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在讨论区好像找不到了。
看到一半的时候发现Ed总是哼唱一首歌,就去搜了,发现是十六世纪的鲁特琴曲,John Dowland的Flow my tears (Lachrimae). 看到最后,发现导演特地给了船身两秒的停留 - John.D!
我太爱这种(可能是我硬要牵强附会的)小心思了。
以及Buscemi又比百年酒馆里老了一点,唉。
Flow, my tears, fall from your springs! Exiled for ever, let me mourn; Where night's black bird her sad infamy sings, There let me live forlorn. Down vain lights, shine you no more! No nights are dark enough for those That in despair their lost fortunes deplore. Light doth but shame disclose. Never may my woes be relieved, Since pity is fled; And tears and sighs and groans my weary days Of all joys have deprived. From the highest spire of contentment My fortune is thrown; And fear and grief and pain for my deserts Are my hopes, since hope is gone. Hark! you shadows that in darkness dwell, Learn to condemn light Happy, happy they that in hell Feel not the world's despite.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low,_my_tearsLines 8–10 are quoted in the 1974 Philip K. Dick novel 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 the title of which is also an allusion to the song.恩,不过那是个极权故事。
PKD好像很喜欢Dowland的诶。
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4411f7YF/人声+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3clX2CJqzs
情况太复杂,我们不如从一个心机婊开始。
说这个Jill是心机婊一点也没夸张。
对于Ed这样中年事业有成的大叔,她的套路可谓纯熟: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好奇和敬畏。
再适当地表现柔弱激起他的保护欲,来满足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
注意这里用的是will,既暗示了现在不舒服的楚楚可怜,又有一种不愿意麻烦人的体贴。
而后她又表现得狂野火辣:她用刀当镜子涂大红色的口红。
但她并不看着镜子,而是用勾人的小眼神看着Ed。
同时她又善解人意。
Jill认真倾听Ed讲他的理想,仿佛真是一个崇拜情人的小女人。
Ed背叛她拉响了警报,再见到他,Jill却把有掌纹的手套还给了他,还说:我们是一起的。
看到这里,尽管我感觉不到这风韵犹存的老女人哪里美,但是我也得承认,她不止会撩,她对于经历中年危机、厌恶平淡乏味的婚姻和工作的Ed的感情,有很深入的了解。
待会儿再细说。
对于善良的Sally,Jill也抓住了她的心:假作正在做试管婴儿,成功引起了Sally的回忆和共鸣;推销保险,又勾起了Sally对丈夫的无限爱意和惆怅,再摔倒几次令她同情和自伤——当她睡在Ed家的沙发上时,Sally几乎将她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了。
有没有觉得这个QC婊哪里不对?没错,我就不相信她是一个简单的、生命快枯竭就为了拿到「浆果」续命的Jill。
如果真的有这么简单,她应该维持和Ed的地下情人关系,让他时不时偷一个给她,因为带着一箱子浆果出逃,总有用完的那一天。
而她更没道理去联系Sally。
她话里话外引起Sally对婚姻失败的无奈和感伤,Su尖锐的话更是加深了Sally的不安:他是个诚实的人吗?
他心里是吗?
她真正信任他吗?
所以Jill又懂Ed,又懂Sally,她做的其实是两处挑拨。
一边让Ed更厌烦Sally,一边让Sally更伤心无措。
她为什么这么做?
再跳出这段没有真正感情的出轨。
吸垃圾的工人有这样一句话:nothing is forever.
Jill声称自己售卖的保险,其实这是她撕开Ed夫妻关系的一道口子:当两个人都对彼此失望时,让对方死去,拿到一大笔钱去到所谓的黄金国、理想乡,岂不是既摆脱了失败的婚姻又获得了重生?最先背叛感情的是Ed,先下手的却是Sally,这还真是 nothing is forever。
所以Jill破坏他们的夫妻关系就是为了去远行?我有一个,啊不两个很大胆的猜想:①Jill可能不是Jill。
而是一个真正的人。
Jill的身份有了接近Ed的借口,Jill的可悲能骗取Ed夫妇的同情。
本集的设定并没有普通人得到浆果会怎么样,但是显然Jill对浆果很痴迷
这种痴迷简直可以归为和寻找黄金国同一种的狂热。
所以我想普通人Jill掌握着浆果对于普通人的效力,所以她要骗到浆果来延续自己的精神和智力,因为她要在海上航行很久,到达自己的理想乡。
②Jill的背后是政府或者某组织从Su可以看出,基因嫁接、杂交而来的人被看做没有人权的工具。
所以Jill也许是某组织的工具:因为他们知道,食物的保质期越来越短,大陆终会被吞没,派一个工具,冠以一个离奇的情杀案来隐藏去探索人类未来生存的领域的目的,最不引人注目。
不管怎么样,Jill的保险生意是(人类)保险生意,在终将消失的大陆上被海岸线追赶着活着不是她的意图,她的意图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真的是nothing is forever。
——我是福尔摩柴变身为沉思柴的分界线————在E04的世界中,不管是Ed家还是他们上班的小路,都有一种未来感。
未来感,或者说末世感。
那是什么,让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达到「掌控一切」的人类,越来越难以生存呢。
可能就是因为太发达了吧。
受到引诱的男人、为婚姻困惑的女人、得不到孩子的夫妻,这些在没有那么发达的今天也常见。
但是现在的人,还没有技术管理「灵魂」,也没有自认为是造物主的机会。
不承认自己普通,使人止步甚至激退。
他们开始管理人命和人性,其实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新的权力的气球变大了却有界,私欲却以为它无疆。
所以,Ed,嘭。
然而真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吗?
我截到这样一张图:Jill走在海岸边,对着Sally种出来的小苗出神。
我想这是她难得的真诚时刻。
如果如我所想,她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和豌豆苗一样短暂。
那她这时候,可能在想通过寻找和探索,用这暂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甚至是不被承认的、人的身份,来负负得正。
也许这才是人类的forever。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准备了好久的旅行发现风景没有那么绚美,绚美也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一个胡子拉碴的宅男调了调对比度;就好像你最爱吃的小龙虾也不过是肮脏的腐食动物,就好像其实你最喜欢的红木家具其实也不过一堆木质纤维。
男主和他的朋友需要钱,旅客需要看起来「足以改变信仰」的现象,没有人需要的是真相本身。
男主是一个在表相背后工作的人。
他了解宇宙旅行全部的真相,同时他又不需要真相——他的女友更爱大都市的生活,而不是他。
老太太追寻的不是真相而是她孩提时代的梦想。
是不是地球对她来说不重要。
重要的是蓝色和绿色的卡罗莱纳,麋鹿河瀑布,爷爷奶奶放在她童年的回忆,还有淡淡的叮——嗒 叮——嗒的少女梦 。
她那样执着,当讲到故乡眼里有着光。
如果对比男主和她,就会发现原来他从没有这样努力地为自己,做自己。
自己想要什么,也从来不是清楚的。
他是活在真相里的糊涂人,她却是难得的耳聋身残的聪明人。
就连机器人也要的不是真相,他忠心耿耿,帮助隐瞒,所希望的不过是老太太能死而无憾罢了。
没有人在乎真相。
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也很有意思。
巨大的年龄差距是表象,容貌是浮云。
开朗和稳重、活泼和踏实、奋力一搏和朝九晚五的互补让他们彼此吸引。
有时他有些恍惚:难道是爱上她了吗?
至于最后的死亡,我相信男主走出飞船之前没有想过去死,他只是想通过陪伴一个执着的人这样的行为,告诉自己:他也是有所坚持的。
他也找到了真正值得爱的人。
所以真相到底有什么所谓呢,最后到底是两人竭氧而死,还是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他从来没错爱过别人,他们在夏天的时候骑车去水潭里裸泳,她的手紧紧地扣在他腰上,他们两人以后会搬往里伽二号星,有一个活泼爽朗的孙女,她还是她活了279岁还是342岁,他们之间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真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也许在其他人眼里他们已经死在了孤独寒冷的星球,但是在他们心里,萝拉和比尔,他们回到了故乡。
《福斯特,你死定了》是我最爱的PKD短篇之一,它的故事背景是美苏冷战,核战疑云下的美国,那个年代下对核弹的恐惧催生了很多伟大的作品,或讽刺或晦暗,如《奇爱博士》,《守望者》。
这篇也是其中之一,并被《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改编成剧,第九集《安然无恙》。
跟电子梦里相比,原作里是冷战核危机下的美国,人们需要购置地下掩体,囤积食物和水来度过可能到来的核冬天。
而剧版是近未来,后911时代的美国,高科技极权社会,电视上充斥着恐怖袭击的报道,人们需要手环,时刻监测自己的生命体征,同时它也会记录你的一举一动,用放弃隐私换得安全。
首先剧版把原作中的小男孩修改为了一个青春期的高中女孩,她对恐袭的真实性不置可否,真正让她在意的是特立独行的母亲会让她在外人面前难堪,她的不安全感在剧中被更多的刻画为男女之情,自尊和想要被接纳的虚荣。
而原作中的小男孩,有着多层次的安全感缺失缘由,学校同学对他父亲反备战主义者身份的嘲笑,小镇熟人社会中邻居的指指点点,穷困潦倒的家庭,和作为小男孩的绝对弱者形象。
此外,他们产生矛盾的核心也从购买地下掩体变为了监控的手环,比起小男孩对死亡的恐惧—这个对想要掩体无可辩驳的原因,手环对女主来说仅仅是上课时的提供课件,做作业的工具和被她的同学们接受的前提。
主创在改编后记里说,五六十年代的核危机对现代人太过遥远,所以更换了故事背景,但这也毫无疑问的减弱了原作带来的戏剧张力。
剧版更画蛇添足的加入了PKD的一个创作母题:对身份自我的怀疑。
在剧集中段生硬的植入,行将结束时又插入了几个对话场景来解密,指名道姓的告诉了我们谁是反派,那个要去憎恶的对象。
而不是原作中那种无形的恐惧,售卖防空洞的店员,主角镇里的邻居们,福斯特的班主任,他们没有真正到恶意,他们只像是被时代裹挟地身不由己的人们,在冷冰冰的金钱面前,对小男孩福斯特的悲惨际遇无能为力。
编剧很有野心,想表达迪克那个为世人熟知的一面:对世界真实性的怀疑,阴谋论,结局反转。
但原作偏偏是一篇PKD少有的,直白的流露出对弱者、底层人士的关怀与悲悯的故事。
在后记里他写道:“在这部作品我只是想展示:在人的生命问题上,当权者可以多么残忍,他们可以怎样一心想着向钱,而不顾老百姓死活。
这不是那个嗑药后迷幻怪诞或絮絮叨叨的给读者讲述自己婚姻痛苦的那个PKD,而像个激进左派般的同情者,表达着对贩卖焦虑、创造不安的消费主义的控诉,当它真的将人推入极端,给我们“买或是死”这一残酷的选项时,人们会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创作这篇小说的时间是PKD最高产的1953年,还没有他生涯后期如《流吧,我的眼泪》,《神圣秘密》中大段的对话独白,服用精神药物后的癫狂感,而这集的编辑无疑做出了想要融合PKD各个阶段创作特点的尝试。
也许做一个对比会比较直观,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作为一个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国犹太人,当他成年后查阅史料时发现共和党真的认真考虑过将奉行反犹主义的林白推选为1940年的总统候选人,他不寒而栗,写了一本或然历史小说《反美阴谋》,以当时自己孩子的视角设想了林白做总统后的世界,今年也被改编为了美剧,看着剧中塑造的脆弱不安的小男孩形象,我一次次的闪回到了PKD笔下的福斯特,两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集的改编半颠覆了原作的思想,就像三十八年前,《咆哮金属》杂志对《银翼杀手》的恶评,说雷斯利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那些卑劣、残忍冰冷的仿生人改成了那雨中说出动人独白,充满人性的存在,改编的面目全非,是“菲利普.K.迪克的第二次死亡”。
三十八年后,PKD的一部充满共情与朴实叙事的短篇小说,被改编为了《全面回忆》式的故事,两相对比值得玩味。
1 kill all others 这一集令人毛骨悚然,we are all others,专门拍给天朝人民看的2 喜欢每集一个单独故事的科幻剧3 大多数故事很一般,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惊艳4 每集都像做了一场梦,就像那个交换梦境的故事5 kill all others不改编电影可惜了一部英国科幻电视故事选系列剧,改编自菲利普·狄克的作品。
本剧于2017年9月17日在英国第四台上首播。
本剧由十个基于菲利普·狄克作品的独立集数所组成。
在美国,于亚马逊影片上播放。
起先是無處不在的推銷廣告 針對個人特點精準推送 惱人不已 強制關閉接著是 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 仍要象徵性的 放三個工人 以對付工會 拒絕先進科技的結果是 遲到 以至於被領導根據心情而安排工作大選節目 一人候選 仍要拉攏選民 kill all others 主持人沒有在意 只關注教育問題 誰在意 誰關注 誰就是 other看透不說透 的人 明哲保身安分守己 關注的人 越來越在意 越來越變成 other抗爭的結果是什麼 被當成實例 釣取下一位 other繼續我們的娛樂 繼續承受任何法令 我們是大多數 少數的others 沒有那個勇氣暴露 我們都知道了 九片稜角的回憶 所以自此之後 再沒有過運動但我們如何保持清醒討論區有 你看昨晚的新聞聯播了麼 沒有 感覺那與我無關 太遙遠 並且感覺那是單方面有選擇的播送 卻又不得不去接受 沒有力量 沒感到 憲法 賦予的力量一旦醒了 就要永遠保持清醒 this otherare you other
第九集human is真实的人类残酷无情,企图剥夺其他生物的星球为自己提供资源。
真正的将军对自己妻子漠不关心,不放过任何侮辱嘲讽她的机会。
但是被外星生物附身后的人类,却变得有情有义,会为自己所爱之人去死,哪怕放弃自己与同胞拼死争来的活命权。
所以人性究竟是什么?
奥林将军说,外星生物是残忍凶暴的,它们无情的杀害生命。
可是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让将军的妻子反证了自己丈夫的“人性”。
事实上所有生物都有善恶之分可是人类却常常打着冠冕堂皇的借口做些残忍至极的事情。
即使马修斯被发现了身份,但是也是因为他在梦中用自己星球的语言喊出:不要伤害我的同伴。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的恶,又怎会激发起外星生物的反抗?
被人类所看不起的外星人,却比人类更讲道德,比人类更团结更善良更有所谓的“人性”。
到最后宣判了将军的无罪,其实也体现了人类的自大。
因为不愿意承认人也有残忍的一面,不愿意承认外星生物也有和善的一面,所以他们不得不放过他。
补充两集:第四集real life让我感同身受,梦境与现实常常分不清。
可是如果现实太完美了,反而让我们怀疑它的真实性。
这么想来,庆幸我的梦并不是太完美,只是偶尔过于真实,让我回到现实后会有点恍惚。
为了这集我还特意去百度了deja vu。
发现deja vu经常存在于青少年时期和老年时期,而且想象力丰富的人更容易经历。
第六集kill all others没有太明白,难道说我们都是异己吗,不要让当权者和时代的趋势夺走我们的独立思想…
没有剧透。
我只是觉得很多人对迪克有误解。
基本搜索的结论普遍都是嗑药嗑药我自己其实也喜欢找一些廉价的兴奋剂,因为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但其实我并没有多动症。
常见的红牛等等各种,还有维生素片,等等。
红茶,绿茶,各种咖啡。
一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维生素片也有兴奋作用,吃了之后有唠叨的习惯。
然后感觉也变强了。
但是后来,效果就很微弱。
我真没实验过大剂量服用,,绿茶也是,一开始特别提神。
后来也没感觉了。
--其实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真的 相信这个世界其实是根据我们自己的主观意念产生的。
我见过一些事情,前后大概不到一天,从想法到现实出现。
建议大家看看 一个小说‘致命接触“那是不是个梦呢,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个世界?
我无法给出答案。
但真的我发誓,如果你见过我见过的,经历过那一瞬间,你肯定也会对真实世界产生怀疑
如果今天早上打开冰箱,发现昨天做的红豆粥坏掉了,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它倒进马桶。
如果这份工作不称心如意,深思熟虑之后也能决定换掉。
如果我的爱人不再爱我,尽管痛彻心扉,我也能放手。
但是如果有机会,有这样一个,完全改变痛苦的生活轨迹,改变这把扔掉的茶叶包再泡一遍般滋味的生活,甚至让一个令我又爱又恨的人完全消失的机会呢?
如果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呢?
这么多年,埋藏在Ed心底的阴霾无法散去。
他的孩子是痛苦而恐惧的、有暴力和自残倾向的,不知何时,Sam也许就因为过失杀人入狱,给Ed和妻子带来更多的痛苦。
没有哪一列车能带走Ed的悲哀。
也没有哪一张车票能带他逃离。
他不再真心地微笑,他逃避快乐,因为觉得,他不配。
梅肯高地给了Ed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
他可以像这里的其他人一样把自己的过去、令自己痛苦的人像倒馊了的红豆粥一样倒掉。
让Sam这个患有神经疾病的儿子,从活到现在,倒退回七八岁夭折,甚至是从来没存在过。
真的能这样做吗?可以一天天地过自己最开心的日子,可以把痛苦的记忆从脑子里切掉,可以吗?Ed犹豫过——他去了三次梅肯高地,并不是没想过重新开始。
但是——书读完了换一本新的;去年去西藏今年可以去新疆;人不爱了大不了换一个——但是不管你以后在不在我的生活里,谁也没有办法抹掉你存在过的事实。
因为——因为我真的很爱你啊!
我把房间装修成你肯定会喜欢的样子;我想你也会喜欢我喜欢的唱片;天气晴好的时候我带你去放风筝;你在厨房帮妈妈把面粉和鸡蛋搅拌均匀。
你不可能不存在。
你是一日二十四时,一月三旬,一年四季。
你是我对这世界全部的爱恋。
我不是车站的调度,你不是乘车人。
不是我换一列火车就能这辈子也遇不到你。
因为如果遇不到你,我也就不是我。
痛苦从不曾掩盖快乐。
当你行将失去一个人,举目四顾,拥有他时的那些恐慌和不喜早就云散。
留在记忆里的永远是他可爱的一面。
显然我们选择的依据不是有没有痛苦,而是爱没爱过。
所以我们才成为我们。
梅肯高地不是精神高地。
它是一个精神病院。
未婚夫妻不停重复他们最开心的一天;服务员表现得热爱生活和工作;其他人和他们一样,远离真相,不承认痛苦,但是其实,正是痛苦造就了我们。
E03之后,我发现三个故事都在讲真相。
第一个故事讲面具和真相。
第二个故事讲表象和真相。
第三个故事讲结局和真相。
Ed第三次从梅肯高地回家,见到了儿子,却没见到一直会等他的妻子。
我想在修改后的结局里,妻子可能被精神失常的儿子杀死。
但是这不是一个妻子还是孩子活下去的选择,这也不是一个和谁度过余生的选择。
事实上,Ed回家前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的。
他选择的不是结局。
他当然知道也许Sam会闯下更多的祸,但是他选择了接受和承受——生命是一个酸柠檬,Ed没办法把它酿成酸甜可口的柠檬汁,但他还是一口一口地吃下它——因为他爱他啊。
很久没在豆瓣上发言,今晚刷了三集Electric Dreams,胸口闷了几句话,不抒不快。
作为PKD的死忠粉,我真的非常失望。
情节蹩脚、人物单薄、表演僵硬,从视觉上来说,整体的场景设计和呈现效果都只是捕捉到了皮毛、模仿出了样子,却并没有抓住PKD风格中灵性与厚重并存的质感,没有抓住Cyberpunk、抓住Dystopian的精髓。
对于架空世界观的Sci-Fi,特别是PKD充满省世感,社会评论,以及无与伦比的想象力的作品来说,让观众相信和理解不同故事中世界构建的肌理至关重要。
期盼看到这个剧集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这之间,Blade Runner 2049也在院线上映了,我也拖家带口去影院连刷数次。
从风格和形式上来说,我认为Blade Runner 2049很好地呈现出了PKD的反乌托邦灵魂。
视效的调性,人物与情节的塑造,无一不在为构筑整体宏观世界做贡献。
虽然我对故事的走向以及表演方面对于影片还是有一些质疑,但就创作者对于荧幕语言和影像艺术的把握来说,我充满敬佩和感动。
当然,电视剧本就与电影有着类别性的不同。
创作时长短、资金支持低等客观因素或许会让主创能够高质地交出延续性极强的作品显得更加困难。
但这并不能作为科幻剧集盈满硬伤的借口—Charlie Brooker的黑镜系列,同为成本并不夸张(至少前两季是如此)的剧集,却在三言两语间便搭建出引人入胜的别样世界。
对于细节的把控,着力点的平衡,以及人性的剖析让黑镜系列有口皆碑—作者和创作团队真的动了脑筋,结合精妙而相对简洁的视觉和扣人心弦的故事脉络,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充满惊人完整性的小宇宙。
相比之下,Electric Dreams这一次拿出的结果,显得仓促和幼稚。
我想我可能还是会继续看下去,希望后面的几集能够有所改善。
深夜发文,逻辑不甚清晰,还请见谅。
很多集都是不明不白地就结束了……看到结尾的时候莫名心塞……一脸懵逼(本来是个很有《黑镜》风的期待剧集,但是几集都是拍的差那么点意思)
前期惊艳有Commuter,后期有Autofac,除此之外有些还不错的单集败于过分不相信观众智商要去画蛇添足一番(就是不想留开放结局的Real Life或是结尾冗余的Safe and Sound) 或是放飞得如同喝醉(Crazy Diamond),总的来说,就是诗选结构使人心累【
有几集特别对味!!!eg.钻石
我觉得不行。反乌托邦的设定,故事性太弱。这种片子还是交给美国人拍吧,英剧擅长的温吞细腻的叙事来讲这种故事看得让人想快进。PS.推荐5/8/10。
我觉得一般。。银翼杀手表示很冤。
越往后越好看
高估了导演和编剧的能力,看完了第一集,弃,摆脱各大电视台都放过赛博朋克吧
冗长且缺乏深刻讲述的镜头,内核让人轻易把握的剧缺乏张力。
略低于预期,毕竟科幻片也要讲讲逻辑吧。
看片头以为是个好剧,整体风格也不错,就是故事讲得故弄玄虚温吞稀薄,也许看书会好点,但片子不能就直接这么拍啊太没劲了
也就是个梦吧,不太行
似乎Channel4欲借此再现《黑镜》辉煌,卡司算是豪华,但很可惜明显心有余力不足,或许是小说本身的原因,剧情吸引力很不够,故事设定都是已经玩过的,不论是软科幻还是硬科幻都带着一大股平庸味,耐着性子看完后没有一个故事能够挑出来细品的,即便想深奥一把也只是在表层蹭了一会而已,配乐倒是喜欢。
是个好企划,然而每一集剧情水准不一,外壳是科幻讲得故事还是老一套。打着菲利普·狄克的名字但是完全没有赛博朋克的感觉。
水准参差不齐。
一般,还行吧,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
大爱,改的基本还不错。前四集特别好。❤️科幻和发散想象不可错过。
两集弃
三集停
良莠不齐 有几集挺棒的
《面罩制造者》6,集权和读心术,权力冲突《不存在的星球》4,追寻不存在的过去《通勤者》5,虚幻与现实的抉择《疯狂钻石》5,量子意识与躯壳《虚实人生》7,亦幻亦真的痛苦与幸福《人类测试》6,飞船版湮灭《杀光所有人》6,乌托邦异类《自动工厂》8,机器人革命《安全第一》8,专制与操控《真实的父亲》5,外星人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