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寻父母,被有钱人遇到的故事,但小女孩演技太好,太感人,剧情好简单的歌舞片,但还是把我感动了。
真的难得,如此小的孩子,遇到如此困难,但依旧心情明媚,太不容易。
还有开梅陇迪亚子的角色也有意思,表面不好,尖酸刻薄,但遇到有爱有关心的人,唤起了她心中那份美好。
抓住今天,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今天
《安妮:纽约奇缘》上映后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无论在北美还是国内都是。
之前难得在金球入围个最佳原创歌曲提名,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妮》曾被拍过很多版本的电影,2014版在剧情上和选角上明显与旧版们有了较大的差别,为了让90岁的“安妮”适应2014年的观众的所思所想,监制威尔·史密斯和导演威尔·古勒也是没有少下工夫,汇聚了影帝级杰米·福克斯和前年《南国野兽》大火的Hushpuppy奎文赞妮·瓦利斯,找来Jay Z重谱曲。
经典符号翻新,出来的结果却不受待见,大概制片方也有些始料未及。
是拍得不够好,还是观众口味已变。
抛开宣传策略不谈,新版《安妮》缺失了些什么?
>>费劲心思贴时下话题:棱镜门社交网络舆情发展都要谈 这次老爹和安妮都从原本的白人演员转变成为黑人,亿万富翁老爹的身份不再是军火商,而是转变为电信公司大鳄兼市长候选人威尔·斯塔克。
从这个候选政客角色的所带出的讽刺意味是浓郁的,他争夺市长位置纯粹为自己公司更好发展,他会邀请安妮到家中住也纯粹是为了塑造个人良好形象,相对各色旧版来说他的“惺惺作态”特性进一步凸显,让人能明显感受到信仰缺失。
新版中还有很多紧贴时代的新设置的梗让人印象深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部分。
首先是手机运营商对所有通话的监控上,当黑人司机带安妮到“永不掉线”集团的监控室,说出那句:在这里你可以查到所有人过去的通话数据时,几乎是“刻意地”让观众第一时间“对号入座”到斯诺登曝光的美国情报部门监视公众隐私事件,考虑到今年特写斯诺登的纪录片《第四公民》在去年纽约电影节上首映时的轰动,好莱坞对这事件各种有意无意的提及还真是紧贴时代热点。
其次是将互联网新媒体无微不至镜头双刃剑属性的生动呈现,从候选市长假惺惺地“与民同乐”被迫喝下救济穷人的食物后大口喷出的画面被各种推特和脸书转载,甚至到中国的视频网站都津津乐道看,社交媒体的威力是恐怖的,有点英剧《黑镜》第一集“首相与猪”真实到荒诞的恐怖感;但是从安妮被坏人“假父母”领走之后路人拍下她的照片在推特和脸书上发布,帮助斯塔克和汉尼根小姐了解安妮行踪看,社交网络又无疑是有极大助力的,用好用坏在于事件本身。
最后是对“暮光式”青少年电影和滥用特效的讽刺。
在斯塔克带着安妮和她的小伙伴们在电影院看的那部人鱼族大战人类的段落中,米拉•库尼斯、阿什顿•库彻还有蕾哈娜都出现来惊喜客串,“画中画”里头那些亮过主角脸蛋的假兮兮特效人鱼眼泪,那人鱼族女主爱上人类从而放弃对地球进攻计划的玛丽苏标准剧情,哄得一众小孩如痴如醉的画面让人不禁会心发笑。
>>不合情理的别扭情节:明明生活很OK还硬要唱Hard-Knock Life?
除了以上提及的几处契合现代社会的改动,2014年新版《安妮》也有不少不合情理的古怪,比如说《It's the Hard-Knock Life》段落的设置就非常突兀。
虽然Jay Z这个remix版已经算是有加入现代元素的了,但原版歌词自身跟2014版的安妮根本就不搭调。
老实说从电影画面看安妮生活环境已经算很好的了,5个人一个整齐房间,有足够的干净整齐的被褥、多样衣服和温馨小台灯,还整天半夜偷溜出门,备受街坊邻居喜爱,不过就是卡梅隆•迪亚茨要求她们打扫下卫生就Hard-Knock Life了,1982版衣衫褴褛的安妮看到真是要哭晕在客厅。
再比如那莫名其妙的父母留下的“字条”,让安妮不断憧憬着这美好的父母是存在的,到故事末尾也没有交代到底字条是怎么来的。
旧版的《安妮》至少都有交代她父母已经被多年前的一场大火烧死,新版却莫名留下悬念,这是要拍续集的节奏?
还有好人坏人的转变。
新版《安妮》少了原来的超级大坏人——汉尼根小姐的弟弟和弟媳,而是将富豪老爹斯塔克身边鲍比•坎纳瓦尔饰演的幕僚设计成大坏人角色。
82版中汉尼根小姐是因为安妮遭遇生命危险而心软变善良,这个转折处理得比较合乎情理,到了2014年版本,汉尼根小姐的转变简直太突然了,就因为听到秘书说了句“安妮夸你唱歌很好听”,就因为在小卖店跟一直暗恋他的N号男配谈了下心,心狠手辣了大半部戏的汉尼根小姐就戏剧性地唱着歌儿跳起舞,变成了好人,这简直生硬到不合常理。
不过回顾当年1982版《安妮》刚出来的时候也遭遇不少恶评,被诟病将大萧条时期的孤儿们过度卡通化描述,表演痕迹太重,这部片是直到近年才又被奉为经典,但也被不少人认为是因为小时候听过这些歌曲的观众长大了,开始怀旧了。
>>旧瓶怎么灌新酒?
取舍不得当只会两头不讨好 评完新版的几大亮点,我们来对比时代背景对新旧版《安妮》剧情的影响。
《安妮》这个故事源起于1924年报纸连载的四格漫画《孤女安妮》,讲述在孤儿院备受欺凌的女孩安妮被亿万富翁沃巴克邀请到家中做客,以乐观精神感染了豪宅里所有人,并最终与沃巴克先生处出父女情,战胜重重困难脱离孤儿院的温馨故事。
1977年《安妮》曾被改编成音乐剧在百老汇出演,其中经典曲目《Tomorrow》、《It's the Hard-Knock Life》都脍炙人口传唱至今,该剧在70年代拿下了7个托尼奖。
上世纪1970年到1982年是美国遭遇严重经济危机的时段,失业率向双位数进军,黄金,石油价格上涨。
1982年约翰•休斯顿曾将《安妮》拍成电影,那版《安妮》基本是忠实哈罗德•格雷《孤女安妮》原故事,背景设置在30年代,其中“亿万富翁”沃巴克老爹在安妮的“调和”下从反对罗斯福新政的保守主义者转变为支持者,一曲《Tomorrow》唱出了逆境下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期盼,贴合当时社会局势振奋人心意图显著。
1999年罗伯·马歇尔又为迪士尼执导了一版电视电影,较82版都更注重歌舞形式感。
这版《安妮》开启了马歇尔系列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改编之路。
随后他陆续奉献出《芝加哥》、《九》等佳作,近期又拍摄了《魔法黑森林》,正在颁奖季里拼杀。
虽然不少评论认为《安妮》和《魔法黑森林》的价值都被过度高估,但说到底经典故事和音乐都不过是个瓶子,新版改编里怎么装新酒,新酒的质量如何,才是决定它是否能卖钱的关键。
都说电影造梦,《安妮》本身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她的诞生是贴合时局的,77年百老汇的改编和82年的翻拍都是意有所指的,她是那种在越是糟糕的社会境况下越能发挥唤醒人心美好憧憬的题材。
2014版《安妮》虽说追求贴合当代实际做出的剧情变动,但那些调侃和暗讽,那些过分“简洁”的歌舞,那原本就挺优越的孤儿生存环境,多少抹杀了经典故事里头煽动人心的巨大能量。
虽然不能说新版就没有其社会意义,但因为强行扭曲了经典题材的社会意义和情感重点,使得这场改编既贴不到旧版的深刻社会意义,又玩不出极致的形式感和欢乐美好,两头沾不到好处,白白浪费好演员们了。
如果家有儿女,你会和她一起看什么电影?
我有一个好的建议,那就是好莱坞歌舞片《安妮 纽约奇缘》。
这部电影在看过以后,就会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欢乐、有温度的电影,让人觉得温暖。
在这样的冬日,如同一抹冬日暖阳照进心田。
特别是影片中的歌舞,很是应景,十足的一部欢乐美满的大团圆电影。
这部电影不仅可以看,也是一部可以听的电影。
影片讲的是被父母遗弃的10岁黑人小姑娘寻亲时被参加市长竞选的富豪收养时遇到的各种奇遇。
整个电影的故事清新明快,色彩艳丽,电影的主角安妮,有一种阳光的气质,她不论周围环境怎样,遇到怎样的不顺,都能让周围所有的阴暗变得光明。
她能发现周围所有人身上的善良,并把它们激发出来,让人觉得她就像个天使,降落凡尘。
电影适合各个年龄层观看,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影片会告诉我们要童心永存;而作为孩子,则特别适合观看,因为影片讲述的所有内容,都在教孩子怎样去成为一个阳光少年: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卡梅隆饰演安妮的养母,这个角色是个尖酸刻薄的人物,但是在爱她的超市老板眼里,觉得她不仅美丽,而且宽容善良。
在大千世界,人性本来就是复杂多变的,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
人都是因为环境造就,或者某些外在条件的制约,成为一个好人或者坏人,但是好与坏是可以转变的。
就如《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
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
我本善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没有,那是我们还没有发现。
美丽没有统一标准,自信乐观的女孩最美影片中的小安妮是个黑人小姑娘,在我们一贯的以白为美的审美习惯中也许觉得她不够漂亮,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小安妮的自信乐观一直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越来越觉得她可美丽可爱。
人世间的美本来就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的。
绽放的花朵很美,青青的小草很美,白雪青松也很美。
简单可以很美,繁复也可以很美,美没有统一的标准。
自信和乐观可以让一个人更美。
美好的品质可以为美丽加分。
用爱去改变周围的人,学会原谅影片一直围绕安妮寻找自己的父母而展开的,虽然是被遗弃的孩子,但是安妮一直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寻找着自己的父母。
在寄养家庭遭受的一切不快都没能让安妮去抱怨和责怪自己的父母,始终在等待和亲人相见的美好时刻。
善良的安妮,是个多么会原谅他人的孩子:原谅史塔克的利用,原谅养母的刻薄,也原谅父母从前的抛弃。
会原谅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
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坚强乐观,相信美好在被史塔克收养前,安妮的生活过得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在观影中并没有觉得安妮过得多么痛苦可怜,生活反而让小安妮过得的很有趣,开心快乐,甚至搞笑。
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小安妮的脸上始终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让世界明亮。
影片虽然是一部经典的百老汇歌舞片,被多次翻拍,剧情也改遍自上世纪70年代音乐剧,但是看完以后,作为父母,不想要一个像安妮一样的乐观阳光的孩子吗?
如果可以,请和孩子一起领略小安妮阳光的味道,相信也一定会感染到你的孩子。
愿每个孩子都如天使般,每天都带着阳光茁壮成长。
文 / 赤叶青枫2015年伊始,内地上映的新片虽多,但能真正称的上是老少咸宜“合家欢”的却寥寥无几,而《安妮:纽约奇缘》的出现适时填补了这个空白。
此片由美国家喻户晓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改编,讲述了一个如童话般美好的故事:安妮本是纽约市的一名普通的孤儿,虽有养母汉尼根小姐的照料,但后者待她非常严苛,故而她的生活依旧十分艰难。
直到有一天,一位固执大亨威尔•史塔克为了竞选市长,听从了幕僚的建议,将安妮拉入自己的竞选阵营,计划出了一个“纸包不住火”的竞选方案。
于是一夜之间,安妮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而史塔克也在与她的相处过程中,渐渐真心喜欢上了这个单纯善良、乐观自信的小姑娘,从而衍生出了一段温情脉脉的父女佳话。
从剧情方面来说,這简直就是一個幼齿版的当代灰姑娘励志传奇。
安妮如同仙蒂瑞拉,史塔克就是高富帅的王子,意外的相遇致使安妮一夜之间飞上枝头,梦幻般的公主生活估计会让无数小女生艳羡向往不已——换而言之,此片精心打造了一个最令普通小女生心驰神迷的豪门公主梦,虽然男女主人公之间沒有爱情,但是这重要吗?
眼下能有如史塔克般多金好心的贵人救己于水火,已是非常难得,待到幼齿初长成,自有年貌相当、帅气痴情的小白马王子出现,届时再谱甜蜜浪漫恋曲也为时不晚,故而对于这样一部影片,但凡喜欢《灰姑娘》故事的孩子们肯定会爱看。
值得一提的是,《安妮》虽然拍得梦幻浪漫如童话,但是并非走低幼路线,史塔克一角着墨颇多,影片主要通过他来展现成年人相对复杂的世界。
作为一部定位为合家欢的电影,此片并没有过多呈现史塔克作为一名野心勃勃的政客在政坛上的尔虞我诈,但是他与幕僚一起利用安妮来打造自身形象,为自己竞选市长造势,这与原来的音乐剧中安妮单纯地被富翁选中邀请到家中过圣诞节的设定要显得现实伪善许多,其心机与城府可见一斑。
因此对于成年观众而言,年轻一点的除了能在此片中感受当代纽约的时尚和高富帅极为高大上的品质生活之外,亦多少会感叹作为一名成年人艰辛与不易——要想出人头地或实现梦想,必须想方设法、卯尽全力去为之奋斗,即便是如史塔克一般的高富帅,若不满足现状,一样需要努力,有时也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需要耍耍手段,譬如利用安妮。
即便这违背了其善良的初心,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而年长一些的观众阅历丰富,经历较多,故而影片的亲子因素会更为打动他们。
安妮的不幸身世已然令人我见犹怜,她阳光可爱的外形以及活泼开朗、自信勇敢的性格更是招人喜爱,而史塔克与安妮之间的“父女情”的培养与升温充满了默默温情,令人不时莞尔之余,亦感动不已。
再加上影片本身明亮的色彩,动听的歌曲和欢快的节奏,足以令人开开心心地度过一段愉快的观影时光。
一聽到本片第一個合唱就知道這無疑是改編自百老匯經典故事暸。
最後片尾噠變奏也非常富有時代感。
Jamie Foxx無疑給本片提亮好多!
他那部分笑點也很密集。
Cameron Diaz明顯是人老珠黃...她演噠部分舞臺感太做作...可能是音樂劇版太深入她心噠緣故吧。
Rose Byrne噠部分很可愛俏皮。
我喜歡。
話說囘來。
如果Annie眞噠被那兩個假父母帶走那後果眞是不堪設想。
一個孤兒捲入政治斗爭最後慘遭拋棄這個構設簡直太細思恐極。
希望這個世界能多些像電影中噠愛。
这部电影讲得是孤儿安妮四岁被遗弃,收养在养母汉尼根的收养所,被她虐待。
后来一天她被一位富商获救,这位富商想竞选市长,因此收养安妮,让安妮帮他拉票,安妮看穿他的目的,不帮助他。
之后诡计多端的富商找一对夫妇扮演安妮的亲生父母,等票数增加后再让他们把安妮拐到其他地方。
这使汉尼根小姐良心大发,和安妮的伙伴一起救安妮。
市长的良心受到谴责,向安妮道歉,决定无条件的爱她。
安妮的其他小伙伴也在汉尼根小姐的照顾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这个贺岁档真正具有贺岁气息的电影让米国人给拍出来了。
如果贺岁片的定义集中在“欢快而圆满,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观影体验”,那这个贺岁档的华语电影多半在及格线徘徊。
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尽管这个贺岁档给了华语电影较大横冲直撞的空间,但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足够令人在嗨皮中享受欢快与圆满的电影奉献一个结结实实的“贺岁片”。
正如大家所体验到的那样,《一步之遥》离欢快不止一步,《智取威虎山》智趣不足畅爽有余,《微爱》的确很微却不够爱,人们只能在《十万个冷笑话》中攫取一丝略显廉价的欢愉,看起来富足不已的华语贺岁片在纯粹的“贺岁”上,尴尬地自嗨。
当引进片的阀门打开,一部看起来无甚亮点的《安妮·纽约奇缘》通过始终积极阳光的方式,制造出一个更为纯粹的欢快的贺岁氛围。
这不是厚着脸皮地崇洋媚外,倘使你对贺岁电影的期待包含了如上所述的那种定义,在看过《安妮·纽约奇缘》之后,会有类似的认同。
严格地讲,这不是一部多么富有内涵甚至谈不上一丝深刻的艺术电影,也不是一部足够震撼足够嗨爽的商业大片,与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显得十分简单。
简单的“一开始就能猜到发展脉络”的故事,简单的卡司配置(好些个演员甚至有可能是第一次“触电”),简单的拍摄手法,简单的叙事方式,以及简单的价值意义。
可就是因为这样的简单,一如一杯纯净水,没有果汁的新鲜,没有饮料的清爽,简简单单,却足够通体舒爽。
甚至可以说,撑起这部电影阳光基调的,是那个留着蓬蓬头、黑黝黝却笑得灿烂的小萝莉。
当你看着银幕上的这个小萝莉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积极向上的阳光气质时,你会忍不住感到一种纯粹的欢喜。
是的,影片中的这个小萝莉是个被遗弃在纽约街角的孤儿,她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不知道真正的家庭是什么概念,没有温暖的亲情照顾,没有富足的生活给养,没有平常的悉心疼爱,甚至不认识字儿。
她和几个同样孤苦怜仃的小伙伴寄养于一个失意且苛刻的女人篱下,生活似乎毫无欢乐可言。
然而,即便是在繁华如纽约这样的城市底层生活着,她也从未丢掉属于孩童应有的纯真与渴望。
可贵的是,她总是自带一种令人愉悦的阳光气质。
她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报以微笑的乐观,对每一种失意都怀有一种向上的积极。
她蹦跳着,奔跑着,笑着,歌唱着,哼唱着鼓舞人心的旋律穿梭于纽约的大街小巷,犹如一道沁人心脾的阳光跳跃在城市里。
足够欣慰的是,她对生活充满着自信,有着超乎同龄人的聪明与善意,这给她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好运。
虽然不识字,却总是能通过聪明的方式解决阻碍,甚至比看起来更为强大的成年人更为强大。
脱口而出的说辞让每一个人舒服和佩服,纯真而行的作为让每一个人温馨与暖心。
她相信着人的真善美,始终带着明亮的笑容,唯一一次泪流满面也发生在以为最信任的人抛弃她的那一刻。
这样的一个小萝莉,就像一个欢快的精灵一般,令人忍不住喜欢。
这让杰米·福克斯饰演的“霸道总裁”和卡梅隆·迪亚茨饰演的养主都成了陪衬,也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温馨暖人的基调。
尽管福克斯所饰演的总裁也展现了“姜戈”和“美国总统”那种硬汉、英雄之外的“搞笑、柔情”的一面,却还是掩盖不住小萝莉的光芒。
但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柔情大叔”的存在,让这部电影有了令人温馨的一面。
霸道总裁“大叔”愿意抛却名利,将怀抱敞开给一个毫无亲情关系的小萝莉,本身就是一个传递温馨的结局。
而这其中所徘徊着的利益追逐以及犹豫着的利用动机,让最终回归美好的人性选择变得无比动人。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展脉络很容易被观众猜到,却还是会为欢快而圆满的结局感到喜悦和感动。
《安妮·纽约奇缘》恰如一个得体的爱人,你说不上它有多强大,但就是无法轻易忽视。
影片采用了很多的歌舞表现形式,如同歌舞片那样,用大量的歌声、舞姿传递着电影的内核。
只是,不像多数印度电影那样为了歌舞而歌舞的生硬,也不像《芝加哥》、《雨中曲》那样借歌舞传悲情,而是一种仅仅为表达情绪、传递态度而自然飘扬的形式。
几乎所有的曲调,都是积极向上有着鸡汤味道的励志主旋律,无论是萝莉的自我表达,还是大叔的感情宣泄,都是一种对生活、对情感的自然流露。
每一处歌舞,不仅十分契合故事,还别有味道,仿佛顺其自然,很接地气,水到渠成。
或许有些观众并不欢喜这样的形式,但置身银幕之前,会被这样的动人旋律与美妙舞姿所感染,内心会禁不住扬起节拍,和着这样一种温暖向上的“阳光曲调”。
《安妮·纽约奇缘》为我们展现了纽约城市面貌的一种,也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真善美的一种,简单而不简约,浅显而不肤浅。
在普遍不怎么纯粹贺岁的情况下,注入了一股纯粹的贺岁气质,让天冷气寒的冬日里,洒满阳光。
电影穿插了很多歌唱 像音乐剧诉说被遗弃的女孩 一开始候选市长想利用爱心而收养她最终他们产生了亲情 成为了familly女主角是个黑人的小姑娘 古灵精怪为什么不选白人的小孩 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吧虽然我一开始对黑人有压抑感和恐惧感不得不承认 路上诡异的人群 大部分都是黑人 并且裤子穿得很低但是渐渐的 我对黑人也少了那份排斥感见过在当当车上 抢我手机和我开玩笑说手机壳好看的黑人见过在机场短泊车上 热情洋溢的黑人工作者甚至认识了 我觉得身上充满正能量的黑人Patrick老师是她教会我automatic wirting鼓励我们do it do it we will do it better和每次课后正能量的朗读教室后面的字曾经我觉得老外都是上了发条的 而黑人的发条可以是1.5倍但是不得不说 我还是蛮喜欢他们的 当我放下了恐惧和成见这样的故事 可能是虚幻的 但是我却相信在那边可能会发生纽约奇缘 美国就是一个奇缘地
《安妮:纽约奇缘》, 我认为是1月份最佳电影,非常喜欢,尤其看到后半部分,眼角几度湿润。
这部影片有3位主要人物。
安妮:11岁孤儿。
曾经数度被若干家庭收养,小小年龄尝尽人间冷暖,但仍旧乐观积极,她有着一股乐天的欢乐并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汉尼根小姐:安妮的前度收养者。
落魄歌手,生活潦倒,尖酸刻薄,举止疯狂。
收养安妮等几个孤儿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国家的抚恤金。
威尔先生:亿万富翁,移动通信公司的CEO,纽约城明星,正在竞选纽约市长。
工作狂,性格孤僻,暴躁,古怪,有洁癖,一直逃避与心仪的女性交往。
临时收养安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安妮做自我形象宣传。
就是这样两位各怀鬼胎收养安妮的汉尼根小姐和威尔先生,为何都在影片后半部分显露出人性善良的光辉,帮助安妮脱离险境了?
尤其是威尔先生,为了更好的照顾安妮,甚至放弃市长竞选了?
我想,那都是因为爱!
汉尼根小姐在威尔先生收养安妮后和其相遇时,原本她会以为安妮肯定会在威尔先生面前说过自己之前是如何恶劣对待安妮的行径,但是心怀感恩之心,心地善良的安妮却什么都没有对威尔说,甚至夸奖过她的歌声很好听。
这一时刻,我注意到汉尼根小姐脸上开始显露出不安和内疚,我想她内心的语言是:安妮,我如此刻薄对你,却能被你尊重和释怀。
这就是一份爱,这份爱为她开始自我改变奠定了基础。
再说说威尔先生。
他在照顾安妮的这段时间,开始尝试着做一位父亲,尤其是在发现安妮不会识字后,这位之前从不知道该如何和人正常交往,甚至都逃避自己心仪女性的男人,内心开始开始学着去爱人,去付出爱给安妮。
爱是流动的,安妮感受到了威尔的爱,也流动了更多的爱给威尔。
这份爱,让威尔石头般冰冻坚硬的心开始慢慢温暖融化,于是他也开始了自我改变。
是的,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改变,除非他感受到爱。
因为爱,你让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几天前看的电影现在记忆有点淡了,不过还是有几个情节印象比较深刻。
整部电影有起承转合,看得不会太乏味,当然就跟名字一样,“纽约奇缘”,这种奇缘在合家欢电影里才有啦。
作为打发时间的电影还是不错的,看得不会太累(刚看完寄生虫现在筋疲力尽)。
我觉得里面歌曲不算很好听,不过有一首我很喜欢,就是威尔和安妮在直升机上唱的那一首,有种无拘无束充满力量的感觉。
还有一段对话我也想分享一下。
威尔说真正爱你的人一个就够了,安妮回,你握着拳头怎么能数清呢。
喜欢杰米福克斯,想被他收养。喜欢大姐姐还有小妹妹,可爱可爱甜甜甜。罗斯拜恩好看可爱洗翻。十八线小城也有资格看原声片好吗不要再拿配音版吓唬人了哭了我都
2015.1.8想看!2018.1.7央视中午13点放。看了一下,就关了,不忍直视!很失望!吸引不了人!
oh no.
Rose Byrne也太可爱了吧!
还不错
还不错。
歌好听。戏一般。
2.5,故事老套低龄
冬天的晚上看这片还是很愉快的!开心听歌就好。Jamie Foxx还是很帅,Rose Byrne唱歌很棒啊。好多熟人啊。
3.5 很暖的合家欢电影
好欢乐活泼的一部电影,歌曲好听。
典型的美利坚式励志温馨。专属一颗星送给Rose Byrne的美貌。
。。。
很窝心很正能量,难得看到这么欢乐有爱的歌舞片。“南国野兽”的小女孩变得不那么灵了,反而是卡梅隆·迪亚茨装疯卖丑演的恶婆子,简直让人笑出腹肌~~~
好片,但看排片就知道不太合国内大众胃口。我看那场有外国人,他们笑的桥段我们都没反应,知道那是幽默,但国人对这种轻幽默仅限于知道。所以我们看到水平较高的引进片的机会不多是观众、影院和片商一起造成的。~但美国重拍该片,不过是对大萧条的就戏新炒~
歌舞有点过 扣星
Not bad at all. 现代植入的不错,彩蛋太多。Opportunity太一般,捞到金球提名无法理解,不过who am I的舞台感好棒!JamieFoxx全面弱爆脸谱化差评,Diaz没啥惊喜嘛。
前10分钟就充满了愚蠢的气质……前一小时充满了愚蠢的气质……整部片子充满了愚蠢的气质……也就卡姐的腿能看了……2星不谢。看到海报的瞬间,真的被蠢哭了,一星。以上是我看整部片的两个小时内的心路历程
跟我最好的朋友们一起看的 虽然不算太出彩 可是看着很欢乐。
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