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这帮老亮剑在一部电影里出现就已经很了不起,还管他好坏,但是里面的几个主角都已经老了很多,李幼斌,下面的骑兵连连长,这些都老了。
剧情当然是一如既往的烂喽,就写了一场小的战役,然后几个人在那边打狙击战这个衣服比较凶当然要怎么去说还有里面这些演员都演的太用劲了,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就是一个片段打了一个小的战役,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这个导演肯定是一般般,就是吃了一点那个亮剑的后遗症。
剧情=片名。
看得出剧组是想要还原一场真实而残酷的阻击战,所以连剧情都没有设计,直接搞了一个毫不花哨的阻击战出来,做成了电影。
可是,阻击战,导演跟编剧都没有见过啊,那咋办?
只好参考塔防游戏,就是两个口出怪的那种。
敌人好像一波一波的怪物,除了一波更比一波强之外,毫无智商可言。
我方则是哪里需要去哪里,灵活支援,定点防守。
也没有什么计策谋划,就是硬刚,最后刚赢了敌人,拖慢了对方的步伐,完成了阻击任务。
于是影片结束。
总体索然无味,但是聊胜于无。
真实,是我最大的感受,真实还原当年抗战的场景,服装走心,道具走心,演员走心,细节走心,剧情虽然简单,就是一场掩护兵工厂撤离的阻击战,本来嘛,这类剧也不需要复杂的情节,需要的是展现先辈抗战的精神,这部片子完美的展现了,真实的还原让人很有代入感,看得我两度落泪[流泪]第一次是战士夺下连长手中手榴弹冲向坦克时,再也忍不住了,第二次是特务连集体高喊没有孬种时,小女孩流泪我也跟着流泪。
最后的结局感觉很暖,连长和小女孩活了下来,这就是未来的希望,不是一部让人看了绝望的电影,虽然我们都知道抗战最后我们胜利了,但仍要传递希望,结局很暖,因为小女孩从一开始就牵动着我,我怕她会死,最后看着她活了下来,内心欣慰。
秀才的恐惧,是人性真实的体现,面对死亡,谁不会恐惧,但我们的战士克服恐惧,冲向敌人的时候,他们都是英雄,我很欣赏兄弟连里的一段对话:爷爷你是英雄吗?
不,但我和英雄一起服役。
能活下来是英雄,那些牺牲的更是英雄。
绝对是精品的国产战争片,细节做的太好,道具、服装、化妆加鸡腿!
导演加鸡腿!
在国庆期间看这个,也是很有意义,感谢导演让我能看到这样的好片子,国产影片之光啊
算是电视剧版的分支情节,优点在于对电视剧还原的挺好,从演员到布景设置原班人马,缺点是过于刻意了,人物脸谱化严重,都是优秀的演员但自己重演经典的自己还是有点难度的,而且岁数大了不好超越,国庆档期支持国产吧。
影片时间不算长,短期内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晰确实难度也比较大,碎片化有些严重,情节部分有些过于儿戏了,这可是战争啊,你死我活的。
在祖国生日来临之际,很荣幸和主创李幼斌老师和王韬一起观影。
每次冲锋的号角吹起时,勇敢的战士们总是能勇往直前,奋力抵抗。
相信他们心中必有信仰,信仰自己的理想,信仰中国共产党,信仰胜利一定属于人民!
那种誓死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精神 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 牢记历史,砥砺前行!
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繁荣昌盛!
就一个司令员来讲,其价值应该在于指挥全军作战,而不是在一个小型的没有太大意义不撤退的阻击战中牺牲。
这种看似满腔热血的牺牲从整个抗日战争的角度来说是一种鲁莽的牺牲,并不值得提倡和鼓吹。
当然电影本身想要展现的报国热忱无可非议,只是一个司令员在这种场合牺牲的的确确不符合逻辑。
此外,大家都提到的战士给老乡冲锋枪之后自己提着砍刀杀了进去这个细节自不必多少,相信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军人都不会做出这种难以置信的事情。
我要是你,我就不要!
你们就使劲毁!
毁天毁地毁情怀!!!
冲着老戏骨,冲着老李!
好吧,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作为一个红色青年,我真的很抵触这种编剧。
布防阵地很多人扎堆一个点防守?
一个炮弹就打的没战斗力了,山炮一发打坦克正面把坦克打炸了?
编剧难道不知道坦克前面的护甲是最坚固的?
在南门炸坦克,为什么要一个个去跑很远炸?
为啥不能等坦克靠近了炸?
还有很多浮夸的艺术渲染,真的很尬。
王韬在南门门洞里那个“鬼子冲锋了,进入阵地”那个镜头真的很尬。
电影不要这样拍了,消费大家爱国情怀?
伟大的烈士们不需要这种浮夸的艺术手法去渲染!
因为他们本身就很伟大!
致敬革命先烈!
无名川、八佰、甚至中国医生,再到生死阻击,可以说是对中国电影发展现状的警钟。
1.可预判的剧情:一个硬要讲而讲的故事,并不在于让观众有感而发,自发的融入到剧情内,而是想要通过红专正强拉硬拽的把观众带进来,就想在看一个哭闹着要玩具的小孩一样,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你也知道他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真的没眼看,归结原因就是目前中国的导演与编剧们许多真的肚里没货,或者自己真的没有这样的感受,而是根据国家氛围强写一个剧本…爱国人的可悲,真正电影人的可悲。
2.肤浅的人物形象勾画:我们喜欢李云龙因为他不完美,或者他很真实,他或多或少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着自己向往的元素,这些人物很聪明,很有能力,甚至有时候还有点狡猾,做的事情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拍案惊奇的。
而不是一个一个只知道舍生忘死的木头人,做着一个个肤浅的决策,这样的人是有距离感的。
3.“无伤大雅”的选角与服装:当“嘎子”指导员上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部电影的“为人处事”之道,一个“关系户”就几秒钟镜头,没什么的,这样的处世之道怎么可能拍得出好电影。
毫无工匠精神与那种一眼看!
这个角色就是他了!
那种神韵…,李幼斌的英气被他那顶厚厚重重的棉帽遮蔽了一大半,越是这些小细节越能看出一个剧组是否用心,这些是骗不了关注的。
因为明星流量、人情世故而选定点角色,以及无伤大雅的定妆都将会是埋葬这部电影的伏笔,以及陪葬的那些被抢了档期、经费紧张的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200万可以拍得出来的亮剑,而几千万砸不出来的上海堡垒。
资本裹挟着的民粹主义是我们当前电影发展的一种现状,甚至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缩影。
喊着祖国666的人,很有可能是真的在民族与国家存亡之际,最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人,习大大说过青年人要有理想,祖国有希望。
我们只是在这片纷杂的利己主义的声音里呆的太久了,我们只是没发声不愿意与傻子吵架而使得缺少一种共鸣,希望我们都能进步吧。
一开始啊,剧情还能勉勉强强说得过去。
但是最后都完成了任务了,还要留下做无谓的牺牲,理由是确保群众更安全,有多少群众?
司令员也是个不合格的司令员,让八路的精英:特务营的战士,就这样白白的牺牲掉了。
留着以后打更多的鬼子不香吗?
群众的生命安全固然重要,但是战士们的生命就不是生命了吗?
就拿来随便造?
影片整体代入感及格,不足缺陷是有的:李幼斌表现太沉稳、生硬、看不出感情,史兰芽、疯老头的戏份意义何在?小女孩勉强为了煽情、上价值而生硬存在影片中…
爱奇艺上可以看了,真不咋地呀。
演员阵容强大,但毕竟是快餐,没啥营养
十一在家就看抗战片了
三星给那些老戏骨们还有电视剧的情怀。自知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但是看看导演本尊实在看不下,人可不貌相又能咋滴。
你也要带着老婆赚这个钱吗?还是人情社会必须接这个单?老李啊,你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看了评论,吓得我赶紧给了一星,然后直接关了视频软件!
确实一般,剧情很一般,表演也一般。但还是为解放军战士的英勇点赞!
一般般,有点神剧了。300人狙击几千人,真敢这么说
把氢弹投进富士山口,看烟花四射~
好多《亮剑》老演员参演。老李是副司令员李致远,百团大战后日军大扫荡时,为了掩护后方医院/兵工厂撤退,率领特务营弟兄几百人在马家堡拖住几千日军。日军老套路 炮兵轰、步兵冲、坦克顶,甚至最后放毒气弹……打得很惨烈 活力相差太大 尤其坦克冲阵地 真心拿命填…打到预设时间后,为了掩护群众撤退,继续战斗。最终除了营长陆天泽带着小女孩小黄狗撤走。全部英勇牺牲。
导演跟本带不动这些老戏骨,导演缺乏经验很多场戏都是连不起来的感觉,转场问题严重。积累失败经验吧。分镜表这种基础工作感觉出了问题
还行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看
挺感人的
5.5分
不说文戏了,单纯说武戏。拍的太杂乱无章了,近战就是双方单纯突突突,毫无观赏性,看看05亮剑里反扫荡那段是怎么拍的。
众多亮剑老戏骨回归,还有浩二,全程也基本都在打,战争很残酷,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不怕死的中国军人
还没看完就来评分,看到很多亮剑原班人马,虽没有亮剑好看。但是我还是要给5星。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我们祖国人民的幸福人生。感恩!依旧看着电影泪流满面
好多地方槽多无口,尊重一下基本逻辑吧……补一句,影片最后出来的几段文字比整部影片加起来更震撼更催泪,这么好的题材,希望能拍得对得起它。
烂片,消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