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nd,最主要的意思是“碾压、磨碎”。
美国70年代有种很流行的舞蹈,英文叫做“bump and grind”dancing,怎么跳我说不好,但是印象里《辣身舞》里面出现过,应该就是两个人互相蹭来蹭去,贴得特近的那种。
同时呢,也是在70年代,美国还特流行过一种类型电影,英文叫做“Exploitation films”,涵盖的面比较广,后来分化为很多分支,这里面包括什么“僵尸片”(俺就不举例子了,太多了)、“黑人片”(那个老版的Shaft就是),色情片(不是指纯A,也不是情色类,是指像艳舞女郎这样的),“食肉片”(太多了,女巫布莱尔也算是吧),Shock片(这个更广,比较经典的就是那部“我往你坟上吐口水”和“血肉之花”,呵呵),还有很多很多其他分类,反正,这种“Exploitation films”后来几乎成了现代B级片的祖师爷,它主要涵盖的内容就是六字真言:“色情,暴力,血腥”。
这种电影主要集中播放的影院,都不是什么特上档次的地方,这种电影投资也小,制作周期短,不用大明星,甚至不在乎剧情,不在乎演技,观众去捧场,一是喜欢这个类型,二是票价便宜,一般是主流电影的一半都不到。
观众主要就是看没完没了的恶心镜头,看最欢畅淋漓的杀人场面,看最赤裸裸的色情表演(纯A片当然是另一码事)。
由于这种电影里面经常会出现“bump and grind”dancing的场面,所以美国的年轻人就造出了个词,叫“Grind movie”,而专门放这种片子的电影院就叫“grind house”,后来这个词就成了这种类型电影的代名词。
到了80年代,录像带这种东西开始普及了,这种小成本电影院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再之后到90年代中期,美国本土已经基本看不到这种电影院了。
我一直都有着一个摩托的梦,骑一辆大排的摩托,来一次长途的旅行,每每在网上看到车友们写的摩托游记都心怀畅往。
但对于相对遵纪守法和做事谨慎的的我来说,却是一个挺难的梦想。
俺在的这个城市是相对禁止摩托车出行的,很多路线都限行,而且禁止大排量摩托上牌照,卖的摩托车还都tm是风冷的,根本跑不了长途。
骑过几年摩托车的我最远也就去过仲宫买过鞭炮(记忆相当深刻,我买完几个小时候哪儿就着了场大火),但我不会放弃我的梦想,只要机会成熟即使我到了Eddie Zero的年级......So凡是哈雷有关的片子我都很喜欢,就Hell Ride这个片子而言,我更看重的是Ride而不是Hell。
片中一些友情的描写也很喜欢,每个人的性格刻画的很真实,最爱神枪手,跟艾迪0。
我就感觉他穿印第安的衣服得有点文章,原来又来了一次死而复生。
神枪手好玩的地方就更多了,印象最深就是他抢了老大要杀的人,老大跟他说,下次出手别这么快给我留两个,笑得我不行了......总结一下,这是一部男人看的片子,推荐有哈雷情节的人来看。
估计大部分人都没注意,这群2008年的飞车党,居然全都没有手机。
联络是依靠飞车传讯,或是约定时间地点见面。
导演故意安排这种离奇的设定,估计就是为其中数个约会埋下伏笔。
例如第一次飞车党老大约那个用刑逼供的光头下午三点到丹尼酒吧,结果约定时间到了,到场的却只有光头和billy wings,然后billy 抬手把光头射杀,这里估计很多人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其实大佬一早安排了卧底在billy wing的阵营,得知光头想出卖他,于是约了个时间让他在酒吧等,自己却没有出现,billy见光头这个奸细被识破,再没利用价值,所以就一箭杀了他。
第二个约会是神枪镇特射杀两个对大佬出言不逊的小混混,然后约够义气的黑人6点在丹尼酒吧见面。
到了约定当天,卡曼奇带了一群人去找666党羽报仇,结果这群人闹叛变,想要杀了卡曼奇,倒戈到666阵营。
这时黑人忽然从山坡上冒出来,枪杀了所有叛徒。
其实这里的带路老头也是大佬数十年前刻意安排消失的探子,此刻作为清理叛徒的干将再次现身,神枪镇特约见黑人,就是要安排他今天配合行动,清理叛徒。
第三次约会,也是在丹尼酒吧。
这次由埃迪老头传讯给镇特,叫他和卡曼奇去酒吧跟大佬回合。
镇特在酒吧跟卡曼奇打了一架,然后大佬出现安排工作,准备给666做最后一击。
但是有些镜头还是很不解,如影片11分钟时有个大胡子老头出现跟大佬说:“我们的帐都还清了,我有些话想跟你讲”,结果大佬忙着寻欢作乐,让他等等再说,到下一个镜头,这老头莫名其妙被人割了喉咙,也不知是谁干的,又不知道这老头是什么人,更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求解
这部电影 就是 把 昆汀 所有电影的所有个性的缺点 或者说被人诟病的特点 集中在一起 表现 性 大咪咪 怀旧 暴力 当然 都是昆汀式的 还有导演爱抢镜头这哥们害怕学得不像 所以还叫了 昆汀 童鞋 莅临指导
一部太让人惊喜的电影昆汀式的类型影片讲的是两大飞车党 胜利者 和 666 之间的战争片中的飞车党老大佩斯特是近几年来我看过的最酷的荧幕形象脏兮兮的皮衣复古的发型和胡子甚至连站着 都不能好好的绝对一站三道弯如果说上一个我认为的同一类型的电影形象里能够让我称为够酷的 应该是罗伯特德尼罗的的士司机了如此有特点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人物真是好久未见了就为了这个人物你也应该观看这部电影
作为昆汀·塔伦第诺的御用演员,迈克尔·马德森首当其冲,甘为飞车党的匪首之一。
芝加哥人初涉影坛时“师从”著名的大反派专业户约翰·马尔克维奇,这似乎也奠定了此人最终“沦落”影坛“恶人”之流的重要基础。
在经历了同众多小演员一样的配角生涯之后,迈克尔·马德森首终于等到了在影片《再杀我一次》中饰演杀手“文森·米勒”的天赐良机。
其犀利的出演精彩地诠释了这个极度危险的角色,从此受到业内外的重视和认可。
此后,《末路狂花》中杰米,昆汀·塔伦蒂诺的颠峰之作《落水狗》中那个凶残的珠宝劫匪白先生,《人鱼的童话》中的养父,以及后来的《逃亡之路》、《人鱼的童话》续集、和老影帝德·尼罗合作的《忠奸人》、还有《杀死比尔》系列中的冷酷布德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而在这伙“匪帮”中,资历最老的则要数丹尼斯·胡珀了,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影坛生涯中,几乎演便了所有类型的角色。
尤其是在事业的早期,更是因名声未响而大量在B级片中摸爬滚打。
而除了留给人印象颇为深刻的《逍遥骑士》、《蓝丝绒》、《火爆教头草头兵》等片之外。
《未来水世界》、《生死时速》等商业大作中的大反派角色更是让人过目不忘。
此番变身“地狱骑士”,绝对是轻车熟路、激情迸发之演。
在主演行列中,无论现实生活或是大银幕之上,最臭名昭著的“暴匪”显然非维尼·琼斯莫属。
这位曾经的英超名将、威尔士国家队队长,早在足球生涯里便是无人不知的坏小子。
此人更是创下了至今无人打破的开场最快获黄牌纪录——3秒钟。
不过其投身影坛之后,其典型的英格兰“足球流氓”做派,着实为世界电影奉献了一位绝佳的匪徒坯子。
《两杆老烟枪》和《掠夺》,堪称是其“插旗、上位”的绝佳表演。
而在随后的《箭鱼行动》、《欧洲性旅行》、《夏威夷金钱游戏》等一系列好莱坞影片中,维尼·琼斯则凭借其优异的“本色”出演迅速征服了北美观众,大有跨步迈入好莱坞一线男星行列的趋势。
而在这部《地狱骑士》中,维尼显然又找到了自己最为熟悉的身份和表演思路,尤其是得到昆汀和拉瑞等暴力“惯犯”的名家执导,显然是又一匹千里好马遭遇优秀伯乐!
这片子简单到再不能简单,除了故意裸漏,满口fuck,再没看到什么,不过里面的几个女的身材还不错。
下载完了,看完了觉得是多么的烂。
皮夹克,摩托车,纹身,SEX,暴力,沙漠,公路,所有的元素构成了这部电影。
才一开始就被画面给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了整部片子,剧情一如既往的流畅,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就像片中人物的性格一般,但是从头到尾都让你感觉到一个字那就是“酷”其实最让人兴奋是,整部电影的画面的构图和风格真是非常的棒!!!似乎每一个画面都做过了精心的设计,几乎每一秒的定格都是一张完美的照片。
让你舍不得错过每一个画面。
最后向这部电影的导演和摄影师致敬!
一部耍酷的电影,楞怂得有些过分,于是让人有些厌烦,正如这位朋友所说:“Larry Bishop做导演,Larry Bishop写剧本,电影里Larry Bishop当老大,Larry Bishop最狠毒,Larry Bishop最会杀人放火,Larry Bishop最沧桑,Larry Bishop最能把妹,Larry Bishop的特写最多,兄弟们都服气Larry Bishop。。。。。。
我怀疑无比自恋的Larry Bishop是不是在用这部烂片弥补自己生活中的缺憾?
我怀疑这家伙性无能。
”(http://www.douban.com/review/1488406/)不过,B级片到底需要什么?
需要的就是地摊气质,地摊水平,粗糙而有血性,用最低级的感官刺激挑逗观众的生理本能,让他们变得紧张、好斗,满足我们对(观赏)鲜血、刀枪、速度、女人的渴望。
不管Larry Bishop,这部电影做到了上述要求:大坏牙Vinnie Jones演最坏的坏人;烈日下漫天尘土的沙漠和公路;公路上骑士们穿着皮衣驾驶着哈雷;野兽团割断枪团受害者喉管时候漂亮的蝴蝶刀收刀动作;充满西部彪悍性格的六响长管左轮;深爱着男一号的性感机车女郎,背着弓箭,像野猫一样桀骜不驯;脸部狭长的型男二号;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凶猛的厮打后握手言欢;男一号只身驱车沙漠深处,服用裸盖菇之后天地间迷幻的色彩与形状;快意恩仇,坏人一被枭首,一中箭倒地,终被烧死……对B级片的热爱来自对小时候巷子里黑洞洞录像厅的追忆。
观影指数:☆从头到尾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和quetin有什么关系。
1小时20分钟的片长充满了fuck,fucking,mothafucka和裸露镜头,作为B级片精髓的荒诞,黑色幽默和血腥成分也难寻踪迹,前两样儿缺失说导演您水平不够就算了,第三样儿的血腥您怎么做得也不到位了??
连点儿血花儿四溅都没有还打着quetin的旗号这不是腻味人吗。
全片都是若干大腕儿聚堆儿侃大山废话连篇,看得时候快闷死了,倒是幸亏有群魔乱舞的妓女跳舞做个调剂要不非得闷死。
想必此片就是继承并发扬了quetin电影近几年的毛病---话痨。
没学着什么好。
群星荟萃,大腕云集又能怎样。
葫芦里不卖仙丹卖粪球儿,想必再怎么无限耀眼光芒四射,观众朋友们也还是会不买账吧???
剧情混乱,看得云山雾罩,前后颠倒。
拍摄手法平淡老套,始终是固定在一个平面上拍,镜头晃动根本没有,导致该刺激的地方也不刺激,动作画面也不激烈,就看666模特车队的丑八怪男用射钉枪射人,连血都见不着。
垃圾!!
非常单调。
求求导演您别给昆导丢人现眼了,再这么折腾,丢了自己的饭碗不说,还毁了别人的名望,罪过罪过!!!
总结:一部遭人唾弃的垃圾电影。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北影节英嘉
3.5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摄影很美...但是...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