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 me how deep the ocean is.Shut up.Ask me.Why.Cause I know the answer.Fine.How deep the ocean is.I'm not gonna tell you.I'm broken-hearted.It's six miles deep.本片的最后一段对白。
很吊诡的一部片子,我很认真的看过了几遍,因为几处比较显眼的不完美给了四星,配角的设定不太自然,另外节奏一般。
本来考虑到导演和配乐,该给满分的。
看电影是观众的事情,他们把自己扎进银幕里,然后替换掉主角或配角的身份,结合剧情结合回忆再结合想象的一个过程。
不能进入其中的电影也有,白蛇传说之类的,就不一概讨论了。
\\下面的东西是豆娘不鼓励写的1我十五岁的时候,上初3,整夜整夜的失眠。
那时我已经是一个看过不少书的孩子,而且很不幸的,我开始看了点哲学,先看的萨特,然后立马换笛卡尔帕斯卡尔,然后立马换加缪,然后最后是最苦逼的克尔凯郭尔。
而且很不幸的,由于我早年的种种劣迹,在所有人那里,我都成为了一个可以被批判的人,也许他们不去批判我,但我发现了他们有批判我的充分理由。
我觉得身处地狱。
而且很不幸的,我从小学3年级起,每天和父母说的有意义的话不超过5句,和其他人说的有意义的话更少。
我不太习惯。
不太习惯。
而且很不幸的,我开始不会做一些题了,刑期快到了的感觉总是压在天灵盖的最顶点。
而很奇怪的一点是,当时的我思路是很清晰的,知道所有想知道的原因,懂得一切该懂得的道理。
而如今我只能模糊地给当时的自己定个性,我是在急迫的搜寻着什么东西。
2我十八岁的时候,上高二,喜欢半夜不睡觉,睡前去蹲厕所。
最近有句话被我很频繁地看到。
一切寻找你的人, 都在试探你; 那些找到你的人, 都会束缚你, 用图画,用姿势。
我于是懂得,我是想去束缚些什么的,即使是现在,写到这里,这种欲望依然强烈。
但我终于只是在寻找,寻找,没有找到。
找到是指,find,有成功的意味,我懂得了,在寻找的时候,在试探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找到一些你不想要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你丢不掉。
那些所有属于你的抑或不属于你的忧愁,那些本来与你无关的琐事,由于你的介入而变得纠结起来。
而这纠结只是对你的,因为归根结底不是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你会很难解决他,你没有途径去解决它,最后当他本身已经被解决时,你复制到自己那里去的镜像依然还在,在你寻找的时候,你会不停地陷入忧愁,而直到很久以后,甚至是你放弃寻找以后,这些忧愁还会在那里。
我十八岁的时候,除了蓬头垢面地做题,还蓬头垢面地犯着傻。
那时的我完全丧失了几年前的觉醒性,什么都不懂,眼光是静止的,脑子则是完全不知道转弯的破烂模样。
3现在我快20了,不想睡觉,不想死。
生活中一切现行都有其价值,这是做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的人的终极指南,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或者在别人看了,你什么都没做。
\\这部电影最好的一点在于男主角很挫,看起来很有喜感,也很容易去意淫之;而女猪脚相对来讲没有那么挫,而且整部片子都很有范。
这个年头,有范的片子都比较悦目。
没有红旗招展没有楼倒没有人死在异性怀里的片子都比较有范。
当然白蛇传说是个例外了,白蛇传说是一部八面玲珑的片子,想看恐怖片的,爱情片的,基情片的,武打片的,伦理片的和黄片的都可以去看。
值得一提的时影片的构成与想法。
用最通俗的方式解释,本片由爱情和亲情两条线构成,且相互促进影响,最后在家庭圆满之后,在完美的复合中结束全片。
用不那么通俗的方式解释,这个片子讲一个小子没多少能耐还耍牛逼,最后没刷出来还把女朋友搭进去。
然后各自擦屁股。
而实际上他确实没做过什么事情不是么,各种矛盾都是自行化解,而留给主角们一地的哀伤。
所以这片子最险恶的一点就出现了,Moss弄出两个屁孩子,他俩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历经险阻最后幸福快乐地在一起,还幸福地特有范,虽然啥事没干还整的倍清新,整天最多就是搞搞文艺叛逆叛逆父母。
这俩屁孩子还都这么挫,这谁不行!
于是就陷进去了。
混蛋Moss。
一部文艺感拉满的电影,讲年轻的小脑瓜里都在想些什么 看到大人的蛛丝马迹就感觉主宰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还没找到自己是谁却执着的认为自己在把控世界一段不知道怎么开始的也不清楚怎么无疾而终的恋爱 败给了一时的犹豫还是惊慌失措 还是没有足以让你信服的借口 还是说错的话送错的礼物 然后让你不开心,遗憾的我也不知道怎么挽回 然后剩下点燃的烟花和海边接吻的剪影 沉浸在想象中的自我感动 喝上很多的酒再沉入海底 再赌上命 把情绪都写在脸上给你看 赌上面子在人群里呐喊的认错大声的说自己的秘密 最后你没有回头 然后我也没有再往前走 “我”不是剧里天马行空的男主角 而像极了每个人青春的影子 剧里的恋爱MV太对我胃口了 希望活着的时候有人和我拍一段
可惜长大了就再没了这种脑子不好的傻劲了。
青春期就好像带了助听器的耳朵,别人听来一般的声音,在青春期的孩子听来已经如雷贯耳,出奇敏感。
此部电影节奏稳健,人物稚拙可爱,有几个出彩镜头。
1. 表示那个重要的星期五,镜头从早上闹钟的5:55直接转到晚上的17:55,单独担忧的奥利夫转到与父亲一起担忧。
2. 失恋的奥利夫在床上睡着,心潮澎湃中,床被置于波涛汹涌的海上。
电影的分段好比是写essay,使得电影更贴高中生,虽然最后的和初恋女孩和好有些牵强附会。
电影配乐也非常棒。
才情横溢的作品。
《愛情潛水》 是李察‧艾育亞迪(Richard Ayoade)首次執導的劇情長片,成績十分不俗。
由開場始,觀眾不難發現高達(Jean-Luc Godard)的痕跡和影響,單是開場的字幕已是高達慣用的形式,然後電影選用的主調顏色(紅、白、藍)、在電影中插入電影片段、正面鏡頭、突然斷裂的音效、敘事的跳接和一再出現的打字機,都叫觀眾聯想到高達身上。
雖然導演故意運用高達電影的元素,但在敘事取態上,他就更接近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多於高達了。
《愛情潛水》這故事明顯要與杜魯福的《四百擊》對話。
除了有論者指出結尾的海灘場景引自《四》的尾場外,《愛》中其他敘事元素與《四》也極為相似︰同是成長故事,同樣有學校場景(同樣在教室中傳紙仔),同有校園欺凌,同樣有出牆的母親;而當中最為不同的,就是父與子的關係。
法國新浪潮無論是在電影手法上,還是電影的內容,在在都看見挑戰上一輩的能量,而《四》更是其中的表表者。
主角 Antoine 從一開始就要跳離父輩,然而代表著父輩的權力(父親、教師、守衛、警察、監獄、精神科)一而再的把他抓回來(社會中的四百擊)。
到最後家庭撕裂(原來父不是子的父,而母則紅杏出牆),主角逃離父輩最後逃到海邊,看著浪一浪接一浪的湧回岸,彷彿整個自然界也與父輩合謀的要把他推回去,電影就停於此,而這也是主角的成長內容。
然而《愛》中的父子,則是承繼多於反叛。
雖然《四》中的父和《愛》中的父同樣在社會上不成功,但《愛》中的父親更見柔弱。
每逢他遭遇挫折,他就會浸沉在他的檸檬水中,並(隱喻地)潛沉到他的海底世界(因而他成為了海洋學家,而這片也因此叫作 Submarine)。
而《愛》中的子則在此柔弱上與父認同了︰當他在愛情上遭遇挫敗時,他就重複父親的動作,浸沉到自己的「海洋」裡去。
這裡就看到與《四》的差異︰《愛》中主角的成長不是從童黨友誼而來,而是從愛情而來,而主角對愛情的沉溺,並且電影表達這沉溺的畫面,又叫人想起另一部電影《無痛失戀》(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我們或許可以在這裡批評,說艾育亞迪沒能承繼《四》中以自傳式的自我對公共世界的回應,而單純的回到私我的感情世界中,然而男女主角在廢墟中談戀愛還是能從私我的感情世界,折射出導演對當前人與人關係的態度。
箇中的關鍵,除了是廢墟中的「浪漫」外,還有女主角皮膚上的濕疹。
男主角看上女主角,除了是她的獨立特行,也因她身上的濕疹,濕疹成為男主角接通女主角的刺點。
這刺點集合美與醜於一身,既是吸引,亦是阻隔。
他們的愛情始於此,中斷於女主角皮膚復元時,而再續於濕疹又再起時;這呼應著男主角父與母的關係︰他們多年來表面上平靜如昔,就像女主角復元後的皮膚,像是完好無缺,但他們其實多月來沒有性愛,關係已是千瘡百孔;當母向父表示她為舊情人手淫,濕疹再次浮上水面,竟又成為他們修補關係的起點,使他們重新有性有愛。
這與在廢墟中戀愛同一道理,美與醜同冶一爐,這也是工業社會後現代主義的美學觀,幾十年來延展至《愛情潛水》,也是如此。
電影最後一幕明顯是借鏡於已經被借鏡數百次的,《四百擊》片尾的場景調度。
若果說《四》片尾主角的成長是灰暗,發現社會中無處不在的壓制(四百擊),那麼《愛》的片尾則是有亮光的,從醜中看到美,或許說醜與美是一體兩面,共同進退,辯證地結合在一起。
“这是部挺适合消磨时间的片子”电影下方的评论区有人写道。
于是赶在大会员到期前决定拿出一些时间来消磨。
独自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像是不小心作为闯入奥利弗的脑袋,跟他的不着边的想法挤在一起。
也像是他幻想中一直有着的对着他拍摄的摄影机这头的摄影师,跟着他看故事的发展。
他会在例如乔安娜的狗狗离开的时候,安慰的抱着她,看镜头一眼仿佛在对我们说“我说的没错吧。
”如果要找个词来形容这部电影,第一时间冒出来可能不太准确的是bittersweet。
上一回看到这个词,是形容一首叫Sugar Girl 的歌。
用欢快的曲子扯着嗓子悲伤地唱着“ I wish i could find it funny.When you never come back.Goodbye sugar girl. ” 而电影里,bitter是因为电影用克制的镜头语言说着人物们的忧虑,独自待在工业区的海边,沉默的看着鱼缸(生态缸?
),一杯很多天没有换的热柠檬茶,坐在餐桌前一言不发的父子。
Sweet是因为同时这又是一个很可爱的故事,可爱古怪的年轻情侣,可爱的结尾。
原本厌恶浪漫却因有爱的人和珍惜家人而变得感性开始说的情话“火柴燃烧的火焰像你落下的眼泪。
”,俩人一起在游乐场奔跑放烟花,一起坐在铁道旁被丢掉的浴缸里,坐在小溪边烧腿毛,略有些神经质但还是友好善良包容的父母。
少年心事深似海,没准你也可以从这里一窥在物质生活里没有烦恼的少年们都在烦恼些什么。
奥利弗觉得《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伟大的小说,这并不奇怪,能想象奥利弗和霍尔顿如果相遇了他们肯定会觉得彼此的想法如此契合,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够用的钞票,不少空旷的好地方够他们发呆和抱怨身边人都很愚蠢,而且心里总得有一个女孩。
我没法与他们共鸣,但同样觉得他们像自己的朋友那样可爱。
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用听的,边听边在心里与霍尔顿抬杠,而潜水艇里我则在镜头这边看奥利弗的故事,在他看见妈妈和别人上车时,镜头对着他的脸给特写,无法看到他眼里的视角,只看到他睁大本来就很大的眼睛,紧张不安的咽了咽口水,我也跟着咽了咽口水,在最后好像只有他受伤的世界达成时想拍拍他的头。
电影里没有幡然醒悟,没有信仰与热血,但你问海洋有多深,有六英里深。
p.s 假如独自看这部电影的你觉得很闷或者很平淡,不要着急,至少你马上会听到Alex Turner的声音。
我太喜欢了!!!
音乐每个都可以单曲循环。
三个转场绝了,帽子转场,医院转,浴缸转。
非常奇怪的男孩女孩还有一条狗,大海。
台词太赞了。
潜水艇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电影真的很牛皮,不愧是个综合艺术,看书的人不一定会拍电影,但是片电影的人一定会看书(这里的电影指的是好的导演和电影)美术道具音乐构图审美三观,在没有比电影包含的东西多了。
理查德艾欧阿德被誉为是英国的韦斯安德森,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标记很多想看的但是我竟然没有看过一部,惭愧。
这个电影主要的亮点是配乐,音乐素养很重要,会影响电影的感觉,每一首配乐都是可以单曲循环的。
色调色调冷色调偏蓝,全片都是蓝色的感觉好喜欢。
人物设定奇怪两个人。
副线副线也好。
台词台词好。
转场的流畅让我看的时候直接叫了出来,我也想这样。
这个电影现在已经进入我最喜欢的心中前三。
分段式。
胶片感。
老电视的画框。
拍立得的信物。
插入短片的颗粒感。
奔跑。
烟花。
他和她和狗。
大海。
(影像的拼接)(结构的花样)。
画外音,定格,子弹时间(超级慢镜头,用照片拼接),强化环境音,闪回。
改变画幅,画框。
我不知道究竟该怎样给予小清新一个界定,只是对于我这种反人类的人类来说,这部电影还没被划上小清新的标签。
因为这是一部关于我这类人的电影,至于青春什么,我想说只有等到我38岁的时候才算回事,我现在能肯定的,是我和当下流行的一切都没什么联系,这个世界我只关心你们都不关心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我自己。
我时常觉得我身处一场与阴谋有关的实验,周遭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意安排的,研究目的大概是外星人对于地球史前文明的追溯。
这迫使我发明了与自己交流的方式,以避免被不友好生物彻底地操控。
我把自己丢进无底的湖泊,计算自由溺死的速度,思考如何长久地装疯卖傻。
但伴随着这一切我却也感到一种无处可逃的悲凉。
我的梦境里总是出现那个提刀坏笑的黑衣男子,他一脸明媚,却又是那么明确地要置我于死地,结尾总是我成功逃脱,但意识里很清楚自己难逃一死,这只是他让我欲哭无泪小游戏,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完整地承受恐惧的折磨。
就像Oliver想得那样,我也感觉到或是说希望能有一台超级八记录着我,那些特写会捕捉我尴尬的表情,长镜头里我身影看起来那么猥琐。
我享受也担忧着这种仿佛触手可及的不安全感,但我的自恋总是即时拯救我,我不会否认自己缺乏责任感,即时最后我也都会强迫自己去面对,但让我平安地撑过每个晚上的不是那些振奋人心的想法,其实那些自杀的念头和自我崇拜会让我更加安心。
电影是以Oliver为视角展开,但所有看法却是来自真人比例的少年内那个微缩的老已的他,因此我们看到的只是时用来记录他的影像里的那个身影,我像是看着自己住进了别人的身体。
我也曾和Oliver热心与翻弄家长的抽屉,做些“例行检查”,一切蛛丝马迹都可能让我疑心,这时每一个毛孔都喷发着智慧,平时没有的聪明才智忽然就爆发了,并且久久沉醉与自己的推理。
而每当他们若无其事地坐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也会因为嫉妒渴望知道他们想法而纠结欲死,从此埋下多管闲事的种子。
真正了解到超声波是从某个配音奇怪的科普节目里,我当时就明白了外星人就是用这种东西交流讯息,商量着研究的动向。
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似乎永远都超出自己的接收范围,我们假装不热心,趴在别人窗台的家伙不屑一顾,本身却又在捕风捉影。
就想是在收集的这些边角料掺杂我精妙的推理后,便足以使得我曾终日沉溺与被抛弃的幻想里一样,Oliver也为自己收集到的证据而对母亲已经出轨这点深信不疑,他对最可能继父候选人进行了精密的观测,却施行了一套小学生对付告密同桌的低级方案,大概是因为他高估了这种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而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的威力。
但我很欣赏他或者说是影片对于恋爱的处理,更像回忆里记忆犹新的触碰,让人砰然心动却也没什么大不了,分手让我难受但总有一天也会不在乎。
这是一场别扭得很真的恋爱,没有太多戏剧化地被感动,而是微妙地被影响。
我喜欢看女主角那种无语的表情,因为我时常会从身边的人脸上看到这种感到莫名其妙的神情。
Oliver对Zoe由青春期躁动的协同者变成欺凌的同谋,这种伤害最没道理却也最顺理成章,一切只因为他带着一颗迎合别人的心,原则不会成为他探测人心的阻碍,也许窥探别人的想法本就是他最后的底线。
或许影片是对的,所有的人都在相互挑战对方与自己的底线,享受追悔莫及之前的狂欢,但我会计划情节,虽然通常都搞砸了。
我构想过自己死后你们向领导汇报工作总结时几个不同的场景,我会被写进每一个科目的教科书,那些有着古怪配音的电视节目也会收录这项研究的所有细节,某些参与者会成为特邀嘉宾对此侃侃而谈,即使他只是扮演过与16岁的我擦肩而过的公厕收费员。
有人会因为读了些不良读物或者看了不该看的东西而成为我狂热的追随者,追逐新潮的年亲人会因为崇拜我而感到灵魂得到了升华,大龄族群则会把我当做教育子女的最好素材,所有纹身师都必须学会为人们纹上我的头像与名字,因为这样才像个做事的人。
这是一个反人类的人类的自白,也是一个突破人类框架的人类的解读。
引言:“我一直在寻找自己,寻找某些目标,就像水中的潜水艇,永远在寻找着陆地”。
沉重的电影:这部电影就像是她的名字一样显得如此的沉重和压抑,整个过程都是不快乐的。
就像是不列颠岛上生产的其它电影一样(猜火车、这就是英格兰。。。
),最终需要我们自己解脱。
孤僻的人:影片中所有的人物好像都患有自闭症一样的不善于交流,人与人之间似有一条不能穿透的能量膜。
人物之间的疏远更是增加了影片的压抑感。
孤僻的男主角、怪僻的女主角、格格不入的家长以及自恋的演说家,他们在就像是毫不相干的几样物品随意的排放在一起。
内心的倾诉:影片中有50%的地方都运用了男主角限知性的内心旁白,充分展示了其内心活动。
以一种主观视角展现着男主角并以此方式与观众交流。
这种内心独白既是男主角孤僻性格的体现又是对自身命运的抗争。
表意性的光效:影片中有几处是很明显的表意性光效的使用。
男主角在家中等待女主角时,当女主角按门铃,男主角为其开门,两人见面一霎那,整个画面骤然亮起,表示男主角见到女主角是的愉快心情。
两人因一些矛盾,当女主角离开男主角的家时,画面又突然暗了下来。
暗调:影片大部分都处在较阴暗的环境里,画面比较昏暗。
映衬了人物所处的环境及人物的不愉快的心理。
两种颜色:红色代表着冲突、急躁,蓝色代表着冷静、忧郁。
影片就是利用这两种颜色作为转场的画面,揭示了故事的情节与人物内心的转变。
男主角的幻想与梦境:第一次幻想自己死亡后的场景,第二次梦见自己没有去看望女友病重的母亲,第三次幻想自己在海边看见女友。
这三次想象都是对男主角起着转折性的作用。
对比性蒙太奇的使用以及一些暗示性的镜头表现了人物内心的起伏。
挣扎与爆发:在使自己陷入了绝境之后,男主角终于明白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拯救自己的家庭及生活,在爆发中实现自我的突破。
平静:大海是冷静的,一望无际给人与希望。
男女主角站在海水中(男主角第三次幻想的现实体现),渐渐接近彼此,仿佛海水融化了他们之间的隔膜。
此段情景中没有对白,只有海水和男女主角的微笑与彼此包容,是大海把他们带到了美好的地方。
结束语:我曾经是潜水艇,在无边黑暗的海底漫游,现在我找到了陆地。
希望你也如此。
尾声:我不知道我是否成熟,但我确定我更老了。
我感觉在萎缩。
仿佛一个微小古老的奥利弗·塔特在我的身体里。
杠杆操纵着一个真人大小的奥利弗·塔特。
一个破旧不堪的画展。
重复播放着屈指可数的几张图片。
每晚我都来到相同的地方等待着,直到天空配合我的心情。
一切都明晰,毫无疑问,这就是结局
电影《Submarine》很有性格,讲的是在普通不过的年轻男孩爱情、家庭的琐碎事,但胜在玩弄电影手法玩得出神。
画外音、定格、子弹时间、强化环境声、闪回、画幅改变种种形式上的手法,都运用得巧妙。
大小演员的幽默表演拿捏准确,并不居高临下的英式幽默带来此起彼伏的笑声。
细节天衣无缝地贯穿影片,在关键时刻推动情节并促进着人物关系的改变。
最后的无声的结尾,男女比赛似的一步一步从沙滩走向海浪中,画面美丽和表达含蓄,实在难得!
最后不得不补充的是开头男主角对自己葬礼的幻想,看着实在是过瘾——因为我也这么想过!
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如果被别人看到了我的幻想,是一件幽默好笑的事情!
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不错不错。青春期的自我嘲讽和自我瓦解。导演竟然是IT crowd里那个超冷一点都不搞笑还自以为很搞笑的做作的黑人!二刷@MOMA 12.12.11
有意思
很阴沉,很压抑,没文化的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OST不错
下载错了勉强一撸太小清新承受不了表示一般
唠唠叨叨唠唠叨叨声音还那么难听 各种不喜欢 缺爱啊???
看的人有点烦的文艺小清新……配乐和画面搭配不错,但是剧情上真是无法有更多共鸣了,文艺不是说所有人都要面无表情的演戏……
最爱这种独立小清新了,各种古怪的想法,古怪的观点,不愧是英国的韦斯安德森。导演的风格很韦斯安德森,有木有?有木有?PS:还有比北极猴子们的电影原声更赞的吗?★★★★
漂亮的红色大衣
impressive
此类片一贯的小细节取胜。但是太小鼻子小眼了。笑点有,不意外。潜水艇始终没浮上来,最后被灌了氧气,好像救了一下,却也是沉了。还是看此片的年纪过了?
音乐好听,主角家的小陈设也很有趣
实在找不到看下去的理由。
moss
确实没劲
很好的處女作!英式愛情少不了的夢囈與快切
有点分裂,看的时候很压抑
这片应该喜欢的人很喜欢,无感的人很无感,我属于后者。
演老爸的就是红蓝白里面的杀手,连造型都没有改。故事教育大家做事情前要给女友打电话解释清楚,不解释那就得分手。不过既然分手了就别回头,你妈自个痛苦时看别人在欢乐,纯有病。
有关初恋,淡淡的。理查德·艾欧阿德处女作拍得真是安静,是那种不温不火的文艺片,其实除了画面和音乐,情节真的没什么。
早上十一点断断续续看到晚上8点,什么戏也看不出乐来,小清新小可爱,忧郁文艺小朋友大扒拉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