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the worst movie of Woody Allen that I have ever seen. Just a simple story, Not creativity, not funny. But I think 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e actors. Their performance was so Immature.It's a little boring before Bryan brothers killed Martin burns. About 70 minutes. That part was killing me, and I suspect that was I watching a Woody Allen's movie? The performance of Brian brother was very tedious. They prepare for killing Martin burns could be an funny part. But they didn't. I have to say the ending is also boring. And a little ironic. Because the biggest winner is their uncle.
影片的开始其实很温馨 兄弟俩就要拥有一艘梦寐以求的游艇 那是他们的一个梦 无论新旧 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可当剧情进展到兄弟俩的弱点时 你不得不为这两兄弟惋惜 弟弟单纯善良 可好赌是致命的弱点 哥哥风度翩翩 但拜金且虚伪 最让我难受的是 哥哥为了那个女孩而疯狂的借钱包装自己 对弟弟的关心是幌子 从他这儿搞钱才是目的 于是我清楚的知道弟弟接下来会输的很惨 哥俩那种一败涂地的境地让人不知该同情还是骂活该昨晚看到他们为了钱解决了舅舅的眼中钉 当他们在小径上扑向对方的那一刻 我简直不敢看 因为这是个开始就注定悲惨的故事 在这样阳光的外表下有不可见人的丑陋 温情爱情只能助长矛盾的加剧 兄弟俩对爱人对家人爱之深 这种爱成了无形杀手
2009-04-06 邦尼与克莱德 “他们年轻,他们恋爱,他们杀人”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有时候人犯错并不是因为人有多坏,年轻人有血性,人本性又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
赌博,女人,美好的生活…… 有些一辈子过的平平稳稳,手里攥着大把钞票,在人间呼风唤雨,逍遥自在,他们可能真正的坏,但又没人能把他们怎么样。
生活并不公平,诱惑处处存在,犯错在所难免,放平常心看待吧。
16
除了《我心深处》、《赛末点》和这部《卡珊德拉之梦》,印象里伍迪·艾伦还真的没啥从头严肃到尾的作品了,以至于当伍迪借富家公子之口提到《美狄亚》的那场戏,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应当是伍迪习惯性地对伪知识分子的揶揄,不曾想《美狄亚》却成了本片最好的注脚——那个为了一己私欲而答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的美狄亚,岂不正是片中答应杀人以换取舅舅相助的两兄弟的原型?
早在30年前,伍迪就拍出过一部《罪与错》,那部电影里的男主角因为雇凶杀死自己的情妇而备受良心的谴责,但最终却成功走出“阴霾”过上了更好的日子,这种“犯罪后逍遥法外”的结局在《赛末点》里也曾再度登场。
很多人说,伍迪·艾伦一直在重复地讲同样的段子,其实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诚然,他的电影几十年如一日地用着相同的字体、放着经典的爵士与古典音乐,但在他的电影里我们始终能看到与时俱进的讽刺(伍迪·艾伦绝对是超一流的温和派讽刺家)和对生活的思考,他的电影里有相似的角色和境遇,但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如果连讽刺都很熟悉,只能说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东西从来不曾改变过。
在这个没有“标准”的世界里,即便法律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但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准绳和底线都不尽相同,同样是婚外情和杀人,不同的运气会带来不同的外来压力,而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感甚至是受教育的程度都左右着当事人的内心波澜,两股力量同时影响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故而,看着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如何走向或悲或喜的结局,就成了观看伍迪·艾伦电影最大的乐趣之一。
说回这部《卡珊德拉之梦》,故事开始于这艘船,也终结于这艘船,它在故事的开头是两兄弟所要实现的愿望,可到了最后它却成了兄弟俩的坟场。
“梦想往往是我们的坟墓”——很现实但却很准确,就像片中霍华德舅舅所说的,“你看到了一个机会,你想抓住它,否则你的余生将在‘思考当时我如果抓住了它会如何’中度过”,我们渴望获得机会但同时也常常忽略代价。
在梦想最昂贵的时候我们最虔诚,而一旦将其纳入囊中则从此不再过问。
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无法预测自己,无法控制事情的发展,无法保证付出就有回报,更不会真正地去关心别人的感受,一个人的局限性决定了他天生懂得如何让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发展,却不得不靠后天的努力学习如何挽救它,还经常以失败告终。
电影里的伊安以为只要杀人顺利,只要还活着就有时间慢慢帮助弟弟特瑞摆脱心魔,但或许从那夜那条小道上按下扳机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魂已经离他们而去。
而作为一名无神论者,伍迪·艾伦也没有给他们救赎的机会,让他们死在了“卡珊德拉之梦”上。
从这一点上来看,伍迪·艾伦依旧没有改变,甚至能听到他不存在的画外音:“决定我们命运的力量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每个人内心不同的道德准则。
”很多人不喜欢《卡珊德拉之梦》的原因,都差不多一样,觉得它太过严肃,毕竟大伙儿更习惯看到一个话痨成灾的伍迪·艾伦,或者他的化身。
2013.08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666042/
伍迪的新作,悦耳的英腔,再次探讨道德底线和人生无常。
幸福究竟是神马?
追求幸福的代价这么大……再次验证了,没有好人坏人,只有一念之差~~~两处意味深长的对话:1.哥俩在酒馆看着舅舅的伙伴,说,你看这人现在,怎么想得到他的生命就要结束了?
其实,这哥俩何尝不是?
2、哥俩决定去动手,其实就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们的爸爸妈妈站在窗前,爸爸搂着妈妈,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他们小时候……故事从Cassandra号开始,结束也是在Cassandra……伍迪讲这样的故事,真是驾轻就熟。
Family is Family!!! Blood is Blood! 哥俩互相帮助,似乎哥哥一直在利用弟弟,但是最后哥哥摔碎了酒瓶的一刹那,原来哥哥心里,始终有这个最亲近的人的位置……善良的老伍迪,还是给了观众一个希望。
老以为这哥俩都是动作小生,演起老百姓也是有板有眼。
《Cassandra's Dream》是Woody Allen的伦敦三部曲的收尾,在戛纳和美国的小范围上映并没有得到太多好评之后,他就转战去了西班牙,今年上映的《Vicky Cristina Barcelona》师兄倒也有向我推荐。
《卡珊德拉之梦》的不成功之处在于Woody Allen没有延续一贯的中产阶级的作风,而转向了相对底层的平民大众,但是这个领域没有办法发挥他的知识分子腔和反讽的幽默,反倒是他自己竭尽脑汁想配合底层写出的台词剧本,却显得格格不入,比如Colin这个痞子演的修车匠弟弟居然满口没有一个Fxxx word就让英国观众们和我挺不能接受的了。
但是除去这一点别扭的地方之外,电影本身还是将Woody Allen在这三部曲里经典传统的改变命运与犯罪谋杀主题很好的延续了下来,并做了一个让人有点窝心的结局。
其实纵观三部,《Match Point》里为了改变命运的杀人者却因为运气逃过了法律的惩罚,《Scoop》里阴错阳差机缘巧合的让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Cassandra's Dream》里Terry却因为内心的负罪感而饱受折磨,Ian也在下药的最后一刻因为兄弟之情而摔碎了瓶子,只是结局仍旧是Woody Allen冷眼旁观式的意外发生,戛然而止一般的突兀,但是思索起来一切却在情理之中。
少了《赛点》中的侥幸,《独家新闻》中的戏谑,《卡珊德拉之梦》剩下的更多是辛酸和无奈,警察在那艘梦之船停靠的码头冷漠的评断兄弟俩的死因的时候,他们爱的、也爱他们的女人们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屏幕黑掉的冰冷昭示着这就是做了不应该的选择、跨过了那条界限的代价。
我家Ewan和Colin的这对兄弟其实还是挺有说服力的,差不多的发型、身高,一个“白领”一个“蓝领”,一个好色一个好赌,一个耍小聪明没底线的利益至上却最后顾及了兄弟之情的哥哥Ian,一个空有蛮力没心眼冲动办事但却颇具良知的一根筋儿弟弟Terry,仿佛就是Ewan和Colin的化身,Ewan眼睛一转一转的狡黠,和Colin八点二十眉毛的憋屈模样,都让我忍俊不禁,也很电影平添了许多喜感。
本来一艘本来应该是兄弟俩开开心心去游玩的小船,最后却成为两人的葬身之地,着实让人觉得人性的险恶和命运的无常。
延续三部曲Woody Allen还是采取了古典式的的叙事和配乐,中规中矩,在看多了试图拔高自己讲人性讲道德的新电影之后回归有着时间累计经验的大师,也别有滋味,其实姜还是老的辣。
手头上正看黄仁宇先生的《关系千万重》,顺便拿来做标题。
为了还债,追姑娘,兄弟俩实施了一场谋杀,杀人进行得很顺利,尽管是第一次,倒也没费多少力气。
只不过,原罪做祟,致使弟弟放不下杀人的包袱,罪恶感恶梦般时刻在他左右守侯,他想认罪,他想放下心灵的煎熬。
相约最后一次谈话,却双双死在那条让他们充溢幸福感的船上。
一场不幸福的开始,成为一场不幸福的终点。
关系千万重的意思是,任何事情之间看似并无关联,实则有千丝万缕之联系。
你埋下了罪恶的种,收获的必然是苦果。
当然,伍迪艾伦其实也在探讨亲情、秩序、金钱彼此之间的关系。
它们如此错综复杂,暧昧不清。
如果,有人承诺给你美好的未来,但条件是要你去杀一个人。
这样的游戏,你玩吗?
伊万与泰利这一对好兄弟为了自己的梦想,当然也为了要解决眼下的麻烦,慢慢地,慢慢地成长为杀人犯。
慢慢地,的意思是说:两兄弟,错过了好几次杀人的机会,作为观众,我们甚至一度认为他们可能要真的放弃了,或者还会产生另外一种想法:在与被杀者的接触中,他们发现一些内幕,促成他们放弃杀人的打算。
但影片没有这样发展,导演不要这样的效果。
最终还是让他们出手了。
杀人的情形,堪称完美!
——这将会是一桩无头血案!
两兄弟的富贵未来,已经切实的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但是泰利无法心安,他的良心不断地受到折磨!
影片以两兄弟斗殴导致一死,一自杀方式结束。
——这样的结尾,让人很是压抑!
在我看来,对未来的这种昂贵的出价,我们真的付不起!
Woody Allen 的“伦敦三部曲”我都很喜欢。
我觉得看了之后,总能让我沉思很久,在这里要说的是最后一部—— < Cassandra's Dream >。
开头兄弟俩乘着刚买的二手小艇在深蓝的海中漂游,幻想着上流而轻松的生活,这是我观后脑海里不断重现的画面。
在我的理解里,Cassandra's Dream就是那种充满想象力且美好的生活。
与此画面雷同的还有,开着一辆丰田Sequoia去兜风,在一栋独立住宅里开Party,拥有私人游泳池,等等等等。
而这远远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需要想象力,需要努力,也需要运气。
我也喜欢充满想象力且美好的生活。
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幅Cassandra's Dream般的画卷,更多的是按部就班。
其实按部就班才是对的,那才能达成预期目标,也更能得到你按部就班式的认可和羡慕。
Cassandra's Dream一旦做不好,可能就成了噩梦,而且本身它在大家看来也就是不可理喻甚至嗤之以鼻的。
这是价值观的问题,在此,目前,我跟电影中的价值观大致相仿,尽管我完全不期待跟二位主角一模一样的结果。
没有不结束的人生,何不怀揣一个Cassandra's Dream式的梦?
期待已久的Woody Allen電影, 終於趕及在繁忙的電影節開鑼前看了. 感覺是滿意. 依然喜歡Woody Allen."Cassandra's Dream"有點"Match Point"(迷失決勝分)的味道, 或許故事有點類似吧.電影以男角為主, 女角都是陪襯, 不過美女Hayley Atwell(Angela)戲份也不少. 就是大家都熟識的色與情故事吧. 或許題材都是人所共知的人性弱點, 加點精妙的對白, 就滲了一點幽默感. 不是一貫Woody Allen式的幽默, 不過一樣令人發笑.可說是Ewan McGregor(Ian)及Colin Farrell(Terry)獨擔大旗的電影, 二人都演得很不錯. McGregor這回終於又以fit fit身型再現銀幕, 和演性格較弱的Terry的Farrell成強烈對比, 各有風格, 亦沒有哪方給比下去. 頗欣賞Farrell演繹好賭Terry的那份不滯.喜歡Woody Allen善於描繪人性的弱點及黑暗面. 好高傲遠、死沖、貪財、好色、炫耀... 大家都很熟識, 都會有共鳴. 電影節奏緊湊, 沒有悶場.還有Philip Glass的配樂, 雖然未至於喜歡到會買OST, 但音樂的確營造了電影的懸疑及緊張氣氛.人, 未去到某些位, 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多少. 就是這點, 令電影結局來得合理且有點意外.唯一不滿意是女角戲份不多. 還有電影第一個鏡頭, 兩兄弟跑往看船一幕, 感覺有點老土和求其.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0421北影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慢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