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行,但主角的演技实在是不达标,导致观感差了不少。
感觉是商业和文艺的平衡没搞好。
文戏太过拖沓,哥斯拉的动作太过僵硬,也就原子喷射的镜头还算不错。
镜头叙事也差了些,很多时候都太拖沓,而且镜头主体不对。
相比美版《哥斯拉》的自然化身和《新哥斯拉》的海啸化身而言算是回归主题了。
这版哥斯拉再次成为了笼罩在日本头上的战争与核弹的化身。
美国爸爸依旧袖手旁观,还顺手黑了把苏联。
比较特别的可能是对日本政府的批评?
整部电影政府基本没有任何存在感,偶尔提起也是被骂无责任和无能而已。
战斗虽然都是由退伍海军完成,但是是以人民的自主战斗的名义进行的。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日本政府的公信力已经降到零点了啊。
总结就是一个人民有力量,国家无希望。
药丸。
可惜了,细细打磨的话应该能更好,现在这样有点像是赶工的产品。
视效、节奏、剧情、演技,都比七年前的《新哥斯拉》完成得更好。
该片斩获2023年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
日本上映后,连续三周拿下本土票房冠军,总票房年度第六。
截至2024年4月12日,该片的全球票房约1.16亿美元(除日本外,不在亚洲国家上映)。
1500万美元的成本斩获2023年美国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目前,《哥斯拉-1.0》IMDb评分7.7,MTC评分81,烂番茄新鲜度98%,爆米花指数98%综上,《哥斯拉-1.0》无论在日本还是西方,无论在文艺界还是商业层面,这部“给东西方都递了刀子”的电影获得相当不错的反响。
“新哥斯拉”是古老的水生生物因吞食各国往大海里倾倒、丢弃的核污染物而诞生的,该设定传达出“反核”、“环境保护”的主张。
《新哥斯拉》是日本年轻官员与民间团体战胜了代表着“海洋核污染”的哥斯拉,并批判了美国政府对二战后日本军事主权的控制 与 二战后日本政府的官僚主义、老人政治、自大。
《哥斯拉-1.0》是日本法西斯退伍军人与民间团体战胜了代表着“美国核武”的哥斯拉,并批判了美国政府对1945年法西斯日本的核打击、1954年比基尼事件的核污染 与 法西斯日本对日本军民的伤害与信息控制。
在《哥斯拉-1.0》中,虽然哥斯拉早已存在,但导致其变异为更有压迫感、更有杀伤力、更抗击打的核污染巨兽,则是因为1954年3月1日的比基尼事件。
现实中,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氢弹试验,该氢弹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750倍,由于错误估计,试验后让马绍尔群岛多出个“国难日”,让日本渔船出现了核辐射受难者,让太平洋受到严重的核污染。
(1946年到1958年间,马绍尔群岛遭受了多达67次的美国核试验)比基尼事件促使日本影视界诞生了初代哥斯拉的作品。
《哥斯拉-1.0》算是回归初心,再次唤醒日本人对美国核弹的恐惧,再次提醒西方人要看到美国曾经对日本的伤害。
哥斯拉发出热能射线引发的轰炸,其视效形似核爆,似乎寓意着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的核打击。
打败哥斯拉,不止是克服日本人心中的核恐惧,更是控诉美国对日本人的核打击。
《哥斯拉-1.0》中变异版哥斯拉的出现,时刻提醒着日本人和西方人:别忘了日本是唯一遭受核爆的国家。
后来,主角驾驶改装后的神风特攻队战机让变异版哥斯拉遭受口爆。
说到男主,因为怕死所以不去执行自殺式袭击任务的设定,既能为后续的人物成长铺路,又能最大程度降低主角作为未上过战场的神风特攻队成员的“罪恶感”。
为了保护家人同胞、替战友报仇,男主最后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朝向代表着“美国核武”的哥斯拉发起致命一击。
最后活了下来,是因为改装后的神风特攻队战机有弹射装置。
新增的弹射装置,是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战胜了“一亿玉碎”的反人类宏大叙事,主创以此批判法西斯日本政府无视日本军人性命。
战胜哥斯拉之后的集体敬礼,让男主的法西斯军人身份盖过了更广泛、更本真的国民身份。
影片片面强调了日本是美国核武的受害国,却避开不谈1945年之前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在亚洲诸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侵略屠杀罪行,避开不谈1945年两次核爆之后变相促使了日本法西斯逃脱全面清算。
只剩一句“日本是唯一遭受核爆的国家”在回响。
日本电影《哥斯拉-1.0》这个片名起的,这回终于又看到了日本人自己拍摄的哥斯拉电影,不得不说,看惯了美国拍的那些怪兽电影,再来看日本这部,真的有全新的感觉,不得不说这回在特效上确实还挺不错的,尤其毁坏城市那段戏份,尤为出彩,其实全片哥斯拉大战的戏份只有三场,个人觉得第二场最好,最后那场消灭哥斯拉的戏份就…也就那样嘛,我还是更喜欢打怪兽毁坏城市的戏份,剧情上没什么可说的,这种电影,剧情一定要为怪兽服务才好,不过日本这回多少加入了些反战的意味在里面,这点还是很不错的!
总之,如果你喜欢怪兽电影,那么此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尤其特效方面做的确实不错,虽然没看过瘾,哈哈!
个人主观评分6.5分
现在日本人是真的不会演戏了,演员都跟在拍舞台剧似的,一点正常人的味道都找不准了。
每个角色都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一帮衣食无忧的现代日本人在玩cosplay,而那种二战后普通民众的苍凉、窘迫和木讷,愣是一点都表现不出来。
主角在小船上对着说“战争再打久一点就好了”的年轻人,翻的那个滑稽的白眼——我是真的连笑都笑不出来。
可悲!
唯一的感觉就是可悲。
为什么演员的水准和常识可以崩到这个样子?
你当自己是漫改电影吗?
明明是一对苦命的男女在相依为命,却怎么看怎么像是两个中学生在谈恋爱。
明明是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打怪兽,一帮军民悠闲得跟出来郊游一样。
对对对,表现自己心情的台词都说了,该做的表情也都做了(还贼夸张),但只要关注一下所有人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只有一句话:“导演,我下面该去哪?
”松弛,诡异到离谱的松弛。
就这个精神状态,别说什么政治立场了(对这种质量还讨论政治立场的我觉得也是傻),基本的电影语言都搞不定。
开篇小岛上团灭的那段戏,场面调度几乎可以用搞笑来形容。
一大群拿着远程武器的军人,被一头近战攻击的野生动物弄死,不知道的还以为哥斯拉会瞬移。
更不要说“你当时开枪他们就不会死了”这种离谱的逻辑,是要观众怎么共情……这么一比较,庵野的《新哥斯拉》真的不只是高出一点半点,但就算加了这一点半点,也连加美拉三部曲的底都摸不到。
特摄魂已经都僵硬了,还拍什么拍,留给好莱坞当超英大玩具吧。
视觉效果奖。
很多人说名不副实确实,其实有些过了。
我是美术,只想谈谈视觉效果。
这个视觉效果奖的关键,其实是我们如何定义电影的视觉效果。
不怕五毛特效,只怕用五毛特效来拿观众当傻子。
我们想一下,徐克拍的《倩女幽魂》有什么技术,就是王祖贤一边脸打蓝光一边脸打红光,放点烟,没了。
但那个是视觉效果。
传达到位了即可。
这个比拼电脑特效的风气,应该是从过去《星河战队》获得最佳视效奖开启的。
到卡梅隆算是一站,别的不比,花钱肯定是最多。
但是我们看《阿凡达2》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是无效的特效。
拍那么多幻想水下海景干什么。
想看水下世界,直接看高清国家地理多好,为什么要花钱去做一个模仿真实海景的高仿海景?
所以视效的定义应该是以给观众的视觉感受为基准的,而不是花了多少钱,做的细不细。
说回这部的特效。
直接的对比就有两个版本。
美版《哥斯拉大战金刚》宇宙的视效,还有一个庵野秀明版的。
别的不看,就比原子吐息这一下的视效。
首先就要强调,原子吐息的运镜一定要包括在视效内。
因为没有这个一下大摆头的运镜,你这个原子吐息的威力出不来。
然后接原子弹大气浪摧枯拉朽。
从哥斯拉蓄力到发射,日本的两个版本都比美版要好,美版的光柱做的细,但是那种不可阻挡的感觉出不来。
总结一句话,视效视效,取决于效果。
是给观众视觉奇观和由视觉奇观带来的感觉才是视效。
都是原子吐息,为什么威力的程度感觉就不同,就差在这。
《哥斯拉负一》终于上线流媒体以小博大,用几千万的成本做出了《哥斯拉大战金刚2》的哥斯拉的效果,但是和芭比哥总不一样,这个哥斯拉还是有压迫感的。
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名副其实。
哥斯拉电影经典的反战思想,如同核弹般爆炸的原子吐息,虽然只学到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的皮毛,但是也足够有内涵了。
尤其是最后是民众而非政府的反击,复仇,还有不再提倡让士兵去送死的这些内核,都拉高了这部电影的层次。
而除去内核方面,剧本水平大概和2014哥斯拉齐平,(个人巨喜欢14G)哥总还是适合当反派,要不然就把它塑造成神明一般的存在。
结局负一哥总造成的影响依旧影响着人们,黑暗的乌云依旧遮蔽着主角一家,这种悲剧也让我引申到了现实。
爱欺骗民众且无能的日本政府依然往海洋里排放着核污水,如同在海洋里的哥斯拉,而受害者却总是无辜的人民......这部电影,远比它表面看上去所讲的要多的多。
哥斯拉 (1954)7.71954 / 日本 / 剧情 科幻 恐怖 / 本多猪四郎 / 宝田明 河内桃子本作与直接致敬的最初作能够形成许多节奏和情节设计上的对应,因此采用一种与原作比较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从含糊的表意和离谱的情节中提取一些背后的用意。
同样将哥斯拉塑造为强大、邪恶而无坚不摧的形象。
本作摒弃了哥斯拉作为远古生物具有研究意义的边缘角度,并淡化了其作为核爆象征的重点主题:仅在新闻中提及了“辐射强度”和呈现了“爆炸云”“黑雨”的视觉符号,而无如原作中“失明”的对于人体具体影响的展现。
结尾甚至强行设计了令人发笑的生还。
同样采取了降神般的作战胜利策略。
原作从受害者的角度设想了自身拥有新·核武器的可能,并通过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桥段将代表核爆余殇的哥斯拉与武器一齐销毁,以占据道德高地的姿态完成了反核表达。
而本作中与核联系不再如此紧密的哥斯拉,考虑到军舰(水雷)和飞机与之交锋的作战方式,更像是二战末期美军对日本本土空袭的回响(美军轰炸机从海域里的航空母舰出发)。
哥斯拉恰好出场于主角躲避战斗之后,并用再一次的避战情节补全了观众对前情的想象,哥斯拉与美军的形象也在某种意义上重合了。
安藤樱接近客串级别戏份的出演中有这样一句重要台词-——"正因为你们特攻队的失败我们才被空袭"(大概),而哥斯拉对银座的破坏重现了这一描述,给予了主角(团)完成双重复仇的机会。
作战动员的场景也让我联想到一些影视剧中,天皇投降后负隅抵抗的日军残部的动员呈现。
与原作相比,本作无疑是更加直截和明确地“反战败”的。
但将本作设定为二战刚刚结束的“-1.0”年代,相比原作创作时拥有更多反思和情绪消化时长的“0.0”年代(1954),是否便为片中时代下人们应激的战时状态的残余取得了合理化的依据?
面对来袭汹汹的哥斯拉(美军)战败即被重创的前提下怎会不“反(单次)战(斗的失)败”?
立足于当下的作者又是在剥削这种状态以完成别的表达或是仅仅在真诚地想象?
“都是因为你没开枪,他们全死了。
”我认为这是一种反讽,完整的展示了日本人不会反思自我侵略性,总觉得是不进攻导致自己失败。
这正是他们反战败的思想。
但相比于某些三观不正的作品,我认为本片是倾向于讽刺。
最悲哀的一点是,男主被女主推进巷子口,幸免于难,然后他看到整个城市盲目疮痍,回头再看哥斯拉,眼里依旧是恐惧。
面对这样的敌人,一瞬间连愤怒的情绪都不可能产生,只能痛苦的嘶吼,因为太可怕了。
敷岛一直陷于神风特工队的桎梏出不来,所以他才会总是渴望自我牺牲,这恰恰是被洗脑后的结果,尽管他之后知道了哥斯拉有多可怕,哪怕是当时开枪了也无法阻止攻击,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
他的太容易被别人道德绑架,把一切祸患都当做是自己的错误。
日本人总是很擅长塑造哥斯拉的恐怖感,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日版哥斯拉永远好于美版的原因。
哥斯拉虽然暂时会被摧毁,但不会完全死亡,它总有办法重新复活,这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方便于出续集。
但或许还有一种解读。
那就是人类的劣根性难以消弭,那个恶臭的味道永远会吸引哥斯拉,它怎么舍得死呢?
女儿放寒假了,一起去看这个片子,没想到包场了,记录一下。
1. 开去电影院的时候,她和一个男生聊天。
人家听到她去看哥斯拉,有点奇怪。
她说:It's the movie my daddy desired. He is weird.2. 等她聊完,我说喜欢monster movie有什么weird的,像异形、铁血战士、金刚、狂蟒之灾这些片子,我都看了二三十年,第一次大银幕看哥斯拉,还是在上世纪末的澳大利亚。
她说她唯一看过的怪兽片,是小学时妈妈带着她和一个印度女同学去看重启的《侏罗纪公园》,结果大恐龙出现的时候,她和妈妈一起尖叫,被沉着冷静的小印嘲笑了好久。
3. 听我说这个片子是日本拍的,日语对白配英文字幕,爱看日本动漫的她产生了兴趣,在手机上搜索哥斯拉。
我说哥斯拉在日本可是历史悠久,年纪比我还大不少。
她问金刚是日本啥时候发明的。
我说金刚更早,是好莱坞特产,本来两者不搭界,但是前些年被搞在一起,大打出手,就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一样。
和漫威宇宙和DC宇宙一样,这俩大家伙如今一起生活在MonsterVerse。
4. 不同时期和不同宇宙的“人物”一拼高下,是很多小男生的最爱话题,比如钱钟书小时候就提出疑问,三国里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才八十二斤,和隋唐中李元霸的八百斤大锤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我和小姑娘也讨论过漫威和DC的主要人物谁最厉害,最后一致同意超人有点过强了,是个bug一般的存在。
5. 这个片子IMDB平均高达8.5分,除了字幕外语片比较小众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文戏和老美的超英片和怪兽片不一样,更加细腻。
有意思的是豆瓣对本片的文戏大多评价不高,可能豆瓣er本身已经够细腻了。
6. 我问小姑娘,她看了这么多日本动漫,知不知道英语从日语借用了发音造词,描述哥斯拉这种怪兽。
她说她知道,但一时想不起来,搜了一下,说是Kaiju (即日语“怪獣”)。
我谈起宫崎骏的新片,她说过几天可能有个男生从外地过来玩,到时候几个同学会一起去看,如果那男生不来,就和我去看。
我点头道:Sounds a good plan.7. 片中哥斯拉横扫银座的时候,一群记者站在大楼顶上播报到最后一刻,几乎是凑着哥斯拉的大脑袋。
她说这也太疯狂了,我说:That's prefessionalism! 可惜她中文不行,不然我会说这是日本推崇的“职人精神”(英语阿是Ikigai?
),中国人说的“卷”。
8. 女主一边抱着男主晃动一边大声安慰他的时候,她表示不解,说怎么这样。
我说在感情上整个东亚都比较克制冷静,但日本更dramatic and theatrical,有些恋爱日剧从头到尾都不接吻,但男女主会经常互吼。
9. 最后女主躺在病床上,头上缠着绷带,她说不make sense,女主之前和碎石乱砖一起被卷走,居然脸上没有一丝伤痕,还是那么细腻洁白。
我大笑道:Not even an acne! (她长青春痘)10. 走去停车场时她说挺喜欢这个片子,我说我也更喜欢日本人拍的哥斯拉,老美现在喜欢在这样的片子中加入环保、加入对动物的爱,有点无聊。
我还想趁热打铁,给她买个哥斯拉当圣诞礼物,不知道会不会惊到她。
战后日本的哥斯拉:一场灾难,还是一次重生?
刚在豆瓣上看到这个片儿的话,没抱太大希望,毕竟是哥斯拉系列,你懂的。
无非就是怪兽打斗特效爆炸差不多就是那些套路。
但整体看完得奖还是有点说法的。
哈哈背景的设定花心思了,他放在了二战后的日本。
这个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充满了迷茫不安。
哥斯拉这个时候出现它不单单是一场灾难,更像是对那个时期的人民心理状态的一种映射。
男主的表现总的来说还过得去,他把那种年轻人的迷茫挣扎成长,演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他对待哥斯拉的态度。
最开始的恐惧,到最后的理解和接纳。
整个过程就是挺戳人心的,挺打动我的。
小伙儿也是相当震撼的,哥斯拉每一次的登场。
头上火,起鸡皮疙瘩。
尤其是那场银座原子吐息。
整体还是可以的,但是说文系方面处理的有点拖沓,节奏有点慢。
整个结局我觉得。
过于理想化了,虽然是大团圆的结局,温馨是吧圆满,但总感觉跟这部电影的基调有点对不上。
可能就是导演想给我们一些正能量,但是我个人是更喜欢那种具有想象空间的开放式结局。
总体来说打个4分吧。
值得一看。
文章来源:电影咖啡觉得值得一看,想看原片的可以直达公众号👉🏻:电影咖啡免费无套路,不用谢
氛围感拉满 好久没看到这么原汁原味的哥斯拉正统电影了!!期待日版续作!
这还挺昭和的。
历史修正主义真尼玛草蛋啊
我承认它的人类角色塑造和人类故事线刻画比好莱坞版本的要认真、动情,但是怪兽特效也太差了,什么五毛特效,这个版本的哥斯拉巨丑,而且没有灵魂,就是一个行尸走兽,可不如美国版胖哥有情有义、憨态可掬。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美国版的。哥斯拉的电影其实美国版的角度更好,就是从始至终都是怪兽之间的战争,每集怪兽数量更多、更大、更猛,而人类只是这场战争中被牵连的,人类当然也要反思,但他们太渺小,大都是摆设,塑造得很肤浅,也没有什么真正的英雄,胖哥才是一号英雄。美国版的胖哥做得更人性化,又可爱又耿直,而且它的行动都是有目的的,像是孤单侠客,过来干架也是出于正义。看完就真的好喜欢。 而这个日本版的完全没有灵气,做事也毫无目的性,造型也很丑。我还是更喜欢怪兽打怪兽,有很多怪兽的类型,人类的故事并没啥兴趣。
在一个暧昧的时间点(俄乌开战、安倍遗愿)呼唤“正确的”神风敢死队,对历史与旧右翼价值观的双重修正。虽然知道这两年主流电影的保守回潮是全球性的,但山崎贵这部哪怕在普遍以“右”著称的灾难片谱系里也算得上一株足够明目张胆的奇葩了。最近几年各国的票房冠军们,总给人一种新的世界大战就在眼前的预感。不过给差评的主要原因,还是剧作、人物塑造实在太差了,日奥给得有够离谱……
没安藤樱那个角色的话只值一星。安藤樱那个角色比男主像人多了,但偏偏完成度不够。技术和故事层面都有小亮点但槽点更大。不过在14哥之后的美日各版本哥斯拉中这部确实在可看性能进前三。
一场臆想中的本土保卫战,既想战时存活下来,又想战后避免耻辱,就是日本人的两大宏愿,居然都实现了,再加上政治正确三全其美,哥斯拉堪称圆梦巨人
几年一部的哥斯拉让我现在有点迷茫,这东西的目的到底是保护人类还是毁灭人类。
1500万刀不到的制作费,交出这样的特效水准,也确实值得拿个奖了。看得出导演挺喜欢斯皮尔伯格,第一场水上遭遇战,把水雷换成氧气罐,几乎就是《大白鲨》名场面的升级版,这版哥斯拉那长得跟霸王龙似的大脚掌,看着又会秒穿《侏罗纪公园》。民用船集结帮忙还挺《敦刻尔克》的,怪不得诺兰也喜欢啊。
以前的我,会冲着无脑剧情和特效给4星嗨一下。如今的我却怒了,是被那美化过“战败叙事”思想恶心到了,他们始终都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却口口声声要保护自己的国家,仅借横空出世的虚幻怪物发泄战后诉苦,只字不透露国家破落、怪兽诞生的成因,用“卖惨”诡辩成“反战”思潮?再说质量,一众不敬业的群演,一堆只会直线狂奔的喽啰,依旧昭和咆哮引燃套路,除了特效,真的是一池粪。
这是一部终将被历史遗忘的拙劣作品。
山崎贵导演的VFX真的震撼 这是把奥运会没用上的全都用上了吧。除了神木前半段的演技游离在整个片子之外以外,都是很棒的
整体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原汁原味,虽然故事的转场有点生硬,但是在IMAX上被这头传奇怪物震撼,而且还是出自日本而非好莱坞,对于我个人来说还真的是第一次。
这版唯一的价值是再次证明了庵野秀明版的伟大。安藤樱真是再少的戏份都会发光。
日本还在拍这种片就证明日本军国主义根本就没有死,一边做着🇺🇸的走狗,一边还要把自己打造成受害者。纯粹浪费时间。
同时期看美国和日本拍的Gozilla真的是很神奇的体验。日本人对哥斯拉又爱又恨的感情
再次将日本人的扭曲历史观体现得淋漓尽致。明明是个十恶不赦的加害者,却把自己包装成楚楚可怜的受害者,大东亚无法共荣了,旧海军、神风特攻队和传说中的战斗机也不能闲着,总要为国家完成最后的“战争”。电影里对GHQ不屑一顾,现实中美国爸爸赏了块骨头,恨不得整天挂在脖子上炫耀。日本人反思的从来就不是战争而是战败。
看山崎贵组织一场战后左派民科的“弑神”运动,可能才是比开菊更开菊的科幻设定吧,真不如看庵野干脆利落的啪啪猛抽右翼官僚嘴脸更辛辣更来得爽快。无聊的群像刻画,呆板的台词设计,更有神木的鬼畜演技全程难崩,再有十个安藤樱恐怕也救不活文戏
媽嘟熱評說《周深大戰哥斯拉》,讓我看片時候一直出戲。説回電影本身,前期鋪墊太多,最後大戰還是蠻精彩的,但是結局被猜得明明白白沒有任何驚喜。
还是看不太进去这种特效片 结尾不错 42街amc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