,意指建筑师罗塔想要掌控一切,包括伊丽莎白的爱情,建筑事业、爱人家庭。

月光,名词,代指艺术,灵感,爱情,温柔的女性,碧许的诗情。

罗塔设计出月亮路灯,想把那仿若永恒的一刻凝固、留存下来。

月亮路灯诗意地挺立在弗拉明戈公园的夜晚,罗塔以为自己失去了伊丽莎白的爱情,以结束生命的方式印证了对那个意象的执着。

握住月光,以诗的形式,以建筑的形式,以设计的形式,以爱的形式,以生命的形式。

张开双手,握紧拳头,指缝流沙,月光,是可以握住的么?

附: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为女建筑师情人罗塔所写的诗作之一亲昵 亲昵情人们整夜黏在一起在睡梦中她们一起翻身亲昵的像一本书里的两页纸黑暗中阅读彼此彼此了解彼此的了解知悉你的心 你的玉体

 8 ) 腹黑解读女同感情,老生长谈爱情真谛

看了电影《reaching for the moon》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的传记电影,感触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你不能期待在沙漠长大的人,能像鱼儿一般游泳”,这个世界很多很多与你不同的人,你可以说我理解你,我心疼你,但你却永远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毕竟这种类似于切肤之痛的东西,刀子划在皮肤上,带来的出血性疼痛,只有划上去的时候会感知,而感知过后其实不会记得那么多了,人类大脑有自己的防御机制,为了抵御过多的疼痛给人带来永久性伤害,于是选择遗忘疼痛,这也就是孕妇在生产过程中经历过十几级的疼痛,想死都不想再继续的那种疼痛,在生育过后的几年会被忘记的一干二净,进而选择再生几个孩子。

爱情里的伤又算的了什么呢?

毕晓普是个沙漠里的孩子,亲情缺失,极度缺乏安全感,好不容易得到了爱情,却不能掌控和占有,她从不在爱人清醒的时候说,我爱你,只有罗塔睡着的时候说了一次,默默地在熟睡爱人的背后表白,多么孤寂又多么小心翼翼,无法像鱼儿一般游泳,对不起,我不能承受失去,对不起,我无法对你表白,说我有多么爱你,我太害怕失去了。

可是她还是在慢慢失去,罗塔从政、建造国家公园项目,忙碌的她无法时刻相伴,于是失去的恐慌不断袭来,其实即便没有纽约大学的邀请,还会有很多机会可以回美国,毕少普总会走的,因为不能承受失去的她,她知道,不被爱人遗弃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先走。

罗塔其实一直以来都很爱毕少普,不要她走的。

但是他们确实不和谐了,永远的忙碌与无休止的等待造就了太多的矛盾,双方的压力都很大,政治、建筑、爱人,太多事情牵绊着罗塔,她分身乏术,却又不能放弃,或许她贪婪,也或许她只是完美主义者,只是想一切都兼顾的做到最好,当建筑师沉迷作品,爱人与你意见相左,你觉得她不在乎你的事业,无论是搞政变还是建公园,在她眼里都不重要,只想只有你在身边相伴,可是在她身边陪伴的罗塔怎么会是完整的她呢,她是建筑师,生命中不可能缺少作品,那种狂热,对建筑的终极追求是毕少普无法给予的,因为爱情和事业根本不是一回事啊。

毕少普是一个在困境面前总会选择逃避的人,作品灵感枯竭,于是跑到巴西度假,其实是从固有的生活环境逃出来,缓口气。

在爱情里不如意,无安全感的时候,她选择了酗酒,她在焦虑不安,失落、失望的时候都会选择喝酒,心里烦闷,除了写诗就是喝酒,后来的事情越来越不顺,和爱人关系愈发紧张,在这段关系里越来越搞不定,毫无主动权,什么都控制不了怎么办,好吧,喝酒,喝醉了就不用想那么多了,于是越喝越多,最后酗酒成了醉猫。

罗塔知道她的痛苦,或许是内疚,或许是一直的纵容,容忍了她酗酒行为。

喝到最后,诗人害怕了,她知道自己在迷失,酒精会一点一点把她吞噬,于是在理智的操控下,逃避心理的运行中,摒弃喝酒逃避的一个方式就是换个环境冷静一下嘛,接受纽约大学的授课邀请,只是逃避的另一种表现而已,但比酗酒要好的多。

离意已存,走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毕少普也不舍得,她在罗塔找理由,留下自己,于是她还在询求罗塔的意见,罗塔坚决不让她离开,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毕少普一些安全感,原来爱人还是在乎的。

然而最终罗塔还是给了毕少普离开的借口,生日的失约,吵架时候而言相加,质疑爱情,这一切都深深地伤害了那个一直爱的小心翼翼的诗人,于是在那一刻她有些绝望吧,以至于在火车站那个醉汉给她酒喝的时候,她拒绝了,喝酒是为了麻醉自己,让自己不去思考离开罗塔,不去质疑爱人,不想失去这里的所有所有。

而此时,酒已经没用了,最终还是失去了,吵架之所以伤感情,是因为伤人的话语一旦说出是永远不能收回的,会留存在记忆中,时刻刺痛心灵。

没有解决的能力,于是只有逃避,她们算暂时冷静还是分手?

回到美国毕少普好似单方面分手,不再理会罗塔,但是罗塔在精神崩溃后却一封又一封的写信给她。

吵架那晚最后一句话,罗塔说,逃避,这是你擅长的招数,然后宿醉。

罗塔一语中的。

回到纽约,老朋友卡尔说,治愈失恋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时间会治愈,另一种是喝酒然后滚床单。

于是聪明的诗人把两者结合了,在时间的冲刷下淡忘过往,然后睡了自己的学生。

可以继续写诗,做教师有学生崇拜,孤独时有妹子滚床单,还记得起谁是罗塔啊,爱人在纽约已经不是特指罗塔了。

她和罗塔在这段爱情里,都付出过真心,开始是大家程度相当,都很爱,后来是诗人爱的比较多,于是罗塔才会自信满满,以为诗人不会离开她。

而后来罗塔分身乏术,诗人酗酒之时,罗塔意识到危机了,周旋在两个爱人身边还有些许经历,可是要做大事,感情就很轻啦,感到危机此时也无法解决,虽然知道酗酒是不好,但是还是下意识的希望诗人借着醉酒逃避,等她忙过这阶段,功成名就时,再回来拯救诗人。

只能说,罗塔最爱的只有自己,诗人也是,玛丽也是,大家彼此彼此,你爱我,我爱你,相亲相爱,你不怎么爱我,我继续爱你,你还是不怎么爱我,我喝酒麻醉认为你还爱我,你不仅不怎么爱我了,还抨击我侮辱我,这么嚣张的消费我对你的爱,可以忍受失去爱情与爱人,但不能忍受失去尊严和人格,对不起,我不陪你玩了,谁离了谁还不能活啊,你不是蔑视我酗酒吗,我不喝了。

我就是想走了。

罗塔还等着公园竣工之时诗人给她公园作唯美文章,可是诗人说我想去纽约,于是罗塔气死了,气急败坏是因为诗人没听她这个控制狂的话,怎么能在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之后还想着离开我,真是太可恶了,太薄情了,于是罗塔气急败坏的开始搞人身攻击。

罗塔发泄的话语,一直都是她想说又不忍心说也不敢说的,你这醉猫怎么能离开我呢,我爱你这么深,你怎么不对我说我爱你,你总是要得到爱,却不付出爱,我为你付出那么多的爱,你不知道回报我,不仅如此你还要走,寡情薄意啊你。

这段对话或许在很多吵架的情侣口中都出现过吧。

首先。

爱一个人本来就不能讲回报的,讲回报了就等于说这像一宗契约交易,等价代换,即便不是等价,也得换出什么来,给完还得还回来。

哦,这种爱情好沉重,万一我给不了、还不起,怎么办?

于是,破罐子破摔咯,你的爱,我不要了,不再要了,因为我还不起。

其次,不要侮辱人格好吗亲,尤其对于敏感性的人,不要小瞧人啊,你以为的其实都是你以为而已,谁离了谁都能一样活,抬高自己的同时贬低他人,赞扬自己的同时侮辱他人,这些真的不是对仇人讲话的策略吗?

no,也适用于爱人之间的恶言。

是不是爱我的人伤我最深啊,用仇人般的话语来嘲讽,真是最好不过了。

再次,给个台阶就下吧,大家冷静一下也有利于局面的控制,如果罗塔当时能妥协一下,尊重诗人的决定,给她一些空间,或许诗人真的能在半个学期时候回来,最少也能心平气和说再见吧。

更好的是你在表示尊重她的决定后,开始哭,说你的爱啊,你爱她很深啊,你担心她啊,你想和她一起走啊,但是你暂时离不开啊,可以等她吗,可以给她实现理想的机会吗,你好爱她啊就是爱她啊。

这个时候诗人还会像在听完你恶言相加后,失望透顶的决绝离开吗?

想必不会!

即便真的很想走,也不会用这次大学邀请作为契机,会找下一个理由。

那你也知道了,爱人终究飞走不可,此情已逝,好来好散,祝你安好。

所以罗塔在口不择言的话语发泄后,看着诗人走掉,立刻就后悔了,回过头去追却只能看着爱人离去的身影。

还是爱的不够深,爱情不是她的全部,她还有她的政治她的建筑,走吧走吧,遗憾而已,又不会死。

于是放手了,没有追到美国道歉求原谅求在一起,或者求回巴西。

一切就都转淡了,诗人开始新生活,睡的学生成了同居情人,罗塔继续未完成的事业。

而在又一次政变中,罗塔失去了自己的心血,没了爱情,没了耗尽全力的作品与革命,完全崩溃,即便在重新接受父亲的亲情,也还是弥补不了心灵的巨大空隙,于是寻找诗人的爱,希望能填补,因而此时开始寻求救命稻草一般写信惭愧,求原谅,求破镜重圆。

其实无论罗塔成功或失败,她都会去找诗人,这是必然的,因为爱还残存。

只是成功之后去找,会坦然的多,看她过的好也就自然的放下了。

而失败之后去找,却不能忍受,因为这是她最后一颗救命丹药,也是压在骆驼身上最后一根稻草。

看她不需要自己却过的依然很好,她有了新的爱人,她不爱我了,即便现在重新接受我又怎样呢?

是怜悯我吗,她不再爱我了,她不再需要我了,我还有什么用,没用就死吧,没有价值了。

心灰意冷就是这样吧,不是为了报复诗人,不是为了惩罚,只是觉得无所谓了,失望,何必挣扎,一切都无意义,好累好想好好睡一觉,于是从此长眠了。

看到了诗人有新的情人而选择自杀,这是电影安排的结局,为了哀伤情调,而历史真实应该是罗塔政治失意,受不了挫败选择激进做法而自杀。

这样一来,就把爱情地位放的很轻,不利于升华情感。

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诗人对罗塔的爱情程度。

那么快就重新开始了,振作的也太快,那她们之间的爱情也就不深吧,还是其实很爱,但是忍受不了寂寞和诱惑,解解闷,也可能是报复心理?

你可以同时拥有玛丽和我,为什么我不可以,那这样一来岂不是更不忠于爱情了。

总之,真实的诗人确实最爱自己,可以爱的很深很投入,也可以很快抽身转而离开,开始下一段感情。

死了的不见得就是爱的纯粹,活着的也不见得只爱自己,或多或少,伤痛程度,只有当事人最能感知最为清除,生与死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本质上也都是为了自己,死是让自己解脱,生是为自己继续生命。

那带着爱意和成全的死是真爱吗,真爱是什么?

不用在身边陪伴相爱吗?

那种用死亡带来的成全,不会让旧爱内疚吗,真的可以没有内疚没有遗憾继续生活吗?

答案不言而喻。

放弃活着选择死,是最不爱最不敢爱最怕爱的一种方式了吧。

这是最自私的吧,颇有一种用现实的死亡换取你一辈子的遗憾之感啊,心机太重啊!

罗塔来求复合,晚上还请求滚床单,但是被拒绝了,进而在客厅看到诗人的学生妹子给她写的情话,控制狂开始精神崩溃了,因为她意识到,回不去了,即便重新在一起,她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魅力无限女,只是一只又老又病的神经兮兮的老妇人,而诗人也只是同情怜悯大于爱情,自尊心超强的罗塔,一直都要掌控身边一切的罗塔,不能忍受连最后的爱也失去,而这失去的艺术在电影中是首尾呼应的,“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精通,这么多事物都有意消失,它们的失去也就不是灾祸……甚至失去你,(那开玩笑的口吻,我所喜欢的恣态)我都不应该说谎,显然要学会失去的本领并不太难,尽管看来有像一场灾祸。

”罗塔失去了她所在乎的所有,于是急不可耐的选择当晚自杀,多一分钟都不能等,实在无法掌握这门失去的艺术,尤其对于刚经历过精神崩溃的她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罗塔一直都控制欲很强,她希望把她在乎的都绑在身上,不能忍受失去。

最终的自杀想必也不是完全平静的,十几年的感情,说没就没了,自己的状况又这般糟糕,她都开始move on了,可我就是迈不过这个坎。

最终还是精神崩溃,绕不出这个怪圈,永远也好不了,永远的痛苦,不想再想了,只想好好睡一觉,长眠不要醒……诗人抱着罗塔的尸体哭,哭完把诗作失去的艺术写完整,罗塔的死亡给了她对失去喻意的终极答案。

掌握失去的本领并不难,即便失去你像一场灾祸,但是失去本身是门艺术,我终于失去了你,我终于精通这门艺术。

转身和另一个妹子继续相守十多年。

看来放不放的开都看你怎么想,看你怎么抉择。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失去是可驾驭的艺术,驾驭不了也只是能力问题。

爱过,那时有很多爱,也爱了很久,但是现在过去了。

爱情没那么长的持久度,诗人说爱情是她的必须品,于是开始寻求下一轮饱满的爱情。

整部电影看起来唯美诗意吧,看得有些伤感吧,很多人都在讲诗人和罗塔两个人怎么相爱,怎么无奈,最终结局很痛苦啊,为什么相爱的人最终都要分开啊,说好的永远在一起呢!

是啊,两个女人的爱情多美好啊,同性真爱,爱更真嘛。

那你从一开始就掉进了区分性别爱情的怪圈了,女人之间的爱情,很唯美,即便三个女人在一起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把罗塔设置为男性,那这个故事怎么讲,霸道总裁爱上我,山顶别墅包情妇。

家里的玛丽像妻子,和孩子一起等罗塔回家,能在她们身边陪伴,哪怕陪伴之后去山顶看情妇。

然后需要追求事业的时候可以忘却感情,情妇无暇看,在家等我即可,欲求不满的情妇于是离家出走了,男人开始破口大骂,你个无情无义的小婊砸,呵呵。

这厢事业失意想把感情追回,可小婊砸还真是薄情,不再爱你了,对你没欲望。

男人自尊心被打碎了,碎到自己都捡不起来也拼凑不好了,再也不是意气风发的总裁,再也无法霸道无边,再也不能吸引你了,真是太没用了,我特么怎么能这么没用呢,如此傲娇的我,难道还要苟延残喘,都滚吧,我去死。

那厢孤儿寡母的还得继续生活,给小孩子的自杀阴影会影响终生,连最后的一点爱都不留给玛丽,你们也是相守了十几年的老夫老妻了啊,如此狠心如此拒绝的离弃啊,真是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了。

可见,这男人一直考虑的都是自己,自私程度可见一斑,罗塔若是男人,小伙伴们可以开挂骂起来了,这就是衰男、人渣啊,有木有。

罗塔是女人,哦,真爱,哦,感动。

罗塔用伟大的怀抱,包容着三个人的情感。

月光虽美却把握不住。

吧啦吧啦的在那伤感、陶醉。

看得我也是醉了……电影从本身来讲,是一部人物传记电影,导演的意图是还原真实人物,突出感情线索,主打爱情牌。

但是他在感情线上以一种手法表现了两种情节。

唯美爱情还是狗血剧情?

她们在爱里表现的困惑是什么?

真爱还是滥情,男人和女人的感情有何不同,事业与爱情如何两全,在爱里如何克服自卑感,如何紧追爱人前行的脚步。

都可在观影后有探讨和判断。

如若主人公罗塔是男性,那批判声音自然不绝于耳,而作为女性,我们却可以有更多的谅解,那这算不算变相歧视,男人有时候也很无辜啊!

男性导演是不是沙文主义呢,在大男子主义视角下自以为是的审视、解读爱情?

那爱情的真相怎样呢?

我想导演呈现的是准确的,镜头之下的话语动作已经展现给你看,选择相信还是自动忽略转而脑补其他,那也只是你的自由罢了。

分析影片中的一句话,诗人说我应该警告你,我是一个害羞的人,除非我喝醉了。

此外,对我而言爱情是必须品(诗人那一脸千年小受的样,居然也能强攻,捂脸)。

酒精对人有什么作用呢,少量的酒精可以使神经中枢兴奋,扩张血管使性器官充血产生性欲望。

但是酒精在神经病理学被叫做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少量的可以短暂抑制神经中枢表现为兴奋状态,释放潜意识,暴露本我,压抑的本我没有一切禁忌的限制,开始展现最原始的冲动,于是很有激情很有性。

那大量的摄入酒精会怎样呢,彻底的抑制,喝的超级醉的时候,基本上都很迷糊很难受了吧,可能胃痛,可能还想吐,只想睡觉,即便性冲动,但是过程却没什么享受吧,大量酒精会降低感知能力,性的刺激与愉悦和你没关系了,只是迟钝感知,有些麻木。

第二天还可能断片,谁记得当晚怎么了,有没有爽,哦no,你是谁?

这样看,诗人在最初和罗塔爱意正浓阶段,用酒精来做兴奋剂,激情无限,两个人身心都和谐,微醺状态像朦胧诗,爱的刚刚好,但是这种状态没能维持下去,逐渐的激情转淡,认为爱情是必须品的诗人,渐感在失去爱情,得到之后如果不能继续得到那就是在失去啊,而且只会失去的越来越多,于是大量的饮酒,酗酒的作用就是完全的抑制神经中枢,大醉情况下,什么都做不了,爱情在此刻是什么都不记得,也就不是必须品了。

诗人也说了,她喝酒是因为欲求不满。

于是越郁闷喝的越多,每次宿醉醒来都越失望,感觉失去的更多,连自己也快失去了。

而她还在坚持着,抑制那么多的痛苦,只要有罗塔,已经爱的卑微至极。

最终,诗人确信自己会因此迷失。

所以当那晚罗塔没能赶回来为自己过生日,再一次喝的不省人事,醒来抱着罗塔大腿哭的时候,她已经决定离开了,所以罗塔说公园竣工希望你写本书,诗人说,我已经考虑接受大学的工作了。

本来是想借此机会找寻迷失的自我,也给双方一些时间,思考如何拯救两人关系。

而罗塔不想她离开,于是在得知诗人决议离开的时候,初次崩溃了,打开喷子模式,什么难听什么说什么,伤人说什么,讽刺、侮辱、嘲笑。

电影里注意到,诗人在车站面对酒的诱惑,丝毫不动了,为什么,不需要在抑制自我了啊。

我还爱你,还在等你,我对你有欲望,你满足不了我,我还不想放弃你,那我就喝酒遮盖,酒醒后还可以继续爱你想你等你。

那现在你喷了我一个狗血淋头,我在你眼里很多不堪,无能,最爱的人说伤我最深,那不需要再骗自己了。

酗酒是一种逃避,离开去纽约其实也是一种逃避。

只是后者的逃避也给了她新的机会,就像当年逃避到巴西一样,总会有吸引你的人出现,如果你足够优秀,魅力无限。

崭新的自我在和学生妹子吟诗滚床单的之时,爱情又回来了……曾经为爱痛苦为你痴为你醉,如今过往种种也只回忆,不爱了你了就是不爱了。

爱情维持的时间其实很短,情侣再怎么爱,时间长了,亲情成分也会占据大部分,亲情和爱情一方面相辅相成,一方面却也在驳力敌对。

但如若你坚持自我,纯粹爱情,在一起的时间年限多长,亲情比重成分多大,维稳的程度有多高,都不能成为挽留你的依据。

最终,只是忠于内心,你想怎样你决定怎样。

失去并不可怕,失去像灾祸其实是艺术。

艺术总是要抽离,用心感知体会,呈现给你的所有,若有恐惧与悲伤,请不要怕,依然体会,那本身就是一种恩赐,对,赐予你感知失去艺术的心灵,遗憾的不是经历千帆过境而满目疮痍,遗憾的总是那从未经历的干枯生命。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和猪的区别是,我们不仅用吃、睡来维持生命,还要去体会、感知、经历这世上的种种。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掌握失去的艺术,感知生命的无限可能。

自问自答一下,电影中是唯美爱情还是狗血剧情?

不顾一切的爱了很唯美,其余很狗血。

她们在爱里表现的困惑是什么?

欲求不满,控制欲作祟,付出与回报问题的矛盾。

真爱还是滥情?

诗人和玛丽对罗塔有真爱啊,只是罗塔滥情而已,同享齐人之福,爱情不能分两半诶,罗塔爱诗人但她更爱自己,也很博爱,真爱程度与诗人比较少了些许。

男人和女人的感情有何不同?

真爱可以同样唯美(参照电影泰坦尼克号),狗血起来剧情其实是一样的。

同性恋异性恋在爱情里的麻烦不尽相同,只是同性影片更吸引眼球,其实讲的爱情是一样的。

事业与爱情如何两全?

家庭和事业有两全的,但那已经是很艰难的两全了,毕竟一个人一天的时间太有限,精力也有限。

家庭可以依靠很多关系变得持久,可维持。

爱情就很难,本来就极易挥发,时效还短。

根本也没有特别特别长久且纯粹的爱情,即便用尽全力,消逝依旧,更别提你想兼顾,根本不可能。

所以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在爱里如何克服自卑感,如何紧追爱人前行的脚步?

很简单,做好你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迷失自我请及时找回,当你自信满满自然魅力无限最吸引人了。

兴趣爱好捡起来,聚会活动嗨起来,增值进修走起来。

真爱的唯美总需要悲剧来体现,都则真爱只会让人感到向往却不能让人动容,感知那份痛彻心扉,体会悲剧爱情之崇高。

总之,爱的时候好好爱,不爱的时候也别自暴自弃,在一起的时候要珍惜,别以为谁离不开谁,没有的事。

出口伤人侮辱人格的恶言还是慎说,除非准备好了鱼死网破,爱变成了恨,否则连回忆都有了污点。

有问题及早沟通解决,不要压抑自己,无休止的忍耐,牵就,等待,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在心力交瘁之后,问题会被扩大化,最终无法解决。

不要妄图掌控爱情,控制狂们会死的很惨。

珍惜相爱的时光,珍惜你身边的爱人,时光荏苒,当爱情渐逝,是否还能举头望月耳语缠绵?

PS;有钱还有才华,霸道建筑师魅力无可挡,左拥右抱还得是有钱才行,爱情需要浪漫,需要激情,而钞票就是一切的根本。

总是在家吃着泡面看电视喝杯白开水谈情说爱,脑补情景都伤细胞,爱情电影也不会拍摄这些,人家还得是选取阳光明媚豪华大别墅,玫瑰香槟吹海风晒太阳,爱人在耳边对你讲,你想要啥尽管说,亲爱的,只要我有,只要你要,因着我爱你,我都给你。

对方先不用回答要什么,应该是心里乐开了花,献上爱吻先。

满足爱情的条件不简单,不仅有钱还得有情话。

总体来讲,巴西导演的人物传记电影,镜头感很好,画面无可挑剔,人物呈现真实,导演想必是经历过生活磨练,品尝过爱恨情仇,离愁别绪,因而对感情的描述拿捏到位,这就是我们的爱情经历,似曾相识。

结局处理略心酸却也快准狠的结束了各种虚幻意淫,望岁月静好,逝人安息。

崇高的悲剧情调升起,渲染至高潮,the end2015.5.9凌晨2;33.星期六妄人妄语企图参透love

 9 ) Things get in the blood

“Close, close all night the lovers keep.They turn together in their sleep,Close as two pages in a bookthat read each other in the dark. Each knows all the other knows,learned by heart from head to toes.”心心相印,从头到尾''I love you, Lota''

电影中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是Elizabeth Bishop 唯一的一次对Lota 说‘I Love you’的情节,Elizabeth Bishop深情轻吻Lota全身,并在Lota身边轻吟她写给爱人的诗,幸福洋溢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意。

只是很可惜当时的Lota睡着了,后面的情节略有虐心但却是真实。

Lota: ‘‘How dare you... after all I've given you! You.......You want sympathy, but you give none back. You want to be loved, but remain completely elusive''Bishop: ''I am not elusive.''Bishop: ''You can't expect someone who was raised in a desert to swim like a fish''''Time heals all wounds, etcetera, etcetera.''''But I miss her, things get in your blood.''电影的配乐,情节还有一直伴随着的Bishop的诗,整个观影过程真的是很沉浸和享受的。

太喜欢Otto的表演了,那种冷淡疏离中的脆弱和自我,自卑到骨子里又有着内心高贵的坚持。

她身上有着迷人的气质,清冷,纯净,洁白并明亮的月光,难以抓住,难以忘怀。

我相信Lota和Bishop之间绝对是深爱彼此的,那种眼目含笑,望着爱人眼中有光的神情很唯美,只是她们真的很不一样,不一样的成长背景,不一样的喜好,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Lota, 敢爱敢恨,想要的就去得到,自我,控制,面对爱人想要保护照顾,不计所有的付出。

而Bishop,一直孤独,一直担心失去也一直忍受失去,在Lota的宠爱下不断获得自信和力量,也渐渐获得外在他人的认可和各种文学奖,然而其意识深处还是挥之不去的对失去的恐惧,她一直是悲观主义者,她在生日当天没有等到lota难过的酗酒过度而躺在浴缸里,她在Lota为她建的房子里敢这样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

而在离开Lota之后,她学会了克制,这个时候的她因为被爱而拥有了力量,也因为忍受失去而内心变得坚韧。

对于我而言,Lota生命中因为Bishop的分量越来越重,当得知爱人没有自己依然生活得很好,并有了新的爱人时,实在是难以忍受这样的落差,留在爱人的沙发上,决绝而不留有余地。

她们之间不可谓不深爱,但是最终的结局不免让我有些失落。

‘‘深入骨髓的爱,深入血液的你,如何能不想念?

”。

‘’我要如何才能拥抱你,抓住你,追上你?

”我虽然不甚喜欢Lota(大概我不喜欢过于自尊而内心脆弱的自己),无论是对于Bishop还是对于Lota, 遇见一个深爱并也爱着自己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10 ) 我重要吗?我爱你。 我爱你,重要吗?

“我重要吗?

我爱你。

”、“我爱你,重要吗?

”。

更适合自问自答。

孤独的人最容易动情,也容易让它瓦解。

不确定性在两种极端之间游弋,有时热烈的恰如其分,有时冰冷到痛彻心扉,孤独者说这应该是生命的常态。

当你将情感付诸于文字的时候,你就是自我陶醉的圣手。

一字一句,若不能在心间首尾呼应,还有绵绵的诗意,在指间此起彼伏。

亲爱的人啊!

我们可以相爱,甚至刻骨铭心,但别迷信天长地久。

我们都是孤独者,永远。

《月光诗篇》短评

本质上来说,我对大型的东西不感兴趣,”有一次她对洛厄尔说,“有些东西不必靠大来体现自己有多好。”不喜欢宏大的情感或论断,她是那种小调型创作者,她写室内乐而不是交响曲,她画水彩,而非巨幅布面油画。但就是从小调中,她制造了令人震撼的效果,但不是通过写高调或者鼓声轰鸣的诗。她总是谦虚、谨慎、小心翼翼,永远忠于每种情境的事实。所以她的作品中从来没有多愁善感的瞬间,那种瞬间,用她的话说就是“对情感的描述盖过了它发生的情境”。对她而言,情境与描述必须彼此匹配。

10分钟前
  • 晓来谁染霜林醉
  • 还行

大师们不经历渣或被渣或狗血事儿都整不出来青史留名的大作品是不是?(是)~

14分钟前
  • 棒棒泥购美病🐧
  • 还行

看过后,马上买了她的诗集,激起了想了解这位诗人的兴趣。

18分钟前
  • voyageuse
  • 推荐

挺尬的其实

23分钟前
  • havealook
  • 较差

伊丽莎白太美了,优雅大方,气质动人。连带其中,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好。

26分钟前
  • 唐某人
  • 力荐

演技不是很有代入感 但是里约拍的好美

29分钟前
  • 灰海的鱼
  • 还行

很美的片子,可还是不太能理解。

31分钟前
  • 令姌
  • 还行

Bishop 的恋人不少,电影里这一段最长并以悲剧结尾。爱的是灵感、陪伴,还是敏锐强势。爱的是戒备、冷漠还是孤独。一个知道自己冷漠的危险,一个说着自己能爱多个人。自伍尔夫起,别人的开放式恋爱也很浪漫。能有真实的爱多不容易。

33分钟前
  • Chen
  • 推荐

只有爱恨情仇么

35分钟前
  • 通叔
  • 较差

Paterson之外另一部我可以看很多很多遍的电影。

40分钟前
  • Sam@房子
  • 力荐

前半段老娘有钱就是牛……后半段……诗人的情怀……还真是无法理解……景色很美,心驰神往……没想到还是个传记片,诗人啊,真是太难理解了

41分钟前
  • 莫熊熊
  • 还行

很美又很悲,看到结局喘不过气。为了得到你能炸平一座山,也能为了追赶你而建一个公园。The art of losing isn't hard to master…到头来,是不是不曾拥有就不怕失去了呢

43分钟前
  • Raison
  • 推荐

Elizabeth Bishop

47分钟前
  • Cynicilia
  • 还行

王女这部苍白纤弱的气质像来自与阳光绝缘的大不列颠

52分钟前
  • midsommar
  • 还行

起于半首未完成的诗,而后若干段故事相似而不同,或者恰成对比,感情逐层递进,最后结束于多年后终于完成的后半段,诗人的传记片拍出读诗的感觉

54分钟前
  • 苗斑
  • 推荐

人物们的脑回路令人费解,建筑师前期渣得不忍直视,两人没有cp感,感情来得莫名其妙。不过画面很美,音乐也还不错…(不推荐悸花字幕的版本,翻译用力过猛,过度发挥,导致中文比英文难看懂)

59分钟前
  • Cassidy卡西
  • 较差

三星半吧

1小时前
  • NebulaGlow
  • 还行

看到中途,你惊觉是男导演拍的,they ruined everything,致力于把诗人传记片拍成艳情史。

1小时前
  • 圆月映花都
  • 还行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1小时前
  • 点点
  • 较差

相爱难相守

1小时前
  • 浆糊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