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喜欢影片里面的音乐,尤其是中间时候,Beowulf刚到宫殿的时候,在晚宴中皇后边弹琴,边吟唱。
感觉很棒,风格完全是属于北欧女性特有的歌唱方式。
个人非常的喜欢,比如恩雅等。
结尾的旋律也可圈可点。
《贝奥武甫》的手稿全世界只有一份,是中世纪欧洲第一篇民族史诗,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这样的叙事史诗想要改编很有难度,无论怎么改恐怕都不及阅读文字时想象,还有对人类祖先生涯的敬畏恐怕也会让编导和观众都放不开。
电影技术的革新在继续,这部电影是一部让盗版商失望的电影,看盘是难以体会什么妙处的,只有在影院带上眼镜看立体的3D幻觉才真正对味。
虽然故事发生在远古的挪威,一个国家不过一个村镇的人口,冰天雪地阳光短暂,人物塑造得并没沾上北欧人端庄忧郁寡语的气质,镜头也是好莱坞神怪大片的一套,运动镜头奇多,节奏很快,追求视觉冲击,一部3D电影如果不这么做实在可惜,可惜我也看不到立体效果的《贝奥武甫》,一定比玩《古墓丽影》过瘾。
想象一下《贝奥武甫》中安吉丽娜·朱莉立体得似乎触手可及的裸体,在平面效果中看起来只不过是象她,她本人看了立体效果后很惊讶,说她不会让她老公和孩子看这部电影的。
光从脸看,我不觉得她的脸有女妖那能魅惑英雄的妖娆美艳,似乎也不象古画中樱唇长发的北欧女妖,身材很棒,腿很长,一样和古画中娇嫩的女妖不同,和原著中丑恶的女妖更是南辕北辙,编导显然并不想还原古老传说的想象。
男主角也是身材现代的美男子,裸露镜头挺多,肌肉结实没丁点赘肉,关键部位总是躲得恰到好处,肌肤光滑,没有寒带白人过多的体毛,性感。
立体电影确实是该和性感密不可分的,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单从平面效果看,画面其实很好,尤其是光色,寒天雪地冷感生硬的阳光的效果很真实表现出来。
影片故事人物做得不差,和原著相比怎样我可不知道,原著史诗中译本有两个版本,都没看过,只能从影片来理解。
影片显然试图把古诗的想象力还原,把英雄还原为普通人,甚至把祖先的传说还原成了谎言。
据编导说这也不是没道理的,两位编剧尼尔·盖曼和罗杰·阿夫瑞在1997年5月就开始写剧本了,罗杰·阿夫瑞以前为写昆汀写过《低俗小说》,尼尔·盖曼擅写奇幻,《幽灵公主》的编剧就是他。
《贝奥武甫》原著史诗在结构上的不严谨之前就被人注意到,情节并不连贯,贝奥武甫战败女妖后只取回了格林德尔的首级,罗杰·阿夫瑞对此很疑惑,尼尔·盖曼对此提出了假设:那条龙是贝奥武甫的儿子——他的罪孽又重新回来了,折磨着他。
突然,《贝奥武甫》的上下两个半段,以前看着总是让人感到混乱无序,现在却拥有了最为完美的故事感。
在经历了几百年之后,这些故事结构的关键元素很可能在口头传述的过程中丢失了,然后基督教的修道士又通过一些宗教方面的元素对它进行了人为的添补。
影片的剧本就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完成了,老国王虽然不是主角,性格却很突出,把一个表面欢笑被臣民簇拥但内心孤独落寞的老男人塑造得很形象生动,相比之下英俊健壮的英雄贝奥武甫就显得空有其表,英雄被还原为了虚荣的普通人,追求着美好的道德形象神勇形象,只是期待被爱戴被传颂。
皇后的端庄贤良似乎也并不可爱,片头那一场戏有点象小时候看的古装木偶剧常出现的良家女子,一脸正气地对待猥琐坏公子的调戏,影片中女妖托梦贝奥武甫时借了皇后的形象,大概是因为贝奥武甫心中潜伏的心魔和皇后弹拨的琴弦念唱的颂歌一体,万般神勇只想广为传唱,似乎不枉英雄此生,实现了却是空虚到老,万人敬仰崇拜,友情爱情都虚幻了。
由此看,每个国王在与女妖做交易时就已经实现了女妖的诅咒,女妖的诅咒就是孤独。
和现实中很多国王皇帝的命运一样,权位的最高处是高处不胜寒,儿子会杀死父亲,或者他们自己杀死儿子,电影中的贝奥武甫登基时在画面中立即远了人群,他从前的部下勇士们也基本都死去了,只剩下一位,若干年后重复他的命运。
史诗本身可说是人类童年阶段的文学,流传自远古,充满想象,塑造英雄,但也难说有些是真的只是被夸张了,人类发展到现在不知道淘汰了多少基因,难说以前会有怎样的超能怪人,超能英雄。
从这点来说,美国编剧普遍严谨,总想表达平淡是真的理念,宥于对人物内心的分析,看多了会觉得没味道。
TOM专稿 请勿转载
《贝奥武夫》,中古英雄史诗,我以为又是肌肉男仗剑无敌天下。
不是。
这个无敌英雄,勇猛、智慧、心雄天下,同时更虚荣、贪婪、满心欲望、从来敌不过美色诱惑,并不完美,却相当丰满。
英雄荡平四海,却最终被心魔诅咒。
美丽海妖是隐喻,英雄是镜子,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与自己斗争!
本人以前玩过3dmax,对建模贴材质定光源还算了解,也看过不少3g电影,但说实话,这部片子还是把我吓到了,两个字:震撼!
动画做到这个地步,只能佩服老美的创造力,脸部表情如此逼真细腻,金属质感如此灵动闪耀,助手脸上的雀斑粒粒可数,那个金号角美得我都想跑进去抢,太厉害了!
以前自己画的那些建筑效果图只能算是小儿科。
绝对棒的一部电影。
推荐男人或将要成为男人者去看。
女人和不是男人的男性就免了,除非你有欲望成为男人。
第一次了解是在《看电影》和《环球银幕》(两本电影类杂志)上看到的它的影评。
风评极差。
一个说它烂到骨子里,另一个则说 Robert Zemeckis 已江郎才尽才鼓捣这种CG电影。
所以我对它的第一映象并不好。
然而我忘了,《看电影》曾用整整半本杂志(分两次)大谈《无极》的优点(当然在没公映之前),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满城尽戴黄金甲》上。
这两部世纪大烂片的出现,证明了2件事:1,枪手的存在;2,杂志为了钱(或说销量)出卖了原则。
当然这两点也有其它例子证明,我只是举其中两个。
而《环球荧幕》,可能因为以外国影片为主,枪手少,但是文盲(对电影而言,也可以直接理解为看不懂电影的白痴)却多。
很多只凭自己或庸俗或病态的喜好瞎说一气,靠耍嘴皮子赚稿费和名声。
大部分他们的影评,作用都是埋没一本好的电影(伟大的电影或许不多,但好电影被扼杀很多)。
我不是专门来骂杂志的,所以说回电影。
在偶然被预告片断震撼后,去下载了。
第一个是R5版,什么都差;第二个版本好些,但还是有字幕缺失,凑合听懂了。
计划继续找好版本。
这部电影雄性气息强烈的几近爆发,作为主角的贝奥武夫回忆海怪时的战斗画面,与格伦德尔的肉搏,都结合了优美与野性(优美:看那几个体操式的空中翻滚,那个叫标准啊;野性:杀海怪时的刺眼睛,刨肚子,还有最后从眼睛里用刀钻出的画面,有血性的男人想像与怪兽战斗时就是这样了)。
而最后与火龙(儿子)的打斗,则能让你体会到英雄就是英雄,即便衰老受伤,仍然是竭尽全力的出手。
这场战斗因为年龄与智慧的关系,显得稳重而残酷:他的躲避再没有年轻时的漂亮身姿,而是尽量以最小移动避开攻击;他断手以求胜利,体现了男人的决心与现实的残酷。
但是胜利却仍无法到来,最后在英雄气概的回归下掏出龙心的一幕,显得雄壮而苍凉。
格伦德尔的母亲是恶魔一族的最后一员,这代表了她所拥有的力量无比强大。
贝奥武夫与她交媾,与其说是被诱惑,不如说是被胁迫。
一个又会变形,又会瞬移,还会使用水元素,甚至无法用剑(还是把有来头的好剑)砍到的对手,你让身为凡人的他如何对付。
所以贝奥武夫在面对压倒性力量的情况下,同时被美色、无上的权力与最伟大的力量所诱惑,屈服了。
可以说,他被诱奸了(可怜的贝奥武夫啊)。
实际上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就两个选择:和妖怪交配,或者,死。
而和妖怪交配的结果,是以后越活越潦倒失意,直到因为自己儿子,一切都被夺走(看看前国王就都明白了)。
所以换种说法,就是这样两个选择:立刻死,或者苟活下去。
所以贝奥武夫才“在很多年以前就死了”,活下来的只是苟且偷生的懦夫罢了;所以贝奥武夫跟火龙的一战才会在发现断手才可以胜利时,稍做犹豫便割下自己的手,因为他这一战的目的就是弥补过去,做当时因为懦弱而没做的事:选择崇高的死亡。
(犹豫是因为割手还是很痛的,他是个男人,但不是疯子) 以这个理论,便能理解他为什么对皇后倾诉时说那时“I was weak”,还有为什么不能对他爱的皇后说出当时的真相(尽管她猜到了),因为毕竟,作为一个男人(特别又是英雄),说出自己被强奸这种事是很难很难很难的......不过从格伦德尔的母亲既能生出格伦德尔又能生出火龙来看,格伦德尔他娘确实强悍,不愧为恶魔;贝奥武夫确实是英雄,因为他的儿子是龙(又是英武的年轻人),而前国王Hrothgar的儿子是格伦德尔--一个浑身流脓令人做呕的丑怪物。
最后在贝奥武夫的葬船上,那只导致这一切的金色女妖上船亲吻他的画面,与《尼伯龙根的指环》(电影版)中布仑希尔德(冰雪之国的女王)亲吻齐格菲的一幕何其相似;不同的是,后面的一对是真心相爱却惨遭不幸的情侣,最后布仑希尔德在齐格菲身边殉情,而金色女妖对贝奥武夫的感情,就算有爱也夹带着恨(作为非人类的她的情感或许与人类的感情不同),而且船沉了便去诱惑下一个国王。
如果后者那一幕让人感受到爱情悲剧的力量的话,那么前者让人感受到的则是英雄坠落的悲剧的力量(个人倾向于那一吻表示的是对贝奥武夫的讽刺与嘲笑,甚至可能是诅咒,使其魂魄受折磨的诅咒,所以Wiglaf看到这一幕才那么悲伤,悲哀的贝奥武夫啊)。
全片讲的主题并不是单纯的勇者斗恶龙,而是英雄的沦丧,英雄时代的灭亡。
无论是屠龙者胡鲁斯加,还是贝奥武夫,都可以说是英雄(贝奥武夫更胜一筹),也都屈服于恶魔的力量。
而这恶魔所代表的,却正是人类精神的潮流。
潮流源于人口基数的强大使其对一个或两个的英雄来说,是不可抗拒,不可战胜的。
无论作为个人 英雄的力量有多强,始终无法敌过一群(接近无数)卑鄙者,最终或是被直接消灭,或是被同化,作为英雄的人格如灰烬般消失在海水中(见胡鲁斯加的死状)。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的开头,作为英雄的贝奥武夫却无法吵架赢过小人Unferth(尽管后来为了弱化这个矛盾,Unferth被变成了一个好人)。
英雄永远是谈吐高尚举止善良(但未必高雅),所以他们永远只能杀掉异类的猛兽,却无法打败同族的小人。
这就是“言语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傻把势”。
卑鄙战胜崇高,当这一事实转变成潮流的时候,自然也就是英雄时代结束的时候。
这是人类的进步吗?
现在没有答案,但是若人类因为自身而灭亡,那答案就是否定的。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当然不会大肆与你直白的谈论世界观的变迁,甚至可能为了通过审查而故意回避,但是也意味他会将想法融在故事中,让看电影的不论文化高低都能明白。
因此他不会用饶舌的篇幅来做无聊的辩论,而是将意义通过情节,通过某一时刻人物的对白表现出来。
所以有时人物才会说出按常理不会说的话,因为这时他代表的不是电影中的人物,而是电影制作者们。
但那些自诩为有文化的东西却往往会像无脑人一样什么也不想,然后再说电影弱智。
Robert Zemeckis 没让我失望(拍出《回到未来》与《阿甘正传》的男人),该作果然是好作品。
虽然有些地方明显安排的拖沓了,本可以让更有气势的画面代替,但是考虑到3D动画电影所耗的极大的资金,这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虽然重头打斗戏只有3场(海怪,格伦德尔,龙),龙那场还被很多用来拖延时间的镜头所隔开,但是他已经做到了他所需要营造的英雄的雄壮血性,并且还找来那么多的大牌配音(安东尼·霍普金斯 ,安吉丽娜·朱莉 ,约翰·马尔科维奇,这些就够豪华的了,再加上尼尔·盖曼做编剧),作为一场视听享受,已经完成任务了。
(但是很多镜头还是很有深意的,像是最后的那个画面变得金黄的特写)
打分给的是4星.冲着特效和原剧本.一直认为奇幻文学就是生在欧洲.源于天寒地冻的地方.不是么.也只有北极圈周围才能看得到极光.而Beowulf真的可以说就是北欧版本的300勇士集合体.如果是没了解到原著的背景,看到此类似的片,你没法去设想往后的发展,总体是比较紧凑的.人物质感能联想起过去的最终幻想.看着monster被一个个的秒杀,真还是比较的顺理成章...英雄难过美人关,铁定的现实刻画在了王冠之上.英雄终究需要用时间流逝后的验证才能被后人记作经典.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分数不宜过高,但评论应该较为中肯的片子.还行...但结尾太过商业,不太喜欢...
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很男人的片子,我不觉得。
英雄最后浩气长存了,女妖却依然鲜活地活着。
最后一吻,只是作别昨天,下一场轮回从这里启航。
因为女人,怪物一代又一代,因为女人,英雄也是一代又一代。
然后,怪物是儿子,英雄是父亲,基本上只是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
而那个女妖,它酝育了一切。
这是一部讲述英雄的故事。
一个关于英雄的伟大和软弱的故事。
英雄贝奥武甫,是一个超级勇士,影片开场他脚踏庞大的维京战船乘风破浪,可谓神勇无敌,力拔山兮。
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拥有着普通人所没有的力量。
他是所有勇士的头领,是众英雄中的精英。
他赤手空拳打死巨人怪兽,他撕裂怪兽的手臂好像撕裂羊羔一样;他在大海中游五天,而且还有足够的力量力克群魔,只身一人就把五六个海怪杀死并且游刃有余;他原地就可以腾空跳跃,而且作很漂亮的很高难度的标准的体操式空中翻滚;即便他被怪兽吞进肚子里,他仍然可以从怪物的眼睛里用刀钻出。。。。。。
电影讲述了一个英雄的伟大,不同于一般普通好莱坞的电影情节的是,它也讲到了英雄的软弱。
面对美丽的女魔,面对诱人的试探,他陷入在每一个男人都会陷入的试探中。
女魔开出的加码足以让每一个男人心动:垂手可得的美色,金身护体的长寿,至高无上的权利,无以复加的荣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堕落的价码,没有堕落是因为价码开得不够高。
魔鬼永远都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渔夫,他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就用那个我们最渴望的来钓你而且屡试不爽。
在这样的试探面前,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可以胜得过去。
当然贝奥也没有例外。
英雄也有软弱。
这是这本电影的动人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情节,却都不肯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软弱。
感谢导演,给我们看见一个真实的英雄,一个也会跌倒的英雄,一个也曾软弱的英雄。
这样反而会让我们会有更多的认同,一种感同深受的自我投射。
英雄是谁?
是一个也曾软弱的人。
是一个渴望胜过自己的人,是一个在欲望和真理之间挣扎的人。
贝奥武甫有力量战胜敌人,却没有力量战胜自己。
其实我们一生最大的仇敌不是别人,而是那个悄悄躲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自己。
林肯总统说,打败敌人以后还要打败自己。
贝奥的成功是打败了仇敌。
贝奥的失败是败给了自己。
败给了自己的私欲。
败给了自己的贪婪。
魔鬼长的很美丽,扮演者是安吉丽娜•茱莉。
张无忌的妈妈对小无忌说的真是千真万确,越是漂亮的女人说的越是漂亮的话,你就越是不要信。
更何况是魔鬼呢?
魔鬼和贝奥达成了一个协议,贝奥要以身体交换魔鬼答应的情欲、权利、荣耀、财富,并以黄金角为铭记。
可惜贝奥没有读过圣经,他不知道魔鬼是撒谎之人的父,是骗子的老祖宗。
面对那个可爱的试探,面对那个最有经验的渔夫所投下的诱饵,强大如贝奥也被魔鬼玩弄于股掌之中。
人在软弱中,不知自己的软弱,这是最大的软弱;人在危机中,不知自己的危机,这是最大的危机。
影片给我最大感触的一句台词,是已近迟暮的贝奥对心爱的皇后倾述的那句,“I was weak”一个人在经历了痛彻肺腑的失败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软弱。
其实我们都是软弱的,只是我们不承认而已。
此时镜头一下子拉到已近暮年的贝奥,虽然白发苍苍,却更有男人特殊的风采,双眼炯炯有神,尽管内心深处还有着对过去的忏悔和对皇后无限的歉意。
此时的贝奥和影片开头那个脚踏维京战船,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真是截然不同,想起阿甘里面的一首歌,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一个男人要经过多少的失败才成为真正的男人?
谦卑,真的需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吗?
稳重,真的需要付上那么大的代价才能学会吗?
贝奥拼了命,结束了自己的余孽。。。
挽救了国家。。。
影片结尾,却是女魔锁定目标,继续试探。。。
一个新的堕落,新的危机马上开始耐人寻味。。。
那试探人的,如今一样遍地行走,寻找可吞吃的人。
我们只能谦卑的祈求,主啊,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看完电影,聊以粗略的文字,是以为记。
掩卷搁笔,依稀听见,基督在1900多年前,在各各他的宣告,“那世界的王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的。。。
”
总体看来,CG场面还是蛮壮观的,技术方面自己个人感觉是相当的好,女妖和他小孩的身体上的流体效果是很棒了,然后是那只黄色的飞龙做的也很到位,特别在大战的时候。
贝奥武甫的刻画则是中规中矩了,皮肤的细节不是很清晰。
整部片子的皮肤皮毛的刻画,不知是用什么技术的,还是相当的喜欢,难道不会是3ds max中的皮肤插件吧。
看到最后的一幕,女妖再次的出现,而贝奥武甫的随从则拿着那酒杯,感觉双方都有着某种意思,接下来还会发生同样的事吗?
导演留下了一些悬念吗?
难道会有下部?
鉴于自己对海怪的某些奇特嗜好 去下了个这个电影 鬼使神差的没买碟子 字幕真是差劲 还不如消掉 但又消不掉 痛苦死了。
前面好像很多是古英语或者是北欧的语言 听不懂 字幕作者很有想象力 能YY出那么多STUFF出来。
到后来说英语了 我就要被笑翻了我看的好像是什么UUBIRD之类的翻译的 建议翻译者拿看电影的功夫多上英语课去 想象力倒真的是令我叹服 让我想到最近在校内上看到的 “ARE YOU KIDDING? " " NO I'M SERIOUS"的暴强翻译电影还不错 虽然气氛效果不能跟300比 但我觉得已经很赏心悦目了 为什么豆瓣上的人都那么挑剔呢 都是三星。。。
故事也还行 这个循环起码比夜宴最后那个囧囧的飞刀有意思多了。
皇后长的真是非常的stereotypical的神话感啊。
我觉得欧洲的皇后就应该长那副样子。
看这种电影 挑剔没意思 虽然我当时看到BEOWULF在水里都不用换气的时候脑子里也忍不住身临其境了一下。
那个杀海怪的片段做的很不错。
安吉丽娜的高跟鞋很囧。
改编的很好。。。
很男人 很血性 很北欧 很史诗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大半夜3点看时,居然没有睡着,喜欢里面Angelina Jolie,但是她儿子好恶心啊
视效还行,拥有大量的动作场面,但是在其它方面觉得还是不够用心。
10——9分。3D做得不那么咋地,也许美术束缚在传统欧洲思维中没了新创意。分数完全冲着安吉莉娜全裸去的。
恶心
人物的表演全部被掩盖,故事被拍的死气沉沉。简直就是失败
金色的“母亲”从水中缓缓升起的画面非常美
烂得发指啊
Beowulf身材真好。。。。。。
给3分是看在电脑制作的面子上!
我一直以为猪脚叫贝奥武,尊称“夫”,虽然我看过原著。。
以此纪念2012.11.21在北京电影学院听胡陸忠老师的“特效”讲座~~~
我说怎么有张海报像古墓丽影呢~~
我研究了半天安吉丽娜茱丽的胴体,结果发现,那实在没什么,我记得我是看过《原罪》的,她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当年好莱坞正在探索创造出电影的更多表现形式和多样性。而国内的一些网友却在挑人家的刺!
电影频道每晚一部烂片
恶心恶心
干你妈
CGI还真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