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上的波妞

崖の上のポニョ,悬崖上的金鱼姬,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崖上的波儿(港),悬崖上的Ponyo,Ponyo on the Cliff by the Sea,Gake no ue no Ponyo

主演:神月柚莉爱,土井洋辉,山口智子,长岛一茂,天海祐希,所乔治,柊瑠美,矢野显子,吉行和子,奈良冈朋子,左时枝,羽鸟慎一,平冈映美,大桥望美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8

《崖上的波妞》剧照

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1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2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3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4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5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6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13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14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15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16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17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18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19崖上的波妞 剧照 NO.20

《崖上的波妞》剧情介绍

崖上的波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5岁的宗介生长在海边小城,他的家就在临海的悬崖上。一天,宗介捡到了一个被海浪冲上岸的废玻璃瓶,里面有条受困的小金鱼。小金鱼名叫波尼,她是人鱼女王的女儿,偷偷驾着水母溜出来玩的时候撞进了瓶子里。宗介把波尼带回了自己家,养在塑料盆里。波尼在宗介家过得很愉快,她很喜欢宗介,宗介也喜欢她。然而,快乐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波尼的爸爸藤本把女儿带回了海底。藤本原是一个魔法师,后来和人鱼女王相爱成了海底的住人。 波尼回家后,十分思念宗介,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变成人,和宗介在一起。在妹妹们的帮助下,波尼偷出了父亲的法宝,向人类世界游去。不料,蕴含着危险魔力的生命之水失控了。于是,海水暴涨,暴风狂作,妹妹们变成了可怕的巨型鱼,海浪向宗介一家所在的悬崖扑去…… 海边小城被淹没了,波尼没想到自己的美好愿望竟然招来了这样的大祸。她能挽救宗介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特种使命之绿色军团少女前线肢解迷情残酷夏天第一季湄公河行动日月凌空大西北剿匪记零之使魔~三美姬的轮舞~充满诱惑的海滩逆转王牌超级英雄地下室惊魂啪嗒啪嗒天空市凶案第一季识骨寻踪第七季法外情真第二季芭蕾芭蕾和歌子酒第五季恋爱大作战艾伦·杜卡斯的追逐葡萄园里的那个男人以朋友的名义雪耻女孩云南虫谷疫群净化之时灵异拼图战斗妖精雪风水落石出爱尔兰人奉天往事

《崖上的波妞》长篇影评

 1 ) 可爱的妞

妞波妞波妞 真的是个特别可爱的名字 单纯的波妞和宗介之间超越友情的爱 有人说波妞和宗介是个爱情故事 但我觉得并不是 只是小孩之间单纯的爱 并不觉得是爱情 说爱情总感觉他们长大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 我比较喜欢说这是单纯的爱 这种爱单纯至极也坚固不可破 另外一段童真的爱之中,也带了一点不和谐声音 海洋垃圾 美丽的海洋充斥着大量的垃圾 童真的世界中的一丝阴影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啊

 2 ) 不管爱上什么...都请爱一辈子...

从海的女儿开始...人们就开始推崇无界限的爱恋了...即使你爱上的是一条鱼...从泡沫衍生到回归泡沫的一辈子...人鱼似乎都在憧憬一世一情缘...那人类在追求什么呢...还记得我们大一外出采风时...和同学们讨论爱情面临的问题...从身高不是问题到长相不是问题再到年龄不是问题种族不是问题...一直到我说明性别不是问题...结果被大家看出端倪到现在...我们是否要思考那些和动物结婚的行为艺术家们到底是神经病还是另有它法呢...宫崎骏在一部仅有五岁智商的动画片里隐藏了一个奥秘...以前我们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悲剧爱情里得到感动...又从哈姆雷特里发现爱情的残酷...十日谈里我们看到爱情的色化...百年孤独里冗长的家族内情史...从希腊城邦时代推崇的男人与男孩间的爱恋...到工业时代的男色交易...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没有风靡...艺术家的恋物情绪没有扩张...但是爱情却在时间的推动下在万物间都留下了纽带...于是不管你爱上什么...你都不会是第一个了...虽然世界还没有冲破瓶颈...虽然大多数人象夏日阳光般浮躁...但是也没有人会大肆的阻扰你选择爱什么了...真正阻扰自己的是自己在纽带上打的绳结...矛盾了...东西在平静里久了内心反而容易受到诱导...如果要象莲花一样静静的开在最愚拙肮脏却又无时不展露似乎快要超越阳光般绚烂的泥土里...那就请用一生的时间等待唯一的人来采摘...即使不小心凋谢......

 3 )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

你还在看童话吗?或者说,你还相信那些古老而传统的价值观,相信爱的力量,相信奇迹的存在吗?

有一段时间,我被那些尽情颠覆,尽情嘲笑,尽情展现人性之黑暗的电影征服了。

我以为这才是人生的真相,这才是答案。

而那些真善美啊,美好温情啊,牺牲奉献啊,不过是一层甜得发腻的奶油,只适合给未成年的孩子们解解馋,而大人们——他们需要一些重口味的东西。

这样想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长大了,扔掉了那些童话书,如饥似渴的学习成人世界的规则。

我嘲笑那些一本正经的人,觉得他们要不就是过时了, 要不就是在装蒜。

那些以“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住在一起”结束的童话,他们是编不下去了吧?

恐怕再多说一句,雾气就要散去,手中的片刻温暖也要化作冰凉。

有一段时间,我习惯于那种无需任何付出却能尽情享受的暧昧——没有开始,没有结局,甚至不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和目的。

我已经软弱到不敢相信真爱的存在,不敢相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也没有把握可以承受别人对自己完全的托付。

可是在内心深处,又有谁不希望那些童话都是真的呢?

谁不渴望永恒的存在呢?

否则为什么这个叫宫崎骏的老人,他红了那么多年。

宫崎骏的电影真是个异数——有如世外桃源,那么干净,纯粹,有着稳定的价值观和对人性不可磨灭的信心,还有着黑暗和邪恶也无法动摇的温暖和盼望。

他的世界里总是有魔法,但是魔法存在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成全爱与付出,觉醒和成长。

难怪我们看到电影里的波妞乘风破浪去寻找她的爱人,看到她义无反顾离开熟悉的家乡,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都觉得震撼。

因为那样坚定而执着的爱,我们心里已经没有了,我们有各种实际的考虑和怀疑,有着近期的远期的计划和打算,付出了就要看到回报才肯继续,还需要给自己留个后路全身而退——这哪里是在恋爱呢,分明是在做生意吧。

波妞冲出去的时候,她不知道未来有什么样的考验在等着她,但是她全心信赖宗介,他也真的没有辜负这份信赖。

还是那么小的两个孩子呢,但是他们真的是懂得爱的。

爱是要付出代价的,爱是需要担当的,爱是需要去争取的,爱是需要你为了对方而放弃一些事情,并改变自己的。

近来越来越喜欢看这样充满美好信念的电影,像回到我们生命最初的纯净。

如果说孩提时代的信念,是被小心翼翼呵护的天真,是因为未谙世事,尚不知道人性的复杂和诡诈。

那么长大之后的信念,却需要多一点勇气,多一点坚定,要对那尚未看见的美好之物常存盼望,并且靠着这信心去生活。

我说,若只靠着我自己,我无法相信永恒的存在,无法相信爱情,无法相信别人甚至自己的承诺。

但是,有一天我终于知道,有一位爱我的神站在我的身后,为我的今生和永生负责。

于是我就放下心来,重新有了选择的自由,有了相信的能力,有了付出的勇气,也有了改变的决心。

有的时候,信仰和爱情真的有点像——就好像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蹦极,他若始终不肯纵身一跃,便永远也不知道他脚上的绳子,是否能承受这份托付。

波妞跳了下去,她从此脱离了鱼的身份,成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你呢,是继续在悬崖边犹豫,还是永远留在海底?

说到底,信仰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纵身一跃,就是我们跟神之间一个永远的约定,是舍弃旧的去开始新的生活。

信仰就是——从今以后,再也不要放开你的手。

 4 ) 只有kids才能创造出纯粹的爱情

能够坐下来观看一部宫崎骏的电影,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他的不可思议在于,你永远不会知道他在电影里将给你带来什么,并且每一次都会让你受益匪浅。

面对这部《悬崖上的金鱼姬》,谁能想到他会让一对五岁的小孩来谈一段彻头彻尾的恋爱呢。

它没有好莱坞的噱头与卖点,图画简洁粗线条,却活灵活现神韵万千,一位大师在年近七十推出这样一部作品,象征着返璞归真,化整为零,然后创造一切。

假设把它当作一次经典的恋爱课程,倒是可以通过此片看看成功的爱情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在那个海边的渔村,男孩宗介第一次遇到公主的时候,她还只是一条搁浅的金鱼。

虽然这是爱情的发芽期,但对五岁的宗介来说,他没想过使用甜言蜜语,也没考虑费劲心思策划一场约会,他甚至都不过问她的星座八字。

奇妙的邂逅开启了一切,那时他们还蒙在鼓里。

他让金鱼住进了绿色的塑料桶,把自己的火腿分给她吃,并送了她一个叫“波妞”的名字。

宗介并不是千金少爷,也非被宠惯的孩子,他的三口之家因为做船员的爸爸而常年不能团聚,这造就了他坚毅善良的品性。

宗介以真心对待波妞,波妞自然也不会朝三暮四,才认识不到一天就对着他大喊“我喜欢你!

”,而不顾当时身为一条鱼的尴尬。

你要说孩子们的互相喜欢太随意,不够分量,但之后他们也经历了磨难呀。

毕竟这是很无奈的,家长在某个时段总是会成为爱情的敌人。

波妞被海水强行带走的时候,即使坚强的宗介,也控制不住哭了。

可这是必经的阶段,有磨难爱情才渐渐显示魔力,宗介没了波妞,即使吃着冰淇淋也感觉不到甜味;而拥有整片大海的波妞,却一心只想回到那个绿色的小塑料桶里,足可见需要和被人需要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终于,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波妞已经是个像模像样的五岁小姑娘了,这或许又是印证了爱一个人越深,就会变得越来越像对方的那句老话吧。

宗介的妈妈理纱把波妞带回了家,他们三个人在停电的家里喝奶茶,吃泡面。

波妞光着脚横冲直撞,宗介不厌其烦地向她解释人类世界的规则。

一切都很简单,可这失而复得的幸福感让他们在狭小的家里无所畏惧。

正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不懂暧昧,不懂矜持,他们不会想着下一个遇到的人会更好。

或者这不是成人定义的爱,可成人的爱就是真正的爱情了吗?

理纱纵然是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在宗介失去波妞的时候她很认真地告诉儿子“世上是有命运这么一说的”。

可这么牛的妈妈,在得知丈夫因为出海不能回家时也会在厨房气得扔勺子大喊“不做饭了!

”,还得让失恋的宗介反过来安慰她。

大人可以随意地耍赖,为什么孩子就没权利认真一回呢?

在最后,海神问宗介,你愿意永远不放开波妞的手吗,即使你知道她其实是一条鱼。

大人们会高喊,“不要轻易承诺啊,你还小呢,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宗介呢,他迫不及待地亲吻了波妞。

在爱里,大人可以是小孩,小孩同样可以是大人。

 5 ) 悬崖上的Ponyo:回归,还是重复?

宫崎骏又出新作了,这部今夏推出但至今尚未在中国公映的动画,叫做《悬崖上的金鱼姬》,也可以称作《悬崖上的Ponyo》,Ponyo就是片中女主人公——新版人鱼公主的名字。

动画有别于其他影片形式的地方,首先当然就在于视觉效果。

而作为动画界的大师,宫老自有其独到而经典的风格。

有传言说他制作这部作品是为了缓和同儿子宫崎吾朗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有趣的是,此前儿子监督的作品《地海传奇》中有许多场景却令人不能不联想到他的父亲,看来两人表面的对立下有一种内在的传承。

显然,受到宫老风格影响的应当远远不止他儿子一个人,我们也许无法用简单的语词来形容这种风格,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众多作品中将这种风格的各种元素轻易地辨认出来。

关键词:手绘《千与千寻》是宫老的巅峰之作,让他在制作完成时“第一次有种自豪的感觉”,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之后的作品该往何处去?

4年前的《哈尔的移动城堡》采用的不是原创的故事,画风上也迁就了所谓的“英伦路线”,这令老宫罕见地受到了某些非议,甚至他的本国人还毫不客气地颁了个“金酸梅奖”给他,但是,在我看来,纵然该片有不少缺点,但你至少不能说它没有新意,尤其是就视觉效果而言,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Osella奖正是对此最大的肯定。

而反观接下来的这部《悬崖上的Ponyo》,在众多的评论中,虽然不乏溢美之词,但最大的肯定却是“回归”二字。

这种“回归”首先体现在“17万”这个数字上。

据说宫老毅然放弃了其驾轻就熟的CG技术,这部新作最终是由17万张手绘图片构成的。

这种坚持在宫老身上并非新鲜事。

例如在创作《红猪》时就产生过关于制作方式的争论,到最后还是按照宫老的意见一张一张地去手绘。

制作完成后,宫老满意地说:你看这飞机在水上降落的画面通过手绘变得多么柔和!

但是,这次的坚持更为彻底,不仅不靠电脑,甚至还要令手绘的画面保持素朴的形态,也就是说,《千与千寻》等片中追求的精致也不复存在。

对此宫老说:“画面一定要简单,虽然阴影、高光也不错,但我就是不想这样做。

”也许有人看完后觉得画面依然亮丽,但那完全是因为色彩,稍微比较即可发现,新作在细节上是“不求甚解”的。

例如Ponyo母亲身上的光晕,简直就像是蜡笔粗糙粒子的产物。

有评论甚至说这部作品具有水墨画般的“中国风”,而我们知道,水墨画的特点就在于写意,而非宫廷油画般的细腻。

不用CG,更没有3D,如此展现的海洋画卷,自然没有《海底总动员》来得眩目。

在电脑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宫老这次可算是一把豪赌。

他对铃木敏夫说:我不需要你赚回成本!

看来他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当然,铃木绝不会担心票房问题,他甚至在宣传时将这种制作工艺上的复辟当作是一大卖点。

关键词:理念宫崎骏作品通常诞生于寥寥几笔的印象图画,而不是丰满的故事脚本。

以往我们可以在预告片或者花絮中领略到作品的概念版,例如《红猪》的片尾曲中,屏幕上呈现的是一幅幅铅笔的素描,这些画面甚至比作品本身更具魅力。

这次也不例外。

宫老在2006年初就坐在洁净的工作台前冥思,然后用铅笔在面前的白纸上随意勾勒,最初这些成果通常都进了废纸篓。

直到夏天临近结束,灵感终于突然降临。

纸上先是出现了硕大的鱼类,成群结队如波涛汹涌,然后人鱼公主便站在最高的那个鱼头上,神情坚定不驯却又充满童真。

轮廓勾画完毕,宫老从抽屉里取出了从未使用过的一盒陈旧的彩色粉笔,犹豫片刻后便开始着色。

毫无疑问,这些后来被钉在工作室墙上的印象图稿就是在他的作品中必须始终贯彻的理念。

按照古典美学的看法,具体的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而绘画是对模仿物的模仿。

但宫老的动画却是对此最好的反驳。

在着色之前,他的大脑中根本不存有现成的描摹对象,他说:“着色必须要大胆。

”然后便信手涂抹,最终我们看到,在阴霾的海面上Ponyo一身卡哇伊的Pink,出乎意料却又那么自然贴切。

这幅概念图最后被命名为:“Ponyo来了!

”印象图完成后,宫老召来他的团队,并对他们笑呵呵地说:“这样的画不容易贯彻吧?

”这次的制作阵容可谓鼎盛——绘画总监是曾参与创作《魔女宅急便》的近藤胜也,美术监督是制作《幽灵公主》的吉田升,画面导演奥井敦和色彩设计保田道世也都已跟随多年,即便如此,众人还是挠头不已。

因为贯彻同样也非照搬,而是一种再创作,他们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必须时时刻刻观看墙上的印象图,按照宫老的话来说就是:动画没办法讲道理,只能通过形象来传达。

关键词:形象不少人意识到主人公Ponyo的形象酷似《龙猫》中的小米,尤其是在这条人鱼长出手脚之后。

或许正因为如此,宫老的这部新作被人称为回归《龙猫》的作品。

铃木敏夫曾说:迪斯尼无力创造出超越米老鼠的形象,而宫崎骏也难以超越龙猫。

宫老闻言大怒,说他一定能超越。

看完《悬崖上的Ponyo》,不得不说的是,描画孩子的形象是他的强项,但这个强项已成为他的界限。

我们知道,宫老从来不画纯爱动漫那样的唯美形象,也没有试过眼睛占到面孔一半的夸张脸谱,他一直在人物刻画上走着写实的路线。

到了后来,宫老更是不在意外形,主人公越来越普通,甚至出现了红猪这样有着啤酒肚和发福身材的中年猥琐男形象。

宫老曾自问:像千寻这样一个长相普通的女主人公,会不会受人喜欢呢?

事实证明外表的普通不仅没有造成疏离,反而更唤起了观众的亲和感。

可见画风对形象来说不是关键,人物内在的丰满程度才是决定性的。

正是从这一点上来看,新作难言超越。

孩子的形象是宫老的招牌。

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龙猫》中小米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而新作中Ponyo的小短裙和白色灯笼小底裤和小米的行头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性格塑造也近乎雷同。

许多人关注宫老的色彩,但不知道有几个人会留意到他每每在着色之后还会再刻意突出局部的线条,例如备受称赞的孩童神情刻画,就是通过并无光影效果可言的纯线条来完成的,小米或Ponyo的唇线是突出她们执拗性格的要点。

简单的线条最忠实地贯彻了印象图的神韵,新作中最受喜爱的人物无不构形质朴,相反,华丽的Ponyo母亲却怎么看都不像是出自宫老笔下。

如此看来,观众对Ponyo的喜爱中不能说不带有某种怀旧的意味。

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龙猫》和《千与千寻》等片中“怪婆婆”的形象得到了改观,但宫老惯于通过表面看似危险可怖的形象来传递内在的温情,这样看来,面目慈善的老婆婆们却似乎丧失了形象的张力。

关键词:魔幻宫老的风格元素中不能不包含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本身即传达出一种矛盾,魔幻意味着光怪陆离,而现实却又意味着司空见惯。

在以往,宫老将两种对立的要素完美地融为一体历来是备受称道的,但这部新作虽不能说造作却难免有一点牵强。

还是对比来看。

在《龙猫》中,乡间原本就是各种神怪的家园,因此,穿过密林深处的甬道来到精灵的洞穴并非匪夷所思,在万籁俱寂的夜晚遇到过路的怪物也在情理之中。

神话与人类的契合在于原始,分离则在于科技,《龙猫》的魔幻与乡村的实景本是一回事。

《千与千寻》则看似脱离常景而置身幻境,实则不然。

成年人不仅看到澡堂中形形色色的神怪,也看到背后熟悉的金钱万能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起了早已失落的孩时的眼界,例如火车厢里的透明物正是孩子眼中的陌生人。

如幻如真的《千与千寻》,如幻的是成人的世界,如真的是孩时的记忆,两者的融合构成当代人矛盾的存在。

可见,所谓魔幻现实主义,表面上讲魔幻的是外表、现实的是内在,更深刻地来看,魔幻意味着残留的纯真,司空见惯的反倒虚假,两者均有当代的生活实践作为共同的基础。

宫老喜欢用油腻物的形象来表现灾难和危险,《千与千寻》中的腐烂神、《幽灵公主》中的野猪血都是这样,而新作中Ponyo踏浪而来,那些“浪”是由黝黑腻滑的大鱼形象构成的,同样有些触目惊心。

但Ponyo却不是来宣战的,相反,她一心一意要成为人类,崖上的小屋也不是金山法海寺,而是宽容接纳她的家园,这令那些阴霾的形象显得不知所云。

被海水淹没的山路也能令人联想到《千与千寻》,但火车同时是工业文明和人生旅途的产物,它从水下驶过画面就显得和谐又梦幻,而淹没的山路却并不能为我们呈现超越日常的视角。

水中游弋的怪鱼是入侵,而非安居。

不知道是因为手绘还是因为有了吉田升,《悬崖上的Ponyo》的魔幻画风不似《龙猫》的神秘,而更接近于《幽灵公主》的邪异。

5岁的男主角对大海的体验应当如他发给父亲的信号灯那样温情的,这个视角同海底的怪叔叔、华丽丽的女神乃至花纹奇异的大水母都不协调,小男孩一直在向金鱼妹传达人类的生活方式,但金鱼妹却只有不能带进新生活的魔法。

魔幻若是离开了生活的视角,就只是玄虚而已。

这个招牌般的元素在宫老的新作中可说是徒留其形。

中国人的语言中没有中性词,因此,说宫老的新作“回归”或者“重复”就包含了两种截然对立的价值尺度。

但仔细一想也不尽然,说“回归”的在怀恋,说“重复”的在期待,说到底,大家都还是喜欢这个老头的吧。

 6 ) 崖上的傻妞

一个小女孩儿竟然要把命运交给一个五岁男孩虚无缥缈的爱情?

女人为了爱情放弃魔力?

鼓吹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这点过于盲目了,五岁的女孩儿要把整个人生命运交给一个男孩的忠诚不二,尊重女儿做蠢货的权利,这不是扯淡呢吗?

判强奸还要看性同意年龄呢。

虽然父亲的形象一如既往地充满控制欲,但是我赞同他所代表的生态主义观念,和对女儿负责任的态度。

海神凭什么干预宗介父亲的生死?

在堆积如山的船骸面前,就不怕怨灵齐鸣:“你凭什么渡他,不渡我?

”吗?

扯淡啊,条件是接受真实的波妞,达成的契约是让波妞从真实的鱼态变成虚假的人态。

(而且前面有一句台词是:“太好了,我还以为波妞要变成金鱼了呢”,你跟我说这叫愿意接受真实的她?

)在丧偶式育儿模式下长大的男孩儿能有多少责任和担当?

初遇波妞的时候把她从瓶子里拿出来的方式我看他暴力倾向就不低。

他上岸就不记得要亲波妞的事儿了,波妞自己跳起来凑过去亲的。

波妞这个形象,我很不喜欢。

一出场就雌竞心理,对宗介身边的女孩子摆臭脸、喷水。

并且,非常自私,为了满足想要变成人类的一己私欲,为了她的“爱情”,打开了魔法之井,带来了台风、破坏、混乱、伤亡。

 7 ) 论日本动画片的低俗

昨晚看了宫崎骏的新片《悬崖上的金鱼姬》。

泪流满面。

想想你们日国真是低俗,你们的人民低俗,你们的艺术家也低俗,你们的老人低俗,你们的小孩也低俗,总之你们就是不如天朝高尚,我们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和《闪闪的红星》这种题材新颖、主题向上、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动画大片,不是你们日国一二十年内可以企及的。

像《悬崖上的金鱼姬》这种粗制滥造、低俗不堪的动画片是绝对不符合我国院线上映的标准的,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接班人,也是绝对不可以接受这种资产阶级腐朽落后的文化所腐蚀的。

一、题材老套 首先,人和美人鱼相恋的故事古已有之,影片几乎原封不动照搬安徒生《海的女儿》,已经有抄袭之嫌;将最后结局改成光明的大团圆,无疑更是拙劣的一笔,既丢失了故事的深刻性同时又无法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海底王国和水中妖怪等物象早已是司空见惯,此等桥段在西方童话和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早已用滥,我们在这只得叹息,影片编剧的想象力是多么的有限而苍白。

二、主旨不明 我们说文以载道,文艺作品当以主题先行。

一个作品是否优秀,决定因素就在于它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主旨思想,能否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能否以真实的情感打动人,能否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塑造人。

而我们在这部日本电影中看到的却只有灰暗的主题,和毫无教育意义可言的资产阶级小情小调。

首先影片除了家长里短的寻常琐事就是小男孩小女孩之间的愚昧无知的情愫,没有一个正面主题能够鼓舞人激励人推动人。

我国动画巨作《闪闪的红星》以革命的情怀熏陶人,以爱国主义的思想激励人,这样的影片同学们看了才会有收获,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才会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其次本片充斥着寻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和琐碎细节,人物、事件都平凡至极,没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如何提炼出崇高的思想主题,如何承载厚重的人文关怀,如何在同学们心中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这般庸俗无聊之作只会随时间的推移消散殆尽,绝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是非不分 正邪模糊 该片除了男女主人公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扮演反派的海神的态度则是暧昧不清,身为女主人公的父亲,却处处与正面人物做对,时好时坏分辨不清立场,这绝对不利于同学们建立起爱憎分明、是非明辨的价值观念,只会模糊了敌我界限,放松了对敌斗争,长此以往难道要我们的接班人是非不分吗?

反派角色当像我国优秀的动画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和《闪闪的红星》中胡汉三那样,是个的彻头彻尾的奸诈狡猾、背信弃义、十恶不赦之徒,这样同学们才能及早认清其丑恶嘴脸,与之坚决划清界线。

而正面人物塑造也应该秉承“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的观念,塑造像潘冬子和喜羊羊一样拥有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的英雄人物。

四、故事荒诞 虽然像《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名著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但是继承的时候我们也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类似装神弄鬼那一套毕竟是封建思想残余,而这部日本影片通篇充斥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荒诞剧情——一条鱼长着一张人脸,舔了下人血还会变人形,几个瘫痪多年的老太太撒开腿就跑,更无稽的是,从鱼凭空变成的一个人招摇过市继而走进人类家庭,大家居然也欣然接纳,让人怀疑这故事里的人是不是脑筋有问题,我们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导长大的新一代的接班人是不可以沉浸在这种荒诞无稽的鬼神故事当中的,应当及时醒悟,坚决予以抵制。

五、内容不健康 这部影片最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公然以不健康的成人思想教唆幼童,像影片中这种行为早已超越了严重早恋的范围甚至可以说违背了人伦纲常为社会道义所不齿。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仅五岁就互生情愫,私订终身。

试问五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叫男女之情,又怎能以成熟的道德价值观念判断是非曲直。

处于这种年纪的我国孩子正是接受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茁壮成长的阶段,是断然不能受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的,仅凭这一点,该片就万万不能出现在我国影院的荧幕上的。

六、影调灰暗 影片中的大海丢满了人类制造的垃圾,海底污浊不堪,海洋生态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紧接着巨大的海啸以灭顶之势咆哮着直扑海岸,人类的家园遭到摧毁,生灵涂炭,家破人不知道有没有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可怕的末世景象是影片导演消极悲观价值观的体现,是其一厢情愿强加给观众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认识受认识主体主观性的制约,作者看到的环境如此恶劣,甚至看到的海浪都是面目可憎的妖魔鬼怪,这种心态和看待事物的观念是十分消极的,在看过的观众尤其是少儿观众心里势必留下挥之不去的不良阴影。

七、制作粗糙 日国这种所谓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号称生产力发达经济富裕,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点在影片的粗制滥造当中就显露无遗。

影片完全没有运用国际上流行的CG动画技术,而仅是用可怜的手工画制而成,线条粗糙,画面单调,与真实形象相去甚远,这种落后的制作手法劳民伤财,效率低下,在我国更是摈弃已久。

反观我国优秀的几部动画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闪闪的红星》技术上都已经达到场景3D化,色彩炫目,画面饱满,视觉效果远在这种国外影片之上。

此本部影片之“七宗罪”,想必有革命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的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不会去看如此低俗不堪的影片的,不过要是你见草泥马就动容见法克鱿就落泪,穿鞋就穿阿迪王,牛奶就喝特伦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低俗之人,那么看一看也无妨。

 8 ) 孩提时代逝去的童真

《悬崖上的金鱼姬》是一部非常简单的电影,没有了人鱼公主中的那种悲情渲染,也并未尝给人以多么深沉的人性思考。

电影只是真挚的描绘出了宫崎骏充满童真的世界,带着对环境保护的命题,上演出一场献给孩子的光影童话,它的质朴与怀旧,大海轮船,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为人以共鸣,一种纯粹的感动不经然间已油然而生,让人爱上那只美丽的金鱼姬的同时,找回了孩提时代逝去的童真。

 9 ) 倒置的《海的女儿》 ——对《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一种互文解读

趁国内上映的热潮,在评论页面重发下旧文 _(:ι」∠)_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宫崎骏晚期较为重要的一部剧场版动画,很有可能也将是他低幼动画长片的封笔之作。

虽然与长期占据吉卜力最受欢迎动画电影排行榜顶端的《龙猫》相比,本片的光环要显得黯淡许多,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但作为晚期宫崎骏为数不多的原创动画,本片对于研究宫崎骏的思想及其动画电影艺术显然是有很大价值的。

宫崎骏曾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9岁的时候读的第一本文字书就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对那里面的‘人类是有灵魂的,但人鱼只是一个“物”,是没有灵魂的’这样的价值观实在无法接受,如果追溯起来的话,这或许就是金鱼公主(这个故事)的原点吧。

”宫崎骏的这段话非常清楚地表明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与《海的女儿》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尽管据媒体报道,《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最初的企划并不是以《海的女儿》为基础的,而是打算以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园》为蓝本,但最终“不不园”的企划无法继续,而“金鱼公主”的剧情也逐渐转向表现以传统童话的“变身”主题为重心,这个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也正表明了《海的女儿》的主题对《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这部动画内在的巨大影响么?

而这种影响又恰恰是通过对其结构进行某种倒置和改写来实现的,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中心话题。

一、 倒置的父亲之位 在传统童话中,父亲常常处于缺席或无能状态,而从传统童话中脱胎出来的安徒生童话也继承了传统童话的这个特点。

在《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的父亲“海王”仅仅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我们只知道他的存在,但他却从未露过面,处于一种典型的缺席状态,而王子的父亲则干脆是完全消失的。

这显示了在《海的女儿》的故事中,父权是一种无意义的存在,是被排除在故事的基本结构之外的。

更明确地说,父权不构成该故事的阻碍因素,阻碍只存在于王子与小美人鱼之间,只存在于爱情(灵魂)与命运这个结构本身。

正因为如此,小美人鱼的爱情才显得格外地悲壮,阻碍她的完全没有人为的因素,一切都是命运弄人。

也只有这样,宗教性的主题才能得到更高地升华。

而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父亲不再是缺席的了,波妞的父亲藤本成了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配角,成了结构整个故事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代替无常的命运成为波妞追逐爱与自由的阻碍。

于是我们看到,《海的女儿》中 的“命运的阻碍”被倒置为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的“父权的阻碍”,呈现出由神圣化堕向世俗化的“反升华”倾向。

这种倒置使得《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能够大致保留住《海的女儿》的主体结构:对人间的向往——来到人间,爱上人类(拯救)——被迫返回海底——变身后返回人间(魔法)——面对抉择(危机),同时又掏空《海的女儿》的宗教性主题,将其置换为父子关系的世俗性主题。

显然,这个置换有其特殊的意义。

无论是藤本,还是宗介的父亲耕一,他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却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

耕一忙着渔船的工作经常无法回家,藤本忙着提炼海水制作“生命之水”,所以无论是宗介还是波妞,事实上都缺乏足够的父爱。

唯一的区别是,宗介有一个能够陪在他身边的妈妈,而且父亲懂得如何与他进行沟通,因此尽管宗介并没能得到足够的父爱,但他仍旧能保持着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可是波妞这一边却是个完全不正常的家庭,母亲作为海之女神缺乏人类母亲的常识,就犹如大海一般对自己的孩子几乎完全采取放任的态度。

作为大海的象征或化身,她可以被认为时刻都在围绕着、拥抱着大海中的每一个生灵;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也可以被认为对自己的孩子缺乏关心,很少留在他们身边。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把这看作是另一个父亲之位的倒置,它所倒置的是父与母的身份位置。

海洋女神作为母亲,在这里占据的却是父亲之位;藤本作为父亲,在这里占据的却是母亲的位置。

海洋女神在外巡游,就犹如耕一驾着渔船在外巡航;藤本在家照顾孩子,就犹如宗介的母亲理沙在家照顾孩子。

这对父亲之位的第二重倒置,呈现出了浓郁的宫崎骏式的女权主义思想,以一种必然的形式撕裂了《海的女儿》中传承自民间童话的“以阙如的方式对父权所进行的维护”。

这种撕裂的必然性表现在,藤本事实上对自己被倒置到了母亲的位置是一无所知、毫无自觉的,他仍旧认为自己是个父亲,拥有父亲传统的权力和义务,因此他对孩子的照料显得无知而生硬,将他们一直关在狭小的空间内,这恰恰放大了波妞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渴望,成为波妞逃离的重要动因。

在波妞逃离后,藤本又试图动用父权阉割波妞的出逃欲望,但早已失去父亲之位的他所能遭遇的只能是必然的失败。

通过这种倒置所导致的必然失败,我们反过来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传统童话中父亲的缺席或无能状态(背景化)会显得非常普遍,那是为了有效地避免父权与儿童的直接冲突,从而使得父权的权威性不会因这种冲突而遭到撕裂。

藤本的失败事实上也告诉了我们,当一个人的象征位置(身份)被置换后,他的言行也应当随之进行相应置换,这样才能维持原系统的正常运转而不至于出现异化和被撕裂。

换句话说,当藤本被倒置于母亲的象征位置时,他就应当转变对自我的认知,不再将自己固定在父亲的象征位置上,而应当多采取一些类似理沙养育宗介那样的被认为是属于母亲的言行。

如果藤本更像一位母亲些的话,或许波妞就不会那样坚决而任性地出逃了吧。

【補注:這裡可能需要修正。

波妞的生存狀態是處於一種缺乏強有力父親的境遇,母親是擁有權力的一方,但她從不使用,造成了事實上的父親缺失。

藤本不具有權力,所以他不是一個完全的父親,也無法給波妞一個父親的存在。

這裡可能並非是完全的倒置。

但是理沙是擁有權力的,所以她有足夠力量代理父親的位置。

父親的有無,對於波妞和宗介之間的差異也具有重要意義】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父亲之位的二重倒置,宫崎骏成功地将《海的女儿》的悲剧,结构性地转换成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喜剧,将一种宗教性的悲剧必然性转换成了一种世俗性的喜剧必然性。

二、 倒置的王子与拯救在《海的女儿》中,王子是被拯救的对象,并且他对自己是如何被拯救的一无所知;但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这一切被颠倒了过来,被拯救的对象是金鱼公主,而她对自己是如何被拯救的一清二楚。

这个结构性的倒置也是由悲剧向喜剧转变的一个关键性结构置换。

这里的关键置换也有两重,一是被拯救对象的倒置,一是被拯救对象知情与否的倒置。

第一个倒置主要实现的是男性功能的唤醒。

在《海的女儿》中,王子与海王类似,事实上更接近于一种符号性的象征,象征一种男性的地位,即性的和权力的。

对于小美人鱼来说,王子首先代表一种性的吸引:“啊,这位年轻的王子是多么美丽啊!

……夜已经很晚了,但是小人鱼没有办法把她的眼睛从这艘船和这位美丽的王子撇开。

”小美人鱼爱上王子,不是因为别的,更不是因为王子为他做了什么,而首先是一种性的吸引力——当然,在这种性的吸引力中也隐含着一种权力的修饰。

但是体现王子作为一种男权象征的,还主要不是他作为王子的身份和与这个身份相配的容貌,而是他作为人类的代表(男性的、高贵的)所具有的宗教的神性:“你想要叫那个王子爱上你,使你能得到他,因而也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

”这里的王子的力量并不是王子这个人本身所具有的,而更多是他的身份——他的符号位置赋予他的。

因此,尽管王子的面目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地模糊和虚弱,但他所拥有的权力却是巨大的,他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就掌握小美人鱼的命运,给予小美人鱼幸福或毁灭。

但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这一切被倒置了。

王子的身份被置换成了一个普通渔夫儿子的身份,这就使他失去了符号位置所能赋予的特权(但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这个故事框架的结构性问题,一个关键性的特权仍旧被保留了),于是宗介就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行动了,这就使得宗介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只是一个身份,一个位置。

拯救者和被拯救者的颠倒,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为了展现宗介的实际魅力,体现他的实际行动与力量,为了证明宗介和波妞具有对等的基础,如果还是宗介被救就会使整个故事变得有些牵强。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宗介身上看到许多文明的规训痕迹,比如他非常有礼貌,也有同情心,而且还是个技术宅,跟野性的波妞相比,宗介显得更加沉静和成熟,这也使得他和波妞具有了性格上的互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宫崎骏的性别观念来。

第二个被倒置的是知情与否的问题,这与倒置的拯救也有结构上的联系。

正因为被拯救的是波妞,才有可能实现知情与否的倒置。

因为鱼可以装在水桶里带上陆地,但要将人带进水里却需要特殊的魔法,而那是波妞尚不具备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知情与否的倒置实现了波妞对陆地的认知和与宗介的交往。

这是《海的女儿》与《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关键性区别。

小美人鱼对陆地的向往是建立在想象与远望之上的,缺乏类似波妞的与陆地生活的直接接触。

更关键的是,小美人鱼的愿望与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紧密相连,这确立了《海的女儿》的宗教性主题;而波妞的愿望是直接与跟宗介的交往联系在一起的,其基础是人际交往与依恋,这确立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世俗性主题。

以世俗的神圣破解宗教的神圣,这似乎就是宫崎骏对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个创作原点问题的回答。

宗教的神圣通过悲剧而确认,世俗的神圣却是通过喜剧来确认的。

这就再一次更深地将《海的女儿》的悲剧导向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喜剧。

三、 倒置的魔法与代价在《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是魔法的承受者,为了得到魔法所赋予的能力而付出了失去嗓音的代价。

但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波妞却是魔法的拥有者,她魔法能力的觉醒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只要有强烈的意愿。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代价的话,就是她还无法掌握这个魔力,从而导致了世界的混乱。

事实上,魔法能力的倒置隐喻了小美人鱼的位置跟波妞的位置是相反的。

小美人鱼拥有勇气和行动力(虽然也有害怕和动摇),但是她所处的位置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的位置,是没有权力的位置,所以她没有魔法。

而要想获得魔法的帮助,她就必须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便是她最富魅力的东西。

而波妞所占据的位置具有双重性,其一是现代女性的位置,并且是宫崎骏式的女性主义下的女性位置;其二是海的女儿的位置,也即代表着尚未开发的自然力量的位置,因此波妞内在地便拥有强大的魔法,她能够去选择自己的命运。

在《海的女儿》中,魔法赋予了小美人鱼一双脚,而夺走了她的声音。

脚是用来行走的,这使得小美人鱼得以跨越海底世界的秩序框架,进入人类社会;而声音是用来沟通的,这使得小美人鱼即便进入了人类社会,仍旧无法融入其中,她试图跨越社会秩序的尝试最终是失败的。

安徒生在这里其实已经隐约察觉到了语言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如果他不收回小美人鱼的语言能力,那么小美人鱼就有成功突破海底世界而融入人类社会,跟王子结婚的可能性。

因此,他通过巫婆收取了获得魔法帮助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即撕裂社会秩序所要受到的惩罚,这个惩罚被定为说话的声音,也即语言的、交际的能力。

“但是你还得给我酬劳!

”巫婆说,“而且我所要的也并不是一件微小的东西。

在海底的人们中,你的声音要算是最美丽的了。

无疑地,你想用这声音去迷住他,可是这个声音你得交给我。

我必须得到你最好的东西,作为我的贵重药物的交换品!

我得把我自己的血放进这药里,好使它尖锐得像一柄两面部快的刀子!

” “不过,如果你把我的声音拿去了,”小人鱼说,“那么我还有什么东西剩下呢?

” “你还有美丽的身材呀,”巫婆回答说,“你还有轻盈的步子和富于表情的眼睛呀。

有了这些东西,你就很容易迷住一个男人的心了。

唔,你已经失掉了勇气吗?

伸出你小小的舌头吧,我可以把它割下来作为报酬,你也可以得到这服强烈的药剂了。

”毫无疑问,声音是小美人鱼最宝贵的东西,也是她得以跟王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有力的武器。

巫婆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她要去了小美人鱼的声音,并且欺骗小美人鱼说,用她的身体和表情也可以俘获王子。

的确,她是迷住了王子,迷住了作为一个男人的王子,但失去了语言的她无法跟王子交流,因而也无法真正跟王子心意交通,她无法获得作为一个丈夫的王子。

所以,小美人鱼最终没有能够跨越秩序的壁障,而只是获得了一个补偿性的机会,一个由宗教性所赋予的补偿机会:只要你行善,在人世间所无法获得的,当你死后就有机会能够得到。

但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魔法是波妞本身就具有的潜在能力,不需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只要自身有足够的意愿就能够使用。

波妞的魔法的效果,藤本说的很清楚,就是破坏了世界的平衡。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所谓魔法,它所隐喻的其实就是打破和撕裂秩序的能力或者说权力。

波妞天生就拥有魔法,意味着她天生就有打破和撕裂秩序的能力,宫崎骏将这个能力赋予了一个由“金鱼”变成的小女孩,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他认为小女孩跟大自然有着某种原始的亲密,它们都有打破和撕裂现存秩序的潜能。

而男孩,他的使命就是支持女孩,接受女孩。

“不管是鱼的样子的波妞,还是半人鱼样子的波妞,还是人的样子的波妞,我都喜欢。

”不管是狂野的女孩,还是调皮的女孩,抑或是贤淑的女孩,男孩都能喜欢和接受——这就是男孩,是宗介的意义和使命。

只有这样的男孩他才能驯化女孩。

于是,我们回到了前一部分提到过但没有展开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作为一个普通渔夫之子的宗介,他没有任何的特权,但唯一还保留了一个特权,那就是驯化女孩,驯化波妞的特权。

只有宗介能够毫无保留地接受全部的波妞,波妞才能成为一个人类;如果宗介不能接受,波妞就只能变回一堆泡沫。

这是《海的女儿》类型故事的一个标志性的结构,它意味着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人,就必须被另外一个人所接受,否则,他就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才是成为一个人所要付出的实质性的代价。

当宫崎骏采用了这个结构的时候,他在事实上就已经输给了安徒生,承认了安徒生的合理性。

波妞变成人的代价是舍弃魔法,这也就意味着她必须从此接受人类社会的规范,意味着她愿意为了宗介舍弃自己打破和撕裂秩序的力量。

如果考虑到宗介的男性身份,这事实上也意味着女性为了心爱的男性而自愿舍弃自己的野性而被男性所代表的人类社会秩序驯化;同时,考虑到波妞身上代表自然的另一半特性,这事实上也意味着人类对自然力量的再一次驯化。

是波妞变成了人类,而不是宗介变成了鱼:这就是结尾。

没有永恒灵魂的许诺,只有“我会接受全部的你”的回答。

 10 ) 动物界的忽悠·悬崖上的的金鱼姬

动物界的忽悠·悬崖上的的金鱼姬by tassel满怀期待的宫崎骏新片,很失望,仅有画面值得一提。

已经第三次说是收山之作了,但是要是以这部收山,宫老自己会不会遗憾?

况且今年还有神话一般的Wall E。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讲得稀稀落落,既没有跌宕起伏,也不见平实动人。

除了信号灯那段,我找不出任何的亮点。

我不喜欢那个任性的金鱼小公主,尽管我承认她可能是龙猫之后宫崎骏作品里最可爱的小动物,但是性格,实在很寒。

她哪里像宫老其他故事里的那些女孩子一样:勇敢、善良、懂事、坚强,她只是纯粹的任性,对靠近宗介的小女孩和说她坏话的老奶奶使坏,为了见宗介就抵制爸爸,破坏爸爸辛苦建立的海底平衡,甚至随随便便掀起海啸,导致后来描述的给一个妈妈水和三明治的情节里,我总怀疑下一刻那个小p妞要做点什么坏事。

等事情终于安安稳稳的过去了,我还有点恍惚。

真像强加上去的情节,一点都不像那个忘乎所以的金鱼公主做的事情。

有人说,她的使坏是性格,她的追求是勇敢。

算了吧,一个有好奇心的小loli,本来就不耐烦目前的生活和陪伴她的爸爸,看到外面的世界和善良的小男孩,无比新奇,于是向往,可是她哪里有像海的女儿那样牺牲的决心,她哪里想过破坏她爸爸辛苦维持的平衡的后果,她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公主,因为有力量,所以就随随便便使用,责任?

后果?

她才5岁呢,关她什么事。

我也不喜欢最后所谓考验的那个情节。

本来全篇就没有什么高潮,最后一个情节更是把整个故事拉下一个层次。

所谓金鱼爸爸严阵以待的考验,只不过是金鱼妈妈忽悠lg,急于把波妞推销出去的几乎可以堪称史上最敷衍的考验。

以下详解。

解读《悬崖上的金鱼姬》的考验情节(EG) 这是一个严肃的恶搞,觉得金鱼姬非常好和很好的可以绕了~ 关于波妞妈的那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刚开始看的时候有没有像偶一样迷惑,波妞妈在考验的时候为啥问了一个极其没有技术含量而且答案相当明了的问题?

其实,波妞妈的这个问题是经过深思的。

她问:即使波妞真正的样子是半人鱼也没关系吗?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你介意波妞是条鱼吗?

宗介早就知道波妞是条鱼了,而且从来没有介意过。

这点以波妞妈的能力肯定早就了解,所以波妞妈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她放心了。

大家还记不记得早些的时候,波妞妈得知有人喜欢波妞,就乐不颠地游到她lg跟前,说:用古老的魔法,波妞就能变成人,只要男孩不变心。

lg担心:如果失败,就要变成泡沫。

这个对话点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男孩不能变心,否则波妞就要变成泡沫。

那么如果不想女儿变成泡沫,在考验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这么问:你能承诺一直喜欢波妞吗?

5岁小男孩可能还不能那么深刻的了解什么叫承诺,什么叫一直,他可能会回答:能。

但是宗介妈妈也在呢,一个有魔法的金鱼大妈让你的宝贝儿子保证一辈子喜欢一条金鱼是件多么不靠谱的事情。

儿子现在是喜欢,但是他才5岁呢,一辈子这种事情太遥远,万一以后出点什么差错,那个承诺会不会有反作用?

魔法金鱼妈妈能放过宗介吗?

不保险。

宗介妈妈不会让宝贝儿子随便回答,于是答案不确定。

波妞妈当然不会用这种不保险的问题。

关于嫁女儿: 波妞妈为啥要用一个保险的问题呢?

答案是她急于把波妞送人。

大家都看到,波妞有兄弟姐妹无数,这么多孩子,波妞妈是很头痛的,要怎么才能把她们全嫁出去或者让他们全娶到lp呢?

估计她成天在各海域游览就是在寻找未来孩子的夫君/娘子吧。

现在大女儿年纪虽小,但是竟然已经有人说喜欢她,波妞妈心里都乐开花了,迫不及待就要把女儿嫁出去,那么多孩子不容易,能嫁一个是一个。

但是如果贸贸然就说:你愿意一辈子照顾波妞吗?

宗介妈妈很可能会看出一些端倪,我儿子才5岁,你就给他定娃娃亲。

虽然你是个大美女,但是毕竟是条鱼啊,这事得从长计议。

那这样不就折了。

聪明睿智的波妞妈才不会给自己埋坑呢,根本不问这样的问题,对方收了就行,以后退回来死活不认,反正都变成人了,变不回鱼了。

友情提示:务必计划生育啊!!

关于波妞妈对波妞的态度: 除了急于把波妞嫁出去,依偶看来,波妞妈对这个孩子没啥感情。

之前两夫妇刚见面的时候,波妞妈一听说有人喜欢波妞,就雀跃得不行,一直以来端庄优雅的形象都不顾了,忙不颠地计划嫁女之事。

作为一位母亲,连男方的具体情况都不太了解,就急于把孩子送出去,是一种什么心理?

而且,对方还是个人类,她的亲亲老公可不喜欢人类哦,当年她没变成人,而让lg来海域陪伴,多少能看出她对人类是存在隔阂的。

虽然有她救人的情节,但那可以理解为她良善或者以天人自居而已。

人类破坏大海、捕捉海生物,威胁她们的生存环境,她对这个种族不应该存有什么好感。

后来当波妞爸非常担心的提出要是魔法失败,波妞会变成泡沫的问题时,波妞妈给了一个模糊的答案:我们原本就是从泡沫繁衍而来的。

她的意思是变成泡沫就变成呗,有什么关系。

我们有那么多孩子,死一个没所谓了。

但是她的lg很明显是个经不起打击的人,所以她不能明说,只好说一个模糊的答案。

关于那个考验: 既然波妞妈那么不待见这个孩子,那还煞有介事的弄个考验干啥啊,直接私下塞给宗介不就行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波妞妈不疼这个女儿,但是波妞爸还是很关心波妞的。

所以波妞妈弄这个考验完全是为了安抚她亲亲的lg,她不能表现出她不喜欢这个任性的破孩子,她要维持lg面前的光辉形象。

波妞爸在考验场所旁严阵以待,他是真的相信这是一场严肃的考验,宗介要过了这个考验才能抱得波妞归。

至于考验的题目,已经不是波妞爸关心的问题了,因为对于唯lp鱼头是瞻的波妞爸来说,lp说要考验那一定就是最牛的考验。

失望之余,把宫老的旧片翻出来重温,依然精彩。

31/08/08

《崖上的波妞》短评

一般般啦

5分钟前
  • 小野山猪
  • 还行

太一般

10分钟前
  • D
  • 很差

宫崎骏版海的女儿,但比起宫崎骏早期作品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这部某些价值观甚至有问题:波妞为了想上岸见男朋友差点没把整个岛都淹了,海的女儿小人鱼可没伤害任何一个人;上岸后男朋友的妈妈拿泡面这种垃圾食品招待她……看到这儿我就觉得波妞她爸不让她吃人类的糟糕食物真是对的。海洋生物用宫崎骏式画风画的也不好看甚至偏恶心。这部唯一的亮点在波妞的父母,还不如说说他俩是怎么相识相爱的呢

14分钟前
  • 金星上的红茶馆
  • 较差

还行

15分钟前
  • 何言哉
  • 推荐

结果是个小美人鱼的日本话版。

17分钟前
  • Tia
  • 推荐

简直莫名其妙。。。。

18分钟前
  • 老年痴呆嗜睡症
  • 较差

宫爷爷有点失去进取心……

20分钟前
  • Lan~die
  • 还行

可怕。

23分钟前
  • 较差

人物造型和以前的很多片子有类似点,而且还能找到以前片子里的龙套……故事居然是小美人鱼的幼儿版……不过很好看啊很好看啊很好看啊……

28分钟前
  • 我坏故我在
  • 力荐

波妞实在是太可爱了,欢脱单纯有爱,还喜欢喷水,哈哈,整个画面返璞归真,充满童趣

31分钟前
  • 幕天席地
  • 力荐

這回的沒有以前的高水准了

3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第一遍看觉得无比美好,第二遍看想到311,隧道通往的极乐世界,遇难者中绝大多数的老人,令人背脊发凉,虽然上映还是2008。

39分钟前
  • 食菠萝
  • 力荐

41分钟前
  • 無我
  • 很差

太迪士尼了,吉卜力堕落成了迪士尼,连片头片尾也做成迪士尼风格,还用的英语,彻底堕落成了迪士尼合家欢画风,白瞎了一个很日本的好题材,远远不如那些被宫崎骏排挤走的吉卜力年轻世代的作品。自然,囊括了迪士尼的一切毛病,细节不够多,还只集中在前一半(前一半还有点精彩,后面就夸了),后一半的情节很单薄,没有任何层次感的大逃杀,“反派”和主角握手言和的原因也过于廉价。日本人拍什么都能拍出那种风雅美的劲荡然无存,标准的迪士尼流水线合家欢低幼画册,唯一的区别就是吉卜力还是2D,迪士尼为了掩饰文本的不足,拿3D虚张声势。如果这片子是迪士尼拍出来的,可以给4星;但是吉卜力,特别是宫崎骏拍出这样的片子,那只能是一星烂片了。吉卜力史上唯一的烂片。

44分钟前
  • 草色连云
  • 很差

看不到宫的进步,唉

47分钟前
  • 竹子哈哈da
  • 还行

较宫崎骏以前的感觉不如

49分钟前
  • 王子树
  • 较差

好烂。。。see nothing from the movie...

54分钟前
  • ﹌ Yukki
  • 较差

动人依旧,不过不失。

56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看到那个船员把海女神说成“观音菩萨”,格老子,我当即就把片子删了。

60分钟前
  • Tide&Echo
  • 很差

看了半截,没有感觉

1小时前
  • 路风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