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古化石集散地!
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金庸小说里的大燕国就是此地,当然,慕容家族没有慕容复和慕容博。
这里的慕容街是金庸题的匾。
后来,唐,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也是俺们朝阳的。
后来出了赵尚志,这里才从叛乱之地变成英雄故乡。
再后来,红山文化……前几年,佛血舍利……木化石、恐龙化石、孔子鸟化石……朝阳变成了准文化古都……我同事在拍摄期间去剧组当了群众演员,大冬天的,可遭了不少罪。
扮日本兵、扮村民、扮民兵、扮死尸……
这个电影,其实很难拍,一个山村抗日,人物本来就少。
所以导演在中间加了很多拖沓冗长的情节进去,有些地方煽情,煽一下就行了,煽得太久了,有点受不了。
演员的演技方面的,还可以的。
那个李云龙还是比较适合演这样的角色。
我刚看完了,五六集。
觉得还行,还凑合
剧情的各种狗血,人物性格极其的不饱满。
我就怀疑是不是急着为了建党九十周年献礼,赶急赶忙的拍完。
瓦力窃以为中国电影界处在极其浮躁的境地,一部片子拍下来,几乎大部分精力在宣传,鼓吹上,请一帮所谓的名角,在那边扭捏做态,把该电影大加夸赞一番。
加上诸如:什么什么之一,最等之类的词来描述。
再爆一些明星们的料,用各大媒体炒炒,开个首映礼。
最后大家怀着满心的期待,看不多一会儿发现又他妈上当了。
浮躁的气氛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是为了做出艺术品,而是为了赚最多的钱,动机不纯。
剧情的漏洞太多了,随便捡2个,鬼子第一次进村扫荡的时候,明明大家都上山了,结果还出现了很多人被杀,连想儿也被杀,还有想儿他娘被强奸,后面才发现在乌龙,还活的好好的呢。
秀珠儿发现了陈庆生是汉奸要害他爹,我一直期待她着重交代要拿上的作业本上有信息,结果还是脑残的没告诉他爹,难道她想让他爹一起给他们两殉葬?
同时,老三从来没支援过清风岭,大家都告诉他老三不可靠,他还那么深信不信?
老噶得多脑残呢?
剪辑就更加恼火了,大晚上的镜头切换来切换去的就变成白天了。
人物设置的话,哎!
好多多余的人。
真不知道他们俩咋会接这个烂剧呢?
闯关东和亮剑的辉煌是完全无法比的。
盗用腾讯的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前几年的时候,周围同事谈及电视剧《亮剑》,谈及李云龙,那是相当称道了,言语间神采飞扬、满眼的高兴,后来我看了,知道了有个演员叫李幼斌。
可能是大家的溢美之辞听多了才看的,所以我觉得《亮剑》远远不及《闯关东》拍摄的好,有深度、更真实些。
所以看到央视高度评价的李幼斌新作《中国地》时,就看了看。
刚看过三五集的时候,感觉味同嚼蜡、人物脸谱化、情节拖沓乏味,我原谅了它,毕竟是国产电视剧啊,你以为你看美剧呢?
接着看,十五六集的时候感觉这个叫清风岭的中国是主要是因为战略价值不高、物产不丰富、村民蛮横刁野由来已久(是中国人管的时候也抗粮抗捐),况且满足于自给自足对日军无威胁,所以鬼子几次进攻后感觉性价比不高、放弃征服,因此才得以保留是主因。
但是期间因为父子争执先后出走、种种原因搭上了国军、共军,就想着接着看下去吧,没准在党国的感召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高度负责,真正的牛一把。
但是基本上没变,不知道为什么到了结束的时候,这个电视剧里的人物都可能觉得电视剧要结束了,完事开始疯狂改变人格,一系列反常出现,最后以赵老噶和敌人同归于尽结束!
心情纠结中算是把《中国地》看完了,个人感觉,自虐啊自虐!
接下来我想说说这个电视剧中我看到的很多脑残弱智的情节和逻辑,为了防止一些自以为是的SB和垃圾,在我的日志后面的评价类似的话,我模拟几个回答下:第一类SB“我觉得挺好啊,不爱看就别看啊,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看完了才说不好啊......”。
如果第一集就能了解全部,我当然不愿意看了,但是如果要做到客观评价,当然需要全完了解,这是个简单的逻辑道理。
SB,你想想要,如果你给我的是同一锅白面馒头,我那一个咬一口,靠,碱面放多了,都不用吃完、再咬两个如果还是那种味道,你觉得我有必要挨个尝试么?
奶奶的,如果是满汉全席,我当绕要等每道菜上来,都尝尝才知道那么还不错、那些做的很狗屎啊,对不?
第二类SB“你说不行,你能耐,你有本事自己拍一个,就这狗屎也拍不出来吧.......”。
靠,SB,美食家还非得是大厨啊?
我拍不出来,是我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没有深入这个行当进行历练和经营,没有罗织起一支队伍进行尝试和创作。
而且我指出的问题是一个局外人感觉这个影视从常识和逻辑的穿帮,这些失误和错误,作为一个专业的导演不仅要避免,更需要杜绝。
第三类SB“电视剧嘛,就是图一乐,较什么真啊,要宽容我觉得挺好的,......”。
靠,我宽容可以啊,你宣传的时候能不能低调点啊,给自己留点脸啊,你以为你是铁道部啊,牛皮在央视吹上天,完事一说你还不宽容了?
再说了,不说你两句,你再这样发展下去,拍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智商了啊。
好了,我开始拍砖:1、那个宝珠家孩子、还有那个想儿,第一集的时候就有了,最后一集结束的时候说清风岭抗战14年了。
第一集那个想儿就能走路,跟在母亲后面接受奚落,假设三岁,结束的时候该17了对吧,屁大点孩子一直那般大小,是因为得了侏儒症么?
同比刚开始十多岁的永清,奶奶的一出场我还以为20多的小伙子,怎么这么畏畏缩缩?
类似年龄问题比比皆是。
2、清风岭里面的人民群众永远是穿着棉袄过日子的。
你坑爹啊,你以为清风岭住的是爱斯基摩人啊,你以为在北极圈附近抗日呢啊,这拍的是中国地啊,而且说了是朝阳啊,大哥,朝阳在辽宁啊,纬度不算高啊,夏天也热啊,庄稼都能种苞米啊,真的是一年四季分明好不好啊?
更崩溃的是,外来人口,特别是美艳少妇或者妓女出场,一码旗袍装扮,露大腿的干活啊,你坑爹啊,清风岭是乡下没错、也可能是穷乡僻壤,大家没见过世面包裹得严实都可以理解,这地界叫清风岭有个风字估计一年到头也是风大,可是穿旗袍露大腿的和永不摘下的棉麻棉裤的人可以同时在一个地界生活,叫我们这些观众情何以堪啊?
3、赵老噶的三弟被抓之后,都用枪指着日本头目了,为啥不先给毙了,再拿枪自杀或者被枪杀啊?
为啥主动放弃想灭一个日本高级别军人的机会,主动自杀啊,至少给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啊!
怕被人打伤留下折磨,你也可以胁迫北村太郎把所有日军伪军喝退了,再杀掉对方、选择自杀啊。
这个赵老三不是既能赌博又能做生意,把清风岭发展成了满洲国这片土地上的特区了么?
关键时刻这个脑瓜子怎么就白痴了呢?
我猜编剧一抽风整出这个煽情场景,是不是又觉得一个日军朝阳地区占领官也是个很大级别,中国抗日绝少弄死过这样的高管,扯犊子太过了,就让赵老三悲情了断了?
对我们观众的智商有点信心好么?
4、战争场面咋可以不拍的那么虚假么?
一个鬼子被枪击中了,多角度放几次,你就觉得可以糊弄我们觉得战争激烈了么?
还有就是,明明没有看到清风岭的群众埋地雷、几乎没有看到有人扔手榴弹、显然不具备后方火炮支持,为啥鬼子总是被爆炸弄得七倒八歪的,不断地有爆炸弄死鬼子?
为啥作战的时候日军总在前面打头阵、伪军在后面跟进啊,日本人就这喜欢保存伪军的有生力量啊,真讲究?
为啥赵老噶的枪永远不换子弹?
为啥迎接个女婿女儿回家,枪炮齐鸣啊,弹药再充足,咋也不能嚯嚯是不?
这样的事情多日牛毛,情何以堪啊!
5、为啥鬼子战争结束后,非得在刻着“中国地”的山门口,到处摆满炸药,难道就是为了配合赵老噶和他们同归于经的时候,让爆炸的场面更宏大一些么?
那个二脑袋说话一口地道的辽宁东北腔,底气足嗓门大我也觉着真挺好啊,为啥被人用子弹后背都打透了好几次后,还可以底气十足的喊着二兄弟来了,一点颤音和响度衰减都没有?
6、还有那伪军头子认赵老噶做干爹,是的,咱东北人实在,有些人也油滑,但是至少态度转变的时候慢慢的谄媚中不?
让人觉得能接受,不要那么假,好不好?
7、鬼子把清风岭给烧了一次,为啥相亲们回家只要给房子弄个顶棚就行,院子里、墙壁上,一点大火烧过的痕迹没有啊,而且抗日复产的速度那么快,晚上就可以回屋歇息了啊,你以为请风岭的乡亲们都是铁道部的祖宗啊,一天之内就可以顺利通车啊?
8、那个考古的王先生善待北村次郎,我以为是要谱写真善美、向人民证明日本人里面也有好人,为啥最后一集北村次郎抽风的击昏王先生、掐晕中国媳妇,勾结汉奸,急匆匆回去赴死啊?
就算是利欲熏心,也不应该突然像是皇军思想附体般的几次咆哮啊。
这都什么啊,这个电影非得宣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观点么?
9、三骨棒被弄死是因为他是汉奸啊,本来死有应该,为啥非得枪毙的时候是以给七巧报酬的名义啊?
七巧不都是我党的人了,出去受这么多年教育,怎么还是强调是为了报酬啊,是不是应该强调是为了清除威胁抗日要弄死他,顺便把仇报了啊?
你们不是说这是主旋律电影么?
10、日本军官北村次郎虽然变态不讲军事、讲大局,不去支援另一队人马,非要抓赵老噶,也不能突兀的枪毙通讯员啊?
毕竟都是地球人啊,虽然这个通讯员是个伪军,留下来让他打清风岭,不也是可以发挥光和热、不枉皇军这些年栽培啊,而且我觉得对伪军来说你要是说不去支援留下作战,他也不能说什么啊,到哪里都是混饭吃........看到没,就这么一部脑残剧,我竟然看完了,而且竟然能如此义愤填膺的写下这么多文字,我也真够脑残的!
从这个角度讲,这个片子拍的不错,因为有人数众多的脑残国度,才会使这样的作品大行其道。
看到第八集了,不得不说有些失望。
演员没话说,但李幼斌这部戏至少前八集的表现不如闯关东!
编剧实在脑残!
漏洞百出的剧情,弱智的情节……大白菜一样的日本兵……
《中国地》中赵老噶的原型叫王老凿,故事中的发生地离我们家有30里。
我要说的是王老凿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胡子,逮谁抢谁,要说王老凿唯一遵守的可能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
国民党来了打国民党,鬼子来了打鬼子,共产党来了打共产党,所以他不但从没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战,最终还是被共产党枪毙的,枪毙他的那个地点现在成为我们那里死刑犯行刑的地方。
他确实打过鬼子,而且还是联合方圆几十里的胡子一起打的,不过放跑了一个,后来鬼子为了报复,制造了车户沟的万人坑,被报复死的人很多,我们村里的胡子都是一家人,姓李,在鬼子报复的时候,李家200来口子人只有3个人没有被杀害,两个大人当天没有在家,还有一个8岁小孩是一个汉奸借着让买烟的机会放走的。
王老凿带领的胡子和鬼子打了很多年,不过没有共产党什么事。
至于电视剧里的那些,就扯的太大发了,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
《中国地》虽然制作算精良,但依然存在很多穿帮情节。
例如整个故事横跨14年,但是剧集中的人一年四季都是棉衣棉裤,虽说是东北但也不会冷成那样。
还有以赵老嘎为首的农民护庄队,为什么能手中枪炮型号齐全、弹源充沛,不符合常理等等一系列不符合逻辑和穿帮情节。
而且该剧部分情节煽情戏过于冗长,拖慢了叙事节奏,全剧也没有体现当地人在遭到侵略的情况下如何守住这片“中国地”。
中国地,我就是冲着李幼斌去看的,作为一个《亮剑》的脑残粉,对于他又一个抗日的题材,就是为了对比而对比,我也是期待的。
看了快10集之后,有一种感觉就是:其实他演的比过去更精了,但是一个演员演戏的精,有时候,反而比较难打动人,因为精心的设计和惯常的套路,永远不如实实在在的投入来的更打动人。
对于李幼斌来说,他就是接拍电视剧接多了,把人拍疲了,把演技拍精了的代表之一吧,还有陈道明还有王刚,你们都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戏骨啊,可惜,电视剧有时候真的是毁人不倦的,高强度的拍摄周期和不费脑子编出来的剧本,都是极大耗损演员真情实感与演戏热忱的死敌。
对于这些戏骨,不可否认,他们都在吃老本,因为人家演戏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基础扎实,就算是吃老本,底子都在,戏根本不会难看,遇上了心情好,编剧给力的时候,就会产生火花来。
但是,我发现,对于这样从戏骨变成戏精的人来说,期待他们全新的突破,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一个演员,碰上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难!
碰上一个适合自己又能大红大紫的角色,更是难上加难!
李幼斌的李云龙,王刚的和珅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尽管在宣传中,李多次强调这个赵老嘎这个人物不是李云龙那样的军人,但是从片花和正片来看,我还是不可避免的看了许多李云龙的影子......那种呐喊的方式,那种流露感情的细腻,林林总总,都会让人浮想联翩。
电视剧塑造一个吃一辈子的形象,同时也给演员一个禁锢的篱笆,尤其是大篇幅的电视剧更是如此。
从稚嫩到成熟再到衰老,一个经典形象的展现,手法无外乎如是,演员也不可能因为是不同的人物就去用截然不同的表演方法,所以有些相似乃至雷同根本不能避免。
再加上中国电视台对于一些经典作品(亮剑还珠老红楼etc.)毫无休止的重播,更使这种印象深入人心。
另外,中国地的编剧,你能不能加强故事性,就算是胡编的虚构,至少也遵循了留扣子栓马桩等艺术技巧吧,这部戏让我觉得特鸡肋,故事的不连贯与拖沓,都大大减少了演员带给我的好感。
不过现在国产电视剧现状就这样,遇上一个好本子真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啊,我亲爱的戏精们,我支持你们保留你们的经典荧幕形象,咱不乱接戏成么?
想挣钱,拍广告去!
想追求艺术,搞话剧去!
电视剧拍多了,人就疲了啊!
要慎重!
要慎重!
要慎重涅!
看完了《中国地》,感觉很差!
本来是奔着李幼斌和萨日娜来的,因为看了他们联袂演绎的《闯关东》,印象很深。
但是看了《中国地》,直到结束,都没发现几个能打动人心的情节,相反地,剧情的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他们有很多神枪手包括赵老嘎的二叔,鬼子头目北村每次都冲在前面,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把他给干掉?
正可谓,擒贼先擒王嘛!
同样的,在老三被鬼子抓到北村司令部后,老三抢了鬼子手枪,本来可以先干掉北村再自尽也不迟啊,为什么没呢?
情节很值得怀疑!
其他的问题就不多说了,感觉比《闯关东》差远了!!
和爷爷一起看的
刚看完,不多说,霸气的5星!
李幼斌一边鄙夷别人审美不男不女,一边演烂剧给土豆当垫脚石,果然混在战争片里的都崇尚暴力欺软怕硬,一边歧视没有自己能打的女性一边对能暴力压制自己的霸权跪舔,没文化一事无成妄想靠武力打天下,臆想只要对着上级唯唯诺诺美其名曰服从纪律就能仗势欺人,在外面都混不好还能适应勾心斗角无法跳槽的体质内?没出众的地方能找到优越感,就觉得与生俱来的性别了不起,只要多长二两肉就高女人一等,搞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为了美化男性丑化女性,一个男性有的优点也要绑定夸大成男性独有特质,一个女性有的缺点以偏概全成女性特质,女人就是取悦他们传宗接代的工具,内在再美好也抵不过好看能生,甚至有女性特质的男人都是对他们性别的侮辱,无视长相和能力根本不挂钩的事实,偷换概念借着娘炮不够暴力所以保家卫国必须弘扬阳刚之气的政治正确搞外貌歧视霸凌
李幼斌演的还行
不错了
早知道结局了
编剧脑残。表面上是个抗日战争片,实际上是个琼瑶感情片,日本人时不时脑残地穿插进来推动剧情。我从中间开始,看到赵老嘎强行给儿子娶媳妇,感觉还行。然后日军来了,进攻,把村民打退到山上,然后迫击炮齐轰!炸死了赵老嘎的女儿,矛盾冲突高潮啊!但是下一个镜头是日军神奇退兵了,大家站在坟前!
剧情还算紧凑,猜想应该又是一部亮剑式的好片,但当演到日本人出场,我大跌眼镜,小鬼子全说标准的普通话,而且这样还请汉奸当中文翻译,都说中文了还翻译个毛啊,我擦!还有那战争场面,迫击炮都在火线阵地的前方发射?!还神奇般的没挂?饶了我吧,就当剧情片来看吧,战争效果跟亮剑是没法比的,导演不是一个人,投
我真的是服了这剧 这一分给真实存在过的抗日烈士
剧情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东北话不正宗;日本人口音太假,还总变,一会儿像欧洲的,一会儿标准普通话;配角不给好好选(那俩孩子),还有一个14年如一故的哑巴。就俩主演演技还不错。
和我爸一起看的,剧情好拖沓,一股子封建思想,无语
9集弃
编剧NC 这种主角就是让人看了就想他快点死掉的傻瓜 套用我妈一句话“看主角一家子犯傻”
几位老赏的演技还不错,可惜剧情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唯有真情最动人想儿爸想儿妈在天上见面了 这辈子没过完的生活下辈子一定要加倍幸福 你们最后得到了原谅 可是爱是自由的 挣掉枷锁吧有些事情人活着没去做 死了再追悔又有什么用呢 路通了 可那日日夜夜修路的人再回不来了任何妄想替先辈“原谅”的“人”都不配为人 那是一个个曾鲜活的生命 怎么敢忘! 怎么能忘!(如果一定要给这部剧挑个骨头的话,时间线有点模糊)
看的很纠结。赵老嘎,多么一个愚昧、自大、刚愎自用、狭隘的封建小农,又是一个多么刚烈、正直、威严、爱国的男人,他的形象,代表了当时大多数国民的品性,一方面,部分国民性有待于改造,另一方面,部分国民性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在家国情仇中改变,我们在自我反思中进步。
前几集是在挑战忍耐的极限,民国家庭伦理婆媳父子主旋律抗战神剧
演技是不错的
寒假和爹妈一起看的,演技很好。王雨好帅啊55
老戏骨夫妻演员演技没得挑,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我是看过闯关东再看的中国地,人物相比较闯关东确实不那么完美,但是该抒发的感情,和故事说的也很完整了,可以说不是那么优秀,但是说这个是烂片的,是不是也过分了?这个是烂片?和现在多少电视比起来已经好很多很多了,不优秀也不至于差吧?给个及格分都不行??这么低的分都对不起人家演员冰天雪地里冻坏的身体!你现在再想看东北的片,谁真的去雪地里啊?一个个那么娇惯,他们分都比中国地高?抱歉,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