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刻都在发生奇迹,当我们是弱者时,我们总是清楚地知道,嘲笑别人的人无比愚蠢。
总会有这样的时候,我们的信仰被人攻击,行动被别人置疑,那个时候,我们是可怜的霍顿,正直的镇长;也总有这样的时候,我们嘲笑别人的无聊,不齿别人的所作所为,那个时候,我们是心术不正的袋鼠,是自以为是的主席。
然而,我们永远不知,在我们的世界的天空中,有一头不为我们所知的巨象,在我们的世界之外,有一个不为我们所知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本身,也许可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
但是,我在我的世界不能犯规,你在你的世界,笑我无所谓。
《霍顿与无名氏》是一个不错的动画片,讲的是一头名叫霍顿的大象偶然发现一粒尘埃上有一个小世界,于是它千辛万苦把这粒尘埃运送到安全地点,拯救了这个小世界。
看完以后觉得挺不错的,也没深想,后来在豆瓣上闲逛,看到一些影评,才发现敢情这部片子很有来头,它改编自苏斯博士的儿童文学作品,是隐喻五十年代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的。
回过头来一琢磨,好像确实有很多政治隐喻,比如,政府掩盖真相,排斥打击异己分子,集体无意识,愚民教育等等。
然而奇怪的是,在看片子的时候,我完全忽略掉了这些,甚至看到有人说,“强烈的政治隐喻却让我感动得流泪”,我却在想,这不是大惊小怪吗,这种隐喻明喻不是在很多作品里都有吗,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里隐喻的算不上强烈,也算不上深刻有创意。
这个念头突然令我警醒,是什么让我越来越麻木呢,莫非它的隐喻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以至于习以为常,最终完全没反应了。
又或者,类似的隐喻明喻看得太多,最终现实并没有因此改变,让我们集体性冷?
第一个跳出来说国王光屁股的小孩是勇敢的,第一百个跳出来说同样话的小孩就太贫了,大人们肯定说,好了,我们都知道国王光屁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前面已经有99个人嚷嚷了,你就不能说点有创意的?
谎言重复100遍不会变成真理,但重复100遍的谎言会让大家习以为常。
年少无知的时候听崔健的《一块红布》,并不知道他是搞隐喻,后来看乐评才知道,原来他说的是那个,太牛逼了,虽然他的歌很难听,老子也一定要崇拜他。
好几张唱片之后,我却发现老崔基本没什么进步,还在隐喻那个,翻来覆去隐喻那个,于是,我就不爽了,老扯这些事儿贫不贫啊,看来老崔不行了,老了。
再后来,年纪大了一点,我突然理解了老崔,因为他隐喻的那个一直还在那儿,根本不曾改变,只是我们开始人模狗样步入既得利益者的行列,以至于忘记了那个,而对于那个确实应该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一直讲到那个不再那个为止。
最重要的是,人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有这么牛逼的隐喻了,而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在干啥呢,对不起,咱们还有儿童文学作品吗?
因为一个晚上接连看了两部烂片让我无比愤懑就顺手翻来 Horton Hears a Who调节下心情,理由很简单,它是动画片,憨态可掬的Horton一定很好玩。
结果好玩是好玩,可还是把我给看哭了。
既然这样,还是从电影原著说起。
原作者是美国人最引以为豪的儿童文学作家苏斯博士,他的作品被当作启蒙读物,成为两代美国人的童年记忆。
原作出版于1945年,正逢麦卡锡主义肆虐,苏斯博士借大象霍顿之口宣扬民主思想。
响当当的反派角色袋鼠夫人无疑是典型的右翼分子做派,凭借一根长舌煽动着森林的宁静。
与此同时,群众们往往是盲目和不知真相的,这种盲目的热情极为可怕,他们以最良好的初衷最善良的心灵做着最具破坏性的事情。
苏斯博士的原作太有预见性,他似乎在冥冥之中已经预见到在半个多世纪后一个东方民主国家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或者说,历史是会重复的,历史是可以重复的。
我们所做的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演历史。
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无名镇所有的人用尽全力的喊出“we are here!we are here!"的时候眼泪掉了下来,是我太容易被感动还是这里面真的有种打动人的东西。
高兴的是电影清新幽默的风格并不让它沉重的政治隐喻显得臃肿,深刻中不失可爱,呵呵,算是老少皆宜。
近两个月没有写过影评。
并不是没有看电影,相反,最近看了不少优秀的片子。
以致我觉得有必要再看一遍在发言。
并且,这些片子都有些沉重。
只有一部是例外。
就是霍顿与无名氏。
那么请让我现在,给你们讲一个轻松的故事: 一粒果实从树上掉下来,会对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这样的问题想一想都是十分有趣的吧。
可是它竟然就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建立在一粒灰尘上的无名镇的居民过着安逸的生活,没有人能发现他们,也没有人会打扰他们。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百年,这一天,他们突然被这颗冒失的跌落地果实击中,他们的世界被抛像天空,飘啊飘啊就被在森林里玩耍的小象霍顿听到了灰尘上传出的尖叫。
善良的霍顿费尽周折才把“灰尘”接在一朵苜蓿花上。
自此原本好端端的小伙子霍顿就花不离手了,并且他居然还和无名镇的窝囊镇长通过下水道聊上天了!
为了把随时会有危险的无名镇转移到最安全的地方去,霍顿宁愿爬千山、过万水、穿过悬崖上一踩就塌的长长的吊桥,被嘲笑、被误解,甚至顶撞森林里自以为权威的袋鼠。
也要把灰尘上的无名镇送到森林里最安全的山顶的山洞里。
自负傲慢的袋鼠不肯相信灰尘上有国家,坚持要霍顿丢掉苜蓿花,为了不让她认为“不正常”的霍顿危险的思想“毒害下一代”,袋鼠不惜找来愚蠢又凶恶的秃鹰帮忙。
最后秃鹰把苜蓿花扔到了苜蓿花从中,霍顿找啊找啊(个人认为这里也满好的,不用再找了)快要放弃的时候,终于如遇神助般找到了还是被一阵风吹来的无名镇。
可是故事没结束呢,袋鼠又煽动召集了森林里的动物一起把霍顿绑了起来然后抢过了那个苜蓿花,准备煮了。
一如所有美国片的桥段,在“最后关头”,无名市市民集中力量大喊 “we are here”,让其他所有动物都听到了,于是证明了无名市的存在,最后大团圆结局。
也许每一粒灰尘上都有生命,也许每颗尘埃都有感情,是不是用心倾听,就可以发现新的世界?
或者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浩瀚的宇宙,连一颗尘埃都不如,可我们却都是真实生动的,也许我们的声音微不足道,连生命,也不足挂齿,或许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只是“苜蓿花”上的微粒,请不要沮丧,请相信总有人能听见,来自灰尘的声音。
重点介绍一下片子中出现的不明动物“萨莉”,最后她轻轻呼出一口气,也像灰尘一样,飘到太空中去了。
但我要强调的是,她的样子,真的是好可爱好可爱哦!
以下是在网上看到的一片评论,是我没想到的,但不得不说他真的深入分析了的。
也许说的也对吧。
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本来都没有觉得,但是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开始发现了问题,主要是开始于那只说俄语口音英文的秃鹰。
再把剧情从头到尾的理一遍,轮廓就清楚了。
大象霍顿就是美国,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象征的是目前执政的共和党政府(共和党的党徽就是象)。
它是森林里最强大最“温和”最有“爱心”的动物,不仅教会所有其他小动物知识(美国文化对全球的渗透),还保护他所能保护的所有东西。
袋鼠是中国,反对所有他认为不对的东西,而且颇有一些号召力(这一点上有点说反了吧,除非它单指的上合组织)。
秃鹰是俄国(所有的猜测都从秃鹰这里得到的最终证实,因为秃鹰干脆就是说的俄国口音),武力强大,与袋鼠(中国)的交情从表面上是还可以但实际上是相互利用,袋鼠就直接和他做了交易让他去从霍顿(大象)手里把那小东西抢过来。
而最后的那个无名市小世界,不是指的西藏就是指的台湾。
我认为它指的不是科索沃,因为里面秃鹰这个角色明显是俄国,而且多了一个袋鼠;除非如果是秃鹰直接要毁了无名市,那么就可能是科索沃了。
如果从它的推出时间来看,应该这里是指的更可能西藏。
霍顿在最后被全世界包围(天,美国人不是真这么猜测自己吧 )让他交出无名氏小世界的时候,他告诉无名氏“快点发出你们的声音,越大越好!!
”然后无名氏小世界的人全部都开始大喊 “we are here, we are here”,最后声音终于冲破了重重阻碍让全世界都听到了,然后全世界包括袋鼠在内才“知道”原来那里真的有个世界,然后这个世界最终得以被全部人“承认”。
恩,是的,3月14日的时候“无名市”的确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全世界也都听见了。
最后霍顿看到失落的袋鼠在旁边郁闷的时候,还跑过去给了他一片COOKIE,就是这一片COOKIE哦,两人冰释前嫌,袋鼠还温情的为小世界打了一把伞遮阴,也就承认了它的“存在”。
2008-05-09 09:10 不不不,与政治无关,2018年5月12日,我们也是那个苜蓿花上的世界。
2008年出品的这部《Horton Hears a Who》着实无趣,可见没有故事的弱智动画切不可看。
全片主旨大约是“坚持自己的真理”、“尊重别人的观点”、“强权造就的服从必会推翻”、“新一代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真理与存在的声音总会出现”……如此这般的主流价值观在生硬无趣的表达方式下不断重复的结果就是死撑着看完却觉得浪费时间。
我很小的时候,总是若有所思地发出类似天问的小小疑惑,和很多小孩子一样,我会想,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小红小刚小明或者Tom,Mary甚至蚂蚁飞鸟小花小草.我也会想宇宙无限大,"无限大"是什么概念,我总觉得宇宙以外还有某种深不可测的物质或者力量,这个世界难道就那么大么?
我一直不相信世界就那么大,我并不是唯恐天下不乱但是我真的相信除了人类,不管在什么地方还是会有生命.我想也许我们所谓无限大的宇宙,对于那样的生命而言就是一颗浮尘,而我们世界的浮尘或者微粒里,也许还有个一个世界.想了一些年以后,浪漫主义儿童期过去,现实世界的琐事就将我的幻想能力吞噬了.我不得不面对青春年少情窦初开,还有考试,分数,未来.慢慢地我不再独自去思考这样深刻的问题,我有更多的事情要想,想完了中考想高考,想完了高考想工作,贯穿其中的还有怎样使自己变得更漂亮优雅,怎样与周围的人相处,怎样学会独立坚强,怎样拍拖还有该选什么样子的男人将来结婚生小孩.这是一个不归路,我知道我将来还会变得像任何一个中年妇女一样,有更多的事情要想,想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维持婚姻,怎样教育小孩,怎样在人到四十的时候渴望自己风韵犹存又顾影自怜.人生不长,原来最浪漫的时期是儿童,那种想象力,永远让自己艳羡.所以看了《Horton Hears a Who》,二十一岁的我觉得深有共鸣,这迟到了十几年的理解万岁现在喊起来也为时不晚,幻想版童年呼啦啦再次展开,琐事浸泡下的夏天里,请让我变到六岁去丛林里找到Horton,跟他来一个同志式知己般的热烈拥抱.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小时候都发出过哲学家一样的思考,都对着镜子想过那些无疾而终的唯心主义问题,都曾经觉得自己异于常人而必定是一个天才儿童.但是天才儿童们长大了,就发现天才的只是儿童了.那些幻想能力和强大的浪漫主义能量在无所顾忌的时期里,幼稚但是可爱.十几年后的我们永远望尘莫及,只能对着这部电影重温,微笑,怀念,和稍微感动.来一段短短的夏日清凉.因为,我们都用想象力创造过这个世界.
这是一部超出了预期值的动画。
过后了解才知道,它有一部富含政治寓意的小说改编,难怪比其他儿童动画多了几多深刻的桥段。
主角是一头样子很贱的大象,名叫霍顿。
他的配音是金·凯瑞,实在是太合适了。
看着这头大象宛若金凯瑞转世。
所谓的无名氏,是霍顿偶然发现的一粒灰尘(speck)上居住的一群神奇的生物。
知道一粒灰尘上有如此之多的生灵之后,霍顿决心保护它们,却遭到了以反派Boss为首的动物们的嘲笑。
反派Boss既不是大灰狼也不是老妖怪,而是一只袋鼠,有孩子的母袋鼠。
该Boss的必杀技是煽动群众,这一点显然和其他卡通片不同。
原著小说作者是想借此讽喻当年使美国陷入白色恐怖,人人狂热而人人自危的麦卡锡主义,简单说就是反共狂躁症,在此就不展开叙述了。
煽动群众的威力不是凶神恶煞的大灰狼能比拟的,当人民群众成为暴民,世上的一切美德和真理就会被轻易践踏,本片如实的反映了这一点。
本片暴民的代表就是大猩猩,香蕉炸弹威力十足。
当暴民的疯狂达到临界点,霍顿和灰尘都危在旦夕。
这一场景似曾相识,寓意十分明显。
本片还有不少深刻之处,诸如袋鼠的哲学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看不见听不见的东西便是不存在的”,甚至连大象霍顿走木桥时候也有“我想着轻身体就会真的轻”的唯心主义观点。
而本片的世界观—大象看灰尘上的世界的视角和灰尘上的人们面对上帝一般的“空中隐形大象”的视角和思维亦颇为意味深长。
当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本片仍是一部相当生动的动画片。
除了威猛的暴民大猩猩外,在配角里我找到了两个亮点。
一是这个黄色毛球状疑似萌物,不过,不要被它的外表所欺骗,它其实是个狠角色。
另外便是灰尘上的呼呼市长的儿子,名叫jojo。
坚决执行“沉默是金”的他有着90后的外形与淡定,他在本片中面对聒噪的爹无奈而淡定的一言不发,直到影片结尾说了2句台词唱了一句歌词。
当然,沉默的他一定是深藏不露的,他是最后的救世主,用极具创意的办法从袋鼠受众拯救了灰尘世界。
相信他的魅力能感染不少观众。
本片的亮点不只是这些。
例如它的画风和多彩多姿的人物配音。
听到秃鹫的意大利口音和呼呼国里的女博士的卷舌音了吗?
除了我们在上面看到的3D风格,看看霍顿处于yy状态中时候的画风:推荐哦。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一开始看简介,想起那句佛家偈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不过老外应该不懂佛教,我想,剧本的作者是不是从那首很有名的《Auguries of Innocence》里得到的灵感呢?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原著是一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写的,讽刺当时大行其道的麦卡锡主义。
而在现今我们身处的国度里,即便是这么轻松有趣的动画片,人们也很容易再次联想到所谓的政治隐喻。
所以有人说这是关于独裁与民主的故事,关于人权,关于集体无意识,关于弱势群体的声音……我相信其中可以挖掘出很多很深刻的东西,但是我的第一反应却是,这首先是关于imagination的故事。
最初,我们乐意去想象,去相信一切。
然后我们学会了怀疑和否定。
我们的大脑被条条框框限制住,越来越泾渭分明。
我们被教会不要越界,踩线。
大家似乎都很安全,很安全的被束缚住了。
可是,这些你被教会的解读世界的rules,真的无时无刻都是正确的么?
有时候,你能否跳脱这一切,回到最初,再试着去想象,无所顾忌的想象一下?
最重要的是,不要惧怕,而是去相信你的想象?Hug your imagination.不要忘记,这是那么美丽的东西。
所以,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单纯可爱轻松幽默的关于最初的想象的故事。
因为,它从头到尾都那么好玩哎。
连反角都是虚张声势而又笨拙搞笑,一点都不邪恶,充其量只是恶作剧。
还有那头可爱又搞怪的大象。
大部分时间它都很自在很快乐。
只是它在那片美丽的一望无垠的苜蓿地里执着也又有些绝望地寻找那朵花,不,那颗尘土时,还真是很有些悲伤呢。
还好最后它找到了。
它一直坚持,a person i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 it is.我爱这部片子。
这当然是一部宗教宣传片。
我们就是无名氏,活在一个不相信有神存在的世界里,只有市长作为一个信徒,发现了有神在宇宙之外的存在。
神却是一只大象,活在一个不相信有我们存在的世界里。
袋鼠女士等扮演了魔鬼的角色,要毁灭我们的世界。
我们的宇宙相对于神的世界来说,只是花朵上的一颗粉粒罢了。
神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过渺小不代表不存在,渺小不代表我们就没有生存的权力和作为人的尊严。
市长扮演起联接人与神的人间救世主的角色,大象则在人间之外,用“person is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默默地拯救着我们的世界,不管我们是否真的相信他的存在,他默默地,善意地对待着世间的一切。
作为一部好莱坞架构的寓言动画电影,全片的主题思想以及内容架构在最初10分钟就已经铺垫好了,后面就是具体的娱乐过程了。
以上是我在看了三分之一后的一些感受。
后面估计还要把朋友间的相互信赖、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等宗教所宣扬的爱的道德加以表现和肯定,自我献祭和牺牲的内容与这个片子的目标市场(儿童)的接受能力不相容,应该会被回避。
没有哪一部动画片像这一部能够让我如此感慨。
两年前,在第一家公司里,正是由我主要负责这部动画片的儿童立体书的制作开发与批量生产。
如今,看着屏幕上一幕幕再也熟悉不过的画面和人物,不禁感慨万千。
虽然制作书刊读物远远没有电影那么蕴含着高科技含量,可是,书中每一个机关设计都凝聚着工程师的智慧与流水线上工人的汗水啊。
而今回想起来那些细节,都觉得历历在目。
这本书是由Random House公司开发设计并出版发行的,设计师是伟大的David A. Carter先生,做pop-up设计的人应该对他不会陌生,之前他的One Red Dot & Blue Two系列都获得了国际性的大奖。
总之,和大师级的人物合作,真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幸。
06年年底的时候,我们接到了这个项目,当时Random House给了一本设计师的白色手稿样(我们称之为 white dummy or mock-up)和简单的书本规格,报完价之后,大概觉得我们公司的价格合理,所以就开始了漫长的开发阶段。
在当中实际的开发过程中,David有太多的修改和反复,所以彩色样稿我们打了三次,白色样板更是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最后才通过,才终于可以进行正式的大货生产了。
大家一定对影片当中Horton在漫天苜蓿花海中寻找那一粒尘埃的情节所感动。
在书本中,设计师最初的想法是用粉色植绒来表现那个场景,中间有一条之字形的小路,Horton的背后安置了一个滑轮,当读者翻到这一页时,可以拖动Horton(拖动的同时,Horton自身又在旋转)来表现他寻找的艰辛。
可是,最后因为实际操作的问题,植绒厂家并不能够精确的表达出每一朵苜蓿花的形状(实在太微小啦!
),所以这个植绒的创意只好放弃。
还有那条JoJo最后登上去吹喇叭的楼梯,呵呵,我也太熟悉了,就是最简单的反折来表现立体的效果。
David对细节的要求很是严格。
有一朵花的花瓣应该向上,而工程师做成了向下;捆绑Horton的绳子太紧;当书本打开,公仔站起来背后的颜色与背景不符等等问题,他都一一不厌其烦的标注在退给我们的样书上。
其实,要理解这些问题不难,难的是怎样有效的解决。
尽管每一个设计师反映回来的细节我都全部完完整整的翻译给工程师,找他们面对面沟通强调,可是当他们满口答应没问题而第二天送上的新样板依然错误百出,那是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明明对客人答复了eveything is under control, new samples can be sent out today,可是此时此刻你不得不扯上弥天大谎来搪塞过去为什么samples just can be available by tomorrow!更有考验你承受力的是供应商,明明样板已经OK,可是到了真正生产大货的时候,他告诉你质量达不到样板的要求。
你会觉得你就是个两面受气的受气包,客人死命催你货期不能延迟,供应商不紧不慢说你们公司去年拖欠的款还没有付呢。。。
唉,我觉得自己就像小蜜蜂一样,嗡嗡的飞着找一个一个大佬,写邮件给每一层上级去解决这些不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
。。。。。。
一切总算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了,客人居然又在最后的advance copy这一关投诉我们书本有dead dog的smell!真是要崩溃了~你能想象出10万本书同时打开晾在车间里的情形吗?
总之,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这样的。。。
嘿,现在想想这些可爱的一幕幕,觉得虽然辛苦,可是毕竟体会了实实在在的从开头到结尾认认真真的做一件事情。
那些痛并快乐着的日子,真的多么美好。
Horton的故事在两年前我就知道了,而且还是那么那么的熟悉。
(我曾经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过做校对并找出有一个单词不是图形是图像啊!
)如果说Horton教会了我什么,那么,毫无疑问的,一定是他坚定不移的意志。
呵呵,谢谢你,可爱的大象,在读完你精彩故事的同时,你也教会了我怎样去生产你。
:-)
好无聊···
很无聊~
2008/07/10@光明
为了剧情而剧情,再说这个世界观概念在2000年后已经不算惊奇的了。
连动画都开始老俗套了
很好的题材~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一部很有哲理的动画片 符合曾经对于这个世界的许多幻想 配音阵容很好很强大 中间恶搞日本系动画的镜头很好玩 动画造型很可爱 尤其是小星球上的那一堆女儿们
大象和一朵小花的故事 难道不想看么?
一沙一天堂
We are here!!!
很一般。太说教
Very Cute
略显幼齿。
大象的确可以跳舞
殊不知我们的世界只是一粒微尘 (如果原声再好听点的话
强行说教最无趣,动画片何必那么生硬的谈政治。
概念不错,但影片质量就麻麻
情节很不错的。
原著不错技术尚可
看过比较无聊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