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喜欢的纪录片了。
原景与溯因,动荡与抉择,公权与私域,创伤与腐败,人权与主权。
红色的爆炸烟雾腾升时,南塔坍塌时,心脏被紧攥的恐惧感和一霎呆滞的空白感太骇人。
或许是由于视角太全面,能清晰感受到百因一果的不可挽回、无辜离散的绝望痛苦和观点争讨的砝码博弈。
结局不会带来荣誉和慰藉,反而是迷途无向的惘然。
整部纪录片似乎都在论证人性使然下历史进程的不可预判性。
与其说911是历史转折点,不如说人们向来难以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决定转折点走向的前章,也难以意识到后续发展早已脱离事件原有的轨道。
对于历史而言,只是点。
后911时代,为个人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应激,为体制揭开隐匿藏污纳垢的幕布。
“阿富汗民主进程中跳动的心脏”,好鲜活炽烈的生命感形容,好绝望哀恸的未来大屠杀。
只要是发生在电视以外的事,这个世界就不会在乎。
22年,阴霾如影随形,共同体真的是伟大的意识。
记录不只是为了旁观者知晓,也是给予亲历者走出被记忆包裹的机会。
结尾幸存者的惘然太沉痛了。
这集中的被访问对象Jason Wright (一位前军事辩护律师)的回答诠释了法律的本质,原对话摘录如下:Jason:“我接到一个电话,让我为911事件的幕后主谋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辩护。
针对穆罕默德的指控包括策划、主导、并协调911事件,他是整个事件的主谋,于2003年被巴基斯坦军方抓获,后来被中情局羁押在各种常被称为“黑地”的海外之地。
他被使用了一些人口中的强化审讯手段,另一些人则称之为酷刑。
据说他最多被剥夺了180小时的睡眠,根据机密记录显示被施以水刑183次。
他是在关塔那摩去世的。
”记者:“你听说自己会为他辩护时是什么反应?
”Jason:“在这个特殊案件中,为关塔那摩在押人员权利辩护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接受的政治性话题。
但这跟委托人无关,每个人都有权得到公正审判,这也是我被要求去做的事情,尽可能为我的委托人辩护。
......《军事委员会法案》中的既有架构很难让人作为辩护律师开展工作,非常困难。
很明显美国政府的政策并不是想要让每个人都接受公正的审判,它不过只是让律师稍作努力来使整个流程看上去合法。
这个流程设计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处理方式和这些人遭遇的事情不会泄露,是为了隐匿战争罪行。
因此我拒绝了,并从军队辞职,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不会有比穆罕默德更糟的情况了,对吧?
这可是针对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恐怖袭击。
那为什么给这样一个人辩护会值得你离开原有的职位呢?
”Jason:“对,我明白我放弃了现役军人的身份意味着什么。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并没有离开任何东西,而是在守护某样东西。
安东.迈尔在书里写过一句名言:‘如果让你选择是做一个好士兵,还是做个好人,选择做个好人。
’多年前,我出了一趟远门,遇到一个曾经短暂被拘留的外国记者,他描述中的关塔那摩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关塔那摩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概念。
在我看来,一个概念体现的是作为美国人的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为美国也是一个概念,我们想为这个概念而战。
”
在国内时对911的刻板印象一直停留在飞机撞楼,对于恐怖主义,极端组织这些定性的标签并没有多少深刻的认识,只是电视新闻里面那么报道,就麻木地接受。
一直生活在国内治安良好的小镇,高中时晚上10点下晚自习骑车回去,也不会担心被人拐走,也很难体会到911与自己的相关性。
花了很多时间看《Outpost》这类的战争前线的电影,才开始了解到那些士兵守卫山谷里的前哨站的绝望,那些冠冕堂皇的战争理由被随时都可能到来的袭击和死亡解构得只剩虚妄。
就我个人经历来说,更切身的体验倒是美国在网络安全上持续加大的投入和美国大学在安全研究方向的成熟。
我之前合作的老板19年就接到白宫电话要求他主持一个AI+security的2billion的项目,然后我做RA两年的funding也都是ARMY. 美国在Cypersecurity方向真的肯加大投入,虽然这种投入有点被胁迫的味道。
那个老板每次申请funding都会拿911作为例子,而每次只要一拿出911,本子必过。
对911产生过激反应并不只是停留在美军干预阿富汗和伊拉克,911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很多领域,至少在我看来,大力推动了security这个领域的发展,养活了一大批教授和学生(比如我这条咸鱼)。
另一方面,国内18年才设立网络安全一级学科,教材和老师很多都是从网研院抽调,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大都是刚回国的老师在做,沉淀并不够。
其实不光是security这个计算机的子方向,就CS这个大方向来说,国内CS很多子领域都没有,量子计算贵系就茶园几个老师在做,说得难听点,CS有些方向真的和国外差个二十年。
911虽然带了不可泯灭的伤痛,但是对有些学科的发展其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资金充沛的军方作为funding三大来源之一,养肥了不少学校,也强行推进了有些冷门(没钱没资源)的学术方向的进步,这也算是911的另一层遗产吧。
实在触动人心,忍不住记录一下。
1. 911后群情激昂的时候还有议员保持清醒,敢于对总统调用军队的政令说不,时候也只是收到威胁邮件并没有被zz错误。
果然她的预言成真,权力一旦就会被轻易滥用。
政府也由此开启大规模监听计划( person of interest情节,神剧)2. 原来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美军自己扶持出塔利班武装。
中国的巴基斯坦老大哥境内那么多kb组织,千万不要将来反手一刀。
3. Assam Ben Laden的家人开明也明显看出来受过很好的教育,看他家女性的着装你肯定想象不到Laden和当街鞭打妇女的塔利班是好兄弟。
4. 入侵伊拉克是真真正正的污蔑栽赃强权入侵,小布什被阿富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5. 奥巴马撤出了伊拉克的部队,但是加大了阿富汗的兵力投入,但是整个战争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预算和人命的背后也只是骑虎的难堪吧。
最后终于杀了拉登也可以撤军了。
6. 美国军队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支出百分之八十都用来贿赂扶持当地的军队,军资又转售被卖给了塔利班。
扶持的傀儡政权腐朽堕落。
7.美国给阿富汗政府买军用飞机,从意大利买的,几千万美元,竟然飞不起来,这一段笑死,太意大利了。
8. 美军的无人机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这些年战争积累的仇恨使得无辜的阿富汗人仇视美军继而加入恐怖组织。
美国自己制造了恐怖组织的新血液。
(又一Person of interest真实情节,神剧)9. 川普说美军从阿富汗撤兵的时候讲得真的大实话,但是他对zg发动了贸易战,所以也好不到哪里去。
10. 川普和塔利班握手言和,天朝也是,画面就是这么华丽丽地讽刺,只希望阿富汗的妇女可以像纪录片里一样可以继续上学读书吧,作为女人出生于华夏还是很幸运的。
11. 被委任为关塔纳摩囚徒辩护的律师为了不隐瞒刑讯而毅然从军队离职,他说的那对话,如果在士兵和人之中选一个,那我选择做一个人。
为他的正直感动。
12. 911仅仅过去20年美国人就拍出了带有反思的纪录片,而我们呢?
那件事情过去了那么久,那一代领导人都已经不在了,不要说反思,大概随意议论都会被封号删帖下架。
每次看关于911的事情都会老泪纵横,彻头彻尾的一场悲剧,我实在搞不懂那些以此为乐的人,恐怖主义应该永远是坚决反对的事情,不能仅仅因为他们施暴的对象是自己不喜欢的,就认为这样是对的。
做出决策的是那些“何不食肉糜”的人,但最终所有的恶果却要让普通人来承受。
"Why do they hate us?"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长臂管辖,白人优先,种族歧视,挑动地缘政治,称霸全球…赤裸裸地揭露了美国所谓的"人道精神",随意报复,将任何嫌疑人都当做罪犯一样,甚至不如罪犯,把他们关在荒无人烟的岛上,并且对待方式十分残忍美国借着反恐的名义对其他国家搞"恐袭",片中最讽刺的就是连续重复出现:总统及各路官员坚称自己清清楚楚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在哪里,但是杀了无数平民后说我们只是怀疑错了了(世界名画:拿着一瓶自制洗衣粉溶液说是杀伤武器)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失败从他们开始借着反恐的名义肆意狂轰滥炸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
因为美国从来不把阿富汗人当人,所以最后人民宁愿选择塔利班也不选择美国,我觉得美国真得反思一下自己了,美国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比恐怖分子还不得人心;因为美国从来不在意阿富汗,也不在意阿富汗的国家利益,只是想着给自己捞好处,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像塔利班那样的强大信念去支撑他们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或许这和当年中国反帝反侵略战争差不多吧)
"主"不在乎美国凭借着强大的话语权,一直掌握着"自由民主平等"的定义权。
一边说着言论自由,一边将特朗普禁言。
一边说死刑是不人道的,借此抨击中国,然而美国警察枪杀人数比世界上所有死刑处决犯总人数还要多,这就是所谓的人道和自由吗?
嘴上说着民主,但每一届总统支持率基本都是五五开,半数人的民主也算不上民主吧。
一边说人人平等,但每次抓捕的对象都带有种族歧视是什么个意思。
还记得那一天是大学新生刚入学不久,在寝室里听到了这个消息,那个年代毕竟手机网络还不发达,信息没有像现在传播的那么翔实与迅速,我甚至不记得具体从哪里听说的,只记得那些关键字,纽约,世贸大厦,都只是新闻联播中的词汇,离我很遥远。
谁能想到20年后的今天,我移居在这座城市,经常在WTC换乘PATH去新泽西。
有了美国朋友,美国同事,工作的公司的办公室曾经在世贸中心,在当年那场灾难中,公司有13名同事遇难……想到时空转换一下,那么这些逝去的生命,可能是我身边坐着的同事,甚至可能是我本人,感觉911离我好近,它不再是一个新闻事件。
看了前两集,听到那些打给亲人的电话,用平静的声音说着我爱你,很难想象为什么可以如此镇定,冷静,我听的泪流满面。
看到FBI指责CIA说,没有跟他们共享信息,不然可以早一点发现情况,仿佛看到了工作中,发生问题永远不自我反省的美国人,永远觉得问题出在别人身上。
后几集,说了在阿富汗的美军,都是20左右的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美国是最先进最自由最平等的国家,他们坚信他们是为正义而战,为保护阿富汗人民而战……啊呸。
看到最后,美国还是没能认识到,恐怖分子正是被美国所扶植,培养,逼迫,打压,再生的。
套用一句中国老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微观来看,那些受害者和家庭何其无辜……宏观来看,美国这个国家民族,何其活该。
永远不要高估人类对于理智的把握能力,出离的情绪的也许是“正确的”,但是正确无法justify情绪的后果。
911是一个正义的情绪overweigh令人沮丧的理智的转折点。
美国人面对愤怒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无能,这种无能和恐怖主义唯一的区别是有起码的道德共识。
但是不幸的事,一系列的后果都在把这里的道德性复杂化。
从政治上,立法上,人权上,军事上。
这一切都是不假思索的情绪造成的,无论是哪一方的错误,都在二十年里放大了,这是必然的。
美国人表现了对阿富汗的同情,起码表现了。
但是有多少人想Trump一样,fuck the afghans,我们不得而知。
阿富汗整个国家,多少也有着一些本质上的腐朽,美国人不会真的care的,他们又太不幸了一些。
很多的历史因素都在混杂着,这个政治上的漩涡里,如果不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就万事大吉了,我担心这个个国家的女性,我恐怕之后的几十年里,这个国家的人民将继续沉沦在深重的灾难之中。
我也很惋惜,也很庆幸自己没有他们这样的命运。
我在想,这么多的战争,二十年的竹篮打水,最后却沦为火上浇油。
除了猎杀了本拉登以外,美国人自己收获了伤痛争议,纠缠混乱和数倍于911死难者的阵亡人数。
多半是因为情绪左右了政治。
这样的情绪是源自骨头里的傲慢,傲慢自己怎么可能受得了911的委屈?
这样就带来了表面上旗号正义无比但实际上自私的行动。
他们也没怎么掩饰其实。
但你要说钱什么的是实打实的,这其实真的不是问题。
但这样完全否定美国政府的动机也有些不负责任,这些愤怒啊,傲慢啊,自私啊,出现在美国公民身上我觉得不是问题。
但是国会的问题在于overexploited民众的情绪,并且集体盲目地abused这些情绪,造成了无法控制的后果。
为什么没有人指出,民众的情绪不一定是正确的,不然要国会讨论干嘛呢?
说真的911发生在其他地方或许也不一定能做的比美国好。
自己种的因结的果,多少有一点karma的意思。
911这么多年贡献了多少headline,这二十年最大的教训,就是巨大的灾难会导致搁置一边的理智,进而导致不加控制的情绪,情绪给了缺乏约束的权力,权力带来肆无忌惮地滥用,和理智的缺乏一起造成道德的低位,继而造成巨大的灾难,即使是对恐怖主义,但事实上还有无辜的人。
看见没。
这样一个圈,二十年,美国人都没能走出来。
特别喜欢这类纪录片!
感慨颇多。
1. 现实才是荒谬与魔幻的。
比如刚刚高中毕业的热血美国青年受到感召去“保卫”祖国,然后杀死的第一个人便是偏远村庄里不到15岁的未成年;驻扎阿富汗二十年的美国军队并不清楚“胜利”的定义是什么;几任高级指挥官说自己不知道作战策略到底是什么;以及反着反着自己变成了“恐怖分子”....... 2. 可能我的态度比较消极与残忍,认为每个国家就像人一样应该有自己的轨迹。
很多人心痛地想如何才能帮助阿富汗这样的国家,然而“帮助”是一个傲慢的词汇,也许“文明”与“进步”也是,一个国家能否“现代化”,可能还是需要靠国家内部人民的觉醒,外人很可能越搅越乱,比如美国反恐20年后恐怖组织的数量反而增加了4倍,撤军后塔利班势如破竹。
当然也不排除有时候“帮助者”用“适当的方法”最后使“落后”的地区“进步”。
3.所谓“正义”一词只能适用于某一国家/地区内部吗?
等等,我还没搞清楚什么是“正义”🙂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Netflix出品,一共五集,该剧集尝试去回答一系列问题:是谁袭击了美国,为什么要袭击美国,美国对阿富汗政策为什么会失败,剧集中采访视角多样,包括美国政府的官员,军人,911空袭遇难者家属,阿富汗前政府官员,阿富汗平民。
《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海报这部纪录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对于同样的事实,站在不同立场,用不同的逻辑和世界观去诠释,得出的结论能够完全相反。
就美军入侵阿富汗去追捕本拉登这个事实而言,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世贸大厦遭遇空袭,人民义愤填膺,采取反击,发动战争合情合理(即便美国上下难得如此立场统一,还是有一名黑人女议员在国会上勇敢投出了唯一的反对票,"即便要采取行动,我们也不要成为我们所憎恨的那种人");从阿富汗人民的立场来说,由于塔利班政府长期的高压统治,起初他们欢迎美军入境,而后由于美军一系列非人道的行为(包括无人机空袭阿富汗平民,关塔那摩监狱辱囚),他们转变了对美军的态度,反而又开始投靠塔利班;而那些走上战场的美国大兵,对前往阿富汗,起初都怀抱理想主义,希望帮助阿富汗人民重建家园,结果一下飞机就发现事实大相径庭,“没有人需要你拯救”,由于塔利班武装分子的着装和平民无异,再加上美军不断被各种简易炸弹装置袭击,美军和阿富汗老百姓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他们心里所谓的帮助阿富汗人民,最终变成了一场为了不让自己左右的兄弟在战场上阵亡的自救行动。
我们无法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任何一方的对错,如果追根溯源,美国遭受911空难,可以追溯到美苏争霸时期,支援阿富汗武装力量,反抗苏联,从那个时候美国在就埋下了恶的种子,最终酿成了911的悲剧,而受苦的是两国的人民:普通的消防员,上班族,农民,孩子等等。
虽然我们的理想是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但现实往往却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即便如此,笔者还是希望下面两件事不要成为空话:阿富汗国家的命运在阿富汗人民自己手里拒绝暴力,热爱和平因为这部纪录片,引起了笔者对阿富汗以及中东历史的兴趣,也翻了一些书籍,看了看相关的纪录片,中东地区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地方,这里有迷人的风景,以及大量人类早期的文明遗迹,尤其是“圣城”耶路撒冷,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均将这片城市视为圣地,然而这里也发生了大量的流血冲突,四次中东战争里没有哪个国家真的胜利了,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都是受害者。
佛教和印度教里都会提到的一个词是“业”(karman):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与他人的遭遇其实是受自己的想法、念头、行为去影响。
中国的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对“业”最通俗易懂的解释。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今天开始播下“善”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人类所有问题的终极答案或许就是“爱”。
这是本号第247篇原创那一年,你在哪里?
相信大部分我的读者和我一样对于911的印象已经十分模糊,和我差不多年纪的20年前,也不过十七八岁,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去思考,例如高考,例如理想。
那一年,我17岁,还在读高二,尽管当时的学校不算富裕,但依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台电视机,名义上是教学,实际上最后都被我们用来看TVB和日本动漫。
每天中午我们都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去食堂,打完午饭即刻回到教室,从《天地男儿》到《陀枪师姐》,不亦乐乎。
当时别说社交网络,大部分我们连网络是什么也不知道,尽管日后成为了传媒专业的一员,但当时我对国际新闻兴趣寥寥,现在想来有些不可思议,像我这般没有“天赋”的人怎么会最终选择了这样的职业,这么看来失败也没有什么可以惊讶的。
如今回忆起来,当时应该是第二天才看的新闻,在那个电视还是主流信息来源的年代,高二的我自然不可能在晚上20点看电视,而这个黄金时段,父母必然是在看着什么八点档肥皂剧,应该有很多家庭和我们一样不会在这个睡前时段去关心国际时事。
现在我也很难说,究竟是当时的民族主义更强一些,还是如今的民族主义更烈几分,但我绝对可以肯定,当新闻里一遍遍播出双子塔被袭击的画面时,人群里除了惊叹和骚动,一定有谁说过类似美国人终于栽了这样的话语,而我也非常肯定,我的内心也曾经有一刻是幸灾乐祸的。
多年之后才明白,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蠢钝,也明白多年的教育之下,我们有多么的可笑和可悲。
很难说清,后来是如何意识觉醒,开始重新看待911,重新看待美国,重新看待我国,但这种转变是逐渐形成的,所谓三观之中的世界观。
可以肯定地是大学四年的教育是思想启蒙,此后十多年因为工作关系而开始接受的欧美流行音乐和文化的熏陶功不可没。
那么,20年后,美国人又是如何来理解和看待911的呢?
打开任意一个美国主流新闻网站,你就会明白。
20年后,你又在哪里?
我坐地铁很喜欢选择两节车厢的对接处,因为假使没有座位,车厢对接处往往会有更大的空间让你倚靠,有些车型还能让你把包放下。
昨天我依然选择了这样的车厢,不同以往的是,昨天我没有像平时那样戴起耳机,于是,意外地被车厢衔接处的风琴伸缩蓬吸引了,第一次发现它会发出如此之大的呻吟声,如诉如泣,而周遭的人们面无表情,如木偶般在城市前行。
无独有偶,当我出站下扶手电梯的时候,发现电梯下面和天花板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沉闷地声响,像是互相在对话一般。
机器设备老化,我们通常都会这么来形容这些声响,但那一刻我突然想起约莫是2017年的时候去纽约,整个城市不能说新生,但的确已经不见了911表面的裂痕。
那些新闻镜头里犹如世界末日般的景象,已经被新一轮纸醉金迷的繁华和活力遮蔽。
但当你在双子塔附近的街区徘徊,在上城和下城的地铁站里穿梭,你很难说在这地表之下,城市的伤痕已经完全愈合,或许只是我们已经麻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我们已经视而不见。
在城市的躯体之中游走的我们,就仿佛是一个个细胞,生生死死,新旧更替,重建、新生,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么的摧残,城市终究是在老去,经历了911的纽约在2017年的时候,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它依旧和那些好莱坞传奇之中的样貌无异,但正如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一般,有些伤口即使愈合了,依然会有伤疤,911就是它的伤疤,还是它心口上的伤疤。
Mourning和memorial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微妙,如果你去纽约,即使你内心是个绝对反美的人,我也建议你去911纪念馆走一遭,即便你抗拒要下到地下的你觉得是意识形态代表的国家博物馆去,那么也请在门口的“倒映虚空”停留一下,在此处,没有意识形态,只有人性情感。
这是迄今我见过最肃穆的纪念碑,比柏林的犹太人纪念博物馆更为震撼,在原址上用两个6米深,4000平方米的巨型瀑布水池来悼念两座高达500米插入云霄的、人类曾经的新巴比伦空中花园,简直是神来之笔,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堂到地狱,天使与恶魔在此处交战。
瀑布倾泻而下的声音竟然完全隔绝了纽约的一切嘈杂,就像911那天早晨,世界上最繁忙的空中港口突然全部停运,就像是人的心脏停跳了一秒、两秒,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它可能连一秒都没有,但不可否认,世界在那一瞬间停转了,尽管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但它的影响远比我们以为的深远。
站在这两方巨大的方池旁,你的杂念会瞬间被清空,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面对如此这般巨大的深渊会有向下一跃的冲动,川流不息的人工水声震耳欲聋,6米的黑色深渊犹如黑洞一般,扶手上镌刻着所有遇难者的姓名,来自87个国家,几乎遍布世界,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串欢声笑语和泪水悲伤,白色玫瑰花在姓名之上盛开和衰败,活生生演绎着生命的娇艳和脆弱,是一种事实,又是一分隐喻。
911是谁?
911究竟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911究竟是美国人的咎由自取还是基地组织的新世纪法西斯罪行?
相信即便到了千年之后,如果人类还在的话,依然会成为历史书中的一个问号。
如果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上还有人以为所有事情都会有盖棺定论,我便不知道是该说他单纯好还是愚昧好了。
在911事件20周年的节点上,几乎美国所有主流流媒体都给出了自己的态度,20年,1/5个世纪过去了,相信很多人已经可以冷静看待《华氏911》这部电影了,但也或许有很多人更强烈的对它嗤之以鼻了,但或许身在其中的人都未曾意识到,或许此时此刻的情绪和看法,正是在911那一刻开始埋下的。
报道了20年,写了20年,911在此刻又有什么不同?
或许比戏剧更为戏剧的便是,今年塔利班几乎踩着911的纪念时间点重回阿富汗,都让人怀疑上帝这位导演,到底想让人类演绎怎样一出戏剧,他又想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Netflix在9月1日上线的最新纪录片《Turning Point:9/11 and the war on terror》无疑给了我们一个Pink Floyd棱镜一般的角度,它甚至已经把最新的变化放置到了原本应该已经成片的内容之中,而最有趣的是,加入之后竟然不影响整部纪录片的节奏,或许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的切入点之冷静,刺入肌理之深刻吧。
比起以往911的众多文章围绕着美国霸权和当世格局来解读,这部5集的纪录片则把事件的时间往前又推演了几十年,对于已经从媒体角度的《新闻编辑室》(第1季第7集),从相关囚犯角度的《毛里塔尼亚人》,从相关受害者角度的《特别响,非常近》看过了911的我而言,这部纪录片依然给了我很多的新视角。
此前我从未把911看作美苏冷战的”次生灾害“,或许因为在苏联解体和柏林墙倒塌之后,我已经习惯了把冷战当作了历史。
同时对于冷战这故事,我太执着于”两位主角“美苏,而忽略了其他配角们,忘却了历史包含了过去和现在,谁都会登上这个舞台的中央。
尽管苏联解体了,但美国——这个取得了这场”不义胜利“的巨人却依然存在。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911,或许正是冷战孵化出的”异形“,谁也没想到塔利班、基地组织会成为”抱脸虫“。
从小布什到拜登,从《爱国者法案》到阿富汗新政权,从伊拉克战争到美国撤军,从美塔协定到关塔那摩虐囚,从击毙本拉登到无人机作战,打破时间线的叙事,并没有让这部纪录片变得凌乱,反倒是以一种”罗生门“的方式让事实本身被凸显了出来,观众的上帝视角不仅有了带入和共鸣,还多了一道反思。
和以往911相关电影或者纪录片有一条明晰的主线或理论不同,分5集(1)叙述的《Turning Point》并没有什么”阴谋论“或是”真相“,对于基地组织、塔利班、阿富汗和美国各方,从宏观上说都没有太多的倾向,更像是众多911相关电影去戏剧化后的一种平铺直叙,但这种看似毫无情感的平铺直叙,在通过亲历者之口叙述之后,还原到了人的角度,不仅是亲历911的美国人,还有阿富汗人自己。
观众不可能去记住每一个叙述者的名字、身份,但却无法忘记他们的言语、情绪,20年过去了,回忆起往事,他们依然会停顿、哽咽、落泪,甚至失控,你便会明白,911带来的伤痛,至少在活着的这代人里都是无法被抚平的,即使忘却、即使和解、即使模糊、即使原谅,但”9/11“就像是纪念碑所铸就的那两个深渊,随时随地可能释放出人类最隐秘的邪恶。
来生和彼岸”我看到地上躺着的高跟鞋,就会去想它的主人在哪里。
“这是来自救援消防员的叙述,他也曾以为自己不会活着出来。
”伊斯兰教被错误解读了,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建一座未来的清真寺,让所有信仰的人在其中交流思想。
“这是来自中东裔运动思想家的叙事,他想在纽约实现的梦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当时他(我的上司)对我说,或许我们安静下来,就能听到他们的呼叫。
“这是来自五角大楼黑人女军官的叙事,他的上司后来牺牲了。
”他们(美国人)杀死了我们的亲人孩子、兄弟姐妹,这个仇要报。
“这是来自阿富汗年轻人的叙述,他曾亲手抱着自己朋友的尸体。
”听说要把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设施和一切毁了,他崩溃了,在办公室嚎啕大哭。
“这是来自阿富汗人道主义救援者的叙述,为了不让塔利班攫取到成果,他们撤离时抹平了一切。
”我的兄弟在我眼前死了,我本以为这是最难的,没料到回家才是最难的部分,而我知道我的一部分永远死在了阿富汗“这是来自美军战士的叙述,后来他回到了美国,他的社区里挂着庆祝他凯旋的横幅。
”当我第一次到阿富汗的时候,我没料到所有的投入都没有任何的监控以及审核,这一处所谓的军用设施,建设完之后就从来没有被使用过。
“这是来自美国政府前高层的叙述。
”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反对通过这个法案,你无法想象它如果实施后带来的影响。
“这是来自一位反《爱国者法案》的黑人女性议员的叙述,后来法案还是实施了。
”我从双子塔撤离出来之后,看到新闻才知道,原来是两架飞机撞上了双子塔。
“这是来自双子塔中某家酒店工作人员的叙述,后来他和当时的两位顾客成为了终身的朋友。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哪个愚蠢的飞行员驾驶不当。
“这是最初很多人心中的叙述。
……9/11,跨过传说中的天启年,没有迎来世界末日,却迎来一场看不见的思想瘟疫,本该向前进入真正全球化的时代,本该让国家、种族、性别,甚至是信仰都消失的时代,几十年的建筑传奇几秒便化为灰烬,”恐惧“替代了”信任“,成为了精神核弹,制约着人类再建一座巴别塔。
那么,之后呢?
这或许才是这部纪录片想要给我们的启示。
(1):5集名称分别为 Ep1-The System Was Blinking Red; Ep2-A Place Of Danger; Ep3-The Dark Side; Ep4-The Good War; Ep5-Graveyard of Empires。
最后集合一下我关注的公众号里写了911的所有文章,大家可以慢慢读:能伤害美国的,其实是美国自己中国专家对话美国专家:“9·11”事件的影响仍在美国回荡911事件20周年,为什么公正的审判迟迟没有到来?
二十年河西美国反恐二十年,变了"恣意挥霍"20年后,美国还剩下什么?
如果没有“9·11”,今日世界格局会怎样?
| 封面人物汪晖 | “九一一”事件与政治的失败911事件20周年:美军撤离阿富汗,世界变得更安全了吗?
9·11思想考古丨二十年前,西方知识分子如何谈论9·11从单极时刻到危机四伏:911事件如何改变了美国的内政外交“9·11”二十年殇:美国永远难以磨灭的伤痛和阿富汗噩梦的卷土重来9.11二十周年:飞机上和双子塔里的人们如何面对死亡?
|新气集在人间 | 9·11当天,第一个向世界发出危险信号的人在人间|“9·11”后,一位战地摄影师的20年:世贸中心 阿富汗 关塔那摩湾监狱9·11事件20周年:反恐战争并未走出困局“9·11”20周年纪念:平凡人的坠落与重生“基地组织瞄准的目标是美国,但它却击中了全人类” | “9·11”二十周年 - END- 更多影评:头号玩家版楚门的世界黑暗骑士陨落这才是真黑寡妇COME TOGETHER JUST FOR ONE NIGHT2020记忆碎片之影视篇:成为正常人超越《神夏》的三集片神剧诞生,资本主义比连环杀手更冷漠失控的艾尔吉侬,社交网络中的困境电影,没那么伟大 八佰,一场全面的崩溃 荷兰弟X星爵CP成真,这部动画版“邪恶力量”值得你花钱法拉利万岁!
这**才配叫速度与激情这部电影不是他们口中的“炫技”,而是对电影本质的探索和回归这部年度最佳或是千禧一代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花非花电影大师们的科幻“恶”趣味宇宙尽头的极致浪漫,只有成年人才能体会的沉醉HAIL HITLER,我不是你的刻奇人生燃烧女子的肖像,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第二性-下篇SKAM之后的北欧制造LOST AND FOUND,被图书编辑“坑”了的恐怖小说之王带着偏见看世界,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为什么美国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ORDINARY LOVE,小人物的悲歌
人在做天在看,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平衡得非常好。没有过多纠缠家国情仇,而是让各方呈现对事件后公权力失控的观点。以和平与团结之名,往往会犯下更滔天的罪行。二十年是为纪念,也饱含着对过往逝去而又无力挽回的缅怀。站在纪念碑前,胸口脑海里激荡的究竟是什么?认真严肃地去思考这个问题,便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奈飞的水平一如既往的差,看的睡着了好几次
西方人眼里的自由和幸福对阿富汗人意味着什么?这么多年了我真的没办法不加怀疑的去接受那套价值观… 这部纪录片目前为止唯二的美中不足是:1、一笔带过了本拉登的动机(我认为很值得大聊特聊,毕竟中东局势里推波助澜到他可能的思想变化的事件,都跟美国的全球反恐/石油战略息息相关)2、我感觉导演最后可能觉得要是不给(美国)观众一点点希望和正能量大家能被抑郁死,所以愣是夹塞了那几句“我觉得自己我们这场行动是有意义的blabla”就很…好笑。最后,当我回看到当年的采访对美国民众在双子塔倒塌之后对阿富汗的情绪:愤怒,复仇。就问你们自己在中东国家投炸弹当搅屎棍倾覆一个个城市,他们作何感想,愤怒?复仇?只能说…Karma
二十年来世界没有变过
从视野、深度和反思性上,都超过了同题材的《911:总统作战室》,虽然在很多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些。无论如何,有一个点必须承认:在安全和自由、在政治决策的道德伦理和责任伦理的冲突中,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它永远都是一个动态的权衡过程。还是其中一个受访者说得最好:关塔纳摩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理念。它是一种事关美国人如何自我定位以及何去何从的理念。而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这个问题也值得所有人扪心自问。如今的阿富汗人民、未来的整个穆斯林社群,以及屏幕之外的我们,无人例外。
关于911,非常全面详细的一部纪录片
关于21世纪前二十年一个维度的总结。99年轰炸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南海风波……按照既定目标,中国世纪初可能就是美国战略第一敌。然而,以「非国家」组织冒出来的恐怖主义,以及背后的伊斯兰世界,大跨步往前一跃,给中国顶了20年……2001年因为911,我兔苟起来,禁了电视剧《抗美援朝》和电影《北纬三十八度》,20年后,三大导演联合的《长津湖》即将国庆档开画……一个轮回。
什么都讲了,但又没有讲透,后半段甚至有一点脱离纪录片的本分进入了情绪叙事。只讲了是什么,没讲为什么。比如本拉登的动机是什么?比如是什么使得布什政府从阿富汗转向了伊拉克?也没有讲阿富汗战争对这个国家的影响,最后只是说啊我们走了他们更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断断续续整整一天才看完第一集 花了一整集搭了一个叙事框架 框架的基础就是美国是天使 天使遭了罪 这不就是问题所在?那些在美军搞出来的战争中挣扎的别国老百姓 他们跟两栋楼上跳下来的人 难道不是一样的?Their lives don't matter? 那些国家难道不是每一天都在911?那些喊着revenge的美国人不想想人家搞个911不是因为revenge? 人家复仇就是邪恶美国复仇就是正义?这种中世纪宗教洗脑式叙事宣传手段还在用 骗骗小孩儿还行 成年人乏了
Shocked,第一集当然是由还原当天的事件为开头,然后回溯到80-90年代冷战结束前的日子,原来当时美国就资助他们去还击苏联。第二集是彻彻底底的还原那一天发生的事情,依旧shocked,只知道飞机撞上去了,没想到是整个大楼都倒塌,真的是像末日一样的场景。第三集就是事情发生之后,美国的一系列行为了,也就是很多之后的电影电视剧都会牵扯到的故事。虽然一直在说这个那个是post911,但是没有想到起因会是这些,当时全民族的愤怒,给予总统过大的权利,和平状态的打破,反恐战争的开始。
三星半
唉。。。转眼20年,今天正好是正日子。。。心情复杂。。。
Roman-side of the story,一些灯塔CNTV出品这样。。。(为啥这样也能甩锅给川普。。。。。川普真他娘的锅王sos
Fahrenheit 911 十几年前就拍完且动机讲得更明确的东西拍了五集纪录片,看完睡觉的时候做梦都在轰炸。
从911开始,到阿富汗撤军的20年,这个片子太好了,强烈推荐。可以引申出的思考非常多,为了预防恐怖袭击,为了国家安全的民意,签署了爱国者法案,监听自己的公民,在海外不需要国会的授权就可以随意使用军事力量,对恐怖份子的嫌犯在关塔那摩使用酷刑,如果美国使用的手段越来越接近想要对抗的东西,放弃了自己引以为傲,曾经恪守的价值观,美国还是美国吗?引申到今年的疫情,同样以公共安全的名义,公权力的扩张,对个人隐私的践踏,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警惕。至于阿富汗战争的命题就更大了,这是一场根本不知道胜利的目标在哪里的战争,投入了比振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更庞大的资金。确实留下的一些东西,比如女性的权利、比如教育,比如医疗,但持续的军事行动,特别是无人机轰炸,对阿富汗平民的伤害也把更多人推向了塔利班,太难了。
美国人最厉害的就是把自己做过的再邪恶的事情都能包装成正面的角度对全世界洗脑 这需要骨子里的不要脸才能做到
前面还好,后面看到阿富汗国防军的剧情,联想到后面发生的事,笑死了哈哈哈总体来说。。没啥新内容
二十年,相当全面
美国被911袭击,全国陷入混乱,漫长的一天……美国入侵阿富汗,美国对恐怖分子刑讯逼供,美国据此入侵伊拉克,美国杀死本拉登,美国在阿富汗的项目充满腐败……历经20年最终撤军,是美国为时最久的战争……“庇护恐怖分子,将被同等看待为恐怖分子”是为“布什主义”。阿富汗人民,又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