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语言
Une langue universelle,Universal Language,加拿大有个小波斯(港)
导演:马修·兰金
主演:巴哈兰·巴尼艾哈迈迪,罗吉娜·埃斯马埃利,丹妮埃尔·菲肖,伊拉·菲鲁扎巴迪,索班·贾瓦迪,萨哈尔·莫菲迪,巴赫拉姆·纳巴蒂安,达拉·纳杰马巴迪,皮鲁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波斯语,法语年份:2024
简介:找到被冻在冰雪中的现金的学生,带着迷茫游客的导游,辞职后去看望母亲的男人,三条故事线交织,身份变得模糊。 影片使用波斯语和法语,曾入围2024年戛纳导演双周并斩获观众选择奖。详细 >
3.5 导演的摄影风格很突出,double double波斯版看上去就是一个shot的茶加热水哈哈哈哈@CanadianFilmDay
遗弃的公文包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在椅子上像整个小镇一样寂寞。为了冰窟窿里的纸币去借斧头,买大盒安眠药不如换一朵花。祝福是买来生日蛋糕,惩罚是进到柜子里,感谢是送上友善的大核桃。不想挨着火鸡坐大巴,儿子在吃棉花糖大赛被噎死。不能逗留在没水的喷泉,那处景点甚至不能许愿。
有点疯癫的镜头切换,固定机位多如牛毛,色调的运用让人想到韦斯安德森
3.5/5 美学设计很厉害,it’s kind of confusing but not boring
看得云里雾里,犹在梦中
(~_,~ )
像是各种风格糅合在一起,有韦斯安德森的大全景,有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冷幽默,有伊朗电影的儿童片,观影过程大部分时间都是令人困惑的,最后收尾只能算是印证了文本设计上的精妙
退场
需要再看至少一遍。#pyiff08
对伊朗新波电影了解甚少,所以看到这个架空的像伊朗一样的温尼伯,还是很懵逼的。当然还有已经独立的魁北克,同样很懵逼。比较喜欢那几处景点,天气寒冷,幽默也冷。我甚至以为导演是加拿大穆斯林。荒诞。
应该是胶片吧 至少是胶片色调 这真好看//总是下雪的地方似乎很容易产生这类质感微妙的故事 怪得很又有点可爱//这样看 韦斯安德森的模板确实好用 多少能像 如果是阿基或者阿巴斯就比较难学了//超级巧合地和QDY同步观影了
北国梦核,将母语作为一种入口,在漫无边际的建筑之间发现过去与现在的显形。
原来是《二十世纪》的导演,难怪形式感依然独树一帜,哪怕在安德森独步武林后也能有自身强劲的特色。在这个色彩极度内敛而谐和的小世界里,波斯语和法语做着切分,但戏里戏外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那就是应对萧条的迷茫,但哪怕是不得不猜忌与妥协,仍有那么些本质里的纯真与善良在拼命开花结果。时间打乱着发展,导演也把自己拆解进了故事,一片迷糊过后,还是会记得马苏德带着不耐烦的旅客观看自己最为宝贵的城市记忆,那里有一个1978年以来从未被打开过的公文包去象征信任,那里更有人等着1987年的商场喷泉再度给人欢喜。一切都在隐隐作痛,也在化冻。
三星半。存在文化隔阂,但是看得出导演的才华,以及轻巧灵动的表现方式。尤其喜欢有小孩子的几场戏,竟然非常打动我。
4.2分。虽然形式上能看到不少大师的影子,但情绪很有地域独特性啊!电影还是可以继续挖掘,不被主流看到的地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感动和温情。
不算有趣的玩意-11/07/24 at MoMA
+
被伊朗爆改的加拿大笑得我脑壳疼,马修·兰金真是玩冷幽默的鬼才啊!在荒诞中交织的三条故事线,让故乡变异乡再变故乡,也让成人与儿童视角渐渐趋同。最后放回冰中的五百大钞,很好守护了孩子们的梦。
今日早晨我的戛納第一部,果然沒選錯!和預期一樣充滿驚喜,前半段考里斯馬基式的荒謬和幽默共存,全場笑聲不斷。將加拿大平移到波斯語的時空中也暗示出移民和孤獨,狂風、皚皚白雪和單色建築群中困頓的人,Montreal和Winnipeg,戲謔地提及魁省、Tim Hortons和doubledouble。最妙的是人物情節和空間將故事形成了一個混沌卻完美的閉環。中後段抒情略顯拖沓。qa中導演說由《白氣球》聯想到,紙幣情節來自grandma講述的發現note的故事。0518CR
美术摄影都很美 其他的没看懂 哲学片 我选的时机不太好 在疲惫了一整天后就想放松一下 没精力在思考深奥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