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居里
Marie Curie
导演:Marie Noelle
主演:卡罗利娜·格鲁什卡,Arieh Worthalter,夏尔·贝尔林,伊莎贝拉·库纳,马立克·兹迪,安德烈·维尔姆斯,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玛丽·德纳尔诺,萨缪尔·芬齐,彼得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 Poland,德国,法国语言:德语,英语,法语,波兰语 Polish年份:2016
简介:影片讲述了居里夫人1904年到1911年的经历。埋头实验,幼儿降生,丈夫离世——经历了人生变故的居里夫人仍以顽强的意志继续着科学研究,为自己争取法国科学研究院的席位并结识爱因斯坦和朗之万等人。她因为与朗之万教授的风流韵事被公众恶意中伤,更险些失去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小易甫字幕组)详细 >
记2021 5.8 29观影
一部人物传记对人物生平熟悉以外,对她的性格、待人处事都该熟,居里夫人不应该似文学家的多愁善感,应该多一丝女科学家的果敢和才智,何况混迹并超越了一群男人。本片居里受到感情的阻隔的篇幅比例太多,史实上确实居里丈夫死去后又坠入不伦之恋,但学术上也受到被痛扁的打击。改编的真实度有待考证。
影片过于叙述感情戏份了
几乎是一本纯流水账的传记电影,倒也算是在90分钟不长的时间里把居里夫人的一生捋了一遍:皮埃尔居里被马车撞死,守寡的居里夫人被置疑此前研究成果都是丈夫的功劳,和朗之万的感情……事情倒是都点到了,但却很难让观众跟随剧情的推进感情有所起伏。居里夫人那么传奇的一生在本片里几乎都以白描的方式呈现,让我很难对这部电影有回味和咀嚼的空间。
围绕居里夫人为在二十世纪初由男性统治的研究界获得认可所做的斗争以及私人领域与有妇之夫制造的丑闻,讲述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期间的短暂生平,塑造其集科学家、教授、单身母亲和情人身份于一身的女权主义者形象。在视觉上结合复杂运镜和手持摄影,利用分屏、跳接和隐性剪辑等现代手段处理历史题材。但众多公私生活片段缺乏明确的叙事主线,对人际关系的戏剧性描述让位于研究本身。
也许上天忘记她是女人了,把天赋技能给了她;也许上天想让地上的男女公平,把这神一般的聪明给了她......自从有了人类,男女之间就没有平等的地位,男权主导的社会,女人一直是附属......
一般般,不喜欢这样的叙事镜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但这不是我所了解的居里夫人。
3.5分!童年榜样!第一时间去电影院刷了。主角塑造得还是可以,四处迸发着生气的居里夫人,与海报上那句拷问灵魂的名言十分贴切——如果没有好奇心,人类将会怎样?主要缺点在于叙事不够流畅,大概导演刚出道吧。
很多个人的挣扎,一位诺奖之外有血有肉的居里夫人。
什么比支配宇宙的永恒定律更迷人,什么比发现这些定律的人类智慧更美妙?
这是一部看完让我不知道如何评论的电影。节奏让我不是很适应,镜头给人很不稳定的感觉,让我经常努力去猜测人物和剧情。电影节的中文字幕和英文字幕对不上的情况有好几次,影响了观影体验,可能也影响了理解。不过对于结尾玛丽和女儿的背影,优美而意味深长。
伟人经历没法说
有点乱哄哄的感觉。为什么重点不在于夫人的科学研究,而是她的私生活呢?是想说明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独活不易么?还好夫人足够勇敢、霸气,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arte深夜 很难想象这是拍出anarchist's wife的导演磨出的居里传记 将重点放在了情色感偏重的绯闻事件上 晨起穿衣 裸躺的光影都妙极 不过很遗憾 与主题完全不搭
本片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传记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居里夫人
2019-DY-84
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人们的思想,而不是他们的生活。对知识的拒绝和对创造性思想的恐惧,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迷失。我们不应惧怕生活中的任何事,而要去理解它们。没有了好奇心,我们又将会怎样?
没有丰富的情感经验 成就不了居里夫人
有人挺有意思,非要在评论中质疑说:为什么要把居里夫人拍成这样,和有妇之夫搞不清,她哪里像个科学家了?可问题来了,导演并没有想拍科学家成功史啊。至少从我的角度,导演更倾向于去反映一个集“女性”、“科学家”、“母亲”、“妻子”、“情人”等诸多身份于一身的女人的“人生之难”。有时候真心觉得,给女性戴上重重镣铐的,还就是许多身边的普通人。他们不能接受一个复杂的女性,他们能接受的,要么是不动别人老公的三观D代表,要么就是无性科学家。
因为科学成就你知道了她 而不是她的感情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