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港片、非典型主旋律就变成了非典型的《PTU2》。
看惯了典型警匪港片的人可能会不适应这样的片子,从城市里的飞车追逐变成了丛林里的迷雾追踪;从单纯的正邪对立变成了多线联动。
《PTU2》似乎是想表达更多典型港片之外的话语。
不过看这样的片子,总给人有些做作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三十岁的人被人要求写一篇小学六年级的命题作文。
虽然你完全有能力驾驭这个题目,但是写出来的东西总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PTU2》大量的篇幅被用来讲述追逐,这让我想起了《放逐》里面的追逐戏,但显然《PTU2》达不到《放逐》的层次,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PTU2》的追逐戏又有点像《杀破狼》,只是《PTU2》大量的弹药都被倾泻在了教堂里。
这样的枪战场面和片尾打靶归来的场景,让我很是怀疑:这还是港片吗?
不过我终于还是明白了,为什么内地在引进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刀未剪”了。
不过电影拍多了,的确容易撞车,《PTU2》大概也想有自己的风格,但是还是让我想到其他港片的影子。
我在想如果警察都被打死了,是不是电影更有观赏性一些呢?
这个想法立马就别灭了,因为这样的结尾游达志已经在《非常突然》里用过了,作为“铁三角”之一的杜琪峰自然不会偷食别人的冷饭。
不过杜琪峰近几年真是没有什么好作品可看了,还不如学学游达志,拍三部好片子,剩下的就捞钱行了,没有必要费尽脑筋玩深沉了,玩不好,还要挨人骂,何必呢!
一班废柴最终都算争气。
开头真是郁闷,感情好差,没点团队。
几个差人几个贼在小山区里追追打打,矛盾,分化,最终都被天主带到小村庄集合,四队夹击捉到犯。
果真是要经历过生死才能成为好兄弟,谓之同袍情谊。
不似友情温暖,也不似爱情甜蜜,却彼此信任,生死相托。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我做了十几年警察了”阿森说当看到另一小队兴高采烈的过去,镜头转向他鬓边的白发,一种沧桑扑面而来;
用很复杂的剧情,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这次是警察内部的内讧,尽管所有公司单位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如果是警察界还是会让人更加关注,因为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会有生命的代价。
片中各个人物塑造得颇为丰满,不论是两个警长和他们的队员,还是督察和他的司机,都经历了一段转变。
胖司机尤其生动,豪赌怠工为朋友打抱不平,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挺会随机应变的,不过一到事情稳定后,那胆小怕事的本性都冒了出来。
邵美琪好像很擅长这种女强人的戏码,为了升职可以默许一些看似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不过也对,都是竞争,没道理要让别人),丝毫不介意周围同事的对她的误解,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不过随着剧情的演绎,感觉香港电影或者说杜琪峰导演,越来越没意思了,香港电影中,当遇到所谓困境的时候,导演总是会引入迷信、宗教作为hope sign,似乎耶稣基督加上近乎神经病的斗鸡眼,反而成了片中那些警察们该如何团结的明示。
就个人而言,并不觉得这个结局有什么高明之处,也许是商业片对内地市场的妥协,是导演为了争取更多内地投资的谄媚吧。
不能做吃等死的只依赖前辈们传下来的说故事的本领,再这样下去,香港电影的精髓没多久都会毫无踪影,存在得只是半死不活的市场,自以为很酷的导演。
机动部队一部晦涩的福音电影。
之前一群人懦弱 自私 骄傲 迷惘 死亡 拜偶像 怨恨在深林一个个走失。
特别是和拜偶像在一起的三人,不停得在诡异的森林里转来转去,遇见死人骨头,女警摔下山坡,差点被匪徒发现。
后来MAY遇见同样与队友走失的森哥(其实我很愿意解读森哥是代表的是善良、仁慈等具有九果品质的牧羊人),在森哥的陪同下听到奇异恩典,发现小村庄,发现教堂,有了生气,有了食物。
两位主角在虔诚的信徒的招待下吃一些饼、面包,喝类似于奶茶一样的饮料。
这种邀请进食非中国典型村庄式招待反而更像圣餐,特别是一个信徒掰开手中的饼给身边的人时,我在那里想,果然是福音电音啊。
在进餐的时候警察看到同样发现村庄的匪徒进村,森哥当机立断让may带着村民和牧师逃走,自己留下对付匪徒。
枪声引来了所有在森林中迷失的警察,警察们纷纷往枪声穿来的方向跑去。
其中,当拜偶像的警察在去村庄路途中发现自己的断了绳的串珠时,他纠结了一下立马去支援,这里我理解为在寻求神的途中丢弃偶像。
而那个中了一刀奄奄一息的警察到了村庄也有力气向偷渡者开枪了,当然,还没有神奇到原地满血满魔复活和匪徒搏斗。
但是,至少拜托的死亡看到生的希望。
于是警察逆转,代表着勇敢 团结 信任 智慧的警察们战胜了土匪。
在教堂中,劫匪束手就擒。
警匪被抓住后,镜头定向十字架。
至于疯子和偷渡者,我不知道怎么说好,反正是一种诡异和怜悯的感觉啊耶稣爱你。
网易专稿银河映像创办于1996年,创始人便是杜琪峰、韦家辉、游达志、游乃海,其中并不包括罗永昌。
毫无疑问罗永昌无论在天分或者资历上都无法向银河的四大元老看齐,所以这十年来做的尽是脏活累活:执行导演、剪辑、副导演,人手不够了还要被抓上去做演员,并且还会是女扮男装出洋相的那种(文雀)。
有一天杜琪峰突然愿意让他去导演了,却还是《暗战2》这种注水的续集,罗永昌在银河的命运可见一斑了。
2009年的开局对罗永昌来说还不错,先是《警例》在舆论界叫好,然后是《同袍》在内地上映,罗永昌也为此意气风发、踌躇满意,欲借此机会甩掉“候补队员”的帽子,跻身银河大佬的行列中去。
然而《同袍》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它在气氛营造、故事推进、人物描摹、情节掌控等方面鲜有亮点,于是无可奈何的流于平庸之作的行列。
《同袍》和《PTU》的差距俨然可以衡量罗永昌与杜琪峰之间的距离,比其杜琪峰的老道纯属,罗永昌只能算是稍逊风骚。
不懂如何发力杜琪峰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冷静、凝练、收放自如,罗永昌则恰好少了这点,练就这种本事究竟是很难(徐克都做不到),绝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力。
罗永昌在银河做了十年跟班,学到的东西依然是“模仿大过创新”,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警例》会有好评,《同袍》却会毁誉参半,说的简单点,《警例》是照葫芦画瓢,《同袍》是对着白纸画瓢,自我发挥的空间足够了,走形或者过火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了。
不懂如何发力,便是《同袍》最大的败笔,它让影片前四十分钟沉闷乏味到极致,又让后半段癫狂过火到极端,影片丧失了和谐,结尾也有太过仓促之感。
需要说的是影片前二十分钟皆在叙述“人民内部矛盾”,用的竟然是抓贼抢功、争风斗气的手段,这也就意味着罗永昌在未动之际已经先动,打乱了那种“慢慢升温”的延续格局,令之后的二十分钟陷入沉闷。
其实八个机动部队上山之前的那些怄气段落也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导演却偏要用力表现出来,自然是有些模糊了重点与非重点。
之后上山搜索的段落,罗永昌把队员分成了三条线,一条是两个警员和持刀小偷,一条是六名机动部队,另一条是肥棠与劫匪四人,意欲创造多线索的故事格局来加深影片的复杂性。
罗永昌用这种方式拓展了影片格局,却也显露出他掌控力的欠缺:肥棠在大搜查的前期成为了主角,PTU却好像不再重要;之后PTU合围劫匪,亦都是蜻蜓点水。
整场搜山的群戏只能说停留在一般“剿匪剧”的水准,它不但少了那种不断遭遇的“奇观事件”,更因为整体叙述的平均而模糊了事件的主线、人物的重心,这些方面的失败都要归属于罗永昌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着力点”。
难寻明确主题《PTU2:同袍》的创作思路来源于《PTU》里任达华的一句话“穿上警服就是自己人”,它的主题自然也该是海报上所写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不过影片在整体叙事表达上没有突出这点,反倒是用了半部影片的时间去交代警员之间的“窝里斗”,这种争斗从影片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有警员受伤,而之后所谓的慢慢的“和谐”竟然是在面对共同危险——匪徒的过程中产生,缺少了对“自己人”这个概念的理解。
事实上仇人在共同危难下都能同仇敌忾,那么这个“与子同袍”的概念自然不能用“大义”的精神去解释。
如果你看的仔细,那么体察到导演的意图也不难,任达华与邵美琪的对立才是影片着重表达的东西——警例和情义的冲突。
任达华并不是一心“往上爬”的那类警员,而只是要“争口气”,为的是兄弟面子;邵美琪也不是一心“抢立功”的那种警员,而只是要“分清楚”,为的是遵纪守法。
山林里冲突的一场戏是双方对立的高潮,任达华一定要舍命冲进树林救兄弟,邵美琪却一定要坚持在外边待命,这并不仅仅是两种性格,更代表了两种行为和处世法则,所以我们看到最后的结局里邵美琪为任达华“义气”所感染而坚持留守,却依旧以“长官”的名义明令手下去护送群众。
然而罗永昌没有把这一点凸现出来,造成了主题上的迷茫,而支杂事件的颇多又无可奈何的左右了人们对影片不同侧面的解构。
譬如说《同袍》和《人性》一样描写了人性,林雪也再次来了一回“无间道”,降职做司机仍然是源于赌博和欠债;警员遭遇小偷被刺,小偷也仍然是为了拿回那个钱包;四个匪徒说“我们是为了求财”,人物和台词俨然是脱胎于上一部续集《人性》。
所以必须说《同袍》没有集中表现于一点,而是铺陈过宽,影响了核心主题的表达,更何况导演也少了杜琪峰将其融为一体展示“宿命”的那种功力。
少了淋漓尽致莫要被海报上的盔甲长枪欺骗了,《同袍》的火力并没有这么猛,搜山队员总共是8人两队,平均四个人才有一杆半自动步枪,枪战亦仅仅是集中在最后的教堂争斗,缺少“大格局,大火拼”的风采。
敌人举手投降的“主旋律”结局更是遭人诟病,这明显弱化了银河映像对“宿命”这一命题的理解,并彻底堕落进内地剿匪剧“和平解放”的俗套之中,况且教堂中乒乓作响开了那么多枪居然无人伤亡,亦是奇事。
要说杜琪峰的《PTU》里,结尾黑帮大战震撼有力,林雪在最后关头寻回手枪也有一种淋漓尽致的快感;到了游达志《非常突然》,警察、劫匪在最后全部暴毙街头,悲情又不乏刺激;韦家辉的《一个字头的诞生》,更是用戏谑手段达成一种畅快。
这些银河电影的结尾都不乏一种气魄或者力量,能够很好的达到一种“收”的效果,与之相比《同袍》的“大和谐”结尾却显得不伦不类了,也许这样的操作为它进军内地打开了方便之门,只是谁愿意看这种“港片格局,内地结尾”的怪形电影呢?
事实上罗永昌的个人特点已经在《警例》里看的明了:模仿功力足够,创造性则不强,刻画人物颇具功力,处理事件就易过火。
罗永昌在《同袍》里抛弃了他擅长的塑造人物的一面,而集中去展现“大事件”,不免就进入了一个不明的创作误区,拍竞的作品也自然难以让人满意。
况且罗永昌太追求影片内在的“工整”,不免缩手缩脚,加上他所得到的题材往往是“命题作文”,所以像《暗战2》、《同袍》等作品都不免流露出一种“学生作业“的味道。
导演稍逊风骚要评价罗永昌的导演地位,看他在银河的地位就知道了。
在银河映像,杜琪峰是天才,游达志是天才,韦家辉是天才,他们大多都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个人化的创作理念,从而打造出缤纷各色的银河作品。
游乃海也是天才,他的剧本便是银河品质的保证,后来蒙杜琪峰提携导演了处女座《跟踪》,便立刻获得金像奖最佳电影的提名。
反倒是罗永昌,在银河拼打了十年,什么也没得到。
罗永昌也不够潇洒,这体现在电影里就是人物的弱智化表现,《暗战2》里的许绍雄化身为娘娘腔的同性恋,林雪就变身和郑伊健猜硬币的弱智警官,更有刘青云和郑伊健跑路追逐的雷人段落;到了近作《同袍》,连警员们奔跑捉贼都是用一种滑稽的动作,就更不用说林雪那亮嗓子唱赞歌了。
换到银河映像的其他导演作品中间,你可曾遇见如此的表达方式?
罗永昌没有杜琪峰的凝练,也没有韦家辉的狂想,却偏偏想把二者融为一体,这样的观念延伸到作品里,就只能引起观众的笑谈。
杜琪峰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导演,不过他创意十足、观念透彻,又懂得收发,所以会走出一条十几年的光荣之路。
至于罗永昌这样的候补队员,功力一般,创意贫乏,预计也只能在杜琪峰手下检检包袱了此余生了。
文/灰狼
说起PTU,第一部的记忆还是挺深刻的,银河映像的片子,想记不住都难。
多线索,多人物,以及一个宿命式的结尾,太喜欢这种电影了。
在看“同袍”之前,还上当下了一部“PTU2”,当“同袍”看的,其实是“PTU:警例”,“PTU”四部电视电影之一。
虽然是电视电影,可都是原班人马,除了不怎么打枪,情节和人物还是一样的棒。
相比之下,这部正宗的大银幕续集,就有点小小失望了。
就系列基本的情节和人物来讲,本片不算很差,也突出了“同袍”的主题。
一群在追逐权利中渐行渐远的曾经的战友,在外力的压迫作用下重新团结起来,找回了同志的感觉。
这道理跟打江山,创业之类是一样儿一样儿的,人的丑陋本性。
影片的内在都不错,可是外表太差了。
因为情节需要,大段时间是在山里面,光线实在是太差,影响观看。
其次,影片的节奏感也不如前作,铺垫的太多,爆发点太少。
其实一贯看银河片子的人对情节都能猜个大不离了,都憋着看高潮呢,中间实在是没必要铺垫太多,更何况为了突出“同袍”之谊,特意拎出了一条跟主线无关的支线,实属多余。
结局放在天主教堂,还放圣歌,还写“世界和平 天下太平”,这也太象征意义了,够喜欢解构电影的同学分析一阵了。
罗永昌毕竟不是杜琪峰,也再次证明了续集的不可靠。
跟银河的其他片子一样,内地公映版被剪至81分钟(也有记者看片会是75分钟的版本),估计把所有宿命论的情节都剪了。
同样的票价,我们愣是比香港同胞少看10分钟啊,哎,能骗多少是多少吧。
怎么看的情节和大家描述的情节很不一样呢?
不过,感觉沉闷,没情节的还是吸引我看了半天...而且拉回来又重新看了一些片段寒。。
o,我看的是机动部队2。。。
看到这部受到的批评比较多我只想说电影的音乐一直都很赞的很喜欢不知何时就会响起 给我很温暖的感觉
罗永昌可以说是一个破坏力超强的导演,经典的《暗战》能够被他拍出那么稀烂的续集,这次更是糟蹋了《PTU》这么好的题材,估计杜琪峰已经早有预感了,所以干脆同期一口气推出四集电视电影,把整个创意一次性用光,只是这件事怎么看都有点杀鸡取卵的感觉,建议银河影像对罗永昌暂时不能给他导演的机会了,要不是拍一部毁一部的,千万别搞出什么《枪火2》一类的。。。
乐视TV
多好玩的开头 怎么结尾收成那样呢
难得看见邵美琪演这样有点招人厌的女性角色。伙伴还没看到,目前认为是同系列中最差的一部。
港版,一刀未剪。
和杜sir的《ptu》明显差了一到两个档次,有木有?
罗永昌的这部PTU拍的挺有水准的,完成度也很高,豆瓣评分怎么这么低?真是看人下菜碟啊。
1、30分钟的剧情居然抻到90分钟,真是浪费了这些好演员!2、行动代号“废柴”,名副其实!3、导演1分,编剧2分,演员3分。
三星半~还好看的是完整版。世界和平 天下太平……
我很爱PTU系列的。。。
喜 剧
有人说这个续集便能看出罗永昌与杜琪峰的差距,我虽小有赞同,但绝不完全苟同。罗氏风格的建立终须假以时日,作为杜琪峰的准弟子,仍有空间可挖,片中有些桥段还是值得回味的!
剧情环绕而没有章法,结尾汇聚点显得生涩而没有创意,最后一场教堂大战,简直不敢想象这就是银河映像出品的影片,脑子缺根筋的大圈仔反派,以及混乱不堪缺乏精雕细琢设计的枪战,都让银河映像为此深蒙一层灰。好就好在罗永昌在某些细节上可以坚守住银河映像的底线,不然这个成色,实在难以恭维。
天下太平,世界和平。阿弥陀佛~ 阿门~林雪真是个戏精。
罗永昌不够火候啊,稍有感觉的几个镜头都怀疑是杜琪峰替手的
剪辑配乐剧情无一不烂。
一群2逼警察和几个笨贼的故事~~
看来在树林里扑朔迷离的戏份还不错,运用地道、树林、草丛构建了不同空间,有了让人紧张的气氛,期间任何人都会有可能出没,不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只是最后一场戏安排在教堂里,会不会也太刻意了一点,重走吴宇森的路线吗?有模仿之嫌疑。总体来说,紧张氛围的营造还是很成功的。
俗。
一部装b的商业电影
穿得上这身制服就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