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跨度,使爱情变得深沉。
二十五年的时光,见证了两段人生在时代背景下的沧桑,也成就了两个男人对爱情的忠贞。
二十五年,还有什么是不可能改变的?
25年前,一个男人向心爱的女人求婚,25年中,他用对事业的执著化解自己炙热的爱,25年后,再次站在女人面前,他的目光依然浓情相向;25年前,另一个男人失去爱妻,25年中,他把这份怀念化作一种坚持,25年后,当妻子的样子都需要随处可见的照片来随时的提醒才记得起来,他的信念依然坚定。
影片来回穿插关于二十五年前的回忆和二十五年后的现实,叫人觉得岁月荏苒,有叫人觉得逝者如斯。
其实,在回忆里,一切都变得不重要,重要的只有当前,毕竟爱人还在面前,还来得及说那句发自肺腑的话给她听。
所以不论是二十五年前还是二十五年后,剧中人物的相貌看上去都差不多,一样的眉眼一样的笑意,只是在二十五年后发间更多了几许的闪着光芒的银丝,或是嘴唇之上添了一道锁闭隐秘内心的胡须。
一个刑事案件,使几个人物的命运若即若离地纠缠了二十五年,因为它,一个青春美好的女人无辜丧命;一个男人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和与最爱的女人的相守、一个男人失去了妻子并几乎失去了活着的理由;一个女人把爱人送上远去的火车并忍受着年复一年的孤独;行凶者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如行尸走肉般苟延残喘。
两个用情极深的男人,在各自的坚持和守护中不经意地帮助对方揭开心结,继续各自的人生。
在命运面前,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变得不堪一击,堂而皇之的国家司法制度在睚眦必报、以权谋私的掌权者手里竟成为杀人的利器和隔散有情人的挡板,正义最终只能在私刑者那里体现。
那个被人误解的男人其实并不是心理扭曲,而是一个价值观尚未被扭曲的制度所同化的独行者,他用自己的方式力行着社会久违了的公正。
根据Lawrence Kohlberg和Stephen P. Robbins等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不产生任何社会公害、却对一些社会成员有利的道德原则,正是一种比法律更高的道德。
二十五年后,当年深爱的女人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回来求婚,男人说当年你如逃跑般地嫁给别的男人我只能离开你又为什么不早点接受我;四目相对,温柔和暖意通过视线相互传达和交融,女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当年是我太年轻不懂得接受,也是你太年轻不懂得表达,但经过岁月的酝酿的爱愈发醇香而经久。
二十五年,叫人们终于读动了那双注视的目光里所有的意义。
人生最可怕的是什麼?
是空虛孤寂度過漫長的一生,還是在最好的時光中被殘酷終結?
一瞬間的痛苦與一輩子的虛擲,何者更教人難以忍受?
這是看完阿根廷電影『謎樣的人生』(The secret in their eyes),浮現在腦海中的問題。
電影非常精采,每個細節都深具巧思,題材雖有些沉重,但對白幽默,饒富趣味,劇情高潮迭起,毫無冷場,最後出乎意料的結局,更是令人驚嘆!
得到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真是實至名歸。
電影以一樁二十五年前的強暴謀殺案為起點,退休的書記官欲將這宗印象深刻的案件寫成小說,因而開啟塵封多年的記憶。
隨著書寫逐漸清晰的昔日畫面:他看見司法正義在現實的操弄下蕩然無存,也看見竭盡所能卻仍無能為力的自己;他看見被害者的丈夫日復一日在火車站等待兇手的執著身影,也看見因恐懼而逃避愛情的自己。
這是一宗殘酷的社會案件,而深究其中,我看到的卻是兩個無比動人的愛情故事,穿梭其中的幾個關鍵字是:鏡子,門,字母A,小說。
【鏡子:照見內心深處如出一轍的愛情】“鏡子”,並未出現在電影之中,卻是看完電影之後,第一個出現在我心中的關鍵字。
被害女孩的丈夫在命運的捉弄下,從原本的甜蜜新婚瞬間掉入人間地獄,在整個緝兇的過程中,他沒有情緒崩潰,但我卻忘不了不動聲色的表情下那雙悲傷的眼睛。
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有些事就這樣毫無預警的發生,還來不及感到痛,就已被迫轉彎,走向另一處未知。
你只有兩個選擇:頭也不回的往前走,或者,不顧一切尋回來時路。
他選擇後者,他的偏執來自於對妻子根深柢固的愛,瞬間破碎的當下,同時粉碎了他的未來。
書記官以為自己選擇前者,然而事實上,二十五年後執意將案件寫成小說的心態意謂著他心結難解,以及他與女上司之間從未言說卻不曾逝去的情感。
那個對妻子一往情深的男子,如同一面鏡子,映照書記官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細膩情感世界。
【門:開與關的瞬間決定心的距離】“門”,對所有人敞開,代表毫無分別;將其他人關在門外,只留下兩人獨處的空間,則代表與眾不同。
電影中出現三次門的開關,巧妙呈現女上司與書記官之間微妙的情感距離,每一次當她問:要談重要的事嗎?
他的回答瞬間決定了她心的方向。
第一次,書記官重返當年工作之處,他說只是閒聊,她照例敞開大門,兩人笑談往事,只有久別重逢的喜悅,沒有其他。
第二次,二十五年前她以為他要表白,鄭重其事準備關上大門,卻見另一個下屬跟進來,原來他找她談公事,她旋及將敞開的大門再度關閉,沒有曖昧的空間,只有失望的她。
第三次,當他終於明白自己無法繼續空虛度日,他鼓起勇氣重新來到她面前,她對他露出只有戀人看得見的笑容,關上大門。
第三次,他們終於毫無距離,真正處在同一個世界中。
二十五年來,她知道他愛她,她也知道兩人之間的差距:她是上司,他是下屬;她是名校畢業,他只有高中學歷;她有一個優秀的未婚夫,他什麼都沒有。
可惜他忽略了他唯一擁有且最重要的“她的心”。
愛情最重要的是時機,知道彼此相愛卻從來不曾表達,那麼愛終究只是心的波紋,無法成為對方心底的聲音。
我曾經愛過一個男孩,他很少在我面前表露情感,雖然大部分的時候我相信我們之間有一條隱密卻相通的路,那裡只有我們倆。
但有時我會陷入一種徹底孤單的處境,以為我們之間的一切僅是我的錯覺。
這時,我就想把只為他關上的門打開,我會告訴自己他和其他人沒什麼不同。
因為,不再有期盼,才不會一再失望。
我突然很想告訴那些明明擁有珍寶卻仍在愛情面前裹足不前的人:人生苦短,能有幾個二十五年?
如果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是你從來不曾表達的愛,別再猶豫不決,與其帶著遺憾把她放在心中一輩子,不如此刻勇敢說愛。
真心相愛,就不要輕易錯過。
你會看到她只為戀人綻放的笑容,並起身關上那扇從來不曾關上的門。
【字母A:人生最難跨越的是恐懼】“字母A”,打字機一直打不出來,打印稿上模糊難辨的字母A,彷彿書記官多年來始終隱而未明的情感。
我很喜歡電影中“字母A”的巧妙隱喻。
人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寫出來的字往往反應潛意識,書記官在筆記本上不由自主寫下的“我恐懼”即是他心裡的聲音。
他害怕兩人之間懸殊的差距失去愛情,所以寧願把愛藏於心中,偏偏藏得越深,越難忘懷。
於是,步入暮年之際,他開始寫小說,寫二十五年來印象最深刻的案件,然而,他真正想寫的,其實是藏身於案件中兩人緊密相連的一段時光。
“小說”,連結二十五年始終徘徊在心頭的記憶碎片,重新排列組合,本應虛構,他卻寫得再真實不過,藉由書寫,誠實表達連自己內心深處都想隱瞞的感情。
一直覺得強烈的書寫欲望來自內心的極度匱乏,真實世界中無法掌控的無奈與挫敗,透過小說輪迴,而有了翻轉的命運。
這樣的書寫,其實是一種自我填補與自我療癒,因為我們無法改變過去,有些事不是說後悔就能彌補,有些人不是說回來關係就能重啟,這當中有時間的烙印,有彼此百轉千迴的感悟,更有事過境遷後“不知你還在不在”的恐懼。
所以只能從面對自己開始,以最深刻的情節為起點,一步一步回溯當時的心路歷程,把過去變成此刻,讓此刻變成唯一。
人生最難跨越的是恐懼,而人生最難忘卻的是摯愛。
打字機敲不出字母A,如同“恐懼”難以光明正大的攤在陽光下,所幸總有那麼突如其來的一瞬間,赫然發現比“恐懼”更令人害怕的感覺,那是漫長時光累積而成的“空虛”,活著,卻一片空白,沒有愛,沒有陪伴,連回憶都日漸稀薄。
一個人,毫無所覺的繼續,原來這才最令人難以忍受。
打不出“字母A”,那就寫下來吧!
當“我恐懼”變成“我愛你”,當“恐懼”張開翅膀飛出去,“愛”才能穿越時空回返。
一瞬間的痛苦與一輩子的虛擲,我想我更害怕後者,如果人生最終難逃幻滅,我情願把握此刻的幸福,即便最後會因失去而痛苦,也好過害怕失去而從未擁有。
當我閉上雙眼的那一刻,我希望人生倒帶重現的是每一階段最難忘的畫面,而不是大量虛擲後的一地空白。
人生無法重來,但至少能我們能讓充滿遺憾的結局因改變而有另一種可能。
不美好的人生,我們盡力;只要還擁有愛,人生就不會太糟。
謎樣的雙眼其實沒有那麼難懂,當恐懼因執著而有了勇氣,請記得:把門關上,寫下愛;當生命中的一切漸成過去,請記得:把時光忘卻,擁抱愛!
这个片子,表面华丽,其实根本是东拼西凑,哗众取宠。
首先,从心理上讲,强奸杀人犯从小就认识那个女人。
就是说他们的关系形成应该是先于性的。
而电影里面把他描述成性饥渴的自卑男人。
然后,这个小子家里寒酸,靠做建筑工人为生,他的后台关系大到总统给他特赦?
脑袋被门夹了吧?
还有银行职员,真他妈钟情啊!
对不起,这个在电影里面是没有理由的!
唯一的理由是那个女的多漂亮啊!
最他妈看不过的是:前面是性饥渴的民工奸杀银行职员的老婆,中间就是大后台的凶手逍遥法外,银行职员痴心守寡,最后就是可怜老头被变态银行职员囚禁。。。
观众的智商和感情就这样被操了。
被操了还说好的,我真他妈羡慕你们!
深夜,邀几个好友,窝在宿舍,看《谜一样的双眼》。
当我看完,脑子里毫无章法的塞着一堆满满的东西,我甚至无法找出一个词去概括我的观感。
好友问,震撼吗?
我终于顿悟,我的感觉是震撼。
当看到案发现场的时候,震撼了当看到替罪羊被打的面目全非,震撼了当看到被害者的丈夫在车站蹲守一年,震撼了当看到高梅兹被释放的时候,震撼了当看到艾琳娜和本杰明相爱不能在一起的时候,震撼了当看到山多佛为保护本杰明而死的时候,震撼了最震撼的是,看到所谓的终身监禁。。。
法律的公正缺失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大背景,或者说主要原因,造成了丈夫对于被害的妻子爱的扭曲。
在一个扭曲的时代,什么可以幸免?
我很喜欢山多佛,这种人平时看起来,酒鬼,荒唐,但是对于认定的事情,认定的朋友,在关键的时刻一定是靠得住的。
无论是在只凭只言片语找出追凶的线索还是最后为知己者死。
这样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承诺,好像一只猫,平时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在你开心地开party的时候,他只会在隔壁屋顶微笑注视着你,在你孤独无助的时候,他会走进你的生活,陪在身边。
友谊——即使你永远烂醉如泥。
恨,永远比爱有勇气。
当两人都满脸皱纹的时候,艾琳娜问本杰明,“当男人前往胡胡伊,心碎的痛哭,她在月台上狂奔,追着他梦想的男人,隔着玻璃手贴着手,还有她哭泣,仿佛自己的命运太平凡,也从未爱过任何人,她差点跌落在轨道上,宣告她从未有勇气告白的爱情。。
如果事实正是如此,你为何不带我走?
”明知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因为世俗,地位,身份或是其他而分开,不能在一起。
而只能等到白发苍苍,满脸皱纹,才能貌似轻描淡写地问一句,“当初为何不带我走?
”爱,总是那么缺乏勇气,让人觉得恨铁不成钢,怀疑人就是这么缺乏勇气的动物。
所幸,缺乏了A的打字机,纸条上的恐惧,多年之后,他终于找到了遗失的A,不是恐惧,应该是爱。
爱不该恐惧,无论是现实,时间,世俗,地位,都不该恐惧。
如果人天生缺乏勇气,那么恨又算什么?
当司法的公正不再,公平,仇恨没有了出口,就像水一样,被扭曲的现实而扭曲成适合于容器的形状。
结尾处,看到三个人相隔栅栏复杂的对视,从他们的双眼中,我感到的是阴森和恐怖。
这个是一个丈夫长达25年的复仇,他判了高梅兹终身监禁,并且亲自实施,而对于他自己呢?
是不是也判了自己终身监禁?
究竟是谁的灵魂被囚禁?
这25年 究竟谁是自由 谁被惩罚?
谁又活在回忆的囚笼之中 不可自拔?
复仇的意义在哪里?
悲剧 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 撕毁给人看 而复仇这个命题的真正悖论在于 无论复仇的出发点是如何正义美好 ,但复仇结局却无论如何也逃不出悲剧这个巨大的命题的 。
复仇永远只能将一个悲剧引到另一个悲剧上。
在名叫复仇的游戏里,永远没有胜者,所有人都是被终身监禁的对象。
而某种程度来说,被囚禁灵魂的人比被囚禁身体的人更没有自由,更可怜。。。
如果说,让一个人毫无意义的过完一生是对他最大的惩罚,那么丈夫的复仇是一种类似于自杀式的报复,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让一个人以自己的心灵自由为代价去报复另一个人?
恨,可以轻易让人失去理智,却很少让人失去勇气。
爱,可以轻易让人失去勇气,却很少让人失去理智。
爱和恨,都是终身监禁。
(芷宁写于2009年2月2日)阿根廷影片《他们眼中的秘密(The Secret in Their Eyes)》(又译为《谜一样的双眼》),与其说是一部罪案片惊悚片,到不如说是一部特殊的剧情片,网上还有人将其归为神秘片,这个归类有点莫名奇妙,搞分类不能光靠看片名,就像把妹不能只远观一样。
因该片处于入奥进行时,便本着所谓的“高标准严要求”苛刻了一把。
乍看起来,该片野心不小,从其影像风格便可见端倪,其中以虚实影远近景的交叠拉伸以烘托人物心境的光影效果便显得颇为出挑,其他镜头场景色彩走位也都十分用心,且颇有用意。
然而,用意多了,就有了那么一丝刻意。
不过,更重要的是,在两个多小时的片长里,影片想要讨论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很多,诸如信念与现实的对撞、爱情与惨案的纠葛,友谊与生死的考验,以及正义与相对正义、回忆与相对回忆、罪恶与绝对腐败等等,显得负累而耗时,所幸本人看片向来有耐心。
该片导演兼编剧之一的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很多观众并不熟悉,看过美剧《豪斯医生》的人对其执导过的其中三集褒贬不一,就这部《他们眼中的秘密》而言,坎帕内利亚算是较会讲故事的人,影片整体架构尚可,正叙倒叙插叙乃至臆想都在片有致穿插、有机剪接,令剧情衔接得当,既有张力又有隐含,从而显得充沛而复杂,事实上说到底,复杂的只是片中所营造的人心和情势。
另外,该片部分节奏有点拖,中后部若不是剧情关键时刻来临,还会有略显松散的态势。
片中很多台词写得颇有意味,可以单独抽离,更要结合影片前后剧情来思虑,如男主角本杰明·埃斯波西托(里卡杜·达林饰演)暮年时的感叹,“我的人生偏离了方向”,看当年的照片时,本杰明惊讶于“我认不出自己,我看起来像另外一个人。
”再如,25年后成熟练达的艾琳法官若有所思地说:“……可能不是纯粹的正义,而是某种程度的正义。
”还如,自妻子被凶犯奸杀后,莫拉莱斯(帕博罗·拉格饰演)足足一年于下班后守在火车站,只为等凶手露面,他对本杰明表示,他必须让自己记住妻子,因为他担心他会忘记,“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回忆,还是对回忆的回忆。
” 或许正是这种执念,让莫拉莱斯对惩凶始终念念不忘。
许是演员年纪的缘故,主要角色25年后的老年戏要比年轻时更精湛一些,而且这部电影的男人心路戏明显多于女人,三个主要男性角色在不同时段似乎代表着不同的名词解释,如坚持、友谊、爱情、落寞、愤懑、迷途、惩罚、反思等等。
其中,同事兼好友桑多瓦尔(古勒莫·法兰塞拉饰演)仿佛是彼时军政府执政司法受阻贪腐年代的仓皇而悲怆的背影,而执念的莫拉莱斯则是本杰明理清思绪、看清案件和自己情感的诱因。
如果说当初莫拉莱斯的坚持,令调查遇阻的本杰明决心说服上司艾琳冲重审奸杀案的话,那么,片中关于莫拉莱斯言辞和行为的一组快速剪辑,其关于死亡和惩戒以及四颗子弹的言论,则终于令本杰明觉察原委。
片头和片尾都有一段舒缓的钢琴曲,伊始时仿佛一种悲伤的诱思,结尾时又犹如临别箴言。
桑多瓦尔以生命对友谊,莫纳莱斯以坚持对所爱,而本杰明则以重拾来辨识自己经历过的那些记忆和偏离。
他们眼中的秘密透露着心念,谜一样的不是案情,而是深陷其中的双眼和心脑。
而各位是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的?
是否在一把年纪后才发觉了遗落、偏离或迷失,或许这是影片想要留给观众的提问。
http://nicolew.blog.hexun.com/44886643_d.html
故事很好,我喜欢那无期徒刑的结局和中间那段长镜头,很震惊。
但可惜故事讲述的太冗长而沉静内敛了,就像男主角对女上司的爱,沉静内敛得让人昏昏欲睡。
或许这个故事要讲述的东西太多了,一段复仇、一段友谊、两段爱情,如果抽出奸杀、寻凶、复仇为主线单独作为一个故事,交给好莱坞改编,再加上最后无期徒刑的惩罚,想必也会成为一部不错的剧情片吧。
《他们眼中的秘密》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Juan Jose Campanella)主演:里卡杜·达林(Ricardo Darin)这部电影充满了大量的对比,明与暗、正义和邪恶、现在跟过去,经得起仔细推敲。
主人公本杰明(Benjamin)深陷在回忆中无法自拔,逍遥法外的凶手、司法不公的年代,那段黑暗岁月既是挥之不去的隐疾又是无法治愈的顽症。
通过本杰明的痛苦和失意,电影带出了另一名隐藏主人公里卡多(Ricardo),他用微小无助的个人行动来追寻凶手,希望能告慰亡妻。
这部份篇幅见少笔墨不多,然而在结尾却爆发了强大震撼力。
本杰明能拥有失而复得的爱情,他只能活在无法挽回的伤逝当中。
影片给出的受害者形象是性感而美丽的,正如本杰明第一眼看到伊莲娜(Irene),后来凶杀现场的惨象让人目不忍视,本杰明的内心冲击就很好理解了,那分明是本能驱使,他不能接受美好被糟蹋毁灭。
凶手那边,导演利用一个精心设计的超级长镜头来让他现身,展开追逐并且绳之以法,但正如那脚弹框而出的射门,抓到他并不代表案情就此作罢,那会是一场可怕的拉锯战,足球是圆的。
凶手外表安静,思维缜密,怎么看都跟严重的性暴力犯罪不搭嘎。
然而他的眼神再一次出卖了他,伊莲娜抓住破绽迫使他失去理智。
凶手先后两次“亮枪”,无论哪一杆,这都直接暴露了他的心理特征。
发自原始冲动的侵犯其实很好理解,人们很容易把它跟独裁者的高压统治联想到一起。
他们追求绝对支配,不肯屈从就干掉你。
电影有一些涉及时代的零星点提,更多还是借助人物的情感烘托来追踪案情形成触动。
许多关键的情感信息都被安排在了人物的眼神当中,从心事难遣的主人公到命运跌宕的关键人物,从其貌不扬的凶手到一旁监守的小配角,电影抓住眼中的秘密,用频繁的表情特写带出了一些微妙的东西。
本杰明不是英勇无畏,相反他接连受挫,逃离远走。
伊莲娜耽误了青春,并肩作战的朋友枉送了性命,而这一切又比不上直接受害者里卡多,他无法找到一个合适办法去解决凶手,是手刃还是遗忘?
前者做起来太便宜了对方,至于后者根本是无法做到。
杀与不杀,这不是赏一个痛快的选择。
在本杰明步步紧逼的疑惑面前,里卡多脸色阴暗,愈发难看。
他们只是畏惧黑暗、害怕失去,而他除了那份爱,却已经再无可失。
生不如死的滋味终究是不好受,如此苦心经营的惩戒说来残忍,其实更是一种不杀的尊严。
里卡多用时间编织出一张牢不可怕的天网,让凶手难以挣脱。
几个男人用生命做了一场接一场的风险交易,代价同样惨痛。
人生无常,放下更难,影片说的就是这道理。
【南都 http://gcontent.nddaily.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c15/471d7d.html】对无意识旧时代的回眸非常有意义,电影的努力争取产生了神奇效果。
——Jonathan Holland (《综艺》) 主人公扮演了双重角色,年轻时怅惘于工作,无法把握个人幸福;年老时回头来看,这人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Deborah Young(《好莱坞报道》) 影片让观众投入和沉迷于几个主要角色的情感联系和关系推动上,这在当下电影里已经是比较少见的了。
——Mike Goodridge(《每日银幕》)
如果我有投票权,我会毫不犹豫地投票给《谜一样的双眼》,而不是《白丝带》。
这也许是我至今无法成为一名电影理论家的原因,但这也是我永远无法被改变的秉性。
人们总是说“只有事改变人,没有人改变事。
”其实很多时候,事实往往正好相反。
我相信人是可以被改变的,有些东西甚至改变起来很容易:比如你的发型、衣着、甚至你的容貌;有些东西改变起来则要困难许多,比如你的身材、你的嗜好、你长久建立起来的生活圈子;而有些东西则根本无法被改变:比如你的出身,你的天赋,以及你的秉性。
这是我们得以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并不是依照他的身高、相貌、社会身份、甚至种族贫富,而是那些真正稳固而本质的东西。
那些东西不会经历岁月的侵蚀,不会被大时代的喧嚣所掩盖,如果他是怎样的人,无论他经历了怎样的事,遭遇到多少波折和命运的跌宕,在沉浮过后,他依然是这样的人:如果他自私冷酷,他依然会在必要时出卖你;如果他是懦夫,他仍旧寻求庇护;如果他秉性高贵,生来是个斗士,他就绝不会为人马首是瞻,即使濒临绝境,胸中仍燃烧着生命的烈火。
阿根廷电影《谜一样的双眼》就秉持了这样的准则。
表面上看,这部片子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故事包含了两段爱情,一段友情,以及一个并不扑朔迷离的谋杀案,而从深层次看,它是在讲人的秉性恒久不变这样一个定理。
事件中的当事人都在依照自己的秉性行事,杀人者由于自己的秉性在审讯时不打自招。
被害人的丈夫则因为自己的秉性而甘愿囚困于记忆牢笼。
以及最终谜底的揭开也是基于检察官对不变秉性的笃信。
片中桑多瓦对自己唯一的朋友以及共事的伙伴艾斯波西托讲的一番话就是对这种笃信的最好诠释:"You see,Benjamin?A guy can change anything.His face,his home,his family,his girlfriend,his religion,his god.But there's one thing he can't change.---He can't change his passion.”
真不知道哪里有感人的啊唯一最后五分钟小感动,看的我累啊,不好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瓣评分8.3,各种长评短评都是以好评为主,真该好好地鼓掌,中国的观影观众水平之高,史无前例。
豆瓣上一堆人说着长镜头,说着阿根廷的政治,仿佛要把他们的全知全能展现出来。
不好意思,全篇看下来我真没觉得故事性在哪里,只感觉导演在用唯美的大片镜头和混乱的剪辑塑造出一种悬疑的氛围,至影片结尾戛然而止很多问题都没有解释清楚。
2009年的最佳外语片,说来真的很让人失望,如果以后电影圈都不能好好讲故事而是光靠剪辑、音乐、镜头这种奇淫巧技而迷惑观众,那么电影的未来在哪里。
有人询问问题,被豆友直指“这种智商你还是去看黑猫警长吧”,这么不友好又自视甚高的氛围,呵呵哒。
至少坦诚总比不懂装懂强吧,那不好意思我这种智商以后还是不要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目前真的是欣赏不来。
太慢了 长镜头拍摄花絮最有价值
开头有点闷,结尾很美好,超级解脱+震惊。
最怕的就是这种啰嗦的悬疑犯罪片……好不容易挨到最后发现还是个老套的剧情……太受罪了……
太深奥呢,看不明白~
我记得十年上诉最终让杀害妻女的未成年凶手被判死刑本村洋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过(大意):一个女人在面对这样凶恶的罪犯的时候,一定会想要保命。妻子最终被杀,是因为她反抗了。而她之所以反抗,是因为她对我的爱在此刻超越了她对于自己生命的爱。因此我今后的日子多么苦都没关系吧。莫拉莱斯在复仇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一生献祭给亡妻。大概本质上也是类似的原因。
还不错
太多枯燥乏味的铺垫和阿根廷式对话毁掉了对这个电影所有的观感期待,以至于到了结尾,感受不到一丁点岁月的沉重和真相的震撼,不是耐着性子才吃到的酸甜的石榴,而是吃完水煮鸡胸肉才发现中间有颗巧克力。
我聽他們滴裡嘟嚕的說那西班牙語我就看不進去结果是一苦逼爱情片T_T....中年疗伤系果然是本人最最害怕的题材。不外乎用极端浓稠的情感当色拉油把什么时间、回忆、真相之类搅和在一起,貌似自我救赎了一把,说穿了其实还是矫情哀怨无敌小媳妇儿一枚
【B+】很细腻很慢热的片子,还不错,不过没感觉有大家说的那么震撼。
Te Mo > Te Amo ,由惧生爱。最后的1/3是电影的精华,给人以无比震撼。一个人无论年轻或老去,无论经历过多少时光的洗礼,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这些东西将永远伴随着他,直至生命尽头。★★★★☆
任何念过法律的人,绝对都会觉得本片莫名其妙故弄玄虚
他的双眼诉说了他长久的坚持
司法公正
快进看的
渐入佳境。
睡了一个小时起来看影评,影评说看最后半小时如何峰回路转,也有说最后十分钟天翻地覆,我说最后五分钟不伦不类。妈的个蛋蛋最后五分钟再精彩也弥补不了老子付出了的两个小时青春。高评分真是吓尿,没有配乐的电影能看下去的人绝对有病。
真希望如果导演是是诺兰,伊斯特伍德,,芬奇,或者是斯科塞斯。。。
6分,没感觉。
球场长镜头NB!
9分。很棒的故事,09年看过来最好的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