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据说是中方主控 不过【神奇马戏团】里的中国元素还是很罕见 皮克斯对于主角的选择极为谨慎与刁钻 不太可能是普通人。
动物饼干有情怀记忆 吃了能变动物也有新鲜感。
但这个设定有点类似近来韩国奇幻片的套路 就是没明确的限制 有无限的可能 这样是过犹不及 反而减弱戏剧性 因为所有人吃了饼干都能变 还能变几乎所有动物。
中国人历来有教育全世界的冲动 希望在遵守规则之前 能反客为主【神奇马戏团】的理念估计是天下大同 超能力共享。
绝大多数人,主动要活在一般的社会方程式里。
出生、成长、学习、就业、结婚、老去,欧文几乎就是如此这般了。
这个宠物饲料品尝员,日复一日的吃着狗饼干,差不多能够看到中老年的未来面貌了。
然而方程式之外还是有意外的因素,那就是叔叔鲍勃去世了,他虽然有些不那么情愿、但为了解决马戏团危机只能选择了继承。
好消息是马戏团属于他了,坏消息是一片狼藉的马戏团还有人不择手段的谋夺。
《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加入了饶有趣味的奇幻点子,给予了主人公一家人神奇的经历,也让他们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品味到了极其罕见的沉浸式马戏团体验,毕竟没有几个人有机会尝试过身为“动物”的经验。
欧文的女儿是勇敢的,小孩子往往无所畏惧。
欧文的妻子乔伊是开明又大方的,善意支持欧文的决定。
所以,《神奇马戏团》里的欧文需要直面的就是外部力量,那就是大伯霍勒肖试图抢夺马戏团,他需要打起万分精神来应对。
小丑红鼻头拿出一盒动物饼干,并且告诫欧文不要吃,嗯,这当然是一种自反式提示,饼干必然会被欧文吃掉。
吃了动物饼干,就能变成动物,毫无疑问,我等看客也曾经在小时候有过这种幻想,从长生不老药、后悔药到万能学习、神奇翻译等等不一而足。
从《庄子》《西游记》到《银河系漫游指南》,小说里的花样更是领我们目眩神迷。
欧文从仓鼠变成老虎狮子大猩猩,外形再变而心不变,正所谓是“逍遥游”的境界。
不过,欧文和乔伊一家还是西方式家庭,他们更多的是强调家庭温馨和谐之美,美好生活在于家庭成员的彼此鼓励。
欧文变身动物之后,无师自通的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如臂使指般的无缝连接在马戏团的演出之中,果不其然赢得了满堂彩,小观众们目瞪口呆、一驰神往。
被规则和程序管控的职场人欧文,是并不高兴的。
被训诫和指引的马戏团动物,也并非轻松。
逾越这一切的,反而是借助于动物外形而自得其乐的欧文,舒展的、放松的、奔腾的动物人欧文,一举实现了破坏性创新的异趣,大抵可以说是生活方程式之外的解题,这个思路在虚构故事中总是能够取得高分肯定。
但是我们又必须清楚地知道,人生不是马戏,绝对不能NG,那么我们就要从一开始寻找更适合于自我和时代的工作,而不能是浑浑噩噩、道听途说的随便进入一个与本性不契合的职业,否则便会迎来漫无涯际的痛楚。
欧文变成动物、小丑戴上红鼻头、小孩子看到神奇动物,都会开心,然而他们的开心也是并不相同的。
小孩子最为简单,因为这是对于世界的好奇。
小丑便有些从职业中寻找快乐,他接受并加强了职业道德和荣誉的自我反馈。
而欧文则是从被压迫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回到了家族传承和个性张扬的自我。
动物饼干带来的游戏演绎,由此象征着人生不同阶段的快乐,也有着具象的互文性,潜藏着无数被动的职场人蠢蠢欲动的梦想,尽管他们并不敢于去尝试,至少在电影中得到了九十多分钟的心灵共振。
《神奇马戏团》导演由知名动画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担任,曾执导经典动画电影《花木兰》。
形象设计则由卡特·古德里奇操刀,《寻梦环游记》、《海底总动员》、《怪兽公司》、《怪物史莱克》等大热影片的人物形象均出自他手。
两位大师的强势加盟,可谓影片质量的一大保证。
《神奇马戏团》由艾米莉·布朗特、约翰·卡拉辛斯基、伊恩·麦克莱恩、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等知名演员参与配音,3次获得格莱美奖的麦克·布雷献唱主题曲,众位大咖强强联手、匠心沉淀,力求为观众带来一次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
可以说是夏日全家一起看电影的好选择。
今天,跟儿子一起观看了电影《神奇马戏团》,这是一部轻松搞笑且充满温情的动漫电影,非常适合孩子们观看。
电影主要讲的欧文一家如何利用神奇的动物饼干帮助鲍勃叔叔重建马戏团的故事,动物饼干非常神奇,无论是谁,只要吃了什么动物形状的饼干就可以变成饼干上的动物,开始,欧文不小心吃了仓鼠饼干,马上就变成了一只小仓鼠,结果差点被他的妻子乔伊给拍死。
幸好吃了饼干变成动物之后还是可以说人话的,这才救了欧文命。
有了动物饼干就有了神奇的变身能力,所以欧文也必须肩负起马戏团的重建工作,只可惜工作的压力已经耗尽了欧文的所有的热情,所以他退缩了。
即使他曾经深深的喜欢马戏团,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骄傲。
但为了和妻子在一起,他向他的岳父妥协了,放弃了心爱马戏团去他岳父的狗粮公司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试吃狗粮。
欧文在岳父的公司上班,岳父认为他非常无能,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所以每天对他冷嘲热讽,同事也经常对欧文挖苦嘲笑。
工作的不顺让欧文失去了信心,所以在面对马戏团的问题时他选择了逃避。
他的同事曾用一句话形容欧文:“你浑身散发着半途而废的味道。
半途而废就是你的习惯。
”这句话瞬间就戳中了我的软肋,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每个的身上都散发着半途而废的味道。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欧文。
我们很多的人都在过着低配版的人生。
很多人在新年伊始时,都会给自己定下目标,有的人想升职加薪,有的人想瘦成闪电,有的人想坚持每天读书……然而,2018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很多人还是该睡觉睡觉,该玩的继续玩,该刷手机的刷手机。
目标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2018年没有实现的目标,2019年继续定。
他们对自己没有要求,也许他们定下的目标更像是许愿,愿神灵保佑我的愿望能通通实现吧。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就是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在越来越低的配置下,活得理所当然。
你想去健身,想去学烹饪,想过精致的生活,结果没坚持几天,还是觉得床上躺着舒服,外卖叫着方便,反正饿不到就行了。
你总是这样半途而废,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的热度,为了逃避枯燥的学习过程,辛苦的运动,你不断的降低自己的标准,总是退而求其次,以为这样会活动得很好,但其实失去更多。
由好莱坞顶尖团队一手打造的动画片《神奇马戏团》,作为这个暑期档,最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带来太多让人大开眼界的奇观。
这个奇观,主要是基于影片所呈现的“七十二变”,不过这个变化不是孙悟空那样随性,而是缘于一种神奇的动物饼干,吃下什么动物形状的饼干,就能变成什么动物,这事,想想就觉得妙不可言。
看似热闹的《神奇马戏团》,其实也能带给诸多创作者以深思,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乏味作品被创作出来,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而如《神奇马戏团》这般由动物饼干引发的大变身,明明是我们童年时代曾经的小小幻想,这般简单却又美好的故事,却鲜有被搬上大银幕的时候?
细细思考下,原因不难找寻:我们的动画人在创作的时候,作品理念与目标受众有脱节,毕竟从导演到制作团队,都是由成人组成,大家常常自嗨于自娱自乐,而不知真正的童心,才是取自四海皆准的世界观,才是适合全年龄层的欢乐秀。
而身为大众的我们,也总要脚踏实地,却忘了仰望天空,久而久之,受限于想象力的驰骋,也失去了做梦的能力。
想象力,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绝对要胜过技术与故事,是决定一部作品成败的核心因素。
试问一部缺乏想象力的寡淡作品,再精美再炫目,又有谁会喜欢?
因此,在《神奇马戏团》中,便让人看到太多让人兴奋的桥段。
从片名看便可知,无论是“神奇”还是“马戏团”,都对观众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当两种元素相互碰撞于一种前所未见的动物饼干,不仅盘活了片中几欲倒闭的马戏团,也盘活了受众们的活跃思维,看这样的动画,不仅仅是一种“你演我看”式的欣赏,更是由故事衍生出许多的念头,产生交互式的效果。
笔者相信,看过影片后,生活中再吃到动物饼干,也一定会幻想自己变身后的样子,这种联想,毕生难忘。
所以,通过《神奇马戏团》,我们看到了创意的无价,吃下的动物饼干,是无限的想象力。
而吃下之后的变身,则又是创造力的全面呈现,这也是影片通过娴熟的技术手段,所呈现给公众的视听奇观,一枚枚神奇的饼干,让马戏团的小主人欧文变成了各种憨态可掬的动物,无论是仓鼠、狮子、狗熊等等,不仅变身过程让人眼花缭乱,而且变身后的“动物人”,也成了马戏团上的绝对主角,带来了马戏团的辉煌时刻。
最惊险难忘的一幕,莫过于欧文以马的造型出现在上空,突然跃下,中途又吃下一块鱼形饼干,就在下落的瞬间变形,掉进了小丑手中的鱼缸里,蔚为奇观。
当然,整部《神奇马戏团》的剧情,也是非常丰富,其间不仅有人与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也有关乎马戏的热情、奇情、激情,特别是欧文与叔叔霍勒肖两代人围绕马戏团的继承权的正邪之斗,也让人感受到了太多的世间正气。
神奇的动物饼干不过是催化剂,不仅在片中“崔进”了剧情的延展,而且也为整部动画,加诸了太多的闪光点。
还是那句话,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一部动画电影的灵魂所在,希望业界同仁们都能与《神奇马戏团》共勉。
如果只要吃下一块饼干,人类便可以变成饼干上的动物,你愿意吃下这块饼干吗?
如果一个父亲被女儿要求变成动物陪自己玩耍,他会吃下这块饼干吗?
中英合拍片《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神奇的故事。
——————01 神奇的故事设定VS软萌的父女情深 “吃了可以变身任何动物”的故事设定,不仅小朋友看了喜欢,就连大人看了也觉得趣味横生。
欧文为了取悦自己的孩子小猴子,先后变换了多种动物角色,丑萌如大熊,蠢笨如猩猩,凶悍如老虎,所有这一切只是为了陪伴和保护孩子,让她快乐的成长!
这部电影两场变身的重头戏都与欧文和女儿有关系。
第一场戏是欧文不小心弄丢“人类饼干”只能以动物形态和家人共处时的桥段。
第一次变身时,女儿一声“太萌”的夸赞让他消除掉自己是怪物的恐惧。
尽管随时随地的变身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是没掌控好力道不小心把女儿玩具拉扯坏,她跑去向妈妈告状的情景,却让人感受了家庭生活的美好。
第二场戏是欧文变身成孟加拉虎,跳上观众席陪女儿玩耍,父女俩配合着在舞台上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表演。
马戏团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的欧文在叔叔婶婶经营的马戏团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并因此认识了之后相伴一生的伴侣乔伊。
狗粮加工厂的心酸无奈 多年后,欧文成长为一个俊朗清秀的青年,为了妻子和女儿,他放弃了自己挚爱的马戏事业,来到岳父的狗粮加工厂从事狗饼干试吃工作。
然而,欧文的叔叔婶婶却在马戏团的一场大火中意外丧生。
欧文不忍心看叔叔婶婶一生的心血就此消亡,决心挑起大梁,重振马戏团。
就在这时,他意外发现了叔叔和婶婶留下的一盒动物饼干,人类只要吃下一块,便可以变成饼干上的动物,饼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此同时,欧文的大伯也发现了动物饼干的神奇魔力,想要抢夺弟弟留下的宝藏和整个马戏团……
02 迪斯尼动画模式VS全新的合拍模式
《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保留了迪斯尼动画的精华:动听的旋律和歌舞、丰富的想象力、反派角色的喜剧化处理。
该片出品人穆业冬用国内的资金,邀请著名的动画电影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打造了一部具有国际审美标准的合家欢动画电影。
《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和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的其他作品《花木兰》《狮子王》和《美女与野兽》一样,不仅有美轮美奂的场景,丰富的想象,还有欢快的歌舞,强烈的喜剧效果,更有亲情、爱情的温情表达,是一部父亲的赞歌,也是合拍动画电影的一种全新模式。
撰稿:覃晓玲 王新月原文出处:丝路视听传播
丝路视听传播聚焦“一带一路”合拍片,关注丝路视听作品。
主打短视频影评。
国社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一带一路’合拍片的跨文化共情传播研究”公号平台。
三毛在《拾荒梦》一文中回忆,小学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写《我的志愿》,她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这篇作文被老师责令重写,直到终于胡乱写下“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这样的“志愿”,才换来一个十分感动的“甲”。
然而,这个“甲”并没能让三毛成为一名医生。
她最想做的,终究是个自由快乐的人。
后来,她跟着荷西住在撒哈拉沙漠里,用从垃圾堆里翻捡出的物件,“布置出了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家,那是整整两年的时间造成的奇迹。
”想起这篇文章,是因为刚刚看完电影《神奇马戏团》。
看起来像是个略显低幼的简单故事:欧文为了娶到心爱的女孩,离开了伴随他长大的马戏团,进入岳父的狗饼干工厂,做着乏味透顶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马戏团差点付之一炬,欧文意外得到一盒神奇的饼干,在妻子和女儿的支持下,他战胜了贪心的叔叔,让马戏团重现辉煌。
然而,并不是每个低幼的童话故事都能讲好一个真正的人生道理。
《神奇马戏团》做到了,它想要告诉人们的,与三毛的拾荒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做自己,做想做的事,而不是成为别人希望你成为的人。
故事里出现了两种饼干。
一种是各种狗饼干的实验品,一种是具有魔力的神奇饼干。
在工厂里,欧文是一个疲惫的、不自信的、每天要吃大量狗饼干的人。
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被岳父认可并喜欢的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拼命工作,努力地想要研制出最好吃的狗饼干。
可是,那个“被认可”就真的是完美的人生吗?
就像,狗狗真的喜欢被人摸肚皮吗?
真的喜欢吃狗饼干吗?
还是因为,它看到人们在摸它肚皮时、在喂它吃狗饼干时很开心,为了讨好人们,才故意装出很享受被摸肚皮、吃狗饼干的样子来?
多像生活中的我们。
很多人,并不清楚现在所做的一切,所追求的事物——房子,车子,所谓的功成名就,究竟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因为在世俗的评价体系里,别人都在追求所以才认为你也应该拥有并追求的?
追求的过程太辛苦,以至于人们根本无暇思考,什么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直到魔法饼干盒的出现,一切得以改变。
盒子里永远装满了各种动物饼干,吃下去,便会变成某种动物的模样,并拥有那种动物独特的能力,像狮子的威猛,猴子的灵活,大象的力大无穷。
但是,必须要在盒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形饼干,才能变回自己。
因为有这些饼干,欧文一家打败对手,使马戏团重新焕发生机。
在这个过程中,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终于知道,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是最重要的。
为了不更多的剧透,此处打住。
在电影世界里,要表达自我的迷失与寻找并不新鲜。
可这毕竟是个相对沉重的成人话题,对暂时还不会面临这种人生大课题的儿童观众来说,有一个热闹神奇、惩恶扬善的马戏团故事也就足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神奇马戏团》虽不够惊艳,但称得上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合家欢电影。
只是,电影之外,我不禁怀疑,这部电影的中方投资者,真的get到故事要表达的东西了吗?
花巨资去买一部全西方班底、纯西方叙事的故事,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故事比较受市场欢迎?
赚回投资比较快?
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投资方又和饼干厂里的欧文有何区别?
中国动画电影曾有过光辉的历史,虽然一度低迷了几十年,但《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的成功,不是已经让人看到回归的希望之光了吗?
那么,与其买一部中等水平的好莱坞制作,不如把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故事上。
毕竟,讲好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真正方向。
如果只要吃下一块饼干,人类便可以变成饼干上的动物,你愿意吃下这块饼干吗?
如果一个父亲被女儿要求变成动物陪自己玩耍,他会吃下这块饼干吗?
中英合拍片《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神奇的故事。
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 (2017)5.72017 / 美国 西班牙 中国大陆 韩国 中国香港 / 喜剧 动画 奇幻 冒险 / 托尼·班克罗夫特 斯科特·克里斯汀·萨瓦 / 艾米莉·布朗特 约翰·卡拉辛斯基 01 神奇的故事设定VS软萌的父女情深 “吃了可以变身任何动物”的故事设定,不仅小朋友看了喜欢,就连大人看了也觉得趣味横生。
欧文为了取悦自己的孩子小猴子,先后变换了多种动物角色,丑萌如大熊,蠢笨如猩猩,凶悍如老虎,所有这一切只是为了陪伴和保护孩子,让她快乐的成长!
这部电影两场变身的重头戏都与欧文和女儿有关系。
第一场戏是欧文不小心弄丢“人类饼干”只能以动物形态和家人共处时的桥段。
第一次变身时,女儿一声“太萌”的夸赞让他消除掉自己是怪物的恐惧。
尽管随时随地的变身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是没掌控好力道不小心把女儿玩具拉扯坏,她跑去向妈妈告状的情景,却让人感受了家庭生活的美好。
第二场戏是欧文变身成孟加拉虎,跳上观众席陪女儿玩耍,父女俩配合着在舞台上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表演。
马戏团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的欧文在叔叔婶婶经营的马戏团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并因此认识了之后相伴一生的伴侣乔伊。
狗粮加工厂的心酸无奈 多年后,欧文成长为一个俊朗清秀的青年,为了妻子和女儿,他放弃了自己挚爱的马戏事业,来到岳父的狗粮加工厂从事狗饼干试吃工作。
然而,欧文的叔叔婶婶却在马戏团的一场大火中意外丧生。
欧文不忍心看叔叔婶婶一生的心血就此消亡,决心挑起大梁,重振马戏团。
就在这时,他意外发现了叔叔和婶婶留下的一盒动物饼干,人类只要吃下一块,便可以变成饼干上的动物,饼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此同时,欧文的大伯也发现了动物饼干的神奇魔力,想要抢夺弟弟留下的宝藏和整个马戏团…… 02 迪斯尼动画模式VS全新的合拍模式
《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保留了迪斯尼动画的精华:动听的旋律和歌舞、丰富的想象力、反派角色的喜剧化处理。
该片出品人穆业冬用国内的资金,邀请著名的动画电影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打造了一部具有国际审美标准的合家欢动画电影。
《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和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的其他作品《花木兰》《狮子王》和《美女与野兽》一样,不仅有美轮美奂的场景,丰富的想象,还有欢快的歌舞,强烈的喜剧效果,更有亲情、爱情的温情表达,是一部父亲的赞歌,也是合拍动画电影的一种全新模式。
撰稿:覃晓玲 王新月原文链接PAST·美好的亲子阅读时光丝路影评|你看见一头大象直立着走来吗?
《奇幻森林之兽语小子》:神话视野中的天人合一丝路影评︳《又见奈良》:不同的语言 同样的亲情合拍诊所 ︳《战斗民族养成记》:养熊不成反成狗
公众号:丝路视听传播聚焦“一带一路”合拍片,关注丝路视听作品。
主打短视频影评。
国社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一带一路’合拍片的跨文化共情传播研究”公号平台。
今天去看了《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这部影片,虽然说是一部动画片,但是它的主题内容非常正能量,主要讲述了欧文,乔伊为了维护要倒闭的马戏团,运用一块奇幻的动物饼干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情节,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线,最后大家的团结精神守护住了这个神奇的马戏团,影片里有奇幻情节,也有喜剧情节,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且寓教于乐,孩子大人都非常喜欢!
今天带孩子一起去看了这部《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 , 这部电影情节虽然很简单但很生动、感人 , 孩子很喜欢, 笑点也很多,影院里不时传来笑声!
以一盒神奇的饼干展开故事情节, 每个动物的形象都很诙谐, 是一部大人孩子都适合的影片!
作为一部暑期档动画片,《神奇马戏团》是典型的合家欢电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各种萌态十足的动物们,愚蠢可笑的反派团,互帮互助的小伙伴,当然最重要是“邪不压正”的美好结局。
所以,这部影片,值得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去看。
剧情的设定很有趣,因为一盒充满魔力的动物形状饼干,而引发出一场马戏团生存之争,故事的核心是“家庭”,这个“家庭”有两重含义,小家是两代传承和一家三口血浓于水的亲情,大家是马戏团一众小伙伴,不离不弃的友情。
男主角欧文的人设经历了成长,他迷茫过,也放弃过,最终通过神奇的动物饼干,在不断变化身体形态的过程中找回自我,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的家人,也带领马戏团重回辉煌,守住了梦想,给身边的人带来欢笑和感动。
毫无疑问,可以变换身体形状的魔法饼干满足了大观众和小朋友的“愿望”,现实中做不到的,让电影来实现,所以,这个梗非常聪明,就好像小时候憧憬自己穿上隐身衣去行侠仗义是一个道理。
电影用丰富的细节来推进故事的发展,欧文的画外音讲述了马戏团的前世今生,辉煌和没落,希望和坎坷。
狗饼干试吃员和魔法动物饼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伴随着欧文平淡无味的生活,后者则是带着父辈重振旗鼓的期冀,在一场惊心动魄又妙趣横生的追逐和争夺中,一切都按照观众的美好愿望去发展,当然,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片中塑造了一群鲜活生动的人物,欧文和乔伊夫妇,以及古怪精灵、可爱到爆的女儿“小猴子”;越吃越胖金句频出的马戏团元老小丑;忠心耿耿的台柱子子弹侠,还有各怀绝技的演员们,当然,那些中国杂技团员更是让我们倍感亲切。
这样一个充满团队精神的大家庭,自始自终都在爱与勇气的信念支持下一路向前,满满的正能量。
除此之外,片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了,呆萌的小仓鼠、憨态可掬的大棕熊、勇往直前的犀牛、壮硕无畏的大象、霸气十足的狮子,还有落难化作了猫狗形象的叔叔婶婶,以及大反派最终因吃了碎饼干变成了四不像的怪兽,人设细腻入微,且赋予每个形象以突出的个性,拟人化的处理也令小朋友们容易接受,看得非常开心,就如同马戏团重获观众认可的首场表演,化作骏马的欧文从高空一跃而下,落入鱼缸之前又变成一尾金鱼,神乎其技的表演让孩子们惊叹不已。
出色的幕后团队保证了这部动画电影的质量,而这样一个老少皆宜的故事更是合家欢观影的首选,影院里小朋友的笑声不会撒谎,这确实是一部真正适合亲子观影的动画片,炎炎夏日,热辣暑期,来看魔法饼干和神奇的动物吧!
我只能说孩子高兴就行了,质量的确很一般,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物
出发点还挺不错的,很有想法。
一家人的马戏团。动物饼干这设定可谓可爱有趣,但逻辑上经不起推敲。Emily Blunt夫妇搭档配音,Emily配音的动画片两天之内在中国大陆先后上映(前一部是《淘气大侦探》)。蓝色头发和紫色头发的夫妻搭配好好看呀,Owen帅到养眼发亮,仓鼠是全片最大的萌点。前面的剧情有一点点像《欢乐好声音》,没想到这部片也和它一样用了Queen的歌,其余配曲也好听到爆!剧情方面单薄不已,反派大显威力之后连过渡到高潮的过程都省却并匆匆了事。[三星半]
用人变动物来满足人们对动物表演的渴望?这个议题怎么看都很黑暗
有人在电影院睡觉……
嗯?演完了?走吧,睡得真舒服
这就是小时候喜欢的动物饼干,果然有神奇。主角俩是不是就能体验各种动物交配了!
对不起,被配音演员骗去看的
题材不算新,在饼干上面的立意可以!
坏人真可怜,人形饼干肯定凑不齐了。挺欢乐的电影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有亲情有感动,动物也很可爱,本来就是拍个孩子看的电影,一群大龄儿童在这矫情什么呢
我的天!!!瞎了我的眼
剧情有点稀烂
一般拉,最后他叔他婶为什么还是还没变回来。
为想象力点赞,不过我一开始以为是美国动画......
一般般
7分吧,还不错啊。这灵感真的不是来源于小时候吃的那种动物饼干吗?还是说整个电影就是那个公司做的大型广告!!!不说了我去买两包去
以为是个大片 有点单薄了 但毕竟半国产 鼓励下吧
中国投资的一部面向国际市场,全盘西化的低幼动画。故事创意其实挺好,但叙事和节奏乱七八糟,前半段各种低级的尬笑场面,让人如坐针毡。后半段开始吃饼干变身之后的故事还算有趣,只可惜被整体格调拖累,看得有点累,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扣分项——最严重的问题是:你追求梦想没有错,但是你怎么就宣扬马戏团高于做狗粮的工作?这价值观是从哪里来的?对于吉普赛和大尺寸女性有很强烈的歧视性,这又是什么价值观?——除了吃啥变啥的饼干这个设定,还真看不出闪光点在哪里了!
节奏把握得不错,有亲情的温暖。
立意不错,可惜刻意插科打诨的三流搞笑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