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电影看得不多,记得我看的上一本是《猎头游戏》,感觉非常一般。
但这本《第十二个人》,一改猎头游戏中浮夸风格,精彩得出乎意料。
二战背景,开局就是挪威抵抗军“红色马丁”行动失败,12人小队瞬间减员到1人。
冷峻的北欧冬天,残酷的纳粹追捕,双重冷酷,受伤的男主无数次命悬一线,看他如何逃出生天。
开场字幕就告诉我们是真实事件,男主幸存,所以结局毫无悬疑,但观看中依然惊心动魄,气氛调度极佳,人物性格坚韧到极致。
小木屋中多重梦境嵌套后接着徒手自切脚趾,恐怖气氛达到巅峰,有那么一刹那,真替男主着急,于其受尽折磨还不如死个痛快。
而反过来对纳粹少校也着墨颇深,他为精确掌握人在零度以下的海水中能坚持多久,不惜跳入冰海中亲身试验,用尽手段追捕这唯一幸存者,他字典里绝没有侥幸一说,真不愧是曾获金质勋章的纳粹精英。
除了一正一反堪称对手,互相映衬,还有几个配角也相当出色。
古娟居然在二十年后才结婚,电影中她对男主那一丝情愫处理得如此低调含蓄,叹为观止。
电影时长135分钟,并不觉得冗长,四星半,推荐。
另,某些镜头极度不适,请做好心理准备。
绝对的五星。
一个人从头演到尾,能够战争中逃亡59天活下来简直就是奇迹,而这个一,也成为了很多挪威人的希望,也最后破败了法西斯中尉的不可一世的尊严。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肯定会有一些照顾电影情节的场景,比如滑雪越过驻守阵地,草棚军徽掉落,麋鹿越境等,但是精彩与感人场景和其他电影相比,真的数不胜数,被救助六次,妇女,老太,大个,小女孩一家,农场一镇人,越境中立国。
精彩的场景更多,小女孩的地图指引,农场被救,咬牙切掉脚趾,连环梦,以及感人的场景,雪崩后存活呕吐红眼画面,被误放石缝四天仍然存活,最后麋鹿救主成功越境逃脱等感人镜头,热泪盈眶,值得回味的场景太多,足以用多个电影来群体比较不落下风。
最后想说的就是你看过2020年33万人的冰岛闯入世界杯的记忆吗!
北欧人的团结与齐心真的令人敬佩!
刚开始吸引我的是画面,北欧的冷峻,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地貌。
画面精致。
影片是倒叙手法,男主刚开始就被虐,一路逃亡。
德统区的挪威人都很团结,处处帮男主。
盖世太保的头头貌似是个爱尔兰小生。
几年不见,老了很多。
德语不知道是不是配音,很轴,就像抓住男主。
男主逃亡的艰险,比莱昂纳多做作的被熊虐要更加真实和无奈。
影片最后,男主已经饿的脱像了,但还是奋力一搏,越过边境。
"当老天让你活下来,你就不能自寻短见。
"战争很残酷,尤其是人渣掌权时,总会犯下滔天罪恶。
希望世界和平吧。
我一直对北欧四国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他们的电影也很少,也没有什么享誉国际的大导演和大明星。
但是这个影片让我对挪威这个国家和人有了一定了解。
无数次觉得男主应该死掉的时候,他都挺过来了,那种对生命的渴望。
还有就是挪威的民众表现出来的勇敢,坚韧,不放弃。
接力式的传递杨就像传递希望和奇迹一般。
这在德军铁蹄下挪威显的无比重要。
当我在回味这部精彩紧张的佳片时,一种国家荣耀的情绪慢慢充满了我的心肺。
当十一个挪威同伴在破坏德国战略设施失败被杀后,最后一位勇士克服万难,奇迹般的逃脱追杀。
不得不佩服这位战士的意志和勇气,但慢慢的,我发现了站在他身后的那群不顾危险营救的挪威人,到底谁是第十二人?
我想起了自己的国家。
想起了国家的精神,想起了很多。
你可以征服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自由,我们的言论,但你征服不了我们的意志和精神。
在电影中寻找曾经迷失的自我、忘却的美好和更广阔的世界.....欢迎关注!
R君说的确这部电影像极了莱昂纳多的《荒野猎人》。
如果说莱昂纳多在那部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获奖影片中主要的对手是大自然的话,那么这一次,这部电影的主角杨.巴斯路德要面对的,可是整个挪威的盖世太保组织,一个相当强大的德国纳粹精英领袖,和同样冰天雪地严酷的生存环境......整整63天,生死存亡,最后能在重重封锁围剿下,从挪威逃到了瑞典,最后回到了英国.....
重点是,这整个奇迹般的事情的确是件真事,而电影中涉及的情节、桥段和人物也都是真实的........这更让人惊异于,人的潜能、意志及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实际上总能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这也算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是拍摄的风格的确写实,带有北欧电影明显的慢节奏,不过由于过程跌宕起伏,面对的对手又实在非常强大,所以还是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豆瓣的7.8分也说明,大多数中国影迷还是认可了本片的质量。
2战中挪威、瑞典和德国的恩怨情仇
挪威,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东面大部分国境和瑞典接壤(所以也是主人公首选的逃跑路线),东北面则是芬兰和俄国。
整个挪威的海岸线长达2.1万公里,因为正处北大西洋暖流的路线上,所以大多数挪威海港都是天然的优良的不冻港,非常适合作为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的基地(用来对付英国),也是俄罗斯军舰出摩尔曼斯克的必经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欧洲战略地位。
德国在2战中每年需要消耗大约1500万顿铁矿砂,其中1100万吨都来自瑞典,而这1100万吨铁矿砂,又都是在挪威的纳尔维克的港口装船,再送往德国,而这一路都在挪威的水域中发生.......此外,在那个时代,挪威的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是全世界唯一可以提供重水提炼的工厂,而重水则是研究原子弹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1940年德国进行了核分裂的实验之后,每年向这家挪威工厂订购的重水从300磅增加到1万磅。
(后来英国为了阻止纳粹拥有核武器,还组织了一只突击队特别去破坏重水工厂。
这一段历史1965年被拍成了电影《特拉马九壮士》(The Heroes of Telemark),由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主演(中国曾经引进,并且改名叫《雪地英雄》,其中柯克在船头用杆子拨开水雷的一段情节也算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桥段之一。
)
因为挪威的地位如此重要,起初希特勒希望让挪威保持中立,这样可以不影响大量的原料供应。
(事实上,2战中2个欧洲中立国,瑞典和瑞士,多多少少都偏向了德国,各自都能满足德国迫切的需求。
比如瑞典供给德国铁矿砂,瑞士则帮纳粹德国洗了不少钱。
如果占领这些国家,先不谈这2个国家军事也不弱,而且山地国家对装甲部队来说本来就不好打,即使打下来也要花很多军队占领; 此外,即使占领了,他们就也无法用中立地位帮德国做一些只有中立身份才可以做的事情。
所以,占领不比占领更有意义,当然希特勒不是傻瓜,不会非要去占领他们。
)但是挪威却不太一样,因为挪威的战略位置,所以英法也不断对挪威的中立施加压力。
1939年9月19日,英国内阁就通过了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的提案,在挪威领海中布雷,以切断纳粹德国从瑞典进口的铁矿砂运输线。
1940年2月5日,英法在巴黎的最高军事会议就拟定准备派遣一只远征军,在挪威登陆后,再占领瑞典的耶利瓦勒铁矿......一系列情报都让希特勒觉得,挪威成为他必须要拿下的一个战略要地,否则枕边埋伏着刺客一般让他寝食难安.......1940年2月16日发生的阿尔特马克号事件,改变了纳粹德国的立场。
英国的驱逐舰“哥萨克”号上的军队,在海军上校菲利普.维安的带领下,强行登上了在挪威水域的德国战舰“阿尔特马克”号,解救了被关押在船上的290名英国战俘,并打死了4名德国水兵。
而在整个突击过程中,旁边的2艘挪威战舰则完全只做壁上观。
事后,挪威政府也仅仅对英国做了抗议。
这一事件,让希特勒觉得挪威对英国的行为不仅是纵容,甚至带有鼓励的性质,有偏向英国的嫌疑,因此下了决心要解决挪威。
在准备了一个多月后,纳粹德国于1940年的4月9日,发起了“威瑟堡演习”行动,同时对丹麦和挪威发起了攻击。
而这期间,英国舰队因为被德国迷惑而觉得德国要入侵英国,徒劳无功的在北大西洋扑了个空......不同于丹麦几乎没有抵抗,4个小时就俯首称臣,挪威却表示要抗争到底,而且抵抗的相当顽强。
一度德军还不得不退出占领的纳尔维克港。
但是挪威自己的纳粹党吉斯林自己的“第5纵队”还是起到了作用,1940年5月,德军再次展开大规模攻势,而到了6月因为法国自己已经危在旦夕,英国也应接不暇,因此英法联军于6月7日把自己的军队全都撤出了挪威。
孤军奋战的挪威一共在开战前只有6个缺编的步兵师,当然挡不住德国21集团军(下辖7个整师)和大量海空军支持的德国军队。
终于于6月10日,德军成功占领挪威全境。
挪威政府和国王流亡到英国。
挪威纳粹党吉斯林成立了傀儡政府,挪威正式陷落。
挪威战役大概是军事历史上第一次海、陆、空3栖作战的战争。
德国在这场战争中一共伤亡了5700人,英法和挪威一共伤亡了5000人(可见抵抗相当的猛烈)。
但是德国海军付出了10艘驱逐舰,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4艘潜艇的巨大代价。
对应则是英国沉没了1艘航空母舰(“光荣”号),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法国损失了1艘驱逐舰。
但是,挪威战役彻底改变了北欧的格局,瑞典彻底倒向纳粹德国,德国保障了自己的铁矿砂供应和重水供应,控制了波罗的海进入北大西洋的入海口,同时拥有了诸多对英国的海军战略据点。
勇敢的挪威人却从来没有真正投降过。
他们在英国组成了自己的抵抗组织和军队,积极参加了大西洋海战和不列颠空战,牵制了相当多的德国军队。
1945年5月德国正式投降时,不到400万人口的挪威,有40万德国军队在这里最终投降,可想如果这40万德军如果投入苏德战场和西部战线,又会对盟军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本片所叙述的挪威军队和人民对德国的抵抗,正是反映了当时挪威的情况。
希望,才是真正普世价值观
很多人都觉得,胜利才是英雄的前提。
但是,这完全不是普世价值观。
就像诺兰在《敦克尔克》中表现的那样,在绝境中,“好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 因为,这些看似失败的生存,带来的是希望。
而希望才是真正最珍贵的东西。
杨.巴斯路德的整个挪威突击队所执行的“红色马丁”计划,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他们本来需要对挪威的战略目标做破坏,但是因为原定在挪威的联系人已经失踪,他们的船只还没有来得及真正靠岸部署,就被告发并被德国人发现。
一场海上激战后,11个人都被活捉,只有杨勉强逃脱.......有人说,杨是为了把机密文件带回英国。
其实哪有什么机密文件,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逃亡行动。
脚趾被打掉的杨,一心只想逃到中立国瑞典,然后再回英国。
而当地的纳粹盖世太保头目,武装党卫军少校库尔特(Kurt),是个相当厉害也尽责的角色,一心要把这漏网的第12位挪威反抗军抓住。
而所有碰上杨的挪威人,都努力在帮助他逃避盖世太保的追杀,保护他的生命,并且想尽了办法要把他送到瑞典。
这就是一场冰天雪地之下的猎杀游戏。
杨自己强烈的使命感和生存意愿,给了他无穷的勇气,完成了很多几乎不可能的历程。
他一个人在冰冻的海洋中游过了海峡,几乎在雪崩中死掉,自己亲手切掉了自己的坏疽脚趾(这还真有“关羽刮骨疗伤”的风格),在雪山中不能动弹的饿了10天,最后还依靠驯鹿奇迹般的回头在枪林弹雨中冲过了边界......真的让人感叹,人的潜能实在是无穷的。
电影中特别描绘了库尔特少校亲自在冰海中尝试一个人可以在这么冰冷的海水中坚持多久的实验。
不仅说明这个对手可怕的认真,更说明了杨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历程。
而所有冒死帮助杨的那些挪威人,甚至包括杨那些被最终酷刑折磨致死的战友,坚持不说杨的可能去处,他们拼命都要把杨救出去,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这样成功的从盖世太保手上救出这样一位挪威军人,这就是一场奇迹。
而挪威人民,需要这样的奇迹,来鼓舞所有人的勇气和抗争的精神。
电影中最精彩的一段是最后杨混在一群驯鹿中冲过挪威瑞典边境。
意外的雪橇失去控制,驯鹿在关键时刻又回到身边,杨自己依靠自己突出重围,一波三折的过程绝对让人过目难忘。
最后,杨对训练的新兵说的一句话也相当令人感慨:“听好了,不要害怕,我们必须阻止这种疯狂。
”
让R君也想到了《星战外传:侠盗一号》中,当莱娅公主收到了侠盗一号最后拼死找到的死星设计图时,军士们问到:“公主,这是什么?” 莱娅说:“ 希望!
”信念和希望,才是一切未来的根本。
多大的艰难和委屈都认了,为什么要放弃希望,放弃自己过去那么多年最好的岁月和一切的付出?
否定希望和信念,也就是否定了自己。
这也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精神,也许这才是真正值得看这部电影的核心原因。
R君,2018年6月10日,于上海·END·
看完电影《第十二人》。
豆瓣目前8.0,我觉得稍低了点,如果是我,打分在8.4。
为什么?
我想以斯皮尔伯格为参照。
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是9.1,我不认为打高了,因为影片的确很优秀。
斯皮尔伯格是在宣扬人的价值,不惜牺牲更多的人来拯救一个人,最终成功,是一个关于“成功”的作品。
基本上没有人提,那是在宣扬美式人权。
当然,我们并不因此否认人权的被尊重。
瑞恩的被拯救,意味着一部宪章在实践自己郑重的承诺——人人生而平等!
而这部电影是在描写“失败”吗?
不,我不这么认为。
杨·巴斯路德只要活着,就会给挪威人民,甚至欧洲人民以鼓舞。
他真正是为所有正义的人而活着,而他的命就是欧洲人的命。
而这一点几乎没有人提到,没有注意到,他的逃亡实际上是整个欧洲人在走向胜利,他是所有人的命。
因为纳粹是邪恶的,所以他是正义的代言人。
他活着,“红色马丁”行动就没有失败,因为这会摧毁敌人的意志。
也所以,才会有那么的人为他冒险,甚至牺牲。
这和《荒野求生》根本就不是一类影片。
由此也可看出有些人不懂电影,而真的有些人面对作品,一部电影,一部小说,是根本就看不懂的。
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情节,一切都是猎奇。
何况,表演也很好啊,而不完全靠大制作。
比如古娟给他绘制地图,那样冷静,主要是古娟的安静。
机智的敌人使作品的较量很有分量。
何况那场面也相当好,比如雪原上渺小的人类的画面明明就是在说,大自然对于人类的互杀真是鄙夷不屑。
还有鹿群奔腾的场面,也很恢宏而富气势的,它们扬起的飞雪彰示着正义的力量。
正是因此,画面显得很干净、纯洁。
杨.巴斯路德在逃亡的过程中使用了生存、躲避、抵抗、逃脱的特殊技巧。
反追踪技巧电影开场就是激战,杨为了摆脱德军的追捕利用“向后走”的方法,把敌人引向了远处的森林。
同时,选择了岩石地形,这可以避免雪地脚印。
向后走的反追踪策略
利用岩石地形,避免雪地脚印 严寒生存技巧第一,他游过了冰冷刺骨的湖水,这会导致体温过低。
首先出现的症状是颤抖。
这种颤抖可以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当患者体温降到35-32度时,会出现思维迟缓,混乱和错觉。
要想治疗体温过低,就要使病人的体温重新暖合起来。
并且要更换干净的衣服,因为水分的蒸发会带走身体表面的热量。
这也是保暖的基本原则。
——来自《美军生存手册》
只有更换干净的衣服才能治疗体温过低 当地的平民把杨背上了岸,为的就是让衣服保持干燥。
这可以增加他的存活几率。
保持衣服的干燥是保暖的基本原则。
这是严寒地区生存技巧 第二,他得了“战壕足病”,而且脚已经冻伤了。
这种病是数小时暴露于潮湿的环境中引起的。
可能会发生坏疽,最后不得不将脚切除。
防止这种病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袜子干燥,定期洗脚。
男主受枪伤后,却感觉不到疼痛,表明他的脚部已经冻伤了。
如果失去知觉的时间不长,那么冻伤可能是轻度的。
应该不定期的活动双脚,保持脚部温暖。
第三,雪盲长期在冰天雪地中行走,会患雪盲。
主要症状是:感觉眼里有沙子,眼睛疼痛,发红,流泪,头痛。
如果继续暴露于阳光下,这些症状会不断加剧。
治疗方法是用纱布把眼睛包好,直到症状消失。
第四,严禁在冻伤,疲惫,饥饿的情况下饮酒,抽烟男主在小木屋藏匿的时候,喝了一些酒。
这直接导致了幻觉——梦见自己在跳舞。
在躲避敌人追捕的时候,最好要保持大脑清醒。
我觉得杨应该属于挪威特种部队。
他有着非常顽强的求生意志,即使在困境下,仍然有幽默感。
正是这样可贵的品质,让他活了下来。
参考资料:《怀斯曼生存手册》
北欧的电影一向有些拖拉。
这部片子前半小时也是,后半部分还是继续拖拉。
但是,千万要坚持看完,这是一部极其难得的好作品。
犹如北国静谧风光,千里冰封,但冰雪之下是汹涌地热和岩浆。
又如肃立沉雄,但炽热无畏。
影片中随便一个镜头都是绝美的画面,金色的阳光移过每一片雪坡,风雪过后每一滴水珠从银装素裹灌木上滴落,但绝非刻意摆拍,而是风光如此。
只有看完,才会领略到北欧人自古勇敢、自尊的传承。
没有火爆的战争,没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但让你难以忘怀,这里的每个人,每座山峰,每条河流,每片大洋。
所以,印象深刻的片段很多。
这里就列出主人公在极其虚弱地躺在山洞里,各个本地居民冒死携食品进山的片段。
这一段一如既往地内敛克制,没有刻意营造紧张,各个人物表情也是冷静自持,但就是让人感到震撼。
有一直帮助主人公的年轻人马吕斯。
携带食物进山。
有男孩携带一罐食物穿越德军岗哨。
进山后,男孩将罐子放在指定岩石上。
一位少年接力提走。
有普通妇女
有人喂饼
有人带来热汤
讨论如何逃亡
主人公幻觉见到了以前的一位小姑娘。
她给他画过去瑞典的地图。
全片最震撼的场面则是主人公在成百上千的驯鹿群中冲向瑞典边界。
这些普普通通的挪威平民以全家性命相搏,营救的人并非重要人士,任务也非决定战争关键。
他们就是要把主人公安全送到瑞典,以表达自己对这场艰苦的战争的态度,对敌人的决心。
所以,影片最后,获救的主人公在英国负责训练新兵。
面对年轻稚嫩的新兵脸庞,饱经风霜的主人公以必胜的信念地说道:听好了,别害怕。
我们必须制止这种疯狂。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这伙人为什么要带着机密文件去执行敌后破坏任务?为了再带回来。
北欧冰雪世界风情长卷,惊险生死逃亡命悬一线,明天和死神不知哪一个先到来,敌人无法占领最美的北极光,那些甘愿冒生命危险救一个流亡战士的百姓是历史英雄
Can German occupy even the aurora?
风景片吗
德国人无法战胜北极光。了不起的挪威人民。“扬说自己不是英雄,那些让他活着的人们才是英雄。”
不油腻的抗德神剧,真的挺厉害的,佩服男主
瑟瑟发抖.
小乔也太帅了,幸亏时不时冒个泡,否则不太看得下去,有几个镜头非常的吸血鬼,又想二刷他那个吸血鬼大烂片了。。。。(关注点严重不对)
信念支撑“活着”
当年看挺震撼,心灵上
人家也没有拼命的喊口号啊,但是看到最后,一种莫名的民族情绪油然而生,让你感动
倔强的活着 帅气的活着 第十二个人真强。
这种狗屁电影哪来的高分?
拖沓,不好看,无剧情,没意思
消极的逃亡谈不上胜利,过程也无惊无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当然,挪威人在二战没啥参与感。
极度寒冷造成的身体与精神意志的双重麻木有时候可能比直接的物理伤害更为痛苦,这是比《坚不可摧》还要坚不可摧的故事,只不过美国人的表演方式比较外化,各种龇牙咧嘴,北欧人无论怎么疼也不会扭曲面容。比各种绝境下生存更为突出的是挪威人民对他的帮助。但仍旧只是一部如实展现历史的故事,历史意义最大。
带着真实事件先入为主的观点去看的,挺有代入感,剧情紧凑,演员表现不俗。
我特么就是死不了,你能拿我怎么样。
同样是主角光环的抗战神剧,北欧人民拍得清爽不油腻,当然白茫茫的冷峻逼格和胡子拉碴的维京血性加分不少,更主要的是它没有刻意输出政治正确的价值观,也不指望你看完就油然而生出爱国自豪,只是用同理心拍出了在极端环境下的信念勇气,以及对生存的渴望,远比家国情怀和豪言壮语更动人。
非常写实的战争片,主角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追杀,而且环境不断恶化,犹如荒野求生一般的活了下来,最后向挪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