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很棒的作品。
不过还是要说,矶老师明显是玩脱了……还没看访谈,只看动画也看的出来前半部分制作组都在尽情地展现奇思妙想,出现了很多高质量单集,像第四第十二第十三集等等。
只是这也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主线的空间,导致前后两部分观感割裂感太强,总觉得到后面自己是开了四倍速看的。
感觉就是玩脱了后面只能拼命圆上。
其实十八集以后能很明显感到好像单集来看没有之前那么有趣了,但是因为巧妙的剧情编排节奏,即每集结尾恰好卡在把包袱抖出来的地方,所以会让人有一直看下去的欲望。
无论是支线的日常还是主线的“那边”,其实都是很棒的构思,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协调还是差了一些,更何况还有赶主线的嫌疑。
很多内容其实还是有很多发展空间的,比如双主角之一的勇子,在她身上花的笔墨在我看来还是太少了(对比优子),勇子的童年描写,还有优子和真由美以前的故事,这些动画中都没有表现出来 。
看到最后还是有点遗憾的,因为这部动画有亮点,有超棒的作画资源,超棒的音乐,有奇巧有趣的世界观和温暖细腻的构思,还有单集神回(对没错我说的就是个人最喜欢的十二集hhhh)要是做成半年番一定是比现在更好更厉害的作品。
所幸即便是在赶主线的后期,也能塑造出爷爷和电助这两个让人打心底感动的角色。
现在回想起最后一集,最先想到的还是爷爷抱着小优子说着“是啊,我前几天就死了呀”然后两个人一起大笑的场景。
明明挺诙谐的,但是内心深处却有想要流泪的冲动。
在无法回到所爱之人身边的现实面前,这大概就是爷爷爱着优子的方式。
还是再说一遍好了……最让我遗憾的是主线太挤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从一开始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双马尾飒姐风范的勇子,而且故事前期也有刻意营造勇子身上的神秘感,结果到后期完全就是优子视角,后面兜不住了就把设定情节一股脑抖出来。
勇子到头来就是因为自我封闭加被人利用当了这么久的工具人我也有点裂开。
这真的是……唉。
插个题外话,个人感觉原创动画的支线单元剧集最好在主线剧情明确直白简单的情况下再自由发挥能做多出彩就做多出彩(比如渡边的混沌武士,主线就是找人而已),不然在有限的集数里很容易抢占主线的位置导致观众到最后只能看开火车一样的剧情。
毕竟做动画制作委员会一开始的预算就那么些……为了艺术可以单回爆炸,但是分配不均肯定无法面面俱到。
这也是为何我觉得《线圈》为毋庸置疑的佳作,但是离我心中的最优作还是有距离。
今年还是明年矶老师的新作又要出来了,希望这次能看见一部各方面平衡做得很棒的动画。
(关于剧情……也是有很多想说的,先到这里改日再叙)
二十年后的小学生也依然还是傻乎乎的。
小男生欺负小女生,小女生去向老师告状;争着收集一些奇怪的小东西,一有机会就相互炫耀;拉帮结派,组织各种“非法社团”并且起一些无比神气的名字,然后分封社长主席CEO;欺负同学,玩打仗游戏,举起教鞭就以为自己拿了尚方宝剑,摆两个pose就假装在耍降龙十八掌——二十年后的小学生依然忙碌于各种自以为神气的蠢事,就像小学时代的你我一样。
与当年忙着拍洋画集贴纸打水仗的我们不同的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大黑市小学生们的玩具无疑科技含量更高。
只要戴上可以直接连接网络的“电脑眼镜”(于是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已经对这部动画留下了“这种设定是哪个眼镜控捣鼓出来的?
”的第一印象……),不但可以用“六”字的手势来打电话、对着虚拟的屏幕敲打不存在的键盘,还能让虚拟宠物虚拟道具乃至一整个大黑市的虚拟版都立即浮现在眼前——当然,虽然被称为“电脑空间”的这个虚拟情景与现实世界貌似一模一样,但既然是倚靠电脑网络诞生的虚拟拷贝,自然也就会乱码会掉线会死机会不兼容,还会有服务器,有病毒,有杀毒软件,有BUG和补丁,有来不及更新的古旧空间……在戴了眼镜的孩子们面前,这一切都以没触感但有形态的实物之姿呈现——这是一个[真实]的孩子们会为了保护被计算机病毒感染的文件([虚拟]宠物),而被[虚拟]的杀毒软件追着满街跑,消耗[真实]的卡路里、感受[真实]的大汗淋漓与腰酸腿痛的世界——虚实交错之间,现实与数字的参差缝隙里,来历不明的黑影暗暗滋长,各式各样看似不可思议、却又能用计算机术语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神秘事件也逐一陆续发生。
小此木优子11岁,小学六年级,因为父亲工作调动,全家搬到了祖母居住的大黑市。
虽然故事中登场的所有角色都戴着眼镜,但真正有文静温柔感觉的眼镜娘,还是只有我们的女主角优子一个——总的来说,是个善良得很平凡、软弱得也很普通的小姑娘。
刚到大黑市,优子怀里那只傻乎乎的电子狗电助就迷路在了古旧空间(“古旧空间”是指由于数据不同步产生的,数据在服务器上更新延迟较大的数据区——那种零零落落、支离破碎的视觉印象,让人人看了就会忍不住想起硬盘里需要不时整理的磁盘碎片)里,而当路痴优子在有偿帮她找电助的“电脑侦探”、暴力娘文惠的带领下,来到电脑侦探局的“总部”时,才发现侦探局的老大就是自己的祖母——经营电脑点心店“梅果子屋”的眼镜婆婆。
被拐进了电脑侦探社的优子转学到文惠班上不久,另一个转学生勇子也出现了,虽然名字的发音都是Yugo,但意义却截然不同——一个象征“温柔”,一个代表“勇敢”——温柔有时是软弱与伪善,勇敢有时是偏执与逞强。
相比神色早熟时常冷笑、使用着魔法般奇异技能“暗号”的勇子,优子、文惠和同班的死小鬼大智(犯罪……哦不,捣蛋组织“大黑黑客俱乐部”老大——马上就是“前”老大了)一伙那种拿着鬼画符四处扔、摆出类似奥特曼的POSE发射“眼镜光线”的把戏,就真的像是小孩子的玩意了。
勇子成了“大黑黑客”的新老大,大智带着善良又好欺负的电波自立门户,优子和文惠与另一位“电脑侦探”原研(朴璐美姐姐这次配了一个如假包换的……受)组队,各种各样的友好战争和公平竞赛就此在这几伙人之间展开——去雾气朦朦的废弃巴士里争夺梅塔BUG;在祭典的夜市上勾心斗角(实际上是横眉冷对怒目而视彼此几欲掐之而后快);以生物部(“电脑生物”部……)暑期合宿之名在校舍里布置陷阱举行试胆大会,大讲灵异都市传说自己吓自己;展开情报战,小小年纪学什么不好偏要玩偷窥搞尾行……看着这样的情节,总会让人忍不住想到,“对,就是要这样傻乎乎的才对,你们毕竟都还只是一帮念小学的死小鬼”……以及“如果你们这帮死小鬼不是未成年人,凭你们捅出的那些漏子早该被抓进监狱了!
”……死小鬼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有权惹麻烦。
为了得到更多梅塔BUG(据说是由于电脑空间程序错误而产生的电脑物质,被孩子们当作进行电脑买卖的货币),大智在自己家里偷偷饲养貌似小金鱼的伊利加尔(illegal,不合法的。
只能生存在古旧空间的谜之黑色电脑病毒),还上街到处剥墙上的纹理(就是3D建模时用的那种素材纹理……)结果鱼型伊利加尔飞速膨胀,所制造的水波状的古旧空间差点“淹没”了整个大黑市;电波虽然总是默默听凭大智指挥,但其实他私下喂伊利加尔的时间比大智还长,那只被他叫做“长颈龙”的身形细长的伊利加尔所生存的古旧空间即将被拆除,电波、优子等人熬夜去为它寻找新的家园,却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眼见着将远处高耸的工场烟囱组误认为自己失散的同类的“长颈”,像黎明时的吸血鬼一样悲鸣着灰飞烟灭……还有那种在优子的无敌接吻魔妹妹京子的大肆犯罪(大智“我,我的初吻!
”电波“还,还有我的……”)之下迅速长满了每一张面孔的胡子型伊利加尔,它们在人类面部的古旧空间(为什么听起来那么像洗脸没洗干净留下的角质层……)上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建设城市,发展科技,建立国家,引起战争(《文明帝国》资料片•脸蛋上的战争?
)……青春痘般的导弹在一张张面孔上炸开,直到核武器毁灭了人类……哦不,胡子文明的时候,胡子们才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然后搭上宇宙飞船,踏上了星辰大海的征途……“所谓伊利加尔,其实都是些寻找着家人的迷路小孩吧?
”这个问题要问监督。
原作/脚本/监督都由矶光雄担当的《电脑线圈》,原本预定长度只有一部剧场版规模,但最终却以26话TV动画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堪称开创了“独立动画TV化”的历史——在剧情量翻了好几倍之后依然能保持高水准的故事与作画,足可见制作组之用心,以及……以及设定之复杂……OTZ。
这年头国内国外网上网下遍地都是设定控,高下之别只在于有人用设定点缀故事,有人用故事点缀设定。
每天忙着消除古旧空间以及满街追打持有非法电脑道具的小朋友(优子等人使用的大部分电脑道具都是非法的)的杀毒软件沙齐(search)、梅塔BUG以及由梅塔BUG加工而成的梅塔TAG、基于许多貌似听过又似懂非懂的原理产生的各种电脑现象……坦白说,作为一个视数学如火星语的废柴文科生,兼热爱剑与魔法的奇幻迷,在刚开始追看《电脑线圈》的时候,每每会忍不住抱怨“这一段情节如果是几个萝莉正太菜鸟魔法师骑着扫帚挥着魔杖用魔法对轰该几萌嘛”(并且最后我也根本就是跳过一切设定把线圈当奇幻片看完的……)——但当剧情过半,从屏幕前挪开视线仔细思量,才渐渐看见了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定、剧情设置与故事主题的内在一致性。
《电脑线圈》,是发生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时刻生活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小学生们身边的故事。
但它的故事背景,却并非SF题材里常见的那种冷冰冰银辉一片的高科技城市,而是古城大黑那些数不尽的鸟居与神社、沾满蛛网的深深小巷、历史久远的小零食店、荒无人烟的工业废墟——就连所谓古旧空间,其实质也只不过是当现实中的房屋建筑拆除后,它们在“电脑空间”中还没有来得及被更新的拷贝,所残留下的碎片——支离破碎的砖墙,零零落落的屋顶,凭空矗立的一两根烟囱,都默默地守在无边的黑暗中,等待着被“沙奇”处理掉的命运——一如我们回忆中越来越散乱单薄的童年。
所以说,《电脑线圈》,是一个在以最新技术构筑的世界与规则里,追寻着过去的故事。
那些看了一两话就说《电脑线圈》是儿童片的人,说对了,也说错了。
无论结伴收集梅塔BUG时的喜怒哀乐,还是作为小孩子简单的快乐、自以为是的成熟和什么也办不到的无力感,那种种的感触与感觉,就像安达充笔下的青春,总是要早已与童年或少年告别的人来看,方才体味最深,触动最大。
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桥段是,一但大超市伸展开它的触角,传承了几代人的商业街就会整个消失。
倘若仔细观察生活,相信你也不难发现,那种光线暗暗的、堆得满满的、空气中充溢着糖果蜜饯干货等等的复杂味道、老板记得常来的每一个小鬼的姓名年龄在读学校,有时还能帮忙碌的父母看孩子的小零食店,现在也已经越来越少。
所以在看见眼镜婆婆和她那间虽然贩卖着最新的电脑道具却充满了怀旧气息的点心店的那一瞬间,我简直错觉自己接下来是不是会看见猪、龙猫、天空之城拉普它或者移动城堡……更何况,优子那个活力满满到处乱跑、成天欺负电助、会指着看见的任何人或者物叫“大便!
”(这不是阿拉蕾的毛病么……)的妹妹京子……怎么看都根本是《龙猫》里的小梅穿越过来客串了。
看似热热闹闹有战斗有动作有场面有阴谋的《电脑线圈》,其实所讲述的,真的不是什么大事。
电脑眼镜也好,古旧空间也罢,伊利加尔和闪亮BUG什么的,对大人们来说,都只是工作,利益,任务,而孩子们却在狭窄的罅隙与不慎的疏漏中发现了琐碎渺小然而独特的游戏乐趣与游戏规则——一如当年在光溜溜的楼梯扶手、工地上的水泥管道、无人的废弃小屋和歪脖子的老柳树周遭兴高采烈又乐此不疲的我们。
只是在二十年后的大黑市,已经没有人再说什么狐仙,河童,座敷童子,伞怪,天狗……而代之以数码妖怪伊利加尔,都市传说中古旧空间最深处的“另一个世界”,以及会将迷途的孩子带去“那一边”的小女孩般的幽灵“道子”……连传说和妖怪都被数据化并且可以测算与应对的世界,听起来实在是有些无趣了。
幸好我们知道,还有一种永远无法计算的东西——人心。
《电脑线圈》后篇,故事的主线渐渐浮现。
原研的青梅竹马观奈在过马路时遭遇车祸,传说她被“道子”带去了“那一边”——通往“那一边”的门,是黑色的钥匙孔型入口,往里望能看见有斑马线的十字入口、飘摇的人影和永无止境的黄昏。
为了召唤传说中能实现一切愿望的道子,救回(她认为)当年车祸之后就一直呆在“那一边”的哥哥,勇子在想要见到观奈的原研的帮助下,打开了通往“那一边”的门。
但制造眼镜的MegaMass公司对古旧空间展开了格式化,从“那一边的世界里”更涌出了许多被称作null的幽灵般的伊利加尔,企图将孩子们都带往异界……最后,从“那一边”回来了的,是优子带回的原研和忠犬电助救出的京子,而被带走的,是勇子和电助。
“听说大黑三小的天泽勇子,晚上跑到学校里玩眼镜,结果从楼梯上摔下来了。
”“听说勇子被带到‘那一边’去了。
”就像我们的父母面对“小人书”和“游戏机”时的态度一样,大黑市的家长们也纷纷软硬兼施没收了孩子的眼镜。
“优子,不要再玩眼镜了,我给你买手机好不好?
”优子妈妈的口气如此熟悉,好像不久前还响起过在你我的耳边。
妈妈温柔地抱住了没戴眼镜的优子,告诉她“透过眼镜看见的东西都是虚假的,摸得到的东西才是真实可信的。
”——这样的话,勇子在被带走之前也对她说过。
没有眼镜的优子收到了公司寄来的纪念品,纪念品的出现意味着她的电助已经被认定为死亡。
不该对虚拟的东西动感情的,早在电波偷偷养的那头“长颈龙”消散于黎明时,曾经被沙奇“杀害”了宠物电子鼠的文惠,就曾经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没办法的事,活下去的力量不够,说到底是制造出来的东西,而且还是伊利加尔,投入感情就是会亏的。
”“电助死了”的感觉一点也不真实。
只是再也没见到它,只是再也没听见它叫,再怎么告诉自己、反复强调“它死了”,也感觉不到那种应该会有的伤心。
文惠,你说得对。
自我排解的优子说,“我知道了,电助不是活的东西,所以死的时候也不会痛。
我也不痛,只是数据被删除,只是这样,所以……”所以,“不怎么难过”的优子,因为一声相似的犬吠,抓着铁丝网哭得一塌糊涂。
因为他者的“在”,才发现你的“不在”;因为他者的“不是”,才发现你为什么“是”,你为什么唯一。
玩单机游戏的时候喜欢上一个角色,哪怕故事里的他/她会死,至少也还可以多读几次盘,多见几次面。
可去了“那一边”的电助回不来,没有存档也没有还原点。
“透过眼镜看见的东西都是虚假的,摸得到的东西才是真实可信的。
”但是,没有戴眼镜的优子把手按在自己心口,“这里疼痛的感觉也是真的”。
下定决心的优子只身回到金泽,寻找进入“那一边”救回勇子的方式。
《电脑线圈》的剧情安排、悬念设置和反派的处理(那种潦草的柯南动画版式量产型苦大仇深……让人隐约想到“也许这个故事也许到底还是铺得太大了一点,又或者编剧根本只是懒得写反派”)都算不上新颖,却总能给人意外的惊喜,用那些我们写作文时都不屑提起的最淳朴最简单也最真挚的感情,打碎早就养刁了胃口的观众们的心防。
最终话才亮相的那个“新角色”,短短几句台词就已经让观众们哭得稀里哗啦,又更何况,还有优子的那句“谢谢你陪了我这么久”。
小路边的地藏菩萨,长长的竖满了鸟居的阶梯,形单影只的秋千架……一切尘封的回忆都苏醒,绝望的世界轰然倒塌,曾经封闭偏执与曾经软弱动摇的两个少女的梦境终于相连。
这是可以预想的结局,但那也是依然需要再次提起的信念:优子在“梦境”中对勇子说,“在能够感觉到疼痛的方向,一定会有出口”。
而来年春天,尽管再也看不见那个身影,但戴着眼镜踏进国中校园的优子也明白——不论摸不摸得到,能那样深深刻在心底的感情,都不会是虚拟。
结局来的太快,很多事情都来不及有个着落就匆匆尘埃落定。
看到二十几集的时候,有一天下班,习惯性的一边看TOUCH一边往家走,画面里的一个个人形黑影成功让我泛起一身鸡皮疙瘩。
站在电梯门前头,忽然觉得恐怖,赶紧关了换上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才敢踏进那个小箱子。
“也就是说电脑空间是一个数据库,电脑眼镜是一个访问终端。
电脑空间中存储有现实世界(剧中为大黑市)几乎所有物体的数据信息并实时更新。
电脑眼镜看到的其实是现实世界的物体映射在电脑空间之后的样子。
虽然现实与虚拟混合一体。
但真实还藏在虚拟的背后。
”谷歌公司在2015年发售了一款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眼镜——Google Glass。
同年,微软公司也发售了类似的增强现实眼镜——HoloLens。
这些AR眼镜能够将虚拟的映像与现实的物体叠加,呈现出一个虚拟与现实并行的空间,并且可以实现人与虚拟场景的交互,与从而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比如,戴着这种眼镜,你可以在在空无一物的桌面上看到你喜爱的动漫人物并向其打招呼。
不过,受制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这些AR眼镜并没有真的流行起来。
但是,如果有一天AR眼镜的价格能够降到普通手机的水平并且增强使用体验,AR眼镜或许可以成为智能手机一样的必需品。
不过早在AR眼镜实物出现的8年前,一部日本的漫画作品《电脑线圈》就描绘了这种神奇的AR眼镜。
这是一部在2007年就发行的动漫。
背景设定在近未来,一种新的互联网设备“电脑眼镜”在世界上流行开来。
主人公小此木优子跟随工作调动的父亲来到了大黑市,认识了新的朋友,也被卷入到一系列与“电脑眼镜”相关的事件之中。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讲到“一切技术都是人的延伸”。
新技术媒介的出现必然会给每个人都带来难以想象的影响。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没有人能够想象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另一端的人交谈是怎样的体验。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从未在一块巴掌大的屏幕上倾注如此多的时间。
而作为一种新的交互媒介,电脑眼镜对人的影响同样巨大。
严格说来,《电脑线圈》中的电脑眼镜与谷歌公司和微软公司开发的AR眼镜还是有所不同。
现实中的AR眼镜是一个对现实世界进行实时扫描并建模的计算设备。
而动漫中的电脑眼镜其实更像是一台终端机。
在电脑眼镜的背后其实有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由专门的公司-空间管理室进行管理与维护。
这个数据库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数据备份,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在电脑空间中就以何种样子呈现。
优子她们通过眼镜看到的物体其实是现实世界和电脑空间混合之后的影像,也就是说现实与虚拟混合一体。
但是这个概念又稍稍不同于Mixed Reality。
优子他们通过眼镜看到的其实全都是电脑空间中的物体映像,物体真实的样子都被掩盖在这个虚拟影像之后。
如果现实中的物体在电脑空间中没有电子拷贝,电脑眼镜会给出“NO DATA”的提示,比如优子妹妹的意识被伊利加尔带走之后,她的电子躯体就显示为“NO DATA”。
另外,虽然说人们通过电脑眼镜看到的都是虚拟影像,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脑眼镜是看不到现实的。
电脑眼镜可以看到现实影像,但只有在现实物体和电脑空间中的影像发生错位之后才能看到。
在电脑眼镜正常工作时,人们看到的其实都是电脑空间中的虚拟影像。
而之所以看起来像现实,只是这些虚拟影像是真实物体的完全拷贝罢了。
也就是说虽然“现实与虚拟混合一体”,但真实还藏在虚拟的背后。
由于现实世界中的每个物体在电脑空间中都有对应的备份,戴着电脑眼镜的人们看到的其实是现实世界的电子拷贝。
所以,使用电脑眼镜的人们与其在说和现实世界交互,不如说是在和电脑空间中的物体交互。
但是一般情况下,现实世界的物体和电脑空间中的对应影像其实是重合的,因此看起来是人们在和现实世界的物体交互,比如说敲打墙壁会出现信息窗口之类的。
但实际上,其实是优子他们在和电脑空间中的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的电子拷贝交互。
如果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电脑空间中对应影像没有重合,便会出现重影之类的现象,比如优子他们受到伊利加尔的攻击后,电子躯体会和实际物体发生错位。
在剧情中这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其重新重合才行。
也就是说电脑空间是一个数据库,电脑眼镜是一个访问终端。
电脑空间中存储有现实世界(剧中为大黑市)几乎所有物体的数据信息并实时更新。
人们使用电脑眼镜可以连接到这个电脑空间,并通过与电脑空间的交互实现与现实的交互。
如果接受“电脑眼镜看到的其实是现实世界的物体映射在电脑空间之后的样子”这样的设定,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数据容量问题。
现实世界是很庞大的,若要现实世界中的每个物体都有相应的备份,肯定会需要巨量的存储空间。
而故事发生在不远的未来,推测那时候还不能够将整个地球做个数据备份,因此电脑空间很可能只是存在于少数几个大城市。
根据剧情,城市中的每个角落几乎都在电脑空间中有对应的数字实体,这个存储量应该相当巨大。
当然即使是在城市之内,也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被映射在电脑空间中。
对于这些在电脑空间中信息缺失的物体,电脑眼镜会给出“NO DATA”的提示。
比如当勇子带领小弟们到巴士坟场寻找Meta bug的时候,向地下挖掘到一定深度后,通过电脑眼镜看到的便是“NO DATA”。
这说明电脑空间并没有记录现实中地下一定深度的信息。
第二个问题是同步问题。
现实世界是一个变化很快的世界,旧的建筑会被拆掉,新的建筑会被修建,因此为了保证电脑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同步,必须实时对现实世界进行扫描并将相关信息更新至电脑空间。
不过由于各种限制,这种更新可能会延迟或滞后,从而产生一些奇怪的现象。
反过来说,这些奇怪现象的发生也证明了电脑空间的存在。
同样还是当勇子带领小弟们到巴士坟场寻找Meta bug的时候,他们戴着眼镜发现公交车里的地板是完好无损的,但是取下眼镜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个早已朽坏的地板。
这是因为电脑空间的信息更新滞后了,现实中的公交车早已报废,电脑空间中对应的数据备份却未得到更新,因此勇子他们才能看到一个完好的公交车。
同时,这种现象也说明了电脑眼镜基于的技术并非是AR。
因为如果是AR的话,人们直接看到的将是一个腐朽的地板,毕竟特意模拟一个完好的地板对AR技术来说并无意义。
巴士坟场在电脑空间中的信息长期未更新,说明电脑空间的存储能力或者技术有限,因而对信息的更新有所选择。
例如,可能对于一些重要区域比如交通要道、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实时更新,对一些不重要的区域则长期不进行更新。
另外,这种对变化空间进行更新的情节在另外的剧情中也有所体现。
比如大智为了喂养从废弃空间中捕获的小鲸鱼,从电脑空间中剥落素材利用的就是电脑空间的信息处理延迟。
新的墙皮信息被更新之后,旧的墙皮信息却还没有被删除,于是素材就被剥离下来了。
这个小小的Bug说明电脑空间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物体的处理速度是有限的。
另外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是,空间管理局是如何及时更新电脑空间中的信息呢?
也就是说现实世界中的变化是如何被同步到电脑空间中呢?
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对现实世界的物体进行扫描。
可是这种手段在动漫中并未体现。
拿现实世界的谷歌地图来说,谷歌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其重新绘制,道路信息的改变就会被反映在新的地图上。
与仅仅存储道路信息的谷歌地图相比,电脑空间中存储的是整个城市(如果电脑眼镜在其他城市能够使用,那就是多个城市)几乎所有物体的电子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更新、维护、管理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也难怪会设立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空间管理局进行电脑空间的维护了。
不过扫描现实世界信息的手段是什么呢?
现在的谷歌地图绘制可采用的手段无非是卫星、航拍和测绘车。
可是要建立一个几乎反映现实世界所有信息的电脑空间,靠这些手段是不行的。
虽然剧中没有提及,但我猜测有一种手段可以实现。
那就是纳米机器人,可以靠数以亿计的纳米机器人不间断地采集现实世界的信息,并将其反映在电脑空间中。
这样人们通过电脑眼镜看到的便始终是与现实世界无缝对接的影像了。
不过这样一来,虽然解决了信息采集的麻烦,如何管理这些纳米机器人并保护个人的隐私,很可能成为另一个敏感的问题。
另外,纳米机器人这样的手段明显也超越了剧中设定的技术水平。
因此,这种为了建立并保持电脑空间与现实同步的信息采集手段可能要成为本片设定的一个BUG了。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的所有电子生命,比如伊利加尔、宠物电助和病毒软件沙奇都是不能与现实世界交互的。
说到底他们只是存在于运行有电脑空间的服务器上的代码而已。
优子他们只能通过自己在电脑空间中的电子躯体与这些电子生命交流。
所以,靠沙奇他们扫描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并获取信息也是不可能的。
这个电脑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和谷歌的数字地球很像。
原本只想跟贴的。。
写着写着心情激动了。。
非常喜欢这部片子的世界观 设定的很有亲切感,也非常真实(对于我这个曾经的Programmer来说)。
举例说明譬如一直感受不到电助的优子最后终于在coil空间里抱起了电助 “果然是暖暖的” 看到此我流泪了;还有之前古旧空间的门在京子家里打开,暴走的null带走了京子的电脑体 电助驮起京子的电脑体 跑向出口(现实世界中无法保护主人的狗狗终于发挥作用了。。
感动的泪流满面);“每一个null都是人负面感情的碎片” coil原来只是勇子内心的映射空间 空间指针破裂 勇子的电脑体无法回来。。
这一切设定都好有真实感:没有free内存就将指针指向null,最后程序会发生什么任何一个程序员都清楚吧。。
这些丢失的内存就好像coil空间,会最终吞噬整个程序——片中的真实世界;而若程序在某个地方New了新内存,新内存很可能会与未释放的内存交叠——打开了进入coil空间的入口!!!(泪流满面,这片简直就是为程序员们写的)而能够映射人类感情的imago就是联系抽象世界和感情世界的桥梁(也是片中精髓,Mega的基础)另外喜欢电助。。
因为本人也一直养狗,很能理解宠物和主人之间的感情;小孩子如何面对死去的宠物,是其心理成长的必经之路吧。
优子的妈妈回答的也很好“之所以要由人来承担这份痛苦,是因为人比小狗狗更坚强”(看到这里我明白电助是回不来了),超喜欢这个戆戆的傻狗啊 >-<世界观个人理解:illegal的原身是null null指向了人类的破碎感情,成为了illegal,在古旧空间中存在; 眼镜能够映射意识,意识成为程序世界(虚拟世界的一部分)Imago功能能够分离灵魂(整体意识) 而暴走的Null会寻找意识 所以带走了灵魂 原本null是需要登录后才能将意识带往coil空间的coil空间 与 古旧空间之间的关系可能coil空间只是为了疗勇子的心理创伤而专门的空间;古旧空间是megamass之前的电脑社coil的虚拟产品总之这部片子 有人喜欢前半部 有人喜欢后半部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 前半部情节较慢 慢慢撒网 我一直当情趣小品看 后半部急转直下 悬念迭起 将整部片子推向高潮;整体上 细节的前后呼应做的比较好 但是配角的淡化让部分观众诟病,譬如健(反角弟弟) 前半部分很活跃的文惠 以及 原研(话说优子对原研的告白超浪漫啊)。。
all in all,抛下痛苦,继续前进,"心痛的方向一定会有出口"
对于里面电脑眼镜好有兴趣!!世界观设定的不错,前面几集的铺垫也不让人厌烦,后面的内容很精彩声优我也喜欢!美中不足的是动画人设差了点.
我们可以轻易创造世界,比如拿一张纸,你就创造了一个近似二维的世界,但你无法洞知平面几何的所有性质,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掌控创造的世界。
究其原因,我们和这张纸均为这个宇宙的产物,于是我们对这个宇宙的性质有多了解,就会对这张纸有不多于此的了解。
但是,我们可以使性质更容易被发现,比如建立几何,因为几何学中的关系本来就存在,只是如果没人想到使用图形,这些关系将永不见天日,因此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现规律,探索世界。
数字世界是由人类所创造的,也是宇宙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尽情创造,不过也许“发现”更恰当,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存在的,只不过被发现前对我们没有意义。
各种计算机语言为我们提供多样的方便来创造和联系世界,然而这些世界并不属于我们,可能性是多样的,比如各种类似人类的文明,或者各种奇妙的生物,甚至可能将我们的意识和肉体传输于其中。
而当这些被发现,我们必须承认,它们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而且不应也不可能由我们掌控,一切的背后都是自然规律使然。
当然,不会这么顺利,但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反之亦然,于是世界就在动态平衡中发展,拥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从来也不至于极善或极恶。
所以对于剧中的一些设定,和涉及人类命运的部分表现,我们可以理解一二。
一开始看的时候简直了..一帮小学生,整的一点儿都不现实的成熟.或者应该说,这就像小学六年级我们感情上认识的自己.我觉得大家都讨厌我,觉得我是个Jerk.我觉得自己又胖又难看,学习一般般.我觉得自己充满正义感,成熟的解释的这个社会.但是后来才发现那时候的自己有多自私,多傻,多直白.就像我当初爱上的灰羽联盟一样,气氛悠悠的小动画.但是却成功在15集之后出现了两个小高潮,倒是看了3集还想再看3集...结果就是..一口气把剩下的10集看完了,没写作业..我承认我是个洗脚水太多的人.看到电助要死要活真死假活的我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大早上起来抱着膝盖坐在沙发里开始大哭.一开始看见这狗,觉得丑的简直不着边了.再看这狗,觉得挺滑稽的.再看几集开始想我家狗单.看到后来就开始感动胖狗旧主人,英勇牺牲..最后变成游魂了还要帮主人..唉呦.我知道我没出息了.别说了.俩女主人公的友情有点儿诡异.女三号性格转变有点牵强.男主人公有点缺心眼儿.男二号还挺好玩儿的.挺单纯一小动画.能忍住看完前15集的同志会喜欢的.
电脑线圈完结了。
说真的,这是一部很赞的作品,如果不管它中途变化叙事角度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应该说动画前半部和后半部的节奏差别非常大,而且没有什么缓冲,从一开始的校园和“那边”两线走,到后来基本大部分都在和黑黑的伊利加尔作战,由于后半部分优子视角居多,所以感觉前后衔接并不算协调。
单说剧情发展可能还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一旦叙事角度改变,观众就很难马上习惯,这算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吧。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后面某些集数情节发展太快,一直在赶,大志和文惠几乎没有提到,猫目宗助和小健的剧情也过于潦草。
日本那边情况怎样我不清楚,不知道是缺钱还是怎么样,反正若是多留一点余地的话,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本来是想把这个当作完结纪念来写的,可惜我实在不太会写那种整体感很强的文章,所以只能将就看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其实呢,动画里有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比如电脑体到底有没有质感啊,经常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不过这种东西完全没有必要深究。
最后一集结尾时人家也承认了,原研说,之所以会产生伊利加尔,大概是因为那些遗留和消逝的情感被Null拾到而形成的吧。
所以我就说你们是鬼片吧……至少在伊利加尔的设定上根本就是把它当成鬼了,只不过和真正的鬼片不一样,这部作品并没有以不同的伊利加尔作为故事的架构基础,虽然中间有几集是这样,比如长颈龙、鲸鱼和胡子,而且我觉得就这样发展下去一集一个伊利加尔也没什么不好的,很有趣,而且那几集在整个26集中算是水准相对较高的了。
可惜,这不是少年JUMP的连载改编动画。
我不知道原著是不是真的有这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如果有的话,也许作者也是写着写着就会偏离主线故事而去发散思维设计有创意的单元剧情节,写了几段之后觉得不对又悬崖勒马开始紧凑的顺着既定方针搞下去了。
想想看,其实作者一开始设定的阵容还是很庞大的,有校园背景,有侦探社,还有鬼怪性质,无论哪个都可以写很久,男生女生那些事儿是人类不变的主题,侦探类动画的片长我不用介绍大家也都知道。
也许是不屑于这样设定吧,突然想起豆芽纹也是类似,本身有很好的基础可以一集一个菌这样绵延不断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不过最近几集也没有走这样的路线,也许现在不流行这种动画了?
没有煽情就不足以称之为完结纪念啊,所以我要开始煽了XD。
年轻人的故事里,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情。
同性的友情,异性的爱情,都是一部作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一个人总是寂寞的,刚强如勇子也不例外,尤其还是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
哥哥为她亲手绑上了双马尾,也拜他的死所赐勇子得到了完整的傲娇属性。
如果不想与别人做心灵的交流,那成为知己的事就无从谈起。
于是就这样自暴自弃,欺骗自己,将哥哥作为自己内心世界的全部,这样终究是不能过关的。
人不能不长大,也不能没有朋友。
当你深陷生活的激流漩涡之中时,岸边的一根芦苇都能帮你拯救自己,更遑论朋友伸出的热忱的双手。
勇子是幸运的,她有优子,那个将她从黑暗世界一把拉出的最棒的朋友。
逃避与执着于扭曲的方向永远都是错的,向能感到痛的方向前进,才能找到出口,这该死的励志片台词啊……双倍该死的是,这就是世界的真理。
No pains,no gains。
度过了成长的阵痛期,才能够成为坚强的人,这句话,我应该和勇子共勉。
优子是不折不扣的好孩子,也正是因为如此,本作大部分时间里,她都在扮演着“乏味的好主角”的角色。
开篇的一个小小的关子直到20多集后才揭开,好人也是有弱点的,那就是软弱。
我想优子能与勇子走到一起,除了温柔使然,也是因为对勇子独立气质的向往吧。
要想从一个烂好人变成正直坚韧有担当的真好人,这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呢。
还好,和灰羽一样,最终优子在勇子这里得到了救赎。
所以,我相信优子的未来一定没有问题。
勇子的勇是勇敢的勇,优子的优也是優しい的优,就好像森田忍的是忍者的忍一样,那样大声地喊出来,心里就会明白,在这名字里蕴含着那些赐予我们姓名的人多少的希冀与祝愿。
有这些人在,我们永远不会独行。
人生的路,要与别人一起去走才会更有趣。
朋友的定义虽然模糊,但在迷路时一起寻找着明天的方向,不但可以称为朋友,更可以说是灵魂的伙伴了吧。
谢谢COIL,陪了我大半年,在最后完结的时候,依然可以带给我一份感动。
谨以这一篇似犹未似的完结纪念,此致。
这部动画断断续续的看了很久,今天一口气看完了,眼睛哭成了灯泡。
里面最让我动容的是“真实”,还未长大成人的我们,有大人无法理解看到的一面,我们的信念举动以及奔跑的方向,都是我们本心在驱使。
碰触不到的就是不真实的吗?
触摸得到的一定是真实的吗?
我什么都无法握住,我只知道心中的疼痛是真实的,这就足够了。
实在受不了了呜呜呜呜哇我的电助
永远爱你,我的毛绒绒温暖的小狗。
最后一话哭死了……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累了。
ummmm好焦虑啊好焦虑啊感觉设定总是编不下去迅速吃书
数码宝贝和哆啦a梦的直系后代?科技外形的魔法//概念先行,点子套皮,第一集就是最好的一集。也许是因为初监督经验不足,各细节处尽可能埋下伏笔,用力证明这是个试图内部自洽的故事——恰恰是讲好一个故事最应该避免的。谜面要么过分明显要么故弄玄虚,谜底要么意料之中要么毫无趣味。每一次设定解说都在弥补机械降神,每一次机械降神都需要观众自行思考其中呼应。主线一路向前却始终不敢给出关键信息,只能被角色裹挟着雾里看花。为什么电脑体可以影响意识?暗号是什么原理?imago怎么增强眼镜功能?暗号炉是什么?古旧空间问题有多糟糕?还存在隐私吗?眼镜是主流吗?社会是怎样的形态?所有的世界观设定问题,以孩童的视角动画本可以拒绝回答,但它只是遮遮掩掩似是而非地回答一个放弃另一个。如同太空歌剧般的不合时宜
看到十三集 无聊且幼稚
前几年完全看不下去,现在却觉得还行。前半部和后半部风格相差很大。主角与其说是优子,不如说是原贤、勇子、姑姑。后期故事越说越大,结局有暴走嫌疑。侦探社的所有成员是:0-婆婆,1-爸爸,2和4-玉子姑姑,3-猫目,5-原贤,6-观奈(花楠,原贤已故女友),7-文惠(富美绘),8-优子
没有眼睛的世界才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世界
太给力了。不容错过的佳作。
人设不喜欢,设定没看懂,叙事很奇怪,关键小学生居然要承担这么复杂的设定,好歹换个中二的不好么。。。唯一喜欢的角色是电助,残念
不喜欢眼镜娘。
Seach
前半段会看的不明所以,都是些小打小闹的日常,没有耐心容易弃,然而看到一半恰好是13集的时候整体节奏起来进入主线后会一路看下去直到完结。个人评分可以说是从三星一路飙到五星。在有些阴暗吊诡的气氛中讲了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谢谢你电助。
很深 最后死了好多人呀 这真的是给小朋友看的么?
这开篇如同宫崎骏一般的画风到后期有变成富坚义博的倾向哈哈哈。坑填得不错(不算硬但也基本自圆其说吧?),泪点戳得也到位。比起很多讲‘寻找,守护,成长’的故事厉害多了!结局略dramatic,接吻生孩子什么的不能接受!!ost大赞!=。=
真为女主角智商拙计....
设定不错,小学生们的科幻日常意外的有趣。进入主线后稍沉重的故事与主角团们年龄的不匹配让人感觉不适,内涵依旧没有突破上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某些作品有些许遗憾。比起“小攻壳”,我觉得称之为“小玲音”更适合吧。(胡子那集确实很棒)
3.5
朝着痛苦的方向走 路就在那里
剧情很棒,制作很棒。但设定太多太杂太抽象,伏笔太深,观看体验不佳,不想再
好多bug,多到看不了,漫画人随便类比概念吧,故事不好玩,看了4集,也没什么人推荐,先溜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