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绝对真实的现实残酷的一面,又是一个很美好的状态,善良的虽然性格都不同最终相互体谅理解彼此立场和睦相处的人们,看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样子我真的会永远看不腻。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催生剧太生硬我是绝对不同意的,且不说结局奈奈并没有怀上却最终和丈夫一起坦然面对并开始思考没有孩子的生活,四组家庭的多元化,想法都不同,面对生活的改变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这部剧的精神内核太棒了,尊重差异,尊重性向不同、观念不同,可以说传递了很棒的价值观,我想这是作为一部电视剧最有意义的部分了吧。
说是催生也不过是科普罢了,我反而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女性在备孕或怀孕期间这些难道不应该都了解清楚吗?
且这些科普并不是生硬的,并没有影响剧情的发展,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不是强行科普,相反将生活及人生中的一些道理慢慢展现出来,我觉得太棒了!
尽管结局看起来并不如意,但这就是人生啊,接受不同,接受不如意,寻找意义,珍惜身边的人……所以我想,都怀着这样心情的剧里的人物们都太好了!!!
真的是一部有意义的剧!!!
分太低了!!!
分明只看了前几集吧!!!!!
完全不生硬好吗??!!!!
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后续的勉强看完,可能该归因到第6集。
一共10集的剧,后半截伊始,各种潜伏的矛盾不断暴露、加剧。
各家有各家的矛盾,是突然觉醒要过追求自己并且珍惜和家人相处时光的丈夫与虚荣心过盛的妻子间的矛盾,是心理逐渐无法承受人工受孕乃至要接受心理咨询的丈夫和一心坚定参与治疗想要怀孕的妻子间的矛盾,是不想拥有孩子以及认为和孩子需要平等相处的未婚妻与不知如何和一直由前妻抚养的儿子相处而一味讨好的未婚夫之间的矛盾,是逃避自己不被世俗认可的性向与勇敢接受自己之间的矛盾。
连续两集的灰暗我看得艰难,不过好在转折篇“勇气”也来得很快,不断的坦承是一个个小高潮:坦承自己的性取向,坦承自己对于人工的拒绝,坦承自己想做志愿者的想法,坦承之前婚姻结束的原因……也很高兴,编剧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剧情进展而忽略了一些情感的合理性:虚荣的妻子无法接受丈夫做无收入的工作丈夫提出离婚,传统的母亲没法接受自己儿子是gay而一直自责“到底是怀孕时哪里不对”,长久疏远的儿子并没有因为坦承而马上亲近起来……但其实也知道,这一类日剧是不会任由事态变坏的。
于是同性伴侣锲而不舍的等待终于敲开了对方保守母亲的门和心扉,甚至赶着来出席儿子和伴侣关系的公证仪式,于是虚荣心巨大的家庭主妇开始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意义家庭重归于好,于是一直生疏漠然的孩子说出内心的痛苦和生父继母相拥而泣,于是人工受孕终于成功。
差一点要心满意足地回味了,突然想到离完结还有2集。
这2集应该算是编剧给主角开的个小灶,主角的戏份在最后两集达到高潮,人工受孕流产恩爱异常的两人出现裂痕。
虽然知道结局肯定是圆满的,但突然开始期待编剧会用什么样的道理将两人的关系修补回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关键时刻要过来人出场才幡然醒悟“大家总是一起同乐,可是难过和悲伤,不就应该和重要的人一起承担吗?
”“再悲伤难过也一起走下去,这才是夫妻,这才是婚姻啊!
”生活化日剧的感情线,总是能在最普通和意料之中的地方打动我,这也是虽然每次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看完仍有诸多感触和推荐的最大原因。
譬如那个虚荣心强到雇专门人来营造自己是有钱贵妇假象的妻子(顺便惊叹一下日本国内产业细分的程度),她应该是剧里最不讨巧的角色了吧,可是一看到那个万事捧儿子踩女儿总以地位和成就来衡量她的母亲,突然有点同情她,看她热情地张罗教吵过架的邻居做蛋糕、教育女儿时的呕心沥血,又觉得她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可憎了。
如果从现实出发,丈夫突然放弃自己高薪的动作说任性也无可厚非。
还有印象很深的一个情节:奈奈决定向同事坦承自己在进行人工受孕治疗并提出可能经常要外出,领队听到立马表示愿意帮助,而镜头边缘的其他同事的脸色却不那么好看,背后也有不少闲话,是领队挺身而出帮助奈奈获取支持。
人情的设置极其自然,而领队自己家也接受人工受孕治疗的背景设定也合理地解释了原因。
还有其他遵照基本社会现实的设定,比如女性总是那个为家庭牺牲更多的人、虽然吵架妻子还是不忍丈夫露天冻着睡觉、婚姻开始的时光总是那么契合然后慢慢出现生活中的摩擦,等等。
最喜欢的肯定是戏精妈妈了,开居酒屋的妈妈总是咋咋呼呼,但其实细腻和亲切到让人想哭,尤其是那句“奈奈,也撒撒娇吧”让人瞬间飙泪,她能懂儿媳妇的苦,总是更多地为儿女设想,虽然好像是最不符合现实的设定,却依然让人看不够。
突然想起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剧,一些感动场景时我总是忍不住落下泪下,又觉得不好意思所以遮遮掩掩,一旁的妈妈早已看穿还会取笑我;后来妈妈没有嘲笑我,瞥一眼后发现原来她也红了眼睛;再后来听到身旁吸鼻涕的声音才发现妈妈在抽噎,现在轮到我取笑她……这是不是一种冷漠?
这种对冷漠的意识应该也是这部剧带给我的吧:看到肉麻到刻意的场景虽然会觉得做作,可是还是温馨地笑着;看到感动和悲伤的场景眼泪会瞬间上眼,弄得自己在拍言情剧似的——小时候觉得丢脸,这时却自豪了起来,原来我对世界的细腻感触还没有消亡啊,自己还是有在慢慢趣去代入和理解别人,不管这个人是设定的还是自然的人,虽然如同剧里所说“处境不同再怎么努力也很难理解”,但好歹自己没有自以为是地想当然和评价,面对逆境也不会怨天尤人,这可能也是这部剧和其他日剧带给我的最宝贵的观后财富了。
P.S.:你有注意到每次开头合照时按下快门的人一直在变吗?
你一定也是个感情细腻的可爱人^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酷拉时报(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20362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酷拉学堂”,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2018年精彩纷呈的春季日剧档里,《邻家月更圆》绝对是一匹最亮眼的黑马。
其在开播时被大家吐槽为每季日剧必备的催婚催子剧,颇能看出日本政府对少子化问题的焦头烂额。
然而自播出以来(如今已播出至第7话),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从7分以下一跃至8分,并在各大平台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可惜的是收视率并不高)。
作为一部由厚生劳动省支持拍摄的日剧,剧中有关不孕不育治疗的科普固然硬广,其所讨论的却远比此复杂。
不孕治疗、自然崇拜、女性生育权、同性恋恐惧……剧中所探讨问题之多、三观之正,对于在春节期间又一次“出柜”“失败”的我而言实在是一剂暖心良方!
《邻家月更圆》(后文简称《邻家》),剧名直译是“总觉得隔壁家更幸福”,一如无数中国人在成长过程中听到厌烦的“别人家的孩子”。
故事的设定简单而有趣,四个迥异的家庭/个人搬进了只有四个单元的合作集合住宅,开始了不得不经营邻里关系的“同居”生活。
四个家庭/个人分别是:一对恩爱和谐、积极备孕的年轻夫妇;一对时尚精英、事业有成的丁克情侣;一个丈夫常年出差、妻子做全职主妇并育有二女的传统家庭;一个合作集合住宅的设计师、中年黄金“单身汉”。
每个单元都看似美好,而随着剧情的逐步展开,每个家的复杂形态也逐渐被抽丝剥茧地铺开在观众面前。
(注意:后文有剧透)“想要孩子,可是所有女性共同的愿望啊!
全剧最开头,四家人第一次见面讨论住宅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案时,全职主妇便兴致勃勃地八卦其他家庭有无造人计划,并想当然地说:“果然女人还是有了孩子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女人啊。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一脸尴尬。
因为要知道,她所面对的人,有积极备孕却深受不孕不育问题困扰的人,有坚决不要孩子、不愿以孩子证明自身价值的美甲师,还有一名难以通过异性婚姻方式孕育小孩的深柜男同志。
看似幸福的家庭们,实则各个有各个的难处。
而价值观的迥异,注定四家人的相处会充满波折。
果不其然,四家人的第一次烧烤派对上,心情不佳的丁克美甲师千寻便在全职主妇的又一次挑衅和试探下爆发了。
而这样坚决不生孩子的千寻,男友却因前妻的意外去世而决定将儿子接过来一起生活。
分手还是接纳?
两人——三人的故事又会如何开展?
而另一边,对孩子充满向往的主角夫妇却在不孕不育治疗中苦苦挣扎。
备孕一年多,看着身边的朋友和亲人都轻轻松松就怀上了孩子,自己的心情也从顺其自然变得愈发焦虑。
在妻子奈奈的积极推动下,想着“孩子是天赐的礼物”而不太情愿接受治疗的丈夫大器终于同意开始不孕不育治疗。
从时机法到人工授精,屡试屡败的痛苦让夫妇俩深深陷入烦恼中。
一方面,奈奈的身体和精神都消耗极大。
接受不孕治疗似乎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因而个中烦恼难以与身边人分享。
为接受治疗而不得不时常请假也导致了单位上司的不满。
然而,当奈奈鼓起勇气和至亲的母亲说起这件事时,母亲却对自己的选择表示反对和不理解:“为什么为了要个孩子,可以做到这种地步?
现在这个时代,人生并不是只有结婚生小孩。
”更让人倍感压力的是,对孙子充满期待的婆婆还旁敲侧击地询问自己的备孕状况,还带来了一大堆保佑生子顺产的礼物。
而另一方面,丈夫大器也变得沮丧。
看着妻子不稳定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自己却无从安慰也无能为力,不得不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如果这是一部苦情剧,夫妇俩的不孕不育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大概可以牵连出一系列的悲剧。
然而《邻家》中的夫妇俩以及身边亲友的支持却理想得让人想流泪。
对于在不孕治疗中屡战屡败的奈奈而言,她并不是一个人。
即使沮丧,即使挫败,人们还是积极地面对问题,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扶持。
希望支持妻子的丈夫特意为妻子安排了旅行,并熬夜整理了资料希望能让不赞成的岳母放心。
无意中得知夫妇俩正接受不孕治疗的婆婆后悔万分,哭着对儿媳妇说:“无论能不能怀上孩子都不重要,只要你们两个能幸福地生活就足够了。
”结婚生子,真的是所有女性的共同愿望吗?
生育是女人最大的价值吗?
而女人之于家庭、之于社会、之于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少子化问题吗?
当我们将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图景强加于他人身上时,对他人而言是亲切的关怀还是沉重的负担?
并且,日本女性的低生育意愿绝不仅仅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很大程度上是男女职场不平等待遇的社会后果。
《邻家》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其作为一部官方关注少子化问题的主旋律电视剧,却并未将生子作为一种义务强加于女性以及家庭的身上,而是将不同的人面对生育和孩子的不同态度、以及女性在面对生育时的多样处境呈现出来。
“生孩子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明明可以自然分娩,为什么选择无痛分娩或者剖腹产?
自然受孕才是最正常的方式,为什么要做人工授精和试管?
明明有异性恋这样符合自然规律的选择,为什么非要和同性在一起?
……一直以来,自然神话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准:符合自然规律的才是好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便是不正常、不自然的。
然而,所谓的“自然”规律,究竟由谁来定义?
热爱生命、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固然重要,但当人们运用所谓的“自然”规律判断人类行为的对与错时,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却值得被警惕。
我们所认为的“自然”,有多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的建构?
很多时候,自然不过是个幌子,其背后的本质依旧是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问,在自然神话的背后,谁是受益者?
谁又因此被忽视和边缘化?
在以“自然”规律为名对他人实施道德审判时,我们真的与周遭生命和谐共处了吗?
再退一步说,人类社会自其开端,正是一次又一次的人工技术突破定义着其“发展”的步伐。
而围绕着生育这一主要话题开展剧情的《邻家》,有趣的正在于其借角色之口对许多人深信不疑的自然神话提出了挑战。
当男主角大器对于是否开始人工授精感到犹豫时,妹妹对于剖腹产和人工分娩的讨论使其茅塞顿开。
“像我们这样的性少数,或许就应该躲起来悄悄生活才对。
”近年来,日剧里与LGBT相关的情节愈发地多起来。
不论其背后的推手是资本抑或社会接受度的提高,LGBT在媒体中可见度的提升始终是令人可喜的趋势。
《邻家》里的男同志剧情实在是有爱又让人心疼:温柔成熟的深柜设计师大叔×初中辍学、经历复杂、公开出柜的孤儿年轻调酒师,将近20岁的年龄差,仅凭此般设定便足以预见这条主线的精彩程度了。
设计师广濑涉一直以来都对家人和工作伙伴拼命地隐藏自己的性向,和对自己有好感的女同事保持暧昧关系,被介绍相亲对象时以工作做借口婉拒。
对于他而言,这是自己对墨守成规的父母作为儿子最大的孝顺。
而爱人阿朔却是个没有柜子的人,毫不遮掩地与身边的人坦诚自己的性向,在面对恐同言论时主动回击,大胆地追求爱情,表面上天真如顽童,内心却颇为成熟、敏感而勇敢。
二人之间摩擦产生的火花,自第一话初遇时的亲吻开始便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爱人带着行李突然登门,让涉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半被迫地开始了同居生活。
为了掩饰涉的身份,两人对外宣称是叔叔和外甥的关系。
而被奈奈无意中撞见两人亲吻时,情急之下的涉还用了“只是亲戚之间的身体接触”这样让人无语的烂借口。
然而,谎言总有被拆穿的时候。
一天,涉的公司和公寓门口都被贴上了自己是同性恋的纸条,因而被迫出柜。
公司的同事因此背着自己说闲话,而公寓里,全职主妇咄咄逼人的质问更是让他难以招架。
不像爱人主动在家门贴上“这里是内心温柔的同性恋情侣的家,欢迎大家来玩”的纸条以回击恐同行为,涉在被出柜时感到深深的恐慌、焦虑和挫败,甚至在面对全职主妇的指责时对自己的所谓“欺骗”行为鞠躬道歉,承认这才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全职主妇对同志情侣的指责,与许多反对同志平权的人如出一辙。
育有子女的异性恋家庭是最正常和普通的家庭,没有子女的异性恋家庭尚且能算作普通,而无法生育的同志情侣则不被纳入“正常”和“普通”的范畴。
公寓里突然出了一对不普通的同志情侣,对于全职主妇而言,她不知道应如何跟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讲这件事,更担心因邻居是同志而“被世人以好奇的眼光看待”。
人们不正面说同性恋是不正常、是变态,而以孩子的教育、世人的眼光等看似冠冕堂皇的“正当”理由为借口。
但究其根本,仍是将同性情欲排除于“正常”的范畴之外,明明尚不了解,却在潜意识中便认为同性情欲较异性情欲低等。
异性恋正统主义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科书到家庭到媒体,处处都在教人们如何寻找异性、结婚、生子。
其所构建的不仅仅是人们关于性别和性取向的想象,更塑造着人们对于何为婚姻、何为家庭乃至何为“人”的想象。
在异性恋正统的意识形态之下,任何不符合所谓“正常”和“寻常”的婚姻和家庭形式都是不可见的。
以社会大多数人都如此为由去反对少部分人的实践,恰恰是再一次固化了个中的不平等。
该为这种差别而道歉的,难道是这些少数的人吗?
正如奈奈的母亲在反对女儿接受不孕治疗时,认为非自然受孕而得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因此被嘲笑、被欺负的时候,奈奈带着几分不解又有些愤怒地说:“欺负的人才有问题啊,那不就是偏见吗?
”“这个社会就是有偏见的地方。
”“这样的社会有问题。
”“不是歧视,只是区别而已。
”和爱人讨论社会对同志的偏见时,阿朔这样说。
这样的阿朔,实在让人温柔得想哭。
“我们家明明就不幸福,还装成一副幸福的样子。
”全职主妇小宫山太太大概是《邻家》里最具争议性的角色了。
势利、恐同、好面子、不解人情、望女成凤……种种不讨好的性格,使微博上对其一片讨伐之声。
她是剧中代表着传统和大多数人的角色,嫁了在大商社工作的老公,全职在家抚养两个女儿,热衷于在Ins上po自己的幸福时刻。
然而我对于这个角色却始终无法厌恶起来,因为不论是她的欲望、焦虑、虚荣,甚至恐同,都太过于真实。
厌倦于常年的海外出差、苦恼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的丈夫辞去了大商社的工作,而主妇却因此责怪丈夫任性,并要求丈夫假装上班,以维持家庭光鲜亮丽的表面形象。
看见时尚的美甲师的名牌手包,总是自卑地藏起自己的普通包包;Ins上幸福的主妇聚会照,不过是花钱雇人摆拍的成果。
她对还在读小学的女儿期待颇高,为了让女儿考上好学校而不惜血本,却也会为女儿的不知下落而担心得慌了神。
事实上,时常在其他几家人提起孩子、“八卦”地打听大家的造人计划,大抵只是因为作为全职主妇的她而言,学业有成的孩子、精英的丈夫、幸福的家庭成为了她能对外炫耀的唯一资本。
当以往生活习以为常的一切和理想家庭的图景通通因丈夫的辞职而宣告崩坏,她内心的焦虑与恐惧可想而知。
而面对同志情侣时咄咄逼人的指责和质问,尽管无法认同,我仍然能理解她的慌乱和烦躁。
幸福的家庭是她竭力争取用以炫耀的资本,也是束缚着她使她痛苦的来源。
“不管是谁,都应该有追求自己所渴望的幸福的权力。
”总觉得邻居家更幸福。
这个剧名匹配起这部剧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邻家》的三观实在是如同教科书一般的正,剧中的冲突既真实却也理想。
又或者,它尝试描绘的正是某种理想中的现实。
人与人之间纵有矛盾、有区别、甚至有偏见,却努力地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每个看似幸福的家庭,都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而《邻家》提醒着我们反思的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一夫一妻+子女的理想/正常/幸福家庭样貌,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
它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于现实之中?
当我们以这种家庭想象要求自己、要求他人时,是否在以社会的规训压迫着他人,也压迫着自己?
毕竟,世上的家庭样貌本就超出我们想象的多元而复杂。
最后,我想用奈奈反驳恐同的全职主妇的经典台词作结:“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却有能挺起胸膛骄傲生活的人和不能这样的人之分,这也太奇怪了。
不管是谁,都应该有追求自己所渴望的幸福的权力。
”仅凭这句话,就足以让这部剧成为我心目中的最爱日剧之一了。
欢迎关注“酷拉学堂”,了解更多新鲜热辣的华语酷儿资讯与观点
这剧如果拿掉剧情,就是一个公益广告和不孕不育的科普片了。
但剧情实在太棒了,演员挑选到位,全体演技在线,贡献出这么一部超级好看的剧。
这应该是给有一定生活阅历,或者结了婚的人看,会更加深有体会。
而有过治疗不孕不育经历的人来说,就会觉得太真实了,常常泪目。
可天下哪里去找那么完美的丈夫和婆家人,现实往往是相反的。
即使没有相反,也会一地鸡毛,很难真正的放下心情。
大家三观都很正,包括对待同性恋和再婚者。
有泪点有笑点,真的非常棒。
深恭很美,松山又帅又萌。
五星好评,强烈推荐。
喜欢邻家月更圆这个片名。
每家每户都有幸福和不幸,要靠家人间敞开心扉相互扶持啊。
喜欢五十岚一家父母与子女间有适当的距离,相互尊重,相互疼爱。
大器的妈妈不像典型的日本人,容易激动、吵闹,但她看到奈奈酱为生子作出的努力时那种压抑的心疼真的很让人感动。
还有五十岚夫妇,真的是因为相爱才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理想夫妇。
治疗不孕不育,真的要夫妻相互扶持才能走下去,不是为了延续后代,而是为了共同的幸福。
他们可能是太幸福了吧。
还有病患之间的关系,每次治疗时的お願いします,也觉得很温馨讷。
那对bl情侣,青木硕有种人生的智慧在blingbling的闪光。
不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但觉得剧情表达还是很好的,会遇到挫折偏见,但还是有希望的。
日剧就是日剧啊,到处是治愈。
每个人都不是绝对的坏,打开心门就是理解啊。
简直让人落泪,但是生活哪那么容易讷。
男主很难和当年死神来了的联系起来,真是长歪了,但看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这个长头歪嘴的暖男,做着鬼脸,爱小孩更爱老婆,不孕家庭描写的好真实,治疗的艰辛,内心的敏感,表面还要装作没事,而结局总是不尽如人意,没有套路的怀上,打了我的脸,却感觉更加真实,生活不是电视不都是happyending。
所有的家人都很暖很开明,尤其婆婆那么为媳妇着想,可能也源于奈奈太善良太讨人喜欢。
这部剧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深入理解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因此才要体谅他人”作为一个重度熊孩子恐惧症患者,中学时候就想好了之后绝对不生娃,因为不愿意以后麻烦别人和自己一起丁克,也不善于人际交往,索性决定婚也不要结,一个人开开心心就好。
秉持这种“信念”的我,一直不太能理解别人对于小孩子的几乎狂热的喜欢,生产和养育孩子的代价如此之大,尤其对母亲来说需要承受很多,我总觉得,干嘛要折磨自己呢?
《邻家月更圆》里,奈奈为了能怀孕,先后接受了时间段法、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的治疗。
夫妇之间的亲密因为治疗变成了例行公事,不再有激情。
每次失败后奈奈都怀有巨大的愧疚,性格中的克制温柔让她越来越焦虑,身为观众的我都能感受到这种把人拖垮的绝望——永远看不到尽头。
为什么不放弃呢?
奈奈说比起自己想做妈妈,更想让大器当爸爸,“我们计划的未来都是和孩子有关”,我突然理解了,有的人就是喜欢小孩子,有的人对未来的规划就是和未来的下一代有关,这和他们有没有自我无关,只是个人喜好。
奈奈想生孩子是因为大器希望奈奈能生一个和奈奈一样可爱的孩子,嘴碎的深雪总劝别人生孩子是因为父母在她生下女儿后才第一次夸奖她。
千寻不想要孩子是因为小时候母女关系恶劣、担心自己无法很好教育孩子,大器妹妹生下女儿后总是情绪波动是因为她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当了母亲。
这可不是什么催生剧,而是感人至深的日常。
有对整个生育过程的理性科普,包括不孕不育治疗、生产、产后抑郁症。
有关于孩子教育的探讨。
有女性在家庭和职场间的选择。
有性少数群体……贯穿全剧的则是对他人的体谅。
涉的妈妈无法接受儿子出柜,但还是认真查找了关于同性恋的资料,知道这不是病。
原本对孩子很执着的大器妈妈知道奈奈接受不孕不育治疗的艰辛后说“以后奈奈多撒撒娇吧”。
千寻知道亮太为什么打翻蛋糕后第一时间诚恳道歉,希望不要给他造成伤害。
深雪明白了女儿的爱好,鼓励她追求梦想。
希望我,也能体谅每一个和我不同的人。
最后表白千寻
把这部剧完全当下饭剧看的。
看到后来却老套地被感动到了。
(完全剧透)刚撸完ep10, 虽然还是希望结局奈奈家的重新摆好的滑梯能给奈奈带来孕气,但最终这对一直期待孩子的夫妻仍然没能成功怀上这个遗憾感觉是点睛之笔。
缺憾也有另一种获得。
记录下自己很触动自己的一些片段:# 奈奈と大器:奈奈和大器两人真的可以说是完美夫妻了。
当问题发生,两人都会积极寻找症结,同时站在对方理解的立场考虑对方的感受。
不逃避,不消极,自我检讨,努力沟通!
(当然除了最后)看完这对的狗粮,我只想有一句话可说:这样的夫妻关系可遇不可求。
羨ましい!
就是理想化到可能性不高啊......更让人觉得叠加起来可能性更低是,完美的夫妻关系以上,还有永远支持的婆婆一家人。
奈奈上辈子不止拯救银河系,应该是拯救了宇宙吧。
这对印象最深的是奈奈写给大器的信:大ちゃんはホントに幸せそうで、それを見ている 私もホントに幸せでした。
その夢を見るうち。
私はママになリたかったのではなく、大ちゃんはをパパにしてあげたかったんだと気付きました。
非直译地说就是: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想成为孩子的母亲,而是因为你,因为我想让你实现做父亲的愿望。
奈奈太在乎大器,太希望大器拥有他的梦想人生,后期就钻了牛角尖。
当然,作为狗粮主力,这对肯定得和解。
夫妻俩慢慢调整心态开始规划没有孩子的未来生活。
婆婆大人聪子更是一波助攻,告诉奈奈两人成为夫妻并不是只为了有孩子,婚姻最大的奇迹和财富是拥有能同时分享欢乐和苦难的另一半。
想想,即使他们真的有了孩子,人生这条路能陪着一直走下去的只有夫妻对方,孩子长大终会离巣,因为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生活。
#小朔と涉涉一个21岁少年心理成熟度完败大叔恋人的实力演绎。
小朔真的各种暖,各种情商炸裂。
而且这对cp直接展示了什么叫做一段好的关系就是双方都互有成长。
俗套一点就是和你相遇,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那种。
小朔太会引导涉了,他告诉涉要直面自己,承认差异,学会和自己和解。
就算有人上门挑衅小朔也不和恋人抱怨,放下ego,坦然面对自己的劣势,用实际行动缩短和恋人的差距,争取不在感情中成为那个跟不上对方步调而被抛下的人。
涉的妈妈不理解涉,小朔也主动找涉妈妈谈。
那段谈话印象很深,尤其是涉妈妈那句:まだ理解が追い付かなくて。
親が理解してあげなければホントは駄目よね。
人さまはもっと理解してくれないことだろうから。
是啊,如果一直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都不理解孩子,其他人就更不愿意了。
年龄渐长,才发现这种血缘上亲情的理解更难得。
恋人朋友可以慢慢找到三观契合互相理解的人,但没人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一段无法分割的关系里,如果做不到理解和让步,会有多折磨人。
这对cp让我想到了大学里关系很好的教授和我说过一件事。
有一天他儿子旷课跑到家里很紧张也很忐忑。
教授问发生什么,儿子犹豫半天告诉他母亲:我发现自己喜欢男生。
本以为自己的母亲会反对,结果教授非常酷地来了一句:Okay,so what?
教授真是个超酷的母亲,但转念一想,他们之间要有多少信任,儿子才愿意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坦诚自己不容于他人的性取向,并且相信自己的母亲会理解,会支持。
#千寻と亮司喜欢千寻不解释。
这个对自我认知非常明确的姐姐真的太有魅力啦!
一直很欣赏千寻这种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不同角色下都可以摆正位置的女性。
虽然深雪太太说得也对,她过于直接到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伤害人不自知。
但千寻也不会执着于自己就是对的,对别人造成伤害会及时反省和道歉。
生活中能放下面子,承认自己错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前几集中,千寻就开始抛金句:子供つくんないと何がまずいんですが?
子供を持つ持たないも権利であって義務じゃないんです!
自分の物差しだけで、他人を測るなって言ってんのよ!
(不生孩子犯法吗?
生或不生是权力而不是义务。
我说让你别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别人。
)这段无数赞!
另一个场景也是怼深雪。
千寻质问深雪有什么证据证明是亮太导致优香的成绩下降,那一幕真的很帅!
那一刻我觉得千寻是可以成为好母亲的。
可是,千寻也告诉奈奈,她和亮太相处很好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他们算是陌生人。
如果越过这条线,真把自己当亮太的妈妈就不一定了。
时刻清醒,时刻自省,即使经历原生家庭的不幸也依然乐观。
就和那句历经世俗而不世俗异曲同工。
经历过不幸,也依旧期待幸福。
其实亮司和千寻这对主要分歧也在孩子,亮司和前妻孩子的出现是最大的转折点。
从立刻着手搬家到因为放不下亮司妥协,看完千寻的做法,最大的感触就是任何一段关系出现分歧,总是要有人让步的,前提是要想明白自己最珍惜的到底是什么。
#深雪真一郎这对应该最正常了。
正常是指不那么理想化,其他几对都是人性亮的一面远远大于暗的一面。
这对五五分。
看了长评有人说小宫山真一郎越来越过分。
没有考虑家庭的经济,孩子还小,妻子也是家庭主妇没有收入,还口口声声说我要选择自己的生活。
还说作为家庭主妇,”拜金”也无可厚非。。。
无话可说。
一段关系出现问题,不可能完全是其中某人单方面的原因。
真一郎的确没有考虑周全,为了多陪伴孩子直接辞掉长期出差的工作没提前做好下一步打算,关于女儿的教育规划和妻子意见相左也只是逃避,无论发生什么都完全不和妻子沟通。
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往往和期望相悖。
但这不是深雪是“拜金”的理由。
感觉上,深雪依仗自己是家庭主妇,丈夫长期出差一个人养大俩个孩子的艰辛,所以丈夫就应该努力赚钱让他满足自己各种“幸福”的愿望。
这种“应该”真的很致命。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
不是说作为妻子就应该洗衣做饭带孩子,也不是说丈夫就应该无怨无悔做个提款机。
应该带有强制性,用你是我的谁,你就应该做blabla,就是一种强迫。
任何人的付出都需要也值得被感恩而不是当做理所应当。
这对最“现实”的夫妻最后在离婚的边缘也和解了。
这一幕大概是我觉得最突兀的吧。
深雪前期坚定了8集的三观,一个那么难沟通的人,最后两集就变了。
有点突然啊。
总结:每一对的生活主题都是理解。
无论是内部的理解还是外部的理解。
这部剧真的很理想化,也可能过度美化了人性。
但至少展示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喜欢类似描绘现实生活残酷剧集的可以略过去了。
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理解虽然万岁,但做到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容易,也不会有那么多懊糟事了。
end看完想警醒自己努力做到一点:never judge !
无论对人还是对事,永远多角度去看待。
邻家月更圆
日语名:《隣の家族は青く見える》。
中译名:《总觉得邻家更幸福》。
查豆瓣,没有影评记录。
打开剧,发现是看过的。
豆瓣的阅读观影日常化,时间不长。
所以,说明这部剧是在再早些时看的。
还有一个,此次,是为了,/北村匠海/真岛秀和/,看这部剧。
喜欢上BL剧,成为腐女,也就是去年的事情。
虽然看过一遍,却完全没印象。
说明,那会的关注点,是忽略这桥段的。
这部剧,四户家庭,四条线,穿插交织,条条闪亮,互为伏笔。
细节,随处俯拾,如星空之繁星。
细腻、饱满、且有深度的一部众生相剧。
结尾,仍然不孕,是导演留了的一点残念(ざんねん)。
但这点残念遗憾,为最后的和解接受现实的乐观豁达,铺垫了一个普通人的高歌、人性的温软美好。
一切发生,再普通不过,也一点也不普通。
所有的人物事件,在日常里,有无数机会可以走向邪恶与庸常。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便讲,幸福的家庭是一般的模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用来,作这部剧的引词,正好。
中国人,则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面上看得到的别人的风光、别人的苦楚。
但,更多的,是表面看不到的,需要走得更近,需要用心和智慧去读的。
借,托尔斯泰所讲,优秀的人是一般的模样,愚蠢的人各有各的愚蠢。
不论生活如何滋养鞭打,善良和智慧,决定了生活的幸福度。
决定了,你和他人的舞蹈走向。
同样的境遇,不一样的智慧,生活是决然不同的面貌。
佛陀讲,万法唯心造。
是也。
豆友【一只窦】讲,日剧最让人期待的,应该是抓住细节的能力了吧。
再加之文明高度发展、边界清晰的社会概念、不同的生活理念,每一次看日剧都会有新的发现。
这个评论,说到了我心深处。
云握手,一只窦同学。
超级超级好看!
巨好看!!!
看到第四集的下集预告里面有那个大叔的直女同事在被大叔拒绝以后去找小奶狗说:“你们是不适合在一起的”这种桥段了😂。
没想到在公司中伤大叔,还到处贴告示曝光人家的居然是她!
如此恶毒亏我还以为她是个善解人意的人设!
然后不孕不育夫妻组也超级甜!!!!!
傻白甜女生居然让人完全反感不起来!!!
中二男生也逗死了哈哈哈!
丁克家庭即将突然接锅男方因前妻去世不得不接过来照顾的十岁孤僻症小男孩,他们的情感获奖迎来最大考验,这个坚持丁克的女人女主范好足!!!
风情万种又坚守原则的御姐人设!
最后那组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怂货上班族和剽悍家庭主妇也超级逗,也有结婚生子后的种种无奈,唏嘘不已,那个欧巴桑聚集了几乎所有大妈必备的特质😂这四个家庭刚搬来就好多有意思的剧情,比方说小奶狗和傻白甜玩得好让中二男醋意大发什么的😂😂😂另外建筑师大叔被恶意曝光性取向导致家庭主妇质疑反感他们的时候,傻白甜凛然站出来慷慨陈词掷地有声,小奶狗被感动的不行想去拥抱傻白甜,又怕中二男吃醋,就忍不住冲过去抱紧了中二男当作是拥抱了傻白甜一样😂😂😂,结果大叔吃醋了😂😂😂 还有好多明里暗里他们交织在一起的各种伏笔,丝丝环环扣人心弦,整个一幅浮世绘的意味,真的很不错!
深田永远那么美啊,虽然这根本就是一部不孕不育科普片,有了她就没那么难看了
没想到编剧这么不按套路,最后五十岚夫妇还是……………
这部剧…很妙… 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年轻夫妇多生孩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不知道是不是人设的差距,恭子的状态不如废柴。全员演技一般般…就…还挺好玩的…第二集会不错。BL的线也很好看,小狼狗十分可爱了。可追一下。看完补充:去掉bl的线其实也就是部平庸的片子……奈奈还是可爱的
里面的每个人三观超级正!整个剧就是温馨,治愈,bl那对超级甜,以及另外两对夫妻都非常甜蜜,纵然人生很多不如意,但是有你,就什么都好
喜欢支线CP的大叔,太温柔太暖,简直理想型。
其实如果把BL支线拿掉的话,也是蛮平庸至极的一部日剧。
小夫妻不婚不育知识科普剧??
201803家家有本难念经。人呐只有学着与生活和解才能收获幸福。结局真的好理想化,往往如小大这样的夫妇生活中是会离婚的。松山和深田的cp感真的很强。
嗯不是我的泰普,还是比较套路的,无论用来拍恋爱结婚还是生孩子。这种没有私密性的住宅到时很适合高级养老院。。。。。。
全方位牺牲女性权益下获得的最美丽世界了吧,呵。
人家丁克关你屁事
不感冒
日本都把“生不生孩子是别人的自由,逼别人生孩子就是性骚扰”拍成了电视剧,我国还在播《娘道》
中途弃了,琐碎又无趣,可能因为没有相似经历所以无法共感,剧中四个家庭,没有一家是很喜欢的,也没感觉到暖和泪目。
要不是因为“处女座看全强迫症”……一部完全可以当背景播放的电视剧。没有一个人物让人喜欢
觉得邻家的月亮更圆,但缺盈一样有时。平心而论深度是不足的,但家人、爱人间的苦恼和悦事都表达得鲜明,对于生子、成家和同性议题有做真实、包容的努力,至此角色在代表性做得还不错。北村匠海很可爱了
隔壁大叔的爱剧组来看主任发糖!单独看了这一对的剪辑,大叔好暖,朔朔好甜!都没有好好kiss给差评,大叔在副音轨里说dvd里会有最后一集扑倒的深吻戏,超想看啊!大叔还说据匠海本人说这是他拍过最激烈的吻戏!真的超喜欢听他们在副音轨聊天!总体来说是一如既往治愈系的日式鸡汤,虽然有点说教,但还是看得很舒服!这剧的三观超正!2021年更新,然而我还是没看到DVD里的激烈吻戏!
虽然是应对少子化的主旋律剧集,但是依旧保持多元文化的认同,思想的自由才会带来社会的进步。
虽然霓虹每季都在催恋爱催婚催孕,但这部看下来其实还好,四组家庭各有各的烦恼,也的确很多像男女主那样想要孩子却始终怀不上的人。同志couple不是简单卖腐,而是两代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完全体现了时代的变化,这点刷好感。完结打卡:越看越暖的剧,可以算是本季追的最开心的一部。
喜欢这种群像剧 终于get到了松山研一的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