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高调,不拘一格。
从某种意义来说,用中文译做:亡命之徒。
如此说来竟也生出了些悲怆的意味。
你看古文便是如此简明传神,只一个徒字,就有两手空空的怅然。
而确为此亡命。
那便沦为世人讥笑的对象。
他们不是傲然义士不是铮铮志士,而是同样不顾性命却不是为高风亮节不为天下苍生。
他们没有那么高姿态,没有道德优越感,也自然没有那么高尚。
他们或许在每一个角落,只为一个信念而不顾一切,他们孑然一身遗世孤立,模样高傲而自由却不奢望别人能认同他的轻狂。
纵然是荒谬可笑的,道家朴素辩证也告诉了我们荒谬是相对的。
相对于亡命之徒的恣意,循规蹈矩唯唯诺诺,机械地生活木然冷漠的人们,可曾是可敬的?始终羡慕只身打马走天下的人们,抛却一切不顾一切只是放手一搏,为了一个信仰。
加州之王的偏执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疯子,可那是他的信仰。
是啊,是信仰。
生活的穷困潦倒抹杀不了亡命之徒的自命不凡。
即使过程艰难而惨烈,即使最后死不瞑目,他们仍是洒脱而骄傲的,因为有信仰,信仰哪怕只是一个理念。
而如今我们在夹缝中苟且生存,不为明天不为未来,没有面对黑暗是内心的支柱。
在这个没有信仰的年代,我愿尊称您为,加州之王。
亡命之徒,或者说有信仰的疯子们,但愿你旅途漫长。
看完整个电影,电影中那个充满激情,满脑子疯狂幻想,富于才干的父亲,让我想起来我生活的乡村两个被大家视为精神病的人。
一个是我爸爸的同事,和我家也有亲戚关系。
我叫他伯伯。
人到中年时,突然看了一些当时被视为“黄色书籍”的杂志,竟然买了一些当时视为有些淫邪的白色三角内裤,然后逼迫老婆穿上。
有关他的疯狂的事迹,我只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一件,其它的不得而知。
只知道后来他接受精神治疗,每天服用药物,人也变得越来越虚胖和沉默。
另一个精神病患者则是不知受了什么影响,突然将自己家砖瓦房子拆除,然后自己动手建了一座外面粉刷了泥巴和干草的房子。
当然新建的房子比原来拆除的更为丑陋,以致人们认为他肯定是疯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觉得理解了这两个人。
他们都是敏感的人,肯定是受了什么影响,了解了还有另外的世界,想凭借一己之力也想复制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但是他们囿于自己的知识和整个社会环境(一个八十年代的中国乡村的人见识过什么东西呢?
),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却又靠着心里那混沌的想法想实现自己头脑中那些疯狂的想法,怎么不被当时的人视为神经病呢?
他们俩也许一个只是想看看书中那穿着性感内裤的女人,一个想住书中描绘的金碧辉煌的大厦。
可是在当时封闭的乡村,这怎么可能呢?
也许他们不像电影中的父亲为自己的疯狂举动找到了一个关于爱的很好的动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实现头脑中那些疯狂的想象和想法。
可惜,在那个电视都不太普及的年代,他们能做什么呢?
至少现在我觉得他们肯定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只是两个在黑暗中挣扎的敏感的灵魂而已。
非常好的电影!
不仅仅是励志那么简单,主人公实现梦想当然可以鼓励很多正在追逐梦想的人,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你追逐梦想的路上,你的身边其实有很多很多的人默默为你付出。
你的使命不是去做梦,没有人比谁天上就拥有去做梦的机会,做梦是需要成本,是需要别人忍让的,它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个人不懈的努力,还来自于身边很多人的很多爱,这是一项长期的投入,而不仅仅是做梦者的唯一想法。
学会理解做梦者的心态和理想,也要做梦者学会理解他身边的人的理想和心态,这是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
别人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所以不要给别人带来太多的麻烦了,更不要把你的抱怨泼到人家身上。
说真的,你做梦,别人没有必要受你的拖累。
O(∩_∩)O哈哈
我想,这是一部单纯的电影。
现在很少有单纯的电影了,电影表现的内容各式各样,但总是无法让一种纯粹的东西打动心灵。
但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单纯!
单纯是一种品质,就像我们总是追求各种物质的纯度一样,人生如果能够单纯一些或许会更美好一些。
看了各种影评之后,对这部电影大赞特赞的最火的影评并没有打动我,反而是一个理性得让人觉得有点生厌的影评给我以好感。
虽然我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而这个影评的作者对这部电影的缺点毫无保留的揭示出来并没有让我觉得因意见相悖而不快。
那篇影评说得很好:电影的主题陈旧,无非是梦想与亲情;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拍摄的某些细节和情节的处理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完美;主题过于理想化而失去了现实根基。
这些评论都让我觉得一针见血,但看完他的评论之后更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当中的单纯让人喜欢。
父亲是单纯的,有梦想就去追求,无所顾忌,倾家荡产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想尽各种办法,耗尽一切精力。
就是这么疯狂而热烈。
父亲是疯狂的,因为其单纯的追求。
而整部电影也就如同童话一般,即便最后的结局并非美好,我也并没有感觉到感伤。
因为这是童话,童话中的死亡是一种状态罢了,比死亡更重要的是梦想。
这就使电影之所以单纯的地方。
其实,这部电影关于梦想事寻宝这一设计似乎就已经在向观者表明了:大可不必当真,童话,童话而已。
既然如此,童话就应该是美好的,单纯的。
所以,主人公最终一定会完成他的梦想。
但是最后他还是因为追求梦想而离开了。
看来这部电影不是纯童话。
它只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最最单纯而疯狂的童话罢了。
童话讲完了,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的。
电影当中美好的固然很多,但是我们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当中。
影片最后,几个中国的偷渡者类似游泳一般上岸,为了终于到达了梦想之地而狂欢不已。
可是,他们为何要远离家乡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呢?
“为了梦想”。
开始我是这么想的,因为这符合主题。
但是难道梦想就是在加利福尼亚,在美国,在发达国家吗?
梦想应该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生长的,何苦来此呢?
说到这里,我想之后的就不必多说了。
因为现实终究是残酷的,是不近人情的,所以总有人想着去一个充满了梦和黄金的地方,就不必面对残酷了,梦想就可以生根发芽了。
有的人说这样的结局设计是对中国的蔑视,难道导演特地设计了中国偷渡者的场景是为了发泄对于偷渡者的愤恨吗?
还是不必这么义愤填膺,现实如此,不承认也无用。
再来看电影的名字,《加州之王》,开始看到的时候就想到了《狮子王》,称之为王,无非是表明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罢了。
回到现实,他的女儿还是要面对苛刻的老板和艰难的生活。
难道他最后留下的寻宝所得的金子就可以让女儿一辈子顺风了吗?
如果把它看作是儿童读物的话,那大概是这样的,“从此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其实,他留给女儿的是单纯和疯狂的资本。
黄金并不能将人从现实当中解救出来,而心灵可以让人暂且拥有童话的心境。
这才是他一辈子为女儿得到的一切。
<加州之王>的故事在一个环境很单一的小镇里展开,虽然有时间跨度和历史渊源,但是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关系都很简单,空间范围也有限。
这让整部电影脉络清晰,情节饱满,同时也非常单调。
有一些细节本来可以更精简,带给人瞬间惊喜,在这部《加州之王》里却显得太重了。
比如,大提琴和二手车,其分量相当于一个配角。
摄影非常讲究,但是有点喧宾夺主。
有关主角父女的特写,尤其是半侧面特写非常多,并非每一镜头都有表演意义或支持剧情必要。
镜头导致两个深刻印象:Michael Douglas表演非常精彩!
Evan Rachel Wood特别漂亮!!
同样,因为环境单一、主题重点比较平庸-还是理想化的寻梦和亲情,情节也没有过多的野心,影片的很多细节和引用显得意义不大。
比如那些二维活动插画,传教士的经历,疯人院的过去,乐手的身份背景等等...和后来整个故事的发展只有一个因果关系,没有更进一步的意义。
小区新邻居和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和主角父女单调的人际关系有一种明显的对比意图,但是,在《加州之王》中,这一类有点社会指向的情节少的可怜,使主要人物过分隔离了现实。
和现实保持距离,虽然加重了童话色调,却容易丧失情感基础。
结尾和开头的新闻呼应不错,感情重心也有一个比较踏实的交代,但是和通篇带来的感受一样: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特意营造了一种童话色彩,穿插了不少动人的细节,也有温馨的搞笑、出色的表演。
但是,加州之王还远远不能比肩《大鱼》或者《天使艾米莉》,就更广阔的人文和社会意识上,还缺少寓意~~~即使和我前两天刚看完的同样童话色彩的《鹰与鲨鱼》(Eagle vs Shark,07年的新西兰影片)比起来,也显得单纯有余,力道不够。
给满分昨天看了高分电影《加州之王》,讲的是加州一对贫穷父女查理(迈克尔·道格拉斯)和米兰达(埃文·蕾切尔·伍德)的故事。
故事属于温情类的喜剧。
#### 剧情这一家庭的生活长期处于社会中下阶层,依靠妻子的手部模特工作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丈夫查理热爱音乐。
或是因为生活压力?
发生争吵,在米兰达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
之后父女两个相依为命,米兰达也很懂事的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父亲的生活,但是可以看出家庭状况之后并没有得到改善,比如迫于生活压力父亲不得已当掉了象征自己音乐梦想的大提琴。
之后因为某种原因,父亲入狱两年,并且伴随有精神疾病?。
两年时间,米兰达15-16岁,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误会(母亲以为她跟着父亲、父亲以为她跟着母亲、社区和学校也存在同样的误解),年幼的米兰达得不到应有的援助,不得已休学靠在麦当劳打工赚钱糊口和积累学费。
两年后,父亲出狱,出狱后痴迷于寻找传说中的西班牙宝藏(线索来自监狱医院图书馆的一名传教士笔记)。
16岁的米兰达仅需负担家庭开支,同时在试图劝说父亲未果后,加入了父亲寻宝的行列(歪果仁的思维怎么这么不一样^_^),需要说明的是,寻宝的开支也是米兰达在负担!!!
= = 父亲并没有工作。
中间各种欢乐,各种小矛盾、小温情。
最后,测定藏宝地点在Crotco商场下面,半夜闯入后,被警察发现,父亲为了保护米兰达,将米兰达捆绑制造胁迫假象。
单人潜入挖开的地下水道,继续寻找宝藏。
没有人找到查理的尸体。
查理下水前给米兰达留下的超市小票指向了一台洗衣机,里面都是黄金?(似乎不太合理)#### 影评影片处处可以感受到父女之间的情感* 女儿米兰达对父亲查理的宽容和照顾。
“I can stop you ,can I?”“No”于是就加入了父亲令人不能相信的寻宝计划,及其宽容,要知道这时,她还要去负担家庭开支。
米兰达从未抱怨过,几次怨言也是在父亲做出及其离谱的事情之后(PS:卖掉她每天用来上下班的代步小车---一辆只要几十美元的破旧老爷车),尽管在这个时候,说出抱怨和对父亲“梦想”的打击话语也是及其勉强“不要逼我这么说T T,根本不存在什么宝藏T T”。。。
父女俩一起测量、寻宝、潜入Crotco超市探测地形、单身参加派对窃取钥匙、夜间潜入卖场开始挖掘。。。
多么疯狂的举动ORZ* 查理做这些的目的是要给女儿不一样的东西宝藏自然能算是一种特殊的礼物,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家庭(女儿)摆脱中下阶级,当然不得不说他的做法是欠妥的,不去找工作,通过自身工作减轻米兰达的负担并支持探险开销,甚至有当掉车的举动(当然,后面意识到车对女儿的重要性之后,当掉了发誓后再也不当的大提琴去换车),向银行贷款支付挖掘机款项(没有偿还打算)致使房子被银行回收。
最后的最后,用生命给女儿带回了宝藏这一礼物。
### 温情外国电影中,这是我十分喜欢的一个类型:充满了温情、宽容、想干就干、乐观等各种美好的情绪。
或许是文化不同,中国的电影中很难看到这样的选题,一般情况下“中下阶层=贫困困顿”“出狱后不切实际的梦想=家庭矛盾、愁云密布的灰色生活”“七大姑八大姨的劝说”“最后一切要回归现实没有宝藏”。
一般播放的主流电视剧、电影都是这个套路吧。
(哀愁)中国电影的套路**缺乏宽容、想象,然而现实**,这是中国社会生存的主流价值观。
美国电影的套路**宽容、积极,相信梦想**,典型的美国梦。
* 之所以喜欢这一系列电影,或许更多是因为生活中对于种种缺乏宽容、蔑视梦想现象的不喜欢,所以才会向往那样的观念吧。
* 米兰达对父亲的爱与宽容,及时是强调孝道的中国社会,也没有什么人能做到吧。
不得不说,中国社会对于孝道的基本要求是“吃穿用度”,而忽视了父母的精神世界。
米兰达不仅做到的生活给养,还使父亲能够快乐的去追求梦想而不会有太大精神负担,实在难能可贵!
* 查理的做法我不敢赞同,但是他的执着精神确是实现梦想的必要特质。
梦想需要勇气和执着!
wes anderson附体了么挖出河沟都翻版jimi hendrix还有那个印度人 哈哈哈我也想把我的贝斯卖了换辆车啊 要求不高就旧版高尔夫或者斯柯达就好最后上岸的中国人那句粤语太抖擞精神了
十一月,气温骤降,北方大雪,南方大雨,已经闹了很久的甲流让我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与人群保持着距离。
立冬刚过,天空再次呈现日全食般的奇观,白昼如夜,雷雨交加,有人欢呼着世界末日来了,而我更愿意相信是这个世界病了。
生活一如既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前随手翻看《古诗源》,念着“帝力于我何有哉”,还是睡不着,不如看电影吧。
打算继续靠恐怖片来振奋日益麻木的精神,可是跟这个越来越可怕的世界相比,还有什么恐怖片能让人真正感到恐怖呢?
点了根烟,胡思乱想了一会儿,然后,《加州之王》就宛如一束温暖的加州阳光,射进了午夜的小阁楼。
一个是从十四岁就开始独立生存的女儿米兰达,一个刚从精神病院出院的父亲查理,这对父女,像这个世界上无数对父女一样,却又是独一无二的组合。
他们的故事从一个梦开始,到回归到梦一般的现实,片中角色在九十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次并不刺激却意味深长的冒险之旅,观众也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过了一段心路历程,继而回过头来重新认识自己。
据说“加州”的名字来自于16世纪时期一本西班牙文骑士传奇小说,一个名叫马托雷尔·加尔巴的作家用他天才的想象力虚构了一个叫做“卡拉菲亚”的地方。
这个与世隔绝的传奇之地到处是黄金,热爱自由的亚马逊人和各种各样古怪的野兽居住在洞穴里,宛如天堂般祥和。
查理的角色定位很像是向往自由的亚马逊人与古怪野兽的混合体。
面对疯狂的父亲,米兰达既没有苦大仇深的表情,也没有任劳任怨的姿态。
她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支撑这个家,养活自己和父亲。
查理一心想着找到宝藏,给女儿一个真实的美好的未来,让自己对女儿的爱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传说。
米兰达从反对父亲寻宝,到帮忙一起勘测现场,挖掘洞穴,再到正告父亲一切不过是个传说,直到最终成为一个见证传奇,相信传说的人,她最后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因为那一箱黄金,也不是光着身子站在海岸上的中国男人,而是为了她的父亲查理。
她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当时没能跟父亲一起跳进那个通往地下河的洞穴。
她知道查理在那里一定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这部拍摄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的小成本独立制作再次说明了一个真理———时间换不来质量,时间只是用来验证质量的,因为我们的确看过太多号称十年磨一剑的泛泛之作。
有人批评迈克尔·道格拉斯在该片中的表现,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无知的亵渎。
道格拉斯在该片中扮演的分明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一个神经病,而是一个神。
他的表演迥然不同以往,这是理所应当,也是恰如其分的。
尽管跟老戏骨配戏有很大压力,但是埃文·蕾切尔·伍德还是成功塑造了米兰达这个角色,我相信这个女儿无疑将成为无数女儿中的经典之一。
寻宝,父女情,梦想照进现实……这些早已被拍到烂俗的题材,经过导演兼编剧,也是原著作者麦克·卡希尔的处理,重新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在这个大片泛滥的时代,类似该片的独立电影无疑起到了守护心灵的作用。
宝藏存不存在其实无关紧要,至少我们已经收获了勇气和爱,这就足够了。
曾经我们都有着寻找宝藏的梦想,如今我们每天匆匆忙忙只靠一张彩票活着,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被人当成疯子的人,为了找到传说中的宝藏,痴心不改,奋不顾身,我们忍不住感慨:在这个世界做一个疯子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昨天晚上,看了一场电影《加州之王》,中央六台电影频道放的。
我冷落家里的电视已久,若不是何西和号南到家中玩,估计我还不会宠幸她。
电视就好比朕的皇后,体面地挂在客厅最显眼处,还得做个背景墙来衬她,虽然地位无比尊崇,可朕久未临幸她。
而电脑则是贵妃,躲在深宫卧室里的床上,朕天天抱着她过夜。
可是来了邦交使者,皇后还是要搬出来镇镇场面滴,所以暗哑已久的皇后,突然发出声光魅影。
邦交使者何西号南在《加州之王》登场的时候就退朝了,各回各家,而我却被剧情吸引住了。
皇后就是讨厌,偶尔宠幸她一次,她还不肯放低身段,居然在我看得入迷的时候插播广告,我只好抽空收拾邦交使者的作案现场,各种瓜子壳零食袋饮料瓶。
陪我过一次夜,皇后居然插播了三次广告,我才得以看完一部电影,真不容易呀。
《加州之王》看了一半,才发现剧中父亲的扮演者是迈克尔.道格拉斯,主要是络腮胡遮住了他的真面目。
这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独立电影,单亲家庭,刚从精神病院出来的父亲沉迷于研究古西班牙教皇留下的宝藏。
从小的很懂事,要养活自己,要提防父亲自杀的女儿,虽然不是很相信父亲的狂热想法,却还是陪着父亲踏上了寻宝之旅。
整部影片剧情非常荒诞狂热,许多地方用常理推敲根本行不通,可就是荒诞地惹你哈哈大笑。
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小人物苍白生活中的亲情和梦想是片中一直在传达的主题,荒诞得让人笑,温情得让人哭。
影片最后,女儿打开箱子,被刺眼的金光照亮了美丽的脸庞,而中国人,也终于到达了加利福尼亚的海滩。
父亲的尸体警方一直没找到,影片中交待的也很隐晦,他潜入地下河,游到深处,手在摸索着什么,然后扔掉了氧气瓶。
我一直以为后来会有海滩父女相见的镜头,可居然没有,影片就结束了。
我后来看豆瓣上的影评,很多人认为父亲已经死了,可我这个乐观主义者,只相信《基督山伯爵》、《肖申克的救赎》这类的故事,所以,我一直觉得,那个父亲没有死,他找到了地下河的源头,逃出生天了。
两极精神紊乱(bipolar)病人的生活仿佛是变化莫测的海洋, 一会儿是愉悦欣然阳光普照, 一会儿是阴暗狂躁风浪滔天。
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希望,他们要根据古代地图挖掘宝藏, 他们对世界充满了绝望,他们要在家里挂根绳子上吊。
查理就是这么个人, 自己癫狂不说, 还把些耸人听闻的看法传给了自己天真的女儿。
这个可怜的孩子,对母亲的印象就是她那双做广告的手, 母亲离婚出走后她就一直和荒唐的老爹做伴。
小小的她过早地承担起这个家庭, 不得不辍学去打工。
年轻的她却持着与人隔绝的态度。
对抗这个疯狂的生活, 女儿早熟冷静理智,富有心计。
然后随着故事慢慢展开,我们看到“有其父必有其女” , 在她的冷漠之下, 是对世界丑恶的厌恶反叛,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对童年的怀念, 是小女孩永远长不出的对父亲的崇拜,因为他们是探险家,是万事通,是流浪的乐手,是我们的保护神。
她想让父亲认清现实,又不忍心泼灭父亲心中的希望,难道没有一点复杂矛盾的心情希望父亲这次是对的吗?
追踪着西班牙传教士的脚步,他们不断发现线索向传说中的宝藏靠近, 结果却一下子碰上了石头。
测量结果宝藏偏偏埋在大量贩店Costco下, 故事一下子变得矛盾重重,激转急下。
他们在太岁头上动土, 不管有没有宝藏,结果都不会太妙。
两难全的结尾,是对观众的安慰, 对查理来说, 重要的是,和女儿同心协力追梦的这段时间,是真实的生活。
要听爸爸的话,相信California dream。
电视上居然译作“怪人寻宝”。不过也差不多。女主角那时候看起来就很早熟啊。跟《西部世界》里差不多,虽然相差了十年。再次让我看到美国人的愚蠢的真实
什么鬼
挺无聊的
套路化的美国独立电影已经成型,一个好莱坞大牌褪去光环饰演生活中的平凡人。
查理找到第一个金币的时候我就知道编剧想干什么了。看完就一个感觉,“哦”。爱喝心灵鸡汤之类的小清新们一定喜欢。我这种木头人是开不出花了。
喜歡MD這樣的扮相
welcome
why did Michael Douglas take this movie, it&#39;s just bullshit.
lovely charlie后半生的魔法师
什么跟什么?
一团散沙
有温情,有幽默,但是总觉得故事有点简单了。
慵懒的叙事,跟加州阳光一样的感脚
细节都经不住推敲
看点只有女主美颜
我有个很爱搞的爹
查理老爹没有死.........
三星半
瞎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