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港片,没想到,已经没落成这样子了。
名字很大气,在今年的贺岁片里面,应该属于一种清流,加上刘青云、张家辉、袁咏仪、方中信等一干实力明星的联手,按理说,应该很容易脱颖而出呀,可是,很遗憾,票房惨淡,虽说票房不是唯一指标,亲自跑到影院去看,竟然有昏昏欲睡之感,真的很可惜呀。
故事的梗概,大致是说:廉政公署在处理一桩走私香烟案例的过程中,重要也是唯一的证人竟然很轻易的溜走了,在案件延期一周后,在这一周里面,围绕证人而发生的故事。
看完发现,电影拍摄的竟然平淡无奇,全程观影,没有发现高潮和悬疑点,可以说有的只是槽点,不知道具体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证人在廉政公署的两位人员的照料下,从容的酒店到机场乘坐航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竟然失控,毫无作为,只能等着证人到达澳洲。
全程失控。
在回忆与案件材料再次收集中,通过造假的方式,轻易的就把第二被告拿下了,太轻松,难道不考虑有诈吗?
在发现第一被告的家属后,也是慢人一步,呃,不像精英社会的做派呀。
原来,卧底了那么久?
两位大学同学,一直的好友,一位进入了廉政公署,从职员晋升到主任,案件的负责人,职务应该不算太低;一位进入了企业,发展成为合伙人,看样子最少也是十大几年的光景。
这么长的时间,做卧底?
此外,好像共同的同学,还有在廉政公署工作的,怀疑精神去哪里了?
最后的结局很搞笑,一路长大的小伙伴,竟然就是被利用的?
哎,一声叹息。
几个闪回有效穿插,能够服务于角色。
还间接反映了现代监控设施的无孔不入。
整部影片带着一股黑色电影的调子和疲态。
前2/3一直都四平八稳,结果最后烂尾了,强行把几个主要人物拧成童年小伙伴,几个死法太007了。
表面上是“反腐片”,其实是“反熊孩子片”,号召人们打倒熊孩子。
这样的结尾,真是雷到让人瞎了眼。
跟朋友说独自去刷《廉政风云》,朋友都在说“听说拍得很烂”。
从影院走出来,确实在疑惑这都啥玩意。
闲着无聊,在脑内补全了一遍,突然发现,其实不是烂,只是不够爽。
按照惯例,应当是刘青云大义灭亲,把张家辉的行为揭露出来,打了大老虎,平步青云。
老土点的,就是张家辉发誓出来后要把刘青云弄死;没那么老土的,就是张家辉理解刘青云的选择,但刘青云一辈子的生活在自责和内疚当中。
可以,这很廉政(手动熊猫头)。
但问题是,刘青云一门心思为了破案结果被迫辞职、张家辉最后还是死了却因为被女儿推到泳池心率不正死掉的。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观众还是一头雾水。
前面铺开得那么大竟然草草收尾,还收得那么莫名其妙,感情麦兆辉庄文强是江郎才尽。
《无间道》之后,麦庄二人是真的成了“金漆招牌”,哪怕中间出过些幺蛾子观众对二人的期望还是很高。
但最近这几年,片名雷同不说(不限于麦庄),演员也很雷同,基本上就是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随机组合,审美疲劳不说,串戏也是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廉政风云》有着先天不足。
那后天不足是什么呢?
就是故事解密儿戏,剧情节奏成迷。
一开始,张家辉临阵逃脱、被告也不知去向、刘青云只有一个星期来打大老虎。
电影中还有倒计时显示刘青云可以用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时候剧情其实挺揪人心的,让人好想快点知道事件的真相,大老虎究竟是谁?
张家辉究竟是敌是友,刘青云林嘉欣会如何找到答案。
但是进度条已经过去一大半,还是没有头绪,大老虎反而出现了,并且不断杀人灭口。
在这个关节点刘青云因为违反职业操守而辞职,被告人突然跑出来,把真相一股脑说出来。
wth,我裤子都脱了你竟然就给我看这些?
看惯了和反派斗智斗勇的人真的很难接受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爆。
张家辉决定站出来面对大老虎,观众准备看双方博弈的时候,你就把所有东西都抖出来了?
前面的剧情故弄玄虚得那么好就为了让你爆料爆个爽?
这样看的话,这片子确实烂得不行。
但麦庄想呈现给观众的似乎也不是智斗反派的痛快,而是想说明一件事---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凝望着你。
在开会的时候,文仔(就是那个死宅般的胖子)已经吐槽过,有好多案子是没有被破的,当时还被刘青云反呛了一下,场内是发出了笑声。
但到了最后,才发现这已经是个伏笔,暗示这案子也是跟那堆案子一样,没有结果。
不其然,这案子被撤销了,撤案的原因,就是因为刘青云对案件的执着。
他擅自安排张家辉做卧底,本来就违反了职业操守。
方中信也说了,破案的成就感是很诱人的,刘青云对破案的执着,本来就是贪念,做廉署的,要whiter than white。
所以他劝辞了刘青云,他知道刘青云已经被某种贪念控制住了。
对的,刘青云无疑是正义的一方,他也是为了打大老虎,才会做这么多事。
但为了破案而不择手段,这是大忌,而且是廉政公署的大忌,作为打击贪污腐败的廉署的人,自己也被贪念所控制,日后还如何确保自身的清廉?
贪欲是无穷尽的,一旦开了头,无论你当初的目标是什么,都会一直膨胀下去。
它就像一个深渊,当你凝望它,它也注释着你,并时刻引诱你跳下去。
所以方中信的劝辞,算是把刘青云在深渊的边缘拉了回来,但代价就是让一头大老虎逍遥法外。
但大老虎真的逍遥法外了吗?
烟草公司的老板钱是拿不回来了,其他知情人一个接一个地死于非命,作为幕后黑手的张家辉逃过了杀人灭口,也逃不过天的法眼。
那老板的结局呢,留待观众去思考吧,反正还是那句话---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凝望着你。
近今年港片质量确实下降快,但对港产片的情节从未变过,警匪,枪战,追击,反贪污,卧底,甚至古装剧,都是那么吸引人,记忆中刘青云那张黑黑的脸似乎从未变过,两个酒窝,笑容永远是那么好看,也许不是传统意义的好看,就是觉得代入感强,演技自然,毫无表演的痕迹,这也许就是表演的最高境界,一代影帝老了,总是觉得青黄不接严重,惋惜呀
《廉政风云》心疼刘青云和渣渣辉。
神秘的证人、偏执的探员、凌乱的人物关系网和隐隐约约的幕后大BOSS,一切才刚刚开始。
廉政三部曲的第一部,一般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一部,铺垫剧情和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但这无疑会影响作品在独立性方面的节奏,而《廉政风云》在这点上做的还真不错。
电影的前半段质量还是挺高的,从几处小细节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镜头的运用和氛围的营造上也是很出色的。
问题出在电影的后半段,前面设了一个足够大的局,但在最后反转的太快,结尾收的太潦草。
还有男、女主角的夫妻关系对剧情完全没有任何推进作用。
本来在这个满眼都是合家欢电影的春节档,对这部港产片还有挺有期待的,看阵容怎么都觉得不能太差,但这次真的很失望。
导演真是挖了好多坑儿,看看后两部怎么填吧。
4分。
Ps:心疼兢兢业业的刘青云和渣渣辉没遇上高水准剧本,感叹港片的没落。
前80分钟的剧情吊足胃口,如果把后20分钟能够划分出来给第二部,那这电影就圆满了。
可惜后20分钟非要强制性做个了结,复杂的关系没有时间去做转化,居然硬生生草率结束,留给观众满脑子雾水。
剧本问题不大,编剧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导演对于画面场景调动功底还是有的,剪辑节奏有些放纵,使剧情出现一些拖沓,后期急于结束而使得结局略显平淡。
主演的演技全部ok,给TVB演员在大屏幕上的表现点个赞。
对于整体评分,给6.5吧,如果存在结局相对出彩的导演剪辑版,希望可以再看一遍,来把几名主配龙套角色之间的关系捋顺的更清楚。
今天早上去看麦导的《廉政风云》(无间道类型犯罪悬疑题材片)大年初一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感受真的有丶奇妙,你能在影院看到平常忙工作忙到只有初一早上好不容易带上老婆孩子看一场早场,拖家带口迟到进场,可能只吃了两口早饭,孩子吃爆米花可乐太快了,父亲就打了下手“别喝这么快看到高潮再喝两口”,孩子点了点头,虽然他可能并不知道高潮是什么意思,然后父亲偶尔和孩子讲解一下剧情,随带能接个工作上的电话处理事务。
中后半段,剧中几条叙事线开始交叉集合,父亲问孩子好看吗,不好看咱们就走,还没等孩子回答,母亲赶紧说道“不好看也看完啊,都花钱买票了都。
”,孩子点点头喝了口可乐。
还有前排外地人40岁左右中年男带两位老父母过来看早场的,可能也是过年好不容易想看场电影联络感情的,两位老人越老越可爱,每到一个剧情转折点,就不禁哇哦一声,途中两人也开始猜测剧情走向,到底谁是大老虎反派,张家辉到底是什么角色,儿子偶尔会给两位老人解释什么叫“比特币”之类的新名词,父母们随即也就点头附和,最后张家辉的镜头结束后,年轻一家加快脚步出门,两位老人起身后时候还是搞不懂最后的镜头到底是什么意思,大老虎到底是谁,张家辉到底死了没有,父亲小声嘀咕着走出座位,母亲在后面催促快点离场...没有很嫌弃这种情况,就是觉得很有意思,平常在电影院应该大部分时候看不到这种场景。
可能,这也是过年最有意思的地方吧,能把平常看不到见不到的太远的人啊事啊都团聚在一起,待个十来天,大家恢复剩下340多天的日常生活叭。
🎈 生活愉快,新年快乐,各位。
廉政公署一直是港片类型很好的原材料,前些年的《寒战》系列,主要叙事战场也放在了廉政公署。
而反贪,缉毒,破案这些类型,也是港片最拿手也是吸引我们的地方。
《廉政风云》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全阵容的影帝影后作为主演,张家辉,刘青云,林嘉欣,袁咏仪,这些都是香港的老戏骨。
讲述了廉政公署正在追查一宗走私大案,这庄大案的唯一一位证人,是张家辉饰演的举报者许植尧,他曾经在涉案的金融公司做会计。
值得看吗:否必须看吗:否影史留名:否没啥意思的一部剧,结局贼突兀,人物刻画不够饱满,从头到尾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点,看完之后一脸懵逼,不知道导演是啥意思,是要出续集还是咋的,整部剧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刑侦剧一下变成家庭剧了,有点时间干点啥不好,别看了,没必要,浪费了自己在阳间的1个多小时
上午九点,我带着电影票满怀期待的坐进了电影院,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会有多好看,我只知道,在假期起个早床去看电影,这种经历还是头一回。
反腐片加上了廉政公署的背景,多少会给人一种高逼格、斗争烈的印象,此前《寒战》系列中警察和ICAC的对峙斗法场景更成为不少人夸赞的经典戏。
然而,在满怀期待的度过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廉政风云》让我有点失落。
这部影帝加持的港片,不知是剧情残缺还是理解有限,我表示没太看懂。
一部没看懂的电影,在我人生中遇见的次数还是相当少见的,非常尴尬。
首先,廉政公署内部的问题没查清楚。
刘青云的同事曾汇报说廉政公署的内部“有问题”,这究竟指的是刘青云手中的U盘资料还是令人其人?
这个问题交代的非常隐晦,直至电影结束,也没有交代清楚。
其次,说好的查大老虎,到了后面仅仅是轻描淡写,点出了某公司的“大太子”。
难道,片中的大BOSS可以在不露面的前提下以一句台词的形式就交代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前面所有的戏份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太理解,这部电影的结局,究竟是为续集做铺垫还是邪恶战胜了正义?
导演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感觉是讲了一个残缺不全的故事。
除却剧情疑似残缺,《廉政风云》犹如一个波澜不惊的湖面,娓娓给观众讲了一个不知反腐对象的反腐剧,缺乏引人入胜的紧凑感和悬疑感。
很容易留给人这样一个印象,这个故事很长,剧情似乎很曲折,人物关系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可就是没交代清楚,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
将大律师从高楼扔下,用一次爆炸来灭口,炸死了陈超群的妻儿,炸伤了廉政公署的工作人员,可这目的又是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剧情做的铺垫呢?
可惜剧中没有交代。
张家辉如此精明的人,逃过了追杀,却又在结尾处被女儿推下游泳池而导致病发身亡,如此的丧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抱歉,我没有看懂。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张家辉并没有在游泳池中死亡,这估计会在下一部有所交代。
一言以蔽之,《廉政风云》的剧本是引发千万人关注的反腐题材,这是一个不错的基础。
然而,尽管两位影帝和一大批老演员演技精湛,但剧情残缺不全,情节推进的过于平缓以及莫名其妙的结尾多少会给人留有遗憾。
还是拍点窃听风云这种爽片给观众看吧
太多牵强文戏,把节奏拖坏了。
评论太低了吧,不至于吧。看看这篇文章谁是大老虎!100%复盘《廉政风云》的全部故事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4739685034476646&wfr=spider&for=pc,电影类似无双,不分伯仲。
【5】刘青云最后举的牌子,上面印的是沙皮狗。难道他也知道自己长得像沙皮狗的梗了?!
大哥,您调戏我智商么?如何顺藤摸瓜查出大老虎华南太子才是最考验的事,您一句话打发了
明明是破案类型片,硬生生变成了家庭泡沫剧。整个片子的节奏和一众老戏骨一样年纪大走得特别慢。年轻拉皮那段的刘青云和张家辉算是个彩蛋。结尾的雷人程度和某部戏里被雷劈死一样。反贪偷税和时下一些热点结合,廉颇老矣的麦兆辉。
刘青云长得越来越像许绍雄了怎么破?
节奏比较慢,拖拉,一些没有亮点的噱头,重点是故事的体量没那么大,就靠刘青云和张家辉勉力撑着,也撑不住啊,就成了这样一个没有高潮的沉闷玩艺儿,奇怪的是,我居然看完了!
不想被剧透,于是买了初一第一场,emmm大老虎……有点儿戏啊?请看了粤语版的同学告诉我,这结尾是特供吗?大学时期的特效化妆还挺好玩的啊。文仔好萌~(豆瓣真的不考虑增加半星吗)
不得不承认,麦哥近年来最认真的作品,虽然有点升级版《无间道》的感觉,确实有点高深莫测,四星鼓励一下吧。
挖了大坑,你倒是填上啊。编剧说不用,你直接踩进去好了。。剧中人物都是幼年好友这个设置,很难服众哦。可惜了。可惜了。哎。
我是来看刘青云的,麦兆辉没让人失望
这个结尾反转不仅匆忙没有好好解释小时候好基友怎样在中间操纵的,还为了廉洁二字让逍遥法外成为泡影。前面都还挺正常的,怎么......
在看过了几部闹闹哄哄张牙舞爪的贺岁档之后,再看这部真觉得是三伏天喝了冰可乐一样清爽,香港演员沉稳不浮夸的表演实在让人舒服。但还是感觉有些烂尾了,或者说画蛇添足,这样的电影最害怕的就是无节制的反转。
感觉说的不是香烟,说的是某电子巨头,毕竟作案过程如出一辙……请导演按照廉政公署真实的一面拍摄,不要自己瞎编,剧中人物单薄如纸,剧情傻的冒泡,但应我们,别为了在大陆过审就让剧本变弱智好吗?
5分。整个片子的剧情设定有问题,刘青云的演技也救不了;后半段里回忆段落的人脸得太可怕了,就像我用photoshop给整出来的一样, 后期就这么缺经费了?!
剧本还可以,有反转。演员演技都在线。坐标北京只能看国语,配音超级违和,开头的法官连京腔都出来了,港片就应该找tvb那些配音演员配
本来前面都好好的 最后结尾为反转而反转反而脱离了本该有的逻辑 给整得莫名其妙
张家辉肯定不会是幕后大老板,因为他伪造了自己被灭口。如果有续集,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是不是方中信?
四平八稳,后面忍不住还要阴谋反转,但其实各种硬伤。刘张没什么惊喜,张家辉开场面无表情地说我好怕,就知道他要跳反,影帝也有套路。惊喜在林嘉欣,很放松,造型师有功。袁靓靓那场饮茶我也喜欢,能在戏中讲清操作规程,也撑得起大特写。前半程是需要观众认真看,且没有花哨的叙事打断的drama。后半则是可以不带脑的老调。Uber行车记录仪和机场监控都是2018年6月,而审Uber司机的廉署监控是4月,不知是不是我眼花。cg年轻好玩,但戏不够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