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只是闲来无事,随便点开了一部抗战片,但是看后确实是让我欲罢不能,即便是二刷,但每一次还是被里面的剧情吸引住了,每个角色都演得太到位了,每个人性格特征鲜明,没有大众对于一个人仅仅是好坏的简单区分,人物形象十分立体,在他们身上,我们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部电视剧是中国抗战的缩影,描述了战场上的冷酷无情和磨难,诸多的小细节,实在是经得住无数次的反复观看来细细挖掘。
隔了许久想要给这剧写几句话,是因为发现隔了许久看过这剧的人数仍然这么少。
实际上我也并没有看全。
那时候中央一放《推拿》,我每个假期都和家人一起看一部电视剧,《推拿》各方面很优秀,就成为了我的选择,可惜我家人对它并不怎么有兴趣,只是我一直看了下来,它在豆瓣的评分之高出乎我的意料,日前娄烨的电影大受好评,其实没有比电视剧更好。
中央一放电视剧很烦人的,时间晚,就两集,一礼拜就四天有,追个剧能急死。
《推拿》还没放完中央八开始放《铁血兄弟》,在《推拿》的空隙中就看了《铁血兄弟》。
其实只看这个名字我是没兴趣的,看几眼仅仅因为挺喜欢朱亚文。
《闯关东》的时候朱亚文一炮而红(反正我感觉是红了),后来看到北京台放了个《正阳门下》他演的特受,和《闯关东》中迥然不同。
《红高粱》选角时我一下子想到的就是朱亚文,所有的人选中没有比朱亚文更合适的,幸好他顺利出演并藉此以及《黄金时代》真正大红起来。
我还以为他之前的作品也会被翻出来,终于受到应有的赞誉(像冯绍峰等人一样),可惜看来《铁血兄弟》并未有好运气。
我想《铁血兄弟》这名字同样会阻挡很多人去看这部剧。
实际上它原来的名字叫《新青年》。
《新青年》意在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铁血兄弟》更倾向剧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感情。
很快我发现这是《闯关东》中三兄弟的再聚首,本来可以成为很好的宣传点,只是朱亚文之外的另二人并未红起来。
而朱亚文在这部剧中展现了卓越的表演,人物形象前后转变很大,其中经过很多阶段,心路历程复杂,朱亚文塑造的极好。
这一点其他两位还是比不上。
随后无意瞥到的片头字幕中“由张培忠《文妖与先知》改编”才让我大吃一惊。
多年前在书店见到这本书,很厚,是第一部张竞生的传记。
张竞生的大名现在没几个人知道了,真正是隐藏的大师,而且是极具话题性的大师。
能以他为原型拍电视剧让我十分惊讶,正像我一直比较奇怪为什么80年代人们会关注到蔡锷和小凤仙而拍了《知音》。
《铁血兄弟》对张竞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没有展现,只以他为原型拍了年轻时候的一些经历,演到最后也更加靠拢主旋律,而偏离了张竞生真实的人生。
当然《铁血兄弟》并不是一部传记片,所以即便对张竞生一无所知,也不会对观看这部剧有任何影响。
我比较可惜的是,由于这部剧遇冷,张竞生也就不能像萧红一样有了走进大众视野的绝佳机会。
我想他依然在等,总有喜欢朱亚文的观众会看到这部剧的,它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情感与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摆在他们面前,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人生答卷。
紧紧围绕抗战时期,诸多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戏剧矛盾,他们热爱国家、关注社会、激情飞杨、敢想敢做,却孤傲叛逆、特立独行。
他们能否成为中国未来的希望?
面对国旗党旗军旗,面对不断出现的利益诱惑,他们会怎样选择?
他们能否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坚守住心中的誓言与信仰。
我的内心充满了疑问。
有种情谊,是可以为你舍身取义,是可以为你牺牲,是随时准备替你报仇,这种情谊,虽不是与生俱来,埋在我们的骨子里,但是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萦绕在我们身边。
我真的很羡慕兄弟团的感情,有种百年之后仿佛我还留活在这个尘世间一样,这种感情经久不衰,唱着颂歌,是可以流传很久很久,不会变质,没有掺杂任何的不和谐因素,只是我们血和义的组成,是这样一种感情。
关系,人情世故在社会中随时随地都存在,区别是程度的问题。
我们今天在享受的和平与宁静的时候,是否还能想起那些值得我们向他们致敬的不知名的无数先烈们?
在那段的幽暗的岁月里,多少仁人志士是为了国家,家人,朋友,在经历彷徨之后依旧坚定自己的选择和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爱情。
而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清末,天下风起云涌,生性叛逆的广东青年江流,不满父亲封建大家长的作风。
离家出走,懵懵懂懂接触革命,进而受革命导师影响,成长为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新青年。
《铁血兄弟》讲述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八一南昌起义等革命历史事件。
描述小人物在历史大背景下的成长和命运。
为探索救国救民,为家国勇于奉献自己的高尚品质。
同时,此剧在严肃题材传统主旋律的前提下,适当融入了轻喜剧的色彩,带有一定的幽默元素,区别于严肃的正剧表现形式。
这是此剧值得欣赏的一个地方。
地球人再也无法阻止琼瑶阿姨每个暑假都来报到的节奏了。
是的,有种共识没人说,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最让人不解的是,过了这么多年,阿姨的风格还是没怎么变啊。
雷剧横行的年代,某阿姨为此做了不少贡献。
当然,这绝不是所谓的口水帖,楼主一向反感“吐槽体”。
省下那些“吐槽”的时间,还不如去多发现些好点儿的作品。
如果一打开电视,不是男女主角深情拥吻,神仙妖精大闹荧幕,就是婆婆儿媳家庭大战,我们这些小观众真心觉得有些审美疲惫。
毕竟,咱们都是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航行过的人,这现实的生活中,哪有这么多王子公主,一出场就是“高富帅”“白富美”,哪有那么多的婆婆儿媳仇深似海?
对于这种“类型剧”,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想笑回到正题,聊下昨天刚在央八露脸的《铁血兄弟》,原名《新青年》。
之前就听说过《新青年》,没太走心,怕是走“政治教材”路线。
后来不经意间看到片花。
七分钟的片花彻底改变了我对它的印象,也勾起了很多回忆。
想当初的《恰同学少年》,用轻快节奏讲述百年前的同学少年和青春故事,激荡了无数青年人的心;《人间正道是沧桑》则用一个个历史人物告诉我们,历史记住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信仰,更是一个个曾经存在过的鲜活生命。
其他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这些正剧给当时的电视剧大环境带来一丝丝新鲜空气。
让我们至少可以坚信,还是有些电视剧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层次震撼,让我们领略电视剧的艺术魅力。
看完它们,至少不是停留在无意义的幻想里,“美化”或是“妖魔化”这个本就复杂的现实世界。
然后,《铁血兄弟》出现了,在这个有些燥热的暑假的结尾。
它随着一百年前的三个铁血男儿来到了我们眼前,夹杂着历史的血风骤雨,书写何为意气风发,何为人间大义。
它肩上的任务并不轻——晃醒那些沉睡了一暑假的大脑,叫它们鼓起干劲儿,同“铁血兄弟”们一起,为理想,为信仰,拼搏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当你疲了乏了,《铁血兄弟》却能源源不断地为你输入“正能量”。
从总览的几分钟片花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它的目的,似乎就是打破虚无主义,震撼你的神经直至末梢。
继续期待接下来的精彩!
电视剧想要传达的就是青春理应有梦想,即使遭遇挫折也能爬起来继续前进的浓浓正能量,挺好的,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一点比那些首尾不呼应,结构松散,层次不分明的电视剧好不知道多少倍。
青春无所畏惧,青春我们有胆识,我们有勇有谋,我们勇往向前,我们遭遇变故,我们也能处理应付,我们都有着同一个梦想,可以有一个稳定的没有战争的时代,所以我们努力,所以我们团结一致,我们成为抗日的铁血三兄弟。
我们如此安定的生活都是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所换来的,有时候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时代,但是现在又觉得如果自己生在那个时代,也一定是想要奋力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求独立的。
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大抵是有一些问题,他们毕竟眼界有限,可能看不到炮火连天,隐藏下的不安定,不和谐,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需要机会的,现在面前这些都是可以作为自己成长的舞台。
这部剧以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为主角,传递了青春正能量,是对全民青春梦的唤醒,正是因为我们青春,我们还可以奋斗,我们还有无数次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走的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要成为的人,选择我们想要的人生。
青春就是朝气蓬勃,是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是熊熊燃烧的信念之火,是热烈放肆的爱国情怀,我们青春,所以我们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顽强,我们不屈不挠,年龄设定我挺喜欢的,毕竟年轻就代表着朝气和爆发力,真好。
第一个用故事的力量证明革命的必要
一场充满黑色幽默又宿命般的革命~~~
已经27集了 三个兄弟什么也没干成 血全让别人流了= =叫乱世兄弟更贴切
新青年为革命而生,他们正义,他们热血,他们果敢。而这部电视剧就是记录了一群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新青年,为人民谋求福利,为中国寻求发展的波折故事。这剧不管从拍摄手法到演员的演技,都是恰到好处,艰难,痛苦,欢笑,胜利,让观影者随着剧情产生波动。好剧是让人觉得可以反思自身,虽然时代不同,肩负责任不同,但剧中新青年们的积极向上精神相同。
以前的剧怎么这么好看啊…
从这些热血青年身上看到了谭嗣同的影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剧情合理,对话有趣,人物有血有肉。就是感情戏有点多。
看过
迷茫过、荒唐过,但是却从未停止追求。
抛开其中各种剧情不合理的地方,但从想表达的精神内核上讲,这部剧算是成功的,各个角色刻画的也算是相当到位的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剧情不合理的地方也忒多,各种bug层出不穷,如果有民国神剧这种分类,它很难不被分进去。PS,朱亚文后期和造型师闹翻了吧。
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而奋斗,为了兄弟之情,而做个正直的人
感觉有点程式化
朱亚文的戏都好看呀~女主鼻子假假的,演技也假假的~配乐还是挺不错的!
五⭐剧评看完感觉有猫腻。不过一定程度上这剧也是被剪刀手糟蹋了,本来有四星的潜力
始终搞不懂杀那个王爷有什么错,愧疚个毛啊愧疚,要愧疚也顶多是因为利用了格格愧疚,那个王爷自有取死之道,杀了理所应当
整部剧出场的人物,无论是哪个路线阵营,大多闪现人性的光辉。大哥魏国受各方大人物器重,虽前期有开空头支票让兄弟们送死和后期贪恋权位,但始终不忘兄弟情,有情有义,多次为江流谋职位和支持办报纸,常充当兄弟们的保护伞。婉玉温婉如玉,天真善良,公公赵福和嬷嬷武艺高强,不负郡王托付。阿祥对主人忠诚,任劳任怨,抱得美人归和秘密入党,爱情事业双丰收。周鲁从一开始就富有同情心,不作恶,豪爽,是值得信赖的兄弟。周鲁上司广东总兵何大人出镜不多,但从对周鲁杀洋人烧鸦片的处理来看,算得上体恤下属和有良知。
角度蛮新鲜。情节有膈应有感动,对主角的观感也是起起伏伏。算是第一次在影视作品看到一些革命的不同面。
当年为了朱亚文看的,真的很帅很帅,和他搭档的那位女演员虽说没什么名气但是和他还挺配的,只可惜这部没看完
对“革命”懵懵懂懂的少年,革了大清,革了袁世凯,得到的依然是腐败的政府……革命是什么,把身边的人都革的家破人亡…
奈何没文化 特别搞笑 特别好看 特别让人深思 入坑不亏 超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