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Pierre Morel同时也是一个摄影师,视觉特效师,还是一个美工,特技演员,所以执拍第一部片子就能够吸引人,从而改写我们以前对法国片的一些看法。
导演说:“现在的观众们需要真正的英雄,而不是模仿出来的英雄。
现在的一些极限运动员正在成为真正的明星。
那些真实的动作场景越来越吸引那些寻找极限感官新刺激的观众们。
”Leïto和Damien的扮演者,是真正的攀岩运动员。
综合起来,场景/情节/动作,还有剪接技术,无可挑剔。
终于看了传说中的B13当初看完麦姐的演唱会就该看的片。
晚上十二点跟兔子打完温温吞吞的电话,顾不上第二天的面试,深夜两点实在睡不着起来看动作片,那个节奏啊,让我有种想变身青蛙的冲动。
彻底男性片,不过我还是喜欢的不得了,如此简单,如此流畅,节奏让人忘记节奏的流畅。
编剧是吕克贝松。
导演pierre morel是一个摄影师,美工。
这是他的第一部影片。
看点是:镜头,身手,演员,场景。
这一切结合得十分完美,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法国的功夫片,看来已经超越了香港。
专业极限运动员担任演员,身手矫健敏捷惊为天人。
镜头流畅,就像Leïto评价Damien身手的说法:太干净了。
三下二下就交待了场景,也制造了悬疑。
还有慢镜头的运用,与《两杆大烟枪》《猜火车》一脉相承。
我以为特效一定很多,却得知百分之九十都是原素材剪辑。
可见摄影出身的导演的确了得。
演员都有特色,这么多演黑帮的演员,都是生面孔,却看得熟悉。
头上有字的K2,老奸巨滑的塔哈。
黑帮的生涯就是这样干脆、直接、简单。
小豹子一般的罗拉,她小巧的身材、黑头发和亮眼睛充满灵气和生机。
13区的存在有些不可思议,充满暴力与颓废。
铁灰色的水泥墙,涂着花花绿绿的鸦。
鲜艳的赛车,荒凉的建筑无不折射出冷漠与暴烈。
情节略嫌老套。
出现的巨人已不新鲜。
但是不到九十分钟的片子,看完犹不过瘾。
可津津乐道也。
本片的镜头颇具特色,各式镜头的交替使用,以及特殊的拍摄角度,使影片有了独特的暴力美感。
影片中的固定镜头。
本片中最精彩的跑酷画面,基本上都是通过固定镜头呈现的,虽然是使用固定镜头呈现,但每个固定镜头经过过精妙的组接之后,呈现出的效果也十分精彩刺激。
各个镜头的衔接十分巧妙,将跑酷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雷托与黑帮小弟在狭窄室内楼梯间追逐时,场景的空间变化多,各个固定镜头都很好地衔接起来,并且将每个空间的全貌都展现了出来。
片中的固定镜头还运用在,呈现多人物交谈时的画面,用来表现整个场面,表现人物关系和营造氛围。
影片中的慢镜头。
本片中慢镜头的运用对于剧情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雷托和达米埃逃跑时,两人同时做后空翻的慢镜头,这个慢镜头则在暗示剧情的转变,即雷托和达米埃从被动逃跑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火柴在空中慢慢旋转即将点燃汽油的慢镜头,则烘托出了当时的紧张气氛。
影片中还有一些枪战时的慢镜头,与《两杆大烟枪》的一些慢镜头有相似之处。
子弹穿过人体,人体涌出血液,枪战时漫天飞舞的纸屑与烟尘,在慢镜头的展现,竟然也有了一些美感。
影片中的各种特殊镜头。
例如鱼眼镜头,猫眼镜头,偷窥镜头,俯视镜头等等,分别展示不同的人物及人物的状态和环境。
这种快速的转场方式和各种特殊镜头的运用,对于b13区鱼龙混杂的现状的交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运用多种特殊镜头,对小细节放大呈现出来,就将b13区的全貌展现了出来。
毒品交易,窗户上的弹孔,随处可见的杂物和垃圾,用啤酒刷牙的小混混,这些细节组合和在一起,便成了b13区。
在拍摄雷托房间时,使用了偷窥镜头,制造了悬念。
影片中特别的拍摄角度。
影片大量运用了45度角,垂直镜头以及俯视镜头,来进行拍摄,这些特殊的角度,在本片动作画面中,运用得十分丰富。
在特殊的角度之下,追逐的场面会更加的刺激富有动感。
例如当雷托在高墙上攀爬时的俯视镜头,则将雷托的艰险处境真实地呈现了出来。
不同的拍摄角度,也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起初在塔哈与手下交谈时,为了突出塔哈的高高在上,拍摄塔哈时总是从下往上45度角进行拍摄,拍手下时总是从上向下。
而当手下决定造反,用枪打死塔哈时,拍摄两者的角度则恰恰相反。
还有在达米埃和雷托前去曝光警局领导的阴谋时,达米埃故意装作要引爆炸弹时,领导胆小得缩到桌子下面,此时拍摄领导时的镜头是向下的俯视镜头,将警局领导的胆小懦弱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不同寻常的镜头使用和各种各样拍摄角度,构建了属于本片的独特暴力美感,让各种暴力场面具有特别的美,画面的可观赏性高,同时又具有动作片的激情与刺激,两者的结合使本片极具魅力。
本片作为动作片,在影片内容及节奏上十分精彩刺激,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动作片。
同时本片又与普通的动作片有一些不同,一般动作片的画面,都比较突出暴力与血腥,但本片在画面的呈现上具有暴力的同时又具有美感,因而观赏性比一般的动作片更高。
这个电影是在2005年法国文化年在政协礼堂的法国电影展上看的。
看完以后导演和演员和观众见了面。
有个sb想让男主角之一当场脱掉上衣打套拳,因为那家伙说很喜欢李小龙。
人家当然没脱,靠。
这个电影是小成本,没有记错的话好象100-200万欧元拍的。
那个导演典型的文艺闷骚相。
这个电影开头太他妈唬人了——简直一个上千万大制作的感觉。
节奏导演绝对牛逼。
这个电影还有特牛逼的追逐戏——特别是把在欧洲正在流行的极限社区攀岩运动(就是在社区里的楼群屋顶上窜下跳)引入了影片。
有一个从门上的小窗户钻出去的镜头十分了得,jack陈也没有做过的动作。
这个电影深深为国产大片上了一课——什么是商业电影?
主题巨简单,动作巨好看,节奏巨流畅,情感巨直白,悬念巨人性。
英雄们还是不要参加商业电影的夜宴了,都回家洗洗睡吧。
重新学那态度是可以接受的,否则修想让老子买票。
算算都已是3个多月没看电影了...一是没有时间,早出晚归,回来之后还要处理一些事情,更主要的是没有看电影的心情。
说到看这部电影的缘由都有点好笑,周日下午出房门去了趟洗手间,结果风把门带起并锁上了,我没带钥匙,要命的是我只穿了条裤衩,手机什么的也没带。
又是住在7楼,连从窗户爬进去的可能都没有...与是敲开了隔壁兄弟的门,借手机给房东打了个电话让前来开门,正巧这哥们在看电影,于是也呆了下来。
PPstream看下来画面还是很清晰,也是法语原版的,感觉不错。
回去之后,也在网上找了第二部一看。
法国的动作片我看的很少,而至少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不错。
动作潇洒连贯,尤其是在楼间追逐的动作富有弹性和力量感,甚至于让人忍不住想要一试,而这也是港式动作片和美式动作片所不具有的。
影片的题材也很具现实感,法国也是老欧洲国家在面对移民和种族问题的典型。
最近法国驱逐罗姆人的行动便是例证,来自东欧、北非的移民大量的涌入法国,在欧元区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进一步压缩着法国人的生活空间,失业、文化冲突更是加剧了这些种族冲突。
巴黎13区在现实中是属于华人区,而在暴力街区第一部中并没有亚裔的身影,只是在第二部中有一个亚裔的帮派团伙,影片中把13区定义为一个混乱、无政府、充斥了暴力和毒品的区域。
影片讲述的是法国政府借超级警察达米安之手,妄图引爆在13区的特殊炸弹以灭除13区这个烂摊子,而最终在13区人雷托的帮助下阻止和揭穿了法国高层的阴谋。
影片中有句话很深刻:战争与民主不能共存。
引申下去,民主也不能代表民权,而即便是一个民主的政府,也不能完全代表民意。
利益和权力往往能遮蔽和扭曲民意,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乏少数。
而更何况那些独裁集权的国家了呢?可能是先入的印象,第二部感觉比第一部差不少,动作给人的感觉差不多,可情节却差了不少,第二部的情节讲述了十数人空手劫持法国总统的情节,给人有不可思议的感觉,缺乏真实感。
一直觉得吕克贝松的电影风格让人抓不到头绪。
当年的《Leon》或者《Big Blue》都是文艺的让人心碎,但也拍出《Taxi》这样囧的笑料电影。
看了《B-13》之后,认为他老人家对动作片情有独钟,剧情是不用思考变天下大白的套路,重点就在于那令人叫绝的parkour功夫上,简而言之,就是个B级片。
电影到是不难看,最然对功夫片不感冒,但节奏紧凑,加上两位男主角面向端正,同进退共杀敌,最后还有段纠结的厮打,于是正中了腐女们yy的萌点。
在吕克大叔的眼里,真正的反派都是道貌岸然的国家机器,虽然有些偏执,但也是大多数人内心潜在的观点。
这电影还要出2,继续观望。
昨天晚上刚把该片看完。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所谓的2010年。
法国政府把犯罪率居高的地区用高墙和别的区域隔离起来,这里称作13区。
影片一开始就用镜头穿插13区里某栋大楼内的各色人等活动着的场景。
随后就有了在高楼之间追逐跳跃的镜头,非常精彩,尤其抓住绳子荡来荡去的情景,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功夫片比如成龙主演的。
这个13区简直就是黑帮的天堂,连里面的警察都岁他们无可奈何。
但是两个小伙子一起,巧妙地让黑老大被自己的手下给终结,原因竟是他跟警察要挟需要1000万的钱转进自己帐户来换取那个警察遗弃的炸弹,却没有想到帐户被警察掏空。
当他手下那帮家伙对着他质问该怎么发工资的时候,确实有一种黑色的幽默。
我发现在那群黑帮的屋子里俨然贴着李小龙的海报,也从中足以可见李小龙等中国功夫对这部电影的深刻影响。
去取炸弹时遇到巨人打斗的场面确实让我们不觉得有新意,在香港的功夫片里都已不是一次两次出现。
这部影片追逐、跳跃、打斗、枪战等场面无所不有,情节紧凑,让人对法国电影选材的新角度钦佩不已。
在久未启动的蒙尘台式电脑的轰鸣中,我们观看了这部Banlieue 13(中文译名“暴力街区”),内存不足导致画面有时不够连贯,生生制造出王家卫式跳格风味的观影体验,幸亏这是部动感十足的电影而非缠绵悱恻的文艺片。
感想一:成龙可以休矣,中国功夫如景泰蓝一般流传世界,中国功夫片(包括香港)风靡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若想再度荣光,恐怕得往文化的深处挖掘而不能仅靠动作花俏来打拼——因为人家打得比你好,长得比你帅,电脑特技比你强,能砸的银子比你多,对于外国观众他们还更愿意看到本土英雄……两位男主角David Belle和Cyril Raffaelli,长相很酷、肌肉漂亮、身手不凡。
尤其是David,电影开场五分钟后的一场追逐戏已经让我叹为观止,成龙素以身手敏捷擅长小空间内腾挪辗转著称,然而跟帅哥David飞檐走壁、上窜下跳的灵动轻松一比便有逊色。
打斗场面虽然不算太多,但都设计精巧动作漂亮,加上一流的剪辑和配乐,看起来十分之爽。
后来在网上看到介绍,说这两位都是极限运动选手和功夫爱好者……难怪难怪!
探讨人的身体灵活敏捷程度之无限可能,看来是带来视觉享受的一条路径。
感想之二:全球化带来天下大同。
瞧2010年法国贫民区混混匪徒们的穿着,整个一美国黑人社区嘻哈风格(大量半裸肌肉男除外),连拿个手枪比人家脑袋的姿势都那么 hip-hop:自己歪着头,拿眼角斜觑对方,高高举着手枪还平转过来手腕向下弯曲……地下赌场入口货架上摆满法语标签的宝路猫粮狗粮及罐头;匪徒老窝墙上有一张NBA招贴算个小bug:似乎是头扎白色汗带的詹姆斯在扣篮?
拜托,你们不是讲2010年的故事么。
然而,法国人终究是法国人。
遍布整个贫民区的涂鸦那么精彩漂亮,这些嘻哈混混的装扮、纹身到电影画面色彩、配乐都很让人舒服,很“艺术”。
更重要的是,故事的确让我们意外了好几次,常有出乎意料,峰回路转。
拍电影不是非得遵循好莱坞的滥俗套路啊。
后来发现编剧之一是Luc Besson……导演则是跟随贝松干过多年摄影和美工的pierre morel,本片是他的导演处女作。
以及,即便是在这样一部地道的动作片里,法国人还是要谈论政治、民主、权利……故事仍然要构想一个邪恶的政府/官员,借主人公之口说出“在法律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用舆论来作为个人反抗国家机器的强大武器(结尾主人公让人偷拍了政客们阴谋败露的录像并威胁他们要放到电视或者网上去),英雄主义则体现为拯救200万人(尽管一半是人渣)的生命——从政府的阴谋手中而不是从恐怖分子手中。
秉承了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中将国家政府视作个人自由的天然敌人的观点。
剧情就不介绍啦,总之的确值得一看。
其他一些八卦:IMDB实在是查询电影人前世今生的好工具。
发现本片的导演和演员中大部分班底都是长期随吕克·贝松打江山的人,其中不少人涉及 The Transporter 一片。
例如本片导演就是该片摄影,吕克·贝松也是该片编剧之一。
我们在starmovie频道看过这部片子,故事很滥俗,但是男主角Jason Statham真的很酷!
也是肌肉男,力量感和速度感十足——而且看起来他正当红,05年和06年要开打的有六部电影之多,其中包括The Transporter II。
此外舒淇在里边有一些展露性感风骚的镜头哦。
另一部也通过starmovie看到的、有中国主角的、且与Banlieue 13相关的电影是Kiss of the Dragon。
对了,李连杰是里边的英雄,而且他和贝松一起当了编剧。
至于本片中的两位极限运动高手猛男主角,啊,Cyril在Kiss of the Dragon里跑过龙套,同时在该片及The Transpotter及其他动作片里担任特技演员,在Taxi 2里担任柔道指导…… 至于David,跑了更少的龙套,例如扮演什么“maskman”的角色,同时还担任过电影摄影师……我喜欢这两个家伙,并祝愿他们早日完成从“宋兵乙”到“星爷”的升级进化过程!
未来暴力街区有志青年与黑帮之间争斗的情节,在高楼之间的跳跃与扭打的故事,热热闹闹但总觉得少了些可以称之为“髓”的东西,印象中有些TEXI和企业战士的味道,或许三年前我还会觉得不错的样子,现在就很麻木的看完了,可看而已。
法国电影中融合了很多中国的元素我一直是这样觉得的,欧洲电影中法国的东西一直是一种特例,有着西方的随性和亚洲的细腻,当然不是说这部电影。
可看却不必收这个样子!
仅仅是个动作片罢了~
跑酷动作设计很有看点,男主真是跑酷高手:闪转腾挪,上下翻飞,穿超各类障碍犹入无人之境,关键还是亲自上阵,牛!
吕克·贝松
酷!!!!!!!!!!
最烦用力过猛闪耀傻逼光辉失真的英雄主义 这跟看穿本命年大红内裤的超人有啥区别 那么多发子弹都打不到猪脚们 等到猪脚毫无遮挡物四面楚歌时 敌人突然一任性不用手枪偏用肉搏 然后不出意外被一拳揍死 傻逼得喊都喊不听
除去剧情就还不错
跑酷!
动作元素开头还不错,但剧情简直无脑。
正如其他的法国片,就一个字:烂
PARKOUR
parkour真是一项伟大的运动,太酷了!
来看跑酷的
春哥附体的两个人,那个炸弹就不能到时间后自动引爆?一群傻逼
D1
2.5 / 这种看上去点子很好执行起来毫无细节人物更是压根不存在的剧本,确实很吕克·贝松。跑酷是拍得挺好看的,但仅限于好看。最终想表达的空间正义几乎是平地起来的,没有贯彻到穿梭于空间中的人物运动(看看《悲惨世界》?)。最关键的剧情转折更是荒谬:所以大资本剿灭了地痞流氓,和平改良的正义就能自动到来了?顺便说一句男二真好看啊,像福柯(?
我喜欢这样的风格,剧情简单,动作简练,还有些小幽默,简单粗暴,很好!
帅死了!两个男人惺惺相惜啊,最后就要在一起了啊,我现在看什么都能看出爱啊。没有爱情这个泛滥的东西,全片主体清晰无比,毫无拖泥带水。跑酷的镜头无比帅气!
比成龙帅,比成龙的动作更漂亮
只记得开头的酷跑
剧情矫情做作,动作花哨,场景设置过于精心。未金玉其外,已败絮其中。第一部既然如此,第二部就不需看了。雷托的饰演者倒挺像王力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