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依然是好友笑哥推荐的,说亮点一在于沈孟生扮演的某位前国民大总统。
纵观此片果然如此,表面风度翩翩,看起来像是儒雅君子,但在急诊室里的一段,翻云覆雨,方才看出狼子野心。
亮点二在于影射某知名事件,很惭愧对于那段时事并不了解,赶紧度娘了一下,确实,在2004年台湾大选时,国民党连战搭配宋楚瑜,挑战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和吕秀莲组合,选情激烈,各方估计连宋组合获胜可能性超于陈吕组合,不料,3.19下午,陈吕组合的造势车队经过台南市遭遇枪击,陈腹部受伤,吕膝盖受伤。
枪击案发生后,情况逆转,陈水扁以些微票数当选连任。
在了解了这个背景下,再看此片,便有了更加讽刺的意义,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棋盘上的棋手,运筹帷幄,都以为自己是能笑到最后的那个人,不料真应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每个人一开始都是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幕后黑手不断推进,最终自认为是棋手的人被当成了一颗颗弃子,被不断地从棋盘上扫下。
直到最后任华达扮演的局长被一颗子弹击中倒下的时候,这场闹剧才告一段落。
不过,两年后,那场声势浩大的游行,预示着又一场闹剧的开始。
综合评价,本人认为本片可以打分9分,其中很多台词都是亮点,开始选举的时候,老婆婆说的关心谁能够当选,还不如关心菜价,看来,对于百姓来说,政治不过是上层人玩的一场游戏罢了。
孝全表演的很棒
导演刘国昌!
我就是看了这个名字看了这部片子的。
是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人物设计太俗套的,剧情缺乏新意,剪辑也不过明快。
但是,我觉得这完全不能否定掉这是一部有着深刻内涵的电影。
虽然影射得不过高明,但是这在华语片世界里少之又少的政治黑帮片,这部电影的意义就是在此。
从中国人不敢议政,想想老舍《茶馆》里的“不谈国事”的训诫,现在竟然能堂而皇之的谈,而且大谈黑幕,还敢影射!
这不得不从社会的角度从新看待这部片子。
专看电影也属一部及格以上之作,不过那么对政治漠不关心,只想知道明天吃什么的鼠辈还是不要看的罢。
“人心就像江湖,江湖有情也有义,人们会凭感情做出自己的选择。
但感情从来不是一朝一夕所为,其深厚,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这是任达华在《弹道》中的台词。
说得太好了。
而在这些台词被人记起的同时,任达华斩获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桂冠。
对于任达华来说,能够拿到这个奖项,着实不容易。
但就《岁月神偷》来说,我并不认为他演得一定比《弹道》中的“双面形象”更好,但能够获奖,也彰显了任达华的实力,总之是要恭喜的。
任达华获影帝以后再看正在全国公映的《弹道》,我依然持力挺态度。
像《弹道》这样的类型电影能够在大陆公映已然相当难得。
惟有支持和鼓励。
前段时间,都说《艋舺》好看,但我看了以后,也就那么回事儿,真论演技,论剧情,还真比不过《弹道》。
《艋舺》的好看在于偶像演员,长相好看,而《弹道》里的四大影帝以及港台中生代演员的飚戏则让该片熠熠生辉,这是实力的较量。
即便是任达华,如果戏演得差,也不会获得金像奖影帝。
而在整个4月份,一共有25部电影接踵而至,但就电影风格来说,政治惊悚题材的电影还就《弹道》这么一部,甚至在2010年也是唯一的一部。
因为题材的稀缺性,注定了该片的可看性。
所以,我在《娱乐快报》我的专栏中以“《弹道》是2010年最值得看的电影”为题对该片进行积极评价。
可能有少影迷并不太了解《弹道》,我在这里赘述一二。
《弹道》的故事背景是以台319枪击案作为背景,讲述一对情同手足的警察,陷入一宗惊天枪击刺杀案,历经重重险阻,争斗搏杀,两人被迫在正邪之间作出生死抉择。
最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太多实力派演员飚戏。
如:任达华、张孝全、曾恺玹、林家栋、廖启智、柯俊雄、张国柱、戴立忍、黄仲昆、沈孟生、方季惟、王道、张瀚、胡婷婷等等。
对于大陆观众来说,有些名字或者还比较陌生,但他们却都是实实在在的演技派。
看他们飚戏只有一个字:爽!
比如张国柱,他在片中饰演方正北,这个角色的老谋深算和狠毒都被张国柱演绎得令人不寒而栗。
内地观众对他可能不太熟悉,但应该有不少人知道他的儿子——张震。
实际上,在台湾,张国柱比他儿子还有知名度。
就连以批评为主的著名评论人谭飞,也在博客上感叹:张国柱演得太精彩了!
《弹道》的导演是刘国昌,曾经执导的《雷洛传》是刘德华演艺生涯中数得着经典电影。
著名评论人李星文如此评价。
拍《弹道》对于刘国昌来说,他就是想拍“一部对得起历史的电影”,这是他的初衷。
而至于这部电影是否对得起历史,有待观察。
但毋庸置疑的是,《弹道》有效地表达了更多人的想法和态度。
《弹道》的监制是何冀平。
何冀平曾经是《新龙门客栈》、《新白娘子传奇》、《牛郎织女》等众多影视剧的编剧,也是名家。
她监制这部电影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
我对何冀平进行了专访,没有人能够看得到拍这部电影背后的辛酸与无奈。
但,《弹道》的主创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们不希望《弹道》这部电影被半途而废。
毋庸置疑的是,对大陆的观众来说,就是偶像味道差了点。
这是和《艋舺》不能类比的地方。
真要和同样是台湾题材的电影比,《弹道》确实比《艋舺》猛!
《弹道》全片主要都是在台湾实地拍摄,再现了宝岛风情。
《艋舺》的发生地也是台湾,但属于台湾黑帮打斗片,是几个年轻人成长的过程,重点是描述的也是台湾乡村的风情,而《弹道》则将镜头落到了大城市,都是台湾的实景,是一部大陆人士了解台湾城市的一个窗口,也是能让台湾同胞更加感同身受的一部电影。
同时,该片也涉猎了台湾大选、黑道赌盘、香港大坑火龙等气势恢弘的大场面,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以及思考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这和《艋舺》过家家式的成长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个世界,还有好人吗…?
萦绕在我脑海的台词。
片子里开了不止一枪,第一枪,开在大街闹市中,却根本误打误撞;但是它让很多盲目的人相信了阴谋的存在和对武力充满恐惧;于是某些人可以顺理成章的代表人 民,代表正义。
最后一枪,开在片子的末尾,击碎了一个父亲的噩梦。
不会有人怪责一个本性善良的父亲吧,他对儿子说过:你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样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我会做 出一个一样的选择,管他善恶,他信守了对孩子的誓言而已。
只是自私一些,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他“客人来要招待”的妈妈…也许,也许还有第三枪,在拉起的帷幕之后,没有人看到,没有人听到…这一枪,却凝聚了整部电影的精华。
因为那个血红的疮口,让几乎所有人丢了性命,只保住 了大老板一个人的前途。
2008年的电影,一直拖到现在才可以看到—沈孟生演的吴立雄,令人一眼就看出是在暗指那一位正深陷牢狱的“前总统”大老板—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档期问题, 这也跟好人是不是可以赢坏人的命题有关。
每一个人都像阿昌说的一样在爬一口上不去,下不来的枯井,一直掌控着一切的方正北,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上面的毒蛇老早就咬到了他的喉咙。
什么都是好蒙蔽的,但是人的眼睛最难被遮盖—因为他有脑子,总有一天会看清。
政治的确是最肮脏的,但是不是只有台湾才会玩政治闹剧—我甚至觉得台湾人有很奢侈的东西:选票,不会因为害怕被玩,我们可以觉得这个世间没有好人,民主只是玩笑。
你今天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自己的理想投出一票是最重要的。
影响了自己,你就改变了世界。
黄衫军上路了,红衫军上路了…子弹,挡不住前进的人。
只要走下去,就会有路的。
他们说道。
借用网络间很流行的一段话(大概是这么讲的)当你代表人民的希望,人民选择你,当你背弃人民的希望,人民背弃你,有选择真好,没有选择,你就是个P。
此致,吉尔吉斯斯坦人民,泰国人民,俄罗斯人民,伊朗人民,缅甸人民,台湾人民,香港泛民联盟,全世界走在大街上的人民;当然,也包括,曾经,现在,和将 来会走上街头的我们,你们,他们。
杂记:早上看的首映,诺大一场就我一个人,算是30块看包场了…很遗憾,云集了沈孟生,柯俊雄,张国柱,黄仲昆,廖启智,戴立忍,林家栋…的电影 竟然这么冷场反而未来警察都还有不少人看早场。
张孝全留胡子比小白脸爷们儿,他的北京腔憋的也不错,曾恺玹就出镜这么几次还不如换个新人。
电影说的不是故事,是寓言,刘国昌的写实风格一直如此犀利。
台北的仁爱路,转进一个弄巷。
有一家“阿才的店”,是党外运动时名噪一时的窝子。
施明德和陈水扁,当年都是熟客。
1987年解禁时,老板阿华在这里开业,几十个平米,无数人在这里浇过胸中块垒。
有新闻说,今年夏天,这家老字号就要被阿凡达了。
台湾20年的历史,有一半都从这里出发,充满了有理想、有预谋的荷尔蒙。
几年前,我应邀去东吴大学。
晚间,一群绿营的青年干部,拉扯与会者,到阿才的店。
吃过的菜大多忘了,只有一道“常堕落”,不可能忘。
就是大肠、四季豆加猪肉。
这家店和川菜大概有渊源,就是下水用得很多。
四川的火锅,喜欢吃“下水”,意思是各种动物内脏。
我的痛风,就是早年内脏吃多了。
但四川话骂人阴损毒辣,也说,你下水吃多了?
下水,以往都是穷人的吃头。
早年的民进党人,不富,所以吃下水。
吃多了,就“常堕落”。
这个悲剧,其实是全人类的。
陈水扁的故事,如果只是半截的坏蛋,台湾就白出了个阿扁。
施明德也在这里吃过下水,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说,更在圣经世界观的眼光下看,其实陈水扁就是施明德,施明德就是陈水扁。
其实国民党就是民进党,民进党就是国民党。
再说下去,就要挨骂了:其实中国人就是日本人,日本人就是中国人。
那个晚上,我很奢侈的,回到了历史现场。
墙上,贴着“小心匪谍”,“隔墙有耳”。
对面,挂着民进党诸侯的题字。
饭桌上,几个党中央的少壮派,朝气蓬勃,对时局挥斥方遒,对自己的党哀其不争,几至流泪。
我仿佛看见青年陈水扁,坐在当年的同侪中,何等忧国忧民,痛心疾首。
把酒一饮,虽千万人逆之,吾往矣。
调查局密探,就在后面,悄悄拿笔记字,回去交差。
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在过去一百年里,这个民族的精英分子,颠了多少次倒,翻了多少回梢,依然跳不出魔鬼的手掌心。
民主的意思,是对独裁者的拦阻,却不是对反抗者的加冕。
权利的意思,是阻拦国家用强制手段干预个人选择,不是赋予个人选择的德性。
选择的意思,是要死要活都可以。
从个人主义的价值出发,“权利”的结果,好像列侬唱的,“Let me be”(别管我啦)。
但从普世主义的价值出发,“权利”的结果,往往也是“Go to hell”(下地狱吧)。
台湾之子,两颗子弹的故事,最大的教训,是叫人知道,民主是好东西,而好东西是更好的东西的敌人。
制度一定有好坏,好制度通常可以减缓“常堕落”的速度。
但民主和权利本身,在伦理上是一个中性概念。
反对独裁,很可能是正确的。
但自古以来,反抗独裁的人,却往往因为被反抗者在伦理上的破产,而在德性上被虚假注资,从一个仅仅有正当理由的反对者,升值为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伦理英雄”。
人类波动最大的股市,是在公共领域买壳上市的道德观。
看一个人的道德行情,不是看他对妻子如何温存,是看他激扬文字的檄文。
我在多年前,曾希望自己是小施明德,其实只是小陈水扁。
当我无法抑制的、对最亲的人扔出冷言冷语;过后五分钟,我又不可抑制的,想起了整个国家的苦难。
我忍不住想,刚才和我吵架的那个妇人,是多么庸俗啊。
因她竟然不理解自己的丈夫,心里装的都是“中国怎么办”这种伟大命题。
按我菲薄的经验,我以为,吴淑珍女士在婚姻、人生中忍受的伤害有多深,她在第一夫人的地位上对金钱的贪心就有多深。
其实她不是嫌钱少,而是嫌爱少。
按我有限的洞见,陈水扁先生在婚姻、人生中遭遇的谎言有多深,他在寡人的宝座上对金钱的贪心也就有多深。
他也不是嫌钱太少,是嫌真正的尊重太少。
政治心理学,可能比政治哲学更重要。
有个牧师说,“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爱”。
这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危机。
民主的威力,只配打倒独裁。
但缺乏爱与尊重的男女,却可能败坏整个政权。
我略为惆怅,因为影院里,看片的人竟然不多。
这可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国内公映的、民主制下的阴谋论影片,或者第一部关于民主选举的国语片。
华人世界,要拍这样一部片子,代价之高,必须等一个政权垮台,等一个政权点头,还要等一个政权望风。
这是倾国之片,胜过倾城之恋。
对我们而言,甚至可以假惺惺的模仿张爱玲,说,“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这部电影,所以一个陈水扁倾覆了”。
台湾不珍惜民主,刘家昌不珍惜台湾。
我们不珍惜电影。
一旦错过这片子,要等下一个政权的垮台,又不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了。
2008年,陈水扁一倒,刘家昌就拍了此片。
风格紧凑,中规中矩,社会纪实加香港电影的桥段,若不是少了几分两岸三地、周吴郑王的历史感,其实很像导演当年轰动一时的《五亿探长雷洛传》。
但影片最大的肤浅,是忘了那家“阿才的店”。
忘了这一票人,当年慷慨歌燕市的少年情怀。
导演的党派与政治色彩过浓,将陈水扁的黑枪,一路简化为全然败坏的阴谋。
国民党的道德形象,无形中又买壳上市。
其实,电影描述“大老板”一路买凶杀人的凶残,并不像民进党,反像极了当年国民党对民进党人的所为。
其实,导演是把民主制下的贪渎,和威权制下的残忍,集中在一个品牌上了。
历史一旦被简化,人性就必然被美化。
因为历史的最低目的,就是为人性的复杂与堕落,提供一个细细展开的舞台。
就像肥皂剧必须拍满一百集,让开始闹着看不懂的人无话可说。
换言之,若不是人性的罪恶如此罄竹难书,历史就用不着这么漫长。
也可能,因为我在“阿才的店”吃过“常堕落”。
所以剧中秉持正义的警察,末了“红衫军”天下围攻的宏伟场面,都不能使我像画外音一样,觉得人类有希望。
因为比这些更勇敢的反抗,广场、法庭,监狱,绿岛的小夜曲,当年来“阿才的店”喝酒的人们,都一一承受过。
这一切磨难,在公众眼里,通常是道德上的优良资产。
事实证明,却成为受害者上台后堕落的加速器。
枪击案的吊诡意义,就在这里。
为什么一旦有人挨了枪,就会成为“伦理英雄”?
为什么蓝营必须咬定枪击是自导自演,为什么绿营的民众,非要把阿扁比作十字架上的耶稣?
对一个基督徒来说,答案很简单。
如果基督没有为世人死过,那么谁为我们死一次,谁就是我们的救主;如果基督已经为世人死了。
那么谁宣称他要为救我们死,谁就是敌基督。
2010-4-19
其实,更多时候我喜欢的是——莫谈国事随便谈政治无异于玩儿火自焚(其实我很好奇这部电影都能通过审批)所以,对于弹道这部电影,剧情对于关心政治的同学来说,肯定已经被剧透了……So,我就不说剧情,只说电影剧情老套,好淫总是会因为亲人(朋友,兄弟……)而被坏淫玩弄于鼓掌之间……然后,然后作为一个既定事实的结局,剧情走向没什么意思,比较乱,很多事情发生的都太突然了。
不能用Black社会那一套来弄ZZ……而且,电影既然名字是《弹道》,但是少了某华裔科学家的鉴定,你这个弹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然,我不排除这是由于某些总所周知的原因造成的……其实很多引进电影都完蛋于这个原因不知道故事主角看了这部电影会有什么感觉呢……最后,胡婷婷还是不要演电影了,你身材好,但是太不上镜了,丑死了……
这几天看了很多这类的东西,看完这部电影,心情相当沉重。
公平,我敢奢求,但一直以为这个世界还有我们活下去的安全感。
前两天看新闻,总结中国的现状,说这这有地沟油了,那那房价又涨了,昨天跟一个朋友说有人欲上告却被当地公安局拉进了精神病院的事,朋友反应很平淡,说这还是好的,你没见过多着呢。
说实话,这事对我刺激挺大的,我一直以为这种混乱只会发生在明朝,但其实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同样如此。
刚刚看弹道,其实要我选家人还是所谓的公理,我肯定选家人,去他妈的公理,P话。
但这就是我们所生存的地方,不这么办,仅凭一个人,除了找死还能怎样?
温总理说我们的祖国这几十年遭受了太久的动荡不安,人民需要平静的生活,那时我还不懂,听听也就过去了。
还老觉得国外好,国外民主,对于中国而言,稳定才是大计,国外议会开会,议员都在打架,一幅各抒己见的意思,国内我们的委员都在睡觉。
咋一看会认为他们拿着人民的权利在敷衍,但细细想来,这也才是中国所需要的。
记得很久前就在db中标记了这是我很想看的电影,昨天无意在校内影院中看到立马观看。
想来,全民热捧的葛大爷三部贺岁大片于我乃浮云,赵氏我刚看到ZWZ演得大将军恍如白小年穿越而来的阴阳怪气就叉叉了,C导电影里的角色怎么总不好好说话,大将军演出戏子的感觉,唉,《BWBJ》是多少年前的作品了,还走不出?!
子弹飞啊飞,有点意思,被人打断没看完,8过,发哥演的好用劲,表情总觉的过一晃神以为黄金甲中的皇上附身;f2我就不说了,f1我都没看,题材不感冒。
so,我就奥特地看着三年前的片子,不过受着多年《海峡two岸》的熏陶,对319事件还是饶有兴趣的,只是ww的政坛真的好像狗血八点档,层出不穷的虾兵蟹甲窜上跳下,好不热闹。
剧情、悬念于我完全没有,永远猜得出第三步,第四步,所以并未体会到剧中各方势力的角逐,掣肘,尤其是黄派(影射阿b)为赢选举出的种种狠毒无比的阴招。
影片只是忠实地还原“史实”(网民们戏称这部戏是blue营出资拍的,影片分毫不差的再现blue营对该事件的YY)。
当然,影片在ww公映后的民调显示,逾8成民众相信影片即是史实。
毛主席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so,你懂的。
此时,你会顿悟此片顶着动作剧情片的幌子实乃纪录片抑或加长版海峡two岸。
影片的卡斯相当强大,这在相当程度吸引我。
任影帝,黄金配角廖启智,老影人柯俊雄不消说,戴立忍演得制弹专家那部分很出彩,刚出场都没认出来,通过子弹穿入猪体的深度来掌控子弹的威力,不算新颖但绝对够屌,尤其最后戴凛笑着解决杀手,嚣张地扔掉手机,太太太腔调了。
沈孟生演的阿b,形神兼备,只是有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为神马作为T大法律系第一名毕业而后成功当选ww两届最高领导人的阿b无论举手还是投足都透着股喜感粗鄙呢???
派头的沈大叔硬生生用bh的演技演出那股子台蛮子味儿。
如果,一定要选出最出彩的非张震老豆张国柱莫属,之前对他的印象停留在《白色巨塔》中的内科主任,当时就感叹这伯伯也太帅太气质了吧,谁知他跑去演雷剧泡沫,还演个管家,真是白瞎了那份气度。
影片中张伯伯是阿b的部下方正北,319事件的真正导演,想出一个他们自认为可以拿Oscar小金人的剧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伯伯打开军用血库引诱任影帝上贼船的那出,那佞笑那尔等谁都逃不出我布的局的吃定你们的眼神将这个城府极深深谙人性、官场之道的超级幕僚刻画得入木三分。
最后,柯俊雄演得黑帮老大一语成戳,“该活的死不了,该死的活不了”,机关算尽的方正北也敌不过打不死的小强阿b,横尸街头。。。
而阿b呢,影片最后遭红衫军围剿。。。
之后的轨迹,大家都知道,身陷囹圄地他携妻儿还时不时整出几出绝食,重病,招妓等精彩戏码。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阿b家族做不到。
至于新生代的张孝全演的角色过于脸谱化,正义感十足的警员换谢霆锋,余文乐都能演,8过,他也很好地完成了角色的塑造,起码我没出戏;曾恺玹角色多余,为毛ww眼里的酷女孩一定是烟熏妆扑克脸皮衣短裙网袜呢,刻意!
真正的酷劲不是你叼根烟斜睨个眼就行的,不够味。
市长千金胡婷婷那令人震撼的西方美的面庞愣是在没几分钟的戏里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较扮演秀莲姐的方季惟也太美了,严重与事实不符,算是片中少有的艺术源于生活远高于生活的地方。
再有,地下电台的DJ一个个都打了肾上腺素了么,亢奋成那样,搞得我看完影片许久,他们操着一口纯正闽南话声嘶力竭地呐喊“ww一定赢,阿b一定赢”的喜感画面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两颗子弹牵扯出的是非恩怨,复杂的多个矛盾体的背后诠释出的却是简单而明晰的一个是非善恶终有道的朴素主题。
世界并不美好,很多人没有意义的成为了无意义斗争的牺牲品,或有意,或无意。
而始作俑者却往往可以逍遥。
看似光面堂皇的背后却是不可告人的猥琐,勇者往往无畏,这也是他们最终能看到希望的原因。
在黑幕中的患得患失往往就是把你拖向深渊的钩绳。
自以为明哲保身,但却掉入另一个陷阱。
尽管是非善恶终有道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景,但在有道的过程中,无谓的损失也是在所难免。
没有绝对的恶,就像没有绝对的善一样。
远离是非,独处孤独中的快乐,或许才是屁民的生存之道。
题材敏感,勇气可嘉,只是一下香港一下台湾的总觉得有点儿串味。
原来是这样的
喜欢这种的。但有些事,真的身不由己。
很沉重的政治
是牺牲掉一个无辜的人,还是牺牲掉一堆连带的人,这到底与正义有关没关~非常值得一提的不是两位主角,而是杀手金水,林家栋的造型和角色演出太有突破了,导致我最后看字幕才认出来~
影射片,装B片,台湾政治现实版
沖著張孝全看的,大量此類影片教導我們,凡警方高層插手涉及黑白政治的重大嫌,必有警匪勾結內情~~
是因为这是台湾电影,很难得啊
如若不是以3.19枪击案为原型,这部片子就会变得十分普通。但当它全盘影射3.19时候,这部片子却可以有无限的生命力。 如果说遗憾的话结尾处理的不好,为了给人以希望而放弃悲剧结局个人认为是个败笔。如果主角死,“阿雄”在质疑声中高调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样才是最完美的结局
配乐很好的传达了政治的阴鸷、黑暗和荒诞。
唯一亮点曾MM居然这个扮相,无语。。。
其实很失望的。。。
你说它是个悬疑片吧其实大家都知道结果~你说它是个阴毛片吧时不时地还要搞点民生的东西~你说他关注的其实是民主吧鬼扯内容太多,剧情整体不连贯导致紧张感不足~挺好的个体裁非得弄个狗血结尾~给三星吧
根据“3·19”事件改编,本身故事便没什么惊喜,加上节奏的紊乱……实在是一般!
整个故事基本和新闻报的差不多,就是任达华死的有点假。还是可以看看的。
反諷阿扁. 有點假.有點真.一半一半吧. 2010.6.15 oaks
导演很大胆,可惜不好看。。。
不痛不痒
节奏好慢,看的人昏昏欲睡
这算互助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