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是个任谁提到都会义愤填膺的话题,但是即使是那些站在呼吁呐喊最前线的人,又是否真的感同身受到孩子们遭受的一切,心中的伤痛,还有眼中那如血色地狱般赤红的月亮呢?
你以为亲生父母虐待孩子的事情很耸听闻吗?
不,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遥远,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013年6月21日,两名分别3岁和1岁的幼女被发现饿死在家中。
孩子父亲因为吸毒在监狱,母亲事发时下落不明,但根据邻居回忆,孩子母亲长期对孩子疏于照顾,经常扔下孩子几天不回家。
初始邻居还帮忙照顾一下,时间长了,责任太大,邻居归还了钥匙,谁家的孩子谁家负责不是吗?
最后孩子活活饿死。
舆论炸了锅,物资充沛的和谐社会竟然会有孩子被饿死,到底谁的错?
首当其冲,孩子的父母,原来都是吸毒人员;那么就是警察,既然知道是吸毒人员,那么就应该做相应的措施;接下来还有邻居,两个孩子饿死在隔壁,良心不会痛吗?
在孩子拍窗拍门求救的时候,哪怕多看一眼,孩子们也不至于被饿死……这些“网友评论”似乎正义地公平地抨击着悲剧中牵涉着的每一个角色,独独忘了,你们真的有资格去审判吗?
这些人都有罪,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难道没有罪吗?
一开始看到《赤月青日》是关于家庭暴力虐童的主题,并不想看。
人类的天性就是看到无可奈何的罪恶就选择逃避、视而不见,因为知道沉痛,还有,就是,不想面对自己对这样的罪行无能为力而产生的愧疚。
终于一口气看到最后一集,不出意料的结尾,故事很完整,不是从剧情上来说,而是整个故事内涵和意义的传递。
没有所谓的大团圆,而编剧是懂得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罪人。
让我们深陷地狱的,除了曾经遭受的无法言说的伤害和痛苦以外,还有那个至今对这些伤害无能为力的自己。
很多人说看了这部剧以后觉得心里闷闷的,憋着一股气,因为这部剧就如同我们的现实生活,剧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伤痛和愧疚,即使真相大白,现实也没有让你松一口气,可以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相反,只要你活着,就要背负着过去的一切苦痛,每天忍受煎熬,甚至看着最痛恨的人在眼前“幸福”地生活着……可是,“只有活着,才有一切可能”,所以,我们忍辱偷生,学会妥协、和解。
和谁和解?
和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吗?
一切都可以原谅吗?
只有原谅才能让自己解脱吗?
不,剧中结尾,女主角说,“还没有原谅,也没有自信以后会原谅。
”要我说,永远不会原谅,也不需要原谅。
罪恶如果可以被原谅,就失去了作为罪恶的警示意义。
因为愤怒和愧疚而杀人、因为望子成龙而控制施暴、因为自己的懦弱而不要/遗弃孩子、因为自己也曾被虐待所以虐待孩子……所有这些事出有因的恶,这些看似可怜的被虐人同时的施虐人,不应该被原谅,也不需要被原谅。
而作为观众、看客的你我他,你的伤痛又是什么?
你又以痛之名做了什么呢?
你祈求被原谅吗?
又有什么资格去原谅别人呢?
“得知真相的那天,就是地狱”剧中恩浩这样告知女主。
刑警问女主:“你认为他真的会开枪吗?
”一开始我以为女主回答“真的会开枪”是为了安慰刑警。
但其实,恩浩真的会开枪,因为恩浩认为死是解脱,活着,背负着伤痛和愧疚,才是地狱。
恩浩没有说错,女主得知了真相,法律失去了效应,没有惩罚、没有救赎、甚至没有一句对不起。
看着最痛恨的人,重获健康,认回亲生女儿,自己的女儿还很喜爱她所以不得不天天面对。
这就是地狱,而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生活在这样的地狱中,带着伤痛和愧疚,活着。
《赤月青日》每个故事都很扎心,也让我这个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人,在反省自己作为母亲做的是否合格。
此剧的开始友景作为时烷的心里咨询师出现,心里咨询师在外人看了一个是个没毛病的人,可恰巧这样一个儿童心里咨询师却是有着硕大的心理病的人,穿绿裙子的女孩就像一根丝,紧紧裹在丝里面是个怎样惊人的故事,要不断的牵着小女孩走完,才能知道。
时烷看上去是个很乖巧很懂事的小男孩,可他却时常做着一件让常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要么把同学从楼梯上推的摔下去,要么就是自己从楼梯上摔下去,他却不说任何原因,友景的咨询也只知道了他有个妹妹,而这这妹妹一年前病死了。
在这里镜头下没有任何时烷挨打的模样,只有他父母光鲜亮丽对人彬彬有礼的样子,没有看到最后,谁会想到结果是那样。
时烷的父亲常年在家对他的母亲和妹妹进行家暴,在一次愤怒中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女儿(5岁的样子),时烷的父亲看着受伤躺在一边的妻子,不断的对时烷说,这是意外,让年幼的时烷对警察说是自己不小心将妹妹从楼梯上推下来的,如果他不这样说警察就会将爸爸抓走,你和妈妈也都完蛋了。
十岁的小孩看着平时严厉的父亲,一下子在自己面前惊慌失措的样子,选择了听从父亲的。
看着躺在地上无声无息的妹妹,时烷心里的想法是“幸好不是我”。
警察相信了时烷的话,免去了受罚一切行为,他的父母向往常一样,过着虐与被虐的生活。
时烷也因此患上了心里病,他不明白警察为什么会相信他(一个小孩子)的话,想弄明白小孩子从楼梯上摔下来是不是真的会死,还有为当初“幸好不是我”的想法深深自责,自己没有保护好妹妹。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为父母都做了些什么,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可以将愤怒与不快都撒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父亲在外工作压力大,就可以回到家里将女儿作为泄愤的工具,拳打脚踢,为此还为自己找合理的理由,女儿太吵了。
作为母亲虽然是受害者,可却又做对了什么呢,看着自己丈夫对自己年幼的女孩拳打脚踢,以至于在自己面前将女儿打死,她却选择了沉默。
故事的最后时烷的父亲虽然受到了惩罚,可现实中已身为父母的人,有没有看到自己或是别人的影子,虽然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是否应该反省一下。
孩子不是做父母的私有物品,父母不能因为各种理由对自己虐待孩子的行为合理化:打是亲 骂是爱棍棒底下好成才我打你是为你好太吵了,吵的我工作都没办法完成太闹了,我在外面工作压力不知道有多大,回到家你还给我闹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这次考试你怎么又没有考好等等......说这些话的父母估计是话音刚落,手就已经落在孩子身上了。
(在这里所点题外话,,韩剧(包括韩电影)很多都在讨论社会问题,他们不停在黑与自黑中寻找话题)穿绿裙子的女孩,友景的同学说是友景自己,可友景却完全没有记忆,她凭着自己看到的模样将穿绿裙子的小女孩的模样给画了出来,拿给继母看,继母说不认识,继母平静的表情和眼神骗过了所有的观众。
(罗映姬是一位非常棒的韩国演员,尤其在这部剧中非常让人佩服)友景在模糊的记忆中发现自己叫穿着绿裙子的小女孩世景,世景不就是自己的妹妹吗,现在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可继母却说不认识,问题得不到完整的答案,友景只有不停的询问自己的继母。
继母将继母的这个角色表现的很到位,连自己的亲身女儿(故事最后才揭晓)看到那眼神都害怕,都讨厌,因此瞒过了所有人小女儿就是世景的事实。
友景植物人的妹妹病情好转,结果自己都不愿接受自己是继母的亲生女儿,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血去救她。
友景不断向继母询问自己妹妹的下落,继母一时告诉她走丢了,一时告诉她送人了,可不管怎样观众在这位继母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的悔意。
镜头切换到了壁炉,在植物人妹妹看来在家被认为最为禁忌的地方,继母看到壁炉就会听到孩子笑声的地方,一切都明了了,友景的妹妹世景就在他们家壁炉下。
(想想就全身起鸡皮疙瘩)继母痛苦的情绪开始表现出来,可并没有表现出大悲,隐藏了三十年的秘密,压在身上30年的痛苦,她已经变的麻木了,她所表现出的痛苦不再是失去孩子的痛苦,而是这些年为隐藏秘密隐忍的痛苦,还有活着的痛苦。
继母想带着一切就那样死去,她不认为世景的死是自己打了的原因,她一直认为是世景不爱洗澡自己才会打她,认为世景的死是世景运气不好,她依靠着这两个简单的理由撑活了30年,她想带着一切去地下见世景。
世景劝说了继母的亲身女儿就活了继母,将她带到世景的面前,继母除了惊慌依然悔意不足,甚至有些埋怨友景,“我辛辛苦苦养了你30年,你却这样对我。
”友景在心里已经将继母杀了千万遍。
友景却选择了作为一位正常的母亲,她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笑脸,她女儿喜欢这位外婆。
16集的故事告一段落。
(以上只是节选,中间的故事一样精彩)母亲打孩子在很多人眼里是非常正常的行为,更何况是继母打孩子,人们潜意识里让这些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
现在在家里有父母打小孩,小孩会说,“你打我,我就报警!
”可有多少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报警而受到惩罚。
因为是父母要是被警察抓了,孩子就会变成孤儿,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创伤 ,社会还要承担责任,就像蝴蝶效应,后面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结果受伤的还是孩子。
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为自己打孩子的行为找理由在说服自己,以至于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就像影片中友景的继母。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是不可以这样的,孩子不是物品,做父母的也不是所有者。
孩子是在他存在于母亲的肚子里那一刻起,他是有生命的,他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所有物,“想对他干嘛就干嘛”,做父母的没有这个权利。
父母要求子女的爱,那么自己也要付出相同的爱才行。
作为父母不要因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就可以对孩子为所欲为:我打你是因为我是你的父亲(母亲)我爱你是因为我是你的父亲(母亲)做父母的应该是要作为抚养孩子的一种责任而存在。
故事已经褪去了悬疑的外衣,那个敏感羞涩的看门小哥就是红色哭泣。
然而故事容量32集,车友景的故事还没有铺开。
车友景面对继母歇斯底里的呐喊,在被继母打后猛然的失神,明显预示她也是那些在麦田里被吃掉的孩子的一员。
但是今天我不想谈故事走向,只想谈谈那些“流下了像花儿一样红润的眼泪的孩子”。
我想我并不是那些孩子中的一个。
当我用这句不太肯定的话写下这句话时,我感到害怕。
小的时候,妈妈总会强迫我做一些我并不想做的事。
比如每天写日记,比如去参加奥数,比如每天锻炼。
她也强迫我做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考试考100分,比如不看电视,比如不看言情小说。
她也会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我的穿着。
她有时候会非常生气,会扯着我的衣服打我。
这些我都记得非常清楚。
我曾经觉得活得很痛苦,很难受,很压抑。
有一次被她打的赶到阳台上一个人独自罚站,我从阳台上望下去,想着不知道自杀是什么感觉,那年我好像9岁吧。
但是,每当她问我记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我都会告诉她,我不记得。
因为那是我妈妈,因为我对于妈妈的爱是100%的,毫不怀疑的,而我也非常确信,她对我的爱也是如此。
妈妈的教育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呢?
现在的我在国外读硕士,离开了小小的农村,以后能找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
相比于那些整日在农间或在工厂里劳作的童年好友,我的生活有“质的飞跃”,有“光明的未来”。
虽然长大了,她也不再管我,然而她给我打下的烙印是如此深刻。
如果我回到家里,在房间玩手机,听见她脚步靠近我房门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
甚至,小的时候一点不喜欢写日记的我,居然有一天喜欢阅读和表达,并将以此谋生。
看到李恩浩对于老院长的疑问时,
我感同身受,忍不住掉下眼泪来。
成长的伤痛如同一个难看的疤痕,即使如今的我变得光鲜,即使如今妈妈不再打我,它难以被忽略。
我不会痛恨妈妈,没有她的苦苦相逼,以我的个性不可能读到硕士,不会有开阔的眼界。
就像车友景那样,我们藏起了自己的不满,化为了淡淡的笑容,只在和父母争执的时候流露半分害怕。
不知道你的眼睛里有没有和我们一样的目光?
如果麦田上升起了月亮就吃掉一个孩子整整一夜流下了像花儿一样红润的眼泪
前天刚写完《白小姐》的影评,感觉如释重负时,今天MBC相同题材的悬疑、惊悚、推理、破案、虐童剧集《赤月青日》又让我再次拥有了居安思危的意识,自己的孩子自己保护。
EP07~EP08,我终于明白了,剧集中的女主车友京和电影《白小姐》中的女主Miss 白的人设竟然是如出一辙的相似和悲惨。
Miss白在拯救金智恩小朋友时获得了救赎和自我救赎,而车友京在拯救那些被亲生父母虐待、忽视、无视、性侵的稚嫩的孩童时同样也获得了救赎和自我救赎。
不同的是,Miss白或许和金智恩小朋友成了以后一起生活共度余生的母女,但车友京这样的“地下判官”的角色或许到最后真会把她送入精神病院或者监狱中去的。
一、朴智慧案件的始末。
a、朴智慧和老公恶性杀子事件,貌似最有力的犯罪嫌疑人是朴勇泰,可是大家伙儿不要忘了一点,这个朴勇泰是儿童中心的义务医生啊,平时和友京一定有接触和联系的。
友京两年前不是因为法院轻判朴智慧的案件和“我们的孩子”这个组织在法院门口抗议示威过吗?
后来因为朴勇泰的妻女死于交通事故,所以朴勇泰的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悲痛久久不能释怀。
或许他在友京的鼓动下,偷拿了麻醉药品,然后当然是在组织的授意下,在朴智慧出监狱大门的第三天的夜晚,利用诗句这个暗号,好像金锡元案子一样,“利诱”朴智慧到荒郊野外,先给她打了一针麻醉药,然后等她彻底熟睡时,把她“引火自焚”。
杀人之后打算去老家自杀,因为就算是从犯,罪行也很重。
本身其实胆小懦弱的性格又多次尝试自残后再来个痛快的,全秀英的突然出现间接送了他最后一程。
最后网上的留言就是那个怂恿他杀掉朴智慧和自杀的组织的留言!
不要忘了,车友京虽然是儿童心理学的咨询师,但肯定学过成人心理学的。
那个时候的友京怀着“阳光”,也不方便杀人啊,所以组员朴勇泰去帮她法外执法。
b、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朴勇泰只是帮凶,从他在职的医院偷出了麻醉剂,而剩余的杀人毁尸行径由男二号完成。
协助他人杀人的罪行也很重,当然他非常挂念永远在天堂生活着的妻女,所以打算跑到老家自杀,永远和妻女在一起。
实际自杀时,勇气不够,胆量欠缺,自虐倾向。
或者他本来就有自虐倾向,因为他想感受妻女被车撞时的那种痛苦滋味。
全秀英的出现间接送了他的命。
二、安锡元一案中的几个点,果然不出我所料。
安锡元果然是个标准的禽兽不如的恶人。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安锡元依靠地盘散工的工作艰难度日的同时还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一有钱就去赌博,赌赢了还好,赌输了就回去对老婆和女儿施暴,拳打脚踢,老婆一条腿都给他打残废了,女儿素拉被恶父的暴虐无道而引发了幼小心理上的阴影,需要接受儿童心理咨询师车友京的精神疏导和治疗。
以安锡元老婆的个人学识来看,肯定不知道“禽兽的笑声比哭声还要甜”这句诗歌是什么意思,所以和第一个案件,朴智慧被朴勇泰“诱拐”到某个深夜的偏僻处,“引火自焚”,还有目前新发生的案件,李惠善干尸案和“穿绿色裙子的小女孩”或许是李惠善的女儿或许又不是。
这三起案件其实根本不是自杀事件,而是被害人罪有应得的连环凶手案。
安锡元的案件我这么说的理由依据如下:a、安锡元的朋友,在被姜志轩和全秀英捕获时说过,安锡元貌似刚找到了一条永久性的财路,还发了一笔横财,应该是在安锡元车上找到的300万韩币的现金。
尝到甜头的他怎么可能会跑去自杀,并且写下“对不起”的遗书?
尸检中发现他体内酒精含量超标,并发现大量安眠药的成分,这从一个侧面貌似告诉我们此厮是“良心发现”的“自杀厌世”,但编剧从另一个侧面在告诉我们,这是一起设想周到、天衣无缝的伪装自杀案件的凶杀案啊。
b、“远离事发地点”的超市的监控录像中虽然发现了安锡元亲自购买速燃煤的画面,但这一切极有可能是真凶事先安排好的“先知”。
或许真凶邀约他到远离事发地点的地方吃饭、喝酒、聊天。
在喝酒吃饭的途中,真凶乘他不注意,把大量的安眠药放入酒中或者茶水中。
两人分手后,安锡元觉得喝了酒的身体逐渐变得不暖和了,就到附近的便利超市去购买了速燃煤,然后上了自己的卡车,把速燃煤点着后,强效安眠药药性发作,昏睡状态犹如“死人”一般,所以速燃煤烧焦了自己的半边脸和一些头发都没有丝毫感觉。
他和朴智慧的死因一样同样是被人“引火自焚”的。
c、安锡元的女儿素拉是车友京的治疗病患,车友京和素拉的父母都是认识的,她知道安锡元对可怜母女的无限施暴行为。
在安锡元的案件中车友京绝对是一个关键知情人。
最重要的是安锡元在事发当天最后三通手机通话记录中显示有一通电话是车友京来电。
个人臆测,车友京打电话给安锡元询问素拉的情况,安锡元则大发雷霆的觉得车友京“狗抓老鼠多管闲事”的多此一举。
以至于车友京认识到这个混蛋还在不断的对素拉母女施暴,“转换角色”的她认为是到了对这个禽兽不如的东西进行“地狱审判”的时候了。
或许她亲自邀约和安锡元在购买速燃煤的超市附近的某个小餐馆内吃了饭、喝了酒、下了药。
然后借口离开,其实躲在暗处进行跟踪。
此时这厮觉得酒寒了,就去超市买了速燃煤,安眠药发作陷入重度昏睡中。
之后友京上了他的车,戴着手套,把他放在副驾驶的位置,开车回到了事发地点,最后点燃了速燃煤,伪造成他自杀的行为。
此厮之所以愿意和她出来见面,是因为她在电话中就答应只要他不再打骂素拉母女,就每月给他300万韩币的经济援助,这也是被抓的他的朋友口中的“那条永久性的财路”。
在包钱的报纸上写着“禽兽的笑声比哭声还要甜”这样的诗句,既不是安锡元的老婆写的,也不是安锡元本人写的,是对安锡元的行为无比愤怒的车友京写的。
d、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车友京的共犯,个人强烈感觉是男二号,卡车叔叔,那个儿童中心的设备科修理员兼职保安的年轻小伙子在车友京的授意下实施了整个犯罪过程。
e、我有点怀疑金锡元在超市买速燃煤的过程全程都是有人伪装成他的样子,欺骗刑警们和我们的双眼。
而伪装者不是别人,就是车友京为主脑的地下判官组织的一员,甚至我觉得监控录像中的人有点像车友京。
f、金锡元在超市买速燃煤时,超市里面有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一直在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如果金锡元前脚真的买了速燃煤,那么后脚紧跟着他埋单的就是来自这个组织的伪装者。
g、素拉的母亲在被姜刑警和全秀英怀疑后,不是在一个夜晚给一个“Black Chat”的黑色地下组织发了求救信息吗?
对方不是回答她,“嘘,安静,暂时又没有证据。
”。
个人估计这个组织的幕后大Boss就是车友京。
至于全秀英,在抓捕金锡元朋友时的反常行为;她的昂贵电单车;她对素拉母亲的格外“同情”;她“机器人”般的行为模式;她黑、灰、棕等深色系的衣服;她面无表情的待人处事方式,她嫉恶如仇的超前追凶意识,都在向我们隐晦的说明,她是一个有故事之人,有可能是财阀家族小三或者小四的孩子,从小到大母女两人都受到正室、兄弟们、父亲的暴虐,所以她长大成人后,只要了一部昂贵的电单车,考取了刑警职位,和父亲的家族断了联系,用自己力量保护母亲和自己不再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她对车友京一直都无限怀疑、戒备、不信任的。
h、素拉母亲甚至在和这个神秘的组织发消息后,还用公用电话厅的公用电话给车友京打了貌似一边求安慰和放心,另一边求帮助的电话。
车友京怎么看怎么也和这个案子脱不了关系啊。
素拉母亲在这个组织的网名是:“红色哭泣”。
所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车友京用悲观生病诗人徐廷柱的诗《亲吻》中的一句诗词,“禽兽的笑声比哭声还要甜”~对于金锡元这样的禽兽,300万已经甜如蜜了,他死亡前的序曲,比哭声甜太多了;是友京送给被亲人虐待的素拉母女的一份厚礼~价值1亿5千万韩币的丈夫的人生意外(伪造自杀,实际上是他杀)保险的赔偿金额。
i、最关键的一点,全秀英在车友京的办公室里面发现了诗人徐廷柱的诗歌集。
这说明,车友京对徐延柱所有的诗都非常熟悉。
j、安眠药,这种特殊的药物只有医生开处方才能得到。
不要忘了,友京是精神科医生。
她自己是西斯底里症患者,情绪非常不稳定,也需要服用这种镇定帮助睡眠的药物的。
我怀疑她根本没吃,全部给金锡元吃了。
三、李惠善的干尸案的来龙去脉。
(一)、20代街头流浪者李惠善的干尸案貌似很吓人,其实很容易理解这个案件的事实真相。
孤苦无依、智力发展迟缓的李惠善在10多年前偶然遇到了后来的老公比她大很多岁的高尚烷。
高尚烷同样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靠收买废品,抓回野狗后按照客户的要求屠宰狗肉,生性好色、残酷无情、狡猾无比、不喜孩童的另一个混蛋。
李惠善生下女儿后,实在无法忍受此恶厮对母女两人一再的虐打、欺凌、甚至对女儿从小的性侵犯,乘此厮外出做生意时,带着女儿逃离了这个人间炼狱。
然后辗转到儿童中心附近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直到被男二号儿童中心的设备管理员发现收留在已经荒废的杂物室内。
真相的揭晓者不是别人就是时烷小朋友送给车友京的那个他自己亲手制作的三层楼的房子的顶层隐藏着的小女孩。
时烷小朋友虽然更换了主治医生,但经常出入儿童中心,他认识卡车叔叔,也和卡车叔叔学过画画和制作手工小玩具,同样他认识那个穿着绿色裙子的小女孩~李惠善的女儿。
个人觉得卡车叔叔也是来自同一个孤儿院的孤儿,和儿童中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样憎恨着那些虐待儿童、忽视儿童的父母。
李惠善的被害是因为卡车叔叔觉得李惠善多次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女儿,属于忽视自己女儿的存在,而建议车友京“痛下杀手”下的故意为之。
所以他才会一个劲的躲避警察的目光和询问。
但是他和车友京忽略了一点,李惠善是个智力发展有残障的特殊人群啊。
而且迫害她们的不是她们自己,而是高尚烷这个人渣啊。
(二)、下个EP中如果姜志宪和车友京发现在孤儿院中的孩子虽然是李惠善的女儿但不是车友京一直见到的那个穿绿色裙子、大眼睛、短头发的小姑娘,那么一直出现在车友京身边的这个小姑娘就是车友京大脑潜意识里的幻影,也是她的心魔。
这个小姑娘代表着所有被家暴、被忽视、被虐待、被无视、被性侵的可怜的孩子们,不仅仅是童年时代受到母亲家暴的车友京姐妹两人。
(三)、小姑娘的身份一旦被揭晓,不管她是否是车友京眼中的那个幻影,她的獸父一定会被“地下判官”这个组织秘密处决的。
李惠善的尸体发现现场的白色墙面上又是一句诗,来自钱善秉诗人的诗作《无名士兵》中的“因腐烂而崩溃的人生,那份罪恶的重量”,大概意思是说本来已经残缺、崩溃、腐烂、变质的人生现在因为生活的重压更加的痛苦无极限。
四、车友京是由于幼年时期的家庭暴力而导致的双重人格精神分裂啊。
(一)、EP08,车母的一下耳光之后的友京抖嗦到下意识的狂和母亲道歉,已经间接的告诉我们她和妹妹世京的童年时代是在母亲(继母后妈)永无止境的家暴下成长起来的,她为了不挨打,已经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到母亲(继母后妈)稍有不满,就赶紧一个劲的致歉,赔不是。
(二)、妹妹世京的情况比姐姐更为严重,一出生就给继母暴力相向,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最终想不开自寻短见未死,变成了永远瘫在床上的植物人。
(三)、继母家庭暴力的根源性问题是父亲的突然离世,生存的压力如大山般压在继母身上,继母缺乏情绪管理能力,而且是个犬儒主义者,找不到压力释放的正确渠道,女儿们就会很容易成为母亲的“出气筒”,甚至有时候,女儿们并不淘气,非常乖巧伶俐,却也遭随意打骂。
(四)、妹妹世京自寻短见未遂变成植物人的那天起,姐姐友京的精神状况一发不可收拾的严重恶化起来。
后来“阳光”的意外夭折、朴智慧夫妇恶性杀子事件、老公的背叛、意外撞死一个同样饱受家庭无视的无名氏男童、时烷和被车撞死的妹妹所遭受到的父母的家庭暴力、离婚等都变成了友京双重人格精神分裂的导火索。
(五)、“如果麦田上升起月亮”就预示着异常现象中红色“血月”的来临,“血月”邪神“附身”在生活底层人士的父母或者新型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子女,导致子女功课生活两耽误,最后虐待打骂子女的“人格缺陷”的父母身上,施暴自己的亲骨肉们啊。
(六)、这个世界上既然有恶魔的存在,就相应的会有惩戒恶魔的光明正大的力量或者躲在暗处充当起地下判官角色的执行私法者或组织,而剧中这个组织就是“Black Chat”这个由车友京带领的“地下惩罚者”组织。
军师,卡车叔叔;成员,朴勇泰、素拉的母亲、甚至还有其他饱受家庭侵害的人们等。
很有可能该组织就是友京两年前组织的那个“我们的孩子”保护儿童、反对虐待的权益组织吧。
车友京的双重人格分裂不是导致西斯底里的问题,而是导致她白天是正常无比的儿童心理学咨询师,晚上就变成了惩处“血月恶魔”的“正义使者”。
也可以解释为白天她是那个外人看起来非常正常的自己,到了晚上就变成了饱受母亲折磨和虐待的妹妹~车世京。
这是她们姐妹俩复仇性的一种对社会虐童现象久久未能妥善给予处理的一种极端的控诉行为啊。
(七)、车友京因为母亲的暴虐而完全丧失了童年时代的记忆,妹妹世京变成植物人那天,选择性遗忘的痛苦回忆又被呼唤起来了。
白天是车友京的她晚上就是那个对权威性母亲又憎恨又不敢反抗的妹妹车世京,所以白天的她才完全不认识男二号的满脸迷茫。
(八)、心理医生能医不自医的情况个人感觉有点类似《汉尼拔》的吃人医生的人设。
(九)、韩国和我国一样,这样的虐童题材的影视剧最近几年越来越多,最好有第三方机构的介入,比如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居委会、社工、学校、老师、心理学研究所、医院,还要有群众的力量,好像那些热心的红手套和朝阳居民们的共同努力。
(十),多起凶手案,“被害者”貌似自杀,警方也已此为结论来Close File,但案件真的已经终结了吗?
非也,非也。
多起案件的共同点如下:a、生活在社会底层或者不被人关注的禽兽不如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实施着对亲生子女的暴力虐待事件。
b、多起案件中的小朋友不是车友京特别关注的就是车友京的治疗对象。
c、多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朴勇泰、素拉的母亲、男二号的卡车叔叔都和友京有关联性。
d、被害者“们真的是自杀吗?
我看是有人或者有组织替天行道的法外执权,保护儿童吧。
e、有凶杀案件就会有某些神秘的诗剧存在,而这些诗句中其实已经含有“被害者”们被杀害的真相线索。
f、剧中最诡异的小朋友,不是那个车友京的幻影中的穿绿色裙子的小女孩,而是时烷小朋友。
他每次都能给一些十分重要的破案线索。
我相信他看见的不是车友京脑子中的幻影,而是李惠善那个6岁的同样穿着绿色裙子,大眼睛的女儿。
五、后来找到的李惠善女儿所在的孤儿院的院长办公室里面为什么会有文东儿,文东对太阳和阳光感到敏感,“等麦田升起太阳,吃一个孩子。
” 带有抽象画色彩的诗歌作品?
难道这个孤儿院里面有黑幕?
非法让孩子们为药厂试药、非法买卖儿童、非法地下摘取和移植孩子们的器官、非法禁锢虐待孩子们、非法猥亵和性侵犯孩子们等,获取经济暴利和永无止尽的私欲。
之前那个被友京意外撞死的无名氏男童就是从这个孤儿院逃出去的?
他的那张画右下角的顶呱呱手掌的标志难道就是属于这个幼儿园所特有的功课的标志?
他还有一个妹妹也在遭受着父母的无视甚至离弃?
我总觉得男二就是从这个孤儿院出来后到儿童中心工作的,他应该知道孤儿院的黑幕,因为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所以只能依靠在车友京实际上应该是“车世京”的带领下,用集体的智慧和能力,揭发孤儿院的黑幕。
六、那个戴眼镜的法医到底是不负责任的拖延症患者还是故意每次尸鉴给出的结果都是自杀呢?
这个法医蛮奇怪的,即使男主盯着他让他仔细解剖尸体,给出正确无误的尸检结论,可是他貌似每次都劝阻男主这么干。
所以他的身份让人很怀疑,到底是车友京所在的那个组织的警方卧底呢?
还是拖延症晚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法医?
七、男主的上司也很奇怪。
男主的上司给男主配了助手,全秀英。
全秀英报到那天,他好像完全不记得有个新人来报到,整个警局的人们都在忙的不亦乐乎,但新人报到的事情,按照常理来说,一个领导肯定会记得哈。
而且他貌似不让男主继续追查这些案件,人设真心非常奇怪?
难道是害怕翻案会影响他的上司对他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评价。
八、即使最后退一万步,车友京真的是这个保护妇女儿童基本权益组织的领导人,那么个人觉得法律应该轻判他们的行为,体谅他们的做法。
既然法律无法正确的履行职责,那么法外执法从感性的一面来看,完全没有错啊。
友京不会有事的,最多接受永久性的精神治疗。
金宣儿的演技好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啊,可怜的欧尼为了塑造成功车友京这个形象,瘦到没有了形。
李依庚的表现绝对中规中矩中又比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感觉认真和努力对待。
男二戏份太少,实在不好评价,亦正亦邪的气质还不错。
女二南圭丽的复出作品,个人觉得全秀英这个角色让她发挥的空间不大。
非常好看、悬疑、惊悚、现实寓意很深刻、警醒作用不一般的一部类似《白小姐》或者《母亲》这样的影视剧集的社会心理悬疑剧集。
绝对值得给予5🌟好评。
男二号卡车叔叔80%的可能性是友京的“共谋者”也叫“帮凶”。
女二号全秀英应该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男主稍微正常一点,一个被女友抛弃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卖力办案的刑警。
他之所以不要孩子,是因为有可能他想着自己还年轻,正是事业拼搏期,所以可以缓缓再结婚再要孩子。
女友之所以离他而去,是因为他的工作是刑警啊,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工作危险性高啊,平时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和女友腻歪在一起,所以嘛,女人当然希望自己的男人可以24小时的呵护自己,陪伴自己,爱自己啦,哪个女人会爱一个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工作上的男人?
女友有了新的目标和靠山,女主的前夫,当然要一个IT公司的副代表而不要一个啥都没有的刑警啦。
最后肯定是因为女友意外怀孕,男主居然示意让女友打掉孩子,女友肯定伤痛了,毕竟是一条人命啊,而且还是亲骨肉。
个人感觉结局一定是把时烷小朋友和妹妹的交通事故等秘密解开。
时烷小朋友被母亲拉走过马路的情景我到现在都历历在目,他回头看着友京的那种无助、那种恐惧、那种忧虑、那种皱眉,看了真心让人心疼不已。
剧集烧脑的厉害,分析非常不易,且看且珍惜吧。
当然全部臆测和分析不代表主客观剧情,不喜勿喷。
还是那句老话,水军抗精、吹毛求疵、恶意重伤、羡慕嫉妒、愤怒憎恨的豆友们要不把我拉黑,要不忽略我的剧评。
欢迎各位小伙伴善意的指教我的剧评,感激万分。
To be continued.
我曾亲耳听一个成年男人述说怎么残忍折磨小狗致死。
起因仅仅小狗爱叫。
那时我还是个萝莉,也没深爱小动物,但已经听到深感不适。
今天想起,更觉无比痛心。
小动物,小孩子,很多时刻都是软萌的存在,简直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虐待他们?
但现实就是——的的确确,真的就有这种人。
这部韩剧以虐童为题材。
从头至尾也洋溢着些许奇幻色彩——或者说通灵色彩。
它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儿童心理学家,开车事故中撞死了一个突孩子,并且在那一刻,突然产生了幻觉,觉得自己撞到的是一个穿绿裙子的小女孩。
在寻查死去孩子的身份时,她与调查杀人案的警方开始了各种交集:一系列杀人命案似乎与虐童有关,甚至与自己经手的儿童心理疏导案例有各种直接联系。
同时,她开始追究那个不时出现的幻影小女孩的出处,各种千方百计。
这个过程里,她的丈夫难以忍受她的恍惚反常,终于出轨离婚,她的精神问题在这系列危机后全面爆发,走到了人生的一个关卡。
这是我很难得主动追的一部悬疑剧,前几集险些没吓死(尤其有一集惊现干尸),随时闪出的小女孩幻象也足以让心脏漏拍……或者说它恰好击中了我的死穴,就是一种非常悚然的逻辑感。
但它也十分让人欲罢不能。
其实一开始,线索给出得很散,彼此之间貌似没有太多的联系。
慢慢的,范围收拢,疑点一个个解决掉,真相层层揭开。
但最早的谜团,也就是小女孩幻象的来龙去脉,被留在了最后两集,也算是编排的善始善终。
总体而言,故事很有吸引力,且全剧完成度非常高,能够自圆其说,没有诸多大热韩剧坑爹的过分拖沓与结局滑铁卢。
案情侦破因为引入了心理分析和些许灵异,所以扣人心弦。
同时也没放弃韩剧擅长营造的情感张力。
很多案件主角让人难忘。
比如天真但早慧寡言的孩子,本能地给予刑警无限信任。
聪明且深爱母亲的女儿,会长期掩盖母亲的过错。
以及虽然年幼,但已经被负疚感缠绕的心理咨询者……类似情感上的带动,为人父母者估计会比我更共鸣。
此处不赘述。
几个案件基本涉及不同类型的虐童。
出发点并不完全一样。
有些恶,是走歪了,或是不敢承担,但更多恶,简直是与生俱来。
不是单纯的蒙昧野蛮,而是天生残忍。
最吸引我自然是心理分析的段落。
往往在这种剧情里,你能联想到人心无尽的幽深,那简直是浩瀚的海洋才可以比拟的一种幽深吧……你甚至不知道最深处究竟是什么。
女主作为一个情绪上会失控到歇斯底里要杀人(是真的要杀人)的心理医生,在开始和结束都曾有过一句台词。
“这样可怕的愤怒,到底源于何处?
”。
我一直期待关于这质问有一种展开,但并没看到比想象中更多的挖掘——又或许对一部剧而言,现在这种程度已经够了。
能够在16个小时里,持续吸引你的目光,并且千头万绪终归大海,已经是一种成功。
此剧除了金宣儿没有特别耀眼的卡司。
她整容后遗症明显的脸,成为被攻击的焦点。
实话实说,的确略显诡异,皮肤既憔悴又泛着油光。
但是也没恶劣到看不下去,且还挺符合这个角色的心力交瘁形销骨立。
而且她表演很好,很入戏,基本这个人物要求的每一个点都有呈现到。
各位小演员以及男二号(听说是韩国男团成员)演技亮眼,完全吊打天朝一系列流量。
对我而言,此剧其实最大的缺憾是幻影小女孩的设置。
始终无法被确定是魂魄还是幻象,且很多时候出现得太凑巧,甚至直接左右案情的突破,就有点语焉不详太过刻意。
象是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元素。
我这种执拗的观众,会忍不住就此分析:往唯心角度说,她就是死去的魂魄。
唯物地说,只能勉强解释为,女主心里潜藏的第六感,或者记忆苏醒的福至心灵。
而到底有没有冥冥之中这种东西?
居然还真不能说没有。
如此这般,好像这个缺憾……也不足以用“缺憾”论之了。
行文至此,虽然意犹未尽,但为了避免剧透(多么尽力!
),就扯点儿影片之外的题外话。
首先,说一下活到如今我自身一个明确的警戒,就是:不要试图去理解天生的虐杀者。
尤其是对儿童或者小动物的虐待——这种被虐对象身上并不会掺和多少成人世界的血海深仇。
大概20来岁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犯罪心理学,看过很多相关书籍,当中就有近年来被改编成大热美剧的《心理神探》。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写得公允且照顾读者心理承受力的书——尤其对比不少被翻译得分寸一言难尽的同类书籍。
而这种一言难尽,并不是作者的错误,而是残忍犯罪本身的杀伤力。
那段时间的阅读让年轻的我开始懂得,人心的黑暗其实无穷无尽。
且除非做犯罪心理学这样的职业,否则你并不太可能理解这样的黑暗——就算犯罪心理学的学者,也很难说是“理解”。
很多时刻这种探究对他们而言一样是折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牺牲了阳光,为了救赎黑暗中的受害者。
所以,不必对任何施恶产生太深好奇。
更不要为其找寻借口,找寻理由。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遭遇了类似的恶意,或者旁观到这样的恶意,请不要首先为施虐者寻找解释,请不吝惜地——报警。
深一点说就是:不要试图触碰黑暗。
也不要轻视灰色地带。
更不要高估自己来去抽离不被其吞没的能力。
其次,被这个剧吓得半死的时候,我不时想起看过的一篇耽美小说。
当中有一个并不非常重要的枝节。
大概是讲,主角总梦见一栋居民楼。
有一天他朋友居然撞见了这栋楼,并租下了那套梦中有标识的房子。
之后男主偶然借住,被邻居的小孩子提醒,发觉这间房的卫生间比常规的户型小……这条线索最后是这样揭晓的:原来卫生间里有一面人为加厚的墙,里面藏着男主死去姐姐的尸体。
是不是很惊悚?
这基本是与《赤月青日》异曲同工的一种恐怖感。
(描述一种恐怖感真的不容易啊)。
如果你觉得这个程度还可以承受,不至于呼吸停滞……那不妨立刻点开这部剧。
真的,虽然过程玄乎得够呛,但最后也揭晓得挺爽。
而且惊吓加泪目之余,它也能让你对这世上柔弱纤细的存在更生怜爱之心:人世险恶,我们更要尽可能,去善待那些值得被善待的缘分。
一个小提示:心情抑郁时,不要打开它。
因为这部剧沉重又压抑。
《赤月青日》这部剧将关注的目光投放到孩子身上,特别是那些“被伤害的孩子”。
“虐童”是一个悲痛的话题,有的孩子因此而死,活下来的孩子不得不背负巨大的阴影长大,他们需要承受和面对来自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而这些本应该是和天真烂漫的孩童毫无干系才对。
于是,赤色的太阳和青色的月亮就消失在他们的世界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颠倒异化了的世界。
他们害怕黑夜的月亮,每个夜晚都会流下恐惧的眼泪,渴望光芒万丈的太阳也能出现在这漆黑的深夜,照亮他们的世界。
从此这些孩子就以“赤月”为日,以“青日”为夜。
这也是这部剧的剧名《赤月青日》想要表达的含义。
它把惊悚悬疑的连环杀人案件与“虐童”的话题完美结合起来,用诗歌串联一整部剧的内容。
这些杀人案件中的被害者都是残忍伤害自己孩子的垃圾父母,每个案发现场都留下了一句诗歌。
与其说这些是诗歌,不如说是孩子们的童谣,这是凶手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缝补孩子们灵魂上的伤口。
金宣儿的演技依旧稳定,富有层次感。
她饰演一位在怀孕之后就经常出现幻觉,总是能看到一个穿着绿色连衣裙的小女孩的心理咨询师。
李伊庚在这部剧中饰演一位追寻真相的刑警。
但说实话,直到最后几集我才适应他这个严肃正经的状态,都怪他在《加油吧威基基》里面给人印象太深刻了。
(对不起,是我刻板印象了。
)
故事最后的真相过于鲜血淋淋,让我实在无法直视。
女主看到的那个穿着绿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是被她继母杀死并埋在家里壁炉中的亲妹妹,幼小的她因为心理创伤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把这段记忆封锁了起来。
直到她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段恐怖的回忆才逐渐浮现出来。
原来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她,才是一直以来需要被治疗、被救助的那个人。
让人对他充满复杂感情的凶手,是一个从小被父母抛弃,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
被亲生父母伤害的他,只能依靠这个他尊敬的院长。
但谁也不敢想象,院长是个恋童癖,他再一次被大人伤害了。
此后他的世界中连“赤月”也不复存在了。
这部剧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感,我只觉得我大脑中的火山喷发了,无法遏制,它不断地用岩浆在刺激着我所有的神经。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多有伤痛的人呢?
”这是一句发自灵魂深处的叩问。
我想原因是——被伤害的孩子们啊,那些没有活下来的已经永远消失了,那些没有消失的已经套着成人的外壳长大了。
非常有意义的选题:被虐待的儿童、虐童者、私刑杀掉可恨的施虐者、遵守法律的正直警察、形形色色的旁观者、道德审判和法律审判、原谅或不原谅、生活延续带来的可能性、孩子不是负担而是包容与爱。
挤掉自己身上的一个大脓包,会溅自己一身血,会痛不欲生,可能会后悔挤破脓包,甚至可能会因为化脓而死,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会有一位仁医为你妙手回春——那么你怎么办呢?
强忍着不挤破脓包等到变成致命的坏疮?
期待着也许永远不会到来的救星英雄?
挤爆自己的脓包后欲罢不能的继续为其他人戳破脓包?
还是说,庆幸自己没有长那个脓包?
施虐者是残忍得变态,被虐者是逆来顺受得变态,旁观者是侥幸得变态,就连正直的警察,也如履薄冰在变态与否之间左右摇摆。
唉,什么是正常呢?
像大部分人那样视而不见,就可以叫作“正常”了吗?
无数的愤怒,是没有出口,无法救治的。
事情演变到这一步,人变成那种样子,已然回天乏术。
人性真的经不起试探,也经不起考验。
恶事不发生,是最好的;一旦发生,掩盖、助纣为虐、视而不见、矫枉过正,当事者如何再回复正常呢?
只留下日月昭昭,供后人哀之或不暇哀之。
许多肉体的疾病,无药可医。
灵魂的脓包,又真能得救吗?
国家和社会的脓包,果真能药到病除吗?
你我皆凡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良心和能耐,不要低估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个脓包。
EP19更新:貌似第十九集在暗示,女主其實是妹妹,而不是姊姊?
因為她現在的記憶是和照片裡的小朋友是同班同學,而她也覺得那是合理的——所以,當年父母是不是安排了兩姐妹的角色互換呢?
這樣也就呼應了病床上的姐妹貌似露出的都是不屑的表情?
因為她雖然不能言語,但是其實她記得一切?
繼母說女主小時候很懂事的時候貌似也是在撒謊,應該是在描述崔友京這個名字所代表的真正那個人的事實——但那不是女主。
一個旁觀者視角的記憶:女主記憶中的媽媽打開衣服盒子的影像是茶几對面的,也不是望著她的——所以裙子當年可能不是送給女主——而是女主的姐妹。
原文:看完第12集之後,雖然覺得有文猜測女主是兇手貌似也蠻有道理的,但是在這裡大膽推測女主不是幕後黑手。
女主的童年應該受到了家人的傷害,但是,她還是堅強地活了下來,結婚、生子、和繼母可以正常交往,雖然她内心潛藏著黑暗。
幾點觀察和猜測如下,和大家交流一下:繼母—— 在女主照顧不能説話的荷娜的時候,當時兩個小孩在沙發上睡着了,繼母抱怨照顧兩個孩子就是很累——應該是呼應她在年輕的時候要照顧女主和女主妹妹。
但是,繼母應該喜歡世京——女主的妹妹——更甚於喜歡女主,所以她可能在兩姐妹小時候,縱容了妹妹欺負姐姐。
劇中有一個片斷就是綠裙子的小孩被另外一個小孩推倒——綠色衣服的小孩就是女主,可能繼母當時將顔色鮮豔的裙子給了姐姐,而慫恿或者任由妹妹去傷害姐姐。
女主翻看的相冊裏,似乎沒有他們親生母親的照片——可能是因爲繼母嫉妒他們親生母親所致。
但是在女主發現的那張折疊著,零落在袋子底部的黑白照片中——一家四口包括他們輕生母親,妹妹坐在媽媽的腿上,姐姐站在爸爸的身前——這個小孩和綠裙子的小女孩很像,但是在照片中沒有笑容——可能是父母在妹妹出生之後就開始冷落了大女兒所致。
——這可能是女主童年創傷最早的來源。
繼母總是冷冷的,喜歡回應女主的話就回應,不高興就不回應。
相反,女主還是向她表達了自己覺得有繼母在是一件好事。
這是一種不對等的家庭關係。
更多可能只是因爲女主實在是很善良,她並不想對這個世界做出不好判斷,或者選擇指去看到外界好的一面。
女主—— 女主給女兒念的童話故事,總是帶有一些恐慌或者恐怖的色彩。
這反映了她内心無處釋放的黑暗,應該是童年受到的傷害留下陰影。
女主至少有兩次可以傷害別人的機會,一次是在家裏,她已經拿了刀,可是在最後的關頭,她在綠裙子小女孩的阻止之下,放棄了去傷害丈夫。
另外一次是她幾乎要開車撞上錫元的媽媽,但是她也在最後關頭刹住了車,而沒有傷害別人,然後她又看到了綠裙子的小女孩。
在這裡,我覺得,女主雖然内心存有很多由於世界不公帶來的憤恨,甚至她是有能力,而且有衝動可以去把這些憤恨發洩出來——可是她並沒有那樣做——她應該永遠也不會那樣做。
有時候,一個人把自己的道德底綫規定得很死,她就是會死守這條綫——在她心中,人們雖然有罪,但是她本人不會去作惡。
人生有些時候,就是你憤懣到了極點,覺得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衝動了就一了百了,當下痛快就在一念之間——但良善理智如女主,她硬是守住了自己的底綫。
所以受到傷害的是女主,但是她一定不會主動去傷害人,更別説傷害一個小孩——由她後來戰戰兢兢練習開車就可以看出來,由她砸了丈夫的車而不是把高爾夫球杆揮向丈夫或者小三就可以看出來——人,從來都不是她情緒的出口。
如果要有一個人是她情緒的出口,那也只能是她自己。
應該有四起案件——其實女主本身身在其中一起案件當中施暴者或者加害人應該是認識且熟悉女主的人——這個女警推測得沒錯——但兇手應該不是女主本人——至少以女主目前的精神狀態來看——但是兇手應該是和讓女主妹妹變成植物人的對象是同一個人。
兇手的第一次作案應該是針對女主的妹妹,因爲他覺得女主就是這起家庭關係中的受害者,而只有她妹妹失去繼續傷害女主的能力,才會把女主從痛苦中解救出來。
然後就有了後面的三個案件——兇手應該就是一個可以拿到女主生活或者工作中重要信息的人。
因爲女主工作的兒童中心,因爲女主由童年開始就開始受到家庭的虐待——兇手對於解救這一類小孩有著偏好。
在虐童案的母親出門倒垃圾被女主看到之後,女主開車走了,她可能向別人透露了這個消息。
幾起主要的案件發生在女主流產的恢復期,在那段時間裏,可能女主咨詢的對象托付給了別的工作人員——而這個工作人員趁此拿到了細節,並且佈局了後面的案件。
一個大膽的想法——女主妹妹的主治醫師可能不想讓她妹妹醒過來……就是那個繼母提到那位說雖然可能會眨眼,但是那真的不代表什麽的醫師。
可能女主的妹妹已經恢復了意識,並且之後會醒過來。
故事會怎麽發展,還是要看作傢決定寫成怎樣……
真的是近期韩剧最被低估的一部,丝毫没烂尾。
在我内心深处,觉得像红色哭泣那样的惩罚者是应该存在的,因为现在家暴虐童的犯罪成本太低了。
无论是前几年北京那个家暴致死只坐了几年牢出来继续结婚家暴的,还是前一阵一家三口集体打小女孩那个,看着太让人气愤了。
而事发之后法律真的能保护他们吗?
网友都是三分钟热度,事件当时人人都口诛笔伐施暴者,都恨不得撕烂他们的嘴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事件一过,大部分人都不会去继续跟进,所以处理结果我们无从得知,孩子未来的去向我们无从得知。
最重要的受害者的心里健康呢,会有心理老师开导他们么?
会持续关注么?
我们都不知道,而我想大部分人在知道这些家暴事件的时候,应该和车友景想的一样,幸好不是我,幸好挨打的不是我。
每年家暴虐童的被爆出来的都不少,而你要知道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我们能做什么,除了安慰除了心疼除了破口大骂之外真的无能为力。
那些最后反抗的人,有无期的,有十年二十年的,ta们的前半生被施暴者毁了,后半生又要因为施暴者而葬送,等ta们老了出来了,伴随一生的阴影会消失么?
所以我倒希望有红色哭泣的存在,至少从情理来说,对受害人来说,这可能都是最好的结局。
我从来不奢望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一些,我只是希望至少还要留点做人的良知,来这世间走一遭,别被恶魔吞噬了。
十几年前,MBC的《我叫金三顺》带了无数人一头扎进了韩剧的大坑。
那时候原本是模特身材的金宣儿,为了出演三顺,增肥了十几斤。
十几年后,又是MBC,还是金宣儿。
为了一部剧瘦成了一根行走的衣服杆子,居然是一部几乎和爱情无关的悬疑剧。
两集看下来,这次的剧本的确是没有辜负金宣儿的付出和演技。
赤月青日
高亮提醒一:全剧色调都偏灰暗,担心累眼睛的小伙伴可以提高亮度食用。
高亮提醒二:剧情虽然线头杂伏笔多,但是并不慢热单调。
反而一环扣一环,叙事紧凑,高潮迭起。
因为每条线都紧紧扣着一个核心——孩子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主线。
怀着二胎的女主车友京(金宣儿 饰)是一名儿童心理咨询师。
她有一个事业有成的丈夫,一个听话懂事的女儿。
以及一个植物人的妹妹。
如果借用社会评价体系来看,车友京是个不大挑得出缺点的女人。
作为心理咨询师,她很爱自己的职业,对所有的孩子都抱有极大的耐性和热情。
作为姐姐和女儿,她也尽心尽力地和妈妈一起照顾植物人的妹妹。
作为妻子和妈妈,她对家庭氛围的维护无微不至,全家人都在期待着第二个孩子的到来。
而这一切都被一件事打破了。
车友京在高速路上不小心撞死了一个孩子。
因为孩子无父无母,没有身份。
所以车友京没有被起诉。
丈夫长舒了一口气,以为事情到此结束,没想到才刚刚开始,妻子开始不对劲。
先是事故发生前,车友京明明看到的是个穿绿裙子的小女孩,但真正被撞到的却是个小男孩。
另一方面,车友京母亲和儿童咨询师的身份让她在得知小男孩无父无母时,无法像丈夫一样冷漠说出一句“万幸”。
并且因此而和丈夫产生了强烈的意见分歧。
丈夫的感情开始向自己的秘书兼情妇倾斜。
而车友京在调查小男孩身份的过程中,找到了一张孩子的画,画的背面写着一句现代诗——当麦田上升起月亮的时候就吃掉一个孩子
另一条线:男主姜志宪(李伊庚 饰)是一名刑警。
他有一个正在冷战的女朋友,正是车友京丈夫出轨的对象。
除此之外,他还接手了一个奇怪的案子。
一个刚出狱不久的女人朴智慧,一个人半夜驱车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游乐场。
并连人带车被烧死当场。
嫌疑犯很快被锁定,是一个跟这个女人几乎没什么关系的医生。
而医生在杀了人之后,也在家里自杀身亡。
医生杀人,是因为朴智慧夫妇是犯了众怒的恶魔父母。
不仅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毁尸灭迹,还烧了孩子的身体。
女主车友京,就曾在两年前,联合几位妈妈一起向法庭抗议,对朴智慧夫妇从重制裁。
案子看似简单,但处处都透着怪异。
朴智慧明知道自己是过街老鼠,怎么会大半夜一个人开车去那么远的地方?
她的丈夫也说她是个信仰很深的人,不可能会自杀。
信仰很深,怎么会那么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孩子?
还是说这个信仰本身就是xie教?
医生朴勇泰在自杀前,也曾说自己杀掉朴智慧是完成了一项崇高的任务。
他是否也是隶属于某个神秘的组织?
另一个证明,在朴智慧出狱后回到家里,她收掉了家里所有关于孩子的东西,还撕掉了一家人的合照。
但并没有全部撕碎,她只把孩子的那部分撕掉了。
而照片背后也写着那句诗——如果麦田上升起月亮
一般来说,悬疑剧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从一个小切口开始,不断深入,一步步揭开故事的全貌,比如《life》;另一种则是像拼图一样,先给出无数的线索碎片,然后逐渐把它们拼到一起。
赤月青日无疑就属于第二种。
而且编剧真的随手丢线索丢的不亦乐乎。
每个镜头,每句台词都得停下来琢磨一下,是不是在指向什么?
(希望编剧没有挖坑不填的毛病)
比如第一集开始来向女主咨询的小男孩时烷。
对女主说有弟弟妹妹并不是好事,因为妹妹死了。
他在操场上突然看见了自己死去的妹妹。
然后背对着楼梯,像是为了体验某种感受,从楼梯上摔了下去。
这是不是在暗示小男孩曾经把妹妹推下楼,并导致了妹妹的死亡?
又比如编剧通过母女俩的对话,说出了车友京的母亲是个犬儒主义的人。
(注:犬儒主义是一种源于古希腊的哲学思潮,发展到今天所具备的特点是: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
既然没有什么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是要不得的。
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消极心态。
)
而当车友京辩驳“没有哪个母亲会把自己亲生的孩子烧死,那个女人是恶魔”的时候,一直是植物人状态的妹妹世京不仅睁开了眼睛,嘴角甚至还带着一点嘲讽的笑意。
在第二集女主的女儿失踪时,镜头也给了旁边的妹妹一个意味深长的特写。
妹妹究竟是怎么变成的植物人?
跟母亲一贯的犬儒态度和姐姐有没有关系?
除了这些看似闲笔的暗喻,还有一些明线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比如绿衣服的小女孩到底是谁?
无父无母的小男孩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高速公路上?
那两句现代诗的背后到底指向的是什么?
以及新出现的男二李恩浩(车学渊 饰)
和女二金秀英(南奎丽 饰)究竟是敌是友?
尽管现在还看不清故事的全貌,但可以确定的是,编剧想借一个复杂的故事,去讲最弱势,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孩子。
更具体的说,是究竟应该怎么对待孩子?
这部剧里有无父无母在路上被撞死都没人知道的孩子。
有虽然有父母,可父母却是恶魔,杀了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父母恶虽恶,或许还能直接被司法所惩处,被舆论所谴责。
可那些没有那么“恶”的父母呢?
他们的孩子就一定幸福吗?
还记得一开始像女主咨询的小男孩时烷吗?
在第一次咨询的半年后,他把同班的孩子推下了楼梯,不得不被送到车友京这里,强制治疗。
当女主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回答是因为好奇好奇从楼梯上摔下去会不会死。
他明明毫无恶意,但却因为缺乏正常的道德引导和心理疏导而差点害的无辜的同学丧命。
可半年前打电话给女主拒绝继续治疗的时烷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把孩子送到那里只会让别人嚼舌头。
”
可这些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他们的父母并没有可以引起众人讨伐的恶行,甚至在大部分家长心里,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不病不痛,再送TA去上学,就算是尽了自己的全部义务。
其他的都不是大事。
殊不知有多少童年时受到伤害带来的影响,可能会一辈子都摆脱不掉。
自卑、怯懦、偏执,甚至冷漠,畏惧社交。
身体上的不舒服,或许还能喊出声来。
但心里的不舒服,可能一开始连孩子自己都意识不到,又怎么寻求帮助?
他们唯一能依赖的,就只有带他们来这个世界的父母。
期望父母能比他们更早发现自己心里生病了,而不是捂住嘴讳疾忌医。
期望父母能让他们放心把心里的不舒服说出来,而不用担心永远得到一句“这又不是什么大事”的回答。
而最最最希望的,是父母能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需要被尊重的个体,无论他们是否成年。
真的很不喜欢女主这种精神衰弱的人设,这种梗都已经被玩烂了
除了曾经遭受的无法言说的伤害和痛苦以外,还有那个至今对这些伤害无能为力的自己
金宣儿老了!
那曾受过的伤,会以何种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病?罪?不幸?失败?成功?艺术?疯魔?
女主那边的剧情实在看不下去了
不喜欢原谅
虽然女主脸没有三顺时期的可爱,但是胜在剧情,赞爆了
一层层的迷雾接踵而来,虽然金宣儿的脸变得有点不敢认了,演技还是好的,希望最后能有个合理解释千万别崩了
🤢
看不到一半就猜到结局,没意思。
剧情一般,节奏略慢。
看這部劇的樂趣就在於每集都在猜劇情然而下一集一定被打臉。金宣兒演技要上天。
bug挺多的,女主演技面瘫,那个男心理医生倒是蛮帅哦
我都忘记看过这部剧了,最近追其他人,发现刚开始男主找的李浚赫,如果是他,我一定会好好看剧,还有几年前的评论嫌弃李浚赫名气小,这下这个男主更小。。哎,喜欢以前韩剧的模式,两个主角差不多年龄差不多咖位,这两年逐渐是年龄差,姐弟恋或者少女大叔,然后慢慢又变成各种带新人的感觉,也不纯粹新人,就是知名度相差较大。。就一个金宣儿,动力不足。。剧情韩国悬疑剧真的很多,好剧真的太多了,就显得还好,越是国内评分高的,可能韩国收视就一般或者很低。。哎。。
压抑过度
太好看了,编剧简直太厉害了,层层递进,越看越好看
为什么会喜欢这么沉重、阴暗的题材?金宣儿近年的戏路都是这样。拍个纯爱都是凄凄惨惨切切,何况这个设计少儿虐待的悬疑。这换成谁的老婆,那男的都会压抑吧....不过她老公倒是一开始就出轨的。瘦下来的金宣儿不如胖胖的可爱,脸也僵硬了...看着有点难过。我还是喜欢不烧脑的剧,平日动脑已经很多了...大结局看了一下,竟然是心理医生的梗,没有恋爱线的韩剧都是耍流氓呀...算了,还是去追3石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吧。
这个剧里几乎没有正常人,不是被虐待的孩子就是曾经被虐待的大人,结尾有点太圣母了,如果女主黑化来个反转感觉会更有深意。还有就是故事推进的太慢太慢了……
就这剧情,8.7分?纳尼?是没见过好的吗
这是什么鬼结局?!女主最后的圣母光环也太大了,斯德哥尔摩了吧?!结局扣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