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虽与美国相近但文化不尽相同。
电影基调与欧洲类似。
整片夹着几句听得懂的英语的不熟悉的语境。
最令人奇怪的是几乎全篇没有原声音乐,但百科中介绍确有音乐制作人。
故事很简单:三口之家,爸爸是医生。
女儿被性侵而死。
凶手抓到后。
爸爸劫持了惯犯,7天后是女儿生日。
爸爸想折磨罪犯7天后再自首。
我痛恨一切的罪恶,尤其在每天的新闻中看的性侵男孩女孩后都气的要死。
法律对他们的制裁在受害人心里感觉太轻了,将心比心,换成我,我也恨不得将之千刀万剐方解心头之恨。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父亲的痛苦心路历程。
罪犯曾奸杀过三个女孩,其中一个四年前遇害的女孩的母亲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已经忘了,爸爸的做法是错的。
愤怒的爸爸绑架了那个母亲带到罪犯面前给她一个石锤......母亲痛苦的说你每折磨他一次就等于回忆重现眼前......电影有几句对白很有深意,爸爸与有类似创伤的探长通话:你觉得把杀你老婆的凶手关进监狱你的心就舒服了吗?
每天晚上你个人寂寞的时候你会想什么?
可怜折磨了罪犯的爸爸到第七天也尽崩溃甚至想自杀。
那我们不禁要问怎么才能化解心中的恨呢?
上帝说:申冤在我。
可是我们现实的目光往往看不到这样的一个结局......四星
片子时常约110分钟,整体灰色调,没有背景音乐,台词很少,剧情和动作刻画人物笔墨很重。
剧情推动迅速。
(有些剧情为了推动迅速可由观众自行想象)10分钟,该死的人物就死了;15分钟警察就抓到了犯人;30分钟主角就抓到犯人准备开虐了;其后就开始了漫漫7天的复仇行动(其实从主角准备开始行动就已经算复仇了)。
为了谁而活?
为了谁而做?
主角一直认为女儿的死是自己的错,或说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给妻子打电话中说道:“这是为了茉莉,我欠她的,你不也是这么认为的?
”,怒吼:“如果你也爱茉莉的话,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她”。
在给犯人解剖时,旁边放上女儿的照片,说明这是为了女儿而作。
包括后面把另一个受害者母亲抓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寻求认同。
但是,这仅仅是满足自己内心的不安罢了,或说是满足自己内心的一种欲望(安定,寻求认同,自我安慰等等)。
人已死,你做任何事对方已经不能知道,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所以说,复仇对象不重要,复仇的手段不重要,只有复仇的心情最重要。
(复仇对象不重要:犯人声称自己没做过,主角未有一丝怀疑,调查;复仇的手段不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增强痛苦;只有复仇的心情最重要:7天时间复仇心理的变化,最后不认为复仇是正确的)中间,侦探和同事对话,同事说为什么要去救一个QJ犯,侦探说我要救得不是QJ犯。
这段表明侦探深知亲人死后的痛苦,而需要拯救的是怀有复仇之心的主角。
片尾,主角对侦探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杀他”,侦探看着他,点了点头,表示主角已经度过了怀有复仇之心的阶段。
然后从而有了片中最后一段台词:记者 :“你认为复仇正确么?
” 主角:“不。
” 记者:“你后悔你的行为么?
” 主角:“不。
”表明主角已经认识到了复仇的错误,并且不再经历一段经历后是不会认识到的,他为自己的行为不后悔。
男主通过前五天对犯罪者的折磨,后两天的内心挣扎最终被捕落幕。
(为方便区分,男主为他,罪犯为它)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结局记者问他:你仍然觉得复仇是对的吗,“不”,你后悔你所做的一切吗?
“不”。
这就是影片的所有答案了。
男主被捕最多被关三五年,但反派被折磨了七天,而且男主取出了罪犯的胃,它就注定要一辈子只能输营养液维持生活而且腹部会一直痛(简直就是生不如死),而且下半生还要在监狱里,所以这才是最好的复仇。
从人物弧的刻画上,男主是一个受到教育家庭幸福的医生,反派是从小经历家暴的社会边缘人,男主经历过幸福就注定是会被治愈的,而它曾说曾强奸过包括男主女儿在内的四名幼女,所以童年不幸福的它注定难以通过社会教育获得提升。
那么活死人的结局就更适合它。
插一嘴:尽管我赞同男主的做法,但以暴制暴总是难以说服我,因为你不可能杀尽这世界的坏人,杀死坏人就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就需要教育来提升犯罪者的道德水平,并辅以刑罚。
就比如说你可以禁止说脏话,但你不可能禁止愤怒痛苦无奈,而这些只有教育可以教给你。
补一下:在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化学阉割(永久注射药物抑制性欲)应对屡教不改的强奸犯
电影的结尾我非常不满意:医生还没有完成最后的复仇,自己精神先崩溃了,人性脆弱如此,那复仇的意义在哪里?
旧约上提倡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到了新约就变成了爱你的敌人。
人类很善于忘记,或者装作一切悲剧都不曾发生。
文明世界的人都在呼唤宽容,宽容换来了什么?
是和平和善意的回报吗?
主张宽容的人说冤冤相报无止无休,世界将被仇恨给颠覆,我却要说,他给你一拳,你就弄死他!
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么做?
在没有死刑的国度,犯罪的成本很低,因为你就是杀了再多的人,你也不过就是把牢底坐穿,再如何的辛苦,你还活着,而被你害死的人,却被你残暴的剥夺了生存的权利,连辛苦的机会都没有,这种法律制裁还有意义吗?
所以,那些犯罪成瘾的人从来没有心理负担,更不会回应那些宽容者的善意,依旧向弱者伸出侵害之手。
剧中那个掩耳盗铃的母亲说:我早已忘记了这事,对我来说,这个人不存在。
这纯粹是放狗屁,在血淋淋的女儿尸体面前,这个人不存在吗?
说这种话的傻逼应该知道,被凶手侮辱的,已经不仅仅是死去的无辜者肉体和生命,还有活着的人的尊严!
知道什么样的结局最让凶手害怕吗?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怎么害人的,你就怎么害他,再强十倍!
你看这些人还敢不敢这样嚣张?
所以,这结尾,就像一个吹涨的气球,在还没砰的一声到来之前,它自己泄气了,一点都不过瘾。
如果把这题材送给狮门来拍,相信会好看得多,但是,又似乎不会这样沉重吧?
鬼知道!
再问一句,看过这片子的你,如果你是片中的医生,你会怎样做?
当这样一个奸杀儿童的人存在,你还觉得死刑是不必要的吗?
忘却?
正如凯尔泰斯的小说《无命运的人生》中早已陈述了“忘却的不可能性”。
而电影也从一开始就否定了“忘却”。
忘却是不可能的,人只能在不忘却痛苦的前提下往前走,所有的忘记不是自欺,就是软弱。
复仇一定程度上来说或许更符合人性,“宽恕”往往是无能者的道德。
就更不用说“忘却了”。
电影里某一个受害者的母亲斥责男主角“你每折磨他一次就是又杀了你的女儿一次”,然而这句话却异常可怕。
懦弱的道德主义者在面对仇人时表现出的无能的蠢样,只好搬出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话来蒙混,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忘却,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仿佛在人性和道德上,自己比复仇者--行动者--更崇高了似的。
复仇不能带来宽慰,难道置之不理的忘却就能够带来宽慰?
就能够重新起步像一切没发生过一样去生活了?
电影最后其实并没有给“复仇”以道德上的正当性。
但是,男主角同样说了:他“不后悔”--因为他行动了。
在这里,早已不是--或早已超越道德和对错这些浅薄范畴。
电影只是在问:如果没有死刑,面对电影中的极端情况,实现正义的可能性还存在吗,人性会因此而崩塌吗?
那么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在面临电影里的极端情况,“不后悔”也许才真的恰如其分吧,而同时,死刑或许也是必要的。
--《七日复仇》短评
剧情太平了,什么都没有,当个爽片看还凑合,勉勉强强,居然还有6.5分,已经高估不少了早一年的《守法公民》明显要比这个剧丰满的多,不知道这个主创有没有从那里受到启发首先手法公民的复仇是从律师和犯罪分子达成某种协议(主犯转为污点证人)而逃避惩罚才开始的这个甚至还没审判,当时只是嫌疑人就被男主带走折磨这个区别很大,一个是利用司法漏洞逃避惩罚,所以才自己谋求公平,一个是还没有审甚至不知道是不是罪犯的时候就动手了(后面罪犯自己也承认了,这个可以理解成伏笔?
但是很苍白)被抓住上警车的时候还在邪魅的笑这个实在忍不了,弄死他一点不冤,这个杂种第二是守法公民是通过复仇引起上层注意,是向这个不科学不合理的司法制度挑战,而本剧只是单纯的复仇,就太单薄了作为父亲,这个行为来说还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影视作品,只做到这样未免太过无脑。
这就像现在抖音各种外国人只要喊中国的东西好好吃,中国的东西好好用,我爱中国就会得到大量无脑赞一样苍白,除了讨好受众什么都没有,而这种讨好又没有任何实质的付出,对方也得不到任何实质的实惠,就多产生了几毫升多巴胺最可怕的是弹幕,那么那么多的人说这个男主伟大,我艹…………他确实是个悲情人物,如果司法不能还他一个公道通过这个方式来救赎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理解只能到其情可悯的程度,离伟大还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
而这个片子作为一部作品,离优秀也挺远
其实故事本身线索挺好但人物处理太干巴从气氛的铺垫到情节的设置实在矫枉过正了总体还不如棒子的同系列或是the Saw所以此片完全是部平庸之作那个7只是嘘头虽然里面涉及到人性但是实在不够深入也许编剧有经验有想法可是导演没激情没勇气就象是片中的男主角虎头蛇身虫尾巴
正如网友所说,痛苦是无穷无尽的深渊。
再爽快的报复都换不回温馨,去除不了恨,更拯救不了苦难……也许适当的忘却是值得运用的。
本片并不紧张,虽然画面刺激,却唤来我们内心的痛,并非来自感官……正如本片定位 是 惊悚!
或者恐怖片!
那是绝望的恐惧!
怎么做都是错,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啊。
如果心脏够大,报复的新奇招数 应该是一大看点。
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评论来论述。
这种困惑就和对此类电影的态度一样。
什么样的困惑呢,就是关于复仇,各类复仇,以个人名义代表法律,代表上帝,代表正义来惩罚恶人,处罚罪人,杀戮坏人的结果,最终都被归结成了以暴制暴,触犯了法律,即便是至亲至爱的人被杀,也不能以同样的方式来让凶手遭到同样的恶果,只能用法律的手段来将凶手绳之以法,本片的观点主要在两点之间游离,一是警察局长的妻子超市内因为58美元而被小偷枪杀,凶手被关押至牢狱,另一个是被奸杀幼女的父亲作为医生用同样残暴的方式来复仇,来用七天的时间慢慢惩罚凶手,折磨凶手,用暴力同样对待凶手。
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也是社会现存的对立观点,无论支持哪一种都是现实,就像父亲最后自首后的话一样,你同意用暴力的手段来惩罚凶手吗?
“不”。
那你是后悔对凶手复仇了吗?
“不”。
刚看完 发表一下个人感受一开始是爱奇艺随便找的片子 我个人也有一点暴力美学 所以就点进去看了电影开头小女孩被奸杀 我觉得很悲哀 恋童癖真的很可怕 25年而已真的微乎其微开始复仇 第一天 男主直接拿榔头砸断了奸杀犯的腿 只能单脚站立 那叫声我真的心惊胆战 但是奸杀犯居然还无畏的说着一些谎话 他真的毫无悔改之心之后 用铁链一下一下抽到肋骨上 那声音真的太真实了 然后是割胃 阉割 在每个殴打的过程中 我真的莫名的不想说话了记得男主多次去河边的那条死鹿吗 其实那代表了他女儿 他用树枝盖上 仅仅是他心中对为女儿复仇最后的执念每一次酒精下的虐待 都是男主为了麻痹理智的办法 最后他还是挣脱不了他的良知很多人理解不了第六天男主为什么要找那个女人把她抓来最后又放走 抓来是因为他的愤怒 愤怒这个女人对于自己孩子被奸杀而视若无睹 愤怒这个女人还可以不带情感的活下去 放走是因为他知道那是那个女人的选择 也暗示了他仅存的最后一点良知让他在第七天没有杀了奸杀犯整部影片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 没有配乐 惨叫声和呼吸声占多数 蓝色调的场景让每一帧都带有冷淡感 尤其几个场景美绝(男主买天然气的那个商店)真的太震撼了期间心疼过奸杀犯 也许对他来说有点过了?
但是当他喊出那三个女孩的名字以及那些污秽的语言 当他被阉割时我感到庆幸 想起那个奸杀犯在被打之前说童年是被虐打过来的 我真的明白了 暴力培养暴力 仇恨下我们真的该使用暴力吗 也许我们不应该 但是我们不会后悔
七日复仇 (2010)6.52010 / 加拿大 / 惊悚 / Daniel Grou / Rémy Girard Claude Legault
想看复仇爽片的不要选。
男主是真他妈怂啊,女儿都被奸杀了内心哪来那么多戏?把强奸犯囚禁了七天鸡巴居然还在真他妈离了大谱,不会虐杀的话麻烦参考《守法公民》并背诵全文
还是不错的,有格调。复仇 到底指的什么?
看在是本地创作的份上,多给一颗星。个人希望电影还可以更血腥点。
人性阿...比我想象中要平缓些
复仇。死刑。阴暗。沉闷。手术镜头还是不错的,挺真的。
无需评价
中间看睡着了……电影主要在于刻画复仇父亲的内心并无血腥情节和画面!不应该叫七日复仇应该叫磨叽七日后认栽了……
2.5
讲道理,医生能想出来折磨人的方法远不止这点点啊,我以为警长最后要找爸爸帮忙复仇了,看来警长也觉得折磨的方法不行哈哈哈哈
软骨头
这种从头到尾没有一点配乐的电影真给力~
Dy??
平淡无味,草草结束。
节奏较慢,为Bruno把Masson打翻的那一拳多给一星。
和 折磨 几乎一模一样。。。这是电影复制么?
当今世界所以国家法律体系下,“血亲复仇”都是过时的,更是非法行为!但是各国法律判罚10几到2、3十年的徒刑真的能起到惩戒重罪犯人和警戒欲犯罪的人!?
如果是我,我一定折磨丫的更狠。结局太不给力了。。。
男主复仇不够痛快淋漓,应该像《守法公民》一样为了折磨而折磨罪犯,本片更多的是反映男主内心的痛苦,作为一个善良的人,伤害他人,哪怕有正当的理由,对于他自己也是一种更大折磨。
不满意结局。正是因为忘记和背叛,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如果罪犯在第一次强奸后就被阉割,还会肆无忌惮地奸杀这么多幼童吗?复仇本身并不会让人崩溃,医生是因为没有妻子和他人的支持才崩溃的。三星半吧,给加油站的那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