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Egon Schiele: Tod und Mädchen,席勒:死神与少女(台),埃贡·席勒,那个死去的女孩,Egon Schiele: Death and the Maiden

主演:诺亚·萨维德拉,马蕾茜·里格纳,瓦莱丽·帕赫纳,玛丽·容,拉里萨·布赖德巴赫,伊丽莎白·乌姆劳夫特,托马斯·舒伯特,丹尼尔·施特雷塞尔,科内利乌斯·奥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卢森堡语言:德语年份:2016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剧照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2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3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4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5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6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3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4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5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6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7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8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9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20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剧情介绍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十世纪初,埃贡•席勒是维也纳最受争议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生活与作品常受美丽女子及其所生活的行将末路的时代所驱动。其中两个女人对他产生持续影响——他的妹妹葛尔蒂是他的首位缪斯,而十七岁的瓦莉也逐渐成为其真爱,并在代表作《死神与少女》中留下永恒身影。席勒的极端绘画成为维也纳的丑闻,但诸如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等大胆的艺术家和艺术商却领略到其中的不寻常之处。然而,席勒也准备好翻越自己的痛苦,为艺术牺牲爱情与生命。(小易甫字幕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赴刃最美的青春伦敦黑帮第二季万圣节家宴空罐少女非亲兄弟在最终列车上开始的恋爱超新约全书王牌英雄转生史莱姆日记永远的母亲红战靴月色撩人灵魂摆渡3甜蜜暴击我的娜塔莎西洋古董洋果子店死亡竞赛无爱可诉不惑之旅十日寻人伦敦·休斯:猎男大法第四审讯室鼓上蚤时迁家庭经济学第一季阿奇一家人生真美丽怪物我爱一碌葛熟男,我爱你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长篇影评

 1 ) 从Edith和Wally的照片就能看出席勒选Edith的目的,以及深层次的原因

Edith生于1893年,比Wally大1岁,离世时年方25。

这张照片看着35都打不住,眼窝深陷,泪线明显,最重要的是眼睛没神。

评论家说席勒画的她像木偶,也许不是画成那样,是本来长得和气质就那样。

Edith和席勒。

这张更显老,有点像英王查尔斯现任妻子卡米拉中年的时候。

《席勒纪录片》第12分,收藏席勒作品最多的维也纳丽城博物馆(Leopold Museum)馆长弗兰斯·斯莫拉(Dr Franz Smola)说“Edith家是小资产阶级,所以不喜欢席勒以前的作品。

她拒绝为席勒当模特,她甚至要求席勒不能再画模特,更别说果体画了。

她导致席勒在创意上有所停滞,这是肯定的”。

【现代绘画大师】06/35 埃贡·席勒 | 2018 | 中法双字 | 表现主义 | 维也纳分离派 | Egon Schiele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席勒结婚后风格不再那么锋芒毕露和强烈了,因为受到制约了。

有多少艺术家喜欢自己的创作受到别人的限制(席勒可是很抨击过那些批评他艺术的人,但这次为了经济屈从了)?

有多少艺术家会和不欣赏自己作品、甚至不喜欢自己绘画风格、和自己在艺术上心灵不相同的人结婚?

这肯定说不上出于爱或心灵契合、灵魂伴侣。

再说Edith的长相和气质,和美丽不可方物,年轻漂亮、气质非同凡响也沾不上边,就是普通人一个。

席勒和Edith认识前,Wally和他度假的单人照。

眼神深邃有神,带着探究和热烈,有点勾人。

这张眼神坚定而宁静,透着强大,就像席勒画的他们俩的双人自画像中Wally的眼神一样。

Wally虽然只比Edith小1岁,但看着比她年轻多了。

而且和席勒相识与十几岁的少女时期,席勒一直喜欢画年轻的少女。

和Edith结婚肯定也不是因为她年轻灵动。

但是Edith比Wally家境好得多,虽然只是小康家庭,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生活安逸稳定,父母双全且有房产,资源人脉也都是这个阶层的。

而Wally是个私生女,父母在她出生后才结婚,后面有3个妹妹,前面还有一个异父姐姐(不知是不是婚生)。

父亲早亡,母亲身体不好,而且居无定所、朝不保夕,从1911到1917年7年间原生家庭搬家23次(意味着没有房产,也许交房租都艰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Wally才小小年纪出来当果体模特,完全是生活所迫。

本来Wally是席勒老师、40多岁的克里米特的模特,有传闻还是他的情人之一。

这个年龄差能发展为情人,还甘当情人之一,多半也是为了有个依靠,有个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后来席勒和她合作工作,并没有一开始就发展出特别稳定的关系,也没有画那么多她的肖像。

是她在席勒入狱后的奔走努力、不离不弃,才让席勒对她另眼相看,感情进一步紧密。

这里有她善良、爱席勒的原因,但恐怕也有她想和席勒长期稳定工作的原因,毕竟比起在40多岁、有很多情人的克里米特的身边,在20出头、还是单身的席勒身边更好,也更稳定(因为没有那么多情人竞争,工作机会也更多一些)。

爱情固然很美好也重要,但是对于无依无靠的Wally来说,生存更为重要,首先要生存下去。

她当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不跟席勒就得去跟克里米特,或做其他不稳定、朝不保夕的工作。

Wally积极配合席勒的工作,管理其他模特,对此毫无嫉妒,同时照顾席勒的生活,甚至百依百顺,也没有逼迫席勒和她结婚,其中固然因为她陷入了爱情之中,但更重要的是她想在这里有个栖身之地,能够稳定的生存。

席勒好友、后来的妹夫安东·佩诗卡(Anton Peschka) 甚至觉得Wally是计女,满足席勒的欲望,迎合讨好他。

可是,对于十几岁无依无靠、贫穷的Wally来说,她还有更好的活下去的选择吗?

再说,她不是光满足欲望,她也支持着席勒的艺术创作。

而且自从跟了席勒,并没有再跟别人,也没有朝三暮四,而是有情有义。

当时席勒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有一次Wally甚至向一位席勒作品的收藏家 Heinrich Benesch 借钱,因为席勒和她去了维也纳布格剧院Burgtheater,又带她吃了一顿饭,用最后一笔钱坐电车回来。

有一个全身心支持自己、懂自己爱自己的人是非常难得的,也是美好的,但是席勒和Wally在一起也面临着迫切的生存压力。

席勒父亲早逝,亲戚也断了对他的经济供应,纯靠卖画挣钱,维持两个人的生活。

Wally积极地奔走卖画,联系收藏家,也是为了两个人的收入能多一些(Wally一直是个面对生活和困难积极、有勇气和执行力的人,无论是为席勒出狱奔走还是为卖画奔走)。

席勒和Wally一起长达4年,但一直没有结婚,不止因为Wally的身份出身问题,同时有更现实的问题,他对以后的生活没有那么大的信心和把握。

但是肯定,他是爱Wally的,要不也会和她在一起那么久,毕竟他自己都没有稳定的收入,想要和另一个人长期维持关系(而非偶尔约会)会花更多钱。

Wally还是大意了,认为席勒喜欢年轻少女,对于把已经20出头、容貌气质也不出众的邻居Edith介绍给席勒认识觉得没什么。

却不知在这种不定生活状态下的席勒正好渴望能有个稳定富足的生活,可以他的艺术创作提供经济保障。

Edith本人没什么,但她背后的阶层却是席勒渴望的。

席勒认识姐妹俩时,甚至没想好追求哪一个,但是就是要追求,因为他追求的是进入这个阶层。

反倒是那些和Wally一样出身的模特,其中不乏年轻漂亮的,席勒虽然见了很多,但都没有改为追求她们,因为她们和Wally处于同一状态,给不了席勒想要的生活。

如果和Edith姐妹中的一个联姻,席勒就不再面对生存压力,因为就算自己养不起Edith,Edith娘家也会继续提供帮助。

而Wally的娘家可能还需要Wally去帮助。

就算像和Wally在一起时又遇到花光所有钱的情况,需要去借,也不用去伸手向收藏家借,Edith的父母和亲戚都能资助。

等于和Edith在一起,再没有生存的后顾之忧。

席勒的打算是既和Edith联姻取得经济稳定,也继续和理解他艺术、全力支持他爱他、顺从他,而且很有魅力灵气的Wally在一起,不过无法两全。

Edith让他和Wally断绝关系,他折中地要和Wally每年度假。

可是对于Wally来说,她不仅失去了长期爱人,也失去了长期稳定的工作机会,席勒结婚意味着她没法再给席勒当模特了,又陷入了生活无着。

同时一年度假一次,能给她多大的帮助呢。

当席勒和Edith接触时,Wally都没有因此离开他,因为她无处可去(或没有更稳定的去处),席勒以为这次她还是不会走,但他又无法再给她提供一个栖身之所和稳定的生活。

Wally不得不什么都靠自己,没着没落,又恢复了为他出狱奔走、两人建立稳定关系前的状态。

Wally的顺服、不要求结婚(她不奢求婚姻,只想要个栖身之所和依靠)、也不干涉席勒交往其他女性是建立在席勒能给她提供生活的基础上,当不能提供了,她就没有再顺服,也没有顺服的必要了,因为这个男人已经不能再给自己什么,甚至连饮食住处都无法给自己提供(Wally的原生家庭在1911到1917年间搬了23次家,居无定所的她是需要这些基本保障的)。

如果彻底分手,Wally可能还能拿到一笔分手费或补偿,可是如果答应一年度假一次,等于没有分手,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Wally去当护士也是迫于生存,和平时期她没有当护士的机会,只能去当果体模特,这份工作还不稳定(除了和席勒建立稳定关系后),战争时战地医院大量需要护士,她才有了护士的固定工作,终于可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席勒和Wally的故事体现出当时艺术家和Wally这种底层出身的人的无奈,想在一起但又不得不考虑更多。

贫穷和生活的朝不保夕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爱情。

如果席勒像毕加索那样自己就很有钱,根本不用去巴结Edith的家庭,不用受这个家庭对他艺术的限制,不用屈从于根本不理解自己艺术的人。

如果他有足够的钱,仍然能保证Wally的生活,Wally也不会离开他,冒战争和生命的风险去当护士来赚取生活。

席勒如果有钱给Wally租或买一套固定住房,每月给她足够生活费,即使他结婚了,他一年不得不搬家3次以上、到处颠沛流离的爱人还是会和他在一起。

但他的经济水平远远没有达到。

爱情很美好,但在生活面前却充满了无奈。

席勒做一切去保证自己艺术创作的资本基础,Wally做一切去保证自己的生存。

对于比席勒家庭条件更不好的Wally而言,她往往没有选择,说她利用年轻美丽的自身条件也好,说她百般顺从讨好也好,和席勒在一起时,她靠着他生活,根本没有能力和底气去和他讨价还价,惟有无条件顺从,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

《死神和少女》这幅画少女抱住死神,不光有深深的爱和依恋,也因死神曾是她的生存依靠,她不想放手,她很年轻、无依无靠、没有家庭背景支持。

而死神席勒,想和她在一起,又想去拥有自己的经济依靠,和中产阶级小康家庭联姻后,要供养家庭和妻子,以后可能还要供养孩子,没有经济实力再去供养她,自己的金钱只够每年和她度假一次。

 2 ) 死神与少女:镜像关系

迷席勒是从他的一幅自画像开始。

席勒从某种程度上讲相当自恋,短短28年生命里留下了一百多幅自画像。

其中有一张非常特别,是两张一样的脸依偎在一起。

居上者神情天真烂漫,又带点无所谓地望向画外,居下者则神色阴郁,眼神警惕。

面部用席勒标志性的表现方法,强调线条和棱角带来的冷峻决绝效果,阴影处用席勒爱用的橙色填补,肩部以下则完全留白,两具身体融为一副。

之所以先说到这幅自画像是因为情节进行到这一幕:席勒为了能继续画画决定娶埃迪特,在最后一夜拥抱瓦莉。

透过镜子他们的神情凄楚,无法不令人联想到前面这幅自画像。

说这个场景和自画像很相像,不只是姿态和相对位置。

席勒所在的上位对应着醉心艺术的一面,瓦莉对应着那个为他奔走考虑现实问题的一面。

事实上这个场景对应的是另一幅名作《死神与少女》。

也是这部电影的点题。

一开始起名叫《男人与少女》,在席勒开办展览时,他收到了瓦莉感染猩红热病死的消息,于是默默把所有的标签改成《死神与少女》。

相比较自画像,这幅画在情感上更接近于电影中的场景。

艺术进行到表现主义人们早已不要求画家以工整的人肉照相机技术复刻细节,颜色和线条成为传导人类共性情感的工具。

橄榄绿的死神的脸和橙色点缀的少女的脸两相对照,是高度饱和的哀愁下暗涌的不安。

当然不是说席勒本人对瓦莉真有通常概念上的爱情体验——瓦莉之所以能在席勒身边相当稳定地度过四年时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对于其他席勒的模特没太浓重的嫉妒——因为她觉得她与席勒心意相通,直到席勒开玩笑似地要她写书面保证:绝对不爱世界上任何一个人。

瓦莉气得摔门而出他追出去喊的也是:别走,我需要你……为了画画。

评判艺术家的道德水准如何很无聊,渣不渣并不能影响他本身的伟大。

真正有意思的部分是自画像与《死神与少女》里,瓦莉和席勒的对应关系恍若镜像。

精神层面的共鸣到底是生死大义还是细枝末节很难说清。

席勒一生中三个重要的女人里,他的表妹平和恭顺,妻子保守守成。

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嫉妒,前者在早年间嫉妒席勒从裸体剧院带出的演员模特,并因着嫉妒嫁给席勒的艺术小组中席勒最讨厌的人。

后者嫉妒席勒和瓦莉的关系,不愿意以同样的方式被席勒描画。

早在莎士比亚的《驯悍记》里就说了嫉妒乃是女人的天性。

瓦莉有过嫉妒么?

她有过嫉妒也依然义无反顾地追随着席勒。

席勒去当兵她没钱到布拉格租房子就跑去当战地护士“期望能在未来某天与你偶遇”。

但只有在席勒临死之前他才知道自己失去的到底是什么。

时间的错位让圣母般的奉献虚掷。

如果可以,希望世界上没有人能遇到知音,众镜相照,重重观影,成其无尽复无尽。

但也只是镜子而已。

 3 ) 男人和少女

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现在眼前还浮现着男主在自己展览隔壁的小屋里默默地把每一张条目上的作品“男人和少女”改为“死神和少女”,桌角静静的躺着刚寄来的带有wally死讯的纸条。

影片显然是将两者的爱情美化了。

据真实记载,二人分手的场景十分不堪,schiele抛弃了对他不离不弃四年的wally,转身就娶了家庭条件优越的Edith。

他确实是势利,女性对他来说永远只有利用价值,用完了即抛弃。

在离别的咖啡店,wally穿着他亲自设计的裙衫,含着泪的深吻也未能留住这一放荡的游子,他只是生硬地别过肩膀毫无表情地疾步离开。

但影片仍然想让观者相信,离开wally的那几年,他也会时不时想起克利姆特家的初见、与她共度的纽伦巴赫阳光明媚的乡间和维也纳的大雪。

更无法忘记的,是紧抱她于胸口,“男人和少女”的灵光乍现。

女性在schiele的一生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他以充满情色意味的人物画著称,并坚称他对身体的一切描述都只是艺术。

缪思可以有很多,但真爱只能有一个。

我们都心知肚明,wally在他妹妹婚礼上的“没有爱上任何一个人”的证明是假的,她深爱这个如此执扭又忧郁的男人,也许是从第一天那目不转睛的眼神开始,也许是他让她把长袜拉高一些的时刻。

所以,一年后,当他拿着写着同样证明“一年会花几周的时间和wally一起度假”,而要娶Edith的时候,这仿佛是一场无情的儿戏。

艺术的圈子里,特别是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男女关系是说不清楚的。

wally和Edith形成鲜明的对比。

可能是出于身份的卑微,wally永远像百灵鸟样用无限带有浪漫生机的包容对待这位大艺术家,所以他们的爱情也好工作也罢才能维持数年之久。

在得知schiele和Edith的婚讯后的崩溃也在情理之中,她对他是海水般的爱,既可以有汹涌的激情为他提供艺术的灵感,又保留着日复一日平静却扎实的爱。

艺术家身边的女性是最伟大的。

而只有艺术家,往往是男性,被历史所记住。

女性,一定要像蒙马特情人苏珊娜瓦拉东一样,不仅要有过人的才华,还要有睡遍整个印象派,让无数男人梦寐以求的名声才行。

要不然只落得卡米耶克洛岱儿的下场:分明有着和罗丹不相上下的天才,却只以“罗丹的情人”被记住,在精神病院孤独的死去。

而Edith从新婚开始就在不满,“我不想让别人这样看到我”,这是看了schiele的素描后的冷漠话语。

要不然就一直在嫉妒他和别的女人,即使schiele在多活几年,这段婚姻也不会长久。

高傲怪诞如schiele,怎么会任人轻视他的艺术?

也许在世人看来无情,但他是把moua,wally和其他的一切视为艺术。

爱情、友情、亲情。。。。

所有的都和艺术所重叠,因为艺术既是生命,是他一生所追求,而不会左顾右盼地迷茫。。。。

ps:1.最近几年传记电影越来越多了呐,前段时间看了舞女,也非常棒。

欧洲的传记片画面都特别唯美文艺复古2.花痴福利:男主360度美颜,小哥实在是太帅了(屁股没有想象中的性感,总要有缺点。。。

)他是不是模特??

 4 ) TOD und Mädchen

刚学法语的时候,兴致来了想找法语片,结果找到就找到这个德语片当法语片看。

席勒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之一,其第一位女模特是自己的亲妹妹,充满少女气息的画作,一丝不挂的少女,让还不是很开明的法国民众对席勒和其画作充满争议。

席勒的第二位对其画作有影响力的女模特是一名妓女,张扬的个性、光芒四射的性格让席勒在该时期的画作更为狂放。

后期使得席勒绘画风格发生转变的缪斯是瓦莉,这个时期的席勒不再如少年时期的贪玩放纵画作的线条也日趋柔和。

但在艺术家眼里,当画画与爱情发生冲突的时候他的眼里只有画作。

而这幅TOD und Mädchen画的就是瓦莉。

最后席勒娶了艾迪丝,瓦莉在部队死于猩红热。

看完整部电影以后,我的内心是崩溃且混乱的,电影中我感受到席勒的不羁、放荡和急迫想要安放的爱情,但是好像哪里都不家,哪里都是过客。

最后把自己送给了上帝…哎…

 5 ) 神级开场,正片垮掉

被一开场的雷声、喘息声和火车奏鸣声的紧凑交织瞬间拖入剧情,然后逐渐被空洞平庸、松散拼接的正片深深地无聊到…原本期待一部钢琴家般的杰作,看到的只有虎头蛇身蚯蚓尾。

少年时父亲因梅毒早逝,与妹妹病态的依恋与掌控欲,与非洲优伶的露水情缘,与金主彼此利用与放弃,与山谷中的云雀坠入爱河,在维也纳引诱了对面无辜的中产姑娘…最终在战争加剧的窘境中贫病交加死去…导演讲故事的手法实在平庸,众多剧情看不到关联,感受不到内心的波澜,只看到埃贡一边享受着女人们的保护,一边利用着她们的深情。

这份自私和薄情之下,他对绘画的热情都显得那么虚伪。

纵然不能用今时的道德观审视过往,我却很难不将自己的世界观代入电影。

要讲好这个不易被现代价值观理解的故事,需要更强的情绪、更深的触动、更纯粹的艺术感染。

而我只看到了帅而无味的男主,演技被wally吊打,自始至终未看到席勒内心的澎湃汹涌,只看到被女人们保护的渣男在自我陶醉,总觉得对不起这如画的风景和配乐。

 6 ) 那些灵光闪现的一瞬,就是点亮他艺术创作的星火,不要问他是什么时候,是否不堪

请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评判艺术家。

我能充分理解一个艺术家获取灵感的方式,也许席勒就是一个通过欣赏女子luo体产生灵感的艺术家。

影片以倒叙的手法,表现出艺术家席勒的一生,他纠葛于很多痴迷他的才情,贪恋于他的样貌的女子之间,往往轻而易举地通过让女子成为他模特的方式,占有女子。

但是又不长情,常常这边还没有彻底离弃,那边新欢又至,让曾经深爱他的女子伤心欲绝。

他还很有占有欲,一旦成为他的女人,他虽然不再宠幸,但是又不愿意其他男人涉足,很怪异。

我只能理解为自私的爱意。

众多女子中,瓦利无疑是席勒的真爱,和她在一起的时光,特别自由,也是席勒作画的黄金期,他创作出了旷世奇作《死神与少女》,就是以瓦利为原型。

瓦利应该是特别理解和支持他的知己,不管他性格乖张,还是花心多情,她都无所谓,但是就是不能忍受她与她人成婚,因为这样的席勒就不属于她了。

但是最后爱情还是败给了生活和艺术的需求,富家小姐成为了席勒赖以继续追求艺术的救命稻草,而穷苦无依的瓦利只能在一隅偷偷哭泣……喜欢青春的激情散放在漫天雪地追逐打雪仗的欢愉,散放在浪漫舞曲肆意的狂舞,散放在宫殿般的长巷,一起坐着自行车飘逸地飞奔。

可惜所有的浪漫遇到了关乎生存和爱好的急需,就变得一文不值,只能在孤独里渴望不着边际的可能相遇,在寻找曾经相许中共同渴求的地方中寻找遥远的温存,可惜女子不能进入,愿望彻底的破灭,结局只能是死亡。

也许席勒就是瓦利的死神,毕竟没有了他,就只剩下虚空的躯壳,毫无生的意义了。

不明白在得知最爱的瓦利得了重症后,席勒为何会如此克制,难道所有的回忆对他来讲都不值一提,还是他对艺术的痴情胜过了他对瓦利得爱了呢……28岁就英年早逝,留给世人的是不朽的画作和手稿,里面写满了他的爱和痴情。

那些灵光闪现的一瞬,就是点亮他艺术创作的星火,不要问他是什么时候,是否不堪!

 7 ) 埃贡·席勒

埃贡·席勒(EgonSchiele,1890.6.12-1918.10.31),奥地利绘画巨子,20世纪初期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其作品表现力强烈,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

看片之前并不知道是人物传记,奥地利90后演员诺亚·萨维德拉的美让人感动,很久没看到这么符合审美的年轻男演员了。

美男子的美不是简单的浓眉大眼瘦削肤白,诺亚雕像般的五官轮廓和健康肤色无可挑剔又富有灵气,还带着孩童般的友善和欲望,更何况表演起来也完全对得起这张俊脸。

演绎一个个性十足的年轻画家并不需要怎么用力,诺亚安静病娇又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艺术家的干净与纯粹。

尽管他将自己的作品称作情色艺术,尽管满屏毫无遮掩的肉体,却丝毫不觉肮脏。

只是出于对艺术的愚钝,对大师的风格有点不太能接受,直到结尾字幕出现:“埃贡·席勒卒于1918年10月31日,时年28岁。

他留下约三百幅油画和超过两千幅素描和水彩画。

他的画作如今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卖以数百万价格。

”立马对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画也能略欣赏一二了,没办法,就是这么势利😜。

最近在看央视的《国家宝藏》,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也是出自年轻画师之手,时年仅18岁的北宋王希孟。

旧时这些年纪轻轻就有所建树的艺术大家,当后世的人们得知他们居然都是英年早逝,这比价值连城的传世作品更令人唏嘘感怀吧。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色调和境界都非常美好的一部养眼佳片电影。

5星推荐!

 8 ) 挣扎的埃贡席勒

电影从埃贡·席勒去世的1918年开始,穿插回忆。

如果以一个渣男的身份来定义天才画家埃贡·席勒,那历史上大多数的男画家都是渣男了,这个评论非常片面。

《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最后的肖像》《洛瑞太太和他的儿子》《maudie》,四部记录四位伟大画家的电影,埃贡·席勒,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洛瑞,莫娣,四位性格迥异的画家,后三位之前已经说过,埃贡席勒之所以被冠以渣男的帽子是因为他的灵感来自与不同的女人的性接触,我反而觉得这是反映画家真实生活的,尽管有些裸露画面,但不色情。

豆瓣7.1分说明电影拍的一般,但我觉得它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值得二刷。

我们只能在唯美的电影画面中获取一点对那个年代的只言片语的了解,真实的历史或许很残酷,不如活在美好的电影梦里!

我们也只能从他传世的画作里了解到他的自恋,挣扎,扭曲和外放的性格!

 9 ) 01

即使是很喜欢席勒的我,也忍不住要说句公道话,这部电影确实美化他不少。

席勒是自由的,就像Adele对他的描述,他完全以自己为中心,他只爱他自己。

他也是不自由的,为了生活抛弃情人投靠中产,创作生活也被参军入伍限制,就连自己的艺术风格也是被不同阶段的女人所影响。

而Wally是自由且通透的,那张“我不爱世上任何人”的契约叫人惊艳,对席勒的“妥协”没有作出让步,离开之后毅然踏上战线。

这样看来,席勒是配不上Wally的。

电影主要着墨在席勒的感情生活,而对他的艺术天赋、美学造诣几乎只字未提,称不上传记片倒像是部爱情片。

但稍稍琢磨一下,Gerti对席勒的照顾更多是源于亲情,Moa找上席勒却只是为了名声,Edith和席勒结婚后大失所望,她想要安稳的生活和伴侣,只有Wally是付出了真爱。

而席勒对于这些女人,都只有出于灵感来源或生活便利这样的目的。

也算是有趣,一部没什么爱情的爱情片。

很久没有看过画面这么漂亮的电影,上一次也许还是《悬崖上的野餐》,还挺巧,那里也有个Edith。

说起来,上一部看完的还是《沉静如海》,欧洲的片子和它自己一样精致,然后德语系的男孩儿真的是宝藏,吹爆Noah的脸。

 10 ) 穿条纹衫的女人

最喜欢看席勒和沃利的感情纠葛片段,尤其是席勒送沃利去火车站穿过树林的那一段,一切都太过美好。

感觉影片对他本人感情状态的刻画还是宽容了些,但也很能理解他那种从小形成的敏感炽热而又孤离的心理状态,这也成就了他在绘画上的一生。

每个艺术家的诞生都是不同寻常的,一方面既给予了他超脱常人的敏锐,一方面又会剥夺他作为普通人的权利。

但拥有能沉浸并为之放弃一切的东西也是天选的宿命吧。

每次看欧洲电影总会为背景音乐动容,光影闪烁间,恰好的配乐最能戳中心弦。

哈哈,刚好自己的手机壳就是席勒画他的妻子《穿条纹衫的女人》,一直我还以为是沃利呢!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短评

我喜欢wally,她有一头烈焰般的红发和一枚自由的灵魂,当然,席勒才看到了她真正的美吧。

6分钟前
  • 蛋挞圆溜溜
  • 推荐

文艺圈里鼎鼎大名的成功靠女人上位的男人,将美丽的胴体和惊艳绝伦的奇情封存在一段段奇闻轶事和一幅幅争议的画像里,可当你面对男主这样的神颜的时候你也是会缴枪投降的。反而不希望那些肉欲的酮体玷污了他,虽然俊男靓女的镜头是很美的。

7分钟前
  • 大洋洲
  • 推荐

画面太美了 每一帧都好像一幅画 男主的颜真的太让人嫉妒了 但是确实是渣男本渣了

9分钟前
  • 想养喵的阿狗
  • 推荐

偏爱的还是瓦莉啊

10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还行

很帅的画家喜欢画裸女、女童。几个女性角色都丑。黑市上的药奎宁需要用钻石换,但没有救回28岁的席勒。

13分钟前
  • 罗纳肉多
  • 较差

男主的颜值决定了他根本演不了一个浑身上下充满情色味道的画家,让他演个禁欲系还差不多。

14分钟前
  • 吾同
  • 较差

不过,确定没有美化埃贡的感情?

17分钟前
  • 三斤无花果
  • 推荐

唯美,太唯美了点吧,德国骨科和少儿情色元素出来都是明媚的,最后只感觉是个渣男怨女令人遗憾的故事...性和死亡的味道冲的很淡,虽然没少露哈哈。男主好看是真的好看,但是演技也是够...扶额,感觉像从哪里直接抓来的麻豆拖进片场。

19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还行

传记

20分钟前
  • 漆雕
  • 还行

死神与少女,婚姻与爱情,理想与现实,坚持与妥协,一些个亘古不变的无奈。席勒结婚的对象是画室对面富商的女儿,并不是真心爱着的克林姆特曾经的模特瓦利,瓦利爱席勒胜于席勒爱自己。《死神与少女》中席勒便是瓦利的死神,少女爱上了夺走自己生命的死神,那个曾经让席勒从对性的恐惧中走出来的女人死了,席勒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也画上了一个无奈的句号,那个用性题材去抨击伪善的上流社会的席勒也死了。妻子价值观与席勒不同,不想自己成为席勒那些情色题材作品的模特,席勒向婚姻妥协了理想,其婚后的作品风格与其最迷人的黄金时期大为不同,婚后的席勒更多的是在扮演一个在家庭中该有责任感的男人,那个向屋檐一样的男人为妻子和孩子遮挡着风雨,《家庭》是真实婚姻的写照,但《死神与少女》才是席勒爱情与艺术沉痛而悲壮的挽歌。

24分钟前
  • 槑贫芥
  • 力荐

美则美矣。

27分钟前
  • 还行

看完真觉得弗朗西斯培根那纪录片太好了,你只是去呈现但不加妄断。这还整点言情的片段有点难受

30分钟前
  • Dem0
  • 较差

繆斯是存在的!真心疼~之前他的畫就超喜歡~只是男主也太帥了吧!

33分钟前
  • 空空野
  • 推荐

呃,有点失望

37分钟前
  • George河正宇
  • 较差

男主帅炸,帅满110分钟。颜狗不要错过。

40分钟前
  • 墨息墨息
  • 推荐

不喜欢

45分钟前
  • 故事已折叠好
  • 较差

又一例,欣赏可以,赞美也可以,只是肉体要远离,精神上占有。因为他是死神,艺术家是魔鬼。他太美了,似乎要比历史中的席勒更甚。而演员们的容貌似都拥有典雅的美,服道化摄影上佳,制作精良。

47分钟前
  • Von不停
  • 还行

观赏性不佳。好平淡的电影。我又想画画了。 :)

52分钟前
  • 容貌焦虑主理人
  • 还行

这个Egon也太好看了。。。

57分钟前
  • Lucinde
  • 推荐

男主真的好帅,选角跟席勒本人是有点神似。

1小时前
  • youbeetlebum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