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要是现在死掉,那我一定会疯掉,如果从单纯从电影的角度上来纳尼亚拍的一点都不好3星都打不到,故事编的很松很空,特技不好,演员不好,神马神马都不好,但是他是纳尼亚所以一切都不重要 情节空洞无所谓 人物不好看无所谓 故事不好也无所谓都无所谓了 真的 只要我能看见那只叫阿斯兰的狮子,看完这电影我是蹦着回家的,因为我又看见这只狮子了真好,我爱他爱到骨头里 一个朋友陪了你20年,我爱我的阿斯兰跟这个电影已经毫无关系了 ps,我恨死导演了,我心里这么这么这么这么爱的一个故事你拍的这么烂,我真想掐死导演。
pss,当哈利波特大行其道的时候,为了某种莫名其妙的坚持,坚持不看,坚持不去电影院,终于等到纳尼亚拍成了电影。
导演你就拍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
距离上一部,已然有近三年的时间了。
彼时看第二部的心情,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部的副名,叫做黎明踏浪号。
电影结束之后,我一个人坐在那里,思考了很久。
我忽然意识到,直到第三部,我才真正看懂了纳尼亚传奇。
【诱惑:永远不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带着责任,同样,在承担责任的同时面临的诱惑也常常让人无法抗拒。
而这诱惑,常常与内心深处的欲望紧紧相连。
就像Lucy想要变得更漂亮,Edmund向往权力和财富的顶峰,等等。
Lucy在梦中念了变美的咒语,结果她变成了美丽的姐姐Susan,参加了浪漫的酒会,但自己却消失不见,似乎全然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
恐慌之下,Aslan的一番话点醒梦中人,Aslan说,Lucy,这是你希望的吗?
你要做你自己,不要期望变成他人,永远不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是啊,永远不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Aslan的一番话,也点醒了我。
怀疑自己,期望自己变成某某,我多么像Lucy。
觉得自己不够好,世界上没有那么简单的捷径,念个咒语就能让自己变成期望的样子,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材,无论是学识还是修养,无论是地位还是成就。
Edmund在欲望的池塘边与Caspian兵戎相见,那一刻心底的欲望暴露无疑。
那个魔幻的池塘,任何物品,包括人,丢进去都会变成黄金,如果能够带走这些财富,那么世界首富非他莫属,他与妹妹Lucy,就不需要寄人篱下,如果杀掉Caspian,他可以统治纳尼亚,而不用屈居人下。
只要这两项中的一项成立,即算如愿以偿。
这与现实世界多么相似,多少患难与共的兄弟手足,因为权力与财富,可以自相残杀,因为想要成全内心的欲望,不惜消灭对方。
通过自己的力量,战胜内心的诱惑,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就像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诱惑的瞬间,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作何选择?
最关键的是,我们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看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
【信念:只要坚定不移,就能实现梦想。
】Lucy与水手的女儿躺在岛上看星星,女孩问Lucy,妈妈还能回来吗?
Lucy回答说,一定可以,只要坚定不移,就能实现梦想,这是Aslan说的。
从第一部“狮子,女巫与魔衣橱”开始,我就很喜欢这个名叫Lucy的小姑娘。
兄弟姐妹中,只有她的信念最为坚定。
她几乎代表着最纯洁的一面,真诚、美好、热情、坚强,一步步走来,她与Aslan之间的感情,最为亲密。
而信念的缺失,确是很多成人的共同点。
我们常常以自己已知的经验来判定未知的事情,应该怎样,可能怎样。
还没有开始努力,就认为结局必定失败。
可是,真的尽全力了吗?
我在彼时以自己的立场拷问自己,忽觉汗颜无比。
公考,BEC,工作,感情,我原本可以做的更好,原本可以没有那么多遗憾。
那么容易退缩,如果可以更坚定,如果可以更努力,是不是,就可以实现梦想?
【珍惜:不要只看着失去的东西,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更为重要。
】Caspian之所以搭上黎明踏浪号踏上征途,其初衷就是要寻找失踪的父亲和台尔玛七伯爵。
据说,找到Aslan的王国,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父亲。
而在翻卷的高大浪潮面前,Aslan告诉他,父亲所在何处,需要他自己去寻找。
一旦往前,便没有了退路。
Caspian最终放弃了前进。
他说,我想明白了,不能只看着失去的东西,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更为重要。
我失去了父亲,但是我还有我的国家和我的人民。
如果我放弃他们,父亲永远也不会原谅我。
这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吧。
Caspian很早就失去了父亲,在叔叔的阴谋之下艰难的生存了很多年。
历经了艰辛,终于到了Aslan王国的入口处,却只能选择无功而返。
而我敬服这种舍弃的勇气。
我们所有人,都会在人生关键的时候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题。
或艰难,或痛苦,选择A就必须舍弃B,不论你选择的那条路,是风景独好还是荆棘密布,都是自己需要勇敢承担的收获或代价。
无论舍弃的那个B,有多么美好的景象,都已经与你无关。
而选择的这个A,也许并不是完全一无所得,即便是荆棘密布,拥有了披荆斩棘的勇气和能力,也未尝不是一种收获。
所以,同样应当珍惜。
【成长:你们长大了,所以,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回到纳尼亚。
】这是Aslan对Lucy临别时的箴言,因为长大了,所以,这是最后一次回到纳尼亚。
那么,纳尼亚究竟是什么?
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纳尼亚。
在这个纳尼亚王国里,我们曾是自己的King or Queen,我们曾经纯净如Lucy,勇敢如Peter,也许温柔美丽如Susan,也曾自私如Edmund,我们曾经都经受诱惑,曾经为捍卫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曾经为我们所珍惜的一切坚强抗争,而最后,我们终将成长。
Lucy问Aslan,我还能见到你吗?
Aslan说,我会在你的现实世界中存在,也许会换一种身份,有另一个名字,现在,只是让你们提前了解我而已。
而你的Aslan,又是谁?
三年了。
成长快乐,亲爱的自己,亲爱的你。
《纳尼亚之黎明踏浪号》有一个很亮很亮的亮点:扮演 EustaceScrubb的 Will Poulter。
要说明Will Poulter同学好在哪里,得先说一说Eustace Scrubb小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C.S.Lewis笔下的Eustace是个自我中心的讨厌鬼,喜欢抱怨,没有礼貌,自以为书读得好,很傲慢,用爱德蒙的话说“是个ass”。
Pevensie家的孩子每年不得已才去拜访他家,彼此都讨厌对方。
这一次爱德蒙和露西通过一幅图画进入纳尼亚(前两次是衣橱和车站),把尤斯塔斯也带进去了。
尤同学去到纳尼亚,上了黎明踏浪号,觉得自己是被一群野蛮人绑架了,拒绝相信纳尼亚是另一个世界。
他什么都抱怨,口头禅是“到了下个港口我要去找英国领事馆。
”《黎明踏浪号》写得最好的是尤斯塔斯的成长,我很高兴地发现电影版演得最出彩的也是尤斯塔斯。
当然,这样的角色容易出彩,不过选对人还是很重要的。
Will Poulter两条淡眉毛45度角上挑,两只小眼睛总是闪着怀疑,嘴角含着刻薄和嘲讽,整个一乖戾不讨人喜欢的样子,一开口就是喜剧,浑身是戏,有他在绝不冷场,把爱德蒙和卡斯潘都比了下去,虽然他们是大帅哥。
话说第一部《纳尼亚》上映是在2005年,我写它也正是五年前的今天,现在想来简直恍如隔世。
《纳尼亚》一直是比较适合10岁左右孩子看的童话,这一部也是如此。
《黎明踏浪号》感觉比《卡斯潘》好一些,跟第一部的风味接近,是很好的圣诞家庭电影。
第N次呼吁:别小看给孩子看的电影。
当然对我来说,Tilda Swinton演的白女巫作为爱德蒙的心魔一直出现,实在是有点腻味。
花生米昨天收到的圣诞礼物里有一本《纳尼亚》,她今天看了电影回来在翻那本书,对我说:“原来第一本是《魔术师的侄子》,那个故事讲什么?
”我说:“等家里做完装修,妈妈把那本书从书堆里找出来给你。
你看完《哈利波特》就看《纳尼亚》吧,那套书比较容易读。
”“为什么彼特和苏珊不能进入纳尼亚了?
”“因为他们长大了。
”“为什么长大了就不能进入纳尼亚了?
”“因为大人没有想像力,不相信纳尼亚的存在。
”“那你相信吗?
”“我有点相信,可惜C.S.Lewis觉得大人都没有想像力,他不让我进。
”“C.S.Lewis是谁?
”“就是写这套书的作者,他是个了不起的作家。
”“为什么大人不相信有纳尼亚?
”她还是想不通。
“比如说,你忽然对我说,你去了另一个地方,在那里过了好多年,还做了王后或公主,现在回来了,而这里的时间只过了一天,你觉得我会相信你吗?
”她笑了,不再追问。
很实话说,比起哈里波特系列,我更喜欢看纳尼亚传奇系列。
原因很简单,我喜欢看让我的心灵有收获的电影,而不是被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特技效果震撼后,仅仅让眼睛有收获的电影。
对于我而言,每一部电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都是一些格言警句,这也是纳尼亚传奇最不缺乏的,例如:“You are nothing if you don’t believe”这句话是那只小老鼠Reepicheep出场白。
我第一反应就是掏出我包里的纸记下了这句话——如果没有信心,我真的什么都不是。
“Defeat the darkness outside? Defeat the darkness inside first!”这句话是魔法师的临别赠言。
是的,勇者斗恶龙的故事很容易,但是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往往并不是外在的,而是我们自己——击败有形的大海蛇很容易,击败无形的烟雾很难,而最难击败的对手是自己内心的欲望,无论是Lucy对美貌的欲望,Edmond和Caspian对权力的欲望,Eustace对金钱的欲望,还是那七个勋爵面对的各种各样的欲望,才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敌人。
“Extraordinary people have extraordinary mission…I will stay with you”那个令人讨厌的小男孩,其实可以想象成我们身边每一个令人讨厌的人。
他只会抱怨,谁相信他会是Extraordinary people?
但是,Reepicheep在别人都唾弃他的时候训练他,在他因为贪心被诅咒成龙的时候帮助他,在他流泪的时候说”I will stay with you”,在他面对困难害怕的时候鼓励他,我们谁能做到?
“When you choose to become others, you will lose yourself.”这句话我印象最深刻,是Lucy在正视自己之后,对仰慕她的小妹妹说的一句话。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而且重要的,对这一点的信仰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能活下去的核心。
“I focus too much on what I lost, not what I have.”这句话是凯斯宾王子在最后的时候说的——也是我经常回头会发现的东西。
当然,每年写总结的最好的地方也在于这里,这是个感恩的好时机。
(以下部分为剧透)《纳尼亚传奇3》中已经成年的苏珊和彼得没有再被召回纳尼亚,而即将年满18岁的埃德蒙和露西也被阿斯兰告知是有生之年最后一次来到纳尼亚,再之后几部系列的主角变成了他们尚未成年的表弟尤斯塔。
正如《圣经》中耶稣多次表示:你们若不回转像孩子的样式,断不可进神的国。
纳尼亚是一个孩子专属的世界,唯有纯净的童心能够获得简单的快乐。
除了愉悦儿童,《纳尼亚传奇》还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宣扬福音。
许多中国观众并不了解,C.S. 刘易斯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在牛津大学任教期间写了不少基督教福音作品,其中最著名就是这套《纳尼亚传奇》。
刘易斯写《纳尼亚传奇》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奇幻故事,来传扬基督精神,帮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理解《圣经》要义。
刘易斯坦言,狮王阿斯兰就是耶稣的象征,而白女王代表撒旦,露西四兄妹代表亚当夏娃的后代:人类。
《纳尼亚传奇1》中阿斯兰为拯救出卖兄妹的埃德蒙牺牲,然后复活,其实就是象征耶稣为人类赎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复活升天,成为人类救主。
《纳尼亚传奇3》则传达着基督信仰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患难和试探中成长。
基督教所谓试探就是魔鬼撒旦的诱惑,而撒旦会针对各人的欲望设下不同陷阱。
如,露西遭遇了美貌的诱惑,企图用魔法书获取姐姐的容貌;埃德蒙则遭遇了权利的诱惑,与凯斯宾王子争当老大;新出场的小表弟尤斯塔则被金钱诱惑,被诅咒变成火龙。
然而,一切患难都暗藏着神的美意。
黎明踏浪者号上的所有成员,在磨难中学会了信心、盼望、爱、忍耐、勇敢、悔改等重要品质,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着自己的蜕变。
改变最大的当属尤斯塔,他从一个自私的讨厌鬼变成了英勇献身的战士。
片尾,阿斯兰告诉孩子们,他们之所以被带到纳尼亚,是为了他们能在自己的世界更好地了解他。
http://simonhuanghe.blog.163.com/blog/static/75762392011013375752/
黎明踏浪号的确不是纳尼亚传奇中最出彩的一部,相比于前两部也没特别的超越,反而在特技和故事诉述上不如前两部,节奏不够紧凑,情节也有些拖沓,在奇幻冒险题材的电影中,这一部,只能说水准很一般。
可是,就像哈利波特系列一样,不管哈利系列拍的如何商业化,故事诉述如何的拙劣,每一部哈利电影还是会吸引大批的观众到影院去看,而纳尼亚传奇也是如此。
相比于哈利波特系列,我个人更喜欢纳尼亚系列,哈利电影故事局限在一个学校,而纳尼亚传奇式一个国度,一个冒险的国度,探索的国度,在这里,你能更加畅快的感到探险,流浪,体验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的快感,而这些,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所以,就故事,或者说书而言,我想,伴随着纳尼亚系列长大的孩子更赋幻想的。
最后,还是希望纳尼亚以后的系列会越拍越好,毕竟,这个系列承载了太多跟随他长大孩子的梦,那些孩子通过原版的书籍,通过电影来寻找一个自己的纳尼亚国度.....
2005年冬看的第一部纳尼亚传奇,当时片中的Lucy还是个带着婴儿肥的小小姑娘。
今日在第三部纳尼亚中一见,果然长大许多,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而演她小哥哥的这位同学,也长成小帅哥一枚。
至于Susan,比第一部中更漂亮了。
很好。
故事还是一贯的纳尼亚叙事风格。
倒是看得出一些寓意来。
由于C.S.刘易斯本身是宗教人士,他的纳尼亚作品中具有很强的宗教涵义:被诱惑控制的人受到惩诫,在彷徨困惑的时候得到神的指引和帮助(我觉得狮王阿斯兰是作者脑中上帝的化身),光明最终战胜了黑暗。
而鼠勇士Reepicheep最终选择留在阿斯兰的世界,似乎是神职人员的影像(选择了永远追随上帝)。
故事的开场和结局首尾呼应,水从油画里涌出和收回的特技做得相当逼真连贯。
情节与节奏也安排得不错。
CG做得很棒。
作为一部魔幻电影,我觉得它比今年的《爱丽丝漫游仙境》同《哈里波特》都更甚一筹。
我在香港看的是周五的五点半场。
全院只有三四十个人,青少年占了很多。
相信这部电影的观众都是带着看童话、科幻片的心态而来的。
如果没有比较深的基督教背景,很难看出剧(或者是原著)中一些情节和对话的寓意。
在《狮王、女巫和魔衣橱》里,狮子阿斯兰是牺牲的基督是最明显不过的。
不认识基督教的人很难明白。
在《凯斯宾王子》里的信心。
以及这一集里关于人内心的各种引诱:财富、权力、外表。
书的作者是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当然他在很多情节与对话里都带有基督教信仰。
信仰有多深就看得出有多深。
结尾时阿斯兰说:在你的世界里我有另一个名字。
那就是基督教的神。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原著有七本。
现在拍了三本。
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其他四本都拍成电影。
我很期待 The Last Battle 。
我喜欢温暖明亮又幸福快乐的电影,很不幸,它们多半是卡通动画片,小半也是拍给孩子们看的低龄电影。
可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依旧孜孜不倦的热爱着每一部看完感觉暖烘烘的电影。
纳尼亚传奇,是一个误入魔法世界的故事,这个故事又长,又不是特别精彩。
当絮絮叨叨,惹人烦的讨厌鬼抱怨狂Eustace对着海鸟说话时,仍然能让我乐不可支。
其实,我不是想写主角们,也不是想写大帅哥王子和阿斯兰,我想写的是那只老鼠,那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的老鼠。
电影的最后,大家都因为各种牵绊不舍得离开时,只有这只老鼠,丢下佩剑,面对滔天巨浪,奋勇直前。
他的眼神明亮且坚定,再多的荣耀加身也无法抹去梦想。
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老鼠啊!
看着他小小的身影,我想起了冰河3里疯狂的巴克,勇敢的砍断绳索,巨石滚滚而下,淹没所有平稳安定,他选择了自己热爱的生活,即使无比艰险。
理智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总是特别感同身受的喜欢那些坚持梦想的人,也许别人眼中他们冲动又疯狂,贫穷又可怜,可是…..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以同样的心情在看待碌碌无为意志磨灭的我们呢?
这部系列作品的剧情和票房一直呈正比,第一部在对的时间和恰如其分的宣传下成为了当年的节日票房黑马,之后在新鲜度逐渐散去和影片硬件下降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票房滑铁卢,来到第三部剧情上已经完全像个外传一般,平铺直叙罕有波澜,甚至连看电影的小孩子们都不再尖叫。
现在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一种为了记忆延续的行为,影片最后孩子们和狮子阿斯兰的对话大概反映了电影制作团队的一种心态:这种情况下不知道电影的下一部是有还是没有?
最后的结局依然是战胜海怪,告别离去。
很无聊。
21世纪居然有这种片子.......杯具!
Lucy越来越漂亮了!为啥老在Susan面前自惭形秽呢,我觉得比Susan好啊。这部就应该是完结篇了吧
犯困电影……估计是2D转3D的,基本没有立体效果……
作为儿童向的,四星,可惜我是成人
原来是这熊孩子~
真的不咋地,虽然我非常喜欢这个系列。太幼稚了,打斗完全没精彩度。电视剧水准的电影。虽然如此,看到最后还是有点感伤,正因为如此我才很喜欢这个系列。
没劲。没看完。
好难看噢~~~
特技真心不错.
各种虚张声势,各种刚刚吊起来的观影快感瞬间给出无聊的分解,这一趟冒险旅程实在是无趣到家了。在这个世纪,还拿着传统、正面的童话圈钱,这一招基本上已经不灵光了。
原著的作者是不是yy得有点过了,一水主角动不动就是国王王后陛下的。还是爱哈波那种精英暗黑气质。
從此。向納尼亞告別。
作为一个卖萌片,完全没有萌点实在很扫兴,而且童话就童话吧,还非得讲什么老掉牙的道理。看完后努力回想,也没有想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和第二部一样依旧是过于成人化的动作冒险片,魔幻这次彻底成了一个标榜自己的标签。★★☆
越来越不咋地
非常喜欢
这个是拍给儿童看的吧
幸好是别人请客看的
一条狮子折腾一群人,一个国家啊。。
我觉得还行 小孩子看看嘛
啥玩意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