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互相帮助,舍命相救,假若他们是恋人,即有一颗银子般的心;假若他们是亲人,即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假若他们是陌生人,即有一颗钻石般的心。
一 前奏在前去影院观影之前,仔细查阅的许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静观事态发展,暂不贸然决定是否掏钱。
结果发现,无论是《看电影》杂志上不高的评价,以及北美票房的惨败,都表意:贬,略胜于褒。
或许我们大家都更易于发现他人的缺陷,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出色的批评家,或许我们总爱对一部片子挑挑剔剔抑或抬高要求。
我们期待着《泰坦尼克》的翻版,我们期待着延续《后天》和《完美风暴》的惯有传统及成就,我们期待着荡气回肠的感觉和坐过山车似的刺激…或许我们不必对这部翻拍的片子要求太高,或许我们不必给导演组沉重的压力,或许我们可以少去计较那单纯的意义…因为我看来,特色,才应该成为新《海神号》立足的根本。
而后,还是去了。
海口的暑期档就这样在沉寂和无味中涣散地拉开了帷幕。
《海神号》的映厅里,充溢着由高考而获得假期的同学们幼兽般的气息。
银龙专门为《海神号》的上映改进了音像设备,企图给人不一般的感受。
在黑暗到来之前,望了望手表,九点半整。
二 开篇及灾难的引入影片在极其正常而无异的气氛里拉开了帷幕。
镜头从水下拉到水上,紧接三百六十度充满立体感的旋转,以跑步男子做线索,拉伸到14米船体全貌的呈现。
背景音乐充溢着神秘而圣洁的气息,衬托出航船的壮观。
新年舞会和谐温馨,觥筹交错。
几位影片主角悉数登场。
不过,似乎影院中的各位对于这些都不很重视。
身旁男孩不耐烦地嘟哝:怎么海啸还没来啊?
这才发现,对于震撼感的期待,成了大伙观影的主题。
孤独是可怖的。
影片运用老教授心情不顺、孤独地走到甲板作为高潮的引入。
果真,当他准备投海自尽而跨上护拦时,一轮美满的圆月之下,多了一道由汹涌波浪构筑的横线。
这个场面的色调设计应算较佳。
唯美之至,且极能引人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此时,看了看表,九点四十六。
从影片的开端到灾难场面的引入,总共只用了十六分钟。
一方面,这使影片消却了史诗性和出众的情节表现力;但从另一方面看来,影片能够单刀直入而缺省拖沓,及早抓住观众观影的兴趣和和情绪趋向,不能不说也是一大特点和胜点。
同时,这似乎也正符合上文提及的那位性急的男孩的想法、也许也是许多观众观看灾难大片的初衷。
尽管时代在变迁进步,警报已然迅速地响彻大厅,然而人类的力量却依旧渺小。
巨浪形成一个大口的形状,正仿佛是我们啃食新奥尔良鸡翅一般,从侧面吞噬了巨轮。
倾泻而下,壮观的瀑布一般。
人类 Vs 自然——14米 Vs 56米。
沙漠的伟力与沙砾的智慧的拼争。
简如我们挑逗蚂蚁一般,自然摧虐着人类。
短暂的十余秒钟过后,人不成人,船不是船——而遭倾覆成为了漂浮在海面的一张巨大的龟壳。
血如全涌过后是数不胜数的尸体。
似乎所有的金属材料触碰都必遭电击。
黑人船长故作冷静,但他讲话的底气与影片开头时相比早已大大沉降。
三 影片主人公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情感表现那群充满热血的人儿,那群求生欲望强烈的人们,那群个性鲜明的人们,那群充满爱的、可爱的人们…更重要的是:那群陌生人。
如果说他们之间构筑了友情。
对,不全对。
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在踏过那道“天梯”的最后,老教授生生地用皮鞋将朋友踹下了深渊。
不怪他,也不怪向他发出踹人指令的约翰。
有理由相信那自由落体的先生之灵亦会原谅。
当求生的欲望和友情的高洁折磨着教授受伤的心灵、而又无可得兼之时,他心中的那杆秤最终倾向了生命的保全。
不奇怪么,对么。
而《泰坦尼克》达到了出众的爱情意蕴,本片显然不重蹈其辙。
爱情在片子的设计中略显渺小。
故影片缺省了催泪的效果。
亲情在影片中则成为与爱情相照应又互抗衡的情感。
表现得最为明显的部分即女儿珍妮佛对于父亲及男友的情感交替。
父亲是高尚的,他升华了亲情,但他没能保全爱情。
珍妮佛终究放弃了对于追求浪漫而忽略现实的男友。
倘若这对亲情的表现尚显淡略,科纳和母亲的水下对话则显得格外神圣。
由母亲的嘴型中可以读出You must be strong.的话语,平淡中震撼着脑海,心与心纯正的交融。
无论对于文学作品还是电影而言,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和不同特性的塑造始终是一大难点。
而在我看来,影片任务形象塑造的最低档次,即使观众在观影前便可根据演员的知名度评判谁将葬身。
归总而言,《海神号》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并不算特别成功,但可以说是中归中矩。
死者分三类,首先便是诸多群众演员如同蚂蚁般遭摧残而死,只是作为影片故事发展的大背景;而接下来的两类莫过于重于泰山的死及轻如鸿毛的死。
在表现人物必然的死亡之时,影片不加过多的渲染而自然引入,正反形象设计分明而缺省悬念。
综上,本片的情感基调侧重于表现人类面临灾难的乐观勇敢,以及强烈求生欲望和对生命的激情。
在我身旁的两个女孩,如我,最低沉的情感仅是沉默。
映厅里寥寥流泪的人。
不奇怪么,对么。
四 影片情节设计为逃脱险境,这群习惯了城市的霓裳羽衣的人们被迫走上求生的历程。
他们不断强调着一句话语:向上走!
也确实如此。
千枝万叶并未在仅仅90分钟的影片中衍生。
只是不停地闯过一个又一个拦截生命的鬼门关。
节奏非常迅速——以致于善于计数的我都没能数清楚他们究竟闯过了几关。
这样的设计很实在,突出了逃生的主题。
而导演似乎没有注意到这样的设计而带来的对白上的匮乏。
少是一方面,即使如此也并非不可,而关键在于精与否,即能否和影片主题及形象塑造产生共鸣和契合点,而本片设计的对白的必要性——只能说尚待商榷。
总的来说,影片情节设计介于苍白无力和惊心动魄之间。
印象深刻的场景出现在聪明的小男孩科纳在千钧一发之际拧开了螺丝钉。
当“啪”的一声响彻映厅,掌声的爆发成为必然,为众人的激动而感动。
五 尾声在影片的最后,终获解救。
不奇怪么,对么。
男士向天鸣枪,构筑成美丽的橙黄弧线。
“不知道的,还以为放焰火呢。
”身边的女生用浓厚的北方口音说道。
久了的压抑,声音有显大。
引得身旁的观众都微笑起来。
背景仍是一轮明亮的圆月——哦,也许你会注意到,这个背景,在海啸到来时,曾经出现过。
http://bokai.yculblog.com/http://9.douban.com/subject/9006328/
昨天用仅有的一天休息去环艺看了场电影,本来是打算去看《达芬奇密码》的,到现场才发现已经下线了TAT,就选了众人推荐的《海神号》。
在如今这个盗版猖獗的市场环境下,《海神号》确实是一部值得上影院观看的影片。
画面够震撼,情节够紧张,爱情亲情该有的都有了。
可能是灾难片的缘故,总能赚到我不少眼泪。
那些巨大的船体因为海啸完全翻转过来的场面,那些船内上下布满尸体的惨象,那些以为还有一线生还希望的人们因船体的再一次破裂而露出的绝望神情,似乎都在宣示着大自然的残酷无情……我从不知道人类的求生欲望会是如此强烈,在这个几乎不可能存活下去的状态下,一群人凭着这一份意志硬生生的找到活路,当然代价也是惨痛的。
相对于《TAITANIC》花了大力气去体现的人性的自私,这部片子还是将浓重的笔墨放在描写人性的美好,父亲为了女儿放弃了生的希望、情人们在这一场灾难中验证了真爱的存在、素不相识的人们在危难中的互相伸出援手……总觉得影片中有几个地方不是很理解:1、船体都颠倒过来了,怎么船长还可以站在舞台上讲话?
我眼花?
2、这群人都是什么人物啊,对船体这么了解?
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在船的哪个部位,光看看船体分布图就能在这么混乱的场面找到目的地。
3、这么恐怖紧张的气氛下,竟然能如此的随机应变,这胆识这体力,怎么看都不象是常人。
如果是我,可能早就崩溃了吧。
其实这场电影看的十分郁闷,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打电话忙工作的事,害的我还一次次跑出去接电话,跑回来刚坐下,死人的电话又响了。
最让人郁闷的就是,在我把两块电板打完再跑回场内的时候,电影竟然已经……散场了……OTZ
影片今天开始公映,对于灾难题材我一向是很喜欢的,灾难中的人性的显现总是特别的真实和残忍,所以一定会去捧场,也相信影片不会差到哪里去,看过预告片,先期待一下吧。
预告片的地址给大家分享一下:http://www.dy.com.cn/modules/FilmForeshow_30986.htm
看过了Poseidon(海神号),感觉一般,保持了好莱坞的一贯水准,套路也是好莱坞式的。
此片是翻拍片,虽然没看过原版的,但很是佩服原版的导演,在当时电脑特技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拍摄灾难片,要克服很大困难的。
新版的Poseidon的导演是Wolfgang Petersen,曾导过 Troy,The Perfect Storm, Air Force One 。
影片简洁的交待了本片的几个主人公,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当然,有几个会在逃往之中丧命)。
很快,船长就发现了那股巨浪,这浪可以说是“前无古浪,后无来者”,“遮天掩月无穷大”,不费吹毁之力就把巨轮推了个底朝天。
不过本人一直有个疑问,现在科技那么发达,这么大的巨浪都不能预测到么,就算船只在出海前没有预测到,那在海上巨浪已经形成了,也还是不能探测到么?
先不管这么多了,反正是很点背的一船人遇到了它。
然后主角们隆重出场,因为不想被困在船里等死,不顾船长阻拦,找出路去了。
一行人包括一个赌徒,前任纽约市市长,他的女儿及女儿的帅男友,一个服务员,一个老头(没注意是干什么的),一个女偷渡客,一个单身妈妈和她的孩子,一个酒鬼(后来才出现的)。
在找出路过程中,那个服务员先死的,他把生还的机会让给了他人,自己却掉到电梯井里先摔死,在烧死,最后被飞速坠下的电梯砸死。
然后是那酒鬼,因为讽刺前市长,激怒了老天,被突然掉下的机器砸死,并葬身火海。
第三个死的是那个偷渡客,在潜水游到安全地方时被东西钩住衣服,溺水尔亡,偷渡失败。
最后死的是前市长,为了关掉唯一的出路螺旋桨,在安到停转的按钮后溺水身亡。
最后,剩下的人从螺旋桨口逃了出去,并幸运的找到了一个救生筏。
满满的一船人,活命的才有六个人,惨烈程度远大于Titanic。
Poseidon算是一个中规中举的娱乐片,情节安排紧凑,顺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是缺乏新意,步入了灾难片的俗套。
在和平影都IMAX剧场看的POSEIDON非常的震撼.主要是那个大屏幕,足有两层楼高,以及环绕立体声在进入电影院之前,不晓得是讲什么的原来还是说沉船的.男主角很帅很MAN,有勇有谋,当然还有好身体说不上有多大的意义,多大的感触很不错的画面,紧凑的剧情...有多少BUG,就不说了看电影时,有嘘唏,有笑声想死的却没死,善良的好人却被人抛弃ANYWAY, 不错的消遣片但需要一个很大的屏幕和很棒的音响希望没有做广告之嫌
为什么要重拍这部经典灾难片?
情况我没太搞清楚。
之前金哈克曼那部我也看过,印象还不错。
基本上还是在传达典型的美国文化:什么人都靠不住,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这个道理有时候是对的,让我想起一件事情:几年前在九寨沟,有一中巴行至浅河床处,趴窝了,众游客等了一会儿,有几个性急的不知怎么就闹腾起来,硬要自己趟水到对岸去,导游劝了劝没劝住,他们就下车脱鞋走过去了。
那几天大雨,山上忽然下来山洪,河水陡然暴涨,这些性急的人还没等走远,就眼看着山洪把河中央的中巴瞬间就冲走了,据说,车上的人一个也没活下来。
跟《海神号》很象吧?
你要是听了船长的,就虾米了~~沃尔夫冈大概是中了特效的毒,觉得有必要把那部72年的老片拿出来翻炒一下。
这是多么遗憾的决定啊~~新版《海神号》,烂到了无法相信的程度。
我最不能忍受的是那些有病的对白,科特罗素扮演的父亲在危机万分的情况下还在和自己24岁的女儿说着肉麻的台词,什么“宝贝儿,今天想不想玩骑马打仗啊?
”,吐啊我就~~哪象父女对话?
简直就是亡命徒的调情。
但比起全片的角色塑造单薄的致命伤来,这也就是个小意思。
国内一堆影迷也一拥而上,骂声不绝,可是其中好多人我怎么看着那么不顺眼啊?
有人说:“ 如果你曾经被《泰坦尼克号》所打动,那么你不要期待再一次被《海神号》所打动,尽管两部影片有着极为相似的题材“海难",但实际上在完美特效包裹下的内核却是全然不同。
这也就是詹姆斯卡麦隆与沃尔夫冈彼得森这两位导演之间的差距,如果说卡麦隆是个驾驭大片的一流天才,那么彼得森这位德国人只能算是匠气颇重的二流导演,卡麦隆懂得如何在一个灾难特效中讲一个完美故事,而彼得森却只会不断重复特效与大场面,他的故事则显得千疮百孔。
”????
我cao这都是哪儿跑出来的垃圾影迷,世界上还有比《泰坦尼克》更烂的电影吗?
只有一个可能,《无极》!
呵呵,詹姆斯卡麦隆是不错,不过那是因为《终结者1,2》和《异形2》,至于《泰坦尼克》之烂,过去那么多年了,我都懒得骂了。
另外关于沃尔夫冈是“二流”导演的言论,只能暴露出这位叫眉间尺的仁兄是个彻头彻尾无知的伪影迷,詹姆斯卡麦隆一辈子都别想拍出象Boot, Das《潜艇/从海底出击》这么杰出的电影来!
我曾经无比尊重的沃尔夫冈,只不过是又一个被好莱坞葬送的欧洲天才而已(另一个马上能想起来的是吕克贝松)。
我们来看看他被好莱坞招安之后的电影历程吧(这一环我是跟超女的导演学的):Outbreak《蔓延/恐怖地带》,Air Force One《空军一号》,The Perfect Storm 《完美风暴》,Troy 《特洛伊》。
基本上,是一部不如一部吧?
德国那么好,你说你非跑美国去干嘛?
你又不是越南人……
最近迷上了去影院看电影,首都时代影城,感觉还不错,不是那种傻大傻大的,设计非常人性化。
《达芬奇密码》在那里看的,今天《海神号》首映,没想到,一部二流的灾难片却比明星云集的《达》更抓人心,很简单——效果。
在这种影院看片千万别选什么超级艺术的闷片,简直是对影院配置的藐视。
回头说影片本身,《海》比我想象的好一些。
同样是海上的大难,《海》比《泰坦尼克》节奏更加快捷,一个半小时完成任务。
在布景上没有把钱扔在一个配角的拽地长裙上,而是着重描述了灾年降临时人体的那种无助和残酷。
肉体被无情摧残,很爽,我能听到身边男生不断倒吸凉气的声音。
唯一想不过来的是,灾难刚开始的时候,那个小厨师,一个帅气可爱又热心的小伙子,在第一关的时候把生存的机会首先让给了别人,却被他让出的人狠狠地踹了下去。
是的,理智的想一想这是唯一的办法,但还是让人难过,难道说在最关键的时候自私就是唯一的选择吗?
编剧不好,你到底是想揭露人性的自私还是给大家一个理性的指向?
这段安排多了惊险刺激,也多了唏嘘感叹,但就是看着别扭!
影院真是个好东西,一个人坐在那里听着搞不懂的英文原音,跟着片中的角色一起担惊受怕开心难过。
在某些弱智的处理上跳出来在心里骂导演一句sb,接着又被紧紧地牵进情节里像sb一样的被动。
字幕出现许久都没有缓过神来,上去一看,外面的天空居然还明亮着。
又是一部翻拍片,当然,对于我这种没看过原作的人,能有人将经典再现,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毕竟,不是每年都有“Da Vinci Code”那样畅销的书能用来改编剧本。
只是,翻拍的频率是不是太快了点?
本片的口碑和北美票房皆不甚理想,那是因为相似的情节使人不由的将它与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电影“Titanic”作比较,这点我认为是不公平的。
同样是描写海难的电影,“Titanic”是爱情片,而本片是不折不扣的灾难片。
“Titanic”近乎3小时的片长(传说中甚至有6小时版本),让其在故事的来龙去脉、人性刻画和爱情描写上游刃有余。
而本片正片片长仅仅是短短的90分钟不到,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表现人们期望看到的和“Titanic”相同的内容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仅仅是一部灾难片,出IMAX版本也说明了这一点。
让观众在影院中得到声光影的享受,就是本片的目的了。
作为一部纯粹的灾难片,本片略显单薄。
一流的特效不能掩盖故事的苍白和人性刻画的浅薄。
由于片长的关系,本片的一开始就是在船上,没有过多的交代人物背景。
一片歌舞升平过后,灾难于顷刻间发生。
职业赌徒、单亲母亲、失意的政客、失恋的玻璃……一帮边缘人类开始自救。
我相信,原著小说安排这些人物逃生,必定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但是电影不能表现那么多内涵。
这也算了,令人遗憾的是,几个人物的死亡,本来可以展开去描写的,尤其是那个玻璃将年轻的厨子踹下去那段,但影片的紧张气氛使这段情节根本来不及展开。
厨子女友死的时候,赌徒的心理转变也显的突兀,一个自私自利的赌徒,只想自己逃生的人,突然变得悲天悯人,而最后也如好莱坞电影中大部分英雄一样居然奇迹般的没挂掉。
不过,也正是由于没有展开,所以影片还算紧凑。
影片细节处过于敷衍,但整体气势磅礴,不失为一场视听盛宴。
不知又有多少碟友会不断的放大和定格本片的CG画面来寻找BUG,这似乎是每一部CG大片都难逃的厄运,也是一些发烧友看此类影片唯一的乐趣。
突然想起来,本片接下去,会不会变成“Final Destination 4”?
呵……
我没有看完,也许不该发表什么意见.但是当我看到一群逃生的人像游戏里的过关那样的场景.我觉得挺没意思的.也许喜欢灾难片的可以看看.同事说她看完的感想是要去学好游泳,而我则是在在想我不会坐游船去旅行了.说是灾难片,扑向游船的海浪实在也太假了,现在的动画可以做得更完美,比泰坦尼克的时期应该更上个层次,可惜.一个要跳船的人看一巨浪打来,反而退却了.因此可见他的内心是不愿意轻生的.其实还不如自己选择自己的死法来得有尊严.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情还是可以的,就是有点美中不足的就是那个海啸的那个片段做的太少了,可能是为了节约成本吧,然后我感觉这部电影相对来说总体来说还是可以说用来消磨时间,然后喜欢这个题材的话也可以看的,还是拍的挺不错。
😛😛😛😛😛😛😛😛😛😛😛😛😛😛😛😛😛😛😛😛😛😛😛😛😛😛😛😛😛😛😛😛😛😛😛😛😛😛😛😛😛😛😛😛😛😛😛😛😛😛😛😛😛😛😛😛😛😛😛😛😛😛😛😛😛😛😛😛😛😛😛😛😛😛😛😛😛😛😛😛
海神号 (2006)6.92006 / 美国 / 动作 冒险 灾难 / 沃尔夫冈·彼德森 / 乔什·卢卡斯 库尔特·拉塞尔
先不說觀影感受如何,單想想他們拍這片子的場景就有夠無聊。全都是裝滿亂糟糟佈景和各種設備的枯燥棚內,女演員對著一邊嚼著口香糖的工作人員裝作一臉驚恐地尖叫。
太不给力了。
给那么差的原因很简单!!我辛辛苦苦在作业纸上写了份影评给你!!!!老师你却因为那纸是作业纸而不收!!!!!!!我手写的啊!!!!!!!!
人人都爱灾难片
Wolfgang Petersen
后面比较精彩 看多了 其实也没什么了
电影如此的紧凑,评分低了。误以为是泰坦尼克号。 @2016-09-06 06:53:23
很不错,情节紧张环环相扣
怎么新版也这么恶心啊
男主和爸爸太帅了,女角色刻画很单薄,导致弹幕从头骂到尾……这里形象最立体的反倒是建筑师,开局想自杀,看到海浪却也会害怕逃离,在逃生小队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却也会在最危急的时刻踢掉服务员的手。孩子走丢那段看着是真让人生气,属于是人为制造事故,是为了分开队伍两个主力男角色合理化爸爸的死吗
在我还看电视的年代,上面总放这个片。没有一次能看完的
回顾近几年来灾难片,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人类认识自身局限和反思科学技术的日渐深入以及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多数灾难片都蕴含着人类的自醒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但是《海神号》却与之相反,海啸和灾难是“纯粹的”,除了让我们感叹“命运不济”之外竟然不能引起我们任何的悲痛与反思....
豆瓣就给这么点分??被国内无下限电影刺激的总得知道这片好了吧。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我们都该好好活着,其他都是扯淡。
能把灾难片拍得如此波澜不惊味同嚼蜡也不容易啊!两颗星献给途中不幸死去的三位倒霉鬼!
这是游戏过关纪录片,过了一个难关有一个难关,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没有钱弄特技还有设置大场景就别拍灾难片。每个场景都如此拘束,而且竟然没有关于船的远景。
在电影院看的,效果还不错,记得旧版的海神号更感人。
有些人不喜欢这个片,说想超越泰坦尼克号,结果不伦不类,但是我却很喜欢,在那种绝望状况下自救很打动人,看得的确惊心动魄!
最精彩的就是开头对船只侧翻下沉的呈现,特效不错,实拍不错,很宏大,经常在各种灾难片灾难片段合集里出现,也是因此产生兴趣看看全片。但是全片看起来却一般,前面宏观了一下,后面都在密室逃脱,没有比较宏观的部分了,这么设置也不是不行,不过又是女人纯添堵,孩子各种惹祸(虽然开通风口盖算给了他们一点小小用处),弹幕又开始厌童厌女,这不是导演的锅吗各位?很多气人的剧情设置非常强行,比如孩子走不见一点前因都没,他就是突然需要给男主制造麻烦,怎么救出来也不放就出来了。那个胆小偷渡女就一直气人,死得也有点强行,煽情完全感动不了。有时候觉得他们很急有时候又感觉不急,经常水在后面追就能聊起来,角色死亡这点,人物间有没有主角光环区别太大,写得不够自然,显得强行。最后直升机来得也是感觉没人物交互,全片像各种切片合一块。
中文的翻译不准确,应该叫“游泳健将们的海底探险记”。准烂片,我承认我对美式的特效意淫已经越来越失去兴趣了。
逃出死亡大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