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印象中国内上映的第一部恐怖片,而且是西班牙恐怖片。
鉴于看《叶问2》这样的功夫片部分观众都反应强烈,我就很好奇在电影院看恐怖片会是什么效果。
好奇害死猫,今天我基本是被观众吓死的。
出于避免旧伤复发的考虑,这次让部分观众坐在右边,然而上次反应强烈的部分观众这次没有抓人也没有咬人,不是因为其定力大增,而是本片其正眼看了的部分不足总片长的20%。
可惜耳朵不能完全堵上,所以不时还能发出一些让影片威力大增的音效。
真正始料未及的是其他观众。
左侧一帅哥一白衣女,携带一巨大的包,一看就不是等闲之辈。
果然他们最终成为了影片的主角。
片头字幕闪现,此女就大叫一声,我隐约感到此次观影体验将是非凡的。
随着影片渐入高潮,她一次次划破影院天花板的高音成为了这部电影最吓人的部分。
她的男友也随之渐入佳境。
影片中出现了一排洗衣机,此女躲在巨大的包后面小声的问:“这是什么..."男友冰冷的说:“这是焚尸炉。
”全场观众的心脏随之受到又一次强大冲击。
然后镜头迅速切到一鸟语花香之处,此女顿时忘了前一秒的焚尸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喃道:“好漂亮的花哦" 让人血压上升之余还能流下十滴汗。
随之影片迅速进入下一桥段,此女也迅速切换状态,只是这次时间仓促靠错了边。
看恐怖片,左右各有一女埋头在肩,不由人不产生幻觉。
赶紧看她男友有没发作,只见他正咬着自己的手腕自顾不暇。
环顾四周后发现,全场基本上是两两抱在一起,有一男一女,也有两女,是否有两男不详。
一个负责尖叫一个负责解说,平均一半的票被浪费了。
右边是一对本地男女,评论员型。
女主角(荧幕上的)搬开一个尘封已久的盖子,一阵漆黑,全场尖叫之后发现是一个地道。
评论男怒骂:“五册那,个地(第三声)道(第二声)哪能嘎哈宁!
”后面的两女显然是高手,由始至终淡定的评价每个角色的长相,”这个女人,虽然蓬头垢面,但是侬窥到伐,有一种母性的美..." 宛如在看杜拉拉。
影片高潮来临,左后方一女提前发出了一声持续5秒的尖叫,之后迅速听到另一女声:“我...我不认识你!
” 正在这时左边又出了状况,白衣女抓男友没抓着,一把抓到了男友左边的女观众,于是我们又收听到了2倍当量的轰炸。
总之一个座位的空间完全不能满足其活动需求。
还是说说电影本身吧。
其实这部电影充其量是一部惊悚片,没有血腥、残忍、恶心和凶煞的画面,有的只是一些镜头的使用和灯光的投射。
网上有观点说这是鬼片,也有说都是幻觉。
我个人倾向于鬼片,毕竟这样结尾才够温情。
影片的立意不是吓人,而是歌颂母爱。
由于我所在的放映厅观众过于恐怖,我看此片没能深刻体验母爱。
在一个恐怖片放映厅的屏幕前面对观众摆一摄像机,就能拍成另一部电影。
很期待以后能有更多在影院的惊魂体验,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优秀专业的恐怖片观众。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大量剧透分析,慎入!!!!!!
[以下影评夹杂大量网上的未知出处的影评,加以整理,也夹杂了我的一些理解进行完善] 故事梗概:Laura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可能是因为她的身体比较健康所以后来被一户人家收养了而离开了孤儿院。
而她的玩伴们因为身体健康上都有毛病上而没有人家收养都留在了孤儿院。
在这不久,孤儿院里的几个孩子们发现了天生脸部畸形丑陋的Tomas,他们偷走了Tomas的头罩并把他放在了海滩上的洞穴里,Tomas去洞穴里找他的面具,但是再也没有出来【关于Tomas的死我觉得是由于他进入洞穴找面具,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后来由于涨潮,将洞穴隔离为孤岛,没有办法逃出,溺死在洞穴中】.Tomas的妈妈Benigna就是在孤儿院工作的女工因此怀恨在心,而用慢性毒药害死了孤儿院的5个小孩【5个小孩死得缓慢而痛苦,这一部分可以从灵媒进入孩童的房间发现他们被折磨致死】,并把他们的尸体肢解了,混杂上碱性化学物质放进大口袋里,藏在了教堂大厅的墙壁中,但是却留下了一些痕迹(比如残疾用的破支架,以及头骨残骸)。
Benigna从此离开了孤儿院,隐姓埋名。
她一直深深地被失去儿子的痛苦折磨,她做了一个Tomas模样的布娃娃,并把它放在婴儿车里,像对待真正的婴孩一样推着婴儿车到镇上去散步。
很多年过去了,已经结了婚的Laura在丈夫的帮助下回到了孤儿院,并准备重建被废弃的孤儿院来以此照顾身体不健康的孤儿们。
Laura和丈夫也收养了一个出生就携带的HIV的孤儿Simon,(Simon对自己是孤儿并感染HIV都不知道,只是知道每天他都要吃药。
) 。
在重建孤儿院的过程中,陈旧的床都被焕然一新,许多房间也被重新粉刷,还添置了不少新家具。
这花费了几周的时间,但是平静之下,不安的灵魂正在躁动。
Simon有几个想像出来的朋友,只有他能看见,大人都看不见。
但是爸爸没有在意,只是随口说“他只是想去有小伙伴的地方和他们一起玩。
”(这句话是双关语啊。
)Benigna拿着有关Simonb病情的资料,以社区义工的身份来拜访Laura。
(资料因该是她通过Email盗取的)Benigna提出应该让Simon受到更好的治疗但是被Laura拒绝了。
【其实Benigna想在Laura 家找一份工作,而趁机把那些留下来的痕迹销毁而以防自己犯罪的事情被暴露,所以后来一天Laura 才发现了Benigna慌张的逃走】Laura 一直忙着重建孤儿院,并没有把Benigna放在心上。
当Laura带Simon去海滩上的洞穴玩耍时,很明显地Simon 看见了Tomas 的灵魂,并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了一路的贝壳,这些贝壳在第二天早晨都堆在了孤儿院的门口。
Simon画了6个小孩子的画(即是Laura的5个玩伴和Tomas),现在Simon 应该是已经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了,但是除了Tomas以外并不确定他们的名字。
第一次的硬币游戏。
Simon 发明了这个游戏,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关于自己病情的文件【虽然没有看文件,但是Simon已经从6个玩伴口中知道他自己病的很重了,以及他是父母领养的孤儿】。
在孤儿院的建成庆祝宴会那天,Simon想玩另一个游戏(其中包括那个门把手,以及装着他宝藏的柜子。
【这里可以理解为第二个游戏实际上最初都是Simon为妈妈准备的,和鬼魂没有关系,他想和妈妈玩,但是妈妈不理会,在后来妈妈以为是鬼魂给的提示玩的游戏】)但是妈妈Laura完全没有理会他并且还打了他。
Simon十分委屈而生气,他没有锁门,然后跑去了那个他早就发现了的地下室。
他穿上了在地下室发现的衣服以及头罩(其实都是Tomas的衣服),然后报复性地惊吓了Laura,然后又回到了地下室,等着妈妈Laura来参与他的游戏并亲自来找到他。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里也可以理解成那个头罩小孩其实是Tomas的灵魂,因为Tomas曾经在那个地下室居住过,他恐吓Laura也许是为Tomas鸣不平。
因为Tomas小时候就被Benigna强制地关在屋子里。
唉谁让Tomas是个可怜的畸形儿呢,他的命运也许注定了只能非常凄惨。
】Laura在寻找Simon的过程中无意地撞倒了金属支架,她把支架重新摆放好(不幸的是支架恰好堵死了地下室的门)。
因为找不到儿子,Laura疯狂地冲向了海滩去寻觅儿子的踪迹,并且隐隐约约在洞穴口看见了头罩小孩的身影。
因为Laura不知道Tomas,她以为那个是Simon。
到底这是真实出现了的还是想像出来的,谁也无法解释了。
Simon 不久便意识到了他被困在了地下室,他开始敲打墙壁。
接下来几天后,Laura都听到了这些声响,那些Simon 敲打墙壁的声音,以及Simon从长年失修的楼梯上掉下来的声音。
但是她并没有把这些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
后来她发现了那些布娃娃但是他并有想到这和Simon 的门把手游戏有关,还有和Simon 消失有关。
因为那个车祸, Tomas 与 Begnigna的过去浮出了水面。
一位灵媒受邀来到孤儿院,接触那些小孩子的灵魂。
灵媒说道,他们并不是什么真正的鬼魂,而只是被留在这个孤儿院的一些“意识”,只有特定的人才能接触到。
灵媒在被催眠的状态下走进了过去的小孩子们的房间(证据是那个时候的灯塔还亮着,以及家具都还没有改变)。
但是她没有看见Simon,可能因为是Simon已经死在了地下室,而灵媒并没有去地下室。
灵媒告诉Laura有时已死亡靠得很进的人可能会看见一些一般人不能看见的东西。
Laura在继续的门把手游戏的探索中,发现了那些被Benigna害死的小孩子的尸体,但是她仍然没有解开她儿子的游戏的谜题。
丈夫劝Laura离开孤儿院一段时间,但是Laura坚持她要在孤儿院单独呆两天。
她服用了大量的药物,并且还原了孩子们原来房间的样子,自己传上了孤儿院女工的衣服,还去摘了小时候大家吃的黑莓,让5个布娃娃坐在桌前,给她们每个的盘子里放上了黑莓,完完全全还原了她小时候和5个小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的情景。
接下来发生的事可能就要看大家各自的见解了,谁也说不清着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只是想像。
Laura用小时候玩过的木头人的游戏引出了小孩子们,并在小孩子的指引下找到了地下室,顺着楼梯而下找到了还活着的Simon .(其实这时楼梯已经断了,只能说明Laura已经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催眠状态下了,或者说应证了那位灵媒的话,接近死亡的人可以看见那些已经逝去了的事物留下的“痕迹”。
)当她从催眠状态中醒来,她发现她怀中抱的是儿子的尸体,才明白了到底发生的什么。
她抱着Simon 回到了小孩子们吃黑莓的那个房间,又吃下了大量的药物,放回了那个丈夫给她的金属饰物(表明她已经找回了亲爱的儿子。
)她这是看到了5个小伙伴而儿子都站在了她的眼前,Simon 开始给大家讲故事。
(看到Laura的小伙伴抚摸着已经长大了的Laura的脸庞,高兴的说“啊,是Laura,你们快过来啊”,大家相拥在一起,还笑着说着彼得·潘的故事,说Laura真的长大了,像彼得·潘里的温蒂一样长大了,结婚了,而彼得·潘还是永远长不大的时候,我真是感动得要哭了。
想来只有Laura离开了孤儿院,脱离了这个像魔窟一般的地方,她长大了。
而其他小孩子真的是再也长不大了。
这些小孩子们真的很可怜,他们没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身体,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长大,就让我们祝愿他们都住到了彼得·潘的永无岛上,像彼得·潘一般永远也长不大,过着快乐的生活吧。
)在故事的结尾,丈夫来祭拜了Laura和孩子们的墓,并在地下室口看见了别留下的那个金属饰物,他露出了笑容。
(他明白了妻子找到了儿子,所以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吧。
) 百度百科剧情解析:劳拉在孤儿院长大,被领养走的那天,她和她的5个小伙伴还在一起玩“木头人”的游戏。
劳拉走后,另外5个孩子在和管理员的畸形儿子托马斯玩耍时,恶作剧地把托马斯一个人留在了海边的洞窟里,结果海水涨潮,托马斯溺死了。
5个孩子由于太小,并没有受到惩罚。
托马斯的妈妈由于仇恨,将5个孩子杀死并把尸体分别装袋藏在了小屋的墙洞里(具体怎么杀的,是被管理员毒死的,她为她的儿子托马斯报仇,影片中主人公看录像时,画面中有吃甜点的一幕,应该就是那次毒死了所有人)。
而孩子们的鬼魂,一直在这个楼宇里徘徊、哭喊。
多年后,劳拉和丈夫、领养的儿子西蒙回到孤儿院,这里早已经不再是孤儿院了,但劳拉想把这里小规模重建,继续抚养5、6个孤儿。
西蒙是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孩子,按照常规,他的生命可能十分短暂。
也正因为他即将不久于世,因此他可以看到那些孩子们的鬼魂(按照后来“灵媒”的理论),并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先是海边洞窟里的托马斯,后来是楼里的5个孩子),还知道了楼梯下储物间里的密道和托马斯的小屋。
对于西蒙的“胡言乱语”,劳拉和丈夫并没有放在心上。
托马斯的母亲得知孤儿院要重建,找到了西蒙的资料,冒充社工前来打探消息。
为了销毁犯罪证据,晚上她拿着铁锹来到小屋,结果砸墙洞上木门的响声惊醒了劳拉,被劳拉发现后仓皇而逃,领子上的徽章却遗落在墙洞旁。
西蒙和5个孩子们玩藏宝的游戏,孩子把他的币藏在了劳拉隐瞒西蒙身世和病例的抽屉里。
西蒙从文件和托马斯的口中,知道了自己的事。
他拉着妈妈一起做这个游戏,按照寻宝的线索,拉着妈妈一直到打开抽屉,暗示妈妈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
在妈妈仍然躲躲闪闪不告诉他实情之后,他大声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爸爸妈妈和西蒙谈心,让他放心,西蒙却开始怀疑他们的爱。
孤儿院开始收养孩子之前的party就要开始了,西蒙在窗边看着别的孩子来到自己的家,想到他们可能分享妈妈的爱,心里有些失落。
这时妈妈走进来让他下楼迎接客人,可西蒙更希望妈妈和自己在一起,因此他强烈要求妈妈先和他去看“托马斯的小屋”。
西蒙的要求在忙得团团转的劳拉看来无异于胡搅蛮缠,情急之下劳拉居然令自己都吃惊地打了西蒙一个耳光。
西蒙捂着脸蛋,眼睛里充满了怨恨。
妈妈留下他,自己下楼去招待客人。
西蒙去了托马斯的小屋,换上了托马斯的衣服和马铃薯袋子头套。
劳拉不放心西蒙,回到楼上找他。
穿着托马斯衣服的西蒙出现在妈妈眼前,他不能原谅妈妈,所以狠狠地把妈妈推倒并锁上了门,自己重新躲进了托马斯的小屋。
爸爸撬开了浴室的门,劳拉冲出来,顾不上自己的伤,在房子里四处寻找西蒙。
她找到楼梯下的储物间,没有发现墙壁上的密道,却顺手把铁架堆到了密道的门上。
密道里的西蒙被困住出不来了。
劳拉跑向西蒙曾经去过的海边洞窟,看到西蒙站在马上被潮水淹没的洞窟口。
但实际上那是她的幻觉,他的丈夫什么也没有看到,警察也没有在洞里找到西蒙。
晚上,失眠的劳拉听到一些异样的响声,就在她从门缝里往房间里看的时候,传来一声重重的闷响(密道里楼梯断了,西蒙失足掉下摔死)。
劳拉在小床上发现了一个娃娃(实际代表她自己,是找到西蒙的一个线索)。
托马斯的妈妈因车祸死亡,从她的照片和录像上,劳拉发现那天推倒自己的是“托马斯”(实际上是西蒙穿着托马斯的衣服)。
劳拉和丈夫找来“灵媒”,催眠的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大吃一惊,他们听到了孩子的哭叫声。
光线太暗,“灵媒”没有发现西蒙,但是“灵媒”告诉劳拉:你是伟大的母亲,只要你相信,你就可以看到(灵媒曾经拉开袖子,胳膊上布满伤痕,她说那是与死亡打交道的结果)。
劳拉按照“灵媒”的提示,开始相信鬼魂的存在。
她试着与它们说话,希望找到西蒙。
身后的一扇窗户突然坠落玻璃碎在窗户旁边的凳子上,第一个线索出现了:箱子里有5个娃娃(劳拉的5个小伙伴,特征明显:瘸腿、瞎眼、牙箍等等)。
按照线索,劳拉先后找到了照片、玫瑰、布条、冰激淋包装、西蒙的盒子、一个门把手(其实正是密道的门把手)。
劳拉拿着门把手,四处寻找它所代表的线索,来到了院子里的小屋,却意外发现了托马斯妈妈遗落在那里的徽章,之后发现了墙洞里的5个孩子的尸骨。
孩子们被托马斯母亲害死的真相终于大白。
丈夫无法继续忍受这间房子的诡异,离开了。
劳拉却坚持要留下来两天,继续寻找西蒙。
她把房子按照小时候的样子重新布置,竖起了稻草人,敲响了钟,与她儿时的伙伴相约。
晚上,劳拉尝试着在房间里玩“木头人”的游戏,几句念念有词之后,5个孩子陆续出现了。
劳拉追逐其中1个孩子一直到楼梯下的储物间,终于发现了门把手所代表的最后一个线索,找到了密道,发现了西蒙。
幻境过去,劳拉发现怀里抱的只有一块布,不远处的地上趴着脸朝下的“托马斯”,上面是楼梯断裂的样子。
劳拉揭开“托马斯”的面罩,面罩下面,是她寻找了9个月并已经困在密室并失足摔死9个月的儿子西蒙。
绝望、自责的劳拉抱着西蒙的尸体坐在孤儿寝室的窗前,揪下丈夫“借”给她的护身符(“找到西蒙后就还给我”),服药自杀。
窗外,在远处灯塔的环照下,劳拉目送小时候的自己离开。
回头,西蒙和另外5个小伙伴齐齐微笑望着她,门开了,托马斯拎着面罩走进来。
在另一个的世界,鬼魂的世界,长大了的劳拉呵护着永远长不大的7个孩子,幸福地生活……疑问解答:一,关于藏宝游戏 第一次出现藏宝游戏时,西蒙(主角小男孩)就告诉劳拉(妈妈):“他们把你最重要的东西藏起来,留下一条线索,如果你找到的话就可以许一个愿望。
”派对那天西蒙和劳拉发生了严重争执【劳拉不愿意跟西蒙去看他所谓的托马斯的小屋】,被忍无可忍的劳拉扇了一记耳光后,决定报复他妈妈——把她最心爱的东西藏起来!
于是他躲进了托马斯的小屋并留下线索,一旦他妈妈愿意按照他的方式找到他,那么他就成功带她去了托马斯的小屋(真是个任性的小孩= =)。
所以最后劳拉找到西蒙的尸体后哭喊着:“不,这不公平!
”当然,有发现真相的内疚和悔恨,但也有“我完成了游戏,把我最重要的东西还给我”的意思。
所以她许了个愿望,要求和西蒙在一起。
执着的母亲最终舍弃了生命去找寻爱子,灯塔的光再次亮起,受困的灵魂定格在过去的时光里,愿望成真,母子终于团聚。
影片一开始,西蒙发现了硬币以后的愿望是:让妈妈不会变老,像温蒂(《小飞侠》中的人物)一样照顾着自己。
最后他的愿望也实现了,连死亡也无法将他们分开了。
劳拉还有一个心愿,作为孤儿院长大的她,一直希望能办个家庭式的慈善机构,收养照顾5、6个小孩。
最后,她的愿望也实现了,除了自己的儿子,还有一群小伙伴需要她的照顾。
所以这个结局可谓是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
大概现实中这样的大团圆实在难得,所以影片把美好的结局寄托在死亡后的虚幻中,编剧果然是个悲观的人呢。
二,关于最后劳拉丈夫(忘记名字了)的笑容 影片最后,劳拉丈夫把项链拾起后,一阵鬼风吹开房门,他望着前方洒满阳光的地方,露出安慰的笑容。
有人说,是因为他发现了项链,知道妻子找到了儿子(他把项链给劳拉时曾说“等你找到西蒙后再还给我”),所以才笑。
仅仅是因为这样吗?
前一个镜头他已经祭奠过他们的坟墓了,所以劳拉和西蒙的尸体早就被发现了,影片的结尾不用再特意去交代了。
而且如果是因为这个而笑,他应该是看着项链笑,而不应该望着前方笑。
因此,他必定是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找一下影片中的伏笔——某天一群失去亲人的人聚集在一起倾吐痛苦,互相寻求慰藉,(心理治疗的一种,原理是“如果一种痛苦是普遍的,那么它就不是痛苦了”)其中问到有谁看到过亲人的灵魂时,很多人都举手了,其中一个母亲还描述:“她站在那里对我微笑,我知道她想告诉我她现在很好,她安全了。
”让我们再回到影片的最后——谜团解开了。
深爱妻子的丈夫看见伴着鬼风出现的劳拉和西蒙,她们向他微笑,告诉他:我们现在很好,我们安全了。
于是,欣慰的丈夫,露出了动容的微笑。
三,西蒙到底是怎么死的?
饿死的?
断药后病死的?
我们观察一下他的死状:头朝下。
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楼梯损坏了。
回想一下劳拉听到的一声巨响。
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就不难猜出真相。
劳拉也正是发现了这些,所以脑海中迅速闪过曾经的片段:她无意中用锄头把出口的门堵死了。
派对后,西蒙在托马斯的小屋中久等母亲不来,饥饿孤独的西蒙决定放弃这个游戏了,但他突然发现自己被困在里面出不去了,他哭喊,拍打,大叫,但一切无济于事——劳拉因为在海边受伤,在丈夫的陪同下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配合警察调查,警察的注意力在搜寻洞窟,根本不会去她家找——所以,深夜,筋疲力尽恐慌绝望的西蒙想撞开门,但楼梯太窄太旧,巨大的反弹力使他头朝下摔下了楼梯,他昏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发现真相的劳拉被巨大的痛苦与内疚淹没,她没有办法原谅自己。
自从打了儿子一把掌后便一直在自责,而如今居然是自己亲手将他推向了死亡!
深深的绝望也是她选择自杀的重要原因。
四,派对上戴头套的孩子是西蒙吗?
劳拉最后发现西蒙的尸体时,他就套着托马斯的头套,所以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西蒙在发现了托马斯的小屋后换上了托马斯的衣服头套,遭受耳光后的他委屈地在走廊上啜泣。
劳拉发现了他,并想揭开他的头套,但西蒙并不打算就这样原谅母亲,他决定报复她,把她最心爱的东西藏起来,所以他愤怒地把母亲锁进了浴室,为自己留下游戏线索争取时间。
善良可爱的西蒙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乖张暴躁?
除了挨打和被忽视,还有其他理由吗?
让我们回忆一下西蒙第一次对母亲发火的场景——那是在他发现了自己的病情之时。
年幼的西蒙对死亡充满恐惧,从不间断的药片让他非常不安,他不想被孤单地遗弃在黑暗中,所以幻想自己是不会长大(深层心理是不会死亡)的彼得藩。
弱小的身体承载了那么大的痛苦与恐惧,在行为上便表现为不可控制的乖张暴躁。
有人认为那不可能是西蒙,而是托马斯,理由是头套小孩把劳拉的手指夹伤了。
其实,这不是有意的——关门是为了锁住劳拉,伤害是个意外。
盛怒中的西蒙戴着妨碍视觉的头套,在门边发生冲突,夹伤手指是常有的事,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影片中的托马斯虽然被笼了恐怖邪恶的阴影,但我们发现,他其实是个腼腆善良的孩子,他甚至不曾记恨捉弄自己的小伙伴们。
托马斯小屋墙上的画,也都是小伙伴们一起玩乐的温馨场面,并没有一点点邪恶的痕迹。
而且托马斯也没有理由去伤害劳拉。
其实,被误解的不光是托马斯,还有那些隐形朋友们。
影片的高明之处就是这种悬念,让劳拉产生错觉,以为托马斯伤害了自己,教坏西蒙,并和其他隐形朋友们把西蒙藏了起来。
让鬼魂背上了黑锅,原本的受害者被误会成加害者,结果却是一个作茧自缚的局。
五,为什么劳拉最后可以接触鬼魂?
劳拉作为一个正常人,为什么最后可以和灵媒一样接触鬼魂?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灵媒通灵的条件:1,需要连结过去的东西作为媒介;2,接近死亡(灵媒手臂上病入膏肓的证明,西蒙也是因为得了爱滋病才能看见影形朋友)。
所以,为了满足这两个条件,首先,劳拉把孤儿院恢复成了以前的样子,穿上以前育儿员的衣服,又做了从前的游戏;第二,为了接近死亡,劳拉在准备好一切后预先吞下了一些药片(很可能是安眠药)。
两个条件都满足后,过去和现在的空间重叠交错,她终于得到了小伙伴们的帮助,弄清了事实的真相。
六,老太婆胸口的哨子。
影片中最恐怖的镜头是——当劳拉动了老太胸口的哨子后,没死透的老太突然回光返照地一把抓住劳拉的手。
为什么这个哨子她如此重视?
在欧洲的传统中,银质的哨子可以召唤海边的鬼魂。
思子心切的老太企图用它寻求慰藉。
她一直活在丧子的巨大悲痛中,推车里放的也是代表她儿子的布偶。
从一开始,她就企图保护托马斯,让他深居简出、戴上头套就是为了避免他人的嘲笑、捉弄和不必要的伤害。
其实,她的残忍与邪恶,也是由于深沉的母爱:爱有多深,复仇的恨就有多深。
剩余疑问:1 问题: 影片一开始,劳拉的手电筒照出的脚印只有朝里的,没有出来的,不知是何用意。
有人说进去的是西蒙,出来的是托马斯(鬼魂没有脚印),似乎又与后面的剧情接不上。
望高人指教。
可能答案:脚印就是托马斯当年躲进山洞时留下的,后来海水涨潮后淹死了。
(但也可以质疑当年留下的现在必定已经被冲刷风化掉了)2 问题:开头那个老太婆为什么要来找劳拉,我看很多人都说她进入这宅子是想要处理她杀死的那五个孩子的骸骨,可她都杀死他们那么久了当时不处理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后才处理?
我也没想通?
那老太婆在那里干嘛?
3 问题:西蒙藏身的地方,看到结尾劳拉找到西蒙尸体之后的回想,是劳拉在找西蒙的过程中无意中将一些杂物貌似还有很重铁柱类的堵死了那个门口,西蒙才出不来继而在里面困死。
可是劳拉刚刚找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墙纸明明是完好无损的劳拉把墙纸撕破之后把门把插上才进去了,那么西蒙之前是怎么进去的进去了之后墙纸会自动完好?
答案:本来纸中就有个洞。
然后罗啦撕纸是因为她并不知道那是钥匙孔。
所以撕了点。
不然看见孔就知道那是把门锁会显得很假。
4 问题:在劳拉办派对欢迎那些儿童的当天,西蒙带上头套把劳拉推进房间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劳拉的手指给夹得那么严重指甲都被夹出来了,这孩子无非是想和妈妈一起好好玩不至于下手这么重吧?
可能答案:有人认为那不可能是西蒙,而是托马斯,理由是头套小孩把劳拉的手指夹伤了。
其实,这不是有意的——关门是为了锁住劳拉,伤害是个意外。
盛怒中的西蒙戴着妨碍视觉的头套,在门边发生冲突,夹伤手指是常有的事。
5 问题:电影49分10秒,当劳拉知道了托马斯的事情后,她翻个身继续睡觉,然后特写有什么爬上了床,但是事后发现那不是她丈夫,那么这个爬上床的是什么?
可能答案:是西蒙的鬼魂,依据是那个时候西蒙已经死了以及西蒙喜欢和妈妈一起睡。
6, 问题:西蒙设计了游戏让劳拉去到汤姆斯的小屋(地下室),最后一个线索是藏在木箱子里头的门把手。
而劳拉最终进入地下室之前是把门把手插上然后转动才开的门,感觉那个门把手还有钥匙的功能。
那西蒙是如何在把门把手拆下藏起来之后再次进入地下室的呢?
可能答案:西蒙可以不把门关严,开个小缝甚至拿个东西硌着门,等放完东西后再躲进去就好了,从劳拉一开门里面东西就乱倒可以看出要么劳拉不怎么进这个杂物间,要么是西蒙在进去后随意把东西靠在了门内侧。
7, 问题:劳拉能够看到鬼魂的原因?
可能答案:其一:其实劳拉也患有艾滋病。
病因不明。
但是。
在劳拉请来内个通灵的女人的时候,内个女人弄疼了劳拉胳膊上的水泡。
那是艾滋病晚期的人才有的症状。
所以劳拉也是个快死的人,所以他才也能看见灵魂。
还有一点可以正式,劳拉再后来给那些灵魂小朋友准备食物重现场景的时候,他生气发怒了,他说自己没有时间了。
也可能证明这一点(一说那个“没有时间” 应该是劳拉答应了他丈夫两天后她就离开孤儿院 )。
(一说:是灵媒的胳膊有问题,她展示给罗拉看,就是为了让她明白,自己之所以能看到6个小孩,是因为快死了。
而罗拉显示出很痛,是之前打扮成托马斯的西蒙,用浴室的门挤掉了她的手指甲)其二:劳拉只是比较敏感(虽然电影中只说濒临死亡才可以感觉大鬼魂),劳拉最后服用大量药物来实现濒临死亡。
另一种完全无鬼论的解释:那个带麻布面具的小孩子应该是 那个老太太叫 西蒙装的吧。
西蒙应该是从那个老太太那里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知道的自己不是劳拉亲生的。
那个老太太就是那个畸形儿的亲妈。
老太太为了掩盖自己杀死那些孩子的事实所以要做一系列恐怖的事件来叫劳拉一家搬走。
其他可以进行“幻觉”的牵强的解释。
劳拉收养的孩子西蒙是艾滋病携带者,因为从小孤独寂寞所以经常看见一些幻觉,比如看见一些小孩和自己玩!
而西蒙一次无意之中发现了托马斯的小屋,在小屋内西蒙发现了托马斯的一切,画,旧衣服,头套,西蒙觉得他们的经历很像(被人看不起的经历)所以他们成了“朋友” 而托马斯其实是死去了30年的“老太太的儿子” 托马斯是以个畸形儿,因为经常被人嘲笑所以只能带头套, 在30年前孤儿院的几个孩子把托马斯的头套摘下来,托马斯躲到了山洞,后来一直没出来,涨水时候托马斯死了!
“老太太”为了报仇,假装义工潜入孤儿院把六个小孩害死,而把尸体藏在了石灰里!
西蒙在和劳拉去山洞的时候,西蒙幻觉看见了托马斯!
这个时候劳拉进来叫西蒙走,于是发现地上有一行模糊的脚印,是30年前托马斯留下来的!
回来后,西蒙自己发明了一种游戏“寻宝” 目的可能很简单只是为了好玩,(劳拉问西蒙那些沙子是不是他放的,西蒙没有否认,只是笑笑,由此可见游戏是他自己设计的)其实西蒙已经偷听到自己并不是劳拉的亲生孩子,所以变得更加的忧郁!
在劳拉举行派对的时候,西蒙想要告诉妈妈那个托马斯小屋,可是劳拉根本没在意他,并打了他一记耳光,西蒙很委屈,跑经了托马斯小屋,穿上了托马斯的衣服,带上他的头套,然后出来想引起劳拉的注意!
目的是想要劳拉来参与他设计的游戏(寻找到她的宝贝)自己躲在了托马斯小屋,而劳拉并没有发现小屋,反而无意之中把小屋的门堵上了!
劳拉以为西蒙在山洞,所以去找他,其实那都是她的幻觉!
晚上,劳拉听到的声音是西蒙撞击门的声音,而这个时候西蒙没有撞开门,而是从楼梯上掉下来死了!
9个月后,劳拉无意之中进入了西蒙曾设计的游戏,发现了6个小孩的尸体,并且发现了西蒙尸体,得知真相服药而死!
其实劳拉的神经也幻觉了,所以看到了那6个小孩!
比起欧美血腥的恐怖,这部西班牙的惊悚悬疑片,以母爱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一段悲伤的经历,对于一位母亲,对于一位父亲,片中被收养的小主人公,身患绝症,他那些臆想中的小伙伴,让我们在小家伙失踪后,难免联想到鬼魂,可随着剧情的发展,结局却是那么意外而伤感!
劳拉对小西蒙的爱,尽管没有血缘的联系,却超越了一切,让她做了最后自己觉得正确的抉择!
viva madre
看了不少影评,跟我的理解差不多,不过只有一点我想说一下很多人都觉得警方的心理医师说的是真相,畸形儿Thomas被孤儿院里剩下的5个小朋友给“害死了”,不管他们是有心还是无意的,他的母亲怀恨在心,偷偷的在蓝莓里放了慢性毒药之类的东西给他们吃害死了他们(就是Laura最后看的那段录像里的东西)。
我不是很认同这个这个结论,因为最后的时候我们看到其实Thomas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准备睡觉,小朋友还招呼Thomas一起来看Laura。
我想很可能是孤儿院的领导老师之类的人已经开始厌倦照顾孩子了(电影片头,小孩子们在外面玩的很开心,但是有个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在打电话,语气很阴沉),他们想赶紧让这些孩子死掉。
所以,很有可能是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害死了Thomas,然后又嫁祸给无辜的小朋友,毕竟他们都很小,又没有自己的监护人,媒体警方什么的基本上也只能听孤儿院工作人员的话。
在Thomas时间平息之后,孤儿院里面的人又开会着手害死了其他小朋友。
至于Thomas的妈妈又假扮成社工潜入Laura家的小木屋,我想应该是为了找到那些小生命的尸体,并妥善安置他们,让他们安息吧(毕竟孤儿院的人在的时候肯定不会让Thomas的妈妈再在孤儿院里找出什么证据了……)我之所以会这么想,除了最后5个小朋友和Thomas很友善的在一起之外,Thomas屋子里的墙上挂了很多他画的画,里面不仅有他自己,还有其他的小朋友,我猜应该是其他小朋友有偷偷的跟Thomas玩。
毕竟一直都在孤儿院里成长的孩子还是很单纯的,未必像大人那样歧视Thomas。
而且在Thomas的灵魂回到Laura家之后也没有见他对小朋友的灵魂进行报复,他们之间应该是有着友谊和爱的吧!
当灯塔还能发散迷人光亮的时候这里是女主角童年的孤儿院,她说她了解那种孤寂,她千辛万苦地成长,百万幸运地被他爱上,一个宽容温和的好男人,她以为自己已经痊愈,她领养了他,一个七岁的患艾滋病儿童。
他们一起回到那座败落的孤儿院,不知道是那个叫宿命的东西正在将她召回,她和养子待在那个曾经看得见灯塔光亮的房间,他问她,妈妈,为什么灯塔不再发光?
那些船还找得到方向么?
她骗了他,闭上眼孩子,她手拿马蹄表对着光射进他房间,一切都宛如从前。
那是个怎样的从前?
有太多的人不肯承认,自幼形成的心理黑洞一直都在那里,并不因人生轨迹往哪个方向进行而发生改变,试图弥补,或者无动于衷,那个黑洞都是黑洞,确切的说,那是一种对世界对自我的认知,它始于幼年,像一个小小的但致命的黑斑,逐渐演变成巨大的黑洞,而宿命往往会化妆成各种面目出现,目的只有一个,提醒,提醒你有那样一个黑洞,诱骗你投进它的怀抱,并能在岁月中将这种黑洞演变成某种温暖的让你心安的象征。
那个女人,在看得见灯塔光亮的房间终于重陷回自己的童年,不管这之前她如何的坚持如何的清醒如何强硬,结局表明,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她一生走不出的,只是童年时期宿命之手刻下那个圆圈。
表面上,这是个宿命消极的灵异故事,那些寻找的环节在人生圆满心理健康的人们眼里并不重要,甚至带着自虐的傻气和荒谬以及不切实际,可是有些可怜人,他们的一生,都是在穷极所能地寻找,寻找出路,如果不,那个看不见的黑洞将吞噬一切,最后被童年的那个黑色漩涡着吞下去,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之前无穷无尽的折磨。
所谓寻找和思考,是智慧的点播,还是恶魔的馈赠?
这条路崎岖又漫长,人间的抑郁就是这么产生,但它时时闪烁的火花又是那么蛊惑人心,这条路究竟通向哪里,天堂还是地狱?
“上帝派出不同的天使寻找不同的东西。
有的天使寻找风,有的天使寻找水,有的天使寻找萤火虫。
有个天使被派出寻找影子,她走啊走,透亮的云朵上并没有影子,这里没有阴暗,她继续走,走啊走,陆地上开始出现影子,人间的苦难让她难过,她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最后她走到了地狱,这里到处都是黑暗,她自己变成了影子。
变成影子的她时时潜回人间,替人分担痛苦,当人上天堂时,她嘱咐他,‘告诉上帝,我找到影子了,我就是影子,我领悟了上帝的用意。
’人向上帝汇报时,上帝却勃然大怒,‘我只是让你寻找,谁允许你沉溺在拯救众生的光芒之中?
’”她只是芸芸众生,她如何为他们呐喊?
那应该是神灵做的事情,这悲悯的情怀让她苦楚,她的胸怀负担不了这么深刻的命题。
她带着自罪的情绪寻找下去,寻找也许只是惩罚她的过程,谁让她感受到的痛苦比常人都多?
她注定不快乐,那个骨瘦如柴的灵媒握着她的手说,我们的不幸在于我们拥有比别人了解更多痛苦的能力。
但又无可奈何。
她疯了,她以为她能拯救一切,其实她也是早已被上帝遗弃的孩子。
在那个看得见灯塔光亮的房间,她终于重回她的童年,那个旁人认定悲惨的童年于她却是再舒适不过,童年在那里,黑洞也在那里,不要试图逃跑,也终将不再需要寻找,这份不幸已稳稳地降临在头上,它又是那么地让人心安,没有比待在里面更让人心安的事了,再没有人逼迫你冲出去,逼迫你成长,逼迫你忘记和痊愈,你无需再靠近其他折磨你的谜团,那些谜团全部有着幼年熟悉的气味,待你在成年后逐个将它们破解,却发现它们全是虚空和伤害。
因为从来没有人站出来,告诉你,那个熟悉气味的名字,叫不幸。
你看现在多好,一切心安。
待在看得见灯塔光亮的房间吧,一直待着,“她老了,”她童年的伙伴们说,“她可以留在这里一直给我们讲故事,”他们把被子蒙在头上,笑,她爱的西蒙在这里,孩子在这里,童年在这里,母爱也在这里,所有的不幸都聚集于此,相互温暖,相互依靠,只要不离开,就永远不会有逃窜的苦楚和揭开伤口的刺痛......(2008年末,看《灵异孤儿院》,不可遏制地哭下去,哭下去,哭到十八层地狱吧,眼泪是廉价梯子,我是个有比别人强百倍悲伤能力的怪物。
)
我们都对死深怀恐惧,都对亲人的远去无法坦然,难以面对生命严苛的裁决,命运判定的永远的分离。
当至爱的人离开,并且将永远不再回来时候。
我们该如何面对,才能缅怀逝者,又能安宁抚慰生者的心灵。
死或许就是另一个生,生死间本无所谓悲喜,福灾。
生死阴阳间只有无形的一念间隔,他们之间本就是空空隙隙穿穿连连,一个小伤一场小病可以让人灵窍内的三魂七魄游移出走,一个大创一场大灾也能将人的阳神陷入另一间。
生生死死就如两个房间莫名的灵穿梭游走于两界。
生来,只不过是从暗间走到了明间,往生也不过就是从明间又走进了暗间。
我最亲爱的人们,我们都无法跳脱生命的规则,所以当我们所爱的人在我们同一间的时候我们互相照顾好好珍惜,当你要去另一个房间重新开始生命的时候我会好好的为你送行,当一日我也将要去那里时,不必为我难过,因为我将要重新踏上新的起点,开始另一段不可预知的过程。
我最亲爱的人们啊,我多想时时刻刻永永远远的伴你左右啊。
无论命运的车轮载着我们所有人谁先谁后,如果那一间我们还能重聚,这将是我轮回中最大的幸福。
这是一个智商二百五的小孩测试自己养母智商的电影,很明显,这个小孩过度高估了自己的养母。
结果把自己玩死了,还害的养母羞愧自杀。
最后的场景何尝不是养母临死的幻觉,心中的“理想乡”。
童年伙伴和自己的孩子又回到了身边。
第一种明面上的结局。
不论神鬼,这也是一个养父母纯粹报着养宠物的心态在养一个孩子,为啥?
1.半夜听到响,男主人从来不在乎,听到响动,迷迷糊糊嘟囔两句,嗯嗯,我去,我去转身又睡了。
我去你大爷!!!2.女主带孩子去海边,一个又黑又深的洞,你不管有没有危险,让一个本来精神就有问题的娃独自进洞!
正常的娃,丢进去久了都会得一个幽闭恐惧症。
他妈都捡了一桶贝壳了才想起来“哦?
我好像还带着一个娃,娃好像进山洞了。。。
”然后才进洞找孩子。
3.女主在自己工具房发现一个70多的“陌生人”还让她跑了!
然后回去找男主一起壮个胆。
男主明显一副起床气又不敢发的样子,哎哟喂,你家进贼了呀,安全意识呢?
女主视觉,我觉得并这部片没有鬼,他更多的再给自己的失职找一个借口。
细心但又不尽责。
到最后,幡然醒悟,真相大白的时候,女主心里哔了狗想不开吃药自杀就很正常了。
“心里强大”非男主莫属了。
娃儿“不见了”。
不捉急,爱咋咋的。
全程是女主一直坚持寻找,后面女主死了,立个碑,捧束花,昂首阔步的去缅怀。
老子都怀疑这一切莫不是男主跟那个心里医生有一腿然后想换人了,自己动的手杀的娃哟。
这心理医生,莫名其妙蹦出来。
承不了上启不了下,阻止灵媒需要心里医生?
可拉倒吧然后女主说要安静两天,这崽种真的就走了!
老子信了你的邪。
呵呵。。。
2007年就首映还获奖的电影要到2010年才在中国上映,这是多么滑稽的事。
百度百科里说“片方介绍,该片得以顺利过审正是因为不以血腥暴力为卖点,不以宣扬鬼神灵异为思想,靠着影片丝丝入扣的惊悚情节赢得了认可。
”这明显就是胡弄审查部门的套话,有没有鬼看一下电影就很清楚了。
那个貌似很震撼的结局把大部分一开始信有鬼的观众都“震”过去了,他们忘了这一个多小时的每一个灵异细节,说那些只是西蒙的恶作剧和劳拉的幻觉,这种评论跟说这全是导演的想象一样不负责任。
我说片中有鬼不等于现实也有鬼,电影和现实是分开的,所以讨论分析也要分开,换一种说法,导演、编剧对影片的设定是有鬼的。
支持有鬼的细节太多了,例如是谁告诉西蒙他快死和他不是劳拉亲生的?
西蒙知道那抽屉有报告去开锁,还看懂了那报告?
是谁设计那么复杂而有逻辑性的寻宝游戏的?
西蒙有那么高智商?
寻宝的线索中有代表劳拉自己的娃娃,连劳拉自己都忘了,还有谁知道?
门口的贝壳是谁放的?
西蒙进去地下室后谁把门把手拆下来还用纸封上的?
放娃娃的地方上面的窗是怎样破的?
带头套的小孩如果是西蒙那为什么会狠心袭击他妈?
袭击完那么快就能躲进地下室?
还没有一个人见过这头套?
那地下室的门有那么多杂物他进去没有一点噪音?
大家注意他的眼神,那是汤玛斯的眼神。
灵媒听到的现场录音都是假的?
太多太多疑点了,用《卫斯理·黄金故事》里白素的话“先不解释这一点——你别反对——不解释这一点,只有一个疑点,如果不作这样的设想,就有几百个疑点。
”只要肯定了有鬼这一点,以上通通疑点迎刃而解,如果导演想拍成没鬼但弄出那么多漏洞就真是失败了。
真相:30年前劳拉从孤儿院走后,管理员为自己儿子汤玛斯向5个孤儿报仇,杀掉后藏尸于孤儿院内,然后走了。
30年后,劳拉收养了一个艾滋病孤儿西蒙,回到这孤儿院大屋,想再收养几个孤儿组成大家庭。
搬进去后西蒙开始看到那5个死去的孤儿的灵魂,按照灵媒的说法,快死的人可以看到鬼,西蒙有绝症。
劳拉夫妇把西蒙这情况当作是艾滋导致了精神分裂。
某天劳拉带西蒙去灯塔下的岩洞玩,西蒙在那里发现了30年前在这里淹死的汤玛斯的灵魂,成了朋友,邀请汤玛斯去他家玩,以贝壳为指引。
过了几天,以前的管理员已经变成老人,她还在当社工,偶然发现一个叫西蒙的孤儿要搬到她以前的孤儿院,这样会揭露她的秘密,所以她拿到那旧档案装作相关社工来应聘,但各种理由都被劳拉拒绝了,最后不得不深夜掘尸,被警觉的劳拉发现后匆忙逃走。
第二天劳拉在屋门前发现很多贝壳,西蒙撒在路上那些,开门后屋内发生灵异事件,显示了汤玛斯已进屋。
西蒙开始和6只鬼玩寻宝游戏,寻宝成功能实现一个愿望。
他和劳拉一起找到了金币,西蒙许愿要劳拉留在这里照顾他和6个鬼。
还发现了汤玛斯以前的秘密地下室,知道了自己有绝症和是收养的。
过了几天,劳拉开宴会,西蒙想带劳拉进地下室被拒绝了。
然后自己进去玩,想换汤玛斯的衣服出来给劳拉看,可惜未出来就被劳拉锁了门,出不来了。
注意,西蒙早就进去,然后汤玛斯布置好游戏引劳拉过去,可惜劳拉没意识到这是寻宝游戏,所以找不到。
劳拉在路上看到老管理员,使管理员被车撞死了,但由此得到线索,知道30年前的真相。
请灵媒通灵,灵媒说只有快死才能看到鬼,暗示劳拉也快死,丈夫不信,劳拉决定作最后努力。
通过寻宝游戏找到5个鬼的尸体,通过123木头人游戏引出5个鬼,终于找到地下室和西蒙,也发现是自己的疏忽导致西蒙的死,内疚的她吃药自杀,许愿要他们还给她西蒙。
综合西蒙和劳拉的愿望,劳拉和西蒙和6个鬼一起在孤儿院游荡下去。
丈夫发现了劳拉留下的项链,最后的镜头暗示,丈夫也见到鬼了,快死了。
这电影教育家长们,要关心和留意自己的孩子,他的内心,他的秘密,不要为了其他所谓的重要事而忽略他,其他重要事其实没那么重要,孩子只有一个。
还要认识他的朋友,至少不见了也知道去哪里找。
起初是以为这片子很是恐怖去的,但是后来看完了回过头来一想,不对啊,这片子当时可是在中国上映的,咱们国家就压根没鬼不是吗,怎么还能恐怖的起来,而确实这里也许真的没有鬼,至少很巧妙的徘徊在两者之间由观影者自己去决定。
当然我是偏向于没有鬼的,虽然有些地方没有鬼好像会让情节略显牵强了一些些,但是从心里层面来解说就让片子档次一下子提升了不少有没有。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对孩子一时照顾的缺失,酿成终生的遗憾真的真的让人很懊悔很懊悔啊,现在为人父感觉更深刻,就算儿子从床上摔了那么一下,都好是心疼,觉得自己不该疏忽有没有。
母爱真的是好伟大的,那些经历打击后为了孩子变得很坚强的女性是电影中的常客,他们也确实是那么有感染力。
开头先看女主人公小时候玩“一二三,木头人”,画面就切换到其三十年后,所以没怎么看懂,看到后来渐渐懂了。
看到一半才渐渐想起自己在N年前看过这部片子的文字版。
所以马上理清了故事的前前后后。
女主人公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儿子的全部的爱,虽然是领养的,似然儿子患有艾滋病,夫妻俩都没有曾想过放弃儿子。
情节进展到一半,儿子的失踪,几乎另女主崩溃,在长达几个月的调查和搜索中,她渐渐发现自己在孤儿院小时候的玩伴们全都被在小时候照顾自己的管理员所杀死。
而自己的孩子究竟在哪里成了迷雾。
在一步一步提示中,女主终于在自己的地下室发现早已死去的儿子的尸体。
而这时候的女主才领悟过来是自己的疏忽才将儿子困在地下室,在某个夜晚自己听见的家里的奇怪的声响正是儿子不慎从栏杆上跌下去的声音。
在一切谜底揭开之际,悲痛的母亲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误服安眠药自杀。
而在她死后,也终于跟儿子已经自己小时候的玩伴们在一起。
与其说本片是个悲剧,不如说是一个关于幻想,关于爱的电影。
就算结局很悲惨,但是从女主安详的表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释怀,对儿子的爱她始终没有变过。
这不是一部纯粹的鬼片,不是只是添加恐怖的音乐,设置恐怖的场景吓唬人,它或而言之不是一部恐怖片,而只是通过这种形式向人们展示人间的爱,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全新的方式。
看完之后我们会觉得一切主人公想象的场景包括童年的玩伴都一直是真实存在的,尽管他们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死去。
在一份对儿子的爱中,女主终于一步一步发现儿子,这些都是源于爱。
一直没明白的是,影片的结尾处,丈夫看着屋内的那一抹释怀的笑,一种宁静的微笑,表达的是什么,一直没明白。
不过如此
本来只想给三星的,谁知道结尾竟然把我看哭了!!
作为恐怖片粗糙作为温情片牵强。最后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的画面不错。很伟大。有共鸣。我哭了。但这不影响我不喜欢这部片子。
这片儿最出彩的地方是引出了一篇可作为“过分解读范本”的影评,目测这影评还不是原创。不过该影评“作者”蛮厚道 ,人家开头就说【该片可能是我自从David Lynch的《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之后看过的最牛的电影】。说回电影,一句话:一个巴掌引发的血案。
不太喜欢孤堡惊情这个译名,一是太烂俗二是这片里展示的感情都还蛮……不知道如何评价,至少完全没说服我。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结局害死汤玛斯的五个小初生活在了有人爱的天堂,而贝妮娜死后都没机会和儿子团聚,他儿子还要因为莫名其妙的温情戏和害死自己的玩意和解,小朋友也太倒霉了吧??过去线的故事讲得也很不清楚,为什么贝妮娜结果了小孩要把尸体藏起来,五个小孩中毒身亡确实大条,可五个小孩一起失踪问题也不轻吧,她当年怎么就顺利离职了,而且女主一家搬回来又为什么要上门,烟雾弹工具人吗?除了中间那段灵媒作法拍得还算有意思,如果不是那种对母爱亲情很感冒的人看这片怪折磨的(
尼玛我怎么好像在哪里看到过那个现实的情节啊?被意外剧透过?彼得潘的故事切合的真好。
laura的演技撑起来了一个故事,用镜头语言、音乐推进了情节的紧张感,一层一层的剥开谜团,最后大家如同幼时一样将彼得潘的故事,可是只有laura像wendy一样长大了,其他的孩子只能在无穷尽的死亡黑暗里保留最原始的样子。母亲的爱不畏惧自己的死亡。
挺烂的,一点也不恐怖,我看的是光腚总×局打标的版本。真纳闷,好片子不引进,净引进这种垃圾,大概是图便宜吧。让人惊奇的是竟然这么高的分。好吧,我给一星。
就是怨念维系着?最后那个丈夫的笑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快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吧。还是感觉有那么点日本片。
很给力啊···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恐怖片了唉···叹!
无聊
有点故弄玄虚,镜头拼命摇,总觉得要发生点什么的时候,又什么都没有发生,社工在小木屋拿着铁锹,躲在门后又仓皇逃走,也没有后续了,孤儿院的孩子们的遭遇我以为会展开讲,结果也没有,总体来说信息暗示比较混乱,高潮安排得太晚太短,他的丈夫也显得很多余,结尾还算比较温馨,瞬间脱离了恐怖片氛围。
我再次发誓~凡是内地上映的恐怖片都不看了!!!!
这片子价值观太有问题了而且很混乱。完全漠视和无视真正的受害者,边缘小孩Thomas,从西蒙的角度切入,把Thomas的死和其他害死他的小鬼混为一谈混为一类客体。反而着墨于“孤儿孩子被虐待为冤魂”这个足够沉重极具话题性,但在此片设定下并不成立的伪命题。实际上五个孩子一点都不无辜,Thomas才可怜,出生畸形受尽世人嫌恶,被同伴恶意在岩洞,在巨大的恐惧中淹死,孤魂独自在洞里30年。摘下Thomas头套的孩子最该死,其他没有愧疚发作回去救他或告诉大人的也都有极大的罪。大人太小看孩子的恶了,未经教化的,知道“我是孩子大人不会让我付出对等代价”的肆无忌惮的恶。他们死后还设计游戏引进西蒙,西蒙引进女主。本来西蒙用药控制艾滋是不会那么快死的,女主就更是等于被他们几个小鬼害死的,只为最后有人能来照顾他们。
这部电影有童话式的灯塔,沉静的大海和温情的母爱。并没有直接的灵异画面出现。属于极人性的上乘恐怖片。
自己吓自己啊.并且哪感动了?123木头人我也玩过.
偶然看的,一堆人在一旁玩闹,就不显得那么恐怖。到底是我直接看出来的剧情,还是三重幻想,多重解读的电影。表层的故事,一开头已经猜到了大半,恐怖片总让我胃不舒服。母亲和儿子,童年和朋友,长不大的彼得潘,你来不来玩游戏,你愿不愿意留下来。。。
最后的结局挺特别的,恐怖的氛围营造得特别好,恐怖电影中加入孩子和玩游戏这两个元素简直可怕程度加倍。其实电影的故事是一个悲剧,女主放不下,所以永远留在了孤儿院,但是有些时候,放下一些东西,才能走得更远吧。毕竟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
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吧。意外处在母亲于不经意间害死了自己的孩子。p.s.本片底下有过度诠释的典范的评论。
还不错啊,带点恐怖的温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