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和我爸妈坐在电视机前完整的看完一集电视剧了,但是这部《乘风踏浪》真的给我们一家人乐得不行。
有一瞬间就感觉,剧里的合家欢也感染到了剧外的我们,也许和爸妈相处不用想那么多,能开开心心就行了。
要知道现在的喜剧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没有强行感动能有多难得!
我真的很害怕演着演着突然来一段尬的煽情说教,但是这部剧大家都搞笑的很安心,嘎嘎笑就完事了。
里面有仇立刻报,有冤马上申,误解不超过一集但是每分钟都有梗,那叫一个爽啊!
前几集的搞笑担当非罗十福莫属了,编剧捡来这个宝可以说是“喜剧万精油”,哪里没梗搬哪里。
老罗头的嘴皮子比起演谢广坤那会儿的可以说是历练归来,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有见过电视剧里长辈给晚辈下跪的吗?
现实里敢这么做,电视剧也不敢这么演呐!
但是罗十福敢。
怎么演?
梦里演!
罗十福是一个死要面子的老父亲,被锦绣薅头发之后一直怀恨在心,但是自己其实也对彭家百般刁难。
你说怎么才能解开罗十福的心结,同时又让罗彭两家都满意呢?
那就肯定有人要来做这个牺牲,罗十福虽然有错但是肯定是不肯低头的,那怎么办,只能“借梦游”化解一切。
这一跪,不仅彭家小妹气消了,罗十福在梦里也解气了,两家人也看笑了。
当然戏外的我也是捧腹大笑,直呼妙啊!
还有一位搞笑的很安心的角色,那就是于洋饰演的贾为民。
自从后半段解锁贾为民这个新角色,我的嘴角就没下来过。
怎么会有人为了搞笑这么拼啊!
他没有罗十福那么硬气,没有彭锦绣泼辣,最好笑就是他被彭锦西耍得团团转,破防之后咬牙切齿但是又怂的那个劲儿。
这换谁都很难演好的感觉,在于洋身上简直是信手拈来。
怂,但是爱钱;爱钱,但是善良。
这熟悉的既视感,不是就是灰太狼吗?
每次被彭锦西打败之后都会说那一句“彭锦西,我要和你死磕到底”,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看他俩闹得有来有回,我只想说,别停!
想看你俩再打个一百集!
现在我一到饭点就点开电视,带着我爸妈一起看。
他俩就像村口的大叔大妈似的,天天谁谁谁怎么这么坏,贾为民怎么那么好笑的念着。
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又被剧里面的梗逗笑,我现在是真庆幸没有被年代剧的这个分类劝退,也真心的想安利给大家。
所以到底为什么还没有发现这部良心喜剧啊?!
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东北人演喜剧就是叠buff开外挂!
最近简直就是剧荒,下班休息真的只想看点搞笑喜剧,没曾想乘风踏浪我能一口气追到现在,笑中带泪,泪完还在笑。
我说真的,锦虹一家能不能打包送去演春晚啊!!!
他们出个节目我肯定看!
可能一提到东北喜剧,大家都审美疲劳了,觉得说来说去还不就那几个包袱。
但是我想说乘风踏浪里面的笑点真的做的高级,这一群专业做喜剧的没有用谐音梗糊弄大家。
喜剧的核心人物一定是“丑”的,不得不说踏浪里的演员都为了好笑拼了。
于洋刚出场没多久就被扔酱缸里了,这么看来脸脸在剧里演的是棉花型人格的贾为民绝对是剧里最倒霉的受气包,看见他我就想笑!
彭锦绣真是怼天怼地怼空气,惹到她你算是踢到铁板了!
把于洋塞酱缸里的灵感来源,不会是你哥把泳裤藏酱缸里那件事儿吧!
彭家虽然老寒腚传男不传女,但是其他传统习俗倒是一模一样。
而且!
居然还请来了乡爱里的谢广坤坐镇!
剧里坤叔的角色叫罗十福,我怀疑拍摄的时候都不用给演员准备段子,那家伙,拍戏现场即兴发挥,爆梗信手拈来。
罗十福爱女心切,生怕自己闺女受委屈,结果把彭家人都搞烦了,彭锦西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个老中医给罗十福治疗的服服帖帖的,那段剧情充分说明了,千万别吓唬自己,心态好才能好。
反正我从追剧开始心态挺好的,每天回家看看剧,有的时候上班摸鱼就听声儿,时不时能在工位上笑出声来,想要解压,还得看东北喜剧!
!!!!!!!!
强行道德绑架……………………..。
mzmmzzmzmmzmzmzmzmzmzmzmzmmzmzmzmzmzmzmmzmzmzmzmzmzmmzmzmzmzmzmmzmzmzmzmzmmzmzmzzmmzmzmzmzmzmzmmzmzmzmzmzmzmzmmzmzmzmzmzmmzmzmzmzmzmzmzmmzmzmzmzmzmmzmzmzmzmzmmxmzmxmxmxmmxmxmxmxmmxxmxmxmmxmx
最后一集有点子匆忙,这是为下一部铺垫了,以后比基尼广场和电商还等着呢,男主儿子小胖子和锦绣大嫂估计以后都得是直播天才🤣_____大结局2倍速断断续续看到了34集,其实很久没看电视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乡滤镜,居然看下来了。
套用句忘了里面谁的台词,我很感动啊,好像是广坤叔说的。
磨难总是一波接着一波,关关难过关关过。
里面很多好像就是古城里的场景,胡同里不那么平的地砖,蓟辽督师府和文庙附近的红墙和辽西特有的囤顶民居都太熟悉了(我只不过是一年趁着回老家路过顺便能去个一两次,古城里原住民估计都能知道是在哪些犄角旮旯取景的)。
还有那个用曲别针和花花绿绿塑料包装做的门帘确实很经典,自家下大酱干豆腐卷大葱黄瓜也太馋了……
近几年每次经过古城总是感觉挺荒凉的—4.16更新其实还没看剧,只是看到了吐槽帖里的剧照,没想到居然是在老家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取景的,葫芦岛是94年改的名字,以前就叫男主人公的名,锦西。
* 锦西→葫芦岛光绪三十二年,划锦县西境地置江家屯厅,后更名为锦西厅。
1913年置锦西县,因地处锦县西部,故名。
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锦西升格为地级市。
1994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锦西市更名为葫芦岛市
葫芦岛,旧称锦西虽然看完各大吐槽已经猜到结局,不过能有个反映泳装人奋斗史的剧还是挺难得的,因为就算是当地人也其实也不太了解突然怎么老家就开始有了比基尼广场,夏天搞起了泳装博览会,当时年纪小甚是还觉得这个大街上一路模特比基尼走秀挺无法想象的,偶尔听闻某个亲戚裁缝做泳衣月入过万,小区附近个人作坊里也看过晚上仍在伏案狂踩缝纫机的身影,看剧照民居倒是还原的挺到位,居然主角还倒卖的是从小就吃的虹螺岘干豆腐。
前两天刚去古城和海边走了走,旅游淡季,很是萧条,从小每次回老家都要经过的明代古城好像一如既往的旧得那么熟悉,配套设施新修了不少,但似乎没能充分利用,希望这个剧也能让大家看到这个东北小城吧。
兴城宁远古城
过了山海关就是兴城,小县城不大,旅游资源集中,号称“城泉山海岛”,也就是宁远古城,温泉,首山,海滨,觉华岛。
此刻在已出关的火车上写下,之后看了的话再来补吧。
主线很好,选角失误。
多好的体裁,可惜了,七十年代末的乡村,没有胖子,罗虹的爹选角太太太失败了!
一部好剧,从头到尾,从内到外,从主线到副线,都会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年代剧,不跳戏就是好戏。
如果只是看一乐呵,也算行,仅仅只是看一乐呵,总觉得差点意思。
我一看罗虹她爹,我就想乐,太失败了,这角儿选的!
我是东北人,剧的整体氛围可能更和东北观众的胃口吧,很有意思的一部喜剧,越看越有意思。
乔杉刚亮相确实容易劝退一部分观众,但是吧,真心话,这角色,帅哥演不了,帅哥一般都包袱感太重,放不下身段。
杨子珊如果没打那么多针,鼻子不做那么高就更好了,她长得有灵气,虽然演员年纪不小,但是演年轻女孩子不违和,整体感觉不错,不像某位在铁路剧里那么让人出戏。
另,有亲戚是兴城人,很小的时候还去兴城玩过,看完这部剧,高低这两年得再去趟兴城溜达溜达。
年代剧通病,一群40岁的人演少年,里面男人的发型不热吗,个个都是那种头型,用来掩饰年纪吗?
乔杉那么胖,哪像穷人家的孩子。
杨子珊老了,再扮嫩也不像高中生。
还有谢广坤,那发型,那肚子,比领导干部的都大。
至于剧情,有点太儿戏了,卖干豆腐被抓了,他明知道自己考上大学不能有闪失,换个别人去交下罚款就行了,非要把自己搭进去。
第二集,那是蹲监狱啊,难道不剃大光头吗?
随便看看以前的电视剧,里面的犯人都是光头或者极短的头发。
这剧好坏放一边先不谈 ,你还没等剧完事呢就开始差评 ,同学你不觉得草率了些吗?
而且还是看脸差评 ,同学难道你忘记了,之前看的那些小白脸演员演的那些剧,遭的那些罪了吗??
真是好了伤疤就忘了疼,不懂得珍惜,鸡蛋里挑骨头,至少你等快结束了再来评论也对劲啊。
这剧没毛病,前段有点散、中端发力狠、结尾草率了点。
但总体来说无论从编剧到演员,尽职尽责了,事讲的也挺明白 ,笑点也有,个人评价8分。
年代剧,说白了就是在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
如果这个故事又恰好贴合国家的发展脉络,顺应时代发展进程,那么它在过审程序上将非常讨巧。
若这个故事偏巧又发生在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生活日常自带喜剧基因的东北地区,那么真得要恭喜主创,他们是捡到宝了。
《乘风踏浪》就是这么一部以泳装为故事载体、以改革开放为故事时间线、以东北人的日常生活为声画呈现方式的主旋律电视剧作品。
在具备了这么多爆款潜质的因素下,编剧的工作,就是合理安排好故事节奏,用人物性格引领剧情走向,让观剧者有“虽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之感。
整部剧看下来,我认为,打分应该在7.5左右。
及格线肯定过了,多出来的1.5分,是因为这部剧从头到尾洋溢着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输出,以及东北人专属的无处不在的风趣的语言和乐观的心态。
其实,它的分数还可以再高一些,甚至有超8分的可能。
但有些硬伤,使其距离精品剧标准还是差了些距离。
就比如主演演员乔杉的年龄与剧中人物彭锦西的年龄差,这种违和感并不是只靠剧情的精彩就能弥补的;彭锦绣和罗现明显不合时间逻辑的爱情,你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剧情主线,就忽略了观众在观剧时用大脑思考。
当然,我们不是主创。
我们就像是坐在餐桌前吃饭的食客,我们只关注上了桌的菜好吃不好吃,后厨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姑且把剧中那么多令人尴尬的bug,归咎为资金有限、编剧水平一般、或明或暗的潜规则等等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承认,我们是看了一部轻松的、能引发共鸣、能引起回忆的合格的主旋律年代剧。
我们还要求什么呢?
这就像是命题作文,有了框框,自然不能天马行空。
这时候考验创作者的,往往不是如何施展才华,而是怎样规避风险。
这一点,他们完成得非常好。
如果不是阴阴差阳错,大哥也穿着十几条裤衩,做实老寒腚,男主就又得进去了!
…这部剧挺接地气的,而且虽然生活充满了苦难,但是剧里面透露的却是乐观向上的,里面几个演员除了女主选的不太好,其他都挺好,应该选东北的演员更合适,请南方的演员,演不出那个味道来。
小姑子演的真的挺好的,嫂子演的一般
踏在猪腰子脸上
除了搞笑,其他就是宣传片
这个剧结尾是真的sb,越来越搞不懂这些编剧的猪脑,前面几集举全村之力凑钱,然后瞬间就还不起赔偿金就破产了,然后莫名其妙厂子就着火了,然后最匪夷所思的副市长道德绑架,然后就原谅秦升了。这特么是小学作文的话,它也是个流水账吧。不想编可以不编,不要天天给观众喂大粪。
太好看了啊!!如果繁花是沪式商战那踏浪就是咱东北商战哈哈哈!虽然剧情都是在兴城小打小闹但胜在真实接地气,就感觉大家好像无剧本表演一样的真是生活了好久的一大家子,我可太喜欢老彭家一家子了,大嫂后来有点招人烦但是一开始多有意思啊,还有大哥也贼好,妹妹骂人超解气,妈妈这个大家长有分寸能照顾每个人情绪也受大家爱戴着,还有乔杉一直挺喜欢他卡莫个小眼睛,永远那么乐天有主意,还有杨子姗的二嫂,多好的媳妇啊,一心一意对你好对你家人好全心全意信任你帮着你,也不嫌你丑(哈哈哈大实话!),除了秦升是真不是东西啊有他的地方都不爱看,还有广坤脸脸那俩配角虽然烦人的很但是有时候也挺招笑,总之看这个可是没少开怀大笑,还有没想到乔杉唱歌还挺不错的,片尾曲整挺好
#是也乎,( ̄▽ ̄)没想到30多年过去了, 中国终于学会了 晨间剧 ,只是, 女主全程花痴脸, 身为一名大学生, 80年代的,没起任何作用, 实在不合逻辑...
杉哥你是男一号跟小珊子演刚上大学的情侣…这感觉就是广坤说他是卧底一样呢;服化道还行;目前已有16集;目测将来还有其他人的使坏未达成或其他缺心眼的。另外,影片评论已经开始新的样式了。꒰✪ૢꇵ✪ૢ꒱ෆ⃛ෆ⃛ೄ
无聊
合适吗 合适吗?
彭锦绣太给劲了
讲述了70年代,由集体经济,所有售卖都是供销社,人民为了富裕,偷卖商品,被抓住就是投机倒把罪,国家改革开放,家庭作坊风起云涌,后又转变个体户,再成立公司。彭锦西一家和罗红一家,带动了东北搞笑特点,是电影风趣幽默,电视剧讲述彭锦西考上大学生,但因为偷卖干豆腐被抓投机倒把判刑,出狱后,国家逐渐改革开放,地方政府观望上面政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彭锦西家庭作坊生产泳裤,抢占市场时代的恶性竞争,后又趋于平稳,走向其他城市,需求加大,扩大生产,成立公司,仿冒商品,打假破产,后又找设计师,生产自己的品牌,带领乡人扩大影响力,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兴城最大泳装基地。
止步第5集。乔杉和子珊的脸完全没有CP感。为什么塑造出秦升这样一个完全负面的角色?就为了衬托彭锦西这样一个完全正面的角色?我不喜欢这种非黑即白的人性设定。
看了三集,还不错,三星半水平。男主一心想赚钱的样子,很符合当下的社会情绪,活着可太难了,想赚钱活得好点更难……而里面反派设计得很刻板化,剩下的都是有小毛病却善良的人,爽文+治愈+喜剧,看得人心情舒畅。
乔杉第几集去大保健?
陪父母看的
烂剧中果真有战斗机啊,这啥啥雕剧。看了几集作呕
能治谢广坤的人终于出现了😂
剪辑和故事的连贯性有点问题,最后两三集也很潦草。不是很好看,但是能凑合看
杨子姗是用功型演员 南方人说东北话还没有违和感不容易
女主在广坤面前演技差很多,这张脸整的太违和了,和男主真的一点CP感都没有,还有这个剧情真的没法说
一个小地方的海滩,就能支撑起整部剧所需的产量?各种逻辑不通的地方,剧情还稀碎。不过短评都在说美女配平庸丑男,不选官二代的事,那个时代倒也常见,那时候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功利