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张画

第四張畫,第4张画,The Fourth Painting

主演:毕晓海,郝蕾,戴立忍,关颖,金士杰,周咏轩,梁赫群,纳豆,罗北安,陈希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国语,闽南语年份:2010

《第四张画》剧照

第四张画 剧照 NO.1第四张画 剧照 NO.2第四张画 剧照 NO.3第四张画 剧照 NO.4第四张画 剧照 NO.5第四张画 剧照 NO.6第四张画 剧照 NO.13第四张画 剧照 NO.14第四张画 剧照 NO.15第四张画 剧照 NO.16第四张画 剧照 NO.17第四张画 剧照 NO.18第四张画 剧照 NO.19第四张画 剧照 NO.20

《第四张画》剧情介绍

第四张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男童朱云翔(毕晓海 饰)的父亲过世,生活无人照顾,来自大陆的老校工张先生(金世杰 饰)外冷内热,在朱云翔生母吴春兰(郝蕾 饰)到来前照顾了小翔一段时间。吴春兰十几年前由大陆赴台,短暂的迷梦破灭后又经历了牢狱之灾,如今栖身于风尘场所。靠摆摊维持生活的继父(戴立忍 饰)被恨意所填充,对小翔的到来颇多怨气。幸好小翔结识了当地的小混混手枪仔(纳豆 饰),手枪仔用偷来的轻骑带小翔兜风,配合手枪仔盗窃和强抢小学生之类虽然很不正当,可也给小翔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许刺激。如非必要,小翔很少画画,可也给父亲和手枪仔分别画了一幅,第三幅画,是关于小翔梦中的哥哥,而失踪三年的哥哥实际为继父所害。小翔的第四张画,会画下什么内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少年法庭阴差阳错的女演员们2016我们俩朋友圈儿里的男朋友德里女孩第三季家族命运之战少女邂逅当C遇上G7拜托,请你爱我信不信由你窃贼、妻子及皮划艇再见少女时代兰奇乐翻天克拉科夫异世界鬼妓回忆录坐着的女人尸骨无存2有种你爱我赤子之心真事改编我们的中学时代篮球兄弟第八季泰王纳黎萱5家族企业第二季朗·怀特:有点不专业山河之影夺命异教徒彩虹罗曼史黑色孤儿~七个基因~

《第四张画》长篇影评

 1 ) 画中有话

湾湾省地区的电影总能拍出一种苍凉感,不幸的家庭里生出的孩子,依旧会充满了不幸,金士杰老师出场戏份不多,但人设表现的很好,威严又温柔,对小翔很凶但是小翔能感受到他的好!

戴立忍大叔演技也在线,失手杀人后心理阴影严重,看到小翼的弟弟小翔来了后,阴影又增加了!

他的压迫感好强,跟女主对话、跟小翔对话、跟警察对话,感觉下一秒就要暴走了!

郝蕾确实是很厉害的演员,在大陆和台湾省都有很优秀的作品!

这种角色很难把握,面对生活的无奈又不得不去承受,紧绷的神经随时都会裂开一样!

四张画很有意思,从小朋友的世界去看生活,去世的父亲、朋友的小伙伴、失踪的哥哥,第四张画是自己,也是一只从锅里蹦出来的青蛙、也是一棵被啄木鸟啃的树。

 2 ) 或许迷惘,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吧

台湾电影,很灰暗的作品。

整部电影都处于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当中。

影片是用男童小翔的四张画展开:第一张画,由于从来都没钱拍照,所以病逝的父亲遗照是小翔亲手画的肖像,他孤独,他无助,一个10岁不足的小孩,父亲死了,母亲不在,一个亲人都没有,每天在学校偷老师的便当,孤独的一个人,好心的校工给他饭吃,带他离开废墟的学校;第二张画,被生母接走的小翔,却没有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生母是妓女,虽然她愿意照顾小翔,但除了提供吃住,其他的,什么都没做过,继父是个暴躁的游手好闲汉,而小翔,和一个傻傻的小混混矮胖子成了朋友,偷东西,抢小学生的钱,小翔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只知道,他和这个小混混,是能够分享厕纸的好朋友,所以,当老师要他画最好的朋友的时候,他画了小混混...的生殖器,那是小混混最引以为豪的东西;第三张画,小翔梦见了他的哥哥,小翼,当年母亲带着一起离开的哥哥,小翼走在海边,小翔把他画了下来,而小翼到底去了哪里?

三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母亲告诉老师,三年前自己在坐牢,有一天继父告诉她,自己的儿子小翼不见了,他们报警了,却一无所获,而继父,对着墙边自言自语,他看到了只有他才看到的小翼,冤魂不散,三年前错手打死的小翼,一直没走...第四张画,老师这次布置的作业,是画自画像,对着镜子,小翔准备要下笔...文艺片,但还是比较吸引人的,至少,我看下去了,警察最后要查继父,但结局并没有说真相是否大白,而小翔,是继续迷惘,还是会知道,这世界的意义,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迷惘,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吧。

 3 ) 内心画

张小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姐演的都是内心戏,可丰富了。

以此来还击大家对她为人淡定麻木的评价。

内心戏我们看不到,内心画我们也不了解,尤其是孩子们的。

点评价的时候犹豫了一下,到底是纳入中国电影标签还是台湾电影标签,究竟是给个惯常的四星还是冲到底五星。

从演员来说,台湾演员居多,有了郝蕾的加入,整个阵容就又不一样;从电影内容来说,让我想起《看上去很美》,而内心戏的丰富程度,恐怕也只有台湾电影的细腻能做到。

台湾电影,五星!

整部电影的节奏和韵律是我所喜欢的,不紧不慢,一个故事娓娓道来,配合的电影音乐在节奏的把控上加分不少,四张画,把一个简单的故事串联起来。

戴立忍说,这样的故事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台湾上演着,希望借助这个电影去唤起人们对孩子的关注。

想想我们小时候,似乎没人知道我们在想些什么,自己都不知道。

偷东西、逃课、作弊、抄作业、和邻居打架,丝毫都不认为是什么坏事,只知道,自己想去做这样一件事,就单纯地实现。

从这个程度上来说,倒是很行动派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道德、没有伦理、没有是非对错,跟大人无法沟通,因为大人总会用他们的各类条条框框去评定一个人。

只是,大人是否真的就明了自己在做的事情。

我想,就算是镜子对着小翔的继父,第五张画怕是也画不出他的内心了。

 4 ) 《第四张画》观影随记

1、爸爸朱永芳的遗像是小孩画的,参加葬礼的人除小孩以外就全是殡葬队的人了。

2、怎么去形容钟孟宏的影像风格呢?

世外桃源般的令人安静又神往的色调,冷峻而克制的镜头,又常配悠远的音乐,展现了台湾城镇的魅力。

3、妈妈吴春兰从大陆过来十几年,在“酒店”从事老鸨之类的职业。

为了一张台湾身份证吃了很多苦十几年前我来到这里以为就会有好日子过,根本没打算走,结果没多久我就知道并不这么回事后来我终于拿到身份证了就带着小翔的哥哥走了4、大陆新娘的生活并不幸福,儿子被第二任丈夫失手打死。

2017年3月16日

 5 ) 总体还是形式大于内容的

三星半。

小男孩演得很好,画面也不乏美感。

内敛着爱他的爷爷,不务正业但却内心仍然善良的朋友,生活窘迫的母亲。

小翔自从生父过世之后犹如随风摇摆的野草一般,无力地挣扎地活着,欢快的时光一个是在爷爷的单车后座上,一个是在朋友的摩托车后座上。

郝蕾的漂亮不是艳丽花瓶的美,而是精致五官下的锐利与苍凉。

 6 ) 照着镜子里画一张自画像,简单得比什么都难。

2011年1月31日让人压抑的不是世间种种悲苦你都经历而失声痛哭的样子,而是你正在体会人世的丑陋与无奈却仍行走在暖阳中的影子。

无法不想将自己身上的温度与笑容传递给那孩子。

无泪。

有了眼泪也不被允许。

没有出口的宣泄。

胖哥哥和校工爷爷是多么好的人,一个不知自己的哀愁却每日在给自己带来希望,一个深知自身冷暖,却丝毫不轻易给予棉衣和凉水,在生铁似的吼骂下藏着希冀的心。

午夜看了这部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的片子。

一直吃着小金橘。

刚刚在小翔妈妈接小翔去她家的火车上,她也是递给小翔大半个青橘,小翔却未接。

独自望着窗外渐渐后退的爸爸和过往。

继父的阴暗让人时时担心小翔会步上哥哥的后尘。

满屋潮湿生了青苔的卧室。

等候妈妈时满屋的猩红灯光。

爷爷去大陆之前一起在路口说话时快要下山的太阳。

还有影片一开始便迎风荡漾的旧衣裳。

模模糊糊地,那仿佛是以中岛美嘉的胧月夜为铺垫的。

以前听着总觉得那是一股母亲的味道。

现在都应了验。

清水般的哀愁,白云般的世事。

浓重的鼻音,源于左心房无法挽回的情景。

无力地还是想要伸手去拥它入怀。

画面和节奏不知慢了多少个节拍。

一种缺失。

万丈红尘。

荒原处处生。

话永远不必多。

藏在深喉下的,寒冬与深秋的向内生长。

不断摧毁和重建的休止符。

照着镜子里画一张自画像,简单得比什么都难。

 7 ) 摆脱不了的文艺范儿

如果不是出现戴立忍饰演的继父一脚将小翔踹下凳子的镜头,我甚至觉得这是一部清新的文艺片。

而此时,剧情已经进行了大半。

我误解了。

原来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它透过一个孩子的一段成长时光,关注了很多需要关注的群体:单亲儿童、外籍新娘、小偷、盲人、外省人。

似乎只有继父的角色属于一个稍显“正常”的群体,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杀人犯。

小翔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与这些人为伴,足见其童年缺失了多少关爱和快乐。

沿着成长这条线,四幅画依次穿插在剧情中,含义也十分明显。

前三幅画依次是父亲、朋友、哥哥,这些人虽曾在小翔的生命中出现,却最终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离开,哥哥和父亲相继去世,曾是小偷的朋友则选择主动疏远。

因此,画中的角色恰恰是小翔成长过程中缺失的部分。

毫无疑问,小翔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虽然最终能够与母亲一起生活,但作为一个失落的大陆新娘和夜店工作者,母亲能给他的关怀十分有限。

而继父对小翔的关心,尚不如一个非亲非故的老校工,况且继父就是失手杀死哥哥的凶手。

小翔与老师对背《大学》一段,则意在表现孩子的聪明,凸显对其成长环境的惋惜,同样是剧情的铺垫。

直到电影的结尾,仍然没有点明小翔如何画出镜子里的自己,第四幅画也始终没有出现。

这也正是导演的意图:在一个缺失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无疑是值得反思的。

近些年,台湾电影从晦涩的文艺路线,越来越多地关注现实题材(《九降风》、《囧男孩》与这部片子走的是同样的路子),甚至开始涉足政治(《弹道》)和历史(《一八九五:已未》),这无疑是个好现象。

然而即使主题已然改变,台湾电影多年浸淫其中的文艺因素,似乎仍然挥之不去,使电影风格有模棱两可之嫌,这也是我产生文章开头的误解的原因。

《第四幅画》从一开始,就以父亲的去世为剧情埋下一个重重的伏笔,这本是一个沉重的基调,然而在小翔在河里洗衣服一段,随着欢快的钢琴曲响起,这样的基调很快被打破。

而衣服被河水冲走,孩子又跑跑跳跳地捡回来的镜头,更显得充满童趣。

同是孤儿的老校工,先是重重地训斥孩子,甚至一把将饭碗打掉,继而又慢慢叙说起自己的成长。

从逻辑上看虽勉强说的过去,但仍像一个话剧演员的独白,充满了自我陶醉和说教意味。

另一段独白来自戴立忍,虽然在剧情上不可或缺,却仍显得冗长而腻味。

镜头下的台湾风景,始终是美丽的。

大海、河流、车站和林荫小路,在固定机位镜头下,都呈现出淡淡的如画一样的安静色彩。

除了继父,所有的主要角色都是善良的,包括纳豆饰演的小偷。

不得不说,这些充满了文艺气息的元素,为影片打上了鲜明的“台湾制造”烙印。

但也正是这些元素,弱化了电影想要表现的严肃主题。

一个是温暖,一个是冰冷,在这种演绎方式下,似乎没有很好地融合起来。

与类似题材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相比,《第四幅画》中的暖色显得太多了。

我也许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

台湾电影的文艺范儿一直是我所喜欢的,但滥用文艺不免让人觉得审美疲劳,即使在历史题材的《一八九五:已未》中,文艺气息仍然挥之不去。

但近些年,台湾电影正在努力走出纯文艺的窠臼,寻求与商业的有效结合,并出现了《艋舺》这样的佳作。

从这个意义而言,《第四幅画》仍是一次有意的尝试。

唯一挑不出骨头的,是郝蕾的表演,一个与现实妥协的大陆新娘形象,被演绎得无比饱满,又拿捏得恰到好处。

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的荣誉,的确实至名归。

 8 ) 你的人生啊,才过了一点点。

第四張畫-2010第一张画:爸爸。

影片的开始便是医院。

太宰治的小说《惜别》中的少年鲁迅周先生跟医科同学回忆起父亲重病的时候所谓的名医开的古怪药方和药引,什么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一对、败鼓皮丸、平地木……甚至弥留之际的大声喊叫唤回垂死者的灵魂,完全是恶毒的欺诈。

——这些这些,小翔自然都没有做,他静静地在医院病房,看着父亲的气息微弱至死,连眼泪也没有滴下来。

大人说“带一张爸爸的照片来作遗照”。

小翔回家找了半天,除了爸爸的身份证,只有小时候和妈妈的照片。

于是,他画了一张爸爸的画像。

大小眼,细细的线条,这个男人画得有点丑,然而丑得有点真。

不知道小翔画画的时候有没有哭。

倒是校工爷爷打小翔的时候,他哭了。

“你的人生,才过了一点点。

”这话是金士杰跟小翔说的。

金士杰的故事,就跟表演工作坊里舞台剧演过相声说过的无数个相似的故事一样,空袭之后,失去了房子父母和家,至今还记得日本军人唱歌的声音。

的确,在爷爷面前,小翔那无比的凄惨怎么也惨不下来。

第二张画:朋友。

小翔被妈妈郝蕾带走,跟继父戴立忍一起住,认识了小混混,成了朋友。

他们一起干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在交班费的日子一起打劫小朋友、入屋偷钱发现有本盲文书便又把钱放回给人家。

我的好朋友,小翔的画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然而,老师娓娓教导,却依然无法让小翔理解这样一幅画在成人世界的含义。

第三张画:哥哥。

在小翔的记忆里有一个哥哥叫小翼,但是现在,他只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婴儿弟弟。

他总是梦见哥哥在海边的堤防一个人走着。

逐渐,整个故事浮出海面。

校工爷爷来探望小翔,他说要退休了,要回大陆看长江看黄河看上海。

他跟小翔说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干烧青蛙。

他希望小翔能够做一只坚强地勇敢跳出来的青蛙,就算受伤了,也要努力跳出来。

第四张画。

老师让他们每个人都仔细观察镜子里的自己,然后画出来。

我们期望经历过这些故事的小翔,画出一幅怎样的画呢?

畢曉海饰演的小翔,让人想起了《一一》里的洋洋,洋洋喜欢拍人的后背,因为对方总是不知道自己在拍他在看他。

小孩子的视界总是让大人惊讶。

更何况是一个像小翔这样一个敏感的小孩。

爸爸不知道自己在小翔心中是这样一个样子;大哥哥纳豆不知道自己在小翔心中最明显的特征不是圆圆的笑脸;哥哥永远不知道弟弟会永远记得自己……所有这些,小翔都记得,而且都画出来,他的画就是他的记忆,他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四张画,记录身边的最爱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事物。

小翔没有画他的妈妈,辛苦拿到台湾的身份证,做着一份含辛茹苦还强颜欢笑的夜间工作;小翔没有画他的继父,在夜市摆捞鱼小摊,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哥哥;小翔没有画校工爷爷,金士杰生活的那个时代比他还惨,他给予小翔更多的爱和支持。

小翔没有画的这些人,其实反而更多地留在观众的心里,因为他们演得真是好;观众或许更希望小翔画一些更阳光更快乐的事物,然而,小孩子的心,就是一个无底洞,他看到的跟你看到的总是不同。

郝蕾跟小翔说哥哥小翼,她说“小翼,一个多好听的名字。

”若干年后,妈妈努力忘记过去的伤痛,她甚至忘记了儿子的样子;她带小翔回家的时候,剥了一个橘子给小翔吃,小翔不吃,她说“我不是要讨好你”;若干年后,她有新的丈夫和孩子,对于小翼,她几乎只记得他的名字,小翼和小翔,父母对子女的无尽希望,希望他们都能插上翅膀飞起来,就像金士杰所说的跳出来的那些青蛙一样得到自己的幸福。

你的人生啊,才过了一点点。

看完电影,最忘不了的就是金士杰和小翔的脸和这句话。

一个充满责备、爱和希望的话。

 9 ) 写给自己看

第一张画:父亲的遗像。

这是我见过的最特殊的遗像,一是画的,二是真实跟虚构夹杂在一起的画像,在小翔眼里,他的爸爸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真实但有点丑的人,三是这是一个小学生亲自给自己的父亲画的,不知道他在画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样的,看起来很平静的小孩,内心会不会其实很哀伤。

第二张画: 朋友的明显特征。

这个世界很残酷,但还是有很多默默以自己的方式帮助他的朋友。

一是捡破烂换钱以帮助没钱吃饭的小翔的校工,校工自己也是个父母备受战争祸害早亡的可怜孤儿,甚至这种困窘一直陪伴着他直至晚年,他嘴上很冷漠,但其实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差点误入歧途的小翔,即使以物换钱,也是找的被遗弃的房子里的遗物,而不是去偷偷抢抢。

二是在公厕因缘际会结识的手枪仔,虽然手枪仔看起来游手好闲甚至净干一些鸡鸣狗盗之事,但他其实义簿云天,也盗亦有道。

小翔给一张纸,他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带着小翔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带他混江湖,在小翔幼小的心里,这个人肯定是好朋友的存在。

偷别人家东西,但看到家里有盲人专用的盲文书,动了恻隐之心,还回去了信封里可能是人家一辈子的积蓄。

第三张画: 梦里的哥哥。

明明没见过长大后的哥哥,小翔却精准梦到了在海边堤坝上走着的哥哥,也许是他哥来托梦了,告诉他自己被失踪的真相。

猜测哥哥应该是被继父家暴活活打死了,后边被砌在海边的堤坝里吧,他才敢这么笃定没人能找到,也因为心虚才辞掉了在水泥厂的工作。

总感觉妈妈也或多或少知道自己的第一个小孩是遭遇了不测,但生活的压力与变故让她无心追究。

第四张画: 自画像。

被继父威胁毒打,想着找手枪仔诉苦,但却发现,原来手枪仔自己的人生也是百孔千疮、自顾不暇,父亲行动不便,弟弟双目失明,他做那么多偷偷抢抢的事,也是为了维持这一家子吧。

可能总是有些事情,需要自己去面对解决吧。

 10 ) 四张画,五个人,一个社会

这是部非常台湾风的电影,这种阴郁和牯岭街少年一样,一不留神就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印象最深的几个镜头,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很饱满。

第一个,小翔追着爸爸的衣服在河里跑了很久,终于捞上来晾干。

这也许是他爸爸唯一一件可以穿的衣服,追它,却是为了入葬。

这件衣服和第一张画的意义相同,“回去找一张照片,和一套好点的衣服”。

第二个,长镜头,金士杰给小翔饭吃,教育他偷同学的便当不对,并狠狠地惩罚了他。

但随后讲起自己的经历,泪不打一处来。

他大概是在小翔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于是,他愿意去指引这孩子如何走过人生,他和小翔说烧青蛙的故事,教他自立生活、保护自己。

第三个,小翔和老师对背大学之道。

其实没有太明白这个镜头存在的意义,但它让我觉得这孩子更加非同一般,继而欣赏起这老师来。

用迎接挑战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没有简单粗暴地瞧不起、“你滚出去”,就是对人性最大的尊重。

第四个,手枪仔那个彗星撞地球的家还有盲人弟弟。

手枪仔的可爱在于,即便生于这样一个家,他仍然乐观积极地讨生活,他并没有逃避自己作为这个家顶梁柱的责任。

而他对世事的洞察,又是何等“深刻”(譬如房市那一段,转瞬应证)。

暂且不论其生存之手段,其实在那样条件的家庭,他又有多大可能去做正当的营生呢,和郝蕾一样,只能在底层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而斗争。

最惊悚的镜头,是继父说到没有人有可能找到小翼的时候,镜头转向了水泥桩上的球鞋,咯噔了一下……其实我一直在怀疑,郝蕾知不知道真相呢?

她让小翔离继父远一点,说明她知道小翼的失踪非同一般。

但是不是因为对生存的渴望,让她自己拒绝去相信她早已看到的真相?

究根结底,生存是戏中每个人的主题。

其实,这电影离生活一点都不远。

《第四张画》短评

补一下钟孟宏早期作品

6分钟前
  • xxing
  • 较差

看到那样的画面就知道不是来自大陆的影片了,有侯导的感觉,海风中淡淡的味道。201110510

8分钟前
  • rovin
  • 还行

太台湾范儿了,不大气。不知所云。

9分钟前
  • Jasmine
  • 较差

我希望小男孩能好好的

12分钟前
  • 陈大智
  • 推荐

图画是童年心灵的一面镜子。第一张是逝去的家庭,第二张是唯一的朋友,第三张是渴望的亲情,第四张是孤独的自我。

1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典型的台湾片,看完这片就明白金马奖是什么水平了

21分钟前
  • 固定喜欢
  • 较差

这世界的自画像。画面挺美的,美得有些刻意。

22分钟前
  • Hey_Show
  • 推荐

明信片一样的摄影+细腻的身体语言+恍惚迷离的配乐+略显松散的剧情=无法预知与不能逃脱的生活。

26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灰电影,灰人生。

29分钟前
  • 一片云
  • 推荐

郝蕾真的老了

34分钟前
  • 惠然
  • 较差

好题材拍的烂电影!

39分钟前
  • 我爱谁谁谁
  • 较差

讚一個!小孩不壞.....! 目前《第四張畫》已經入選台北電影節、瑞士盧卡諾影展、多倫多影展、釜山影展、東京影展、溫哥華影展、夏威夷影展、西班牙瓦拉多利國際影展、莫斯科當代電影節、法國南特影展等十大國內外知名影展,可謂是「十全十美」! 呵呵....

44分钟前
  • 阿里山神木堂主
  • 力荐

节奏舒缓,小翔被生活催长。

45分钟前
  • 离谱的琉璃
  • 还行

第四张画,可以是后爸被判刑的图,也可以是哥哥被打死时的图,也可以是爷爷在大陆归家的图,还可以是好朋友找到正经工作时的高兴样子,还可以是小翔在阳光下的笑脸。郝蕾演的挺棒

49分钟前
  • 三层保暖
  • 推荐

啥内容也没有就是耗时间

53分钟前
  • 赵旭丹
  • 较差

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好好的讲个故事!!!

58分钟前
  • 较差

反刍型的忧伤只会让人感到厌倦.我再也所谓的"文艺"不回去了,也再也不会喜欢这样的电影.

1小时前
  • 可乐杨
  • 较差

那个胖子挺有趣

1小时前
  • 千寻亿选
  • 较差

又是一个聪明之作。可惜了郝蕾。

1小时前
  • 睡睡更健康
  • 较差

其实。。还是有点小失望的

1小时前
  • Charli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