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怎么会写影评,这篇文字的内容应该说是看了这部电影和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影评之后的感想。
我是个北方人,虽然可以说从小就是看港片长大的,但是一直看的都是普通话配音版本(包括电视剧)。
事情是从上大学开始的,我们一个寝室6个人,赶巧1个广西人,3个广东人,平时聊天的时候他们之间说话就是用粤语,那个广西同学的粤语和广东人的有些不同,其实就算3个广东同学说的粤语都有些许差异,只是不妨碍交流。
一次我在寝室看周星驰的老片子,他们看到就说:“普通话的不好看啦,看粤语的才好笑。
”我当时还很不服气的和他们争论,说石斑鱼配音是多么经典,粤语的看不看都无所谓一类的。
广东同学们的脾气都不错,笑着说看一下又不会怎么样,粤语其实很容易听懂的。
于是我就切换到粤语配音看了一遍,我记得看的是“九品芝麻官”,说实在的第一次真的没听懂几句,当然也就说不上喜欢。
日子久了,陪着几个老广看了几十部粤语片,平时又浸淫在听他们相互聊天的环境里,真的很快就听懂了白话(他们都称呼粤语为白话),实不相瞒,最先听懂和学会说的都是粗口。
这个时候我已经能搭配着字幕看懂粤语配音的港片了,而且惊讶的发现很多普通话版本没有体现出的笑点或者内容,就算是石斑鱼配音的周星驰电影,不管配音多么精彩,有些粤语版的笑点也出不来,从那以后我看港片就都是看粤语版的了。
总结我从能听懂粤语以后的观影经历,发现港片看普通话版本和粤语版本差别其实很大。
功夫片、动作片这样对白少的差别最小。
像周星驰电影那种有经典专职配音演员的片子,差别也不算太大,但另外有些电影比如:买凶拍人、一个字头的诞生这类片子,国语配音的笑点连粤语版的一半都不到。
像低俗喜剧、喜爱夜蒲这样的片儿,更到了听不懂粤语就没必要看的地步了。
总知我挺喜欢这个片子的,而且很庆幸有机会能学会粤语,这对我的观影体验意义重大,就像看英语片能听懂英文原声的人总比看中文字幕的人更能体会到看电影的乐趣是一个意思。
还有一点,我的老婆是广东人,能追到她也与我会粤语有关。
但是关于本片,老婆十分抵触。。。。。。
这个片子的结构很独特,我想从头捋捋顺。
首先,彭浩翔这次是想讲一个监制的故事,阐述一个监制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最简单的就是从头到尾讲述监制拍一套电影的前前后后,从找投资到最后上映。
同时还要贯穿这个监制的私人生活,所以中间穿插了他的前妻、女儿、新任女友,包括那个助理。
所有这些事情串联起来,便可以轻松一窥一名香港电影监制的生活状态的全部。
但是就这么平铺直叙的讲一个人的故事太没趣,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行每业都有自己的故事,用怎样的形式把普通的故事故事讲得有趣而引人入胜就是彭导发挥才华的地方。
他用了cult应有的伎俩:黑色,悬疑,幽默。
可能是去浸会大学给电影学院的学生做过类似的讲座,用监制本人自己讲故事给观众听,一边口头讲(实际上起到评论时事件、卖关子、转场、推进剧情的作用),一边用影像做插叙。
让影片主角站出来亲自充当讲故事的人,吸引观众,与讲座的观众对话就是在与电影观众对话。
这种串联结构的线索的这种做法,我不知道西方哪部片子有过异曲同工的做法,但起码对我来讲颇具新鲜感。
这样的影片结构把一个普通的故事讲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充满铺垫、悬疑和惊喜,我在这里先给彭导一记掌声。
同时,作为一部电影cult片,片中很多小的桥段也很出彩。
印象蛮深的是拍驴屁处,两人抽完烟后“赶赴刑场”的悲壮场面,镜头慢放,配悲壮音乐,男主角再夸张的转身、甩甩下衣摆、大跨步······多么一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场面。
事实上,这种用法很多导演都用过,但依旧屡试不爽,效果不错。
印象最深的就是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帮小孩儿要去找敌方小孩儿干架,大半夜的,一行男仔从大院城墙一个个慢动作走出,国际歌响起,把男孩儿青少年时期那英雄情结怀了一把大大的旧啊。
但事实上,cult片是很容易被烂导演拍成低俗非喜剧的,但这部低俗喜剧显然超出了它片名的期望。
正如赵本山需要一个范伟,囧系列需要一个王宝强,国家需要韭菜一样,彭浩翔也需要一个杜汶泽,各取所需,杜汶泽在角色定位上已经慢慢成型成一个比较低俗的定位,总是和粗口三级片这些标签联系起来,但正是没有所谓的偶像包袱,更能演出一些更大胆的角色,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力点,同理林雪也是属于这种类型。
这电影一开始定位就是三级片,所以粗俗是在被允许范围之内,更何况这片子不算色情,怎么可能一个导演想拍一个三级片我们却以老少咸宜的院线片去定义这个片子?
在我国魔幻主义现实的熏陶下,对片中的戏谑反而觉得正常起来。
这片子还是懂粤语看的才觉得有一种爽快,片中就是我吊下你,你吊下我,大家吊来吊去的爽快感。
一种坐在大排档能听到隔壁几个阿叔对话的感觉。
郑中基的广西白话还是说得惟妙惟肖的。
导演彭浩翔谈到开拍《低俗喜剧》的原因时表示,他最想拍的是一部纯广东话的电影,而最能表达广东话的神韵,莫过于广东话脏话。
正因如此,电影由头至尾都充斥着广东话式的脏话。
戏中脏话频密度之高,真是港产电影少见,庆幸大都不是为了说而说,至少不是每位角色都是脏话琅琅上口的,戏中的脏话只是配合角色身份和剧情。
当然,一定会有观众认为这电影俗不可耐,然而,这电影打正旗号叫自己低俗,所以不喜真的勿看。
不要以为戏中的脏话是平常听到的这么简单,脏话落到彭浩翔的手上(编剧还有林超荣和陆以心),顿转化成一块块笑料,偶尔也有用来作比喻或用来衬托名词,更有配合杀观众一个措手不及的剧情。
如此设计,比起单单以脏话来加重语气真是高超得多了。
电影以脏话作招徕,但并非完全没有故事性。
电影由杜汶泽饰演的监制杜惠彰出任大学讲座嘉宾开始,期间从不同的话题辗转道出了监制、导演、道具师、半红不黑的女演员、拍过三级片的男演员等等电影从业员的辛酸。
虽然我较不喜欢监制和前妻那段伦理关系的处理,但也明白到加插这部份令到杜惠彰这人物更为立体,亦道出了电影人往往为了工作牺牲了家庭的现实,所以就算这部份与整体氛围不太协调,其影响也不是太大。
此外,故事不乏调侃揶揄电影圈的现象和去年一些电影话题作,还有围绕着电影圈一些光怪陆离的传言。
其中一场讲述监制为求得到大陆老板的投资,硬着头皮忍受无理要求的情节,可谓全片的高潮所在。
彭浩翔导演称这一幕是他听回来的真人真事,真是信不信由你。
这电影是即兴拍摄的,所以故事不是很细致完整,但是才花十二天拍成这部玩票性质的电影,笑料令大家哄堂大笑,故事也顾及到想表达的讯息,而演员如杜汶泽、郑中基、邹凯光、雷宇扬、田蕊妮、Dada陈静、薜凯琪等等的互动也是火花四溅,算是非常不错了。
于我而言,《低俗喜剧》不只是一部给观众轻轻松松数十分钟的电影,其意义在于台前幕后愿意花精神去「只」取悦香港观众。
这部导演特别拍给香港观众的电影,观乎首映现场的反应,香港观众是喜欢不已。
后话 : 《低俗喜剧》里不乏一些新奇的想法、让人不知就里的名词以及年轻一辈观众不知道的电影。
我相信,假如电影深受欢迎,这些名称将会成为一时潮语。
【牛欢喜】 : 恕我孤陋寡闻,我不知原来现实生活中真有人喜欢吃牛的这个部位的。
【官人我要】(1976) :导演透过在戏中重拍《官人我要》,向七十年代的色情电影和邵音音小姐致敬(当然也请来她在戏中演回自己)。
【爆炸糖】 : 作为一名爆炸糖的爱好者,好应该为彭导在戏中把这种很神奇的零食广为「推广」而高兴。
但又因为导演以「奇招」来「推广」,到电影上映后会否因此而断货呢,这我不敢肯定,但至少以后到便利店买爆炸糖时,就好比女孩子买安全套一样尴尬。
【俹簁】 (读yà sai) : 是广东话「乸西」的正写(意思 : 做事马虎)。
在观影期间会不时在字幕上看到这个词汇。
为免剧透,我不作多谈。
不过,这令我深深感受到,再低俗的电影,也有让人学习文化的机会。
祁佳仕
对于这部电影,真心觉得它结束得太突然了.这可能是只用了12天的原因吧.这部电影趣味性都ok强,可能我是个笑点比较高噶人,都几个moment都一度觉得无聊,又或者已经睇过<<爱的地下教育>>,有几个笑点噶桥段都系来自彭导噶呢本"奇葩".钟意呢部电影唔单只佢还原咗日常生活噶粗俗,我觉得唔多唔少都反应咗电影行业同娱乐圈行业噶不少可以系众所周知噶"内幕"噶真实性,例如:黑帮投资拍电影;女星上位噶手段等.他们都为自己噶梦想而作出多多少少噶牺牲.成部电影有一个位另我好感动噶,就系监制前妻话监制细个嗰陣问佢借几蚊鸡都要去睇电影,话佢从细到大都为咗电影咩都可以唔要.一个人可以对自己钟爱噶野甘执着,不惜吊骡仔都要坚持做落去.呢种精神系依家呢个时势,系我地呢个时代.真系好似大熊猫甘少之又少.我觉得呢部唔单只系喜剧甘简单噶电影,其实我仲觉得好温馨.当监制个女女以为爸爸坐监,个一通电话真系又抵死又感动,爸爸同女女之间噶对话,感觉好温暖.为咗女女监制不惜一切都要拍完呢部电影.好钟意彭导拍片噶手法,生活.写实.诱惑.钟意烧胶片个度..哈哈.虽然我唔系好识点样去评论一部电影.但系呢D系我从电影入面得到噶.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香港电影骨灰级粉丝,还是非常喜欢彭浩翔的。
整部电影下来,除了杜汶泽和爆炸糖那条奇怪的感情线,整部电影堪称完美。
这部电影是会讲粤语的观众的盛宴,所有骂人的字眼都齐哂,最喜欢林雪的口气,对于会粤语的观众来说,真的引起不错观感体验!
这部电影志在揭露电影圈的丑相,真的无比佩服电影人的勇气,相比于内地电影的制度的隐晦,我向往香港对电影的自由度。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郑中基的演技巅峰,这个被电影耽误的歌手,在电影方面亦交出了不错的作品。
把痞气演得丝丝入扣。
只有我一个人听到FI的声音就有点硬硬地吗?
我相信不是,彭浩翔真是绝,明知少女FI演技不好,就让她演这个有点尴尬的角色,把尴尬当特点,确实高招,搞到我再唔敢轻易讲个吊字。
这个性感尤物真的好美,除了台词有些尴尬和感情线无聊,确实令我们这些麻甩佬赏心悦目。
这部电影是彭浩翔回归之作,令人感觉那个拍《买凶拍人》,《维多利亚一号》的人从未离开过,王晶曾做过无数商业奇迹,相信彭浩翔亦能吧!
电影不只是高雅的。
最后还是很向往香港对电影的自由度。
整部戏充满黄色段子,粗口。
但不得不佩服导演彭浩翔鬼才导演的功力。
整片最露肉的不过是陈静突个点露个沟,但是却让懂得观赏的人,高潮迭起。
看到豆瓣的噴子如此去噴真是冤。
首先。
整片利用不停的粗口去铺陈,却是话粗理不粗。
让人看过都觉爽。
生活不易不应去吐槽吗?
影片也冷嘲热讽电影圈的怪象,电影投资人是黑老大,嫩模为开戏跟副导演睡。
(贵圈影视选角是副导演,所以常常有些小演员为了出演机会陪睡副导演,相信圈内人比我清楚在横店这样的事常有)但当杜文泽讲得好。
他睡你还给你戏拍,不怕你在组中说他的事丫。
所以这里教育了圈内一些想靠肉体换戏的演员爱惜自己不要堕落敷衍,靠真本领,任何行业没有捷径。
借叶山豪戏份,讽刺了(香港新肉蒲团)不做正经做三级拍着垃圾糊弄人。
借出主角出值女儿家长会,讽刺精英教育(类似内地的尖子班)明明在普通学校可以做第一名,却去高智商学校做最后一名。
试问学生的心理阴影面积?
借电影插入广告讽刺。
电影商业化的不易。
只能靠大企业广告植入换资金拍电影。
为真正为纯粹电影业呐喊。
借秘书做事不认真,讽刺当下的年轻人工作散漫不认真。
还要骑在老板头上。
在投资人看片过程中,讽刺电影里全是特效,哪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拍电影,特效永远是特效。
借嫩模开发打飞机游戏粉刺,当下年轻人以游戏为生活。
而忘记生活就在身边。
影片借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但从头到尾都不突兀而显得很流畅高潮迭起,影片主要线索都围绕有没有x骡子这个问题都组织包袱,也讽刺大众心理追奇心理。
却不知道被利用。
“出淤泥而不染。
”还记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鬼才柳永吗?
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不会因为他周围的东西而被掩盖的。
低俗喜剧也不会因为粗口而被电影史遗忘的。
因为一部充满粗口的电影,好过一部只会用大道理去教条化电影。
因为生活本身就没有那么道理。
生活才是本质,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广东话的粗口,广东人,就是这般乐观爽朗,对糟糕生活说句“叼你老姆”明天又是快乐一天。
虽然之前看到微博上低俗喜剧的宣传铺天盖地,部分看来夸大其辞,但看了整部电影后,发现还真是不错,3000万的票房,算是港片奇迹。
说句低俗的东西人人都爱看,可能有人会反对,声称自己只钟意阳春白雪,看一眼,听一声下里巴人都要洗眼睛洗耳朵。
我喜欢低俗作品,只要不庸俗,其实低俗又好看,很难。
臭豆腐,猪大肠,杂碎面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好吃。
把彭浩翔比作冯小刚--冯小刚低俗的还不够彻底,而且难掩圆滑的小聪明,没办法,生在中国,取笑自己娱乐大众都那么难。
而生在HK长在HK的彭浩翔,就有这种先天优势。
彭浩翔的重口味,我们在《维多利亚一号》里已经见识过了。
与之相比,这部电影不算重口,感觉重口的观众,你们没看过《疯狂的店员》(这部电影里真的干了头驴)。
除了重口之外,喜剧电影好看之处在于自嘲和对所有“政治正确”标签的挑衅,迄今为止,我看过最过瘾的stand commedy(脱口秀,栋笃笑)都遵循这个法则,挑战正常社会所有的禁忌:性、种族歧视、保护未成年人。
嘲讽正常社会的所谓光明面:神圣的政治人物(或者明星),传统意义上的标志人物。
这些取笑未必真实,但一定最过瘾,最好看。
崔健曾经在访谈里说过: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毛主席是不会做爱和大便的。
如果你给小时候的崔健看那个著名的毛主席大便陶瓷,他一定会被颠覆从而感到刺激。
其实,中国人一直以来,何尝不是未长大的崔健?
崔健长大了,知道毛主席会大便,也会做爱(甚至和各种人)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永远活在“纯洁”的环境中,终其一生,无法接受这种“低俗”,如果有权力,还会不遗余力的禁止其它人欣赏。
没权力的人,禁止不了也要腹诽几句,以彰显自己的高雅,与之划清界限,展示自己的品味不凡。
而喜欢这类事物的人,绝不会抱怨别人不喜欢,最多取笑一下,你们那,真可怜,永远不明白猪大肠个臭豆腐的美味。
而你们喜欢的,我也同样喜欢。
《低俗喜剧》的情节,让我想起尔冬升的《色情男女》,两部电影都讲述了市场低迷之下苦逼的电影人。
它其实是部低俗版的《色情男女》。
一部电影的诞生,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而最苦逼的就是监制。
虽然这部电影中的部分笑料(例如詹瑞文演的那段儿把自己手坐麻了打飞机)比较火星,但大部分的冲突还是很爆炸的--看的很过瘾。
具体情节不必多讲,也无法表达,郑中基是个很不错的喜剧演员--绝对有接替周星星的可能,同时,他在《老左正传》里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可塑性很强。
这部电影和《低俗喜剧》一样,一个HK导演嘲讽了HK人在大陆的遭遇。
这种自嘲,好笑好玩,但也透着尊严,打自己一巴掌的同时打了大陆人十八掌不止。
说点题外话,电影里薛凯琪演的“竹升女”(就是ABC的粤语名字),叫来了杨千桦演的平机会工作人员。
HK96年成立平机会,担任主席的,都是德高望重并且办事能力强的人。
平机会是一个社会成熟度的表现。
我看过一辑RTHK拍摄的宣传短剧(每隔几年,RTHK都会拍摄一些短剧宣传这些机构),大致上,平机会可以保护弱势员工,但有时也会有些过度。
本片让平机会出场,是为了嘲讽,但实际生活中这个机构真的可以维护社会的机会公平。
话说,可以有这样重口味的喜剧存在,也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美国有《南方公园》,《阿森一族》《Happy Tree》(flash),我们有什么呢?
那一桌极品菜式中,天妇罗田鼠的确是有的,不知道广西有没有,但东南亚那边这是一道传统名菜。
彭浩翔的电影我全都看过,几乎每一部,戏路都是不同的,就作品而论,可以说部部都不错,而且,还没开始循环重复。
看淡彭浩翔的人,有点言之过早,他仍在继续,不妨等他下部电影出来看看再说。
如果仅就《低俗喜剧》就一棒子打死,请恕我直言,您们,可能不知不觉中,真的成了体制的一份子。
视频版:“大”未必就有多了不起,“小”也可以有小的可爱;我是说彭浩翔的喜剧[sunday]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低俗喜剧》是彭浩翔于2012年拍摄的影片,从片名即可看出,这是一部以低俗笑料为卖点的喜剧。
你可以选择享受影片中密集的粗口段子,也可以继续演出你受难般的严肃表情,在拒绝这个世上任何微小的快乐和喜悦中度过一生。
毕竟,这是你的选择。
彭导用《低俗喜剧》描绘了电影圈里的种种:电影监制是一撮缓和各部门磨擦的阴毛,电影导演没戏拍,只能靠开赌档维生,投资者是迷恋艳星邵音音的黑社会,女星靠口交才有演出机会……在这种畸形的生态环境下,彭浩翔仍发出最真诚的宣言:究竟一个人可以为电影付出什么,可以牺牲到何种程度?
在《低俗喜剧》中,监制可以为电影去X一头骡子。
你可以选择接受这些浮夸的设定,也可以选择占据道德高地,鬼哭狼嚎,痛斥礼崩乐坏、人心不古。
你很可能会如此,对吧?
因为这是你一贯的作风,椅子上没有钉子的普通观众,会被影片天马行空的剧情吸引,并从那些低俗恶搞、重口段子、三俗画面中获得非常肤浅的享乐。
而且这毫无问题。
为什么?
因为彭浩翔知道不是每部电影都要拍成《霸王别姬》,然后去角逐金熊金狮金棕榈。
这部影片是拍来消遣的,不是拍来给学院评审的。
你真的以为编剧和导演是想要拍一部大师作品吗?
当然不是如此。
所以,请闭上你的嘴吧!
注意,这部影片没有要成为经典的任何企图。
它是一部90分钟的喜剧,一堆演员在那里耍宝卖贱,开黄腔,只是为了让你放松神经。
所以,你何不放下你那高高在上的姿态,或者是其他什么操蛋姿势。
其实,如果你能舍弃你那道貌岸然的态度,放松片刻,你也是能够享受到影片中的低俗笑料的。
(你个傻屌)。
没错,我说的不是电影,我也没打算说电影。
我要说的是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你就变了。
你遗失了你童年时的好奇心,枯萎成了洋洋自得的渣滓。
你翻着白眼,对着那些只想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嚼几口爆米花儿,暂时逃开残酷现实的人,指手画脚,夸夸其谈。
说真的,你扪心自问,把生活搞得这么艰难真的能让你感觉良好吗?
你应该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不喜欢你,对吧!
每次你去指点江山,批评通俗文化时,你都是在让你的朋友躲你更远一些。
继续努力,保持下去。
总有一天,你会独自一人,默默地吞下自己所有的怨气和愤恨。
你知道这些怨气和愤恨,最终会发泄在谁的身上,没错,就是你自己。
你会厌恶你自己。
虽然电影是用一种荒诞的手法来讽刺电影行业的积弊,但也确实让人了解到监制这一职业的不容易和重要性。
除了电影里说到的三种职责,有时候监制还需要找剧本,所以有人就把监制的工作概括为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和卖片子。
就是说一个好的监制需要有挑选好剧本的眼光、拉投资能力、协调拍摄矛盾的情商以及宣传造势的头脑,总的来说就像是监制大人说的起一个“缓冲”的作用。
监制其实是香港本土化的一个称呼,台湾也是这么叫的,是从好莱坞的制片人引申而来。
国外更普遍的叫法是制片人,我们目前由于电影市场的工业化不充分,监制、制片的概念比较混乱,甚至有时候导演也会参与制片。
除了工作性质比较闹心之外,一般这个职业家里人也不是很理解。
电影里的监制就是因为拍电影老赔钱但还是坚持拍,而闹得跟老婆离婚。
后来资金不够了,又跑去跟老婆借钱。
所以说真正能在电影行业坚持下去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
但北野武导演也说过艺术就像毒品,只要沾了就放不下,吸毒的人一般也就只顾自己快活,而不管身边人的死活。
正因为如此,我们作为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更要感谢他们的坚持和坚守。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最后的胜者一般都不是能力最强的那个,而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那个。
真TM低俗
纯粹的港式恶搞。
冲着彭浩翔去的。全片有创意无惊喜。粗口大概是唯一卖点。
先扬后抑,整整一颗星给广西鸿门宴,那段太精彩了!如果不懂粤语真是会丧失好多乐趣,“你哋班high佬,系high要high咁,你话系唔系!”不过最出彩的就在这段了,如果可以,这段真是看个十几遍都没问题!可惜整体并不是一味狂放,最大的笑点在郑中基,但他又出来的太少了。最后还小玩了个揭秘,有彩蛋。
充满本土风味——粗口,真系嗨
虽然好多人都高喊着烂片 但是此片深得我心 哈哈 怎么烂了?难不成你们不喜欢就是烂片 ?这片子又让我找到一些以前看青春梦工厂的感觉。
再一次, 所謂「本土」特色只淪為轉喻的呈現。這種低俗為香港人帶來什麼?如果說是影片訴說香港電影人北上合拍有著「屌騾仔」的創傷經歷, 那麼他也忘記了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而且影片衍生太多旁枝。
不算失望 没有惊喜
原来拍得是三级片。。。
彭浩翔和杜汶泽当真是把贱格、重口、恶趣味当做事业来玩。就话题来说,彭浩翔赢了。就电影来说,彭浩翔已经输的只剩底裤了,对他之后的片子,毫无期待。
彭胖子的电影,并不艺术,只是好玩。倒是他的为人,蛮真实的,下流就下流,不装不下流。
听得爽,看着烂
greatest cantonese film ever made! two cocks up!
广东话不是很好,只有广东话版可以看啊,薛凯琪真赞,爆炸糖更赞!
片中监制心术不正,被钱利诱,说的就是大陆和两地一些包括导演自己本身在内的想通过电影捞笔热钱的人。
屎。
彭浩翔果然是永远长不大的细路仔啊╮(╯▽╰)╭
还可以啊
爆炸嘴........
不低俗也不喜剧,有点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