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救援

Салют-7,星空浩劫(港),礼炮号空间站,礼炮7号,Salyut 7

主演: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帕维尔·杰列维扬科,柳波芙·阿克肖诺娃,欧克萨娜·范德拉,玛丽亚·米罗诺娃,伊戈尔·乌戈尔尼科夫,亚历山大·斯莫勒克,亚历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7

《太空救援》剧照

太空救援 剧照 NO.1太空救援 剧照 NO.2太空救援 剧照 NO.3太空救援 剧照 NO.4太空救援 剧照 NO.5太空救援 剧照 NO.6太空救援 剧照 NO.13太空救援 剧照 NO.14太空救援 剧照 NO.15太空救援 剧照 NO.16太空救援 剧照 NO.17太空救援 剧照 NO.18太空救援 剧照 NO.19太空救援 剧照 NO.20

《太空救援》剧情介绍

太空救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外太空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寻找“礼炮7号”的踪迹,当经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准备返航之时,却被告知空间站即将被击落,一场更大的太空灾难正在袭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狼犬丹尼阿斯达年代记谜样女友XOAD凶兆前传超世纪战神流浪猫鲍勃黑白诀阿波罗之歌谁的青春不带伤复仇行动奇遇真爱翼·年代记4400窈窕马戏六扇门之致命营救神圣骗局致命的一击不速之客–请进客人母亲节幽会变身黑白迷宫双子杀手霉菌战争让我聆听爱的歌声四季情第一季水泥灰姑娘的故事:圣诞愿望楚乔传镜子森林黑帮团伙

《太空救援》长篇影评

 1 ) 前苏联兄弟情是怎样的?

整部《太空救援》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国家之大义,就是两位主角之间的兄弟情谊了。

在这样浩瀚无际的宇宙里,宏观的家国情怀之下,这样落在主人公身上的小小情感仿佛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在这样历史洪流之中,小人物之间的兄弟情才显得弥足珍贵。

两人的第一场戏是在湖中边钓鱼边饮酒。

原本是很惬意的时光,被给维克多的宇航员通知而打断,面对维克多的喜讯,弗拉基米尔讽刺地说:“你甚至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宇航员。

你从来没在太空舱外活动过。

你只是一个穿着太空服的工程师。

”然而这句话在两人在太空中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之后,维克多却拿弗拉基米尔的这句话调侃自己。

有时兄弟情就算这样,不会太计较,不会太往心里去。

弗拉基米尔是个敢想敢干经验丰富的宇航员,而维克多却是个心思缜密谨慎细致的工程师,两人的角色设置有点“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意思。

在弗拉基米尔一股作气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对接任务之后。

虽然任务完成了,维克多还是气他的冒险和不听劝告,说:“神经病都没你疯。

”“我拒绝和你继续这个任务。

”而弗拉基米尔却轻描淡写地说:“你有的选择吗?

”这也为两位英雄增添了一分生活气息,他们也有普通的情绪,会生气,会闹别扭,就算在国家大义面前,人也不是机器,他们仍然有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

而在惊心动魄的太空舱内爆炸之后,弗拉基米尔在面对烧伤的维克多时说的却是“你看起来晒得很黑啊。

”但在与地面无线对话中他却说“我很担心维克多。

”而维克多在缺乏止痛药和吸入大量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幻听到了对接的声音,幻想美国人来拯救自己了,不顾弗拉基米尔的阻止要去强行打开舱门。

为此弗拉基米尔头上重重地挨了一记灭火器,可他仍然安慰维克多“都是你想象的而已…我也一度以为我看到了天使,但是并没有…”他们会与对方争吵,会讽刺会闹别扭甚至大打出手,但是心里还是担心着兄弟的。

只是羞于表达,不善言辞。

在随着故事的发展,情节的推进,二人的兄弟情谊和羁绊也越来越深。

于是,在指挥中心说:“只能带你们一个回地球”之后,弗拉基米尔说的是“再见”。

他很快地做出决定,将活下去的希望交给好兄弟维克多。

之后镜头由远至近慢慢摇到弗拉基米尔的脸上,他惬意地双手抱头仰躺着,一副悠然的样子好像在享受莫斯科的阳光,而这时船舱内冰冷的灯一如当年天使的圣光,他在这样纯净的光线直线慢慢地闭上眼睛,回忆起和妻子的对话。

这个镜头几乎让我快要忘记这是一部太空题材的电影。

这里传达出了极强的宗教感和救赎感,震撼人心。

可是就在与妻女的对话之后,弗拉基米尔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他仍然希望维克多活下去。

这不是简单的“家庭和兄弟之间你选择谁”这样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命和未来相比,你会选择牺牲自己而让兄弟幸福吗”弗拉基米尔在享受完自己最后一根烟之后,告诉维克多是时候驶离了,嘱咐他给自己注射止痛药,手动离舱等等。

如果这是普通的英雄故事,这里似乎就该画上句号了。

然而这是前苏联故事,它时时刻刻不透露着一种旧时代的张力和人情味。

所以维克多拒绝了,他说:“我不想独自离开,如果我一个人返回,我该怎么向我的孩子解释?

”所以两人齐心协力,抱着必须活下去的决心,在最后一刻打破了外罩,赢得了胜利。

在茫茫宇宙之中,两人望向地球上的璀璨星火,以父亲的身份聊着,聊着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家庭。

这种既是队友又是挚友的兄弟情谊正是整部电影中最引起共鸣最值得动容的情感。

 2 ) 百度的礼炮七号救援事件背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类救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最简单的比如;汽车抛锚的救援;在海洋中万吨巨轮的救援;高山营救;地震救灾等等等等,但是你听说过太空救援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真实的太空救援--前苏联礼炮7号的太空救援。

礼炮7号的救援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难的救援,是不可能成功的救援。

20世纪中叶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新战争开始了,那就是苏美冷战。

这两个超级大国较量的领域,从政治、经济、军事,到上世纪50年代初,双方把目标投向了太空领域。

1955年美国宣布计划发射人造卫星,苏联也紧跟其后,一场太空竞赛正式拉开了帷幕。

双方都担心,另一方在太空探索的同时,获得压倒另一方的军事和科技优势。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1颗人造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把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了太空,成为第1个进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登月任务。

虽然直到今天还有人怀疑美国登月的真实性。

但是在当时,阿波罗11号确实让美国在太空竞赛中扳回了一局。

苏联在登月计划中完败给了美国,但是苏联另辟蹊径,开始研发和建造,人类历史上第1个空间站。

于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礼炮计划应运而生。

1971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1个空间站,礼炮1号。

随着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几年之后礼炮系列空间站的技术逐渐成熟。

今天讲的就是礼炮系列的最后一个空间站,礼炮7号。

礼炮7号1982年礼炮7号被送上太空,总长15.1米,总重18.9吨,预定寿命4年以上。

在一开始的两年里,连续接待了7批往返太空的宇航员执行任务,其中还包括,第1位行走太空的女航天员萨维斯卡娅。

1984年礼炮7号还创下了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中连续飞行237天的最高纪录。

失联1985年2月11日,浩瀚的宇宙中,礼炮7号正在安静的等待着下一批宇航员的到来,就在这时他的无线电发射机突然之间关闭,地面控制中心,以为就是发射机跳闸了,重启一下不就可以恢复。

可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傻眼了,地面指挥中心,向礼炮7号发出了重启指令,可是礼炮7号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就是说礼炮7号空间站上的无线电接收机也停止工作了,一时之间这个庞然大物在宇宙中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地面完全失去了联系。

美国很快就得知这些消息,并且声称礼炮7号已经是“死亡空间站”。

苏联认为美国政府,很有可能发射航天飞机到太空劫持礼炮7号,并把它带回美国。

事实上礼炮7号失控的那段时间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确实就架在发射台上,随时待命。

美国媒体的说法是礼炮7号,已经是死亡空间站,它随时可能坠落地面,如果一旦坠落,很有可能造成一场大型灾难。

这种说法是完全可能的,礼炮7号体重将近20吨,这个大家伙如果落在了人口密集的区域,很有可能造成百万级别的人口毁灭。

苏联为礼炮7号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空间站被美国截获,苏联在太空领域的尖端研究成果,就会完全暴露在美国人面前。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苏联必定会打破冷战格局,甚至触发第3次世界大战。

此时摆在苏联人面前呢也就两条路,第1条路要么摧毁他,死也不让美国人得到。

第2条路,上天找到它并把它修好,或者把它带苏联。

苏联人选择了第2条路,礼炮7号的抢救行动,说起来也简单,无非就4步,上天、对接、维修,然后再返回,可是实施起来却是难如登天,首先在浩瀚的宇宙中,要找到它就得费一番功夫,没人知道礼炮7号,是不是还在圆轨道飞行,就算找到了它正常的对接操作。

需要飞船与空间站同步收发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两者同步调整后完成对接,在没有无线电的情况下,宇航员们只能手动对接,空间站的飞行速度是每秒几公里,尽管有激光测距仪,但宇航员们能操作的只有手动摇柄。

手动对接,相当于把两个高速飞行的子弹给粘在一起,如果对接不成功,飞船撞到了空间站空间站,还有可能会变轨。

最坏的情况,飞船或是空间站展开的太阳能板被撞坏,那么飞船和空间站就有可能殒命于太空。

最理想的情况对接成功,空间站内部的情况也是无法预测的,敢于参与这次太空行动的宇航员们,拿的都是单程票,与其叫他们宇航员不如叫他们敢死队。

营救礼炮7号抢救行动,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被视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苏联并不缺乏技术过硬,有无畏式的英雄人物,最终萨维内赫以及贾尼别科夫被选择了执行这次任务的两名宇航员。

贾尼别克夫是苏联航天这个传奇式人物,曾经获得过列宁勋章,在1982年以211天的飞行时长,打破了世界纪录。

而萨维内赫,是一位能力极强的工程师,曾经在礼炮6号空间站上工作过74天,熟悉作业环境。

苏联为这次太空营救任务,专门改装了联盟T13号飞船,拆除了1个座椅,添加了额外的燃料,于1985年6月6日,载着两名英雄宇航员飞向太空。

经过两天的飞行,联盟T13号飞船发现了失联的礼炮7号,影像同步传回到地面指挥中心,当飞船逐渐接近礼炮7号的时候,地面上的工作人员,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礼炮7号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平行,没有朝向太阳,也就是说礼炮7号,电力系统已经失去了电力供应。

幸运的是贾尼别科夫发现,礼炮7号空间站飞行状态还算正常,没有完全失态,还是有对接成功的可能性。

贾尼别科夫乘坐的联盟的T13号飞船,以每秒1.5米的速度,慢慢的向空间站靠近,当到达200米距离的时候,两位宇航员发现,完全没有适合对接的角度,由于燃料有限贾尼别科夫只有三次机会,如果对接不成功,不仅仅两位宇航员有去无回,空间站也有可能被撞之后变轨,直接砸到地球人的头上。

惊心动魄的时刻到了,贾尼别科夫操作这对接摇柄,全神贯注,一点点接近礼炮7号。

在对接一开始的十几秒里,贾尼别科夫不断的跟地面汇报说:“对接无法完成,对接无法完成”,直到最后两秒,人们听到了砰的一声,贾尼别科夫说:“对接成功”。

这一刻地面控制中心欢呼雀跃。

这是人类史上第1次,对接不合作航天器。

对接成功之后,两位宇航员进入了礼炮7号。

他们发现空间战略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只是电力系统失灵和零下5度的低温。

经过了7天的抢修,萨维内赫和贾尼别科夫,成功修复了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和自动对接系统。

几天之后,6月23日,货运飞船带着补给物资来到了空间站,最终贾尼别科夫在空间站中工作了112天。

萨维内赫在空间站中工作了168天,分别于1985年9月26日和11月21日安全返回地球。

礼炮7号一直到1986年8月,才接待完最后一批宇航员,在轨运行到1992年,比设计的寿命高出了一倍。

礼炮7号的抢救行动别说是在当时了,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成功避免了地面上可能发生了更大的灾难。

后来礼炮7号救援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有看过的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3 ) 战斗民族就是虎

这部电影取材自冷战时期的太空救援真实事件。

“礼炮七号(Салют-7,也是电影的原文标题)”是苏联时期礼炮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空间站。

1985年,“礼炮七号”突然和地面控制中心失联。

西方阵营趁机大肆报道,渲染苏联无力控制自己的空间站,即将威胁人类安全。

这时候,如果爆破空间站,会如西方所愿,损害苏联国家形象并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这“二十吨重的废铁”所损失的经费自不必说。

总之,苏联政府将当时最有经验的宇航员扎尼别科夫与萨文内赫派往太空查找问题修复太空站。

发射于是,重重困难被一一打开。

首先,电影里展示了令人紧张的首次太空手动人工对接。

从技术角度来讲,这次对接被认为是太空历史上最复杂的一次对接。

两名资深宇航员经过计算之后带有赌博性质的对接,居然成功了。

接下来,打开太空舱,两位宇航员发现了厚厚的冰层。

给空间站加热需要两天,在那种低温条件下,两个人撑不到一周,地面控制中心也产生了两派意见,有立即返航,有继续工作。

这里还讲了个苏联式(冷)笑话,领导说,苏联人民还害怕冻霜吗?

事实上飞行员被冻得发烧,还依旧在坚持修复工作。

第三重挑战是,给空间站加热后,失重的水到处漂浮。

两个人这时的工作就是吸干水,以便作业。

后来发觉问题不在舱内,于是一人出舱检查,发现是传感器被坏了。

祸不单行,飞船失火,舱内的另一个宇航员被烧伤。

这个时候的苏联顶着西方阵营压力,美国报道说苏联宇航员必死无疑,派出了自己的航天飞机,准备对接。

担心被西方偷走技术的苏联自然不答应。

最终,苏联地面中心做出决定,放弃空间站。

但氧气只够一位宇航员返航,另一位将在空间站被击落时牺牲。

而义气的宇航员却拒绝放弃同伴,展现出人性的伟大。

二人决计绝地求生,出舱砸掉传感器外罩,在空间站飞到地球背面的极寒之下,金属变得脆弱,终于两个人将被撞弯的传感器砸掉,奇迹地修复了太阳能充电系统。

这时颇具煽情的一幕是,美国飞船也绕到了苏联空间站附近,冷战下的来自敌对阵营的双方宇航员互相敬礼致敬,超越了意识形态,毕竟,从宇宙看人类世界是那么渺小。

SaluteСалют这部太空灾难巨制还原了人类历史上公认的太空救援奇迹。

影片中的美丽浩瀚太空与苏联空间站以及失重感非常值得一看。

在主线故事之外,也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电影没有过多渲染。

首先是非常出名的目击“天使”事件:1985年7月,也就是电影所讲述的太空灾难发生前不久,礼炮七号的导航员遇到一队“天使”。

他们看到了七个巨型的人型物体,有翅膀,身上带着薄雾似的光环,发出强光。

无神论苏联政府对宇航员的报告当然非常不满意。

在电影中没有“天使”的镜头,只以宇航员在蓝关照射下的惊异的表情来表现了这一事件。

礼花7号走私亚美尼亚白兰地:那时的苏联有禁酒令,然而少量酒精对于外太空的宇航员来说还是有好处的,可以缓解压力。

私带酒类上飞船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在升空前一周进行减肥,就可以把相应重量的白兰地和酸黄瓜藏在宇航服里带到太空去了。

电影里两个宇航员喝酒的桥段也非常有趣,在失重状态下,两个人抖出一滴酒,再一口吸掉。

吃了这口酒另外,不知是否也有事实依据,电影中,空间站里还偷渡进来一只小强。

宇航员开玩笑称它为第三位宇航员,鉴于地球老乡的身份,没拍死它。

老乡你好继承了苏联太空竞赛遗产的俄罗斯,只用了四千万预算就拍出了这部特效跟好莱坞抗衡的片子,据说其中有40分钟的戏,毛子是简单粗暴地真去空间站拍的。

其实电影一直是国家实力和意识形态宣传的一部分,很是希望有钱拍大场面的我的祖国什么时候也能拍些太空题材的片子。

 4 ) 战斗民族的太空历险记

推荐电影《太空救援》,很带劲的俄罗斯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妥妥的战斗民族电影!

位于外太空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寻找“礼炮7号”的踪迹。

当经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准备返航之时,却被告知空间站即将被击落。

最后,上级都准备放弃他们,让他们只能回来一个人,而是他们自己选择再去努力挽救空间站和自己。

真的让人觉得很热血,世上没有穷途末路,只要你不放弃!

而且,他们特别霸气。

用“热得快”加热空间站、用榔头凿、没事还喝两口伏特加太空“酒驾”,真的是让人刷新三观。

其实,办法挫不挫不重要,只要管用就好,毕竟,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ps,他们在太空中,遇到了地球同胞——小强,哈哈哈!

 5 ) 大力出奇迹!真实历史是怎样的呢?

“熊系”太空片简单粗暴 《太空救援》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同样是如《地心引力》这样的“太空二人转”作品,但这部电影更像是《阿波罗13号》——一场源自真实的太空冒险,不要以为本片是俄罗斯人模仿西方太空电影,本片从内到外处处体现的是俄罗斯的“熊系”风格。

您可以想象得到在空间站这样高精密设备和仪器环境中,用“热得快”加热、用榔头凿、没事还喝两口伏特加“酒驾”的行为吗?

这就是俄罗斯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的冲击力,带来前所未见的视觉奇观。

这让我想起了新旧两版《机组乘务员》的典型案例,同为灾难类电影,老版在客机高空飞行的情况下,让人裹上厚厚的棉衣,直接爬到飞机外面去修飞机;新版(国内引进译名为《火海凌云》)更离谱,在飞机飞行的情况下,把乘客用缆绳从一架飞机传送到另一架飞机上。。。

《太空救援》的故事并没有想象中的曲折,简单的故事过程却跌宕起伏。

《太空救援》描述的故事,跟1985年“礼炮七号”空间站“失联”事件完全一致,而且除去对两位角色适当的艺术加工之外,电影还进行了些许合理的二次创作以增强电影戏剧化的冲突,艺术的处理增强了电影视觉奇观效果和惊险情绪,而特效的运用则使这部灾难故事片如虎添翼。

那么究竟哪些场面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呢?

或者真实历史历史有的时候比电影中还要“离谱”。

“失火”空间站失火那一段情节,就是艺术创作的虚构,宇航员因失去了飞行器联盟号T-13飞船无法回家,从而有了结尾最后一幕破釜沉舟的举动,身逢绝境才用锤子修电池。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二位发现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歪了,回到联盟飞船,手动调整联盟飞船带动“礼炮七号”滚动,将空间站太阳翼调整到正对太阳的方向上。

充电一天后,电池组充满电,航天员再将蓄电池组连入“礼炮七号”的电力系统,完成了修复!

而且在太空修好了空间站,对接了货运飞船运来补给,还呆了100多天才回地球。

“相遇挑战者号”美国人要抢夺失控的空间站。

这是针对当时的冷战环境而设计的情节,暗指美苏当时的“太空竞赛”,结尾之处两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相遇”互相敬礼的画面,超越了意识形态,毕竟,从宇宙看人类世界是那么渺小,无论国度,这样的壮举值得任何人称颂。

真实历史上,具体有无相关阴谋论咱们也不得而知,因为当年的档案也没有公开过。

但可以确定的是,美国挑战者号确实在1985年有过飞行任务,还是三次:★第一次飞行是在4月29日,就是第一位华人航天员王赣骏以科学家的身份首次进入太空的那一次,这时候,礼炮七号已经失联俩月了,美国人这次上天具体原因未知。

★第二次飞行是在7月29日,与电影中“维修时间”相近,两位苏联宇航员是6月6日升空前往空间站,但16日就已经修好了。

★第三次飞行是在10月30日,指的是挑战者号倒数第二次飞行,因为第二年一月份,这货就变成窜天猴了,7人遇难,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灾难,RIP。

电影中的“相遇”场面应该指的是挑战者号当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不过进行了一些相关加工。

这里要为电影的编剧点个赞,将真实与虚构进行了结合,造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维修任务”成了“限时任务”,必须赶在美国人“得到”空间站之前修好它。

“对接奇迹”其三、模拟对接演练,因为是“限时任务”,这就让宇航员不得不提前进入发射状态,之前在地面上模拟出空间站翻滚轨迹,进行了模拟对接,全部失败。

在这样的条件下,宇航员硬着头皮升空。

真实历史上,比这个还要离谱,因为地面与空间站失联,根本不知道礼炮七号的飞行状态,两位宇航员到了太空距离空间站200米的时候才傻了眼,原来空间站是翻滚状态。

再这样的条件下对接成功,这在航天史上被称为奇迹。

电影改变了这一设定,让之前有了模拟对决实验,但全部失败。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丰满了剧情,另一方面为后来与空间站对接成功与否留下了悬念,增强了故事张力。

但还是牺牲了部分“熊系”做派,如果按照真实历史那么拍,恐怕更加令人不可信,但真实对接确实是在这样“不可信”的条件下完成的。

至于用锤子“修电池”,相关资料并没有表示,只是说他们修好了电池,俺也不知道是怎么修的。

但冰封的空间站是来源于真实历史,电影中一个细节:宇航员还吐了口唾液到舱壁上,结果发现三秒内冻成冰,这是真的,来源于当时宇航员的访谈。

电影中他们解冻空间站也是真实的,就是冒着短路的危险,用联盟飞船的蓄电池做了一个“热得快”,加热空间站。

这种举动听着都新鲜,但当时这二位确实是这么干的,不愧是“熊系”。

而空间站中还保存着前任乘组留下的饼干和盐,这是俄国文化中欢迎朋友的传统礼节。

还有喝酒那段,当时苏联国内是有禁酒令的,戈尔巴乔夫禁止上台之后关闭酒厂,结果两位在“天上”喝酒。

这些情节血性却也有细腻的感情,宇航员这种兼具内敛与张扬的精神,是多数俄罗斯人现代帝国症候群的一个缩影,深埋于苏联这个迅速崛起又没落的帝国。

“灵异事件”电影最后有一段宇航员“看见天使”的情节,前后呼应,这也是真实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之一。

这次事件被称为“礼炮七号灵异事件”。

当时前后一共有6名宇航员突然看到“天使”出现在太空站周围,紧接着整个人便处于一种非常舒服平和的状态。

尽管一直以来围绕着这件事充满了许多观点,有人认为是宇航员的幻觉所致,也有人认为是宇航员遇到了神,但无论怎样,这无疑是人类探索太空时要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

★第一次遭遇是在1984年7月12日,3名宇航员目击,据说“天使”大约有一架波音747客机般大小,而且不止一个,至少有7个。

★第二次遭遇是在1984年7月17日,也就是电影开场那次,因为当事人萨维茨卡娅是首位太空漫步的女宇航员。

这次“礼炮7号”上6名宇航员全都看见了,并且情况也和第一次的一样——看到“天使”在对自己微笑,紧接着整个人进入非常舒服平和的状态。

事后对这起事件的发酵,有人说是UFO,有人说是灵异,也有高人说是他们因为缺氧或者紧张造成的幻觉,甚至胡说八道,但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否定了。

宇航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让6个人同时“致幻”或者全部编造谎言,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离谱的是,后来就连NASA宇航局也有人宣称自己看见了天使,随后出现了一堆阴谋论,包括人类与外星人合作啊,预测不祥之兆啊什么的都有,但至今无法定论,毕竟是未解之谜啊。

《太空救援》用这一个细节来呼应当时的真实情况,并且结尾虚构了两位宇航员修好空间站之后“天使”再度降临的情节,实际上就是暗示“奇迹的存在”。

毕竟无论在真实历史中还是在电影里,以这样的方式修好空间站,真的是“奇迹”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6 ) 不容错过的俄罗斯太空片儿!

看过目前最惊艳的一部太空片儿!

在昨天刚刚看了地心引力,也是讲太空救援的,但是相比这部还是有差距的。

这部救援片是俄罗斯拍的,在美苏冷战时期一个空间站失去联系,两名宇航员要去解决很艰难很棘手几乎做不到的对接任务,以及对接成功后礼炮7号火灾引起的设备问题。

在短短的100分钟里,宇航员面对了数次的生死抉择:第一次是请经验丰富的男主复出执行对接任务,这就要克服自身旋转的空间站和飞船间的相对位置,需要找到合适的速度和角度,而在理论上轨道高度决定速度,并决定对接瞬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二次是在给结冰的空间站解冻时,因为极寒两个人严重发烧;第三次是空间站短路着火后维克多被烧伤神志不清出现幻觉;最后一次是氧气不够两个人返回地球而必须只能有一个人牺牲。

这四次生死抉择构成了电影的主要矛盾和推进剂,每次危机的解除都将故事引向新的高潮。

在宇航员执行任务的同时,电影中对友情、亲情和生命的也下足了笔墨。

男主是苏联经验非常丰富的宇航员,维克多则是一名工程师并参与涉及了7号大部分仪器。

在一起钓鱼时男主抱怨维克多没有出过舱不算真正的宇航员,维克多听着他的抱怨没有说什么。

在指挥室问到维克多想和谁一起执行任务时维克多推荐了男主。

因为维克多理解男主心中的渴望。

对太空的渴望。

同样,两名宇航员都有家庭。

在上太空之前妻子的反应都是一样的,焦虑,担忧,害怕失去最爱的人。

维克多的妻子到了预产期即将生产,这也是电影的一条暗线。

在二人最终维修好7号的时候地面传来他喜得女儿,无不振奋着每个人:在本要牺牲的时候却获得了新生,诞生了新的生命。

我想这是电影对打动人。

电影中绝美的时刻有两个,一个是男主得知无法返航在空间站缓缓闭上双眼,恢弘的音乐衬托着,把生死和平静的矛盾冲突合而为一;第二幕是二人在空间站进入黑夜一起看极光,把大气,恢弘,宇宙的浩瀚和人不屈意志的坚强展示的淋漓尽致。

绿光在电影中也多次出现,具有十足的象征意义:希望。

绿光就是希望之光,二人一起在最艰难的时刻,抓住了希望,获得任务的胜利,此时绿光再次浮现并作为电影的结尾。

摄人心魄,开阔无比!

绝美的视觉带入和浩大的音乐从感官层面给我们带来极佳的观感,在生死抉择之中讲人的精神展示的淋漓尽致!

看完只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在浩瀚无比的宇宙中,无数灵魂得以飘荡,无数美好在这里存留。

就像我现在看完这部片子一样,peace

 7 ) 那一抹“蓝光”是影射目击“天使”的事件

电影中两次出现的蓝光,源自于1984年礼炮七号上的两次宇航员目击“天使”事件,但是记录中他们看到的是橙色光,整个场面给人一种非常舒服平和的感觉。

由于无法判定事件的真实性,导演显然很克制,并没有将这一具有争议的事件放大化。

这种类型片早已被好莱坞拍烂,《太空救援》贵在真实事件改编,让人联想到了《阿波罗十三号》。

 8 ) 影院英语103分钟版与某盘俄语106分钟版区别

1精神医生审查后(英语影院版好像字幕说明了打印机文件建议退役,俄语版没有),弗拉基米尔驱车、停车,忧郁的吸烟画面,英语版删除了。

2紧随其后的棉被聊天场景,妻子问丈夫如何向马达加斯加人描述他在苏联的生活,丈夫不说话,起身走了。

然后妻子跟着丈夫来到阳台上,告诉他自己爱他希望他留在地球上,丈夫说自己在努力,然后习惯性地放手烟灰缸结果砸楼下去了,妻子说这是地球会掉下去的……这段影院英语版没有。

3女宇航员?

做了个不祥的梦,打电话告诉弗拉基米尔。

俄语版没有。

4印象中影院的英语版礼炮7号被流星击中出现问题,是像幽灵一样,一会儿出现个红灯,值班人员再查看时又恢复正常绿灯了,然后才出现大问题;而俄语版是直接断电然后地面失去信号了。

感觉影院英语版更曲折点呢。

5然后弗拉基米尔看电视,小女儿问爸爸苏联英雄也拉噗噗吗?

爸爸说当然,每个人都拉这一段,到机械师维克托在陪妻子产检的间隙给弗拉基米尔打电话说肯定出事儿了,然后到回答旁边孕妇说妻子怀孕31周,这段俄语版没有。

6跟戈尔巴乔夫开会,印象中英语版翻译是说击毁礼炮号,碎片会把轨道上的其他卫星都搞糟;俄语版字幕是说轨道上其他卫星都会失效,苏联会失去太空的话语权至少十年。

7其他候选宇航员手动对接训练都失败,俄语版是交叉剪辑了弗拉基米尔不太开心地开车在路上然后大掉头U-turn轮胎冒烟的画面;还有解释说拆个座椅可以多放补给,另一位接话说而且伤亡会更少是吗(指少去一个就少伤亡一个),英语版么得。

这段感觉英语版字幕译得更清楚些,比方说那段“就像对女孩子一样(指导训练宇航员操作动作轻柔点)”。

但是也有不少俄语版字幕译得更清楚的,总之要向字幕翻译大大们致敬。

8在加油站项目负责人瓦莱里请求弗拉基米尔归队,英语版字幕翻译是瓦莱里说“算我求你”,弗拉基米尔说觉得除了自己没人能行;俄语版字幕是瓦莱里说“你愿意去吗?

………这次一切都很复杂……”,弗拉基米尔说“这很适合我” 9弗拉基米尔在餐厅告诉妻子自己要重上太空,妻子很生气:俄:你的太空里有什么?

你和欧莉亚(女儿的名字)交换了什么?

英:你的太空里有什么?

值得你抛弃妻女 10开启对接舱门时,地面基地指示“等一下”,沃洛德跟维克托开玩笑问你知道格鲁吉亚人 “兄弟,等等”怎么说吗,英文版把格鲁吉亚人换成了美国人。

11初入空间站:“欢迎”的字条谁写的?

斯维塔写的——这段好像英文影院版没有。

12二人在太空吸完酒后,俄语版有瓦莱里和另一位科学家讨论为啥要为了一块20吨的铁让人冒生命危险,荣誉,事业,无力感,自己的决定正确吗,有些优秀的人才就是为太空事业而生的,等等,很动人,英语版貌似没有。

13舱门打开,真空灭火后,奥运熊被冲往星空深处,繁星镜头下摇直接接弗拉基米尔的妻子在窗边星空下吸烟怀人,和维克多的妻子洗衣服感觉到胎动的场景,这个剪接我给满分。

影院英语版没有。

14通知沃洛德两个只能回一个,沃洛德回想那段没说出口的“妻子、女儿、足球,和建设共产主义(和从太空看非洲比有点无聊)可是我喜欢”之后,俄语版有组织派人去接沃洛德妻子女儿的场景,英语版没有。

15和女儿(萌化了)通话,问爸爸能回来吗,英语版剪了一个派去接妻女的女工作人员都不忍低头的镜头。

结尾俄语歌很好听。

当年的史实镜头长短好像略有不同,差别实在不大,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感觉偏差,就不写了。

看完两版感受:不愧是拍出了《战舰波将金号》令“蒙太奇”这一术语闻名于世的国家啊,不愧是出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波文学大师的国家啊……

 9 ) 向伟大的苏联宇航员致敬!

小时候听大人聊天,对苏联有两个清晰的印象:苏联的太空站可能要掉下来了,会不会掉到我头上啊?

苏联的核电站泄露了,会不会污染到我们这里啊?

礼炮7号,向伟大的苏联宇航员致敬!

从太空看火箭穿透云层真是太壮丽了!

苏联人就是干!

先干起来,再考虑能不能成功。

第一次对接不成功,地面还没讨论出方案,宇航员自己搞定!

先加热了,再说怎么把水弄干。

拿起锤子砸了再说。

......向伟大的苏联宇航员致敬!

 10 ) 角色关系演员表

主角: 弗拉基米尔 (Vladimir Vdovichenkov)

妻子:妮娜(Mariya Mironova)

程师好友: 维克托 (Pavel Derevyanko)工程师妻子:莉莉娅(Lyubov Aksyonova)

右为工程师,左是妻子负责人:Zamestitel Shubina(Aleksandr Samoylenko)

左二国防大臣:Shumakov(Vitaliy Khaev)

右一忘了:Boldyrev(Igor Ugolnikov)

《太空救援》短评

硬伤太多,还是说这是个科幻片吧,因为也就前面三分之一算是真实改编,后面的真的和事实差的太多了。金属低温脆性居然不是一碰撞就碎成颗粒,居然要金属大榔头敲那么久都没反应。不过这对于俄罗斯电影来说确实是个大进步,对于我来说也是个有纪念意义的电影。

2分钟前
  • 单调喊数
  • 较差

好久没看到这么引人入胜、荡气回肠的太空片了,而且还是来自战斗民族的。更令人惊叹的是:本片只有区区4000万的制作成本,却做出了如此恢宏的场景和如此逼真的视效!PS:向伟大的前苏联致敬,向英勇无畏的太空英雄们致敬!

7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同是太空题材,但是和好莱坞的风格还是不太一样,更有纪实感,仿佛在看纪录片,同时悬念感也营造的不错

10分钟前
  • 煮海
  • 推荐

说低配版《地心引力》+《火星救援》都委屈了这片子,真没想到俄罗斯的太空片已经能与好莱坞比肩。在一波三折的类型化叙事中,勾连起美苏冷战星际争霸的历史。除了高度写实的舱外行走及空间站修复工作,更有人类面对无垠宇宙的孤独和诗意。而我国航天题材还停留在《飞天》???这差距绝对不止十年……

12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男主的化学反应再强一点吧 哈哈

14分钟前
  • 404
  • 较差

这样的片子确实因为太真实,观赏性就显得差了。最近连续看了两部类似的片子,一部是敦克尔克,一部是太空救援,给我的感觉类似,都是制作精良,而且花心思角度中正的好片。

17分钟前
  • WIKI魏
  • 还行

“窗外没有警察飞过”“那再来一口”。漂浮的蟑螂,凝冰又化出水滴的太空舱,在CG层面已无大纰漏,近几年俄罗斯出了几部太空题材电影的基础,不知是否是有了靠谱的特效公司。真事改编,演员和原型相似度高。因短路起火的那场戏被舱体外的镜头给带过了,我觉得是利落的设计,反倒是俩人在太空出事以后切到俩老婆身上是很俗套的处理。另外这类片子或多或少都在突出角色的不怕死,相比美国电影描画同样的人物状态,俄罗斯人气质上还是二愣子一些,前者是殉道或个人英雄主义,后者更多是同生死的战友情了

2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俄国人果然不仅在空间站喝酒…还特么抽烟!太硬核了。特效:一年前看会感慨老毛子特效进步神速,如今我们已经“有生之年”了。视觉风格设计:有点太拘泥纪实,地面、空间站、太空环境,没有风格系统,古着感和历史感也缺,那可是在冷战时代啊。剧本:传统平庸的好莱坞模式,破球也差不多,但优在有高概念亮点,这个故事节奏比破球更差。镜头:破球已经很差了,这个更差。我国竟然已全面吊打,没啥好说的了。但是那段光辉岁月里人类的探险,真是值得敬重啊。

22分钟前
  • 砚小朵™
  • 较差

崇高又伟大

24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推荐

首先向电影原型致敬,一些人值得被称为英雄。接下来,我就要吐槽了,抛开我在电脑上看,特效大打折扣。电影本身也是有够让人受不了的,都2018年了,能拍出这么老态龙钟的电影真的是难为了。电影里探索太空的劲头完全不示弱美国,可我想说就拍电影这回事可真是差太多了。嗯,突然对中国电影信心满满。

29分钟前
  • 少年赵里昂
  • 较差

毛子拍的科幻电影,以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更加让人震撼,没想到毛子竟然也可以拍出这么好看的科幻电影,还是太空救援的题材,简直可以跟好莱坞媲美了,有些场景真的很美,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叹天朝为什么拍不出来呢?其实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题材选择,对于宣传我们的航天事业也是有帮助的,可惜没这能力。

31分钟前
  • 凌风邀月
  • 推荐

算是出色的太空片,故事简练,节奏紧张,看起来还是挺爽的,但人物塑造过于扁平了,拍摄方法有点单一,人物探索天空的背景主题并不突出,过于纪实了。希望国内也多拍几部这样的片子,才有可能拍好太空科幻片。

34分钟前
  • 摩西不夜奔
  • 推荐

讲真的,特效太差很影响科幻片的观影体验…

39分钟前
  • 细嗅蔷薇
  • 较差

好奇天朝版删掉的8分钟是关于什么的~

44分钟前
  • 非魚
  • 推荐

没女主角的电影实在看不下去

48分钟前
  • 熊仔面
  • 较差

配樂好low

53分钟前
  • norris
  • 较差

有老毛子的狠劲

57分钟前
  • 一臉無聊
  • 较差

好久没看片,一看就看了个非常纯粹的太空片,4000万人民币小成本但效果直追好莱坞,效果惊艳!看惯了美国人的太空让我们忘记了人类宇航历史的另一脉真传,能够看到苏联宇航员在大银幕上的活跃,非常的满足。

60分钟前
  • 雪風希夏
  • 推荐

说实话 好闷。。。。

1小时前
  • .Flora.
  • 很差

情节特别紧凑,但是着火那段表现的稍差,应该给一个里面的镜头啊,看他怎么在最紧急的时候把舱门打开灭火的,这个没给表现略有遗憾,结尾太突然了,我都没反应过来就结束,晃神了好久才确认真的结束了,可以拍成迷你剧啊,根本没看够,演员和历史当事人每一个都长得好像啊!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更震撼

1小时前
  • 凛冽的阳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