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子没必要长篇评论10分的话我给7.5没太多惊喜没有太多亮点我个人认为整部电影失败的地方在于1.Depp始终不太像个印第安人,哪怕整个脸都涂白了,他的神秘感没有被电影表现出来(所以和演技无关)2.男主角始终给人感觉是个小受,战斗力为0的那种,不知道怎么地在最后就做出很多牛逼的必杀来了3.坏人可以杀死好人无数次,最后都要表白一下,然后又没杀成所以基本上这些问题结合起来,你基本上可以勾画出一个迪士尼电影的那种主旋律童话电影的结构了。
那么为什么还要去看?
1.jonny depp2.各种反派都是演技派实力明星,butch就是演越狱里那个agent mahone的那个哥们演的(William Fichtner )男主角又帅的很老少皆宜3.片中的幽默感恰到好处,大概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见影院里的一阵笑声也许因为我本人成人向的电影看的太多了我的脑子已经无法像20岁时那样工作了思维太过残暴,所以没法和这种儿童向电影靠拢因此我觉得电影没有代入感我已经过了看主旋律电影的年龄了如果片子开始在车厢里让johnny depp把butch给枪毙了,片子就结束了不行,jonny depp要陈词一番,结果时机过了Butch同伙来了,Butch后来是个连敌人心脏都吃的人在这里却把主角们留在车厢上···费事把他们锁了起来还不如就piapia两枪了事你固然知道他们会生还的然后这样的情况往复循环,杀死不重要角色时,也就是piapiapia就杀死了到了主角要杀反派的时候,或者反过来的时候就是废话连篇要对男主角执行枪决时,至少执行了5分钟没开枪,非要等着火车倒回来挡下子弹才行才行······这片子可以吐槽的点很多很多但是不妨碍这片子成为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毕竟是大制作,强Cast。
而且最近没太多好看的片子(或者说我都看完了),想无脑放松一下,可以去看一看。
漂泊正义论:正义无家可归——看《独行侠》的意识形态文/空语因明【全世界最初都像美洲,而且是像曾经的美洲…】——《政府论》,约翰·洛克。
【美国人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 据说,《独行侠》的故事始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影响了美国人成长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代表美国特色的情节和观念。
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长中的心智。
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西进运动的工业开发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政治经济膨胀为它现在的体积。
这个膨胀的政经体占据了本不属于它的空间,也吸引了寻找空间的移民,但盎格鲁-萨克森人或英格兰仍然是其轴心,欧洲文明是其同层面的主导,其他移民和土著居民是从属。
这反映在主角的构成上,无论反派是什么样的人,正派的独行侠是作为英格兰人去行使正义。
而印第安人Tonto作为土著人,虽然能轻易置所谓的独行侠于死地,但却甘愿成为后者的辅助。
这是明确的暗示:其他移民按照一定的层次辅助英格兰人的统治轴心。
独行侠的传奇是英格兰人的传奇,同时它作为美国人的传奇,也就表明了英格兰人在这个国家的轴心地位。
《独行侠》所具有的国家意识形态是自由主义的,可以明确看到它对政府的提防态度。
对于自由主义而言,政府存在的合理前提是通过社会契约从人民那里获得权力。
这样的政府并不等于国家,它只是国家的“临时机构”。
它从人民那里获得权力,因而它有没有合理而正当地使用这种权力,就是需要被质疑的。
因为,政府在本质上是自私的。
作为民主政府,虽然它可能不会通过明确的独裁去实现它的自私,但它可能通过阴谋去实现它的自私。
在《独行侠》中,反派人物是政府官员,他们通过阴谋去利用军队,窃取国家的财产,去实现他们的自私。
而独行侠正是以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去行动的。
只不过这种正义是否是确实而具体的自由主义的,则是另一回事了。
《独行侠》和《铁道游击队》之类的故事有相似的作用,它们都可以用以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
不过,它们所宣扬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
《独行侠》的历史背景是进行扩张,它宣扬的是自由主义;《铁道游击队》的历史背景是抵抗侵略,它宣扬的是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
相比较而言,前者是平衡矛盾而具有争论的故事,后者则缺乏批判而具有独断的意味。
历史背景的差异为两种意识形态设置了相反的前提,这使得《独行侠》的故事具有优越感和自信的包容心态,而《铁道游击队》则是凝聚仇恨和用以树立自信的。
现今,《独行侠》的故事还能充当起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但《铁道游击队》已经几乎被抛弃了,其中的仇恨有些狭隘。
时代在进步,天朝要复兴,天朝影视中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要么被荒废了,变得媚俗,要么代之以封建时代的国家主义,毕竟仇恨只适合于破坏体制,忠诚才适合保护体制。
【两种立国根据:《圣经》与《政府论》】 在《独行侠》中,还未成为独行侠的约翰·瑞德出场的第一幕,就将美国的立国依据摆了出来。
在那一幕中,他受邀一起读《圣经》,但他却拿出一本《政府论》说,这才是我的“圣经”。
这本《政府论》是英格兰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著作,这著作论证了民主政府的合理性,它的社会契约思想和分权思想都体现在美国宪法中。
在这本共有两篇的著作里,第一篇的主要内容就是批驳以《圣经》为依据的政府理论;第二篇则是自由主义民主政府的理论。
在第二篇中,政府论通过表明自然状态的缺陷去论证建立政府的必要性。
简单而言,自然状态缺乏进行裁决的共同尺度或既定法律,也缺乏按此进行裁决的裁判者和执行者。
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就在于确定法律并公正地执行法律。
因此,信奉《政府论》的约翰面对罪犯要避免动用私刑,而是要依照法律进行处罚。
当然,他之所以会成为独行侠,是由于他信奉的政治理念是一回事,而现实的政府是另一回事:自由主义的正义并未在现实中得到保证。
当《政府论》将政府存在的社会状态与自然状态区分开,它也就将社会的正义相对化了。
由社会契约所确立的正义,既不是超越的神意表现,也不是自然状态的必然限制。
它只是由像“临时机构”一样的政府确立和执行的,并且只是一种实用性的尺度,或者说它只是一种“临时策略”。
自然状态不是此种正义的本原,实际上自然状态也无所谓正义可言。
正义“在本质上”处于漂泊的状态。
(所谓的“在本质上”,本身就具有漂泊的意谓。
) 《政府论》对自然状态的阐述以当时的美洲为实例。
这样的自然状态在经济上并非带有一种贪婪心态去开发一切可用资源,相反,它保持着一定的限度。
这种限度保证了自然的生态平衡。
但这种平衡被欧洲文明的殖民给打破了。
《政府论》中说,“全世界最初都像美洲…而且是像曾经的美洲”。
之所以是曾经的,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欧洲文明已经侵入并改变着当时的美洲。
资本主义来到人间,本就带着难以克制的贪婪心态:它占据一切可见的,并探险开发那些未见的,再加以占据。
正是带着这种贪婪心态,资本主义摧毁了几大洲的古老文明,并且像病毒一样吞噬了整个世界。
在《独行侠》中,印第安人的文明已经在灭绝的边缘,其中作为反派人物出现的两位探险家,是欧洲资本主义扩张中再正常不过的角色了,甚可说他们才代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正义”。
他们只是用一只怀表,这个“欧洲技术文明的雕虫小技”,就换取了大银矿的方位,并且不惜屠杀整个村落的印第安人,只为了保守银矿的秘密。
这样忘恩负义的做法太欧洲,太资本主义了。
在《独行侠》中指挥屠杀印第安人的美利坚军官喊出的口号不是“自由民主”,而是“为了上帝,为了国家”。
从此可以看到,《圣经》并未被这个国家抛弃,而是和《政府论》一起成为这个国家的立国依据。
《政府论》为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提供了自由主义,而《圣经》为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提供了“昭昭天命”。
虽然《政府论》批驳了以《圣经》为依据的政府理论,但《圣经》仍然是美国国家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一端。
《圣经》可以赋予国家神圣的地位,但《政府论》几乎不具有这种作用。
美国人在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中秉持“昭昭天命”的信念,这一信念认为,美国被赋予了向西扩张直至横跨北美洲的天命,甚至有时候这种信念认为美利坚应该治理整个美洲。
带着这种昭昭天命的神圣感,美利坚可以心安理得地屠杀印第安人,发动战争,进行扩张。
十九世纪之后,昭昭天命和自由主义关联起来意味着美利坚合众国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自由主义和民主政体。
在此意义上,《政府论》确实成了一种“圣经”。
(《American progress》)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绘画《美利坚向前行》中寓言式地表现了美利坚的昭昭天命。
在这幅画中,象征美利坚的女神(大概带着自由民主的观念)和西行拓荒者一起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串起电报线,铺起铁路,带去技术文明之光,而印第安人和野生动物被迫逃向缺乏文明的黑暗之中。
这幅画所描述的和《独行侠》的情节是一致的,只不过,时代不同了,《独行侠》不再将印第安人贬低为与野兽为伍,但也并非明确批判昭昭天命之类的观念。
其中作为反派人物的执政官并非完全的反派,他熟读《政府论》,还不忘抓住时机进行一番颂扬技术进步的表述。
虽然这个执政官的行为显得虚伪,以私欲利用公共权力,但自由主义并不排斥虚伪。
《独行侠》的故事观念更像是争论,一面是自然状态的价值观念,另一面是技术进步的观念。
从实用主义来看,这种争论或矛盾比任何一方面都要更加真实,它的作用也比任何一方面要确切。
【自然状态的悲剧】 《独行侠》中印第安人堂托的装扮是怪异的,而这种怪异并不是印第安人共有的,而是属于他个人。
那个乌鸦尸体代表他所担负的责任,代表他曾属的已经覆灭的部落,那部落的覆灭直接因为他暴露了银矿的位置。
那个乌鸦尸体表明了他之存在的格格不入,介于旧文明和新文明之间,只是因为他贪恋新文明中一只渺小的怀表,他就为之付出了庞大部落被屠杀的代价。
那个乌鸦尸体凝聚着他无处安置的乡愁,他时不时地去喂食那只乌鸦尸体,似乎它具有灵魂,似乎它总有一天会复活。
堂托的装扮和举止在无声中讲出的故事,应该令人为之同情和悲痛。
堂托的遭遇并非特例,类似的遭遇也发生在天朝,它们是近代欧洲文明扩张过程中,古文明覆灭中的普遍现象。
从广义上看,那个乌鸦尸体代表的是古文明的覆灭和近代过程中被欧洲文明屠杀的人群或种族;那个乌鸦尸体凝聚的是自然状态的悲剧和资本主义的罪恶。
那个乌鸦尸体所凝聚的自然状态的悲剧尤其直接地体现在《独行侠》中印第安人与美利坚士兵之间的战争中。
那群印第安人拿着冷兵器冲向美利坚士兵的火枪,前者的生命在技术文明面前不堪一击,淹没在“为了上帝”的口号和火药的气味中。
就这样,古老的旧文明覆灭,以欧洲技术文明为主导的新文明崛起。
政治理论中的“进步”是个多么可爱的词汇,但在现实中,它可以是恶魔,异常可恶。
古老文明被技术文明取代的过程中发生的悲剧,并非只是由于外在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古老文明自身的内在缺陷造成的,这种缺陷也是自然状态的缺陷。
在自然状态中,人对人是狼,他们自私,狭隘而冷漠。
面对欧洲技术文明的冲击,一些古老文明表现得就像一群食草动物面对几只食肉动物,他们会逃避,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些古老文明往往是等级制的,具有特权的人会跑得更快一点,从而把其他人抛在后面,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被屠杀或剥削。
如果欧洲人可以给他们一点利益,那么那些人就更乐意于独享利益,随便其他人怎么被剥削。
天朝的情况就是如此,天朝之所以没有覆灭,很大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它太大了。
《独行侠》的一个情节隐喻式地表现了自然状态下人们的自私,狭隘和冷漠。
[00:49:00]在该影片中,独行侠和堂托捉了野兔烤着吃,这时候其他野兔也围过来,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俩在烤兔肉。
当一块兔肉被扔出来后,那群本来温驯的野兔突然变得凶猛起来,互相去抢夺那块肉。
在这个情节中,堂托他们类似于欧洲的殖民者,而那群兔子类似殖民地上的土著人。
那群兔子宁愿互相残杀去争夺自私的利益,也不会团结起来。
这群兔子所表现出来的自私与狭隘,是造成古老文明被殖民过程中发生自然状态悲剧的主观原因。
【生存的矛盾:生态与技术】 《独行侠》中的堂托没有过多地表露他曾遭遇的悲剧,他想的是复仇,以及某种更加宏大的情感:他与所生存土地的关系或生态平衡。
如《政府论》所述,自然状态的经济不是尽可能地开发资源,而是试图保持利用的限度或维持生态平衡。
但欧洲技术文明的统治改变了这一点,资本主义贪婪地开发资源,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
这种状况尤其深刻地发生在美国的西进运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独行侠》让堂托去强调“生态平衡”,由此表现的这样一种生存的矛盾,自然状态与技术的矛盾。
(或如第9】点所言)这种矛盾就像观念意义上的民主争议,是需要人们去参与的,而不是被克服的。
【正义本无家,何以归】 《独行侠》的最后一幕,印第安人堂托讲完了故事,收拾起行装,向荒漠场景的远处走去,似乎他要回家了。
但,他已经无家可归了。
那凝聚了他的乡愁的乌鸦尸体再也没有复活过来,即使复仇成功,所谓正义的实现也于事无补。
自然状态除了自私和冷酷之外,无所谓正义可言;而对于社会状态或政府状态而言,正义要么只是专制的借口,要么只是具有实用主义意谓的“临时策略”。
当资本主义将人的痕迹扩张到荒漠中,它也将意义的荒漠扩张到了所到之处。
正义的本原正是荒漠,其中漂泊。
当人们怀着乡愁的冲动,无法寻获正义或生活意义的本原,大概,回到动物的状态会是唯一的选择。
一个电影,看之前的预期很重要,你看之前能捕捉到什么信息也很重要,很开心的是,我只是作为一个无聊的人,百无聊赖的点开来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人物塑造,很像加勒比海盗,甚至德普的表演都是从另一个片场带过来的,抛开这些不谈,娱乐性还是很强的唯一让我觉得有点纳闷的是,导演用了一个老年德普跟一个小男孩的对话开场,后来贯穿全场,我觉得这块节奏可以强一点,甚至如果单纯的跟加勒比一样,线性叙事,我个人觉得会好一点,两个半小时的片场,可能对有些人来说,有点长,确实,节奏可以更精密一点很多地方很搞笑,开场小孩和老人开始对话,还是有笑点的,只是后来,用多了,就疲劳了,最最亮点的一个就是最后长达十几分钟的高潮,配合音乐,作为我来说,我是很喜欢的,只是有些地方没看懂,人物不停的在移动,变换,镜头切换的很快,让我有点没看懂来龙去脉,总会觉得少了一点。
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德普大叔我是你的颜饭啊!
可是整部电影我都没有看到你的帅脸,你是要闹哪样?
不要跟我说是角色需要,在Tonto年老色衰在橱窗里当模特勉强糊口的时候,你怎么不自己演?
你稀奇古怪的造型我还看的少吗?
还怕看你两眼失神,皮肤松弛的样子吗?
电影整体上不是十分紧凑,计划抢火车之前那段,看的我都要睡着了。
两段高潮戏都是在火车上,可谓是设计精巧,险象环生。
德普在挖坑埋人听到响动时,那种心怀鬼胎怕被人发现而又极力掩饰的表情,像极了杰克船长,其实这种表情在他以前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比如《秘窗》。
Tonto和约翰去找红丝,一看是海伦娜演的,我不由得笑了,两人应该是第六次合作了吧,除了在《理发师陶德》里海伦娜演主角之外,其余的几次与德普的合作都是配角,但她每次都演出了自己的特色,有些角色都盖过了女主的光茫,就像这次在《独行侠》里的红丝。
不得不再吐槽一下,海伦娜与蒂姆波顿认识之后,长得越来越复合波顿的审美了,两眼深陷,颧骨突起再配上波顿的歌特电影风格真像是一个吸血鬼。
完全不能让人们想起她的成名作《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那个珠圆玉润的可爱模样。
即使这部影片槽点多多,但依然不能否定它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
《独行侠》贴着西部片的标签,但是除了广袤无垠的黄沙背景已经找不到传统西部片应有的质感。
原本戴着牛仔帽的粗狂勇士被替换成了彬彬有礼的绅士,枪枪对决的畅快变成了肉体上的搏斗,张扬的快意恩仇被滑稽搞笑式的表演完全冲刷淡化,或许现代化的重新演绎能让电影更具娱乐性,可惜接近当下审美的同时也让西部片失去了该有的本质。
就像片中的英雄终究是要走上独行的侠义之路,当今市场下的西部片似乎也是在步履蹒跚的独行着。
片中的男主角是一名满怀理想主义的律师,他带上黑色眼罩和白色礼帽在全片中都极具辨识度。
作为正义的化身的他虽然被称为独行侠,实际上身边伴着一位神秘的印第安人。
这个角色由好莱坞巨星约翰尼德普扮演,他的角色造型依旧个性十足,一张涂满白颜料的脸搭配着头顶上诡异的死乌鸦,鲜明的装扮像极了《加勒比海盗》系列的杰克船长。
而德普整个表演的方式也是在刻意的向杰克船长靠近,略带滑稽的小丑式的表演,在严肃的氛围中时不时调皮下,如此演绎确实具有一定的笑果,但是也有人开始厌烦这般神经质的表演了。
在《独行侠》中你已经看不到德普脸上生动的表情,为了保证神秘感,他一直摆着一张不屑的脸,无论是悲伤还是在紧张的决斗时都只有同样的面部表情,看不到表情变化的也意味着无法对观众传递更深层次的情感。
《独行侠》的主线故事是关于正义向邪恶复仇,这一点倒保持着西部片一贯惩恶扬善的主流价值观。
不过导演并不想局限于此,影片中夹杂着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殖民暴力,残酷的部落争斗以及华人劳工的片段,在表达对西部土地的留恋之情时还不忘加强历史的厚重感。
试想当影片还在为死去的生命悼念灵魂时,突然镜头一转看见独行侠和印第安人在表演二人小品是一件多么不协调的事!
可糟糕的是诸如此类的情节在片中比比皆是。
影片还加入了些许超自然的奇幻元素,比如食肉兔和复生的乌鸦,不过只是匆匆的惊鸿一瞥。
我们可以预见到电影想把剧情构建的更为复杂且具有深度,但在为角色突出多舛的故事时没有清晰的脉络,反而让庞杂的背景变成了一片雾霾,让观众云里雾里的同时也让电影变得冗长乏味。
说到底《独行侠》是一部讨好观众的娱乐电影,它利用巨星效应和用大投资构建出来的动作场面来吸引观众,至少在这两点我们无法否认它的成功。
在结尾的终极大战中,德普在两列火车之间利用喜剧化的动作表演跟反派周旋,让一匹白马与列车上演肾上腺素狂飙的速度与激情,目不暇接的动作场面终于在最后挽救了电影的乏味。
其实,本片没有那么深刻的主题。
想谈论这个这个话题,只是看到印第安人在枪林弹雨中无奈地倒下之后,想发一发感慨罢了。
人与自然,西进运动与印第安人,这其实反映的是人类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当美国发展到一定水平,面对广袤的国土,却没有良好的交通,铁轨和火车就在大时代的号召下,应运而生了。
当然这也是人的征服欲望在作祟。
在电影中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部落因为银矿而遭到没顶之灾,为了让白人偿还血债,他们宁愿用瘦弱的身躯与弓箭和枪炮对抗。
这其实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冲突。
落后的古老文明在现代会面前不得不让步;但是古老文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又给人类重重地一击。
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有点类似与中国的阴阳太极图。
假如一半是自然,另一半是现代化,或者说是人类前进中的文明的话。
他们必须处于一种阴阳互补的状态。
当一半的力量,超过另一半的时候;另一半自然要被缩减。
但是一旦一半吞噬掉整个部分,那么世界便非非黑即白了。
原来的世界便被打破了,或者说是消逝了。
两者必须维护在一个良好的限度之内。
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当然,我很难忘却在影片的彩蛋的那一幕: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已到了步履蹒跚的年龄,一个人抛弃的传统服饰,身着西装,在广袤的荒野上,迈着年迈的身躯,孤独地前行。
这是不是一种文明的尴尬呢?
一个记者问阿拉伯的劳伦斯,你喜欢沙漠的什么?
——干净。
所以烈焰狂沙,广袤不经雕琢的西部是美国人永远割舍不掉的情结。
并且还把千里之外在加勒比海纵横江湖的杰克船长吸引过来。
正值19世纪的美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西部大开发的伟大运动,火车铁轨即将第一次贯穿美国大陆东西。
杰克船长邂逅了土生土长,学生归来的大学生村官,村官抱着一腔改变家乡面貌的赤诚之心,毅然放弃了东部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归故里,要为家乡的法律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果就非常不幸地遇到了贪赃枉法的当地某大员,为了牟利,擅自串通当地地痞流氓和城管,屠杀印第安人,平推他们的家园,在那里开发银矿。
听着很熟悉吧。
村官一心要用法律武器改变家乡,连枪都不屑碰一下,因为枪代表暴力不代表文明制度。
村官的哥哥不配合上级,保护印第安人,被与腐败官员勾结的流氓阴死,心都被挖出来舔了一遍,嫂子有几分姿色还被官员霸占。
意识到法律和制度在这个刚刚开发的蛮荒之地是狗屁,村官提枪携手杰克船长走上梁山打击黑恶势力去了。
两个主角在不死光环的笼罩下把黑恶势力一网打尽,跟嫂子亲了一个然后一起策马消失在广阔的荒地里。
这基本就是全部的故事,这种片子不看故事,看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就是不见海的加勒比海盗。
像杰克船长这样老少皆宜令人印象深刻的国民级形象,一个演员演一部就有被定型的危险,以至于万劫不复。
德普演船长一演就演了四部,第五部待出,德普的演技是很百变的,但杰克船长之后演什么都是船长了。
最后想到一个事。
基本上,不管做什么事,越早越好,赶人家后面就必然更难,更多麻烦。
比方说韩寒之后,你再走天才文学少年辍学的路,结果就很难有韩寒那么潇洒了。
比方说有了facebook,人人网也就只能靠着国家政策在大陆渔利。
比方说美国当年搞开发征地,印第安人不让,他们强拆是直接把印第安人赶走或干掉,直接拉外国劳工喂点饭养着搬砖做工。
今天他们讲人权了,讲自己的更讲人家家的,算是积德赎罪吧。
历史是很粗暴残酷的,但总得这么一步一步爬上去。
自由之土勇士之乡的美利坚,过去遍地是破事。
谁家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呢?
独行侠是德普大叔和Disney以及加勒比系列导演合作的又一典型之作。
说实话,自加勒比3之后,大叔的颠峰时期已经慢慢过去了,上次和伯顿的Dark Shadows更是只能用惨不忍睹形容,自此之后粉丝都在吐槽他的选片水准,更担心他会成为下一个尼古拉斯凯奇。
就电影整体而言,其浓郁的西部风和【愣头青在看似神经质的世外高人的指点下终成一代盖世英雄】 的设定实在让人无感,毕竟这些都已经烂大街了。
在cast上,男主说的好听些是呆萌,说白了其实就是太傻太天真;海伦娜大妈还是我们的大妈,虽然这一次真心是酱油的不能再酱油了,简直是浪费了缪斯女神的高冷身份;德普大叔已经不是我们的大叔了,当年那个翘着兰花指、踩着猫步、让万千少女尖叫思春的妖孽男已经渐渐消失了,留下的是订婚后渐显发福的肚腩。
但是话又说回来,电影虽然内容老套,但在情节发展上至少还是紧凑有张力的,估计导演也害怕观众们在烂大街的剧情和拖沓节奏的双重折磨下,会彻底抓狂吧。
纵观全片,还是有几个镜头能给人留下些许印象的。
比如那一大群狂喊“有鬼啊”的清朝劳工、那只脑回路和运动神经都无比发达的白马以及那只让我看到一半还在不停怀疑“它真的挂了吗”的破鸟。。。
全片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应该就是最后车顶追逐戏中,白马同志纵身一跃,赶在火车前跳进隧道的那一幕了,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回放好几遍啊好几遍。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有过黑暗阴影的铺垫之后,我表示对大叔的这部电影还是能够接受的,加上的确不错的BGM,评个四星还是能对得起我的良心和那整整一袋子瓜子的。
P.S.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一部电影的深层寓意的,对于本片,我能想到的是: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滞的,也许对原住民的这次屠杀能被及时阻止,可是谁又能保证下一次呢?
原始积累对于亚非拉以及印第安人的确是巨大的灾难,可对于整个世界而言,谁又敢否认其里程碑式的意义呢?
所以马克思才告诉我们,必须以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起了这么奔放的文章标题并不是说我对这部电影或者其中的主创或者任何人有意见,只是(前方剧透注意避让)在看到电影最后决战时,德普把那块怀表扔给大反派,让我很有种冲动想把他那句“Bad Trade”不信不达不雅的翻译成“我去年买了个表”。
小的时候手头没有多少好玩具,最喜欢的是那种单色的塑料玩具兵。
同类产品除了有二战士兵的造型外,还有西部牛仔和印第安人的。
当时我爸常常会拿两个牛仔和一个印第安人出来,一边比划一边给我讲故事:一对牛仔兄弟,在某个西部小镇当警察,哥哥被奸人所害,弟弟也九死一生——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弟弟的名字叫John。
大难不死的John被一个印第安人救了,接受他的治疗和训练,那个印第安人扔飞刀百发百中,然后两人一同回去找坏人复仇。
最早看到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我想这不就是我老爸二十多年前给我讲的儿童故事吗?
当时一直以为是我爸信口胡编出来的,然后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这故事诞生了已经有七八十年了,想必我爸年轻时是听过那个广播剧或是看过衍生的小说、电视剧之类的。
总之,小时候我爸给我讲的这个故事使我对西部牛仔有了最早的印象,还影响了我玩儿玩具的习惯——我喜欢一个人像拍电影一样给每个玩具分配角色,然后开展各种幼稚的故事,同时我还给他们配音——后来我才知道,貌似这种玩儿法也不是我的独创,玩儿的好的大有人在,比如玩具总动员里的小主人安弟。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一种感觉,约翰尼德普与戈尔·维宾斯基合作的并由迪斯尼出品的电影都有那么种动画片的味道在里面——片中人物夸张的肢体语言,充满各种奇妙巧合甚至有点无厘头的动作设计,是不是很像我们小时候看的猫和老鼠?
所以我越看越觉得德普简直就是个真人版的唐老鸭。
所以本片的故事大概就是下面这样:黑猫警长和白猫班长两兄弟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西部小镇,长大之后的白猫班长告别哥哥与青梅竹马的妹子后离开家乡出去读书,希望能成为一个医生或者律师。
多年之后学成归来的白猫班长回到家乡走马上任检察官一职,却卷入了一起列车劫持案,匪徒们的目标是押送中的重犯一只耳。
跟一只耳关在一起的还有神秘的印第安人唐老鸭。
没有搞清状况的白猫班长把阻止犯人逃跑的唐老鸭也当成了歹人,结果被一只耳给制服,关到了这列马上要失控的车上。
幸亏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及时赶到,三人齐心协力总算是救下了车上的无辜乘客,可惜一只耳跑掉了。
回到小镇,白猫班长略作整顿,并见到了已经成了自己嫂子的青梅竹马还有她和黑猫警长生的熊孩子。
之后哥俩带着一帮骑警去追捕逃亡的一只耳。
由于他们中出了一个叛徒,黑猫警长一行人遭到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救自己战斗力只有五的废柴弟弟,英勇的警长不幸中弹,接着被一只耳残忍的杀害。
唐老鸭不忍警官们曝尸荒野,就为他们挨个挖了墓穴,这时被他视为神物的一匹通体雪白的神马出现了。
神马选中了战斗力只有五的白猫班长,于是他满血复活了,并且超进化成了打不死的小强神马座青铜圣斗士。
然后星矢和唐老鸭一起继续追查一只耳的下落。
小镇上有个颇有声望的猥琐大叔,他的身份是中铁集团办事处的负责人。
这个负责人非常重口味,喜欢黑猫警长家的那位长得比唐老鸭还像唐老鸭的夫人。
在黑猫警长死后,一伙印第安打扮的匪徒袭击了他的家人,这伙人其实是一只耳的手下。
急忙赶回来救援的星矢和唐老鸭还是来晚了一步,母子俩已经被带走。
由于镇上的人都以为是印第安人来袭,所以中铁办事处大叔便顺理成章的请求援助了,他找来了一帮持有重型火力的城管,目的是对印第安人聚居地发动报复性袭击,顺便进行强拆,以便腾出地方来让高铁早日通车。
不希望事态扩大化的星矢去找印第安长老说情,希望他能保持克制,由自己从中斡旋,阻止双方开展。
但印第安人对白人早就失去了信心。
多年之前,在唐老鸭还是一只小黄鸭的时候,他曾救了两个白人,后来其中一个用一块怀表跟他交换了山上银矿的位置,并为了霸占银矿而对小黄鸭的族人进行了屠杀。
这两个白人其中一个就是一只耳,所以这些年来唐老鸭自我放逐,希望能找到当年的仇人报仇,平复自己的内心。
印第安人与拆迁部队的战争还是打响了。
与此同时,星矢和唐老鸭去银矿山抓捕一只耳,成功捣毁了其犯罪团伙,但却没有见到自己的嫂子和熊孩子。
唐老鸭准备把一只耳就地正法,却遭到了坚持要严格依法执法的星矢的阻止。
结果他打晕了唐老鸭,自己带着一只耳回小镇接受审判。
一觉醒来的黑猫夫人却发现自己身在中铁办事处,自己家的熊孩子跟猥琐大叔和城管小队长玩儿的正欢。
猥琐大叔还表达出了强烈的喜当熊孩子他爹的意愿。
这时星矢带着一只耳回来了,本来希望他能依法受到审判,却惊讶的发现,原来中铁办事处的负责人大叔其实是一只耳的哥哥食猫鼠。
被六亲不认的熊孩子帮了倒忙的星矢不幸被食猫鼠擒住,打算把他放到铁轨上阿鲁巴。
唐老鸭被银矿山上的华工搭救,然后马不停蹄的去为不做死就不会死的星矢擦屁股。
(这里有个小段落是我觉得全片最大的笑点:刚刚醒过来的Tonto联想到自己之前被John打晕的事,咒骂了一句“Stupid White man”,周围那些华工本身英语并不好,但听到这一句都纷纷点头)在唐老鸭营救星矢的同时,他的印第安同胞们也对城管部队发起冲锋,可惜由于实力悬殊,最终全军覆没。
第二天是高铁通车表彰大会,铁道部部长刘志[哔]亲自发表讲话,对食猫鼠同志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之后,食猫鼠与刘志[哔]就铁道部改组和中铁集团上市的问题发生了争执,刘志[哔]更惨被食猫鼠爆[哔]。
就在食猫鼠以为大菊已定,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中铁的新扛把子的时候,星矢和唐老鸭又杀了回来,大决战一触即发……最后决战的精彩程度实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各种新奇夸张的动作场面,再配上《威廉退尔》激昂的旋律(被东成西就洗脑,以至于一听音乐响起,我就开始脑补张学友那段歌舞秀了),如果用五个字总结最后这场决战的话,就是“速度与激情”。
最终,坚持治疗的熊孩子没有再拖后腿,反而为两个主角提供了帮助,大家齐心协力,制服了一只耳和城管小队长。
在面对当年用一只怀表换去自己一村子人性命的仇人食猫鼠时,唐老鸭将怀表扔到他的脸上,轻蔑的说了句“WQNMLGB”(这里完全是我YY的),接下来的情节就是诺兰的第一部蝙蝠侠的即视感了。
最终的最终,刘志[哔]同志感谢了星矢的及时出手,并希望他留下来帮自己一起实现大德克萨斯梦,对此星矢十动然拒,并请他原谅自己一生不羁放纵爱基友,之后便策马扬长而去,与唐老鸭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了。
最终的最终的最终,星矢给自己胯下的神马起名为“Gintoki”(大误)。
(完)--剧情介绍完毕。
我本人看的西部片也不多,现在能想起来的好像也就去年看的Django了,再就是现在这一部。
如果一句话总结的话,那这就是一部西部版的加勒比海带。
只不过离开了海洋之后,同样风格的故事,似乎也略显“干燥”了。
虽然两个主角之间充满趣味性的互动让全片都不会显得无聊,但一直到最后大决战来临之前,都缺乏那种能让观众始终保持紧张和兴奋的吸引力。
而对于最后的决战,称赞的话我在上面已经说了不少了,总之就是有种让你想边看边跳江南Style的冲动。
个人觉得德普跟艾米汉莫比跟海带系列的开花君要来电的多。
这位小哥延续了自己在之前那部无厘头的《魔镜魔镜》中塑造白痴王子时的搞笑表演,在本片中搭档德普继续卖萌。
虽然因为票房表现萎靡,本片能否有续集很难说,但我是真的很想看这两位继续红尘作伴捡肥皂捡的潇潇洒洒的戏码!
如果续集真的没戏了,那就干脆把他拉到海带系列里面吧!
今年上映的很多我个人很看好的电影票房表现都不佳,但是最令我伤心的还是这一部和《环太平洋》。
本片的质量也不见得比加勒比海带差很远,可盈亏状况却天差地别。
我觉得这些电影票房不振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真的老了。
这故事本身是个老故事,而我们这些看着约翰尼德普电影长大的观众都已成了大叔,电影院已经是年轻一代的天下了。
我们有我们的杰克船长,他们有他们的嫩牛五方。
曾经以“非主流”作为贬义词高贵冷艳的对我们的晚辈进行冷嘲热讽的像我一样的大叔们,渐渐地会从主流变成非主流。
未来我们这些老家伙对于自己喜欢看什么、好莱坞该拍什么的话语权恐怕也会越来越少。
这部电影看了好几次都没看完,完全是冲着约翰尼德普而来的,其实感觉没那么好看的,也没有感觉多么幽默,倒是一网友的点评比较有深度,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信仰的问题,引用一下哈。
“Tonto,反复的重申自然的失衡,正义的不存在,因为他已然深刻领悟了这个世界,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John 最终也深刻懂得了这个世界,"铁路公司,执法队,如果那就是法律的话,我宁愿做法外之徒。
“,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即使面对哥哥被挖心,John 都一直不改初衷,坚持信仰。
直到捉住凶手,交给执法官 ,却发现执法官才是最大的违法者,发现执法队的长官(他是因为知道自己错了,无法回头,将错就错了)助纣为虐,发现(在他坚持自己信仰的时候)极力避免战争、避免屠杀而无数印第安人最终惨死的时候,他才不得不与他所坚持的信仰对抗。
这是一部西部浪漫传奇,是对过去种种的讽刺(那个好人要戴面具的时代),也是无数探讨法律、正义的美剧中的一份子。
虽然最终,John抛弃了对法律的信仰。
这也充分展示了美国、西方社会对法律的坚持、维护,因为,至少他们会坚信自由平等,他们会信仰法律,直到万不得已,直到最后一刻。
”写的很好,反而让我有些醍醐灌顶的感觉,谢谢这位叫做华本叔的网友。
好吧,我承认看电影的时候睡着了。了无新意的西部电影,实在与现在有些脱节。德普从头到尾都没把那脸油彩洗干净过……对于德普的脑残粉来说是不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卖萌效果都打折扣有木有?如果电影没那么长的话,还是可以看的……
一般般
当我在电影院觉得自己仍然为德普激动不已、眼中满是心心时,我觉得自己仍然青春,所以依然为之疯狂。泪奔,有德普必五星。
有着所有西部片该有的元素,以及恆久不变的西部片主题,正义与复仇,甚至还有莫里康内,但是布鲁克海默却非得做出一个过度娱乐的片子把西部片精神像屁一样给挥散掉了
给赞!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感觉非常不错,淡淡的幽默是我喜欢的风格
从前 萌到心颤的戴普小朋友买了个表....
何其难看
看了三分之二就看不下去了,这种冷幽默的西部大开发电影完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提名86th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和化妆奖项。也就这些了。
什么呀什么呀什么呀什么呀什么呀,浪费俺们德普的俏脸蛋儿和小身板儿啊!
还行啊,故事还可以,笑点不少,放松时候看看挺好的。电影的整体质感不错,人物表演也不错。突然想起小时候玩的一款牛仔街机游戏,跟这个故事很像,太怀念了!
一个中二屌丝,一个短路印第安,一头短路神马……最多光晕镜头的西部片……
好几年了,没在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外地。
尊尼·德普 繼續海盜王, 抄了西部往事男主查理士片中的主題音樂, 在這部片用在男主女主上, 火車戲則抄巴斯頓基頓大師的將軍號!! 長而不當, 以為拍的跟西部往事一樣長就經典了????
比想象中的好。
前50分钟睡得香香的,中间50分钟笑得嘎嘎的,最后50分钟惊得呆呆的。。。等等,你妹啊!这片竟然有150分钟!开什么玩笑!对德普这一场无感,大爱海伦娜,性感爆了~
典型的西部电影,呵呵,三星半的片子吧,DEPP演的就是那么荒诞。The.Lone.Ranger.2013.720p.BluRay.x264.DTS-WiKi
William Tell
哈哈〜很有意思哦!
这种爆米花电影还玩啥深沉,还把节奏玩的这么慢。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