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点题外话,不想再伤感。
够了,真的是受够了,为什么同性恋题材的电影90%都是悲剧收场,为什么真挚的爱就配不上一个美妙的结局?
为什么扭曲人性的编剧要把我们的小可爱写死!
丧失理智的导演为什么一定要重拳出击打在我们脆弱的泪腺上?
最近因为疫情比较严重,宅在家里看了几部电影。
有好几部是关于同志题材的,我只看到东方男孩和上帝之国的结局比较美好,其他的全他妈的虐待观众,我这个小心脏实在是无力承受相爱的人再一次被空间或死亡野蛮的分开,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不再看类似题材了。
除非结局够甜。
冷酷与温柔。
冷酷似乎从一开始就不属于丹尼尔。
对于男孩儿,他一直是那么的富有耐心,那么的宽厚,总是用深情的目光凝视着他,含着心甜的微笑 creeping up on you watching you。
这句歌词太贴切了,所以从冷酷到温柔的转变只属于男孩.当男孩在车站充当诱饵师,他也敏感的发现了丹尼尔对自己的关注,而他却对面前这个男子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按道理讲他应该是较主动的一方不是吗?
丹尼尔主动上前男孩儿一脸淡然,其实如果这只是一笔交易的话,男孩儿不应该坚持要去丹妮尔的家,“去你家可以吗?
为什么不能是你家?
”显然重点不是你,而是你的家里,如果丹尼尔对男孩儿不是一见倾心,那他应该能够冷静的分析出来,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不妥,因为只看重金钱的话,那在哪里交易都是一样的。
找个旅馆,酒店都可以。
完全被男孩儿迷住的丹尼尔,才不管这些,家里,只要男孩儿喜欢又有何不可呢?
于是等待他的就是男孩儿的冷酷,洗劫开始了,上来的七八个人中没有男孩儿的身影,男孩儿是否因为对丹尼尔有些愧疚是不肯上来呢?
我想应该是的。
这个充满热情的丹尼尔上钩速度实在是超乎想象,怎么说也有点于心不忍的感觉吧,所以还是在楼下等着吧,别让我亲眼看看到他的惨状是不是就可以少一份内疚,心里会好过一点点,别让我看到他的失望和错愕的眼神,是不是就会心安理得一些——我们就是干这个的,是你自找的不是吗?
如果不是楼上的伙伴让他拿些纸箱上来装东西,男孩儿应该不会上来了,他拿着箱子走进房间,和伙伴们讨论着这个应该值钱很不错,他有说有笑,表情轻松,当我第一次看这里的时候我被感动了,这个男孩儿对丹尼尔不错,别人都拿值钱的东西,他拿几个纸箱而已嘛!
真是哭笑不得,第二遍看的时候才觉得是楼上的同伙向他喊话,意思可能是让他拿些箱子上来,因为没有字幕,我看第二遍才明白,蠢哭。
哈哈😄已经认栽的丹尼尔,本来也是苦中作乐加入了狂欢中,可他看到男孩儿出现一下子怔住了,他有些伤感失望,有些愠怒,又有一种美好被打碎的失落感,一朵纯洁的百合花粘上了淤泥,他带着质询的目光望向男孩儿,男孩儿也看到他,四目相对,丹尼尔的目光复杂,而男孩儿眼里只有冷酷——哥们儿,掉进这个陷阱是你咎由自取的,你怪不上我!
男孩儿把头侧过来的时候,有一点点像年轻时候的钱嘉乐。
而演员演技高超,只一个眼神就把那种冷酷玩世不恭街头小混混的感觉演出来了,接下来他又带着挑衅走到丹尼尔面前跳舞,其实面对丹尼尔这时候的男孩儿心里应该有一种奇异的感触。
眼前这个男人受了自己这彻头彻尾的欺骗和算计,却还是心痛大于愤怒,就好像无论自己怎么伤害他,他都不会怪他一样。
他对自己只有心疼,家被搬空的愤怒,抵不上心被掏空的酸涩。
男孩儿意识到了丹尼尔的心境,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敢再次登门,因为他确定丹尼尔一定不会怪他,一定会包容她,被爱的总是有恃无恐,被爱的总是特别有自信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一次又一次毫无原则的爱护和宽恕。
在这场大轰趴中,其中一个蓝眼睛的大眼萌仔不小心得罪了老大。
那个毫无人性的老大,因为这一点点无意的冲撞,就将萌仔打的受伤,令人发指。
男孩儿全程目睹他此刻的内心,一定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他有些苍凉的看着被殴打的同伴,可他有什么能做的呢?
只能从旁看着,想着,什么时候他可能也会遭遇相同的对待,甚至比这更加恶劣。
什么时候他才能结束与这群人为伍的日子,整日活在担惊受怕中,随时会被遣返,害怕被组织抛弃,独自生活,那意味着死亡,所以它必须依附于这个组织。
他有些麻木的,又有些冷酷地闭上了眼睛,随着众多的伙伴摇晃着头跟着音乐律动,似乎这样便可以躲在繁杂的音乐声中,把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假装看不到,假装很快乐,而他们这些男孩儿此刻心里活动应该都差不多。
只有放快脚步才能把恐惧和不安甩在身后,这里男孩儿表现出的冷酷,应该是一种对强势的回避,是一种表象。
这帮擅长打包搬家的小伙子什么时候离开的丹尼尔不知道,他只知道在他搞重建的时候男孩儿又来了,按说有上次的教训,丹尼尔无论如何都不该再相信他。
唯恐避之不及才对。
假如男孩儿再丑一点,假如男孩儿再讨厌一点,假如男孩儿再凶残一点,假如男孩儿能不这么乖巧一点,或许丹尼尔会的。
很多假如,可是在他眼里男孩儿就是那么清新阳光。
那么帅气那么吸引着他,而且假如的那几点如果是真的,我相信丹尼尔也会找到别的借口,为男孩儿的留下寻找合理性。
爱就是不讲理,有道理可讲的话拿个手册就可以了。
丹尼尔也曾试图对男孩儿冷酷一些,可他做不到啊,坚持了五六秒钟就破功了,反倒是男孩儿前来挣钱,却排除一副“其实我不喜欢你,只是没办法将就一下应付过去算了”的表情。
他冷酷的脱掉上衣,对于丹尼尔的热情没有丝毫反应,冷漠的回应也算回应,可傲娇的帅哥连冷漠都懒得给,完事后把钱一拿立刻就走,又留下回味与失落的丹尼尔,他只有轻叹一声,默默地感受着男孩儿留下的气息,刚才的云雨真实又虚幻,滑润的触感释放的快乐似乎还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而男孩儿已经摔门而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丹尼尔明显处于焦虑中。
如果男孩儿肯再来,那说明他还有机会见到心中的白月光。
而如若男孩儿不再来,那他将无法面对这心中缺失的一块,男孩儿已经主宰了他的喜怒哀乐,一切行为——与朋友相聚,工作,家里被搬走东西的重新购置,似乎都在等待时所做的无意识行为,他已经心不在焉了,对观众来说可能并不太久,而对于丹尼尔来讲确实非常难熬的漫长过程,男孩儿再次来访仍然冷着脸,第一句话就是有钱吗?
虽然对方直接说出了此行目的不是为你,只是为钱,但丹妮尔仍然难掩兴奋,他们又一次交付彼此,而这次男孩儿没有像上次一样那样冰冷,他的温柔似乎也被唤醒了一点,他不在背对着丹尼尔,他可以面对面的与之亲近了,而且可爱的手臂还还住了丹尼尔的脖子。
一通操作猛如虎,男孩儿没有像上次一样马上离开他拉过被子惬意的睡了一觉,只有在有充分安全感的地方人才会怡然入睡。
此刻丹尼尔可能已经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了,这之后两人的交流更多,逐渐发展到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丹尼尔对男孩儿是毫无保留极尽宠爱,而男孩儿也对丹妮尔温柔多了,他会在意丹尼尔对它的看法,渴望得到丹尼尔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在丹尼尔让他去做艾滋检测时,他非常伤感。
就像我之前说的,一个人的历史只有他自己知道,有没有病,他心里有数,所以我至始至终相信男孩儿的清白。
而说到自己的身世,丹尼尔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一下子全盘接受,他已经为对方把之后的路规划好了。
找出了对男孩儿最有利的出路,可对方才刚刚把真实姓名告知他。
爱就是这样,全情投入之后便容不得对方的欺骗,如果对方对自己一直是冷漠的,但继续投入还是抽身离去,可能只是单纯的选择题而已,但如果对方也向自己表达了明确的爱的信号,那自己便渴望得到更多对方的心,对方的身体灵魂。
对方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自己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存在谎言,那绝对是一场灾难,一场可以引发信任危机的灾难,万幸丹尼尔阅历丰富,他很快便适应了男孩儿的新名字,并着手为男孩儿布置房间,他已经有了全盘计划。
到这里这份本依赖于金钱的交易已经发展成为超越年龄超越阶级的纯净之恋,说他是钻石之恋也不为过吧。
以财色开始以真情告终,这是最好的结局。
之前那个冷酷的马列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心思细腻温柔的伴侣,只要是真心相爱,你就无法无视对方的态度,罗斯兰转变了,他的转变改变了两个人,一个从泥潭走向了青青草地,一个从黑白色的单调中走向五彩斑斓。
作为观众我幸福极了,酷酷的男孩变成温柔的情人,先讲到这
这部片子的情节很简单:单身中年男子车站找MB,不料引来一堆混混把自家洗劫一空,MB自觉愧疚,事后仍然回来完成交易。
俩人来往渐多,从日完就走慢慢发展到过夜、甚至包月,本来大家各取所需,但是MB在中年男这里尝到爱的温暖,逐渐信任中年男,向其坦白悲惨身世。
中年男震惊之余,开始思考俩人关系……同样的故事被人以不同的形式讲了千百遍——金主爱上历经沧桑的性工作者,最后在学习相爱的过程中俩人都获得救赎……影片中,东欧风情MB,送货上门,只要50元一次。
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却不曾想,不仅家里值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到最后还得养一个大儿子。
所以,这部电影基本上重复了一个普世皆知的真理——也许日久可以生情,但性交易/一夜情从来都不是轻松无负担的。
尤其对于两个各有故事的人来说,一旦身体的亲密接触被延展到心灵上,一旦开始交流彼此床第之外的生活和历史,激起的火花将难以收拾。
这既是一夜情之所以危险的原因,也是性爱的微妙之处——我们不可能成为纯粹的性欲机器,也不可能被生存的重担击垮所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但这个故事还有它的特别之处。
这点特别也是我提笔写下这篇评论的原因。
首先,「同性」并不是本片人物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设想,如果电影中的男孩换成十七八岁的萝莉,会不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私以为不会。
卖身少年和卖身少女,有几乎一样的禁忌性,两位主角情感线索发展的合理性,不会因为二者的性别相同或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这段关系的特别之处在于,由于两人之间年龄和社会背景差异巨大,最初诉求完全不同,最终却都能得到某种意义上的归宿。
这貌似离奇,却又十分符合人性特点的碰撞,并不仅仅有关两个私人之间的情愫,还涉及到移民生存状态这个社会问题。
影片开头以几乎沉闷的笔调渲染了一群东欧年轻人在巴黎车站散漫的生存状态,又让他们在陌生人家里进行了一场极具侵略性的狂欢。
最后,旅馆生活的细节则用意颇深——看似玩世不恭的无情的Boss,也有孩子要喂,女友的不开心也会让他手足无措。
男孩对自己身世的坦白,是在颇有生活气息的超市里,两人如居家过日子般,边推着购物车边聊。
中年男的犹疑,男孩好不容易放下戒心却没有得到十分信任的失落,既是在赋予情感磨合以合理性,也映射出两人的阶级差异。
非法移民问题可能并不是全片的核心,却能作为一面镜子照出现实社会的某一面。
这也是电影艺术的奇妙之处——它并不需要成为一部专讲某个严肃议题的枯燥之作,也可被看作当下世界有意义的一个侧面。
男人爱上男孩的理由很简单——你真漂亮。
这也是发生洗劫一事后他仍然选择接受男孩性交易请求的原因。
但正如前文所说,他不可能只把他当作排解孤独发泄性欲的工具,享受一个年轻美好的身体固然令人兴奋,但人类真实、理智的感情交流往往是最不可抗拒的。
这个没有安全感的弱小的生命,足以激起任何一位具有正常人类情感的人的保护欲望。
他提出分床睡,不再愿意用钱来买他的身体。
他给他办收养手续,把情人变成自己的儿子。
但我以为,在这里「性爱」并没有直接转成「父爱」:他只是从内心深处的人性召唤出发,想要照顾这个人。
通过和这个人发生联系,他终结了自己孤独乏味的中年生活,对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救赎。
也许这个单纯的出发点,才是我们最需要理解的「爱」。
性是最原始的欲望,却终究都会回归到头同样原始的爱。
巴黎的北站是巴黎各大火车站里面最不安全的一个,火车站本身就不算是个安全的地方,而且更不是幸的是,它还背靠18,19区,也就造成了难以避免的非法移民和安全问题。
同时,北站也是各车站中最经常出现在法国电影场景里,去年甚至有部电影取名就叫Gard du Nord.这部电影的主角,就是这群北站外的东欧男孩们。
故事的大纲也犹如豆瓣 的剧情介绍,没有太多曲折,简简单单的叙述。
整个故事的编排也大抵保持和其他法国电影相似的节奏,很平稳地展开,缓缓地叙述,最后结尾一个小小高潮,又归于平稳,直至大屏幕闪出FIN。
对于为了表达一个想让观众相信,而故事本身,又让人难以置信,这本生就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事情。
(本电影的故事完全可以上社会奇文版。
)而即便我们所知的故事,是如何地奇葩与不符合常识和逻辑,只要它闪烁出的那些情感交叠是来自于内心的,那便是已然能打动人心的一笔。
这般想来,电影可以用的手法,也几乎只有靠这般缓缓的节奏,让主角双方在情感递进中,推动故事的发展。
本电影主角同性恋的设定,一定程度上,多少是能加深主角们情感递进的可信度。
要是电影讲的是嫖客爱上妓女的桥段,总归是不那么地小清新吧。
在绿茶与鸡汤的年代,温柔点,清新点,总是能多积攒些观众缘。
好比,我好些个女性朋友,就坚决拒绝看阿黛尔的生活,只因情节太过生猛。
关于电影里的男孩们。
电影的海报是两个主角,但故事的主角其实是关于三位男性 -- 老男人,男孩,Boss。
而每个主角在这个故事中,都在这短短128分钟里,在各自的心灵路程上进行相应的转变。
比如,片头初始,男人在车站遇到男孩,徘徊犹豫,最终走向他,唯唯诺诺地留了地址,依依不舍地走上楼梯,惶惶不安地等着男孩的到来。
然后,家里被一群东欧男孩洗劫,顺带还被言语羞辱。
也不知道他是不想反抗呢,还是怕害了男孩(怕男孩被移民局抓走?
)总之,你很难把这样一个身材尚算魁梧的中年男人标榜为一个汉子。
而随着故事递进,虽然老男人始终保持一脸痴呆表情,但很明显能感觉到他的变化,越来越主动地定位自己与男孩之间的关系。
最后,更是冒险去救出男孩,且关键时刻一手就结果了所谓的Boss.男孩呢,电影的开始就有几个长镜头来表现他晃荡在街头,无所事事的生存状态。
男孩放佛对什么都无所谓,好像对什么都没有感情,也没有未来的打算,或者人生的追求对他来说也就是一个路上的标语 -- 看过即忘。
即便他因为内疚或是为了赚钱,之后还是再次来到了男人家里, 与他发生性交易。
而此时的镜头里,观众也看不出他的喜怒哀乐,好像他是多么敬业地在做一份工作,或者他真的把男妓当成一份正式生活。
而之后,难以避免地对老男人产生了感情。
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于是,小心地打开心扉,告诉男人,自己的过去。
在男人不信任时的,反复追问,与忐忑不安。
与电影最初,男孩的满不在乎,形成对比,也表现了男孩在一点点地踏入男人生活后,自己内心的变化。
而Boss,个人觉得算是本片里,演的最有层次感的一位。
从电影开始的张扬跋扈,黑帮疯头子的模样,再在男人家里的挑衅与疯狂,而之后在酒店里面对女友的容忍与对自己孩子的温柔,和对其他东欧男孩们精神和肉体上的控制。
活活把一个假装反社会人格的主儿演的妖气与刚气和为一体。
他那刚硬癫狂的形象却在车库里被老男人痛打之后,瞬间就崩塌了。
之后躲在车库角落躲避移民局的“扫荡”时的茫然,而后的愤怒寻仇,却遭遇人走房空,于是愤怒转而成为满腔委屈。
这位主演被从一个绝对的大男子主义的人,最后落魄成在空房间里哭泣的男孩,演的颇具层次感。
三位男性在同一个时间,空间里,各自关系中主动与被动的转换,力量的强弱交叠,被导演在两个小时里,缓慢地推进,却终让人信服,即这是一个温柔却不温暖的故事。。
并且它也不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反而到像一种肉体依赖,逐渐形成精神依赖的过程。
片子里对两位主角间的性欲场景,也是着重就轻地带过。
看完故事后,深深觉得还是老话说的对,姜还是老的辣。
所以,不要跟中老年男人抢男的,你都不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相比电影题目所影射的非法移民问题,其实也就是为电影更加一个设定。
电影也没有过多对这个群体的其他人进去性格塑造,显得有些草率。
这个故事的情节虽然不快,但是非常紧凑如果一个男孩除了肉体,无法用其他来换取生活费,还叫不叫MB呢电影一开始就将人性的善与恶、人性的性欲与贪欲非常赤裸地摆在观众的面前可是接下来,情节一转男孩和大叔就用50欧元一次的性爱联系在一起进而一点一滴有了生活的感觉当大叔慢慢地尝试将男孩从东欧贫穷地区流浪汉团体中挽救出来时出现了一般商业电影都会出现的灾难情节手法老道地进行了收尾这部电影特别在于讲述故事的节奏好像别的电影都是按照节拍来讲故事而这部电影是用两个节拍之间的空隙,形成自己的节奏,来讲故事第二个特别就是镜头感里面欧洲味道很重如果去过欧洲,一定会被吸引住第三个特别就是台词的简约简约到让整部片子非常的干净甚至让人感觉自己平时在生活中讲了太多的话而真正地了解、爱情并不是依靠语言来强迫形成的第四个特别就是这部电影讲了欧洲文化中对人性的观点当爱情在比较大的年纪时,就不会那么浓郁反倒是人性的光芒越来越强用一句不负责任的话来说电影中的大叔,谁不爱!
电影把这份感情拍摄的平实、隐忍、克制,从没有过多的夸张的表情和演技,而每个镜头却充满了张力,完美体现出导演和摄像的功力。
乌克兰少年隐射的又是国家的动乱、贫富不均这样的命题,瞬间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虽然是一个和平的法国,却完美展现了另一个国度饱受动乱惊吓的人们的内心,大叔的爱情从不退缩,因为他的善良总是让他相信,他们还是一群孩子。
喜欢西欧和美国电影中展现的那种平凡而又豁达宽容的形象。
从情欲的放纵到相濡以沫的陪伴,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又美好。
那么,大叔和乌克兰少年应不应在一起呢?
或许是电影接下来的命题。
毕竟这部电影从爱欲到爱情再到亲情的转变都有所突兀。
可以说,大叔对乌克兰男孩的爱恋从开头到末尾都展现在了一个孤独的中产阶级中年男子对一个少年的爱欲之上。
最根本的是,有个人能恰当的派遣他的孤独和寂寞。
到此为止,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在欺骗和恐惧中将爱和希望奉行到底。
故事情节 编排都比较好 唯一郁闷的就是故事毕竟是虚构出来的,结局太理想化,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完全两个等级的人,中年男人什么都不缺,也够冷静,够成熟现实中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没看到结尾之前心中还一直在想中年男人会不会就是他的父亲,但是一直到结局故事也没有提及任何信息,我倒宁愿相信中年男人是他的父亲,为了接近孩子,而采用了这种极端的做法,但是结果还是好的,以后也可以尽到父亲的责任!
说实话,我觉得这部电影全程都给我一种比较糟糕的观看体验,真的很想只给两星,前面戏份真的很拖沓,大叔的一系列反应和中途有些地方都莫名其妙不合逻辑。
也许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之前我看了一部同类型的《野性》,一部豆瓣评分并没有《东方男孩》高的电影,但是相比之下,《野性》却给我全程良好的观看体验,同样也是站街男妓,同样也是大叔爱上了男妓,帮助男妓回归生活,但是《野性》就能做到虽然高于生活但不脱离生活的感觉。
野性里面大叔很爱男主,东方男孩里大叔也很爱男主,但是东方男孩的大叔在经历了那么一次被洗劫的经历后还能那么为男主付出,抱歉,我知道是电影,但我还是不能接受,而野性里面大叔也为男妓付出了一切,但是就是很自然,很不突兀。
而且野性最后也没有把爱上的人认做"儿子"来结尾。
这片全程压抑,借着同性片反映当前东欧经济的没落,这个国家的边缘化,病态的社会。
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这里大叔和少年的爱多美好感动,在我看来,这不是爱。
无所事事的非法无证外来移民,整天闲逛在地铁等场所,入室抢劫,打架犯罪,在我看来,这种事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
最不能理解的是居然还有人说那个混混老大的可怜。
畸形的爱情,病态的社会,发展到最后,那不是爱情,结果只有两种答案,一种亲情,另一种友情,无论哪个,可以肯定,他们之间都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是好的电影,就是这部电影总归要给人带点什么吧。
博得观众哈哈一笑,还是给人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内心上的深思,抑或是宣扬某些理念,让某些观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东方男孩》带来的有二,一是感官上包括心理上的冲击。
电影中的配乐一直是中提琴(我猜的)的不断反复,男主自始至终的愁眉紧锁的面容,让我的心一直在揪着,直到最后听完律师的解说,内心才稍稍有些宽慰。
如果有哪部电影让你揪着心看完了,让你内心思绪复杂的看完了,那么这电影至少成功了一半,从我的角度来看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不至于说电影无聊到无法抓住观众的内心,平淡到最后昏昏欲睡。
其次,就是这电影反应了很强的社会问题。
巴黎的社会治安状况在电影中表现的堪忧,中产阶级的男主有颗处事不惊的心和机智的头脑才能最后领养这个干儿子。
小小的一部感情片,却能牵扯出很多社会问题,令人深思。
人与人之间哪里还有信任,当然这种近乎父亲的关爱只有生活阅历足够的人才能给得了。
电影缓慢的镜头,描画出了一个很有文艺范又很有情调的房间,冷色系的装潢显示出了独到的品位。
这样的品味并非是有钱就能拥有的,还有曾经挂在墙上的铁丝网一般的装饰品,看得出来导演的确独具匠心。
窗外的温馨风光导演给了许多不同时段的镜头来表现这一片美景。
但就这样一座温馨的居所最后还是一场空,虽然空但留有真情在。
都说喜剧是以婚礼结尾,这片子最后没有缔结民事关系,而是想确认领养关系,看样子这不是喜剧,但很难说这不是更好的一种结局。
四星半!
四个篇章四个起伏移民和富人的冲突就像童话一样的相遇和结识没有太着重于强调深刻的社会问题而是在非法移民的背景下刻画缺乏安全感的男孩形象两个人的爱情平淡却富含张力而电影中着重叙述的小群体只是凭借利益关系维系的所谓的兄弟情其实就如塑料一般只不过是以多数强势一方压倒另一方而已“吊儿啷当”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用强硬的人际和手段霸凌弱者虚假、愚蠢而且自以为是
叔控福利
Ugh...my gay friend told me bottoms use white iPhone and tops use black iPhone. That's how they pick each other up at gay bars. Yeah...place their iPhone on the bar. So it's true... Western white Europeans really think they are above all.
离谱
乱了吧,结局不错。
看完 脑海中浮现这样一个海报式画面 两个男人的性 背后窗户后更远方是 坠落的导弹 耳旁是 轰炸机的嗡嗡作鸣
看不下去
第一章女王大街俯拍镜头,以上帝视角拍摄一段无所事事的青年和中年男子的寻妓过程;第二段我是人质,“搬家”与轰趴在电子乐的节奏中有种失魂的兴奋感;第三段起片子剧情走向空洞,人物扁平,一路放平直走下坡路,最后以法国非法移民这个政治话题收尾,所谓高开低走不过如此。
要谈社会问题,那就谈,浮光掠影一闪而过。政治没办法解决的,民间也提供不了方案吗?至少艺术方面是这德行。干脆剥离背景,就看感情。你们堂而皇之,蝗虫过境,业主默然,恐惧,愤慨,有苦难言 。这他妈的是什么道理。结局,结局移民新生移民迷惘,太过理想亦或者太过悲催?只能说是可怜人。无力,只感到深沉的无力。
好没有职业操守的鸭子
2014年4月,在巴黎的地铁站匆匆一瞥看过这部电影的海报,然后久久不能释怀。好奇怪,那时候在欧洲发生的事我每一件都记得,仿佛都在昨天。
好电影
他妈的,这剧情看得我恼火!伪善至极
其实心理变化诠释得很细腻,只是,最后就真的变纯父子了吗……不甘心
很流畅,平静中蕴含深情。我们都处于阴沟里,但其中一些人会仰望星空。
昧着良心给了四星,因为这是所有大叔控的福音,并捅了捅身边的某人,说你再不对我好点,我也去找个这样的法国大叔替代你,看人家多善良勇敢还多金。
超乎寻常的理性和超乎寻常的感性、
猥琐大叔与美少年的同性畸恋。话说大叔身材真的不好,还我美少年!!!(好吧我是外貌协会的就喜欢美型的···)只是影片的结局没想到啊,整个把告诉上升了昂!PS:话说影片挺真实,很真实的巴黎,很真实的社会。结局happy ending好欣慰。纯是被海报吸引的才去看的!!!
不跟自己家好好待着 瞎逼跑什么。。
难看
有錢人真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