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被微博种草的一部电影,没想到是2011年的一部电影,稍微看了一下豆瓣下面的评论,好像褒贬不一吐槽的比较多一些吧,其实看起来我觉得还好,确实有些东西有一些仪式性的象征,倒觉得没有太多的必要。
首先故事是讲改造DNA进化人的一个女孩,但是整体看来除了跑得久一点,杀人的功夫好一点之外,并没有其他DNA很大的进化。
本来还期待着有什么特异功能,但事实上好像没有。
这样的一个女孩汉娜,从森林走向文明社会。
通过和履行一家人的认识,认识到人性的善良。
其实我觉得这一部分讲的太长了,以至于到结尾处觉得草草的结束,也没有什么复仇大搏斗。
但凡和汉娜有关联的人,那些善良的人都惨遭不幸。
感觉就像是说这样一个女孩儿是个灾星一样。
而且在结尾处的打斗,我觉得算不得精彩,基本上就是汉娜跑。
反面大boss追。
互相给对方致命一击之后又开始了反向的追逐。
其实这类电影我觉得他就是仪式感很强,是因为他很多东西像是有深意,但我觉得没有必要。
很多电影不都是这样子吗?
留下一些类似的伏笔之类的东西,让影评人可以大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什么人性的扭曲,道德沦丧都可以去发挥。
但真的去看电影的人,又觉得这是一个很特异的设定,比如说在这部电影里面结尾处,汉娜和反派大boss互相追逐的是一个废弃的游乐园,是不是预示着在汉娜缺失的童年。
还有开头,汉娜射杀小鹿时说的,我差点就射中了你的心脏。
而结尾处引导汉娜招聘反派大boss的也是一只小鹿。
最后的一个对白是汉娜对着反派大boss说,我差点就射中了你的心脏,像对待小鹿一样再补上两枪。
什么意思呢?
是前后呼应?
还是隐喻因果报应?
不想去思考太多,只是单纯的看电影虽算不得特别好,但也还算是能看得下去。
本来一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挺期待很哪,绝地大反杀徒手撕猛男,尤其是在露营帐篷的那一段,以为会让旅行一家人看到汉娜敏捷的身手,结果追住的人就这么错过了。
总的说来这部电影还可以,但是一些打斗的场面还是太少,也或者他想讲的是,对出入文明社会的汉娜,心灵的转变。
缺少了本应想要的精彩打斗镜头。
只能说它更像是一个文艺片,算不得一个打斗片,看到海报上很多什么杀神少女汉娜的标题,过于浮夸了。
一星是给Sersh的。
当Sersh跪在雪地上,灰白的兜帽雪衣只露出她两种颜色的睫毛和一点雀斑,双手从驯鹿的尸体里拖出一把肠子时,我还以为我找对了电影了。
结果剧情就在那一刻开始急转直下,而那时,电影标题都还没出呢混蛋!
巨大空旷的间谍机构大厅的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冰冷空白的房间,女间谍首领,铁腕的言语,东欧和中亚的提及,镜子一般反光的手枪,几乎是街头插电音箱卖唱一般明显的暗示:“冷战”。
Sersh在干净到令人发指的巨大隧道(?
)、通风口(?
)里奔跑,镜头希区柯克式地旋转,好像真的在逃离一个巨大的国际密谋。
女王倚在窗边说Fuck Erik,眼神冰中有火,不知是怀念Erik还是怀念Fuck;女王通过监视器看着Sersh的眼睛充满惊吓又有爱怜,不知是看着自己女儿还是看着自己的克隆人;女王宁愿挑选除了皮夹克和口哨之外什么装备都没有的脱衣舞会痞子,也不带上专业特工,不知究竟是想抓人还是想送死,镜头MTV式地迷离,好像真的在卷入一场复杂的爱恨情仇。
于是到了这里,第一个编剧他就死掉了啊!!
然后整部片子,就Jason Bourne了。
训练杀人机器,杀人机器反过来寻找自己的身份。
而此处的杀人机器,是一个青春期的loli。
这个阶段的loli你们懂的,人生充满了自我否定,看自己哪儿哪儿都不顺眼,总觉得自己是freak,就像那些胸大的女孩子觉得自己freak一样,Sersh也因为自己比较能打,不会用热得快,而觉得自己是freak了。
因此一定要顶撞父亲,打死隔壁阿姨,然后青春期的自我觉悟就和杀人寻找自我身份高度统一了啊!
太赞了啊混蛋!
但是没有间谍啊没有特工啊没有那种受过训练之后用最简单的手段解决最复杂的情况的Jason Bourne风格啊,所以第二个编剧他就从Jason Bourne那里学来一招:用google啊!
所有的谜团都在一个网吧里被google破解了啊!
于是到了这里,第二个编剧他也就死掉了啊!!
第三个编剧,丫是写MV分镜脚本的,不是拍写电影的啊!
丫狂会用道具,但就是不会写台词啊!
丫一边写剧本一边哭啊,一辈子能用上的全都用上了啊!
逆光中伸出车窗的飘飘长发,火堆旁唱歌跳舞的吉普西人(是的老子就是要说吉普西不是吉卜赛怎么样啊混蛋),被窝里玩小亲亲的少女,透过箱子口看到自己喜欢的女生的小正太,打开的集装箱挂上透明的塑料帘子,里面坐着不同姿态的一家人。
什么?
公路片?
不知道你说什么,但我是从MTV台和Vouge杂志上抄来的啊混蛋没有别的办法了啊混蛋谁叫前两个编剧死得早啊混蛋!
高潮是有残破恐龙大象和彩色屋子的公园,拍MV也就这么多道具和花样了啊还想怎样啊!
老爷爷从loli耳朵上变硬币那是学的周杰伦啊还想怎样啊!
于是到了这里,第三个编剧他也就死掉了啊!!
最后的最后,导演已经给不起编剧钱了,主要是给不起抚恤金。
听说中国人上班死掉了是不需要赔偿的,于是就找了个中国人。
这点在影片里已经给出了强烈的暗示,Sersh老爸在进地下道杀人之前路过的不是有大大的China,这已经算警告过你们啦!
中国人看了看剧本说其实已经挺好了,要有的大卖元素全都有了,经典怀旧和流行文艺都有了,就差我们中国最大卖的一个元素了。
于是,你们就看到最后那头灰太狼了嘛混蛋!
影片开头倒是拍的非常漂亮:茫茫的雪地上一个持弓拔箭的女孩,射中了一只麋鹿,走近时发现没有射中心脏,非常果断利索地向它开了一枪。
前二十分钟左右,我们得知:女孩汉娜不仅是射箭,射击,搏击高手,会讲多国语言,会做饭,还能够流利背诵部分百科全书。
女孩告诉爸爸埃瑞克她准备好了。
准备好做什么呢?
一个小悬念。
本来,悬念的作用在文学或者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是调动起读者或者观众的好奇心。
在这个电影的功能却是把人胃口吊得够高,令人下巴跌得够低。
首先,埃瑞克在听女孩说她准备好了后,从雪地里刨出个比老式收音机还大几倍的机器放在桌上。
“这机器上有个按钮,你掰一下,她(玛丽莎)就能立刻知道你的地址。
要确定你准备好了,因为按钮一扳,不是你死,就是她亡。
”先不提在这连电都没有的偏远地区是否有信号吧,这机器是谁的呢?
如果是爸爸的,那简直是荒谬,你见过谁家的特工带着那么庞大的可以显示本人所在位置的机器去执行任务的?
看到后来,猜想也许是汉娜妈妈的。
不过,根据前后情节也似乎不能解释得通。
分开以前,埃瑞克让女孩把要见面的地址和杜撰的简介又背了一遍。
这孩子几国语言都那么流利,百科全书都背下来了,难道你还担心她记不住一个简单的地址和个人简介?
后来我们发现,这担心真的不是多余地,只是完全担心错了地方而已。
女孩既然想被带去见玛丽莎,何必杀掉前面那几个特工呢?
直接束手就擒被带走不就成了吗?
或许,CIA特工们抵达时动静太大了,让习惯清静的少女汉娜不高兴了?
当然,这个情节,我猜编剧或者导演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几个持机关枪的CIA特工对神勇的汉娜来说是不成问题地。
当然,也是为后来她赤手空拳打爬出特工基地做下坚实的铺垫。
从汉娜被带到地基开始,影片的剧情就更越来越漏洞百出:首先,父女俩既然消失了那么多年,女孩年龄也不小了,又那么独立,父亲完全可以出去找几张仇人玛丽莎的照片来给女孩看一看吧?
其次,玛丽莎了解埃瑞克,晓得他能够把一个本来就与众不同的幼儿训练得多么好。
却在观察的时候没有对女孩下药?
并让她那么轻易地就从基地逃出去?
再者,女孩虽然不知道玛丽莎长什么样子,是什么性格,却对美国在摩洛哥的特工基地的布置了如指掌,自地下道逃出去的时候好像在自己家厨房一样,并能够准确找到实验室,且刚好在她的化验结果出来的时候出现在那里。
汉娜在沙漠里走了很久很远,一条蛇出现。
我欣喜,猜想或许会看到美少女空手杀蛇喝蛇血解渴,没看到。
后来女孩和小男孩出现的时候,又想或者汉娜会从蛇口救下他们,当然也没看到。
原来,蛇只在镜头里那么亮了一下像,就消失了。
大概是编剧和导演要告诉我们:少女汉娜即将结识的家庭酷到什么程度呢?
酷到开车去有蛇的大沙漠里晒太阳散步的程度。
有了这个解释,当然我们就可以完全忽略为什么女孩不觉得汉娜自我介绍时像背课文奇怪,女孩的父母不觉得这个自称从森林来的小姑娘没有行李,没有护照,妈妈被三颗子弹杀死了奇怪。
渐渐地,我们失望甚至伤心地发现,这所谓的“冷血杀手”汉娜原来只对帮助她过的人冷血:首先,开客店的摩洛哥人,免费让汉娜住进他最好的一间房,被追踪她的坏人用笔杀死;其次,汉娜的“朋友”一家,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他们被杀,却在整个过程中因为她也没少受惊吓吧?
而且第一次汉娜被坏人追到的时候,她为什么藏起来而不把他们杀了?
当然不是杀不了吧,她的神勇我们在前头已经见识过了;那就是不原意杀了,为什么不原意杀呢?
当自身和朋友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连常人都会杀人的吧,我们这冷血杀手和完美士兵到底怎么着了呢?
外婆即使不算吧,然后就是爸爸的朋友了。
这位叔叔,亲切地播放音乐表演魔术给汉娜,赢得了少女短暂的天真可爱的微笑,可追杀的坏人来时,她却逃得比骄兔还快,落得个被坏人倒挂着当鹿射的悲惨下场;另一个受害者当然就是埃瑞克了。
这个从小把她抚养成人,教育她,训练她,住在荒山野林里保护她陪伴她的男人,只因为不是她的亲身父亲,汉娜就立刻和他翻脸打斗,在追杀的人到来时又马上“听话地”从他身边跑开。
甚至在他被杀以后,连想都没有想起他来。
当然,埃瑞克本身也有错,这孩子你到底是怎么教育的?
连三两个小毛贼都不愿意杀死?
连杀母仇人都不愿杀死?
连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都不会?
连最起码的道德准则都不懂?
难道你当年被培训成特工时会背百科全书能学说几国语言会搏击打斗就算准备好了?
你甚至没有告诉她接头地址不可以随便告诉别人。
而且,你先前在地铁站杀死十几个带枪特工的神勇哪里去了?
怎么最后那么容易就被玛丽莎枪杀了?
影片更神的是:这个连电,音乐,电视,电话,音乐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与世隔绝的汉娜,竟然跑到某网吧去网上熟练地查资料?
真是奇怪呀,埃瑞克怎么着也是一特工,他的资料就可能那么容易就被查到了?
既然可能,汉娜怎么不先上网看看玛丽莎长什么样子再出来现世呢?
片头…………女主角单挑78个特种兵假的一样 注意第一批进去的几个特种兵 别说还手 连开枪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放倒了。
然后基地逃脱……从一个军事基地逃走 竟然都没挂彩 不过基地部门的人也挺神……这么个危险人物 竟然就找两个人守卫汉娜也很神奇 都要走了 还不慌不忙的把监视器都打掉……完全没有意义的貌似就是这个强的掉渣的货 竟然被3个SB追的团团转 看看三个杀手 第一个侏儒 本来我以为他是个狠角色 但是三人围观汉娜的时候完全没有亮点 攻击力还没有两个手下高手下一 一看就是小孩 完全COS 《美国X档案》的弟弟 手下二 弱智一个 体型是三人当中最好的一个 但是瘦了吧唧的 跟《猜火车》似地就这么个三人组 竟然能把汉娜追的满世界跑那个女的当这么多年官 就假设你请不起什么一流杀手吧 好歹认识两个像样的特工行不行大反派 还有他的小PPK更有意思…………一个特工部门的高级长官 买把枪能死啊 注意…………从她杀汉娜他妈 到杀汉娜他爸 怎么也有十几年时间 丫竟然就这一把枪…………喜欢俄罗斯风情就算了被男主角堵门口的时候 自己家里竟然都没预备第二把枪再看男主角男主角横渡西凉河更是神勇中间 男主角和四个特工单挑赢的不轻松 挂了彩 片尾 男主角和一个弱智一个侏儒单挑 竟然打的如此凄惨………………这两个家伙 别说男主角 估计随便找个美国成年男性 都能打赢这两个白痴……………………
看前小半段时,没法形容电影紧凑的情节和劲爆的动作所带来的那种激动期待和兴奋的心情,觉得这是一部让人爽到不能再爽的动作片,其主角因为是一个漂亮的萝莉而给这种期待与兴奋又加了不少分。
可是激动的心情只持续了不到十分钟就戛然而止。
接下来的剧情,荒诞离奇缺乏逻辑漏洞百出简直经不起任何推敲。
小姑娘脑残的行为和敏捷强悍的身手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人在刚开始对她充满期待击节叫好之后,忍不住又恨得牙痒痒恨不得把她吊起来暴揍一顿才解气。
唉唉唉,好端端一个开头,好端端一个强大的演员阵容,好端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故事,最后却演译成这么一部虎头蛇尾的滥片,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惜无力吐槽。
三星给前小半段那段火暴的动作场面。
其实,可能还是有点苛刻了,吐槽归吐槽,这片子比起国产烂片来,还是要好很多的
前不久了解了在二战期间关于法西斯地下秘密计划三大王牌的可怖 辗转想也许这种念头或许在世界上从未消失 关于这一点的阵痛 无论汉娜是怎样以杀手的方式存在与生存 细腻的想 铤而走险 然后重重的把握自己
《汉娜》。
5分。
乔·赖特导演,西尔莎·罗南、凯特·布兰切特主演作品。
女神复仇片向来是我的最爱,《超体》、《安娜》、《魔女》我都非常喜欢,《安娜》像它们比起来,我个人认为至少差了二十年功力。
西尔莎·罗南饰演的少女汉娜是个实验体,当年一起秘密的试验诞生了她们,但遗憾项目失败,汉娜被秘密带出并在森林抚养长大。
她的特工父亲教会了她许多东西,尤其是生存技能。
至于为何她长大后她的父亲要选择暴露身份,让汉娜回归危险,片中并未交代。
而后,汉娜和她的父亲陷入漫长的被追杀中。
有几位与之相关的人死于非命。
于是我们开始期待汉娜的复仇。
然而并没有……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特工非常失败,这么一位大咖,在角色上硬生生浪费了。
今天刚刚看完这个片子,感觉编的实在有点扯淡,特别是汉娜加他爸爸这么牛b的身手,根本不用被Marissa以及那三个杀手到处追着跑。
如果想报仇,更不需要特意在冰天雪地里面磨练那么久。
打黑枪套麻袋什么的,早就把仇报了。
之所以要磨练汉娜,让她成为顶级杀手,然后去杀Marissa,是因为汉娜是就是Marissa的孩子,这样才能解心头之恨(请参考赵氏孤儿)。
为什么说汉娜是Marissa的孩子呢?
从各个角度来分析。
1,从遗传学角度来说,Marissa和汉娜的眼睛都为绿色。
而汉娜妈妈的眼睛好像不是绿色的,片子中有几次特写,都不是绿色的。
倒是Marissa的眼睛特写很清楚的和汉娜的一模一样,2,Marissa和金发杀手在酒吧中交流时,金发杀手反复问,用不用杀了汉娜,Marissa都否决了,只是说找到就行。
直到片子最后在大灰狼嘴处,Marissa也有机会干掉汉娜,她只是说希望汉娜能和她聊聊。
3,Marissa回忆开枪袭击开车出逃的汉娜特工养父那段戏,小汉娜在后排座着,眼角有泪痕,并叫了声妈妈。
绿发女没有回答,只是给了小汉娜本书。
Marissa开完枪之后,趴在地上好久,神情复杂,因为她知道也许小汉娜也会死亡。
而在最后开枪杀色绿发女时候,绿发女说,你永远得不到她。
也完全可以理解为,Marissa你永远得不到你的孩子。
4,在Marissa和汉娜姥姥交流时候,汉娜姥姥问Marissa,你知道失去孩子的痛苦吗?
大家可以仔细的看下这段戏,Marissa的表情很悲伤,强忍着不哭出来。
为什么?
因为她知道失去孩子的痛苦。
她失去的孩子就是汉娜。
现在让我总结,还原一下整个故事。
当年Marissa也是该基因计划的一位实验者。
(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说她也是,我从片子里面唯一能找到的解释是,她是有严重洁癖的人所以她需要人工受精的方式怀孕。
由刷牙的桥段得出。
有点牵强)因为某个原因,整个计划的20个孩子都要被废弃,就是除掉。
但是Marissa却无法忍心杀死自己的孩子。
而被杀死孩子的绿发女和汉娜的这个特工养父则把汉娜偷了出来。
Marissa则在路上开枪偷袭了出逃的二人。
由此可见Marissa还是下定了决心宁可连自己的孩子除掉,也不能让这个计划泄露出去。
于是当过了这么多年后,这个孩子又出现了。
Hanna,希伯来语,意为:生命女神。
我习惯性的查阅这个名字的来源,好听的名字总是有生命力。
美国版的海报设计得很美。
斜放的持枪半身照、裁切不完整的头部、脸部斑驳的血渍、坚定有力的眼神、大景深迷离的背景以及那个夺人眼目的靶心。。
种种。
一切都透露出不稳定、暴力以及复仇。
与主角优雅的名字格格不入。
而实际上,除了影片以复仇为明线穿插以外,其余的我都猜错了。
这是一部十足的文艺片。
翻看导演joe wright的履历,也难怪会他会拍出这种难以归类的影片。
影片的节奏一般,中段的逃离桥段明显有些拖沓且不必要,除了要告诉观众女主角并非是一种冷血机器以外,其它的并无传达。
而展示人性的一面完全可以在女主角的表演中体现,没有必要专门设置桥段说明。
原本以为四口之家会成为影片高潮的亮点,但又不出意外的成为政府阴谋者的牺牲品。
除此之外,影片的剪辑和场景设置均属上乘。
大量的奔跑长镜头传达出本片的另一条暗线:这是一场追捕、被追捕和反被追捕的狩猎游戏。
就像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呼应一般。
在这场游戏中,规则很简单。
给予敌人足够有力但不致命的一击,然后等其燃烧殆尽。
是一种最残忍的杀戮。
可怕的是,这种方式并非是出于心中的仇恨,而是出于对杀戮技巧的习惯和依赖。
当我看到,女主角从铁轨上站起来时那的坚毅且必胜的眼神时,心中为之一颤。
另外,导演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安置一头鹿来提示观众。
这种剧情手法,近乎是对观众的一种诬蔑。
本片的文艺情怀主要体现在摄影和场景设置上,大量的应用高光背景、慢镜头特写、滤镜应用,让我等小清新轻度患者直呼过瘾。
要知道,大家都是抱着动作片的心态来观赏的。
其惊艳程度微微低于看到松岛老师从电视机里面爬出来。
从导演对于动作场面的处理也能看出,他并非是要拍一部动作片。
动作只是作为剧情铺设的一条必要且能卖座的元素。
打斗,皆是点到为止。
除去技术分析,来看本片所传达的或者想要传达的内涵。
影片的后半段在内涵上已经突破前面所铺设的复仇主线,以击毙父亲的那一清脆的枪声为转折。
汉娜的争斗不再是复仇,转而为其迷失的身份争斗。
说道这里,我可以举出大把的范本电影。
因此,在剧本的创新上并无新意。
而我更愿意朝着另一个方向来理解这种转变,也就是父亲的强加教育造成的汉娜的身份迷失。
请原谅我的牵强。
虽然身份的迷失是一个哲学的终极命题。
但我相信,任何在高压式的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对这个问题总都是那么得显性而敏感。
以这样的思考方向延伸下去,此片便有了意义。
汉娜得知真相后,依旧将其那颗极速爆破的子弹穿透其“母亲”的心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确实是她的母亲),这是一种自我否认式的暴厌,还是对于欺骗式教育的复仇?
抑或是一种重生的宣誓?
因此,此片也有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任人揣度。
从某个意义上说,看片的思考角度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观影感受。
关键是,观者能否用自己的思考解放这部电影,让电影获得自由,也让自己获得自由。
一句话描述一下剧情:汉娜自小和爸爸生活在北极病原,每天训练捕杀和格斗,只有百科全书和格林童话两本书陪伴在身边。
16岁后开始去外面的世界......人物设定很厉害,只是剧情不那么严谨。
来描述一下自以为好玩独特的情节:1. 开场汉娜在冰天雪地捕获一只麋鹿,但她的箭没有射中心脏,又补了一枪。
结局她的箭也没射中那个女人的心脏,也补了一枪。
喜欢看这种前后呼应的回转情节。
2. 汉娜听爸爸读百科全书。
爸爸:大蓝鲸是史上最大的动物,它的心脏就重大1700镑,雄性蓝鲸有7加仑大的...睾丸(尴尬),.....500英里之外就能听到蓝鲸之乐汉娜(表情好有趣,跳过睾丸,直接好奇音乐):音乐是什么样子的。
爸爸(把百科全书翻到音乐这一章,读):音乐是声音的组合,是一种表达美和思想情感的艺术。
3. 汉娜第一次外出住旅馆,被电灯的闪烁、电视机里节目的枪声以及水壶烧开的嘟嘟声、电风扇的噗噗声、电话的铃声、浴室莲蓬头的喷水吓跑了。
是没有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女孩应该有的反应。
4. 汉娜确实把百科全书背了一遍,以下为例:汉娜(直白):“我们现在是要接吻嘛?
”男生:“你愿意的话。
”汉娜:“接吻会带动34块面部肌肉,以及112块肢体肌肉,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口轮匝肌,因为需要靠它撅起嘴巴。
”男生: ....5. 金发杀手每次现身时候都吹着口哨,查了下是
如果导演把这个杀手塑造的丰满些就完美了,明明都是个性鲜明的角色,没啥不着重刻画呢。
乔怀特小时候应该就是个泡电影院的死小孩,这点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到了这一部,新巴洛克电影传人的身份完全暴露,这才叫拍电影这画面才该拿电影院放好吗?eric bana身材保持得好好,公路片那段依稀有贝托鲁奇附体.
五星全给化学兄弟!
废话多,剪辑乱,武打烂,姑娘不性感。
三星半。
结局是坨屎!
布兰切特死的太囧了!!!
绝了。
一部不像是动作片的动作片 太静
本来至少四星的电影,但是乔.怀特的文艺片情节使得该片的节奏不一致。西尔莎.罗南的天然萌力度已经够了,一些在风中凌乱的长镜头有点多余。
打斗太差,根本没体现出主角如何NB,比正常人强壮一点点而已;可以理解为演员最擅长跑步而不是一挑N耍帅,所以只好把特种人拍成loli快跑
什么乱七八糟的
小萝莉们演暴力片儿, 总是让人觉着忒high. 配乐也挺好听的哎
第一次无条件地赞同本区所有打二星(包括以下)的评论和讨论,统统有凭有据、言之有理。论洒狗血还及不上Dark Angel里的“爸爸”;要说惊悚,宁愿凯特布兰切特最后来一句“我是你妈妈”;要么干脆BT一记宙斯和雅典娜。小清新编剧+导演就是会把好好的有骨头有肉的内容熬成一锅自恋的汤汤水水。
罗南这妞越长越美了 凯特布兰切倒是从天才雷普利起就讨厌的bitch脸 剧情没头没尾各种要素抛出来又不交代清楚又喜欢用奇怪的bgm 不过只要有罗南卖萌就一本满足=w=
罗南演得不错,很棒的小女孩儿。本来是个好故事,毁在个垃圾剧本上,编剧的脑袋里没有“逻辑”这个功能么。。。
推荐罗南的眼神
配樂出彩 凱特死的也太搞笑了點吧? 動作片就好好拍動作片玩什麽文藝 喬懷特還是老老實實去拍正統文藝片吧 別破壞了我的蘿莉殺手情結
弱爆了
布兰切特的大反派
wright先生全世界都知道你是爱罗南的,所以一部片子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