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么多年的垃圾续集和重启之后,这部真正意义上的“续作”终于给我们影迷带来了1978年原作的那种难以复制的魔力。
最要赞的,是这部电影的拍摄。
镜头的运用和视角真的是一绝。
没有任何超能力的加持(除了特别抗打以外),想要把一个身材高大行动起来却又慢条斯理的杀人魔拍出紧张感是非常难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如何取景和视角便是创造气氛的重要元素。
本片和原作的导演卡朋特采用了源自于希区柯克的悬念塑造,不如同其它恐怖片那样将反派遮遮掩掩,而是上来就将戏剧包袱甩给观众,通过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同时刻画不知情的受害者和正在逼近的杀人魔,用这种“桌下炸弹”的悬念塑造来将Michael Myers给观众带来的那种压迫感最大化。
本片两场印象非常深的戏:第一场发生在加油站的杀人戏,主视角镜头跟随着拿着Michael面具的两位记者,但在焦点之外Michael为了夺回面具却早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慢慢地从记者身后走过。
一旁车上的老妇人不断给男记者眼神暗示背后的危险,但对方却并未领会,女记者走进厕所时,一旁的窗户则勾勒了远处Michael在修车间大开杀戒的背影。
待到Michael准备完毕,而男记者发现早已被虐杀的便利店老板和修车工时,一切为时已晚。
第二场在小镇杀戮的戏里,一个长镜头一直跟随着Michael,从他的视角去观察如何挑选被害者,选取凶器,到最后执行,Michael那种如同机械般精确服从着杀戮本能的同时,又心思缜密地思考着如何进入到受害者家中而不被发现,一个没有人格的冷血杀手通过镜头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这场戏的冲击力真的是能够让影院中的观众汗毛倒立,而这也是Michael作为电影史上经典反派的魅力:像他这样的人是真的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情感,只有如电影所说“纯粹而简单的邪恶”,隐藏于阴影中以杀戮为乐。。。
这种和真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恐惧感是其他多少带有科幻亦或魔幻色彩的反派所不能比拟的,鬼神可能普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但某天冷不丁地就有这样的人间恶魔从你的衣橱中走出来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好的镜头运用,更是凸显了Michael那种真实的恐怖和压迫感。
论摄影,确实足够和《遗传厄运》在今年的恐怖片市场上一同拔得头筹。
故事的话,主线祖孙三代四十年磨一剑复仇大魔王, 本身没什么好说的,值得称赞的一点是主线人物并没有做出什么恐怖片里俗套的愚蠢决定去推动剧情,人物大部分的行为都还算非常符合逻辑。
而四十年为准备Michael逃脱对家庭做出的牺牲,影片前半段也有一些家庭成员间矛盾和感情的描写,但随着Michael的归来也就点到为止。
但正是很多东西都没有深入发展,让我对剧情很不满意,最突出的便是这部片子里的其他人物刻画,很多出现的角色并未对剧情的发展有任何作用,而更像是一个传话的工具甚至是为了存在而存在的NPC,黑人警长,孙女的男友,很多角色在之后的片段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个人感觉这很可能是一些创作上的分歧引发的剧本不协调,毕竟合作编剧中有丹尼.麦克布莱德,作为烂仔帮的一员还是很想让影片的风格和原版的青春恐怖片保持一致(再加点大麻),但再怎样这还是一部R级的电影,那些青春期的儿女情长不光和本片的气氛不一致,在剧情上也没有对主线产生任何影响,个人而言还是适当的删减更好一些。
除此以外,一些非常重要的配角,尤其是会对剧情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的角色死的非常突兀,总让人感觉有些可惜(Michael的主治医师本来有一段看似非常重要的转折,但并没有被完全发展就被匆匆省略了)剧本很多的潜力,都被白白浪费了。
在如今恐怖片愈发趋于同质化,俗套话化的今天,这确实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续作佳片,对于老系列影迷来说,这部片子更是个惊喜,其中很多细节都在不经意间致敬着原作,比如杀人的手法(原作和续集Michael都有把受害者在车内扭脖子,拿刀把受害者钉在墙上的桥段)还有场景道具(圣诞装扮的鬼魂袍,窗外晾晒的白色被单)甚至角色之间的设定和行动都有所呼应(在万圣节当保姆,第一部Michael受伤后从窗户摔下去但一转头就消失不见,本片中也有一个致敬的场景)让老粉丝倍感亲切。
总体来说,对于恐怖片迷来说非常推荐,对于老粉丝这更是一场新鲜而又复古的怀旧之旅,不得不看
秉持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有福同享,我愿意把这部电影分享给你们,实在是太好看了,不能让自己一个人独乐!!!!!
智商个个爱因斯坦!!
秉持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有福同享,我愿意把这部电影分享给你们,实在是太好看了,不能让自己一个人独乐!!!!!
智商个个爱因斯坦!!
秉持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有福同享,我愿意把这部电影分享给你们,实在是太好看了,不能让自己一个人独乐!!!!!
智商个个爱因斯坦!!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psychopath了,纯粹的邪恶,生来恶魔。
这个老太太果然年轻时候英气逼人,虽说是时隔几十年的续作,但居然依旧是你,整个故事时间轴上的对接着实叼。
It needs to die.........it可还行。
恐惧给你力量,恐惧使你强大,恐惧使你时刻做好准备,一切的训练与准备,就是为了等待与恶魔的对抗,老太太真是有型,太酷了,刚正面,强无敌。
这是一场严肃的屠杀,绝不是为了好玩满足心理快感的游戏,面具类似图腾,有庄重的象征意义,就像是罗夏的面具,有点断剑重铸之日,骑士归来之时的味道。
这逼还是左撇子!!!
而且果然如我所料没有痛觉!!!
这种人生来就是变态。
这绝不是虐杀,干脆利落,更可见杀人不是为了娱乐,甚至不是因为什么变态心理,而是为了某种使命,酷爱砸人脸这个设定很萌。
你们这帮年轻人,不识得老夫的这张脸,老夫就要教你们做人,你们的噩梦回来啦。
“他苏醒了,他只知道如何保持移动,一直杀人。
”杀人是遵从内心的声音,是遵从信仰,纯粹以杀人为目的,666,这种人被当做国家的财产来进行研究,也是理应如此。
居然充斥着哲学,捕食者和猎物的概念着实让人赞叹,只要捕猎没有最后结果,就会一直继续下去,不死不休,对于目标的坚持,甚至连死亡都无法战胜,不过现在的猎物,做好了反猎杀的准备,“他在等着我,我也在等着他”,看来这仇是前作结下的。
优秀的电影,可以一直抓紧你的神经,纯粹的惊悚片,没有虐杀过程,只有死亡结果,BGM也非常出色,最后的智斗很精彩。
就是不知烧成灰了,你还能依靠信念逆天复活嘛,相信你行的,骚年。
【影評撰寫於2018年11月14日】作爲恐怖片Jump Scare鼻祖,本集電影襲用系列風格,粉絲應相當受落,但經典元素之中,電影似乎不願走出舒適區,缺乏任何新穎元素,過份依賴Jump Scare塑造恐怖位,看至中段已十分疲乏。
Jump Scare的做法已於1978年《月光光心慌慌》後被廣泛使用,時至今日絕不能單憑此項支撐起整套恐怖電影。
-Michael繼續保持一貫神祕的作風,女主角爲復仇潛伏四十年,拋離子女本已不正常,某角色中後段的暴走讓人膛目結舌,編劇是想不出辦法讓Michael逃脫才出此下策嗎?
太多讓人忍俊不禁的笑位,兩個不正常的人物刻劃同時存在一套電影內,才是電影最恐怖的部分。
-電影刻意抹去任何顯示時代的道具,但如斯做法顯得電影與時代脫節。
Michael的神祕與超乎常人的躲避能力側面反映警察的無能,但高齡的Michael真的神勇嗎?
信服力大嗎?
-若爲系列粉絲,系列風格與舊作一般無二,另外還有衣櫃與跳樓後失蹤等情節致敬首集,但若對系列本已沒有太大感覺,可以略過此集電影。
一个快70岁的老头子竟然可以一脚踩爆一个人头,这老头是五百多斤的合金骨头金刚狼吧?
70岁的老头,主角光环附体,快速移动,防护甲加满,自动定位,七旬老头还能单手拎起一个人。
刚出来就能准确凭直觉定位的找到记者狗男女(记者狗男女也是傻逼,还对着受害幸存者说为什么不直面杀人狂,脑子是有病吗?
杀人狂是你爹?
),女主家里人也都是弱智,还要布置陷阱在家里等他来,那又何必来之前的打斗呢,是知道自己打不过一定要用陷阱?
监控都吃屎去了?
未卜先知能算到他一定会打斗落在地下室陷阱里吗?
布置个陷阱好了也是这么弱智,怎么不是大爆炸,一点小火苗到底是烧没烧死,反正我觉得他是金刚不坏刀枪不入,说不定断掉的两个手指头都能长回来,枪都是摆设永远打不中人的弱智片,看的我火冒三丈直接快进,简直就是浪费我的生命。
首先讓我們探視一下爺爺級的殺人魔 邁克爾先生,問他如何不運動的保養的情況下,力氣還能如此之大。
不出門的情況下,鼻子如獵犬般,知道親戚住哪邊。
難道吃了 新蓋中蓋高鈣片 和 腦白金?
邁克爾 邁爾斯:看到沒有,老子殺了幾十年了啊,血漿不知道噴多少,但平凡如老子,就是死不了。
咬我啊,笨蛋!
別拿老子和 十三號星期五 的 傑森 相比,一樣戴面具的,但老子就不戴曲棍球造型的,太娘了。
還有最後結束時關門放狗...呃...關門放火是啥意思,是想把老子整得和 猛鬼街 的 佛萊迪 一樣嗎?
白白淨淨的才是我的風格啊。
等等,這樣說來,老子燒傷兼戴面具,那可以一起拍 «佛萊迪大戰傑森 2 之 邁克爾的亂入»,于仁泰 你說好嗎?
要不,別人都有 復仇者聯盟 和 正義聯盟,我們也來個 殺人魔聯盟,温子仁 你說好嗎?
再不然還有....等等我還沒講完,別把我拖走啊....精神病院警衛:別廢話,會客的時間結束了。
========================================都2018年了,還在拍這種不緊張刺激的恐怖殺人片。
如果放在40年前,那應該是佳作,但用今時今日的眼光來看,就顯得普普通通了。
老邁的殺人魔邁克爾,想殺已經當奶奶的Jamie Lee Curtis,兩人都一把年紀了,哎....Jamie Lee Curtis 在家想了40年的手段就這樣?
地下室下面,一堆槍,一堆用品,根本沒用到啊。
家中明顯就有監視器,但也沒用到啊。
直接往外送人頭幹嘛呢?
能吐槽的地方太多,不一一贅述了。
唯一的亮點就是醫生反殺警官的橋段了,把殺人魔當成國家資產,當成侏儸紀恐龍一樣的保護,居然還戴上面具,親自體會殺人的快感,我也是醉了。
说没逻辑,没智商的蠢评们,区分一下悬疑片和恐怖片谢谢!
豆瓣评论真的是恶臭 人人都自以为是电影大师 人人都觉得演员应该怎样怎样我就笑了 有你们这些电影大师 中国的高质量恐怖片或是悬疑片怎么还没出现呢?
月光光这个电影 是一个系列的 如果你只是想站在上帝视角评论电影的人 那你真的可悲
杀戮并不是总能带来恐怖?
到处都是的血浆也不行。
这部电影杀的人是不少,但是总是感觉杀人就像切个胡萝卜一样,连普通人杀只小鸡时的恐怖都没有感觉到,本来惊险刺激的电影,到成为了一个数学题,数一数这个家伙到底杀死几个人,然后怎么被杀死。
一个号称恐怖片的电影,没有了恐怖,没有了惊悚,没有了悬念,有着倒下去的死人、流出的血浆,美女的尖叫,但是都是导演自己的感觉,观众是没有发现一点点恐怖,最起码没有后背凉飕飕的感觉。
一猜就透的剧情,两个笨蛋记者、几个弱智警察,一个精神病的精神病医生,一个一辈子复仇的老太婆,最后杀死了一个以杀人而生的杀人狂,仅此而已。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架空(ID:jiakong2017),这里是科幻、奇幻、惊悚的世界,欢迎关注。
40年后的《月光光心慌慌2018》,终于唤醒了这个大魔头。
1978年,30岁的约翰·卡朋特为了自己的新作来到了好莱坞的一家道具店。
他买了《星际迷航》寇克舰长的面具,然后剪大了眼睛,弄蓬松了头发,又把面具涂成了白色……就这样,一个改写美恐历史的人物诞生了。
原本买面具只是为了省钱,结果成就了这部名为《月光光心慌慌》的经典。
从那以后,南瓜派+要糖果+捣蛋+《月光光心慌慌》就成了万圣节标配。
它带动“面具男人帮”在大银幕上杀出了一片天地。
△从左到右:《十三号星期五》的杰森、《月光光心慌慌》的迈克尔、《猛鬼街》的弗莱迪,被称作美恐“嗜血三杰”。
△《惊声尖叫》系列,也是受了《月光光心慌慌》的影响。
要知道,每个杀人狂背后都有个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的悲伤故事。
比如失恋、被霸凌或者惨遭毁容……但1978年的《月光光心慌慌》却没这么多“麻烦事儿”,卡导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要制造一个喜欢杀人的变态狂魔。
六岁男孩迈克尔在万圣节那天,毫无理由地用一把尖刀捅死了自己的亲姐姐。
没人解释是因为什么,观众只能猜测,也许辛苦要来的糖果都被姐姐吃了?
总之,小魔王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小小年纪跟一群疯子关在一起,本来就扭曲的心态就更崩了。
再出场时,小魔王已经变成了大魔王。
他从精神病院逃了出来,疯狂报复住在他家附近的人。
可能因为长期住在远离现代社会的精神病院,也可能是因为穷。
(空姐一直很纳闷,这刀是哪里买的?
杀这么多人还这么锋利,妥妥厨房神器、电商爆款。
)总之大魔王虽然喜欢杀戮,却遵循着只用刀的这个设定,成了一个执着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万圣节小淘气。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劳瑞,一见钟情,开始了长达40年的相爱相杀。
△1978年的女主劳瑞,由杰米·李·科蒂斯扮演。
在1978年第一部的结尾,大魔王被打伤,逃跑之后生死未卜。
这给后面的几部续集营造了无数的可能。
平心而论,按照现在对恐怖片的剧情、节奏等等各方面要求,这部片子实在是有点……呃,最温柔地说,不好看了。
但它在当年就是成了经典。
然后就进入了续集毁原作的常见轨道。
劳瑞成了大魔王的妹妹、大魔王其实信奉邪教……各种狗尾续貂,再加上新版重制,整整“蹂躏”了观众30多个“万圣节”。
除了第二部仍由约翰·卡朋特执导,还算有些看头之外,其余几部只能用“烂片”形容。
所以在时隔40年后,卡导以70岁高龄再度出山,作为执行制片人将自己的代表作又一次搬上银幕。
感谢《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它证明了如果要真正激活一个疲态尽显的系列,光靠延续故事、元素和风格都不够,得把老人家找回来。
所以到了《月光光心慌慌2018》,尖叫女王杰米·李·科蒂斯和最初的大魔王扮演者尼克·卡斯特尔也强势回归。
加上导演,三个人一共201岁,“耆英杀人团”成军。
卡导直接否了之前所有的续集,让《月光光心慌慌2018》的故事延续第一部,来了个真·续作!
△约翰·卡朋特:我疯起来连自己都杀!
==========内含部分剧透==========故事从40年后开始说起,大魔王迈克尔在经历了第一部的杀戮事件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整整40年没有开口说过话。
这天,两个作死的倒霉记者想来采访他。
男记者也是胆儿肥,掏出大魔王的廉价面具刺激他。
△5毛钱破面具还有脸戴出来吓人!
隔壁家《惊声尖叫》的面具万圣节卖到断货有木有!
就连“照顾”大魔王40年的老司机……啊,不对,是老医生也有点不淡定了。
精神病院里的小伙伴们也陷入疯狂。
可大魔王还是一句话没说。
记者不甘心,去访问当年唯一的幸存者,小保姆劳瑞(以下简称女主)。
女主这些年过得也不容易。
(科蒂斯真是美炸天,年轻时是辣姐姐,现在是辣外婆。
)
△杰米·李·科蒂斯在《真实的谎言》有过经典的性感演出。
谈话很不愉快,女记者脑残地问:“我只想知道当年大魔王为什么选择去杀你?
”男记者补刀:“你有两次失败的婚姻,和孩子也不亲近,这是不是说明你本身有什么问题?
”女主:……(WTF?
)合着照你们的意思,我被追杀还成了我自找的!
我经历过这种事心理压力大,还成罪人了?
男记者厚脸皮地请女主一起去找大魔王,面对面叙个旧。
女主果断开门,叫俩人滚犊子。
镜头一转对准了女主的外孙女儿,小姑娘长得挺漂亮,在学校有个正在交往的男朋友。
她不理解为什么外婆走不出那个“恶魔”的阴影,把自己搞得众叛亲离。
原来女主自从遭遇过大魔王,就一直在武装自己。
她从一个只会尖叫的受害人变成了暴力外婆,还教导女儿和外孙女要学会如何自保。
另一边,大魔王要被精神病院转移,路上(如大家所愿)遭遇了车祸。
△40年不出手的大魔王终于还是被两个智障记者惹毛了,谁让你们说本大王的面具廉价!
总之大魔王逃了出来,随手杀了两个路人和JC蜀黍,顺利逃脱。
跑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被自己杀害的亲姐姐的墓地,结果又碰到那俩智障。
△请注意,右下角那个白衣服就是我们的大魔王。
在加油站,大魔王为了表示感谢,特意送了女记者一把红石榴(保湿美白哦亲)。
咳咳,其实是牙齿。
两位记者害人害己,连带着整个加油站的无辜群众都领了便当。
大魔王在短暂露脸后(可以用微秒来计算),戴上了被记者放在后备箱的面具。
△观众:买个新的不行吗?
大魔王:不行,老纸没钱!
暴力外婆在新闻里看到了大魔王逃走的消息,立刻开启战斗模式。
因为正好是万圣节,戴着面具的大魔王混迹在人群中,开始了40年也一点没生疏的“无差别砍杀”。
△又一个小保姆中招……大魔王你是不是跟家政有仇?
以下不剧透了,总之大魔王又找上了女主一家。
女主+女儿+外孙女,三个女人和大魔王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空姐脑补了一下,如果是大魔王拍的这张照片……
△有点说累了,空姐要先吃个蛋糕补充下糖分,才不是为了显摆我的圣诞甜品。
今年的万圣节,《月光光心慌慌2018》在北美上映,登上北美票房榜首位,周末三天赚入7750万美元。
制作只花了1500万,所以是一天回本,周末翻几倍。
到现在它的票房已经高达2.53亿美元。
不仅如此,口碑也刷出了《月光光心慌慌》系列的新高。
媒体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导演大卫·戈登·格林既保留了老版同名电影中的氛围,又通过恐怖片中难得一见的严谨制作,让该片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好莱坞报道者》 在以最具创造性的方式扭转局面之前,它以巧妙的手法展现了人们的恐惧。
——《波士顿环球报》 《月光光心慌慌》证明了恐怖经典永远不会消亡,一点爱就能让他们回魂。
——《底特律新闻》中国网友们也有话要说——
究其原因,除了一帮老家伙的世纪大聚首外,本片还有着很多向第一部致敬的桥段,可谓“情怀感”十足。
首先,是老版配乐的经典再现——就像007和伊森·亨特,是帅哥就得自带BGM。
还有这个南瓜从干瘪到饱满的片头动画,也暗示着这部曾被狗尾续貂的作品要来一场翻身仗——
△砍不死你也要萌死你。
这部真·续集有无数“彩蛋”,跟第一集有许多呼应,既延续了风格、叙事,也维护了老粉的感情——
△40年前。
△现在。
△40年前。
△现在。
在第一部里,女主的好朋友就是个小保姆,后来因为不务正业地鼓掌,和男友一起死于大魔王刀下。
最有名的就是这个“床单鬼”造型——
△40年前。
△现在。
到了这部新作,男朋友们也难逃被钉在墙上的厄运——
△40年前。
△现在。
就连两个被“照看”的小孩也像原作一样,称呼大魔王为“恶魔人”。
△40年前。
△现在。
别忘了这只破门而出的手,当时把观众们吓得不轻——
△40年前。
可怜美国人民40年来水深火热,至今安不起防盗门——
△现在。
还有,小伙伴追问外孙女:“你外婆是不是大魔王的妹妹?
”她回答说:“那只是一些人瞎编的,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好一点。
”这显然是在暗讽1981年的那部《月光光心慌慌2》。
因为就是在这部续集中,女主劳瑞被设定为大魔王迈克尔的妹妹。
△1981年的《月光光心慌慌》2虽然第二集的编剧同样是约翰·卡朋特,但他自己也说过,拍续集是纯为了赚钱,才会有这么狗血的设定。
卡导对这么不负责任的做法一直很后悔,所以当他有机会推出新版,他就否定了之前所有续集,算是修正自己的过错。
还有还有,原作中有个叫朗尼·伊拉姆的角色,是个很讨厌的校园恶霸。
到了2018版,外孙女的小男友就是他的儿子。
△《月光光心慌慌2018》里的小男友卡梅隆。
这种有趣的人物关系衔接,既博取了死忠粉的好感,也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虽然空姐不想剧透,但看过恐怖片的人都知道,每一个冷血杀人魔都是不死的。
他们会在任何需要拍续集的情况下,带着满身血污和泥泞站起来。
更何况这部续集的票房和口碑又刷新了纪录。
所以谁也不敢保证明年或是后年的万圣节,我们的面具大魔王不会再次出现。
(才不要这种担保。
)
从1978年开始,他由一个孩子成长为年过半百的老人。
唯一不改的,就是他从未停止过杀戮。
这不仅仅是他本身的成长,也代表了整个美恐影史的成长。
他会一直杀下去,在每一个万圣节,潜伏在黑夜中,带给你血腥和恐怖的噩梦。
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则来源于未知。
——洛夫克拉夫特*选题 / 纨纸· —— End —— ·
这是最近看的最辣椒的电影,明明到地下室了,还一会出来,一会又进去,,好多场景明明就可以直接爆了杀人狂,但杀人狂居然输给了老弱妇孺,完全没代入感,看得打瞌睡,不晓得好评怎么来的。。。。。。。
最后只能说辣鸡辣鸡辣鸡。。。。。。。。。。。。。。。。。。。。。。。。。。。。。。。。。。。。。。。。
工整而富有诚意的制作。可惜再致敬的死法,再情怀,再自带BGM,也无法阻止本片平庸的事实,惊悚度差今年的暗网太多,而作为Urban Legend爱好者,boogie man的形象作为美国儿时爸妈教导孩子的小怪物受众是实在过于低幼。40年后恕吃不了这个套路了
求求这个系列别再拍了别再炒冷饭了,都8012年了还能整这么老套的jump scare那个点还踩不准我快被导演气死了!!整个故事全部逻辑都是一泡污,简直就是喜剧惹!!需要反复快进才能避免睡着今年看过最差的恐怖片
本质上还是一部青少年屠杀电影,但是整体的复古感和一些人物细节真的抓得很好,可以感受到“屠杀的节日狂欢”这种非常诡异的情绪。一度希望结局是团灭,那种宿命感就太妙了,不过现在这样也麻麻啦。
脱离恐怖的恐怖片,连气氛渲染都懒得做。记者团队、劳瑞的家庭、医患狂人,三组线索是用来浪费的
3.5 先不说前面各种华彩之处,就最后的定格,配乐一起,头皮麻了(如果在大银幕看,估计会很爽!
源源不断的制作这种狗屁“惊悚片”,开始相信白人平均智商要比华人低了
老太太的打戏不错
真正意义上的续集。不过这个结局实在是。。。。Michael Myers最后到底死还是不死都很尴尬。
来德国看的第一场电影,具有重要纪念意义,虽然对白大部分都没听懂,但是依然算这几年优秀的恐怖片之一了,镜头运用真的很讲究,再加上卡朋特的大神级别的配乐,不知道那些打一星两星的人在挑剔什么
比想象的好。后面紧张的有点透不了气。本来想给三星,但是考虑到如果在电影院看,4星应该没跑
大卫·戈登·格林是个优秀的导演,恐怖氛围的营造和摄影都很正点,但是这种故事满地bug,情节毫无逻辑的虐杀片到底好看在哪里?大反派杀人狂在监狱里蹲了40年,刚越狱就可以迅速追杀到当年受害者的后代,杀死的那个保姆竟然是女孩的朋友,这个小镇是有多小啊。诸如此类的逻辑实在让人费解,可能观众只能不带脑子,自愿被那些40年前的老套虐杀桥段惊吓吧,时代进步了,这种恐怖片打着致敬经典的幌子,还在原地踏步。这可是40年了,万圣节系列竟然还在原地踏步。
最后杀手与猎物身份互换,母亲到女儿角色升级,一把火烧掉四十年的阴霾。不过最带感的还是卡朋特的配乐。
全片除了迈尔斯的新形象之外没有任何惊喜,包括杰米李柯蒂斯的回归,编剧是没剧本写了,又加了二比teenager毫无意义的水剧情
所以,Michael到底什么时候死?
靠着美国式愚蠢一惊一乍的,倒是有几段肤浅的炫技,情节经不起推敲,看完觉得甚是浪费时间。
没有看过前作,单看这部只觉得好无聊。
2018版还是不错的,虽然前期部分角色动机成迷,特别是那个精神病医生,什么狗东西,就这还是卢米斯医生的徒弟?好在决战部分的祖孙三代反坑麦尔斯这个情节看的很爽
Michael,一个不存在补刀的世界里的会补刀的人,于是被疯了…
几十年后水平还是没有提高,大量水戏,大量jump scare,除了卡彭特的经典配乐外毫无亮点
78年版真的什么都没get到 新版居然爱上了 人狠话不多迈克尔的招数简单粗暴 常用的是小尖刀连捅 勒脖子挂墙和按头狂砸 被囚车逃走后街头万圣节时候随意寻找武器的一连串流畅运镜帅到 开车门的骷髅人皮南瓜灯经典元素 手工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