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溪边

수유천,By the Stream

主演:金敏喜,权海骁,赵允熙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4

《在溪边》剧照

在溪边 剧照 NO.1在溪边 剧照 NO.2在溪边 剧照 NO.3在溪边 剧照 NO.4在溪边 剧照 NO.5在溪边 剧照 NO.6在溪边 剧照 NO.13在溪边 剧照 NO.14在溪边 剧照 NO.15在溪边 剧照 NO.16在溪边 剧照 NO.17在溪边 剧照 NO.18在溪边 剧照 NO.19在溪边 剧照 NO.20

《在溪边》剧情介绍

《在溪边》长篇影评

 1 ) 不是任何人妻子的Jeonim

那些洪片里对男性从激烈到隐晦但是依旧显眼的嘲讽在《在溪边》里和进一步疏离的爱情一起演化出了新的高度。

《在你面前》、《你自己与你所有》中被洪常秀牢牢禁锢在性的魔咒里缠绕的男女关系终于在有了极其明确的社会基础(高知男性的权力来源)之后不再以依附的姿态出现在叙事里,而是为金敏喜自发走向 “Upstream” 的行为提供了最自然的说服力。

被智性权力所支配-生成的女性产生的服从替代了此前作品里男性仅仅对性满足的渴求,这种渴求现在展示为智性统治下的肉体支配,这种情节的生产本身就建立在洪自己作为艺术家顶点的身份之上,于是 Jeonim 这个角色根深蒂固的逃逸性(从权力关系中逃逸;从牢固的家庭关系中逃逸)一开始就建立起来了。

爱情似乎与 Jeonim 无关。

在学生排练的戏剧里,金敏喜站在画面最右侧四分之一的位置,观众视线的焦点绝不是她,但是金敏喜的沉默迫使我们均匀地把注意力分成两份;对学生导演的恋情,金敏喜迸发出一种朴素原始的愤怒。

她身上这种置身事外的冷淡和悬置的 “Upstream” 一起声明爱情的离场。

从《这时对,那时错》之后让位于其他主题的重复与差异也仅仅在这里扁平地进入了故事。

总之,一切都消褪了。

比起《塔楼上》,《在溪边》自身生产出了更复杂但也虚弱、虚构的空间关系。

同样是逐级向上,塔楼的空间在到达最高层之后回到了时间线的起点,而溪流的上游——我们从未在镜头里看到这条河——在时间线的最后仍然停留在一个概念里。

假如没有《塔楼上》、《江边旅馆》,Jeonim 溯游而上可以是一个很完美的记号,但是《在溪边》洪并没有给 “Upstream” 赋予更具体更明确的姿态。

在首映场的Q&A结束以后,我又在 La Sala 门口碰到了洪常秀。

洪回答问题的时候直视我,他说的很缓慢也很坚定——我从这些答案里感受到洪对他直觉认定的影像带有毫不动摇的情感,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条路上前进,洪要坚持和放弃的事物平等地塑造了每一部作品。

我不觉得《在溪边》是他目前最好的作品,但是最佳表演奖给敏后是非常合理的。

我最后问能不能合影,洪说,他从不和人自拍,但是他们(他指了指权海骁和赵允熙,但是没有包括就站在他身边的金敏喜)也许可以。

 2 ) 他们…怎么了…

#ICA影片呈现了五天的故事,女主只有最后一天没有出现在溪边写生,整体叙事看起来像是一部故事线比较清晰的剧情片,没有了以往的嵌套,但感觉这个结构还是散文诗,溪水流动似乎把一切都连在一起,女主创作的三个作品都是流动水体,而这三个作品的水体本就相连,似乎是说没有明确的起点也似乎没有终点。

电影中也是女主在溪边写生,以绘画捕捉溪水的流动,但水流是无法被固定的,这种“流动”成为电影的重要隐喻,不光是影片中女主的作品就是这个名称,似乎也代表了电影中时间上的不确定,空间上的事物也是同样的不确定,甚至是电影之外的…关系上的不确定的。

为什么要提及关系呢…其实整部电影如果是以角色替换现实男主明显是洪尚秀,而女主则是金敏喜,以此发展来看电影中的角色感觉就怪怪的了……男女主的关系是亲人,他们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但是底色是亲情,其实我看得最近的两部作品《旅行者的需求》和《我们这一天》就有类似的感受,我在《旅行者的需求》中就感觉于佩尔这个角色可能是有导演洪尚的性转映射,“作为一位旅行者,这种教学阶段语言转化成的形式是否也可以理解成对于电影的讲述?

总感觉这部电影的故事像是讲述他俩,又不像是一种关系的变换,从爱人变成家人么?

”,而再早一部的作品《我们这一天》中感觉非常像“如果二人没有走到一起会是什么样子的,洪如果是诗人,他会梦到他们遇到的那一天,他送了她吉他,并且演示了辣椒面,而她则是会有对于演员这个行业产生怀疑,吃面时偶有想起,弹着那收到了很久却没有动过的吉他。

” 我不知道现实具体的情况,但结合我看的洪的最近的三部电影感觉他们是在探索他们各自的出路并且把这个拍成了影片。

女主的作品名称是映射了这部电影,同时她也在跟男主的对话中解释了作品创作的逻辑,而我感觉这可能就是洪尚秀创作形式,这也是让我觉得他们关系的变化是源于他们生活的原因。

她说她(他)的创作源于现实而并不是脑海中的想象,完成创作时则很可能与自我的想法相悖,但现实则是会帮助找到创作方向。

这个形式跟布列松的《电影书写札记》中的表达有很大的对照性,布列松说:“我的电影首先在我的脑海中诞生,然后在纸上消亡;是由我所使用的活生生的人和真实的物体复活的,它们在电影中被杀死,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投影到屏幕上,就像水中的花朵一样再次复活。

”视听上呈现跟大部分作品类似,极简主义风格,固定机位,少量场景和日常对话的重复。

上摇镜头呈现的是太阳和月亮,他们也是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时间与空间的跳脱感,可以让让观众把注意力从剧情上转移。

《我们这一天》的影评

《旅行者的需求》的影评

 3 ) 又看了一部金的片子

经典的长镜头下画面中空旷的背景和双人的前景,缓慢,生活,纪录,用冷静的场景画面和男女之间克制的关系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人在大环境下的关系,孤独是洪的拿手好戏人和人之间克制的关系真的很奇妙,适可而止和恰到好处是一门学问,电影结尾的适可而止会引起观众对剧情下问的联想,人与人关系的适可而止会对这段关系的微妙性可能性增光添彩,会在多年后想起嘴角一笑再次投入生活。

从海边的夜晚接触到的金,像一位故人

 4 ) 发誓谁再看洪常秀谁是小狗!Sorry,我是……

每次看完洪常秀的电影,心里默默打了低分,跟朋友聊起。

“下次再也不看了,洪常秀这片拍得也太随意了吧。

”“是啊,总是三板斧,偷懒!

”“卧槽,他又变焦推镜头,这次推到一只狗的特写,哈哈哈,好搞笑。

”“凭什么他总能入围电影节?

要是我也…”“如果这片不是金敏喜演的,谁会看啊。

”“这片竟然没有金敏喜!

不是吧!

为啥不用金敏喜!

”“摄影、配乐、编剧、剪辑,都是洪常秀自己担!

够独立!

”“这摄影也够烂的,随便架的机位吧!

花钱请个摄影好吗?

别那么独立!

”“我发誓,再也不看洪常秀,我以后只看票房榜前五十!

”一年后……“洪常秀出新片了!

”“是吗?

看看啊。

”“你不是说不喜欢他吗?

”“不喜欢归不喜欢嘛,可是,不影响我瞅一眼啊!

”“照常刷剧,三倍速可好?

”“行啊”“诶诶,刚才是啥,回到刚刚,一倍速,嗯,这场戏啥意思?

”“嗯……对啊,这儿是在干啥?

”一个半小时后,电影结束……“好看诶,洪常秀的电影到底有什么魔力!

”“你发过誓的:谁再看洪常秀的电影谁是小狗!

”“这誓我发的?

”“是啊!

”“好吧,我承认,我不仅是洪常秀的小狗,还是舔狗。

”电影是什么?

答案很多。

可是真正的答案,只有一个。

我说不出那是什么,但每个人都能感觉的到。

你和我,可能喜欢的电影不同,但丝毫不影响,什么是电影的答案,只有一个。

为什么洪常秀那么令人着迷,以至于我执迷于观看他的每一部电影?

我不想去用什么德勒兹时间晶体去分析了,也不想引述洪常秀在电影节访谈时对“真实”的后现代表达,更不想研究塞尚和高更等现代绘画的视点和艺术形式对实验电影的影响了,更不想去老生常谈侯麦《四季的故事》、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和阿伦雷乃《吸烟/不吸烟》。

抛开电影理论不装B,我们能否只谈,电影的魔力到底在哪?

为什么洪常秀的电影让我感受很好?

为什么模仿洪常秀的青年导演那么多,包括东亚整个电影圈子里有的已经获奖并小有名气,看上去也确实是对洪常秀电影的升级版和plus版可是在感受上,仍然!

只有!

洪常秀!

有魅力!

简单讲,洪常秀的电影宇宙中,不仅有开头田园诗玩足球的标识,还有自己的日记,有爱人的亲身经历,有自己常去的小店或者街道,这些很日常的东西,完全是“非电影”的,在正常认知里面,构图也好,内容也好,都不太适宜放在电影里去表现。

洪常秀拍的戏,也基本围绕着他个人的趣味来展开:旅行、喝酒、观看、聆听、试探。

一、旅行旅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去一个别人都熟悉但唯独你陌生的地方,见到的每个人,都短暂披着虚假的梦幻外衣,大家彼此谦和,说些赢得对方好感的话,将好的一面尽可能多地展现给陌生人,是大家的常态。

旅行的意义,恐怕就在于陌生的梦幻:还未将一切的缺陷,熟悉彻底,又对一切的虚伪,抱有善意,装饰给彼此的美丽,留下无穷的期待,却在匆匆而过之时,留下诱人的遗憾,以至于在未来中,反复回味细节,却发现真实退隐,幻想扩散。

二、喝酒潇洒人间一剑仙,不如人生一场醉。

醉卧沙场君莫笑,醉生梦死有几回?

我们活着活着就老了,坐在烟火缭绕的街边摊,一瓶二锅头,眼神茫然,一人独饮。

小时候不理解的街边喝酒之人,最终却变为我们的归宿。

酒是个好东西,滋阴壮阳嘴不臭,多喝能活九十九。

但洪常秀喝酒,一不刚烈,二不豪迈,三不贪杯,四不长眠。

有的只是小情小调中,佯装糊涂,醉眼惺忪之间,撩拨暧昧之处,虚度光阴的虚无,使人沉溺爱河,忘却时间与理性。

三、观看看美术展,看电影,看年轻人,看风景,看前辈,看庙宇,看石碑,看山,看水,看花,看海,看文字,看异乡,看美的人。

我来看洪常秀的电影,洪常秀看着可爱的金敏喜,我看着洪常秀正痴痴地看着金敏喜的样子,金敏喜又看向别人,看向山和海。

我们在旅行中,赏心悦目那流动的盛宴,但对于作为起点的故乡,又流离失所。

漂啊漂,人生就如水中之浮木,从哪儿来,所去何方,依附于谁,不过是烟花迷人眼,一岁一枯荣。

观看的魅力,就在于我看时,它在,我不看时,它寂灭。

观看的迷人,荣枯之间。

四、聆听如果洪常秀的电影没有台词,那我们的观看便失去意义。

往往我们写一个台词多的剧本,就被老师和同行吐槽:你怎么这么电视剧啊?

别忘了,拍电影是要拍人物的动作啊!

相比于拍,听,才是指向灵魂的。

聆听,有时并不是在聆听符号学上的字幕,不全是词,不全是信息,不全是意象。

聆听的,可能是一种语气,一种腔调,一种氛围。

听,是空气的震荡来到了耳膜。

言说,是声带的躁动震荡到空气里去。

耳膜和声带,两个近在咫尺的薄片,却要花费最远的距离进行联通。

况且在联通中,因为介质的疏密轻稠,转了音,走了样,跑了调,常常驴头不对马嘴。

听的人笨拙,说的人更幼稚。

聆听的荒诞,便藏在洪常秀的电影之中。

五、试探人与人的交锋,是时时刻刻的,并不会随着情爱和血缘而调和,更何况民族与信仰呢。

交锋中最有趣的,不是谁胜谁负,而是交锋的人,常常幻想若能停下交锋,握手言和,就再好不过了。

殊不知真理之锥:放下幻想,坚持斗争。

饮食男女,饮食上的斗争暂且不谈,生肉生菜遇上烹饪,变为美味佳肴,失去生猛之味。

男女上的斗争,却是天生就有的。

从神话诞生之日,我们就能窥见到,男性故事对女性叙事的压制。

当今社会,男女之间,谁在上谁在下,吵吵闹闹说不清楚。

若不是情爱的荷尔蒙不受理性控制,干脆各过各的。

所以,爱情中较迷人的瞬间,恰恰在于初见的试探。

双方各怀有担忧与悸动,在主动与被动的抉择中犹豫。

虽然心里爱得欢,可是行为上,谁都不愿着了先机,受制于人。

隐藏与假装,引导与将就。

爱情中的试探,写上一千遍,也写不尽,更写不尽兴。

以上,是我爱洪常秀的地方。

既生金敏喜,何生徐旷来!

 5 ) 千万别空着肚子看洪常秀

烤鳗鱼、辣炒年糕、泡面、午餐肉、海鲜粥,空着肚子去看洪常秀是最糟糕的决定。

他在饭桌上展开和发展所有人物关系,在对话里创造时空的演变和场景的转换,可以说是“饮食男女”的最高境界。

他不怕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不怕设置没有结局的情节,也不怕开启无法深究的对谈。

人物的行为似乎不受任何人控制而自成一体,对话中的尴尬沉默与言外之音让东亚式察言观色绽放出最令人脚趾抓地也心跳不止的火花。

金敏喜不是任何一条故事线的主角,但没了这个配角这些事又不会发生,她独立于人群也脱离于日常生活,每天与溪水和波纹打交道的她也和水一样温柔,但惹急了当然也有洪水爆发的时候。

男性在女子大学里很明显都是闯入者的角色,而且一定会生出一些罗曼蒂克的情愫来。

洪借角色之口引出了很多自己也经历过的问题:不伦之恋、被业界孤立、老去与孤独、真爱与婚姻……感觉像是在为自己辩解?

但不得不说一人一dv机的拍摄手法应该是省了不少制作经费。

 6 ) 温柔有力量的她

熟悉的洪常秀,令人惊喜的金敏喜。

总感觉有一阵子没有在洪导片子里看到这么高的含喜量了,也许正是这种好久不见,让我再一次惊叹于金敏喜的美貌和她的表现力。

而这一次的故事里,作为艺术家和大学老师的她,呈现出了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观察周遭的人和人的关心,并通过并不冒犯的言语和表现里,温柔的展示了一种如溪水般的态度:温柔,流淌,但有力,并不会任由人拿捏或影响。

影片里的她不再是以前的角色里参与爱,被爱困住,纠缠的女人,而是一个旁观者。

她热心,要帮着剩下的四个女孩子完成表演所以请来了很久不联系的舅舅;她感恩懂事,帮助她的教授她会陪着社交,甚至帮忙做家务;她为人亲善,不管是退出演出的三个和前任导演有关系的女生,还是现在要参与演出的女孩,都和她很亲近;她嫉恶如仇,对于渣男态度很差,强硬但很有礼貌,同时对于认知里“出轨”的舅舅也大声质问你要不要离婚;她有自己的态度和判断,不管是舅舅的饭局,又或是被要求送舅舅和教授的请求,她总有自己的办法回避和离开。

聪明,温和,有态度,恰恰应和了她艺术家的身份和她所创作和观察的溪水的样子,看起来柔弱,却有自己的节奏和判断。

毫不意外,金敏喜获得了表演奖,自然的表演以及特别明确的态度的呈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我尤其喜欢她对上渣男年轻导演的样子,很激动但很客气,微表情简直全是嫌弃和嘲笑,表面平静但内心的白眼儿完全表现出来了。

另一个部分就是结尾接到电话的时候,脸上全是不高兴和不乐意,语言上还全是礼貌的软刀子,实在可爱,甚至还特意去吃了饭才去找他们吃饭,不经意间喝酒,接着抽烟再跑远,太妙了!

结尾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更早时间的金敏喜,可爱灵动,笑着的样子那么让人容易亲近却暗藏傲骨,再想到开场那句“已经40岁了“突然心生感慨,她仿佛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再次回到“看山还是山”的模样,心里感到一丝暖流,也像是这捧溪水吧。

比起之前几部聊的更多的关于创作,关于演员,关于自己的经历上的思考,这一部的讲述和讨论似乎更接地气了,关于游走在世间的温柔独立的她,多好多美啊。

 7 ) 句号与空无

无法忘记的场景是jeonim坐在叔叔与教授对面,用反复重叠的话语叙述自己当下是多么的平静,安乐,幸福,而对坐的两位长者既没有审视的眼光,也根本上不发一词,两个人的眼光近乎怜悯,就那样静静地、静静地投向不再年轻,却处在同样混沌人生阶段的jeonim身上。

怜悯的眼光好像就这样洞察了jeonim的虚张声势。

何必解释呢,这是你真实的所想吗,还是只是一个靶点一般的信念?

在这种洞察之下,所有具有表演性的动作都无处遁形,随着眼光和话语的深入,我好像同金敏喜一样感受到了凝视的眼光与赤裸的痛苦。

如果说我们的一天讲述的是关于空间的抢夺,在溪边讲述的则是关于人物、关系的抢夺。

这种抢夺是渐进而不可避免的。

叔叔的角色取代了金敏喜以往处于话语与视觉中心的位置,他被人议论、受人尊崇、外形让人喜爱、经历丰富而又有脱不开的自抑自耽,在这种焦点的中心下,金敏喜扮演的角色退居一旁。

她话语极少,在对谈中往往倾听、凝视、安静、附会、不发一词,但是真的轮到她掌握话语的力量时,如图讲述自己现下对平静生活的喜爱,又力量千钧,坚定而不可反驳(却反而显现出一种可怜的虚张声势)。

在最初的人物关系中,jeonim是唯一与叔叔牵连的细绳,这种连带血缘的关系是稳固而密不可分的。

在最初排演时,叔叔是一个需要精神搀扶的、陌生环境中的初来者,还会因为jeonim突然的离开而感到些许的无措。

但在与教授的对话中,因教授全力的喜爱与追捧,及熟悉程度的加深,叔叔逐渐又占据了关系中高位,并且更强地向教授发生了转向。

在这种关系交换的时刻,教授的身份在具备定夺大权的系负责人和仰慕者之间转换,带来的是jeonim面对两方关系时发霉式的变味。

这种变味从叔叔在办公室时松弛的摇摆开始,在座位的转换间发生,在进入教授房屋时达到顶峰。

这个时刻,jeonim与两个人原本亲近的关系在对比之下荡然无存,而两个人彼此之间则生发出了一种排他而亲昵的紧密联系,作为中介方的jeonim最后只能悻悻离开(这种黯然的情绪是极其淡的,但是又排遣不开)。

明明两个人与我都更早熟悉,明明我才是一切开始的丝缕,可是怎么会如此自然地被排除在外?

这简直是不讲道理!

由此自然地出现了对叔叔与教授关系间的打探。

这种打探是直白的,对自我的好奇显得亳不遮掩,反而纯粹与真切,但被发问者就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这种境遇下吐露彼此的关系好像才会是合适的,因为只有这样,“爱”的理由出现了,排他的理由就自然地形成。

即便失落的成分仍然存在,但这种意味下好像就与自己没有了关联,把无辜又混乱的自我旁摘了出去,能够进一步地进入旁观的境地。

jeonim在发问时是坦诚的,如同没有经受过社会化训练,但是在面对问题时却又提高音量左右摇摆,与问题避开。

离开的学生导演在楼下近乎嘶吼地发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jeonim回答不出来,相应的反应是,不要再问了,请离开。

庆功宴上的叔叔发问,为什么校长要见你,我的出现又碍了什么事,jeonim依然是回避着发问,装聋作哑地离开。

有时候问题难以回答,不知答案。

如同心的转移在剥除道德期待后,到底该不该经得起这样严苛的审判?

有的时候话语又在身体里周转却无法出口,最后就成为了在树影下的翻转、翻转。

很多段落都很喜欢。

喜欢四个女孩讨论期望的自己,呈现出自厌、探寻、爱与期待。

我们难以强硬,难以拒绝,柔软而年轻的身体却又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变动与痛苦,这种剧变的折磨下,对过去的否定加深,对当下的感知渐弱,好像唯有未来寄托着一种生活的纯净。

可是当我们面对这种纯净时,又都情不自禁地哭泣。

我们在哭什么呢,哭一种绝望式的难以抵达,还是一种被纯然生活的无限打动。

恐惧、混乱与希望的幸福同时降临,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之下好像别无他法,唯有团抱在一起哭泣。

也喜欢唯二出现配乐的两个段落,驻步在树影,进入在茫然的丛林。

两处好像都是一种对生活的极其柔性的反抗,多空出一些自我自在的时间,多做出一些出格古怪的举动,就多回归到一种身体性的自我。

潜入…潜入…从此消失而不可追踪,归于溪流。

但最后时分又要浮出换气,这里什么也没有,而我在这。

观影的第二天在一些场合见到了一些人,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被金敏喜飘动的游魂附身。

这一刻与那一刻,我都在沉默中等待一个“轮到我了”的节点,等待自己陌生的声音于口中吐露,等待一个不知在何处终止的句点,等待一片空无。

 8 ) 《在溪边》:什么都没有发生

金敏喜是最适配洪氏电影的演员。

洪常秀再次把玩“不确定性”。

《在溪边》只有五位(组)主要角色,某艺术学校的教师Jeonim(金敏喜 饰)为了帮四个女孩完成他们的短剧,邀请自己的舅舅(权海骁 饰)来指导。

短剧之前的年轻导演因为同时和四个女孩中的三个约会而被赶走,舅舅也因为和Jeonim母亲关系不和而很少联系。

舅舅以前是著名的艺术家,因为某个意外事件声誉大受影响而有些落寞,对Jeonim帮助很大的教授(赵允熙 饰)是舅舅的忠诚粉丝,借此机会常常三人相聚。

舅舅的角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洪常秀的境况。

金敏喜的角色处于两组关系外部,两组关系的发生发展她都无从预料,她是生活的观察者,审视着漩涡中的男男女女。

年轻导演找她理论,他觉得不应该因为这件事影响艺术创作,他也不觉得自己做的有问题。

Jeonim很不耐烦,开始的克制和礼节很快放弃,强硬地赶走了年轻导演。

舅舅和教授的关系显著地发生着变化,三人每次喝酒聊天的座位关系、身体语言都露出端倪,教授愈发主动地向舅舅发出暧昧的信号。

溪水边的餐馆。

啤酒,米酒,红酒。

滋滋冒油的烤鳗鱼。

Jeonim问舅舅有没有在教授家里过夜,有没有发生关系。

舅舅坚决否认了。

年轻导演选择了一个女孩求婚,女孩动心了。

四个女孩的表演顺利结束。

庆功宴上,舅舅提议大家即兴表达“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我想要真诚地活着。

”“我要找到那条我确信自己能坚持走下去的路。

”“我想在真爱中度过每一天。

”“我也是活生生的一个人,我要自豪地活着,去铭记我也是一个人。

”每个女孩都泪如雨下。

舅舅也回忆起四十年前,大学时期的自己在这里遇到初恋又伤害了她的往事。

当他们都试图面对自己的时候,年轻的因患得患失而动情,年长的因悔不当初而沉默。

此段与主线剧情无关,但是本片情感最浓烈的片段。

年轻的蓬勃的生命力对自我的肯定总能给人力量感。

Jeonim缺席了情感最浓烈的时刻,她接到校长的电话让她去谈谈对短剧的意见。

在庆功时刻,她是无意中提到校长对短剧不满吗?

下一个镜头,她在大树下捡起树叶翩翩起舞。

校长已经谈完了,还是谈话只是一个离开的借口?

他们都很真诚,“背德者”和“审判者”保持着微妙的紧张。

金敏喜在关系之外,但又在有力地侵扰关系,侵扰但不破坏。

“爱一个人有错吗?

”关系的发展超出审判者的预料。

年轻的男孩女孩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舅舅和教授走到一起,舅舅临行前还邀请Jeonim吃饭,想让她开车送他。

Jeonim并不情愿地参与了,还故意喝了酒,还因为舅舅批评妈妈而起争执。

然而此时他得知舅舅已经离婚了。

Jeonim如释重负。

镜头最后定格在愉快地游走在溪边的金敏喜。

Jeonim每天都会去学校附近的溪边写生,尽管镜头里的溪水很小,杂草丛生。

Jeonim曾经眼睛流血三天,但发生了绑着绷带也看到蔚蓝天空的神异事件。

金敏喜的故事与其他人没有发生紧密的联系,她是独立的存在。

安静的溪水成为平静生活和稳定秩序的象征,当规则面临紊乱的威胁,金敏喜也变得焦虑。

当道德的模糊变得清晰,无论前进亦或后退,都可以迎来生活的回归。

她害怕的是不道德,还是道德的不确定性?

这个故事里没有人受到伤害,人物在最后都回到了“正轨”,金敏喜好像成为传统秩序的维护者。

洪常秀还是保守了。

他肯定和观众一样,更想看到历尽千帆的金敏喜一身轻松地说出“什么都没发生”。

 9 ) 疏离的个体与命定的中心

发音类似「终身教职」的艺术系教授Jeonim在溪边的堤岸速写。

日光正好,溪水在她不远处流淌,路上熙熙攘攘,声音构造的静态世界以她为中心延伸。

而她手中的速写簿记录着看似随意的草图,沿着图案,以河水为主题的系列纺织品在回溯而上的追寻中缓缓落成。

透过Jeonim的行动轨迹,可见她将「独处」行为化作一种与日常并排的意识。

例如每天循环的河堤速写、夜间草坪的点灯、书店平台的入睡。

这些个人存在的时刻,她都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呈献给观众。

与这个状态相应地,她还在一系列的事件之中自发担任着类似「局外人」的记录,倾听各种角色的“表达”,并始终保留自己的意见。

对于舅舅与Jeong教授的(自认为的)不忠恋情,她只是试探性地询问“有没有睡觉”;学生啼笑皆非的闪婚,她也只是避重就轻地劝其三思。

实际的她无意也无兴去深入涉足其间,如同一个孤高的灵魂在溪水间徘徊,纵然两岸喧闹繁杂,依旧保持着自身的疏离与纯净。

与生活中的Jeonim形成互补的反差,已过不惑的她将心中的寄托全然挥洒在编织艺术深处。

为此,她切割了自身与他者的联系,不仅保持肉身上的独立性,在精神上也相应地成为一种理想化的艺术家形象。

对于他人的越界嗤之以鼻,但也保持着成熟的态度与对方保持周旋。

수유천 (2024)但Jeonim也是一个捉摸不透的存在,这便是洪常秀赋予角色独立性的鲜明表现,也是让其成为电影中心的原因。

不论是校园携着落叶的独舞,吃完鳗鱼的一杯啤酒,抑或是结尾处从岩石间的「返回」,影片并未给予合乎行为逻辑的原因或对方所知的信息。

这对于观众而言明显是不公平的处理,毕竟在上述的场景中,角色的神情与所视的内容都是空白处理,让Jeonim最后台词「什么都没有」也变得越发耐人寻味。

最后Jeonim的笑容仿佛是一种对自身世界之外的旁人狡猾的挑逗,或者是对自己得以保留一份神秘的胜利示威。

此外也是导演编排的一种手段,让观众在无意之中被排除在Jeonim的世界之外,只能徒劳地对溪水的尽头进行猜测。

但这种处理则为影片的基调更添上一份轻松的愉悦,仿佛日光下的女孩在为自己心中的旋律起舞,这份动作的运作带着感染力,仿佛周遭的场景也会受此影响运作。

(如同影片反复出现的月相画面,既是时间推移的呈现,也暗含一种更为深邃的艺术家的宁静与悲哀来观察)洪常秀通过一种信息空白的疏离换取了角色的独立,这份「独立」恰恰说明了他对于「何以为人」的理解,并将其置于事件中心的原因。

수유천 (2024)

수유천 (2024)《在溪边》同样延续了《在水中》(물안에서, 2023)的“戏中戏”设置,再现了演员直面表演的最原始的生涩反应,也同样是导演从另一个切面的「回溯」。

不过相比于《在水中》抽象的抓取人物情绪,《在溪边》则更包含了一种“反思”态度,这也是洪常秀选取更为真实的场景作为舞台的意图。

为了能够毫无保留地去表达,洪常秀将「局外人」Jeonim支走,让舅舅与四个学生的对话变作画面的中心。

对话也逐渐脱离主题,越发回归私人了起来。

导演慨叹自己始终在失败的剧作中原地踏步,但此话是否出自本意也无从而知,或许只是基于本人过往压迫而发出的一个无意义的牢骚,但或许洪常秀还是打算给予自己一份言之无物的尴尬与无聊的机会来回敬生活的虚伪。

물안에서 (2023)

수유천 (2024)「疏离」绝非一种类似于岩石的固化状态,而是形似流水的「流形」态。

正因为人物形象的不稳定,所以才能够附着更多的形象存在,在“具象”与“抽象”两个泾渭并不分明的界限中游走,仿佛一场逆流而上的精神旅行。

这种独立性将“为他人而牺牲自我的人”等空洞的宣言彻底粉碎,成为自己所属世界的中心。

温柔与坚定并存,既是个体的恪守者,也是谦然的追溯人。

“人无法涉足两次完全相同的河流”。

或许「什么都没有」的尽头也藏匿着时间留下的痕迹,等待着独立追溯的灵魂去勘探挖掘。

수유천 (2024)评分:3.5/5影名:《在溪边》(2024)海报为个人原创

 10 ) 经验

第二次看在溪边,仍会被第一个镜头所震惊,像是把我对洪的观影经验抹除,不知道哪里来的金敏喜,也不知道她要到哪里去,留下溪边汽车轰鸣等各种杂音,又如金敏喜捡树叶,乃至结尾不知道去的金敏喜,回来时只有笑容,随后定格,明显不同于先前三人吸烟的段落。

一个不需要任何构建的场景直接给出来,不承接前后情境,观者也无法获得情绪延伸,金敏喜在在溪边里是否起到这类场景的同样作用呢,若换成权海骁在溪边思考剧作,毫无疑问我们会把他前一段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情绪以及他的困境带到其中。

又回到一个经验惯性,金敏喜在此作中的话语神态是如何来的,她在所有对话中异常直率,在我看来与其他角色完全不同。

在一些不关于她的对话场景中,放空,似乎存在另外的空间,在触到她所知、所疑惑事情时才会进入对话。

其余人的谈话隔靴搔痒,她直达主题,像被输入了某些指令,一句话使得核心显现。

试着想象以后的话剧舞台上,有一名ai演员,她能带动其他演员的状态,搅动观众的观看经验,尽管看不到演员的脸(在洪的多数前作中,看脸一直是观看动力之一),甚至只是黑夜中众人的剪影,仍能在金敏喜带动下有序演出。

最后一个经验,洪的人物通过酒精直抒胸臆,大家互相攻击,愕然,离去,又或者幻想被戳破,当我们看到这些并不现实的排解,男人在大雨中,女人背对观众走向远处,曾几何时会有一个笑容把所有问题抛开,很难说金敏喜的笑解决了什么问题,至少我们通过此作经验,应该明白她笑是个好兆头。

《在溪边》短评

对洪常秀我也是尽力了,有些人能不能别沾Woody Allen,拍大型废物吃饭聊天片段就说是韩国Woody Allen真是谢谢了,他的每句台词都是有意义的不是废话OK?金敏喜这部戏讲台词不知道又是怎么回事,和年轻贱男导演讲话好像在跟弱智讲话,真的该去看一下精神科,就这种贱男还能出轨三个女学生最后还有一个愿意跟他结婚,舅舅说对前女友做了很差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发生但我无法释怀,全场女孩子们深表同情安慰他事情已经过去了,讲述和妹妹的决裂只说一句她骂我,前因后果也不说就说人家以自我为中心,又得到了当场两位女士的理解,看笑了,你们老年男导演真的是可怜又自信

8分钟前
  • Sarah
  • 较差

喜欢他调整语调时,她看着他的肢体语言。“一片祥和,一片蔚蓝,这里一眼望去真的好美”的温暖,金敏喜这次的表演有种麻麻的微醺感。是眼睛,是问答,是旁观者,但也是存在于每个瞬间里的金敏喜。“喜欢一个人没有罪,是吗”,最后饭桌是洪的方法论吧,之后你便出现在我的定格里。

10分钟前
  • zzcrww
  • 还行

不给观众一点get的机会啊,话说一半就很难受。以四十年为一个时间跨度讲诉当下与过去的故事,四十岁的她似乎想在时间的水流里抓住什么,既是向外也是向内,结尾给出了答案(金敏喜最有趣的表演当属与年轻男导的对话)

13分钟前
  • 逃生箱舟
  • 推荐

是的,我也去过小溪的上游。无论什么人向我大声呼喊,我都会笑着告诉他,那儿什么也没有。

16分钟前
  • 不纯不纯
  • 力荐

很无聊,油腻老男人看的人也很难受

20分钟前
  • 花架两米一高
  • 较差

+

23分钟前
  • 阿崽
  • 还行

#Locarno 775一条平庸无奇的溪流,不必沿着河道一路漫游,穿梭于上上下下的空间结构;沿溪而栖的空间在不息的水流中历经时年,科幻般地,人的过去与现今于此相逢,于目光不能及之处对话。性、爱情、政治不过是溪边的几粒沙,被冲刷、沉淀、消解,小溪依然清冽。而溪边休憩、写生、编织之人,已不再只是灵魂缪斯或同心之人,她是这条泛灵小溪的忠实观察者和故事的讲述者,是他流淌的目的,是他自审的方式,是他生命的源泉。

24分钟前
  • Parity
  • 力荐

8.1 敏后在这里不再是一个等待被夸或者静静得吸引影响人的被动角色了,她变得更主动,也更情绪化,如同一条水的不同水段,她在这一部像个主导者

29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推荐

2K DCP@ Palexpo. 待直译中字重看

33分钟前
  • Strategic_Scien
  • 还行

力透影背。

34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力荐

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

39分钟前
  • 普通的追剧人
  • 较差

我心中洪哥倒数第二烂的电影,像一个老人断断续续地喃喃自语

40分钟前
  • Voyager.
  • 较差

#hkiff49 #洪尚秀05 一如既往的感觉,感觉到了自我投射,两段不同年龄的情感处理对比一路延展到最后的这里什么都没有。从江原道一路飘到学校的溪边是否真的没有泛起丝毫涟漪,就像是狗血又平淡的情感一样一潭死水。看似自我重复的洪,每次都能通过巧妙的设计让你感知到不一样的情绪,这就是情感复杂的地方,永远处于一种无法被评判的状态。

45分钟前
  • 要丸
  • 推荐

好像又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

49分钟前
  • 聿子狸。
  • 还行

无感的一部,并且我不觉得洪尚秀后期这种拍电影的手法是适合金敏喜的。

53分钟前
  • 珊瑚礁
  • 较差

结尾定格在金敏喜露出笑容地回奔 就像里面的人物都试图抓住溪流 但溪流从来都涓涓向前 还好 洪常秀抓住了那一捧水给我们看到

56分钟前
  • octopus
  • 力荐

有一件事情可知,金敏喜确实四十多了。

60分钟前
  • 清显
  • 较差

舅舅和外甥女的人设太奇怪了。已经对洪尚秀祛魅了。在阿曼家

1小时前
  • Monden_Z
  • 较差

【92】敏后很美,其他就无感了,对洪老头的聊天电影逐渐失去兴趣

1小时前
  • 拉赫玛尼诺妇
  • 还行

游离也不缺失各段关系之中的绝对主角 尴尬却也舒适

1小时前
  • 狂犬吠墓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