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德學院,獨自體味。
親子間的隔閡,人生伴侶借助舞踏和其他日本文化、一個充當“靈媒”的少女而最終達到跨越生死的理解與同在。
作爲導演拍攝的“日本三部曲”之一,影片的情節敘事特别是攝影都表現出向小津致敬的意圖,儘管某些地方用力稍顯僵硬,但仍不失爲德國電影人積極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主演克制而漸生力量的表演,頗打動人…哦,配樂很用心也很棒,無論是西洋樂還是和樂,相關的舞踏表演亦戲亦舞,算是情節內部的推動力,也富有枯寂的魅力。
對了,或在場或缺席的蒼蠅,那些父親母親常說的話語,都是觸人心弦的線索,耐人尋味呐…再次遇到羞澀卻欲交談的Herr Maschinenbau,他身上有種異鄉的歐洲人在文化上難以派遣的孤獨罷…
丈夫是个钟表,每天准时做着同样的事情,妻子守护着午餐的苹果,下班的拖鞋,默契的拥抱。
他们在光阴里经历着匆匆的生命。。。
一张丈夫的诊断书,让妻子感觉到死亡的临近。
两个人的痛苦一个人承担,我们去旅行吧,让我一起陪你经历最后的生命,死亡。
丈夫仍在弥留时光中安详的看着报纸,而妻子却已变得敏感脆弱,丈夫的一言一语都不再那么简单,火车的玻璃上倒映着一路的悲伤。
老人的生命,总是脆弱无法挽留,谁又能做什么呢?
即使是来自儿女的亲情,再多的词语,也只能平添忧伤。
他们的孩子过着各自选择的生活,有着自己的事,责任,权利。。。
生活充实勿忙却也掩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
也许他们还年轻?
而忘记了对爱的珍视。。。
妻子年轻时可能会成为一名舞蹈家,但最终却放弃了,她爱他,爱是无限的。
妻子的追求在“舞踏”中得到了最后的满足,他们也相拥跳起了最后一支舞,就像心灵的交流,真正的交流,不需要词语的修饰。
先走的竟是妻子,却也是平静的。
丈夫也理解了妻子一生的追求。。。
老人落寞的走在生命最后的旅程。
也许生命的尽头,剥落一生积累,只需有人在路上和你说,亲爱的,我在你身边,就足够了。
丈夫穿上了妻子的衣服,踏上了妻子向往的地方,爱是存在,你带走了,却也留下了。
在爱中,我们赏樱花,我们继续舞蹈,我一直在你身边,不曾离开。
开始真的好平淡可是到后面却好入心。
就像回味的甘甜一样。
老夫妻之一被诊断出绝症于是妻子决定带着丈夫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久未见面的儿女。
可是突然的造访并没有得到儿女的待见。
三个子女的互相推脱也让老夫妻感到心寒和无奈。
尤其备受宠爱的小儿子也对孤独的老父亲嫌弃敷衍。
另一方面,妻子却毫无征兆的先走一步了。
丈夫得知了妻子的梦想,却为妻子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缘由倍感自责。
妻子为了子女,为了他,为了这个家,牺牲了一生的时间。
丈夫从开始的否定逃避到消极度日到后面的幡然醒悟,决定去实现或者体会妻子做舞者的心境和满足。
当然那么偶然的,丈夫看到了在跳影子舞的优。
两人巨大的年龄差并不妨碍他们的交流。
那种与影子共舞就是和逝去的人全方位无声交流的感觉很玄妙却很真实。
一起结伴去富士山,连续等了一周终于等来了富士山。
我也是第一次得知原来富士山并非想看就能看的。
他会害羞,害羞到连续几天都躲起来。
丈夫一个人完成了两个人的心愿。
看富士山,跳影子舞。
在富士山下穿着妻子的衣服跳影子舞。
最后他也尘缘已了去追寻妻子的步伐了。
他们两人一定都非常快乐,如生前在一起一样,甚至会更快乐。
http://axinlove.com/2008/11/cherry-blossomscherry-blossoms/《Cherry Blossoms[樱花开]》俗世的快乐by @xinl.ve 081121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一度是我人生信条,堂而皇之地挂在某处的qmd。
现在因为年龄的限制,颓废和堕落的理由不再合适,在清空qmd所有文字的同时,暗暗把此信条放入心灵深处,让其指导我前行,道德和斯文面具的教导。
相较于我等常人少年时即立志于物欲生活,《Cherry Blossoms[樱花开]》讲述一成不变生活的老人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时才开始探寻俗世的快乐。
失去伴侣的鲁迪(艾尔玛·韦伯饰)突然老无所依,家庭成员之间已经积累的情感问题夫妻、父子、子女之间的种种不恰抚慰不了老人鸳鸯失伴的伤痛,鲁迪生命的旅途注定进入新的阶段。
影片以妻子杜莉的离去为界限,被明确分为两段,连接两段之间的纽带除了老人鲁迪外,还有就是妻子杜莉对日本“舞踏”(不了解的舞蹈形式,影片的中文字幕使用了这个翻译,借用于此)和富士山的着迷,精神和情感的迷恋浓得化不开,电影的场景从德国换到了日本。
父亲与子女的问题,曾经在德国的一幕重现,子女们觉得被挤压和侵占的生活空间,日本那个幼时倍受宠爱的小孩也一样不愿接受父亲的到来。
狭小住所里,埋怨父亲的电话,影片的着眼之一,探求着家庭亲情的道路上走的很远,亲情教育失败、父亲性格使然、传统习惯养成、还是社会逼迫着解决自己的生存空间?
温暖出现在已经听到了电话的父亲,依然把孩子抱在怀里,为他掖了被子,打扫房间,分类垃圾。
纯粹的付出也是一种快乐的话,愁困母亲送给即将远去的孩子5块的车费,便不能再以有钱作为借口而拒绝。
有快乐的地方就是天堂。
鲁迪在脱衣舞厅寻找到感观的快乐,年轻的肉体和生命,未曾体验的日本生活的一部分酒池肉林,“所有人”梦想的商纣王的生活沉溺与放纵被无名指上的戒指惊醒。
刹那短暂的樱花,令人愉悦的忧伤,曾经感动妻子杜莉的舞蹈,流浪的女孩Yu(Aya Irizuki[入月彩]饰)和鲁迪等待云淡风轻的富士山风景。
间或穿插的“舞踏”,白漆的面谱,如中国的白无常般带走杜莉的死神,free hug,女孩全裸伴浴时的旋律(我们熟悉的《祈祷》),种种意象由于不了解的文化和艺术,总在意会之间。
还有前半部分缓慢的镜头和后半部分的正常节奏,被反复等待的富士山,关于长者的电影总是非常有趣。
Cherry.Blossoms.2008.PROPER.DVDRip.XviD-AsiSter
死亡是恐怖的,丑陋的,但我們總有許許多多的“想法”來美化它,一如生活是獨裁的,而我們又有各種各樣的“幻覺”來使它臣服於腳下。
死高於生,因為它是絕對的。
“若能那樣的死去..."原來你所經歷過的一切,枯燥乏味,妻離子散,老態龍鐘,無名恐懼...都不打緊。
(被那火化後的灰燼給嚇到了。
再跟那黑白照片一對照,人的身前死後,差別是如此巨大。
無以面對。
)
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任何先知只在开始的时候,被一幅幅风景如画的景致迷惑那么恬淡,安静,自然的生活是如今多少人为之向往的圣地电影中期里的亲情淡漠,老人的无助,无不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多少人,在繁华里不再记得老人们正在一天天变老我们一直以为还有许多时间的,我们以为...子欲养而亲不待,却成了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还以为伤疤都只能是别人的...妻子的突然离世,他是措手不及的小镇依然平常,镜头的切换依旧美不盛收只是回到家没了习惯的那个人为他更衣换鞋双人床因另一半的缺席而越发悲凉他把她的衣服完整的放置在右边,想她想到哭一个老人的孤单,明白呈现..在思念里,他告别了曾经的按部就班他穿着她的衣服感觉她的存在一起去游览绝美的樱花他按她教的方法做点心给儿子他与同样思念母亲的18岁舞者离家出走他在富士山下留下最笨础却最真挚的舞蹈伸出手,感受风的存在..再伸出手,便可以拥抱她..与她对话他终于见着她了,在他生命的尽头他用了最短暂的时间丰富了一生的记忆生命尽头的极丽之舞,刹那芳华已足够
我在温暖的背景音乐中码字,同时慢慢留着温暖的泪好象有瞬逝的樱花飞舞在周围,好象有富士山下清新的晨风拂过人生不过是拉长的蜉蝣,却被生活剥夺了飞蛾扑火的勇气人生即便是杂样的片段,却不会是金属/塑料/纸张的叠加年少轻狂,年老蹒跚,回首时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即便灯红酒绿,声色犬马,难覆盖伊人一回眸即便世人匆匆,瞬息万变,无你我世界已荒芜--为什么总是无可挽回的伤痛成就了唯美--不要让我们的日子成了金属或者塑料或者纸片因为生活不可以分类括弧:纯属看了类小津法西斯电影Kirschblüten后不能自抑的瞎掰
<图片1>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部电影太符合我的口味了,开场30多分钟已经让我眼眶湿润了,“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杜丽在电影开始就定下了电影要走伤感路线的基调。
【柏林•波罗的海】面对相伴一生却因疾病要分开的爱人,面对家庭情感已然冷漠的子女,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楚,鲁迪在波罗的海边对杜丽说【我们还有彼此,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杜丽没有回应,只是她在努力隐忍克制自己的情绪。
她知道他不能陪伴她多久了,但谁又知结局居然是她先丢下了鲁迪一人。
子女们纷纷抱怨着没时间陪伴老人,看着老人在车站取不到车票而坐在车站的长凳上发呆就觉得特辛酸。
孙女抱怨自己的房间被占用了,给爷爷按摩捶肩居然要收下奶奶的零用钱作为代价。
在柏林的子女相互抱怨老人对东京的小儿子更关心,甚至陪伴杜丽去看舞踏表演的也是女儿的百合女友,亲情的羁绊已经渐渐淡如水了,开篇的桥段已经是向小津的《东京物语》致敬了,感觉西方人对于亲情的羁绊比东方人要冷淡很多,毕竟子女都是成年后就离开家,然后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无暇顾及父母,而在我大天朝,像我这样离开麻麻就饿死的应该也不少吧。
他以为他们还有时间,但她知道,时日无多了,在波罗的海边他们依偎在一起,同穿一件针织衫,她是左胳膊,他是右胳膊,虽然海风很大很冷,但这段真的超暖。
在她走的那天。
他们相拥起舞,要知道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
夜晚,她看到了来自另一个自己的召唤,于是她丢下他去了。
<图片2>【东京•富士山】鲁迪这个中规中矩古板的老人家在收拾杜丽遗物的时候最终决定去东京寻找他的杜丽。
世上一定有另外一个她,过着她想要的生活。
他带上妻子的和服睡衣和衣服,就像她还在身边。
繁华的霓虹国里有很多纸醉金迷。
老人就像是游大观园一样,先是儿子的日常漫画映入眼帘,接着被拉去看了艳舞表演,享受了半次贴身服务的泡泡浴,他穿着妻子的衣服带着她去看樱花,几经无所事事的几天后,他在樱花树下看到了涂着白面的少女拿着电话翩翩起舞。
“舞踏,影子的舞蹈,生人与死人的舞蹈。
感受风,感受光线,你便能与逝去的人们共舞。
”少女如是说,舞踏就像摆弄着生命、巍巍立起的尸体,所以它可以超越生死的界限,拥抱生命拥抱死亡。
女孩对已故母亲的思念可以通过舞踏传达,她教鲁迪跳舞,送鲁迪到地铁上,一个陌生女孩的关怀和儿子每日公务繁忙不能嘘寒问暖是鲜明对比。
相对于子女,反而是外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更多,不禁令人唏嘘。
<图片3>鲁迪和优相伴去了富士山。
无奈富士山君实在是太害羞,经常掩面示人,终于有一天的凌晨,富士山君露出了真颜。
鲁迪涂了白面,换上妻子的衣服到山下完成妻子的心愿。
鲁迪在富士山下的舞踏就让他真正感知与杜丽手臂交缠共舞的喜悦,如女儿百合恋人说的,也许最终他真得很快乐。
跳舞这段拍的极美,杜丽像是存在在鲁迪的身体内,如果你爱一个人,不知不觉,就就会变成TA。
优对小儿子说,你父母现在应该很幸福,因为他们变成了这个(一对相依的卷心菜卷)。
女性导演让电影细节处处打动人,妻子在车上带着墨镜掩饰哽咽的情绪、睡前那一刻的牵手、两人在海边同穿一件针织衫、妻子去世后他在床左边摆了妻子的衣服,自己躺在右边…真正的爱应该就是如此相濡以沫,可以无言,但一个拥抱足以。
樱花最能代表瞬间,它悄无声息的开了,又悄然飘落,时间总喜欢给人恍如隔世的错觉。
时间在流逝,在有生之年,我们珍视的人能和我们一起慢慢变老,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很明显,这部电影使用舞蹈来说话的。
我一向喜欢舞蹈,美丽的舞蹈夹杂着浓浓的情感和诉求,是一件活着的艺术品,美丽,让人心醉或者心痛。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对里面那种浓艳的舞蹈印象极深。
那舞蹈极尽黑暗,无论是白色涂面加黑眼圈的化妆,还是充满了阴邪意味的动作,都十分具有哥特气质。
然而它又极尽深情,让人看着不禁神伤。
面对这谜一般的舞蹈,我真是目瞪口呆。
看到最后,她对我说,终于知道了这舞蹈的秘密,我说为什么,她不说话,我说是不是舞者始终都在抱着那个人,她说恩。
不管这样的理解是否偏颇,我想,舞蹈中的魅力也可见一斑了。
说真的,她的理解让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与自己心爱的死者共舞,该是一种何等的悲伤。
富士山下,一个在死亡面前徘徊的老人,拥着看不见的亡妻翩翩起舞,这图景再一次将日本民族文化中死与美的灿烂绽放推至观众面前。
亲情的冷漠随处可见,对父母的不耐烦、对妻子的不理解,这些庸常的烦恼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人们。
生前吵吵闹闹,死后黯然神伤,这是一个人性永远的悖论。
但是,当那位远离父母在东京好多年的儿子面对父亲做的包菜卷,捂脸痛哭的时候,我还是被感动了。
无论怎样,这份感情都是沉甸甸的,无论它包裹着一个怎样冷漠的外壳。
只是片中对亲情并未停留于一般性的探讨,而是将生与死的极致对立借亲情展现出来。
村上说“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亡促使人思索,没有死亡的意识,人就不可能活得精彩。
这也是个悖论。
妻子的死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男主角对妻子生命的追思和对自我的拷问,此时,儿子的冷漠在他眼里无非是增加了一份对自己罪孽的质问,他只是说了句“我能不能再呆几天,就几天”,而没有争辩什么。
他走向妻子生前向往的地方,开始了一场救赎和死亡之旅。
他在此时,才真正理解了妻子的生命。
电影出色的地方之一,在于没有为了完满的结局而刻意安排什么。
结尾处几个孩子依然不能理解自己的父亲,依然在吵闹,他们并没有懂得父亲心灵深处那场地震般的改变,也许只有等到某天,他们自己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懂得这一切。
也许永远都无法懂得。
就像男主角几十年如一日的“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生活的力量如此强大,难以抵挡。
幸好,我们还有舞蹈。
你有没有在某天,去细心观察一个人的身体,每一寸肌肤,每一个倾斜和曲线,你有没有用你的手轻轻揽住那个身体,你有没有为那个人翩翩起舞过?
如果没有,那你就试试吧。
你可以在那个人的影子上起舞,在那个人的身上起舞,那个人也许早已死了,但此时就在你的身体里。
你可能想不到,为死者而舞,居然也可以如此美丽。
舞!
舞!
舞!
失去即是一种获得。
解脱后才能被理解。
生活可以妥协。
但是激情不能忘却。
樱花盛开。
无数个轮回。
但在心中便已足矣。
画面凝噎唯美。
音乐流畅忧伤。
情节催人泪下。
为了寻找逝去的妻子。
老Rudy来到异域他乡。
陪伴妻子拾起了掩埋多年的梦想。
在常人眼里他已失去理智。
但是Rudy与Yu之间那种悲伤的共鸣和光影的瞬间开启了他思念的源泉。
Rudy在富士山前苦心的等待以及专注的舞蹈终于唤回了妻子带他一起踏上了新的旅途。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个片子,一整套没有配乐,都是自然声,有点像纪录片,片子在以前的我看来有点拖沓,我没有耐心把它看完,看到一半就想睡觉了。不过在老太太死去的时候还是蛮感动的。老爷子自己一个人去了日本叫了个姑娘搓背的镜头也一直记得⋯⋯
三星半。很感人 可是用力过度了吧。
看哭了。我开始害怕自己老年的到来了。并不是像最开始一样,在母亲的爱里出生,而是老无所依,彻底孤独的死掉。
东京物语+迷失东京
不能说这是很得我心的片子,大概无人可以超越东京物语了。但那“高丽菜卷”还是三次戳中我的萌点。
令人感动
太扯淡了,东京物语+迷失东京,导演要闹哪样啊,还哪年哪年德国最好的电影之一,尼玛德国电影是这样啊!维姆文德斯哭了。
开头可以给5星,抄完东京物语可以给4星,到了日本恶趣味爆发可以给3星,看完结局只能给2星
所有的冷漠無情歸於德國,所有的美麗感人歸於日本;意味深長,表達刻意--反差(文化),視角轉換(妻子過渡至丈夫),虛實並置(最後一場舞)。
很不错。
看电影时最怕遇到女性导演的小情小调,基本上舞踏一出来就不冷静了,又是推焦、又是起乐、还切脸部特写,反差特别大,摄影机的中立全没了,仿佛角色的死亡都不及舞蹈本身来得重要,活脱脱的广告。
温和的女性视角令人激赏,但有些桥段未免过于煽情,少了份不动声色,另,情节硬伤颇多,有点为了致敬而致敬的感觉,西式小津=现今大热的治愈系。
当我们两个都是鲜嫩多汁的蔬菜卷时,就开始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寻找你的踪迹。PS.孩子和父母之间即便是最亲密血缘关系,却可以依旧不理解彼此,十分冷酷又现实。
很感动……
差点给3星
最后跳舞 终于在一起了 妻子要的就是陪伴一样的舞蹈 幸好最后丈夫给与了
“舞踏,影子的舞蹈,生人与死人的舞蹈。感受风,感受光线,你便能与逝去的人们共舞。”
有点崇日的感觉 。。。
评三星以下的,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