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大年初一,几部大热的片子《西游降魔》、《功夫瑜伽》、《乘风破浪》都看了,说实话都挺不满意的,都拍的啥东西,国产电影让我吐槽的都不想吐槽了。
要吹毛求疵说一个最差的,那一定是非大闹天竺莫属。
混乱的无趣的剧情,浮夸杂乱的表演,纯粹是为圈钱儿圈钱,王宝强当导演的第一部片子以失败而告终。
和学泰囧,港囧的风格,但画虎不成反类犬,王宝强没有学到徐铮核心的味道,温情不让人感动,搞笑不能让人笑,引不了大家的共鸣,当然7亿多的票房对其他档期来说也是好票房,但春节档就是表现平平,希望宝强好好当个演员吧,没有金刚赞不要揽瓷器活。
是的,正在看,但真的看不下去,所以开始写影评。
虽说有执行导演,大部分演员导演多是挂名,但至少找个靠谱的吧!
或者说这个就是导演的趣味,想表达的?
如果是的话,那这个导演还真不是谁想当就当的!
1.了无生趣的故事。
2.为了炫技而炫技,不断的毫无节制的无聊的展示主角功夫。
3.毫无笑点,全场秘制尴尬。
4.恶俗的审美,红黄蓝绿满屏飞。
宝强,有钱了不如去多读些书,有演戏的天赋和机会还是做本分点去作演员吧,这次真的成为了反面教材!
看了才知道《我不是潘金莲》拍得多好,大导演是怎么拍戏的!
同情王宝强的经历但是也不会因为同情就会给这样的作品评高分,给没看的人做参考吧。
看过觉得很好看我们绝对不阻止你去电影院二刷三刷,用软妹子投票绝对比在豆瓣撕逼更受王宝强欢迎!
公路片几乎是有模板的,中国的那些所谓导演毛手毛脚的套用着这个模板,乐此不疲。
主角一般是两到三人,要共同去做一件事,但是性格不同,中间会有矛盾了然后吵架,分道扬镳,然后闪回过去在一起快乐的时光,好像领悟到了什么的,然后在反叛过来打某一个人的时候,另一个人会不知从哪里跳出来,参与打斗。
最后当然是喜极而泣的完美大结局,我想大闹天竺肯定大九不离十。
比较适合过年放,毕竟最基础的那群人都回老家过年了。
他们不需要电影告诉他们什么,好看,带劲,带点感人的东西都加点普世的友情,爱情就够了。
本文首发自文慧园路三号(现更名为幕味儿),2017年1月30日2012年的现象级电影《泰囧》成就了几波人,徐峥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港囧》收获了高达16亿的票房,黄渤已然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号召力最高的男演员。
如今,王宝强也执起了导话筒,和《泰囧》的编剧束焕带着团队一起打造了一版和前者颇有几分相似之处的“印囧”。
与其说,《大闹天竺》是一部对西游故事的改编,不如说这是一部灵感来自于西游的公路喜剧片。
放到现在来看,《西游记》应该算是最经典的公路题材。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价值观日趋保守,中产阶级精神困惑日益凸显,美国公路电影开始揉入新的类型元素,出现了许多像《午夜狂奔》、《雨人》、《预产期》、《阳光小美女》这样的公路喜剧片。
不同于之前公路电影强烈的边缘性色彩,公路喜剧有着更多的娱乐元素,同样是“在路上”的故事结构,公路喜剧让主人公们在旅途中遭遇各种窘态,借助喜剧完成人物价值伦理的回归。
相较而言,我国的公路喜剧类型电影出现的就比较晚。
2001 年,施润玖导演的《走到底》,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国产公路片,直到2007年张杨导演的《落叶归根》,公路类型电影的意识逐渐被建立。
《人在囧途》、《泰囧》、《无人区》、《心花路放》、《后会无期》以及去年的《港囧》,一部接一部的公路题材电影获得了不俗的票房与口碑,可以说,公路电影已成为国内较为成熟的类型电影。
《泰囧》所引发的现象级观影热潮,更是让一系列带着“囧”字的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出现,《泰囧》、《心花路放》、《港囧》之后,公路喜剧逐渐成型,“与傻瓜同行”的“治愈之旅”似乎成为了一剂票房良药。
公路喜剧片中总有一组或多组呈现聪明/愚蠢、高雅/庸俗或是合理/无理的二元对立关系。
《泰囧》中的徐朗和王宝,《港囧》中的徐来和蔡拉拉,前者都代表着社会中产阶级,后者则是底层小人物的化身。
同样,《大闹天竺》中的主人公唐森(白客 饰)和武空(王宝强饰)也是富二代与穷武小子的差异对比,两人因为一份比“经书”还难找的遗嘱和一栋要被拆掉的小楼被拴在一起,一同去往天竺“取经”。
与《泰囧》、《港囧》略微不同的是,前两者中无论是徐朗还是徐来,都是处于事业压力大、家庭生活种种不顺的中年中产阶级,相比之下,《大闹天竺》的主人公显得年轻一些,富二代唐森的生活困境是父亲去世以及一直以来的亲情与友情缺失。
无论是哪一种,似乎都是当今中国社会中产阶级所面临的精神困惑,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科技与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下,精神压力与内心孤独无处排解。
当唐森对着武空撕喊,“你弟弟和我爸一样,他们都回不来”之时,我们知道,再多的金钱也换不回来亲人的复生,顽劣不羁的主人公终是剖开内心的空虚,渴望家庭的回归。
经历一路的追拦堵截之后,唐森对武空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嫌弃变成可以为其当掉自己心爱之物。
唐森与武空的友谊看似是短时间的利益互绑,实际上是两种阶层人的行为与价值观相互碰撞之后所完成的相互救赎。
几天的寻找遗嘱之路成为了唐森最快乐的几天,唐森收获了朋友;而武空也终于在发现小楼被拆除后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执念,一直随身佩戴的桃核掉入水中消失,象征着过往的不快被放下,从印度“猴王”哈奴曼手中接过宝物,斗战成佛。
“别和往事战斗”,如同影片配乐歌词写得那样,放下执念的情感主题是王宝强个人情感的投射。
电影中武空弟弟的故事是王宝强执意让编剧束焕加入的,第一次做导演的王宝强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做导演其实是为了弟弟,因为少时的一场意外,想要成为武打明星、想要做功夫片导演的弟弟早早离去。
片尾,王宝强向六小龄童致敬,在我看来,这更是他在对过去、对最初梦想源头的致敬。
寻找与救赎的主题之下,旅途中的自然人文景观是公路喜剧片的另一类型特征。
大部分拍摄在印度的《大闹天竺》同《泰囧》一样,影片中有着许多印度独有的社会人文景观。
印度歌舞、特色的婚礼习俗、街头魔术表演、街道上洒五颜六色的粉末庆祝、吃辣椒比赛等等,都构成了兼具异域色彩和猎奇性的电影镜头,一旦影片热映,说不定又会带动一拨国内游客去往印度旅游。
B故事线上朱天鹏(岳云鹏 饰)和吴静(柳岩 饰)的爱情片段为旅途增加了更为多元的色彩,可惜展现得不够充分,让人物沦为功能性作用。
王宝强第一次导演,影片固然有许多稚嫩之处,文戏武戏之间的剪切节奏、场面调度、镜头选取,难免显得生涩,但是,就如同王宝强自出道以来演得角色那样,这部电影处处给人一种执着的认真之感。
打一句不恰当的比方,隔壁星爷和徐老怪在用特效拍电影,而宝宝在用生命拍电影。
影片结束,彩蛋中落入法网的唐察苏(黄渤 饰)在监狱中忏悔,为大家献上一曲悔过之歌。
“这就是命”四个字一经出口,场下观众大多会心一笑。
经历宛如一场闹剧的家庭风波之后,王宝强带着这样一部有着自我感情映射、恰又是和亲情相关的影片与大家再次相见,仿佛有种命运之感,而“调侃自己”的喜剧是这世上最有善意的幽默。
“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亲情”。
王宝强借黄渤之口说出了这句不知是解嘲还是劝言的话语,现实的互文让人觉得笑中带了点苦意。
无论如何,王宝强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已然完成,希望他可以真如自己的影片里那样,放下过去,从头开始,斗战成佛!
怎么说呢,一种很矛盾的心理,因为结尾的花果山我心中唯一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想给个高分,可是也是因为其中穿插的西游记里的音乐和用了西游记里的化名:武空,唐森,吴静,等等想打个差评。
但是呢,因为没有太恶搞甚至于六小龄童的孙悟空还出现了,还是忍不住的很激动。
这部电影也算是数星星的电影了,出演和客串的演员也是十分多了。
虽然色彩艳丽的很晃眼,但是黄渤还是承包了不少的笑点,虽然吧那个造型已经无力吐槽了。
无论这部电影的剧情多么的幼稚甚至无无趣,结局也是给人一种强行升华的感觉,但是看的出来王宝强真的是花了大力气了,看的出来是十分卖力了,无论是精彩灵动的武打戏还是吃辣椒比赛时被辣的让人不忍直视的妆容,都是挺不错的部分。
小岳岳和柳岩那条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线,感觉完全可以忽略。
至于唐森那条,其实挺牵强了,但是他说搞笑吧,其实挺没意思的。
最最最让我惊艳的还是六小龄童老师,他现代装出现的那一刻就觉得挺激动了,最后以孙悟空的扮相出现,天啦,一举一动还是当年的模样啊,花果山的山山水水依然美丽,记忆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依然不曾改变,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无论过去多少年,在记忆中,都是最独一无二的存在,永远被人们所怀念。
这部电影形式大过了内容,逻辑上也是有点儿混乱,更好的电影应该更多的注重内容,而非形式的堆砌。
说实话,本来很期待王宝强的这部电影,毕竟有泰囧在那放着,又看了大闹天竺的片花觉得应该挺好看,可惜此剧狗屁不通。
白客从头到尾声音太大,没有一句让人发笑,只让人尴尬。
王宝强的打闹片段让人觉得无聊无趣。
小岳岳因为是说相声的,所以一张口就是相声的感觉,还能有点笑点。
好的电影还是要看编剧,演员再卖命,主题再明确,可惜剧情不连贯,没有情节,也是一场闹剧。
新年档上映了三部片子,昨天看了韩寒的《乘风破浪》和王宝强的《大闹天竺》,看完后却有一种一言难尽的感觉,但影评还是要做的,就先从《大闹天竺》开始吧。
影评系列总是要先说说看点,主要的看点……应该是演员阵容,王宝强,白客,岳云鹏,柳岩、黄渤等。
嗯,其次……王宝强确实是很卖力的在演出……然后……我们先说其他的话题吧。
通常来说,一部喜剧评价它的好坏,有许多因素,但首要的是决定性的,那就是观众笑了没有。
虽然从王宝强怒吃辣椒,岳云鹏被踩,白客装疯卖傻这些段落,我能够非常肯定的王宝强导演以及所有的主创,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让观众笑,但这个努力的结果确实有点尴尬的。
说完全没有笑也不至于,比如岳云鹏出场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笑了,但当他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演之后,观众的笑声反而少了,倒真让人有点疑惑。
我想起来大学时代我有一个会弹吉他的室友A,他弹唱了一首曲子大家鼓掌。
室友B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他跑过去拨了几下吉他的弦,嘣嘣嘣响了几声,然后他说,这吉他还真好啊,你看随便拨几下声音就这么好听。
然后大家就陷入沉默了……这个是结果,分析一下这样的原因。
感觉浮夸,可能是最明显的。
比如通常来说,因为愚蠢或者偏执产生的痛苦,是常见的搞笑元素。
但是如果要让观众因为角色的痛苦笑出来,就需要给时间或者故事让他们代入角色,还需要让观众觉得他们当时的决定是他们当下性格的可信选择。
可是,这里面的角色总是做一些超过自己应有的反应,给人的感觉就是,为搞笑而故意做出种种夸张的行动。
比如把白客锁在箱子里面,本身是一个搞笑的点子,但是王宝强当时明明还有其他更多的选择,却一定要这么做,就让人觉得出戏了。
此外,本剧情绪流也是过度饱满,每个片段都想着要搞笑,但却用力过猛,没有给出足够时间酝酿角色的代入感,也没有时间舒缓情绪。
甚至,连讲故事的时间都不够,这也导致叙事跳跃不连贯的问题。
从镜头角度来看,每个镜头的运动都非常多,但却缺少节奏的变化,颜色也都非常鲜艳,却至始至终没有让眼睛喘息的时候,所以整片看下来非常累。
黄渤的扮相更是有点刷新我的审美的下限了,感觉这种化妆已经不是搞笑,而是恶俗了。
看电影的时候,周围的孩子们多次提出好累,什么时候才能完,要求家长带他们离场。
这或许也是节奏问题的另一个证明吧。
这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可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导演对于自己创作的作品的自信和定力不够。
正因为如此,才想着把各种猛料往上加,直到做成了这样的片子。
其实,从演员到导演,知识结构有非常大的区别。
因为导演可不光是怎么指导表演,还要考虑剧本摄影美术甚至工期等各种元素,要为银幕上出现的一切负责。
而这个片子的感觉是,王宝强导演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学习。
只是因为去年那个新闻,王宝强首次执导的这个电影获得如此空前的火热与关注,其实超过了它所应该有的。
影片票房很可能不低,但长远来看对王宝强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整个故事借鉴西游记的结构与人物,不过这个并没有看出对故事或者主题有任何帮助。
当然,影片也看不出有什么主题。
这倒没什么,毕竟这些没有版权。
但结尾很奇怪的对六小龄童的致敬,却让人内心觉得不大合适。
主要是他本人在片中只是饰演一个苦行僧,突然间变身孙悟空,从电影故事突然跳出到现实,但又保持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最后还拉着武空往山上飞,真有点分分钟出戏的感觉。
木鱼的完全主观评分让人尴尬的超过本身应有的浮夸的人物行为4过于疲劳的运动与视觉体验 3影片的审美有点超过下限4主题不明,片尾对六小龄童的致敬非常奇怪 4 总评:3.7别看了?
虽然影片相当一般,但看着王宝强那么卖力地演出努力地搞笑,和信息量丰富但却取得反效果的镜头,内心却有一种复杂的感情。
我的感觉是王宝强是一个认真的人,只是有时,结果并不是因为态度问题,而是因为能力问题。
如果王宝强导演能够更多学习相关知识,从头开始,以这种努力做下去的话,可能会有所进步。
只是需要提高的地方,镜头,剧本,审美等等……确实很多,而在这过程中一直保持初心就更不容易了。
🎬《大闹天竺》钉子户耍猴人、科技宅富二代,拍马屁小跟班、神秘性感美女,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四位男女,在不打不相识后竟结为了同伴,为了寻找一道遗嘱,结伴勇闯印度,开启一段热血沸腾啼笑皆非的冒险。
然而最令四人意外的是,这次取遗嘱之行凶险重重危机四伏;而存放遗嘱的印度,更是埋藏秘密。
冒险的途中风景奇幻瑰丽,四时气候也随之不断变换,时而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时而乌云密布、狂风暴雨,为惊险刺激的行程更添了一丝奇幻。
光怪陆离的西域印度,如同打翻了的调色盘。
布满了风情旖旎的建筑,充斥着虔诚苦修的宗教;在热闹喧嚣的街头巷尾,有着色彩斑斓的工艺品、鲜艳夺目的服饰和绘画;轻盈曼妙的纱丽美女们,舞动着欢快妩媚的舞蹈;一幅浓烈而又奔放的天竺风韵,自然而然的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现代版“西游记师徒四人”,最终解开了遗嘱中的秘密,也得知了他们的身世真相,更完成了一次人生的修行。
最后的最后,当六小龄童惊艳压轴出场,无不唤醒了几代人的记忆,也将致敬经典推向了高潮。
大闹天竺 (2017)3.72017 / 中国大陆 / 喜剧 动作 冒险 / 王宝强 / 王宝强 白客
第一次给电影写影评,心情却不是很好大年初一本来想带着爸爸妈妈奶奶热热闹闹看一次电影,他们都忙一年了,带他们出来乐呵乐呵放松放松,选电影选了半天感觉宝强还是比较逗一点,当然同情分也是原因之一。
一家人热热闹闹到了影院,电影开始,没想到10分钟过去我就想离开了,剧情老套,拍摄方法极其诡异,台词生硬且莫名其妙,声音刺耳且糟杂,人物起飞的动作就像20年前的西游记。。。
我回头看看爸妈,灯光太昏暗我看不太清他们表情,但他俩都看的很认真,我一咬牙,爸妈看的这么投入,我也不能扭头就走,忍着看完吧。
没想到的是,这强奸了我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最后还把六小龄童也给搬出来煽情一波,我最后是扶着墙出的影院。。。。
出来后我问爸妈怎么样,他们说看的好累,好闹心,感觉不怎么好看,奶奶更是说看到一半就心慌的慌。
我这时真的想抽自己一个巴掌!
自己挑的辣鸡电影还得让亲人受罪,好好的大年初一跑这么老远找罪受!
对不起,宝强,今年你的事我的确挺同情你,但是今天你的电影,让我背上了一口大锅,你好自为之吧。
刚看完《大闹天竺》,感觉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入围2017年十大烂片之一(除非发生意外,还有比这个更烂的十部电影)。
其实《大闹天竺》完全用不着4个主演,只要王宝强和白客两个人演就够了(完全照搬《人在囧途》和《泰囧》;柳岩、岳云鹏、陈佩斯、朱时茂、六小龄童这几个人都是可以不出现的酱油角色。
尤其是柳岩和岳云鹏,你们俩跟剧情的主线有一毛钱关系吗?
忘了,这部电影没有剧情。
至于特效和武打我就不吐槽了,必竟这不是玄幻片也不是武打片,可是电影的情节完全连不上;看得我一脸懵逼,王宝强怎么就被黑衣人踢到了水里,还捡到一根金箍棒的?
这才是最大的硬伤!
电影最后的彩蛋,硬生生地把六小龄童拉进来,是本片最大的败笔,今年是鸡啊!
又不是猴年!
你要说它是《印囧》也是可以,但王宝强毕竟不是徐峥。最终点是暴发户就是暴发户,品味和素养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培养,这种审美这种控制力,到底凭什么当导演。
又是属于随意让看三秒就能暴露自己是烂片的国产大烂片。杀马特的人物造型,城乡结合部的审美,做作至极的表演,毫无营养的剧情,低俗不堪的笑料,消费草根的可怕价值观……宝强、王大锤、岳云鹏、柳岩十分符合充当这类闹剧的代言人,但导演还是个有门槛的工种,如果这都能名利场上赚到吆喝真是业界不幸
你们别黑王宝强了,你们知道他为了把喜剧片拍得那么不好笑有多努力吗?
八戒和沙僧居然成了一对儿。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一个喜剧片让你笑了至少算及格了吧。六小龄童出来的时候瞬间感觉回到过去,冲着这种缅怀和致敬也要加分
当你的左边和右边的座位上都有人的时候,抠出来的鼻屎不知道该往哪边弹
#美术好看,配乐从预告看也还行,攒着电影票跟爹妈一起去看。#音乐找了金培达,但不知道是不是影院的问题感觉声音混音没做好。周迅演戏演自己,柳岩演戏演周迅,太做作了。一颗砍经验不足,一颗砍柳岩,结尾略潦草,有种"也不知道怎么收场就凑合得了"的感觉。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觉得很好看啊,有好多的情节可以去和西游记一起想。😊
宝宝水平还可以,第一次当导演算是及格了。影片整体来说算是合格的爆米花影片,热热闹闹,欢欢乐乐,很适合过年时一家人一起看。电影三星,看在宝宝那么努力加一星。
还行,作为喜剧还能看
闹闹哄哄的也挺有意思的
我不清楚为什么功夫瑜伽的分为什么能刷的比这个高,最近豆瓣的评分是越来越不能信了,相比这是多么用心的制作
感觉抄了太多东西,王拍了自己喜欢和在乎的东西,六小龄童,弟弟什么的,对我而言,印度风情可看一下。
哈哈哈哈到底是全国最大IP故事真是比瑜伽好看太多了!真的是太喜欢白客了啊!大学时候我特么都干嘛去了!应该每天去15栋门口堵他的啊啊啊啊!而且我真真真心的爱青岛贵妇!彩蛋满分!(我说的是最最最后的彩蛋!哈哈哈哈哈哈所有留到最后的几个人,全电影院都笑成了神经病!)
一种值得鼓励但没太成功的西游IP改编乱搞片,如果成龙班底十几二十年前作一个,会很经典吧 一种值得鼓励但没太成功的西游IP改编乱搞片,如果成龙班底十几二十年前作一个,会很经典吧
一个人离婚、背叛和打官司跟他拍电影好坏有个毛关系,我看你们是联想过度了吧。
感觉同人电影里算不错的,笑点挺多的,片尾还有点小动情!不过毕竟是王宝强第一次导戏,功力确实一般,感觉像既泰囧港囧后的印囧!
全片毫无笑点,且低俗不堪,从人物到情节到场景到到美术到台词…所有!均毫无营养可言。内容就是找钱、找女人,王宝强好一点--找弟弟,也帮不了片子任何。导演希望达到笑中带泪…真可惜,不好笑也不感动。为什么说连台词都没营养…因为通篇重复对方对白3遍的情况就不止三遍。一部极其浪费时间的片子
过年电影频道看的。以前因为口碑太差,一直没有看。看完觉得还行。其实就是印囧,泰囧的路数,王宝强还是一样的风格,只是其他人差太多,就不行了。以及,有一些刻意低俗笑点。陈佩斯、朱时茂还客串了
你们这些点一颗星的都是成龙韩寒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